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0189 留言者:漁儿 [2011-09-05]
主題:存在(3)
  先生出差一切可順利?
  我也注意到了先生所說的,到傳統經典中尋找「上帝」的現象。此現象反映了當前人們認知的困惑、及由此帶來的深刻的精神危機。我想繼續就「存在」向先生請教,我試著從「存在」字源的角度,解讀西哲「存在」的迷思:
  
  西文的 「存在」,由動詞「be」或「exist」表示。「be」,意指「是/非」的「是」,主要表達判斷;「exist」,來自拉丁文「existere」,意指「生成、成為(to become)」,主要表達「有/無」。
  「be」與「become」有層次之別,因為欲判斷一事物的「是/非」(to be),應確定其「有/無」,故應先探究其「生成」(to become)。
  然而,在西方傳統哲學中,「一神論」主導人的認知,「上帝」充既始神、創造萬物,「存在」失去了「存在」的核心內容:事物的「生成」。於是,「be」和「become」的層次混淆,「存在」的觀念主要由「be」表達,「邏輯判斷」等同于「思想」,「存在」遂成了西方哲學中說不清、又強說的觀念了。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出差順利,謝謝!
  由於傳統概念與今人相違,一大堆新朝新貴,採用西方觀念給老祖宗裝金!妙!妙不可言!
  所釋完全正確,要知道「人有原罪」,所謂「原罪」,就是傳統文化的餘蔭。老朽也屬食古不化、罪大惡極之流,所幸中國老祖宗恪遵「道法自然」,而且在文字中保留了「認識的源頭」。這種活水正是人智的基礎,在當今世上,僅存於漢字之中。如若吾人不識之無,數十年後,最後一個「原始現場」消失了,人類文明將成為宇宙進化史上命最短的恐龍類!
  西人的原罪就是「性」,由於食色掛帥,各國文字都成為「時代拼盤」。就算原始文字尚有些蛛絲馬跡,也早在公元前因腓尼基人的通商交流下,「良幣取代劣幣」,最終統一於拼音字母了!時至今日,「不知古意強說古」,存在當然就是強者的天下了!
10188 留言者:乾乾 [2011-09-05]
主題:床之軟硬問題
  朱老師:您好!
  道隱乎微,中西文化差異往往體現在小地方。
  我最怕出差,因為在家裡睡慣了硬板床,而酒店一般都是軟床。軟床讓人背部的氣機堵塞,十分不舒服。
  昨晚出差在客房和同事聊天,聊出一個辦法來:就是把軟床墊搬到地上,直接睡在床舖上。然後得一宿好覺。
  感慨有二:1,西方花了近百年時間,把中國人的床換成了軟床。再要回復到硬床,也得要一百年吧。2,凡事和人多商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學生乾乾 敬上
回應﹕
  回復到硬床?千年也難!尤其老朽已經軟成爛泥一攤,氣機相當於機器!
10187 留言者:網主 [2011-09-02]
告網友:
  老朽本日出差,下週歸。
      網主人白
10186 留言者:漁儿 [2011-08-31]
主題:存在(2)
  先生說:「存在」只是一種「主觀的論見」(如笛卡兒之「我思故我在」)。
  的確,西哲關於「存在」有各種各樣的「主觀的論見」,又如貝克萊( Berkeley)之「我感知故我在」;拉康(Lacan)之「我言說故我在」;海德格爾(Heidegger)之「存在與時間」等等。「存在」成了西方哲學中說不清、又強說的觀念。那麼,西哲的「存在」迷思,是否是「一神論」迷思在西方哲學中的體現?
  
  多謝先生解惑!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正是,西方的「一神論」是東西文化根本的分水嶺。尤其是當國人西化後,學者們「一致認定」最初的宗教信仰,是一神論(Monotheism),而多神論(Polytheism)則是落伍迷信的結果。尤其荒唐的,是黃皮白心的洋奴刻意曲解「漢字」,認為三千年前《詩經》上所載的「上帝」就代表當時的「宗教信仰」!
  是嗎?難道「上帝=GOD」嗎?那麼教堂、教士、教義呢?三位不一體(西式宗教理論)了?耶穌又是誰的兒子呢?算了吧!爭這些有什麼意義?等中國強大了,西方沒落了,待考古證實中華文化有九千年歷史,蛋尾「學者」們又會夸夸其談了!說什麼西方的上帝只是分身,原始老祖宗叫盤古PANGO,女媧才是夏娃的本尊!

  老實說,正因為人智多昧,從古到今,一任大腦想來想去,永遠罩在百會穴下!兼以人人長得人模人樣,偏偏對事物的態度各各不同。於是乎,人就認定:「我、你有別」!既有別,聰明人自是高高在上!再從邏輯上說,只要有高低,高而上必有更高更上的,推到最後,不是「一神」又是什麼?
  千百年來,為了求生,人類社會形成了強者俱樂部。西方原是狩獵的叢林,聰明人動腦筋,傻瓜蛋動手腳!雖說狩獵強者為勝,而真正的強者絕對不僅僅是拳頭!中古時期,統治者(教皇、國王)、得利者(貴族)、擁護者(騎士)、勞動者(農奴),社會地位由精子卵子決定!
  到了文藝復興後,西人的「認知」已經定型,「思想」不過是一種闡釋觀念的工具。對於每一位「自認有思想」者,首先想知道的,就是由基督文明解放出來的「我」。問題在,找不到答案的人「莫明己妙」,而稍微聰明的人又「難以啟口」。因為「我」與空、時、事、物息息相關,若承認不懂,豈非無知?
  西哲怎能承認自己無知?「我」是什麼?是個思想、感覺、言談的系統,誰敢說不是?話說回來,敝國人更莫明其妙,已經懂的人無為而為、不立文字,不懂的人吵吵嚷嚷、你說我話!中國歷史上分明沒宗教也不需要宗教,偏偏後人自卑自憐,好不容易在《詩經》上找到個上帝,便大讚阿門!

  其實,中國老祖先早就有了易理的認知,宇宙(乾坤)一體,古今為用!人帝斯可,上帝不必!「時間」只是任一事件「始時、終時」之「間」用的尺度,而個人更是整體中發生的因果現象(如同中醫理論)!「我」呢?我思已隨風而往!即令尚在,宛似水上漣漪,也只存在於過去的時空流程中矣!
  有人會說:「易經的一元既始就是一神論」!好極了,穿鑿附會到家了!數字由一起,是否該拜拜數字上帝?那麼?上帝又算什麼?空中呆不上去了,掉下人間來充既始神?
10185 留言者:漁儿 [2011-08-28]
主題:暑假交流汇报
  暑假學生回國了,一來探望父母和師長,二來與母校的師友做些學術交流。交流的主要內容,是對算法研究中一些重要的、難以理清的基本觀念,從中西文字源出發,做層次解讀;目的是想分享自己重新學習和認識傳統文化的體會。在平時與國內師友的個別交往中,我一直是這樣作的,但像這次比較正式和公開的交流,還是第一回。對這屬于思想領域探索的工作,學子們普遍感興趣,但師長們卻對此持懷疑態度。盡管如此,我還是很高興,特來給先生做簡單的彙報。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這是人世間不成文的公理,年紀代表生理成熟度,成熟度等於生命的總容量。如同一個酒瓶,瓶中裝滿了,就不能再容納新酒!正因如此,生命生生死死,儘管肉體腐敗了,精神卻歷久彌新。對為人處世之道而言,師長絕對有理,但技術新知,上代必不如下代。蓋宇宙進化,有變與不變,千萬年來,不變者唯人性而已矣!
10184 留言者:持心若水 [2011-08-28]
主題:背影
  學生前不久讀到一本書,書中這樣寫到:“西方哲學好像一個長途跋涉的尋寶者,兩千年來苦苦尋找著一件據認為是性命攸關的寶物--世界的某種終極真理,康德把這個人喚醒了,喝令他停下來,以令人信服的邏輯向他指出,他所要尋找的寶物藏在一間憑人類的能力絕對進入不了的密室裡。於是,迷途者一身冷汗,頹然坐在路旁,失去了繼續行走的目標和力量。
  這時候尼采來了,向迷途者揭示了一個更可怕的事實:那件寶物根本就不存在,連那間藏寶物的密室也是康德杜撰出來的。但是,他接著提醒這個絕望的迷途者:世上本無所謂寶物,你的使命就是為事物的價值立法,創造出能夠神化人類生存的寶物。說完這話,他越過迷途者,向道路盡頭的荒野走去。迷途者望著漸漸應入荒野的這位先知的背影,若有所悟,站起來跟隨而行,踏上了尋找另一種寶物的征途。”
  學生認為中國文化簡化或者說巧妙迴避了“密室於寶物”這個問題,一個“導”字巧妙的詮釋了人生的價值所在。學生讀《智慧之旅》時,可以深刻感受到老師曾經也是一個苦苦的追尋者,學生這樣的塔底基石,沒有那樣的智慧和毅力,曾深深被“密室與寶物”的問題折磨,頹廢,痛苦。
  有幸,如今看到了踩著先賢腳印毅然前行的老師的背影。
  問題:學生這樣處於塔底的石塊,是應該踩著先賢的腳印,儘快走到路的前方,還是應該一步步踩出自己的腳印,把這條路踩得寬一些呢?或者,個人各有因緣,學生多此一問。
回應﹕
  該書作者屬於浪漫派,須知西方哲學家不是長途跋涉的「尋寶者」,而是將黃金打造成飾物的工匠。因為兩千年來,一神論的迷思,造就了宗教的「上帝」,直到科學的實證,才把「形上學」打成形下,唯心變成唯物!康德並沒喚醒誰,尼采更是個迷途者,他否定了一切,最終精神崩潰,能談什麼寶物?
  至於中華文化,源自一批莊稼漢,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實事求是。年輕時,任何人都會有迷惘的剎那,但是,四時有序,春耕秋藏,一個腳印跟著一個腳印,寶物只能增添累贅!
  答案:要想尋寶,可學西方!若求活得實在,應多讀聖賢書!
10183 留言者:三人 [2011-08-27]
主題:意志力
  朱老師:
  你好!在老師的過往留言中,曾言智力又分記憶力、...、意志力等等。學生要問的是:意志力怎麼會屬于智力?
回應﹕
  很不幸,人只有體力與智力兩大類,若意志力不屬於智力又該屬於什麼?可是,切勿誤解,「智力」是意識所衍生的能力,非「智慧力」,實際上,也沒有「智慧力」一說。
  人有智力是因為意識之故,正因為人有意識,才會產生堅強的意志而有意志力。
10182 留言者:陳氏 [2011-08-22]
主題:珠海市代表團之訪問
  從報導得知,珠海市代表團拜訪了近日訪問澳門,並且拜訪了朱老師。席間,珠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甘霖表示,老師之文化創意產業項目,符合橫琴產業發展方向,也是中央政策鼓勵發展的重點產業。
  老師在忙碌工作之餘,還要以主席之身份作官式交流,實在辛苦了!
回應﹕
  主席是吃什麼飯的?「主持酒席」也!十年一戰,不論說什麼,值得就是值得!尤其是國人衣食已足,適值橫琴橫空出世,中華文化勢將大放異彩!話說回來,努力在人,成事在天,但求貢獻,辛苦應該!
10180 留言者:超文 [2011-08-21]
主題:2D轉3D
  市場上已有2D轉3D的技術了。
  http://news.msn.com.tw/news2298909.aspx
  賽德克巴萊預告片,網路上點閱率將近百萬,3D版搶先曝光,並不是另外拍攝,而是用2D影像轉為3D。3D技術公司執行長李昭樺:「大致畫一下,然後我們的程式會自動作判斷,然後這個人就開始有厚度。」
  靠的不是好萊塢技術,這每一個動作,都是「台灣製造」MIT,一般轉成3D,是把每個定格分為24張,一部片就要17萬張影像製作,但新軟體只要2萬張搞定,減少8成多,其他全電腦運算,3D加上PHOTOSHOP,省時、製作成本也省,好萊塢電影公司積極洽詢合作,因為跟好萊塢一部片動輒500到1000萬美金,目前報價好萊塢約1億2千萬台幣,國片則1千萬台幣,價格提高競爭力。
  3D技術公司執行長李昭樺:「像阿凡達這一段,它有60張,我們只選3張,其他都靠我們技術。」
  幕後推手就是他,李昭樺,64年次,英國劍橋資訊工程博士,花3個月時間,跟好朋友研發軟體,還延攬阿凡達燈光總監回國共同推廣。3D技術公司執行長李昭樺:「我們的技術在能夠用很短時間,跟很少的人力,呈現最高品質。」
  3D電影票房多3倍,電影、電視、MV、相片,全朝3D發展,但用3D拍攝,不但成本高,部分場景受限無法呈現,用2D轉3D成為趨勢,李昭樺克服技術,「錢」途一片看好。
回應﹕
  好極了,吾技不孤矣!有道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不同的是,待老朽去橫琴後,計劃中初期每月出片百部,以後以30%遞增。只是,談到「錢途」,老朽低眉!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