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9454 留言者:持心若水 [2009-05-08]
主題:做個練習
  事例:單位較忙,某君經常加班。
   應酬語: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注意身體啊。
   詼諧語:革命是身體的本錢,注意本錢啊。
   嘲諷語:別天天那麼革命,你的本錢可不充裕阿。。
回應﹕
  應酬語太寫實,成為「關心」。
  詼諧語太政治,成為「無意」。
  嘲諷語太親切,成為「家人」。
9456 留言者:持心若水 [2009-05-12]
主題:做個練習
  事例:天氣一直不好,某君重感冒卻帶病上班,讓人可敬可氣(辦公室通風較差)
  應酬語:感冒了?唉,最近太忙肯定是累的。
  詼諧語: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事業論,加班到發燒。/(夠敬業的,)感冒了還親自來上班阿?
  嘲諷語:(生活,讓工作給廢了;
     身體,讓加班給廢了;)
     陽光,讓烏雲給廢了;
     清風,讓病毒給廢了。
  括號內的文字學生不知去了好還是留著好。
  學生有一事不明:練習“嘲諷語”對修心處事感覺並無好處阿,琢磨起來挺費勁,淺了不合要求,深了又覺著惡毒,倒不如誠心道來練習“誠懇語”。
回應﹕
  阿彌陀佛,這正是「主觀之自以為是」也!十年來,老朽留下千言萬語,在本網有緣即教、有教無類。奈何吾道已絕,天地正氣不通,如今西山霞染,物正亦反!閣下來此,焉能對老朽一無所知,無的放矢耶?難道老朽吃撐了沒處放?在此傳授各位「諷刺」他人之特效乎?
  溝通之道者,乃跨出自我主觀以邁入客觀真實之不二法門也!閣下欲成就「一己誠懇心」,不妨關上宅門,重重上鎖,否定概念可也!「練習“嘲諷語”對修心處事感覺並無好處阿,琢磨起來挺費勁,淺了不合要求,深了又覺著惡毒」!正是:溫室花最艷,不必出大門也!
  今日社會,滿街滿園小王子、公主,一個個自以為是,完全無視於他人的情緒及態度!緣應酬有恭敬、逢迎、應付之別;詼諧亦有智愚、機敏、高雅之分;至於嘲諷,適足觀人臉色、以知取捨。事於未央始有濟,莫待反目而成仇!今人自以為是,常聽不出他人話中寒氣,一至於撕破臉皮、刀兵相向!
  有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閱人之心不可無」,人與人相處,焉能自以為是?若人被諷為罄竹難書,還自解為「好事說不完」,那也只配做台灣國的大總統!純潔是指出污泥而不染,而非居淨室以自彰!猶如一個女孩子,衣著暴露,人稱祁連山下好牧場,風吹草低見羔羊!風光美妙乎?攬客誠懇乎?孰可無知?
  當事有顧慮,須對他人「客氣地間接婉拒」,於「溝通界」,以「語刺」作「緩衝」,可謂「披風」。例如傳統社會,認定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於今,淫已美化為性徵,搖搖抖抖晃晃顛顛,社會大繁其榮;孝淪落笑話,弒親忘祖,習而無奇!君不見,紅白喜事、政經盛會,性感群情可瘋,無辣人氣不旺,是無諷可封矣!

  「嘲諷」者,「口朝對象,言帶玄風」,適人適事,是謂溝通;適人不適事、或適事不適人,則稱詼諧;人事皆否是為嘲諷。若以「誓願追隨左右,為國盡忠、為民謀利,為文化創建千秋基業。」一語為例,在老朽立場,對真英雄鄧小平而言,此語可稱「誠懇」;但對馬阿哥,是謂「詼諧」,蓋馬兄之國為美、民是愚、思想全然西化;再對阿扁,則不折不扣是為「嘲諷」,其國未立、民極端,文化則係貪婪玩法、唯己獨尊!
  恥(原字為耳+止─耳止),指人能察顏觀色,預為之謀。溝通之道,即在於探尋對方之話風,知所趨止。人若不識溝通之道,只知己念,不識人心;既而開口對話,無非消磨時日、宣洩鬱悶而已。於斯,他人有所言,言中有刺,而己耳不能止,洩之愈甚焉!最後及於干戈,止之於武,我武維揚也!
  往年老朽從事中文資訊,台灣電信局總工程師王金土博士諷倉頡輸入之「旭日東升」為「九日日東升」;國科會何宜謀主任委員又謂「溪頭碼」為「國家標準」;而工作伙伴如宏碁老董施振榮則指老朽為電腦門外漢。老朽知諷,特避居美國,得免於白色絞台;繼而絕跡商場,如今終能仰觀白雲、俯覽青山,與小杏子暢談玄奧也(以上事件俱載於拙著自傳《智慧之旅》)!

  老朽一再聲明,老朽者,老而腐朽之類也!魯迅大文豪筆下阿Q之流也!中華傳統殘存之餘孽也!老朽教學生武功,不為華山論劍、不許恃技鬥勇!教學生文化,不求成名得利、不得嘩眾取寵!最後以電腦為謀生工具,能供三餐,不計隔宿,維持老骨頭迄今。
  蘇州寒山寺,因出了個濟公活佛,聲名大噪,各地僧人來此,常以略試佛心為樂焉。方丈為此,頗為無奈,特叮嚀附近酒家,希維護善良風俗為要。
  某日一和尚往某店化緣,指明討一杯酒喝。店家一指身後牆上,書曰:酒肉穿腸過,仙佛跳牆來;萬鍾不嫌多,一杯帳難賴!和尚見了,誠懇地道:小僧絕不賴帳,祗不過化一錢銀子,結個善緣。且待將酒先喝了,喝後銀子不拿,不就抵了帳嗎?
  不知罡風之烈,難登極峰!不明嘲諷之氣,難與溝通!今世人際唯功名利祿是間,讀書為求一技,一技唯求謀財,有財始得權勢,權勢彰為名利!既得功名利祿,自是為所欲為,天下以我之為意、以我之言為言,酒先喝了,銀子不拿,是何溝之通耶?
  人欲食,呼諸羊,羊言:「咩!咩!」其聲不厲、其氣不盛。人逮之,宰之、烹之,肉已下肚、皮已上身,人是知:咩咩之言,善也!故於漢字基因,「善」者羊言也!至於人,冠者,自我獨尊也,餘者皆「亞(醜)」,故「惡」者亞心,舉世皆崇冠而輕亞也!
  中國地大物博、人多事雜,前日央視科學頻道播一節目,曰湖南某地土雞頗具盛名,但見者莫不大呼不可思議!蓋其雞皆戴「眼鏡」,記者實地採訪,方知該雞好鬥,常互啄流血至死。業者多方設法,最後研製一塑料眼罩,「眼不見、心不亂」,土雞老老實實,不再啄血,饕餮始有福焉!

  如不懂此文,無礙於養生活命,但千萬莫與老朽為友!但若不贊同本文,老朽恭而賀之,自來龍乘雲兮魚樂水,孤雁與貴鴨異途也!
9464 留言者:持心若水 [2009-05-19]
主題:作業提交
  事例:下班,坐電梯從17樓下來到3樓領導層,電梯門開,院長王某進來。
   應酬語:王院,才走阿。
   詼諧語:王院,我這也是守時下班,可沒早退阿!
   嘲諷語:哦,王院,我還以為到一樓了呢。
回應﹕
  大陸用語太過地方化,「王院」可能是另一地方,如同「李校、周莊」然。文字之應用,不宜簡化至此。
  如此應酬,客人將「走光」!
  詼諧有「嗆聲」味,階級分明!
  嘲諷難懂,失去溝通意義。
9545 留言者:持心若水 [2009-09-15]
主題:時間安排
  朱老師:
  您好!
  學生最大愛好是讀書,喜詩詞好古文,經常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詩句而神遊八荒,也會為“率性之謂道”的精闢而深深思索。在書中既能釋放自己的感性,也能強化自己的理性追求。
  學生的問題一在於,工作繁忙(08年只休息了3個週末),想讀書真得是忙裡偷閒。學生從事的工作是種計算與經驗參半的行業(建築結構設計),想認真做好感覺不容易,技術上有很多的東西要學習,很多的實際經驗要總結,專業上的書也要用心多看。
  偏偏時間有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請問老師在鑽研電腦技術的同時又讀了那麼多書,時間上是怎麼安排的?老師《覺悟行》中說到,善行者“將所知用於身邊環境,環境安寧,心志平靜。”學生覺著用心做好本職工作而不為名利,也是修道的一種方式。
回應﹕
  所云實乃所有知識分子之共鳴也!蓋科技文明之特色,如同拖船牽海輪;沒出港前,輪船不能動彈,待出了大海,拖船就沒用了。如今,科技尚需人類代勞,且看下去吧,一天一天,人類的工作量將愈來愈少。以攝製電影而論,本室將完成「由文字到動畫完全自動系統」,以後呢?有什麼會例外?
  以「建築結構設計」為例,在老朽眼中,是一蹴可及的行業。本室的影片中,所有的「實景(含內外景、自然景等)」,一律靠幾個指令完成。當然,影片要求不精,但過程卻是如假包換,而且原始設計者只有一個行外人!待本室成果公開後,世人必將搖頭晃腦地說:這有什麼稀奇,我也做得到!
  因此:「用心做好本職工作而不為名利,也是修道的一種方式。」雖然正確,但若所修之道,只能通到自我生命的盡頭,偌尊自了漢,格局似嫌小了一點。
  那麼,該怎麼辦?其實,老朽所說:「將所知用於身邊環境,環境安寧,心志平靜。」還有一層精義,即應明「所知者何」。一般說來,能知道安身立命很不錯了,但守成濟眾的意義更大!怕只怕,有人一心謀求私利,建築為了賺錢,賺錢永不嫌多,能省一柱,偷工一年!結果是,風吹水動必垮!

  再就「時間是怎樣安排」的問題略抒己見,只是,這麼簡單的問題,一到老朽手上,就變得複雜了!首先又是「精義」一關,要知道這時間做什麼用!大自然造人,頗有玄機,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夫大材者,有重大疑難待用之材也,而小材亦材,備之即可(於9544則留言,99%之海龜也)。
  蝗蟲者,千百年來,人類噩夢之最,聞之色變。其實,蚱蜢與蝗蟲無異,乃草間嬌小之昆蟲。平日蚱蜢安土重遷,以青草為食,害處不大。但若遇蚱口繁多而食物難濟,蚱蜢群不期而聚,其腿翅相互磨擦。斯時,蝗蟲本能立被激醒,體內紅色激素驟生,遂一變而為蝗蟲焉!此乃大自然策略,小材變大材之道也!
  若人不知其材之用,伐檀以為炊,採菇供裹腹,是得失皆失也!故而古人讀書,先明聖人之示,再作現實之計也!不幸今日道失德衰,政府但求經濟發達,教育只傳物質技術,家長營營碌碌,學生矇矇矓矓!舉世在商賈精心操作下,人間一片烏煙瘴氣,夫復何言(為亡羊補牢計,老朽不得不多說了兩句)?
  須知,人之潛力極大,人人能供大材之用,但潛意識之激發,有賴環境際遇。蓋人之判斷力,在於先估算其事之輕重緩急;而輕重之負載力,則在於判斷事物之斤兩。苟若人未經啟發,不知輕重、不明是非,當更不悉緩急之體用因果。因之,常有大材藏諸深山,而小材則蔚然成為泥石之主流矣!
  當今之世,人類面臨危亡,人間若無大材堪用,亡之必矣!再若世人懵然不知禍亂之兆,待山洪暴發,土石流掩之埋之,瞬間小林村足可供憑弔唏噓也!
  準此,若有人已知大難之臨,潛意識油然而生,小材立變大材,一如大自然之原旨!同理,若人類不知災禍之因果,任小材泛濫,在農藥一噴之下,蚱蜢立斃,亦係大自然之旨意!是知:日月普照萬水千山,螢光難明分寸方圓,真英雄成自災難,要做人,曷不睜眼看看?

  是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供神遊八荒,「率性之謂道」亦得供思索。但蚱蜢於食足草飽之餘,若未感及當前世態之危急,尚無需振翅高飛也!
  再若已切身感受到當前環境之危機,待「體內紅色激素」增生,其時當會發現:自身潛力宛若海嘯狂捲,任何資訊,聞一即知十!不必神遊、已歷八荒;無須思索,萬象悉在眼前矣!
  老朽時間之用如此。
9547 留言者:持心若水 [2009-09-16]
主題:小悟
  朱老師:
  您好!
  學生讀了先生的回覆有點小悟。
  正如佛法有小乘、大乘、最高乘。學生若如此(#9545)讀書做事最終不過得一己之功德圓滿,心志安寧,於“大公”雖無大害卻也無利,立場在己,此為小乘;最高乘的境界(當然僅限於文字瞭解)學生這樣理解:立場在天,突破“人”,生命,甚至宇宙的桎梏,回歸本體,飄然而去;老師終生奉行“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理念,實為大乘,立場在芸芸眾生,濟世渡人,希望“人”能長存世間,才能有更多的機會“飄然而去”。
  老師說過“只教人,只帶將”,我想是老師希望覺者能更近一步摒除自我的煩惱困惑,關心幫助更多的人。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雖然也看到了生存環境的惡化,倫理道德的喪失,以及人心慾望的極限膨脹,但對“大限將至”始終沒有清醒的認知,總認為潘多拉的盒子裡還有“希望”,現在多少悟及“生於憂患”,“希望”就在自己手中吧。
  學生會循序漸進,盡力解決自己能夠解決的現實問題,走出一條可行之道。
  祝
  安康
  學生 持心若水 敬上
回應﹕
  阿彌陀佛,人間又多一悟者!
  乘者,乘載世人之工具也,人智未熟前,小乘可載一人,周遊十里。待知人間事,暢行山川,舟車中十數人滿載,是為大乘。及長,放眼世界,當遠赴重洋,斯時,千百人具,海輪可載千人,可謂高乘。然而,於今之世,最高乘翱翔太空,艙中所載未逾十人,何也,任務有別也!
  既乘,斯為乘者,乘者隻身登乘,乘後返歸,仍為一人者,其乘與不乘無別。若乘,應自任載具,載一人盡一人之責、載千人有千人之量!既任載具,道途艱辛,斯與地獄無異也!放眼地球,乘者往返不斷,如此,地獄難空,載具焉得清閒?是謂: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其承載力乃超高乘也!
  其實,各乘之間,大同小異,無須著相。夫以竹為筏,片時可成,通行江河之間,渡人無數。舟船須伐巨木以為龍骨,匪百載之料,難經風波。至於海輪,有數十萬噸之巨量,即令精鋼也須定製。是知,竹之為竹,先天之數也,修行者不必妄求,蓋竹、鋼皆出之於土,質之為質,數之至也!

  夫人思來自自然,上天有道,德佈四方,為人子焉能不養德以報?煩惱也者,其人自取也,貪雲欲淵,心猿意馬,斯乃竹林間之莠草、鐵砂中之廢土也!若人能一本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青山原是青山,綠水仍舊綠水。若斯,所謂「生存環境的惡化,倫理道德的喪失」,緣何而來?
  見一葉之落,應知秋至,聞狂風乍吹,當悉天候。自西人為惡世間,作孽多不勝數,吾人不查,競而效之,因果儼然!劫者,以力去之也,人乏其力,天道難容,是有人禍繼而天災,且年甚一年也!識者當知,地獄難空矣!天行健,君不自強不息,炁能永世不滅,做人責任重大,不可期望「飄然而去」。
  人世實如一金字塔,人為載具,人人皆應運而生。其居塔底者,生生不息,以維塔身之不墮;塔之中,各級向上而升,或承上、或援下,隨使命加重而漸漸稀少;至塔頂之人,應瞻高望遠,以定規模、以決千秋!然因人囿於材質,砂多者易碎、質硬者難得,遂有礙其格局焉。
  明心見性、立地成佛者,非指一尊小佛升登極樂也!小佛非佛,極樂天堂亦非外太空之巔!「心」乃人世孽債之聚也,若人沈迷其中,成敗得失、喜怒哀樂紛至沓來,宛如浪潮起伏,「心」固不寧,「我」亦難安。唯各人運數有別,有人一心向財,雖為一國元首,猶貪婪不能稍止!其運數適供警世也!
  是故,以「明心」為始,心能明,始「見性」,是見宇宙真相也!既明真相,佛道已成矣!至於極樂,是名極樂,實非極樂。蓋樂源諸苦,無苦無樂,不可期也!若能明前述金字塔模型,當知真相為塔上石塊之使命,小乘易積,聚築塔基,乘大者明而後登。各石塊均須以明心見性檢驗之,質正者,塔身始得安定。

  以老朽為例,修行四十餘載,「我」心漸泯,所空出之室,竟充塞能量焉。遂能為所應為,雖無意於名利,但卻黃袍加身,得某基金之支持,緩行迄今。近日重寫《智慧學》,大改特改,幾將去年所書視若無物!嘗思,何以致此?蓋老朽寫《宇宙浪子》,每月兩本,書畢,無心再閱,而智慧學至今幾已耗時一年矣!
  緣小鐘小鳴,一本小說規模難大;智慧者,人間至理也,安能草率從事?老朽應漢字之運而生,歷經狂濤濁浪,若不能看清世態,自當「在何處跌倒、便在何處爬起」!果如斯,「我」心愈熾,財勢權力應更能排山倒海,將老朽壓為齏粉!果如斯,「我」固可日啖三斤肉,夜數十萬錢,其老朽也哉?
  所幸,「我」已颺,心被「運數」塞滿,每日工作之外,還是工作。弟子們爭氣,觀念、技術已成熟,毋庸操心,日以繼夜各盡其職。老朽專心「文化(文字化育)」,接引網友、寫作;寫完了,作畫;畫完了,編劇本;劇本完了,再作曲!每天忙得充實完滿,早不知老之已至矣!

  「循序漸進,盡力解決自己能夠解決的現實問題,走出一條可行之道。」斯乃大道,日進一步,可矣!
9677 留言者:持心若水 [2010-01-16]
主題:人生目的與親民之道
  老師曾多次指出人生目的于人的重要性,如果不知去哪裡,煩惱與困惑常讓人舉步維艱。
  學生大概是那種《道德經》中所謂的“中士”,聞道后,“若存若亡”。學生自認為也有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真誠換取真誠,以善心點燃善心,以美麗呼喚美麗。只是這種目的便宜了學生的懶惰心理,遇事做事,不遇事修心修德,安身立命的心裡居多,不知是否正確,或者正確與否只能交卷后等待評判,其實一點取巧不得。
  老師曾對學生做過些指點,人生若此,未免格局太小。學生也悟及,“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但“親民”之道,學生始終找不到正途。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有些人我不知道他們的需要是對是錯,所以沒去幫助;有些人我不知道自己的幫助是對是錯,所以也沒去幫助;再有些人,好像根本不需要幫助;最後只是一些(幾個)與己相似的人,相互幫助,卻幫助不了那么徹底,只能盡力而為。終生皆苦,能做倒得總比自己想做到的少。
  學生 持心若水 敬上
回應﹕
  其實,生命本身就設定了目的,而且,非常明確,毫不苟且。人的感覺器官就是小宦仔,把生命的需求放在首位,牢牢的控制著意識,為所應為!說穿了,其目的便是生存、生殖!問題是:感官只是大政府的「小科員」,等因奉此,憑什麼知道「好歹」?若不知好歹,政府又怎能任其「為所欲為」?
  老朽所說「目的」,是當人反思後,力求「莊敬自強」,要站在更高的層次上,遠眺自許。有必要嗎?這就見仁見智了,若以「結構邏輯」分析(正好現炒現賣,圖個新鮮):
   1,整體系統觀:生命有其生存的既定目的,肉體至上,人為生命之一,必須遵從。
   2,人類認知性:人若順其自然,很好;如若不自滿為肉體奴隸,則當用大腦思考。
   3,天地人結構:天指個人環境因素;地指個人謀生條件;人指各種可以考慮變數。
  在這種原則下,假定不自滿被肉體奴役之人,有下列結論(因係分析靜態狀況,無需應用、執行):
   天:大環境好,自我改變極難,多半是「若存若亡」的結果,理由不必。
   地:謀生易,自我改變也難,就算刻意「上進」,也必須先找到強烈的誘因。
   人: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幡然憬悟」,否則想「幫幫忙」,實在談不上什麼格局。

  佛家看來,人生在物質需求下,陷於「欲界」;感官受到刺激影響,心生幻覺,是為「色界」(現代科學只承認此二者);意識透過修為,可達「無色界」,是稱三界。老朽常謂:跳出三界、不住五行!那是個難度極大的目的。老朽努力至今,欲界已渡、色界淡然;唯於無色界時進時出,蓋中華文化不興、地獄未空也!
  至於汝前文所陳,已將人生「當為、應為」與「願為、樂為」混為一談矣!「目的」絕非今天助甲過關、明天幫乙謀事而已,凡舉手之勞、隨緣小惠,只能算是「消孽」!真要「親民」就必須「止於至善」,否則叫做「半截龍」,活不下去!而止於至善,更要先瞭解何謂「善、至善」!
  急什麼呢?大道之失,其失已久!有病待灸,艾草先求!聖賢書之可貴,正在於對人生「指點迷津」也!汝方及立、來此不過年許,人生四十,啟步不遲!老朽所言,祇是開胃酒。待多讀些有益世道人心的典籍,什麼該做、什麼不該,一切就清清楚楚,人生也接近「無色界」了。
9677 留言者:持心若水 [2010-01-16]
主題:人生目的與親民之道
  老師曾多次指出人生目的于人的重要性,如果不知去哪裡,煩惱與困惑常讓人舉步維艱。
  學生大概是那種《道德經》中所謂的“中士”,聞道后,“若存若亡”。學生自認為也有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真誠換取真誠,以善心點燃善心,以美麗呼喚美麗。只是這種目的便宜了學生的懶惰心理,遇事做事,不遇事修心修德,安身立命的心裡居多,不知是否正確,或者正確與否只能交卷后等待評判,其實一點取巧不得。
  老師曾對學生做過些指點,人生若此,未免格局太小。學生也悟及,“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但“親民”之道,學生始終找不到正途。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有些人我不知道他們的需要是對是錯,所以沒去幫助;有些人我不知道自己的幫助是對是錯,所以也沒去幫助;再有些人,好像根本不需要幫助;最後只是一些(幾個)與己相似的人,相互幫助,卻幫助不了那么徹底,只能盡力而為。終生皆苦,能做倒得總比自己想做到的少。
  學生 持心若水 敬上
回應﹕
  其實,生命本身就設定了目的,而且,非常明確,毫不苟且。人的感覺器官就是小宦仔,把生命的需求放在首位,牢牢的控制著意識,為所應為!說穿了,其目的便是生存、生殖!問題是:感官只是大政府的「小科員」,等因奉此,憑什麼知道「好歹」?若不知好歹,政府又怎能任其「為所欲為」?
  老朽所說「目的」,是當人反思後,力求「莊敬自強」,要站在更高的層次上,遠眺自許。有必要嗎?這就見仁見智了,若以「結構邏輯」分析(正好現炒現賣,圖個新鮮):
   1,整體系統觀:生命有其生存的既定目的,肉體至上,人為生命之一,必須遵從。
   2,人類認知性:人若順其自然,很好;如若不自滿為肉體奴隸,則當用大腦思考。
   3,天地人結構:天指個人環境因素;地指個人謀生條件;人指各種可以考慮變數。
  在這種原則下,假定不自滿被肉體奴役之人,有下列結論(因係分析靜態狀況,無需應用、執行):
   天:大環境好,自我改變極難,多半是「若存若亡」的結果,理由不必。
   地:謀生易,自我改變也難,就算刻意「上進」,也必須先找到強烈的誘因。
   人: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幡然憬悟」,否則想「幫幫忙」,實在談不上什麼格局。

  佛家看來,人生在物質需求下,陷於「欲界」;感官受到刺激影響,心生幻覺,是為「色界」(現代科學只承認此二者);意識透過修為,可達「無色界」,是稱三界。老朽常謂:跳出三界、不住五行!那是個難度極大的目的。老朽努力至今,欲界已渡、色界淡然;唯於無色界時進時出,蓋中華文化不興、地獄未空也!
  至於汝前文所陳,已將人生「當為、應為」與「願為、樂為」混為一談矣!「目的」絕非今天助甲過關、明天幫乙謀事而已,凡舉手之勞、隨緣小惠,只能算是「消孽」!真要「親民」就必須「止於至善」,否則叫做「半截龍」,活不下去!而止於至善,更要先瞭解何謂「善、至善」!
  急什麼呢?大道之失,其失已久!有病待灸,艾草先求!聖賢書之可貴,正在於對人生「指點迷津」也!汝方及立、來此不過年許,人生四十,啟步不遲!老朽所言,祇是開胃酒。待多讀些有益世道人心的典籍,什麼該做、什麼不該,一切就清清楚楚,人生也接近「無色界」了。
9824 留言者:持心若水 [2010-04-08]
主題:酒,植物,生命随想,笃行
  1.自古文人好酒,概因理性難持,感性常擾,不知對否。
  2.學生近日與老師相向,去南方旅遊,對植物的生存有略微觀察,有一困惑:植物之生存為何只是一機械因果論?不具靈性?(南懷瑾老師言),同為生命(在觀察榕樹絞殺、原始森林樹木根系競爭交錯,相互遏制現象之後),為何植物不在六道輪回之列?本質區別在何?(學生已讀《智慧之旅》中解釋,希望能有《智慧學》之概念解釋)
  3.生命緣起于私,是否目的在于獨立于本生之環境而為一獨立之存在?不成熟時順天,寞求一機會逆天?(感于黃易先生的武俠小說中道與魔的思想),少數學者認為,地球作為目前發現的僅有生命存在地(俠義生命),誕生于某一次外來隕石碰撞,生命為碰撞所生,所以兼帶順從與叛逆兩種特質,此種理論雖略偏頗生命與宇宙的關係卻一直吸引著學生,不知對錯各在何方?
  4.學生為生計所困,終日奔波,明知老師關於電腦信息技術方面的教誨頗具現實意義,卻委實難以相隨,深感遺憾。唯修身齊家篤行,于亂世略燃燭火,以慰有緣人。
回應﹕
  1,不盡然,若係「有料」之詩人墨客,理性原無必要,酒可助感加分;但對一般文人,原本泛泛,借酒可以裝騷,唬唬外行也是一得!
  2,何謂「靈性」?苟人不知,安能妄評植物?荒謬在於「機械因果論」!「隨意因果論」又如何?「六道輪迴」乃佛教思想,無可置喙!至於概念上,拙著《層次論》對生命已有定論,難添蛇足矣!
  3,「私」者,任一機體之中心也。因有人之存在,人對宇宙系統之認知來自「推己及人」;於概念上,相對於「整體」之「個體」,是謂「私(食禾之氣)」。若欲從事思維之學,應由基本認知下手,否則,黃易言之、白難非之,在野、當朝永遠廝殺難止也!
  4,人生在緣,緣在趨止。老朽素有「教學」之心願,已逾伏櫪之齡,不過奢望馬革裹屍而已。然天道難測,「酬庸」尚優、「酬勤」未及!以十年來各種計劃而論,一事無成已成宿理,只因老朽膺命「成功之父」,一口氣在,焉可言伏?汝為生計所困等同老朽為地獄之縛,緣在篤行,安步當車、意隨因果可也!
9881 留言者:持心若水 [2010-06-14]
主題:楚文化
  端午節將至,學生重讀《楚辭》,至《漁父》篇,漁父與屈原兩個形象學生一方面認為是處世為人的一體兩面,如同老師說的釋迦摩尼佛與地藏王菩薩,另一方面則認為是楚文化與正統文化的區別所在,雖同基於對真善美的追求,楚文化感性濃厚,重于情感,正統文化則重于理性,不知對否,請老師指點。
回應﹕
  實話實說,老朽讀書不多,對《楚辭》無法著墨;唯對「楚、正統文化」略有所知。汝所見正確,兩者之別,係「在朝、在野」立場不同故。在上為佛、居下成地藏,一體兩面,道之必然。世事一陰一陽、有理必有情,亦如斯因,觀之若此,是知矣!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