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7460 留言者:空夫子 [2007-08-23]
主題:發揚傳統中華文化
  談及“發揚傳統中華文化”。最近重讀一些 魯迅先生之著作,佩服其文筆之餘,亦頗感嘆因其所處時代,故所創之文,多反映國人之弊病,以及對時代之譏諷、挫折及無奈狀。恐在下若生其時,當發同感;諸如,誅中醫、伐禮教、詆古文、嘲民性、等行徑。但以在下如今之體會,似乎又要評他對中華文化未及深入認知,並未給以公正之評價。以其時代使然乎?果如是,朱老師如今之“復古”以及在下拳拳服膺之“中華文化”僅為時代之“暫時真理”?私不以為然。私下以為真理確實存在,只是時代影嚮,認知有所差異。未知然否?尚望指教。
    空夫子 再拜
回應﹕
  夫子已上天道、入天門矣!春綿綿,夏炎炎,秋漣漣,冬湎湎!四時因循者,天機也!人者,長河中之沙粒也,浸水難見山、遇木不知林!苟有人「自恃不凡」,其凡(象大拇指之形,人若以姆指置眼前,其較天為大)至極!五四者,時代逢礁之渦漩也,唯因時賢湎湎,是故老朽詹詹也!
  然,所謂「真理」者,是能垂青史、恆久遠也!苟有「文人」不明「文字義諦」,逕據而剪裁書載,即令巧奪天工,亦莫非「工匠」本色!民國初年,正值中華文化嚴冬之季,長年之積,必有以藏。彼時之菁英,無非掃空庭、清餘穢之屬;待綿綿之日得過,智慧振興,文化將有剝復也!
  智慧出、有大偽,真相蒙塵,始可論真偽。蓋人乃「經驗動物」,習之東則東、教之西必西,居其間者難知其實。物壯必老,滿清腐敗,是中華之老時;西洋方興,氣象萬千,亦屬常理。然人視野不過方圓,析理難及膚髮,今人路拾遺金,自命權貴,老朽不齒,故避而遠之。
  老朽不敢「復古」,僅因曾拾前賢之穗,得悉人天之理。憑心而論,若無五四諸匠在先,老朽必勇而往,鬧亂天下百萬般!及見二十世紀對人類社會之餘毒,老朽凜然而慄,是知:未見原子彈爆炸之初,人怎明其危害之劇?所謂「公正評價」者,人人俱在劫中,為所應為也!
  點滴之水,聚為江湖,千秋之眾,匯成歷史。夫小丑者,可跳樑、可越軌,亦為舞台要角。若缺,於長篇大論中無人插科打諢,縱經典戲劇亦令菩薩垂目也。是故,凡嘩眾者,必為取寵;凡取寵者,必有昧真實。魯先生、胡先生等莫不如斯,待蘇三成為絕響,崇公道還有幾人記得?
  祇因如今甫甫立春,一干教材、師資簫規曹隨,物質文明爐溫火旺,蘇三「戲餘」猶在。夫子欲談「真理」,何不先烹香茗,次調古瑟,且待月明、風清?
7468 留言者:乾乾 [2007-09-05]
主題:太極拳與圖文系統
  今日突然生出一個感想.關於中西文化的區別,在運動上最大的對比是太極拳和健美.太極拳高手全身上下通透,所謂”牽一髮動全身”是其體.所謂”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愈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是其用.簡言之,太極為體,陰陽為用.
  而健美則反之,其體為局部累積,其用為展示死力氣.兩者起點雖都是人的肉體,結果則霄壤之別.
  聯想到朱老師獨力發展的圖文系統就好比太極高手,致虛極守靜篤,十年不出門(太極拳可謂最精致的運動,所以練成極費時).一朝神功練成,打遍天下無敵手也.而微軟則好比健美冠軍,肌肉越練越多,而生機越來越少矣.
  熱切期待早日得見圖文系統橫空出世的那一天.
回應﹕
  正是,閣下知旨矣!中西文化之別,適乃農牧與狩獵行為之延伸也。如今獵人勢盛,擄掠欺詐,天地逐漸變色,社會已經破產,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孤苦無依。所幸驟雨不終朝,才百餘年,二十一世紀物質文明已露出下世光景!人類再不自覺,長此以往,萬物之靈將變萬載之恥矣!
  獵人需要蠻力,肌肉與名利齊沽!農人需要智慧,勤耕與時機是屬。獵者強調冠軍,一將成名萬骨枯!農人講究和諧,得失宛若夢幻無。西方重視當前,眼見懷擁為數!東方追求永恆,心歸靈往如故。人各有志,各趨其途,獵族固輕視農族、農族亦無意與伍、自享山林清福!
  老朽發展圖文系統,一不求名利,二不計成敗,為所應為,如斯而已。間或弟子們受到教育桎梏、被西方觀念影響,偶而荒腔走板,老朽輒作病獅吼,平原無猛獸,氣咻可成風!如今系統已成,窮山惡水已盡,柳暗花明現好村!人像人、鬼是鬼,萬部好戲、二千演員,不愁觀眾不成堆!
  待老朽賦歸後,日出東方,舉世方明。若問老朽何不效法西人,乘機一振漢家威?
  答曰:「中華文化,以道儒佛為宗,法自然、律己、修心,胸懷千秋萬世之未來。獵刀縱利,可傷人、亦能傷己,其唯兒童之類,玩物傷身焉!老朽既以發揚中華文化為終身職志,豈可東獅笑屏、納愚自昧?」
7486 留言者:子文 [2007-09-28]
主題:以妄求真
  覺者云萬法唯心造,一切均為妄相。能著相而離相,顯真如自性、三藏一心者,是為悟。然如先生所言,緣覺者如塔尖數,其餘大都自迷迷人,以妄求妄。妄妄相妄,妄上加妄,至使因果輪回千世不斷,覺者為有緣人引經說法,實乃以妄引妄,后而求真。如此說法,若數正見,則覺者如一夫力敵萬瀾,僅能度寥寥無幾之求道人,願大力小,何其無奈!若此說法實為邪見,還望先生嚴詞指正。
回應﹕
  現實非邪見,妄相有真(上旡下火)!覺悟乃啟步,因果是天梯!
  值今末世,天劫將臨,大德隱形,小丑當道!老朽閱人多矣!每見塔圮尖毀,人人只顧一己之私,寧肇惡果,不修善因。老朽累累探求百年之艾,及見農藥處處、化肥遍遍,西毒東漸幾於死地矣!今人財多氣粗,已連概念都不識,怎知微言大義?若不知聖賢之微言大義,又豈能窺仙佛之天道也哉?
  然天道好還,因果相循,人間眾生各有機遇。老朽自業自渡,在此不過因緣說法,舟尚待髹,怎敢渡人?力小屬實,無奈亦真,須知地藏王菩薩羈留萬世,斯乃願願相續,念念同悲也!
7488 留言者:子文 [2007-09-29]
主題:以妄求真 2
  先生所言極是:人生在世,當明瞭一己之任務,徹底執行。有願才有力,莫因力小而不為!末學感謝先生教誨,不再蹉跎,當求趨實。末學不才,目前對「實』的認知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善心結善緣,同修共勉。然只讀聖賢書而不務聖賢事,必將淪為「百無一用一書生』。先生智慧無礙,實乃人師,還望廣說務「實』、務「真』 與務 「善』一事。
回應﹕
  真者,與時共存;善者,與眾同得;實者,即起即行之謂也。
  本網每日有千餘眾常聚,其中程度參差,去若天涯。「真」不宜多說,蓋人若不解「時義」(今人受西方影響,將時視為鐘錶之刻度、或生存之算籌),怎能領悟真諦?設若不懂,他日尚有機會;但一旦誤解,終生受害無窮!且待老朽《智慧學》竟工,字字推敲,有緣無緣一擔挑,不急。
  善可講,係「羊言」也。古人畜羊,食其肉、飲其乳、織其毛、寢其皮。羊居溷食草,養眾人而不悔,馴服乖巧,其言必有大利焉!
  是以,善者,有養於眾、有利於環境、有助天長地久。羊居我之上為「義」;羊之大為「美」;示羊為「祥」;言羊為「詳」;魚羊為「鮮」,悉皆善也!
  讀書人當行善行、舉善舉,忘己、羊我,善莫大焉。
  既知「善」,即起即行,不求功、不為利,篤行到地,即是實處!行善落實,其道其德,可垂千古而不朽,可與宇宙同壽!若此,是「真」矣!

  今世受西方游牧民族風習之影響,短視近利,雖得領百年風騷,然於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一片浪花而已。需知,天道湛然,盛衰興亡莫非意志考驗;因果不爽,否泰剝復只是智慧道場!讀書人既讀聖賢書,當不應雌伏,但亦無需驚愕,行所應行、為所應為,足矣!
7489 留言者:小湯 [2007-09-29]
主題:天劫
  #7486「值今末世,天劫將臨,大德隱形,小丑當道!」老師所言甚是焉!然天劫何時現,斯時情況為何?
回應﹕
  老朽無此經驗,不可「妖言惑眾」!所知者,其慘狀較世界大戰猶勝一籌,前線後勤、大官小民、上貴下賤一同也!至於何時,更屬「天機」。人苟能做到無私無己、處變若常,雖天劫到臨,亦與平日無異,毋需憂心也!
7497 留言者:不能狂狷 [2007-10-11]
主題:值得學習的藝術家
  好的藝術,必須具有真誠、自然、簡煉的特質。由此觀之,我認為伯牙、陶潛、鄭燮三位藝術家,無疑的是此中之翹楚。
  琴家伯牙:春秋時代的著名古琴家,偶然之間和深通音律的鍾子期相遇,後子期病歿,伯牙痛失知己,將心愛之琴摔斷,以示重視藝術知己之真情。並寫下詩句:「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向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從這份對待知己的真誠中,可以看到伯牙對古琴藝術的全心投入。
  詩人陶潛(字淵明):東晉詩人,志趣高潔、文采超逸,被稱為田園詩人和隱逸詩人。詩人的詩句平淡自然,雖然只是對田園生活的描述,卻能夠將中國文人的人文精神,具體而微的呈現出來。那是什麼呢?孤介性格、愛好自然、安貧知足、民胞物與、清淡趣味。
  <飲酒>:「結廬在人間,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懷古田舍>:「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飲酒詩>:「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答龐參軍>:「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
  <經曲阿>:「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畫家鄭燮(號板橋):清朝名士,詩書畫三絕。精繪蘭竹、詩詞並工、書法疏放挺秀。先生自述畫竹之法,需簡煉、法自然、重意趣:「始余畫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層功力,最為難也。近六十外,始知減枝減葉之法。蘇季子曰:『簡煉以為摩』,文章繪事,豈有二道,此幅得『簡』字訣。」、「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必極工而後能寫意也。」「未畫以前不立一格,既畫以後,不留一格。」「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
  中國藝術是中國人文精神的體現,歷代藝術家顯現了「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精神面貌。因此,反映在作品上,就不可能是嘩眾取寵、追求時尚;相反的,是有為有守、留芳百世。若要繼承這個傳統,這就要求當代藝術家:真誠地投入、吸收自然的感動、順乎自然的技法、服從簡煉的原則、反映自然的意趣。
回應﹕
  有見解,不狂不狷!且待結廬人間,老朽欲辨再言。
7512 留言者:網主 [2007-11-03]
告網友:
  老朽暢遊廬山,於西林寺壁下徘徊良久,仔細玩味蘇子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準此,老朽之「智慧學」何嘗有異焉?
    橫看成嶺側成峰,古今中外各不同,不識智慧真面目,只緣埋首寫作中!
  為了智慧學,老朽已想得白髮蒼蒼,書尚未成,已著有約二十萬言。然思前想後,以糟粕二字形容,頗可傳神。何也?老朽老而朽矣,偏見極深,素以為中華文化即智慧成長史。果真,何須苦苦搜尋、字字斟酌?須是黃河之水天上來,東流一去不復返,如來如去也!
  在初,老朽慎重,恐掛一漏萬,隨時記些札記。十數年來,垃圾遍野、堆積如山,僅是清理就花了不少老春!困惱的是,自己生的兒子,就算看去不像人,也覺得親切可愛,殊難取捨。再加以閣中建閣、樓上加樓,二十萬言可能只是「尾數」!到得頭來,智慧與孤鶩齊飛,老朽共廢紙一色!
  從老朽自懸午門起,常以公開計劃為手段,蓋可自我鞭策、逼上梁山!此書自不例外,曾遍邀網友共參,惜未能竟功。蓋當今技術掛帥,學堂只授物質生產技術,而忽略了人之精神價值。本書既欲起百代之衰,豈有一呼千諾宇內通,雙翅甫振露華濃之理?
  重寫!重寫!所幸,欠債僅此一筆,餘生可孤注一擲矣!
  第一個原則不變,由常識推導定理。第二個原則依然,用中華文化印證智慧之痕跡。所改的,是整體結構,打算用《易經》六爻方式,以三上爻為基,分別象徵規律、精神、物質,代表天、人、地;各各對應下三爻之生命、升華、自我。其法同樣是由已知推求未知,以導引讀者由淺入深,進入狀況。
  唯最大的難題在於「概念」之殊異性,禪宗可以「不立文字」,智慧卻不能脫離概念認知!道理極為簡單,蓋宗教本係「主觀認知」,信者恆信;但智慧卻必須客觀,至少要盡力利用客觀佐證,以統一詮釋主觀之差異。為此,本書不得不多費篇幅於概念之定義,寧贅毋缺。
  同理,一些基本之系統、觀念、層次、概念、結構等理論,也應納入本書,且羅列於「導言」中。總之,目前只在此山中,尚雲深不知處,不急!不急!世上少此一書,人間風是風來雨是雨,智為智且愚為愚!曷不安步當車,該改就改吧!

  廬山之行,感慨殊深,得失禍福之間,真真難說也難說!
  老朽以一介前朝遺民之身,1983年,為了中文資訊前途,首度由洛杉磯飛抵上海虹橋機場,時值深夜,大地一黑。杜甫一首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詠之,令人觸景生情,不勝唏噓。
  自後幾度往返,基於老朽難食周粟、不合時宜之個性,始終未逢宿主。只因虔信中華文化之優越性,知國必興、民必強,唯因眼見物質文明之毒害,雅不願國人重蹈西方覆轍,故有藥投之。然白花黃花,不過短短二十多年,風起雲湧、正負雜陳,不幸老朽隱憂更重矣!
  老朽心願多多,其著者,莫過於巴西懷舊,已於數年前得償;前年又飽覽長江、峨嵋,靜極已不再思動。今年初,因某日天氣悶熱,老朽無意中對沈子云:苟能在廬山住上幾天,可無憾矣!沈子放在心中,暗中策畫,遂有此廬山之行,令老朽喜出望外。
  此行老朽懷一私念,擬退休後潛藏山中,與世隔絕。唯因老病糾纏,不能一日無藥(血壓高、胃潰瘍、痛風,口鼻眼耳皮幾無處不炎),且兩袖清風、雙腳虛雲。聞廬山儼然一山頂城市,交通便利,氣候宜人,有心往覓。若能得一兔窟,稍容濁軀,期一遁無蹤焉。
  世事無不孟不離焦、焦不離孟,有利必有害!在廬山賃屋而居,生活物價與山下相去不遠,省吃儉用,約可終老。祗惜天下好山不多,但好事之徒卻不絕如縷!數日來,不論在廬山之巔或林蔭之底,車海人潮,前頭擴音高吼,後面嘰喳啁啾,吵得耳根難淨,涅槃夢醒矣!
  縱沈子慎選了個淡季,仍是鹹得可以!怎怪得,中國人多,以如今之經濟成就,一億人在天上飛來飛去、地面衝上衝下!再等八年後,中國經濟成長四倍,將超越美國、舉世第一!於茲,再多加一點「自由」,將有五億人上山下海,相當於全美大大小小、男男女女一起出動,地球驚震!
  夫蝗蟲本是毫不起眼的蚱蜢,待蚱口多了,食物不足,蜢心立變。目前金磚四國,人口幾佔人類六成,今奮起發展工業,而石油即將枯竭。氫能源可供駕車而不能生產肥料!土地依賴肥料已成鴉片,一旦停用,就勒戒無著!到那時,就算蝗帝,也只有西北風好喝了!

  此行弟子們各攜高解析之數位相機,分途採景、取樣。老朽則安坐山澗、霧沿,吸收草木靈氣、窮思智慧精華。結果是,弟子們混跡諸蝗中,所採各景,儘係人頭。而老朽為「蟬群環繞」,飽聆導遊90分貝之「導經」,於同一景點,一小時內迎新送舊60次,經經全同!
  在景點「天橋」側,耳聞導經曰:
  「所謂傳說,是古人傳先人,先人傳後人,後人傳我們,我們傳你們,你們傳他人,他人傳家人!傳說朱元璋做皇帝之前,被陳友諒追殺,到得此處,前無通路,後有追兵…… 」
  中國人之厲害,正在於「世界大同」,十億部「拷貝機」,一人有、人人有!只要有人講、就會有人聽!於是,36+1行、堂堂問世,增加就業人口,繁榮經濟!在中國,以黃金周一億人出遊計,平均每30人一團,其中導遊一人、司機一人,再以後勤一人計,一千萬人跑不掉!
  人民玩得快活,有何不妥?當然沒有!只是這種「傳說」太可怕了,無異「活動媒體」,隨時可為人民「無意洗腦」!若有某居心叵測之士,斥資編製「導經」,耳濡目染之餘,人多口雜、聚息成風,什麼事都可能發生(司機、導遊公德心缺如,於車上高談闊論,旁若無人)!
  總之,人們來廬山目的何在?是否只求橫看成嶺側成峰,你看我聽都不同?舉目四顧,人人行色匆匆,90分貝喇叭一響,「聽」完了一處,旌旗展動,大軍蜂擁而去!緊接著,又一部鐵甲蟲殼開處,個個魚貫而出,90分貝喇叭再響,「再聽廬山」又開鑼!苦的是逃不掉的廬山與自投聲網的老朽!
  蘇子早有明見:不知廬山真面目!所未料及的,卻是只緣「聲」在此山中!

  沈子細心,為老朽安排了白鹿洞書院「省親」。兒時,小朽得知祖先不是朱元璋,曾頗悵悵,恨帝位無緣也!及今,幸未沾及塵埃,面謁夫子問聲安,遲早將繳卷回歸也!不過,看了書院才知,老朽之愚昧,在於混跡濁世太久,快快偷了書院靈氣,以便重寫「智慧學」!
  最令老朽心折之一段,係第三日大霧降臨,眾弟子不計辛勞,下探烏龍潭(回時盡成軟腳蟹)。老朽則在黃龍寺前一茶座上,一壺清茗,有沈子相伴,靜觀宇間迷濛。但見:西嶺古木騰雲去,東坡幻影破霧來!能到廬山是緣,能享廬山有福,唯老朽,將廬山攝諸胸懷,可去矣!
  幸中有不幸,所居四星賓館,菜色甚豐,但口味難適。老朽恐爬山體力不濟,努力進餐饅頭麵食。孰料月來節食期間,幾乎粒米未沾(以營養論,米麵=現金、肉蛋=黃金。以功效論,黃金縱值錢,但兌現費事,不如現金立竿見影也),這數日「小補」,回家一上磅稱,85公斤(全副武裝87公斤)!莫不是上山容易下山難,節食只在戒口貪!一旦到達目的地,原形畢露緣心寬。

       網主人白
7513 留言者:乾乾 [2007-11-05]
主題:人類金字塔頂的五行變遷與四季輪迴
  最近看了一本《貨幣戰爭》的書,有一些感想,想請教朱老師。
  書中描述了金融寡頭的發家史,指出20世紀主要戰爭(兩次世界大戰,中東戰爭,美伊戰爭以及可能發生的美國伊朗戰爭)的背後黑手都是金融寡頭。並提醒中國要有應對這種無形的金融戰爭的準備。
  由此我聯想到人類金字塔頂的五行變遷與四季輪迴的關係。從十二地支看一年四季,輪迴往復,周而復始。木火金水,而土遁於四季。人類文明好比一座金字塔,當今之世,金權至上,以倫敦-華爾街為首的金融寡頭高高在上,橫行天下。(美國總統也不過是台前的傀儡而已,甘迺迪之死奠定了這種格局,也明白了為何中文用“奠”字。)金在五行中代表西方、秋季、殺戮。戌庫好比火藥庫,最終結局可想而知。
  由此上下推求,人類金字塔頂一開始當是木,一股生生之氣,與自然相合無間,那時的君主(辰土)也是仁聖之君。之後是火,可視為神權,中國相當于夏、商、周,易經、聖經都產生在那個時代。火土一氣,君權繼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然後就不知不覺到了現在這個時代。
  接下來,金生水,季節也要入冬了,塔頂會是誰呢?(《貨幣戰爭》的書中提出恢復金本位,我不認同。)
回應﹕
  以五行看天下事,不能拘泥於簡單之五種抽象元素,否則,人間太「平」了!
  看人類文明須自邵子的《皇極經世》著手,近世紀應為尾運,所說不無道理。但下一會,本質已變,又將另是一番景象矣!
  至於物質文明幻滅後,交換之「本位」自不可能由物質擔當,是什麼不重要,因為「價值觀」丕變,生命之意義都另有所之矣!只是物必腐而生蟲,醉須泥始能醒,飛蛾不投入火焰中,仍前仆後繼!看來,四金磚幻化成泥後,時機始成也!
7514 留言者:乾乾 [2007-11-06]
主題:皇極經世時間表
  昨晚去補了皇極經世的課,得到下面一些知識:
  1元(360度)=12會=360運=4320世=129600年
  1會(30度)=30運=360世=10800年
  1運(1度)=12世=360年
  1世(5分)=30年
  1年(10秒)
  當今之世:1984甲子=午會之乙亥運之申世(2301世)。
  午會從西元前2217甲子年開始,據皇極經世記載:甲子夏王禹八年。以皇極經世紀年為64801年。距今年丁亥年是4223年。
  現在的乙亥運從1744甲子年開始,將到2103癸亥年結束。以皇極經世紀年,今年丁亥年是69024年。
  感想:學人類歷史,皇極經世不得不看。
  (參考文獻:潘雨廷《論邵雍與「皇極經世」的思想結構》)
回應﹕
  從中國讀書人的立場,欲究人類歷史,此書不可不看。但遺憾的是,自晚清以降,傳統曆法失修(陰曆係以月亮為準,常需校正),據悉偏差甚大,故此書僅存參考價值矣!
7517 留言者:小蔡 [2007-11-14]
主題:「我」
  十多年前,學生讀報得知一名窮家男孩的悲慘遭遇,頗為感嘆。翌晨睡醒之際,突發奇想:「此刻的『我』與男孩的『我』有何分別?若睡醒後變成了他,『我』都不會知道呀!假如真的做了那窮小子,『我』豈非很慘?」心中閃過一絲困惑和恐懼。
  自從產生這想法後,開始察覺到「我」之玄妙。有時清晨半夢半醒,神智迷離間,竟不知我是何人,身處何時何地,需要略為思索,才意識到「我」是「小蔡」。
  六年前因緣際會,尋訪至老師網站,看到有關「我」的留言問答,可惜讀後似懂非懂,加上其時忙著別的問題,故未曾深究。直至本年初,有幸參與導演培訓,並隨工作室往金沙聚餐,席間老師談及小我大我,曰:「什麼是我?換個資料庫而已!」學生旋即聯想到那種微妙經驗,遂回應道:「有時候早上起來,我要想一想我是誰。」不料老師點頭認同道:「是的!」
  當時獲得老師肯定後,其實尚未會意過來,待回家再三思之,思緒方日漸通透,如今終於明白何謂「眾生是我,我是眾生」:人心咸同,「我」本為一,眾生只因執著於感官刺激和記憶殘渣,而自囿方寸之間。自古迄今,億憶萬萬個「小我」各司其職,在自己的座標上接收及處理訊息,然後用概念、語言文字互相溝通經驗,構成一跨越時空之龐大精神體,是為「大我」。任何一個人,都能透過溝通介面,回歸到此智慧本體。人的肉身可視作感應器、精神載具,故小我生生死死,大我意識卻永駐宇宙。老師常言人無死亡,此之謂也。
  以上對「我」之粗淺理解,請老師不吝指正。感謝您多年來對網友不辭勞苦地引導,學生必定繼續用心參悟,以求日新又新,更上層樓。
回應﹕
  好極了,連年垂釣,總算撈著一隻羊了!
  這種認知,佛教認係「佛性」;儒家名為「仁心」;道家視做「本然」,欲參透,非常不容易。正因為「感到那種遭遇很慘」,認識到「眾生是我,我是眾生」,上根之人就會產生「慈悲心」,矢志救贖人生之疾苦。似此,謂之「大覺大悟」可也。
  釋迦牟尼為何「出家」?孔丘為何講道?李耳為何著《道德經》?其偉大之處,是能感到人饑己饑、人溺己溺,以引渡迷津也!其實,人類文明亦是如此。自私本係生命之特權,但當人一旦有了推己及人之心,立刻能「因感而動」、逆性篤行焉。
  正如所言:「人心咸同,『我』本為一,眾生只因執著於感官刺激和記憶殘渣,而自囿方寸之間。」其結果落得既愚且昧,一刀切斷了大自然母親的臍帶,孤獨痛苦拖著走,何苦來哉?
  汝既參透了,速速「透過溝通介面,回歸到此智慧本體」。老朽只負責在山門外接引,宜先驢讀《六祖壇經》及《金剛經》,以明心見性;再讀《道德經》,當必「道通古今」。蓋,古之大德以修心為要,常棄聖絕智,實因人智未明之故。今日知識大興,若不讀老莊,極易「未入涅盤、先墮疑夢」!
  有了正確之認識,尚需回人間行道、刻若磨練,何也?三尺之丘,一躍可下,然九天之上,失足將是萬劫難復。因此,當令心與「大我」相通,體常與世俗同共,以遂「全真」。行者若能永保「心明性見」,豈非已「回歸本體、大我意識永駐宇宙」?若然,生死何在?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