| #8948 留言者:網主 [2009-01-08] |
| 告網友: 見網友們醉心學習,老朽自是責無旁貸,今後將不定期推介一些課題,以供練習。 既是自願學習,首先該養成習慣的,是「尊重之道」。須知「師道」艱辛,在傳習之間,如果學生不知如何表達尊重,這種學生不教反而神清氣爽!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若人學會了尊重他人,人人都將可能有所報之。反之,人不知如何尊重別人,必然動輒得咎,分明是好意也會惹得一頭灰!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只是偶因國家窮了,人心便浮動了。當看到鄰居是位暴發戶,華屋美車、頤指氣使,那頭腦缺筋的,難免不數典忘祖,遷名改姓。待得社會也亂了,知識份子經常是識時務的俊傑,撥亂更歪,成為王朝新貴。這時,只要看行文之規矩,便知知識份子內心有無氣節,是否禮儀蕩然! 因此,老朽在此要求,來學者若不懂「尊重之道」,很簡單,老朽不教,會籍除名!其實,網友有禮,於老朽一無所得,僅知對方為一有禮之君子。知係君子,大道可傳,如斯而已。 何謂尊重之道?「禮數」是也!為何中華文化流傳千年?因為在禮數的束縛下,人人相互尊重,社會祥和,人民團結!然而,又為何中道衰微、百載羞辱?因為十九世紀國人自大自滿、鎖國封關,致國勢大衰!待新時代到來,國人無能自省、卻痛斥「吃人的禮教」,彼此毫不信任,爭權奪利、黨同伐異! 溯本清源,即令家國擁有甲兵千萬,但若面對無禮取鬧之民,天將崩、地必毀、人間瘟然!以台灣之政局為例,蔣氏父子一個致力軍事、一個致力經濟,其結果,一個輝伯就埋葬了國民黨數十萬政經精英,再一個阿扁八年為亂,小龍蛻變為小蟲!今後還將有八載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苦難! 本網只是「小千世界」,全靠禮數維持,經不住任何風波!老朽深悉世情,本擬安享遐齡,與人無爭。孰料因果既定,一時心軟,終至掛網難返!今各位既是願學,就須先學「吃人的禮教」,起碼先認識清楚,什麼叫欺世盜名的蓋世顯學,誰又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食人獸吧! 《禮記樂記》說:「禮者天地之序也。」《禮記曲禮》謂:「毋不敬」。鄭康成解釋:「禮主於敬」。《孝經》說:「禮者敬而已矣」。人本獸,但卻有別於獸,所別者,人類社會之倫理,因倫理而制定之「禮數」!是故,禮教=秩序規律之教、專擅之教、人類社會團結之教,絕非鞠躬如儀之教也! 孔老夫子教學以禮為主,曰:「不學禮,無以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在任一社會上,人與人相處,人能敬人,始有人敬,人們始能安居樂業。當人們居安行順,自是心平氣和,逢喜皆共歡樂,遇難相互扶持,是稱幸福無憂。 「禮」是中華文明與西洋最大區別的分野,諸如以下表列: 中華 西洋 人名 家族在先,輩份其次,己名在後 己名在先,無輩份名,家族在後 稱呼 嚴遵禮數,稱謂複雜,輩分井然 有名無稱,各自為政,毫無規範 關係 家族聚居,休戚相關,共存共榮 兒時居家,成長分離,互不相干 家教 恭謹嚴格,倫理道德,守常遵本 夫妻可離,子女可分,各謀已利 家族 廟堂為證,宗譜以襲,代代相續 貴族特權,奴隸無份,自我為尊 社會 尊老育幼,和而求同,節儉勤勞 競爭激烈,刺激享受,奢華浪費 於今,東山有雨西山晴,人生遭逢各有命。有緣,老朽歡迎!若來此,在網上,彼此化名相談,唯一能表現於禮之道,「文章規範」也! 一、語法--用語之法 稱謂:對方輩份高於己,不可直稱名道姓!自己也不可自稱「小弟」! 如對老朽,稱一聲「老師」已足;自稱則為「學生」。 行文:句有句點,段另起行,多段為則,多則稱節,多節是章。 每段初始,空二字以別;各則之間,恆空一行; 若有多節,應註明節數,下加標題:如:第一節 XXX 章等同節。 標符:於輸入漢字時(電腦上),標點悉數採用「全形」。 若有重點應加強調者,可用「」括之。 二、章法--文章之法 主題:為文必有「主、從」,「主」者,常為某一或一系列之觀念。宜先提煉成為 「主題」,主題可書為標題,亦可存諸一心,以作為文指引。 內容:主題之「從」,是稱內容,從者甚多,皆繞主題而述,以求其明。 若係靜態「體用」之陳述,內容可分「天、地、人」三才結構,由淺入深。 若係動態「因果」之陳述,則以「起、承、轉、合」依序以道,由始至終。 註解:若非本文、而與本文有關者,可以納入括號()、〔〕中,或於文後註以: 註: 三、思路--思考之法 範圍:宜廣 範圍者,所思之時空內容也,其廣無限,是以酌斟己力,量力而思。每思至 所熟悉之極限,記其概、定其界,以便複驗。 觀念:宜深 觀念者,因觀而有所念者也,謂之深,斯乃確定此觀念之範疇後,反覆思之, 思至明晰無礙,始謂之深。 取材:宜精 取材者,以概念所代表者也,既思,諸念雜陳,莫衷一是。待觀念明確後, 進而以概念複驗,剔除多餘之素材,是謂之精也。 四、條理--為文條理 文句:每句以完成一組體用或因果之陳述為原則, 每段必須將八大概念之關係交待清楚 每則必係任一主題之完整內容。 分條:當主題繁多,內容不及細述,可以分層、分條、分列為之, 為了一目瞭然,僅規定:在同一節內,條文必須統一: 計有:甲,…子,…一,…1,…A,…a,…(1-1等不再用)。 1,若僅有一層,宜用「一,」或「1,」。 2,若有二層,第一層用「一,」第二層用「1,」或用標題以代(如本例)。 3,若有三層,第一層用「一,」第二層用「1,」第三層用「A,」。 4,若有四層,第一層用「一,」第二層用「1,」第三層用「A,」餘援例。 5,若有五層,第一層用「甲,」第二層用「一,」第三層用「1,」餘援例。 6,若有六層,第一層用「甲,」第二層用「子,」第三層用「一,」餘援例。 每一標號,必須換行,且每層行首各空一、二字位。 如: 甲,XXXX 一,YYYY 1,ZZZZ A,VVVV 作業: 試以「人生」為題,用前述:〔三、思路--思考之法〕略析之(以200字為限)。 網主人白 |
| #8949 留言者:阿勇 [2009-01-08] |
| 主題:作業試答 試以三才析「人生」如下: 1,天:生命 生命乃人之根本。人生由此開始,由此終結。 2,地:生存 生存指活著存在。人具生命,還不足以生存。除進食補充養份,亦需穿衣護體和覓一安全處所躲避風雨和外敵侵害。 3,人:生活 漫漫人生,人活著還需有事可做,此為生活。生活包括人類一切活動。 |
| 回應﹕ 很好,能寫出這種答案,已經是人中龍鳳了。但實話實說,在此屬剛入大門之徒,尚未登堂也! 蓋,廣度、深度皆無,生命、生存、生活僅係「取材」,夠精。再試一次吧! |
| #8950 留言者:小程 [2009-01-09] |
| 主題:重答#8931則作業 1,目的:學生是為了提高溝通、表達水平而參加漢字教學的(好比想從頑童打架的亂打一氣,得練武術基本功後,變成有板有眼的功夫。)。 2,心得:概念的本質,是由形而生象(類似兩儀生四象),先祖蒼頡以形、象造漢字,後人以六書完備之,所以漢字本具概念。但是,概念不等同本體(不是一元),且人見人殊。漢字也如此,所以必須追本溯源、並以常識規範,否則難有交集。 3,建議:沒有了。 對照網友們的心得,學生﹟8943則留言,最多只能算是「小程感想」、完完全全的主觀立場(自以為得、且得意洋洋),談不上客觀認知,予以重作(遲交了。老師的﹟8948則作業,怕也要幾天後才能交上來。)。 註:以前留言,一直稱自己為「小程」、稱老師為「先生」,今日始知竟不合禮節!當自此改正! |
| 回應﹕ 1,誰不是如此? 2,正確。 3,很好。 只要敢想,就有感想,承認主觀,就屬客觀。作業不急,緩交亦可;往事已了,重新來過。 |
| #8952 留言者:乾乾 [2009-01-09] |
| 主題:試答#8948作業 朱老師:您好。 試析「人生」如下: 1,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人生,自有目的,當有價值。 2,人之生也,家國時代,成長環境,皆已前定,無從選擇。成長期間各種體驗,無非物質精神通過“自我”的身心介面,以成種種人生觀念。 3,觀念既成,自有考驗,考試通過,始知天命。其難在知易行難,其要在慎獨改過。 4,人生心態,只知耕耘,莫問收穫,如此而已。 學生 敬上 |
| 回應﹕ 廣、深、精皆不足,泛泛而已! 既係條述,當應有層次,豈非:文字加數叫條理、散文分段成新詩! |
| #8953 留言者:華子 [2009-01-09] |
| 主題:作業 試以「人生」為題,用前述:〔三、思路--思考之法〕略析之。 答: 人必生存於某歷史期間、某社會背景。對該人而言,這個生存環境即為「天」;人對環境之認識可產生「使命」,即「天命」。 為完成「使命」,人要學習、掌握一定的「專業」、「自已的領域」、「專注的主題」、「解決方案」等能力,是稱為「地」。 人生中「天」與「地」之間,就是表現、成果,是為「人」。 人生就是由「天」、「地」、「人」三方共同之組合。個人墓誌銘上怎樣書寫,端賴個人的使命、能力及作為而定。 |
| 回應﹕ 雜亂無章!思路缺如!200字中廢話佔了多半! |
| #8954 留言者:秦漢唐 [2009-01-09] |
| 主題:答8948則作業 試以「人生」為題,用前述:〔三、思路--思考之法〕略析之(以200字為限)。 生命:永續 生命者,宇宙中主觀之軌跡也,宇宙無限,則生命永續。人有精神生命和肉體生 命,二者皆永恒存在,唯區別於主觀視角不同。 生存:現實 生存者,因生而存,屬客觀現實。人即生,肉體存於物質中,精神存於文化間。 存於其、則依附於其中;若要精神生命旺盛,必須克制物欲。 生活:精彩 生活者,生後而活動也,生命既存續,人心湧動,繽紛紛亂。唯有重視精神生命 者,不受物欲干擾,明確立場及目標,勇敢前行,斯可謂:活得精彩! |
| 回應﹕ 既有三項,應標三數,是稱「條理」!警告一次! 「思路」者,有系統之道路也!如此雖有三則主題,但內容如寫散文,毫不「精彩」! |
| #8955 留言者:網主 [2009-01-09] |
| 告網友: 第二課: 前則作業係﹟8904則之承續,當時曾出題試論「幻夢與人生」。及後,由於所答不盡理想,又於8921則分析了「幻夢」,獨缺「人生」。前課述及「思路」--思考之法,特再令各位「思考」一番!顯然,各位對課文之理解不足,似乎老朽須效法小學老師,一一根據課文闡述,是有此「補課」。 在觀念上,所謂「知者」,有: 全知:知道得完整,但僅限於原則。 皆知:知道得很多,但無系統。 盡知:知道得很精,但不夠全面。 備知:供需要時查詢,資料庫之類。 略知:知道概略。 得知:方得知道。 是知:於是知道。 已知:已經知道。 …… 全知非人,人不可能全知,但作人應該努力的目標,正是全知也!老朽尚未臻此,僅較各位略勝。但在教學立場,老朽必須「暫充全知」,否則無以教化也! 因言及「思路」--思考之法,有: 範圍:宜廣 範圍者,所思之時空內容也,其廣無限,是以酌斟己力,量力而思。每思至 所熟悉之極限,記其概、定其界,以便複驗。 觀念:宜深 觀念者,因觀而有所念者也,謂之深,斯乃確定此觀念之範疇後,反覆思之, 思至明晰無礙,始謂之深。 取材:宜精 取材者,以概念所代表者也,既思,諸念雜陳,莫衷一是。待觀念明確後, 進而以概念複驗,剔除多餘之素材,是謂之精也。 對「人生」而言,範圍之廣者,係將時、空,觀念於同一平台上展開,以求其前後左右之範圍者。諸如古往今來,中土外域,甚至星球、太空,幻夢玄境…無所不包。 因僅四人交出作業如此,諸多寒蟬,必已成冰矣!今各位多逾而立之齡,對「人生」應有相當程度之認知,否則豈非「白活」?若談一己「人生」不易,可取古今中外某人某事為例,是謂之廣,參考他人,引諸一己,寧非思考之法哉? 觀念之深者,係垂直於廣度之思維,深度如理法,宗教、意義,價值,體用,因果,影響…族繁難竟。同理,先述前列古今中外之人生事件,再分析其人其生之意義、價值,簡單明瞭,是及於深者。 若此說尚無法領悟,且將思考「人生」之法,作圖表以示之(廣、深相互垂直)。即「線上」所示之廣度內涵,取其垂直向向下者,得謂「深度」。現實上人生正是如此,若放眼四顧,可得視野之廣袤。而就地挖掘,垂直向下,入土即謂之縱深。若於思維,是稱「垂直思維」,有何難耶? ![]() 意謂:取任一廣度(蓋試題不可能全面闡述,若有必要,則謂之著書立說也)範圍,試思之,至一己「熟悉之極限,記其概、定其界」,斯為「敘述」之內容。再向「線下」取一或數項(每多一項,則等於多了一條),以思考其深度。如: 於「玄思幻境」中,取文祥其人,提綱挈領,陳述其時空之廣度。再取深度如「意義價值」,進一步分析對「人生」之得失,如斯即可。第一層定義若此!第二層,當就此內容思索。再若尚有條列,是稱三層。分層細述,可致其詳。 題目雖一,學者不妨自行練習,是謂師父引進門,修為靠自己也! 至於取材,俯拾皆是,要之在「精」(三才者,三者相互垂直)。精者無廢,出題限答200字者,為恐各位無料灌水也!學子有腦待練,不可不慎。 網主人白 |
| #8956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9-01-10] |
| 主題:練習8948 朱夫子尊鑒: 試以「人生」為題,用前述:〔三、思路--思考之法〕略析之(以200字為限)。 1,人生,人之道也。為人者,入孝出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所學者,惟仁與義也。 2,人生,人之行也。人自列于天地人三才中,則當法天地之自然,行天地之道,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3,人生,履也、責任也。南宋,抗金忠臣文天祥傳誦千古之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4,人生,不必成大功、立大業,盡己之能,服務眾人,互助合作,共創大同。 |
| 回應﹕ 有思而無序,道可,行非,履贅,4散居1,2,3各處! 如此謂之亂,堆棧處處未曾整頓!乘金融風暴,應徹底作系統化歸納之! |
| #8957 留言者:九洲 [2009-01-10] |
| 主題:#8948則,作業試答。 試以「人生」為題,用前述:〔三、思路--思考之法〕略析之(以200字為限)。 假設人生是人之性、人之事、人之物,三者互動在時空背景下的產物。古今中外,一齣齣悲歡離合、高潮迭起或平淡無奇的人生大戲,正永無休止的上演到現在。以下是學生的人生指南,恭請老師批評指教。 1,修身養性:懲忿窒慾,遷善改過;戒靜定慧,明心見性。 2,做事綱領:尊上禮下,克盡職責;戳力以赴,勇猛精進。 3,做人原則: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誠以待人,謙和圓融。 4,學習實踐:聖賢經典,學習應用;溫故知新,務實篤行。 |
| 回應﹕ 確屬「人生指南」,但非「思考人生」,與題有違!思考者,多方面之檢討或探索,而非拾些前人餘緒為滿足! |
| #8958 留言者:心一 [2009-01-10] |
| 主題:答8948则 以岳飛為例,闡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1,人生歷程:幾十年人生歷程譜寫了其文采武略形成和實踐應用之過程。 2,人生價值:社會價值:形成英勇善戰的岳家軍,抗擊金兵,卓有成效,同時也鼓舞了其他將士抗金熱忱,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大宋滅亡的進程。 3,深遠影響(精神價值):其精忠報國,犧牲小我,成就民族大義之精神源遠流長,激勵了一代代人民英勇地抗擊外敵侵略。 4,現代意義:因科技是雙刃劍,更應以民族大義為重,。犧牲“小我”成就人類之“大我”。 |
| 回應﹕ 1,陳述太簡略,贅字太多。 2,「人生價值」可免,贅字太多。 3,(精神價值)可免,贅字太多。 4,「因科技是雙刃劍」與岳飛何干? 取材不精,思考易成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