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6778 留言者:百年 [2006-09-18]
主題:请教
  請教朱先生:
  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佛經中的“無相”
  跟儒家文化的“忠孝仁義”好像有些矛盾,總覺得儒家文化有些“著相”。
  到底是儒家境界跟道家和佛家有些差距呢,還是入世之學跟出世之學的表達方式不同呢?
回應﹕
  既稱「三家」,當是「三種立場」,否則宇宙大一統,事事全同,人間何處尋?
  須知:上山在收心,下山待留名;出世須無相!入世要矯情!
  此類觀念罟網著墨甚多,不贅。
6794 留言者:江濤 [2006-09-22]
主題:道德
  朱老師你好,
  學生昨天造訪一間在維繫香港社會及商業道德的公營機構,問及很多問題。可是,得到的卻是一些令人無奈輕嘆的官式答覆。學生很是失望。
  現世似無道德標準,全因各有各的自我標準。可以理解的是,由於各人各地的地緣因素、文化習俗、家庭背景、個人經歷,以及每個決策所牽涉到的利害關係,使每人對道德觀念各持己見。每天打開報紙,看到的就只有這些因果,這令學生感到很無奈和困擾。
  說世人無道無德,那倒不如說我們的道德觀念薄弱。現世維繫道德的方法,似乎就只有
靠舉報和刑罰。那些所謂監管機構豈不是很後知後覺嗎?
  在這五濁惡世之中,請問老師如何把「道德」定義?是否要把道德分為「廣義道德論」和「狹義道德論」呢?「道德」不是「一」嗎?若是一,那又怎能以「廣義」和「狹義」劃分呢?這只是學生站在「五濁惡世裡的立場」來看道德所產生的問題嗎?學生應否轉換立場觀看這問題嗎?唉,學生真的越想越糊塗了。
  另,在《莊子.人間世》中,孔子教顏回心齋之法究竟能助顏回勸服/說服衛君否?作為一個普通人,心齋的步驟(如有的話)是甚麼呢?
  
  祝工作室 仝人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末學 江濤 上
回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行道之人也,自律為重。若係旁觀者,老朽無語,既為行者,管別人作什?(沈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6798 留言者:百年 [2006-09-22]
主題:何为“真理”“大道”?
  朱先生好:
   今天沒有看到昨天我上傳的帖子,估計我所問之問題又被朱先生划為“打野”之列。久聽“大道不傳,真理蒙塵”之類的話,請問朱先生,何為“真理”“大道”?應如何追求真理、領悟大道呢?謝謝!
回應﹕
  「真理、大道」都在古聖先賢的經典中(推背圖源自《易經》,不懂者免談)!不讀聖賢書的人,東開一槍、西撈一把,不是打野,是幹啥?
  閣下來問五次,三次問「推背圖」,一次混上一句「大道」!閣下以為老朽是「算命仙」?要求真理、大道,先把正書讀通了再來!羊腸小徑可以長草,大道要先築地基,道愈大、基愈厚!今天的小青年,以為空口可說白話!難道喊喊真理,狗屁便香了?
  給閣下最後一次機會,再不讀些書,腦中無汁,恕不歡迎(本網只尊中華文化,若是同道,共同參詳;否則不必來此)!

  補:欲知戀愛真相,三分鐘就可見分曉!
    欲知金錢真相,擺個地攤可見分曉!
    欲知物質真相,顯微鏡中可見分曉!
    欲知工技真相,四年學徒可見分曉!
    欲知官場真相,十年寒窗可見分曉!
    欲知馬路真相,廿年施工可見分曉!
    欲知人生真相,進了棺材還未必知道!
    再談宇宙真理?且先自問讀了多少書,活了多大年紀!
  (沈補)孔子言五十學易,良有以也。好好的自我充實,善易者不卜,學那些技術做什麼?上體天心,便是易道。捧著推背圖或任何圖推敲,永遠也得不到真知。
6799 留言者:小人 [2006-09-23]
主題:什麼是大道
  老師:我原來以為已經懂了,現在又糊塗了,我年紀不大,讀書不多,難道就不能了瞭大道嗎?
回應﹕
  一點不錯,正是糊塗!老朽講了千萬次:「道=帶著腦袋行走之路」,「大道=大家都能走之大路」!
  前則回言,老朽未曾改口,怎地又不懂了?只緣有人書未讀通(休道通,連懂都未必),喜歡稀奇古怪的外務,偏偏掛著一幅「自命不凡」的假面具,大喊:「我是追求真理的人」!老朽只是勸他多讀聖賢書,他便責問老朽:「什麼叫真理、大道?」期待老朽說些謎語般的魔咒!
  老朽說得明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聖人的話,也是真理!天下人人都能走的路,便是「大道」!閣下有腿,行走便是!好好走、用心走!注意別霸佔毀損,妨礙他人!更要觀察,怎樣才能「利眾」,怎樣才能維護「道基」,怎樣協助人人上路!
  想想看,如果不讀書,人能知道什麼?如果只讀了什麼博士,又能解決他人的問題麼?再若只顧自己,從來不用心觀察他人,活到一堆白骨,也只是個私屍!最糟榚的是一些金光黨,把「道」說得虛而又玄,然後藏諸密室,收費漁利!荒唐的是,收費愈高,高貴信徒愈眾!

  老朽對世人早已不抱指望,只是以「餘時」為萬中之一的「覺者」服務。此地偶有閑雜人等呼嘯而過,斯乃時代噪音也!尤其是小年青,身上有了幾文,便在車上裝了一百分貝的低音大喇叭,將些美式鬼叫開得震天價響!這種迴光返照的美癌,如核爆餘威,雖罟網也不能免也!
  人要有實信,信則無礙,「道」是人生最平凡、最基實的真理,故謂道法自然,不要再糊塗了!
6803 留言者:空夫子 [2006-09-24]
主題:陳志武先生從經濟学觀點看中華文化
  失老師:
  又來打擾,尚望海涵。知朱老師對長篇大論不感興趣。但此位學者所提事實及論點令在下未能反駁。因此論談涉及在下或一般知識界對中華文化之信心。未知朱老師可否藉此闡發一些新觀點?

  ??總之,2001年開始,這位永不知足的學者,已經成了一名堅定的“厚臉皮的思想推銷員”了,非議和辱罵已經不能讓他停下來。從證券市場,到財富創造,“什 麼妨礙我們創業”、“財富是怎樣產生的”、“過時的‘地大物博’財富觀”、“‘新重農主義’大可不必”,無所不談。他一踏進公共領域,便引來圍觀。他的思 考已經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有些年輕人甚至有了這樣的習慣,當他們面對現象困惑不解時,會打開陳志武的博客,或者在百度搜索這位思想導師的言論,看看他是 怎麼說的。(
確切地說,5年前,他已經轉入自己的第二職業,那個在象牙塔裡搭建模型、建構理論的陳志武已經隱退了。這讓他又能每天都有新認識、新發現。現在,再讓他去 做純學術的金融研究、發表純學術的金融學文章,雖然很容易,但已經缺少了沖動和興趣。他的幸福感,已經多半來自自己思想契合中國現實的深與淺了。現在,這 位整個青春期都在搖晃的中國長大的中年學者的最大擔心,是現實中國缺少對社會情緒的消化能力。
陳志武的情緒極少寫到他的文章裡,這是長時間閱讀歷史和理性思考得來的習慣,他把尖銳、沉穩的思想,理性、從容地寫在他的文章裡,駁斥自以為是的“真 理”。臉上卻總是笑瞇瞇,平和、不動聲色。他已經在美國生活了20年,“再過4年,在美國的生活時間就和中國的一樣長了”。每年,他都要帶他的愛人、女兒 在中國旅游一次,隔年,帶他們回一次老家,他的老母親還生活在湖南茶陵鄉下。

還鄉之旅最溫馨、最苦澀的,是13歲和11歲的兩個女兒圍著老母親說個不停,這兩個個體意識極強的美國公民會和他年邁的老母親說些什麼呢?這些時候,這個 中年學者總是安安靜靜地站在旁邊,總在擔心,他們身邊的一些人還在“自我陶醉、自圓其說”之中。國內能提出真命題、在歷史裡找真素材的學者,太少了。
人物周刊:作為一個經濟學者,您在中國歷史裡有些什麼重要發現?

陳志武:我對萬歷十五年某月某日發生了什麼不感興趣。我不喜歡攀爬史料之山。我的分析方式是經濟學和金融學,史料便是在這一視角下為我所用。要有的放矢, 讓歷史回答我們自己的問題。不論史料證明了還是證偽了我的觀點,都是讓人欣喜的,一個學者能體驗到的最大的幸福莫過于此。國內能提出真命題、在歷史裡找真 素材的學者,真是太少了。
我反感的一個說法是:中國儒家文化維系了幾千年,它該有強大的生命力,它該有多強的戰勝各種挑戰的能力。這個看法是荒唐的、蒙昧的。持這種看法的人不理解 兩百多年前開始的工業革命,和四五百年前開始的跨洲、跨地區貿易,對人類社會的結構、制度和人際關系帶來的根本性的沖擊。

人物周刊:您認為從四書五經裡我們能學到什麼?

陳志武:儒學研究者說,中國社會強調中庸,以和為貴,不聲張利潤,不主張暴力。如果他們稍微去了解一下社會現實,包括歷史的和當下的,就會發現,現實中並 沒有他們臆想的祥和、以和為貴。他們不做實地調查,不收集數據,不派發問卷,沒有向真實世界發問的傳統,也喪失了向真實世界發問的能力。從四書五經裡看到 的中國,像是從《聖經》裡看到的西方,不是真實世界。

不能忽視人的本性去虛構你的學術。一個有趣的現象,武打在中國大眾文化裡分量非常重,小說、電影、電視、民間傳說裡比比皆是。這大概能說明中國人的現實世界並沒有那麼溫情脈脈吧。在中國人的印象裡,美國人是非常暴力的,但實際上,暴力在他們的大眾文化中佔有的比例非常小。

儒學研究者總是強調,人要怎麼樣,人應該怎麼樣,並武斷地認為真實世界裡的人就應該是這樣的。這是可怕的推理。在明白人應該怎樣之前,是不是要先了解真實 世界的人可能是怎樣的,他們受到什麼樣的真實局限約束,局限約束下又有什麼樣的行為選擇呢?通過了解“是什麼樣的”,再調整那個一廂情願的“應該是什麼樣 的”。當然,我也理解他們的美好願望。

人物周刊:您和儒學學者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陳志武:我把他們稱為傳統的學者,坐在社科院或者北大的辦公室裡,看看報紙喝喝茶,說儒學要變成顯學、儒教要變成國教。他們的學問是許願式的學問。做學問 不是參加朋友的生日Party,誰許下的願望最美,誰的學問就最高。中國文化對真理的熱情不如西方人。19世紀末期甲午戰爭失敗後,中國人開始反思自己的 學術傳統,發現我們既沒有實證傳統,也沒有邏輯傳統。中國的學術傳統和中國的現實社會脫節得太厲害了。

文化不是自上而下、憑空而來的。舉例說,在中國傳統鄉土社會,沒有股票,沒有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也沒有退休金和住房按揭貸款,他們是怎麼去規避未來風險 、安排不同年齡時的生活需要的呢?他們靠的是後代,靠的是家族、宗族。或者說,後代就是他們的股票、退休金、保險和信貸,後代是這些金融證券的具體替代。 後代作為父母養老金、保險金、信貸的替身,是隱形的金融合約,它們的執行機制不是靠法官、檢察院、警察,也不靠縣太爺,而是靠文化。就是說,社會與家庭文 化的內容必須作相應的發展,來保證這些隱形金融合約的執行。(chinesenewsnet.com)

人物周刊:如何理解你說的“從金融角度看,一個典型的中國人的一輩子是不幸福的”?

陳志武:小時候必須無條件地聽父母親的話;年輕時最能花錢卻沒錢花;等到真正有錢的中年,又四世同堂,要負擔父母、孩子的生活;老了以後也是很不幸的,如 果有兩三個孩子,在贍養父母上,可能會互相推諉。做父母的,可能會想:我怎麼還不死?我怎麼要靠他們的施舍來生存呢?覺得自己是累贅,是負擔,更不幸福。 我不是說所有的中國人、所有的中國家庭都不幸福,而是說,要有勇氣正視並非小面積的不幸福,然後再探究不幸福的原因何在。也不是說不鼓勵孝敬,孝敬應該是 一種自願的選擇,是一種美德,但不應該是老年人的惟一養老途徑。

一個有意思的對比:在很多美國家庭裡,父母和孩子往往是一個平等交流的關系,是一種以感情交流為主線的關系。因為,美國的父母親自己已經有了很多的經濟保 障,他們不需要把孩子看作他們未來的保障,他們已經通過金融產品的組合安排好了自己未來的方方面面,沒必要把孩子培養得對自己言聽計從。中國的一些傳統家 庭觀念,是由于金融市場發展的不完善而逼出來的。

當初倡導和今天繼續研究、推進新文化運動的學者,一直沒有意識到,沒有外部發達的保險、證券、借貸這些金融品種,他們再大聲呼吁打倒“孔家店”,尋求國人 個性,保障國人權利,結果也是難以實現的。道理很簡單,沒有了“孔家店”維系的那些隱形的金融合約,他們的未來怎麼辦呢?他們如何規避未來的風險呢?之所 以那麼多的傳統社會都推崇集體主義文化,是沒得選擇之舉。

只有推崇集體主義文化讓每個人都忘了自我,才能讓那些人格化了的隱形金融合約有得以實現的基礎。發展發達的金融品種,可能是打倒“孔家店”的更好途徑。我想強調的是,文化不是你想提倡什麼、你要倡導什麼,而是要搞清楚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文化,而不是那樣的文化。

人物周刊:為什麼偽善是普遍的?

陳志武:如果把學術世界裡的中國和現實世界的中國做個比較,我們會發現哪個更離譜,哪個更偽善。從時間上看,學術的虛偽造成了現實中國的虛偽,最後沒有人站出來捅破它,告訴人們真正的虛偽何在。大眾識別能力的不足實際上也和此有關系。

我絕對反對,國內有些學者,以研究受到某個領導的贊成、批示為最高學術成就。參加學術活動時,在大屏幕上打出某某領導做了何批示,真是好笑。都是好消息, 都是好現象,都是樂觀的、積極的、向上的。這是對當下、對未來可笑的虛榮感。不願意承認事實、面對問題。不願意告訴大家到底出了什麼事,為什麼會出這樣的 事,下次如何避免出這樣的事。引用一句話,誰願意生活在小康的豬圈裡呢?

人物周刊:國有大企業上市是否是合格的創業故事?


陳志武:本來,這些大公司的上市應該給我們帶來許多傳奇式的個人創業故事、個人或團隊的創新精神,帶來一個個活生生的財富故事,然後通過媒體激發整個中國 的創新激情和創業文化。但是,中行、工行、中石化的上市不會帶來這些。相比之下,盛大、分眾傳媒、百度等這些私人起家的上市企業,不只是一些成功的非人格 化的公司法人,而且是代表中國未來的真實個人。)當國內股市主要針對國有企業開放時,中石化、中行、工行上市當然也轟動,但背後沒有一個活生生的創業故事,不會帶動任何創業精神、或是創新精神。有意思的是,中國股市產生的不是像分眾傳媒、百度這樣的民營財富故事,更多是靠坐莊致富的故事。

人物周刊:西部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他們的希望何在?他們如何從改革中受益?

陳志武:上個禮拜,我去了內蒙,跟草原上的一些孩子聊天。他們沒受什麼教育,他們所追求的,和他們的父輩、祖父輩沒有任何區別,他們的目標,不是今天到北 京,明天去海外,而是今天能吃飽,明天還能吃飽。這些循環的、周期化的悲劇,一代又一代。他們的出路在哪裡?我的兩個小孩,在美國,一個禮拜看兩三本書, 一年大概看100本。可以預期,他們和內蒙草原上的那些小孩有完全兩樣的未來。為什麼有這樣的不平等?在人類文明史上,哪個國家是靠政府管制做起來的?幾乎沒有。政府管制和不受制約的行政權力,是貧富差距惡化的根本原因。舉例說,國家銀行、總部設在北京的 各種商業銀行、發改委,把老百姓的存款從各地集中到北京,再集中調配。就像我們看到的,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發展得前所未有地好,但在更多的農村,農 民辛辛苦苦節省下來的金融存款,卻不能用于本地的經濟發展,而是相當程度地被調配到那些大城市。長遠地看,每個中國人都能從民營經濟發展中受益。

人物周刊:當下中國的危機何在?

陳志武:我們的教科書,和二三十年前相比,基本上沒有變化。我們腦袋裡分析問題的框架,還是政治經濟學裡的勞動價值、剝削這些理論。最後發現,用這些理論 分析出來的結論和實際看到的完全兩回事。我的看法是,如果教科書不從根本上改變,危險便是中國社會的常態。我們要勇于承認,我們經常被教科書上的那些錯誤 分析框架、錯誤理論蒙蔽了。(在美國生活20年,越來越發現,人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都受到利益的驅動。說東方人和西方人本質上不一樣是不負責的。美國人也不喜歡什麼事都到法院裡去,但他們知道這是沒辦法的。我們不能以“國情”為借口來拒絕其他國家的經驗和知識。〞

再拜上
回應﹕
  實話實說,老朽對這篇文章看不下去;這種字號的人物,也多得如車載斗量。何必管他說什麼?雜誌要賺錢,人要出名,今天是阿甲,明天變阿乙,別忘了後天還會出來一個阿丙!人腦容量有限,如不慎重選擇,這些貨進多了,人的判斷力便汙染了!因此一笑置之最好!
  當今社會最大的弊病,就是訓練出了太多的工匠,每個工匠各舉著拿手的工具,能不揮舞嗎?偏偏商人相中了商機,大肆炒作,唯恐天下有人神智清明,不吃他那一套。於是,日以繼夜,西以貫東,無休無止的宣傳文件、商品廣告、藝術「平論」、政治「抹黑」!最後,誰也不知誰相信什麼了!
  民主自由嘛!人權平等耶!人雖然不知自己不相信什麼、相信什麼,總不能承認自己「無知」吧!於是…………便泛濫成災了!胡言止於智者,夫子休怒,喝杯雪山冰涼水,消消火氣可也!
6804 留言者:網主 [2006-09-24]
告網友:
  以往曾定義:
  1,系統:系統是一種概念,此概念包括其全部認知、以及所有相關之訊息。
  2,陰陽動靜與體用因果:
      各系統基本性質之通稱:陰代表負、陽代表正;
      各系統變化之通稱:靜為同、動為異;
        系統之同:體為本、用為末;於異:因為始、果為終。

  本週定義「能量」:
  ------------
  構成任一系統體用之因果。
  ------------

  釋:定義中說明:任一系統皆由能量所構成,也可以說:任一系統皆具有能量。根據第2條定義,能量之同為靜,是稱為「體」;其變化為動,是稱為「用」。用之於其他系統為因,其他系統之變化則為果。

  如此定義係基於唯識認證,較科學更科學,且隨著定義一層一層展開,一應玄秘昭然若揭。由此可開闢一條新路,是稱概念網絡,由人類之概念認知,直趨宇宙真實。
  西方稱能量為Energy(E=MC2 ),能量具有持續變化之能力,故稱能量。因有能量儲集,「體」得以形成,是稱「靜能」;因系統有能量,遂得以變化,是為因果;變化中,所作之「功」,是稱「用」。
  反過來說,某系統之體是如何構成、其用有什麼因、產生什麼果,則屬於分析範疇。今日之科學祇可說是「分析之學」,甚至可謂分析體用因果之學。
  相信有不少網友對能量之定義有自己的看法,這本是佳事。但應注意,一篇文章中,有一、二佳句不足為奇,但若文意前後難繼,則必非好文章。目前老朽僅跨出三步,門口尚未及,奢言登山?因此,成功的定義,必係循序漸進,能窺全貌者。
  當已定義「能量」後,即可以作進一步用推理方法,推導出一些「物理」規律出來(注意,學子們只可將老朽之理論視為「參考」,千萬別影響課本之學習)。下週定義:

  場,慣性
           網主人白
6805 留言者:林榮敏先生 [2006-09-24]
主題:中文適為世界共遍語文
  先生既愛中文又有智德,吾有一見不知先生同意否?
我認為今以英文為人類之共同用之語文。似乎是個錯誤的決策。似乎改用漢唐之發音及文字為最好!這原因:1.是以唐朝之文字及讀音來學字及音。才可以與唐朝人一樣,在用漢字寫詩時,平仄及韻皆一樣。要會作詩就容易了。今人所學是北京讀音,平仄及韻與唐朝人不同。所以要寫古詩,尚要背記許多字及許多規則才可以。所以今人能寫好古詩的,稀少矣!所以不該用英文,不該用簡體字,不該用北京語音,該用唐朝人之語音,今之泉州、漳州之語音。即保存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之唐朝人之語音。因其地之居民為唐朝人之後代,於開漳聖王打敗南方之異族時,移民入住的。故此地之民,母語乃多為唐朝人之語音。2.因漢字好學好記,只要學會部首,則同一部首之字,必然有相同性質只是音之不同而已。如:木、梧、桐、朽、椅、橋、皆與木有關。且其讀音就多是右邊那個字。所以可說,中國字是用部首來表示其性質;而加一字來表示其讀音。而部首之形成,多來自象形容文字之簡化代表之。如:日、月、金、木、火、土、人、龜、烏、蟲、魚、犬、牛、人..。世間上名詞、字、無非可說是:1.抽象名詞。如:美、智、仁、德、義、法…。2.物質名詞。a.無生物如:石、金、塵、砂、氣..。b.生物中之動、植物。如:狗、狼、猿、及樹、梧、柿、楊、棉、…。C.數字名詞。如:一、二、三、百、千、萬、億、兆…。總之,中國以斃幾萬或千年之發明文字及使用。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選擇其認為設定得比較好的寫法,訂為全天下人所用之標準文字。惜至近代文革。連正體字也改成缺體字。這種字筆劃少了。但破壞了造字的系統及規則及本不同意思的事物。竟允許用同一字。如:吃麵可寫成吃面。請問同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可以寫成:終華人民共猴國、毛責冬、瞪小瓶、將責民、嗎?如果可以就太好了!這些人本就該被罵!漢字之所以筆劃多在於字之多,簡少之筆劃用完了必要用多筆劃才能創出新字,字多為代表之文化、事物多、是文明之高深。如:週期表上一百多個元素,皆有一個字代表它,若只有十個字如何分別一百多個不同元素呢?。所以簡體字不宜用也!除非文明已退化了!如:原始人或貓、狗就不必用太多字了。因為他們懂的不多,今人各有專業,其中之專用名詞及字之多,豈僅一二萬而已。英文之字十萬個,尚不夠所有專業之用。好在漢字乃一字有一義且至少有兩萬多字,換言之可說是2萬多進位(電腦是2進位的,為了表示記憶體之位址,今用16進位的,將來大了一億倍就要兩個漢字來代表即可了,當然字也必須先定義先後次序。如:十16進位之0123456789abcdef之次序)。用兩個漢字即可描述(20,000×20,000=400,000,000)《2萬乘2萬等於4兆或4億?》之不同意涵。例如:手加另一字即可代表不同之事或物。如:手工、手帕、手心、手背、手刀、手槍、手鏢、手鍊、手銬、..手法、殺手、老手、把手、扒手、新手、髒手….。英文有26個字母,可簡說是26進位的。兩個字母可代表(26×26=676)若要像中文代表400,000,000的不同名詞,則要《26×26×26×26×26×26×26=8,031,810,176》即7個字母,才勝過。何況漢字不只2萬個。罕用字有3萬多。若3個漢字要幾個英文字母才對等呢?大概要加3或4個字母才夠。即10或11個。這個問題,當做作業、習題。自己用電腦算吧!
由上所述漢字筆劃多乃有必要。簡化弊多於利,看來沒進步的價值。破壞了古今溝通,是只見簡化之利而不知,簡筆劃早為古人用完了,當然您仍可把部首筆劃多的簡化。例如:馬、骨、高、鬲、鬼、魚、烏、鹵、鹿、麥、麻、黃、黍、黑、鼎、鼓、鼠、鼻、齊、齒、龍、龜、….。這些部首筆劃甚多,應尚可再簡化之,若只改了30個,這類字,則後人只要多學30個部首字即可看懂古今之文字了。因每個部首底下皆有很多字。故簡化了30個部首字,就可能簡化了幾千或幾萬個字了。而部首的另一邊,古人早已用簡單的字。所以少有可再簡化的了。最好不要動它。以免太亂了。只學殘、缺、體字或簡體字的人。就看不懂古人的正體字了。
由於漢字乃可千古不變,故以此文字寫成之詩詞歌賦乃可傳頌千古。不像英文字由語音來拚出,當語音變了,字也要變。新物出來就要有新的說法,也就要有新字了。恐怕學不完。但中文則不必要再弄個新字。例如:手機、光碟、電腦、軟體、硬體、晶體、這些百年前皆沒有的,但中國人只需要用2或3個舊常用字,組成一個新名詞可以描述或形容這東西就夠了。中國人的兩個字可描述4億以上的意涵。故有什麼新發明。給它兩個字來代表,大多皆夠了。所以只要懂得2千多個常用字。就幾乎可縱橫天下了。所以世人若客觀、公正、沒有種族、強國、大欺小之私利心、則似宜放棄用英語為世界通用之語文,亦不宜用今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兆北京語及簡體、殘廢字。乃當用古唐朝人之讀音及正體字為世界通用之語文,若一定要簡化。則僅可將上述之筆劃甚多之部首字用更少之筆劃來代替它。但也不可太簡化,無法看出原來的字。另外由於科學發達,英文字母及許多科學上之符號及常用圖形及各國之字母、音標
乃皆該收入視為本是中國
漢字之一。並給予編碼。
這有好處。將來發表中文之科學論文,可以簡單的把所有基本符號數學、電磁學、物理學、化學、醫學、天文學、…之符號。簡單的輸出、入於
電腦間。符號其實也皆代表一個意義。故可視為字即是符號,圖形,字母、阿拉伯數字、音標、及其他國之基本字母。反之它們也是吾人認知之字。吾人之文章中要夾雜英文、法文、羅馬字、數字、注音、音標……符號皆可以。既然如此何不將世界各國之文字、符號….等。全給予定義一個編碼。如此要輸入任何符號、字母就容易了。如下面這些也可輸入
$.£.¥.℃.??.??.#.%.&.※.◎.□.??
結論:古唐朝人之語音文字可說已經發展到完美成熟了。後世人似乎沒有更好的語音及文字之發明可以勝過它。所以後世的中外人士最好慎重研究,它是否夠資格做為我們人類千百萬年後文明文化也要用的語音及文字呢!?對我們人類而言,完美理想的文字至少要合乎下列之原則:
1.千萬年前人所寫的文章,後世人一樣看得懂。
2.容易學,學後可推理知忘了之字而永遠不忘記。
3.學一個部首,即可以幾乎瞭解同一部首字之性質。如學了金的部首,再看到銅、鋁、鈷、銀、鎂、也可知這些字大概與金屬有關。而與木、土、或其他皆無關。學一個部首字,竟少可知十字,多則幾百字。如:木、水之部首,之字有幾百個。且有些植物您只要知道它是木與質的也夠了。例如:我寫我到植物園看到榭有:橡、梧、桐、橡、樁、桃、柚、株、樁栩桅梓梅桃榕棻掬梓椰桂樺榆梓楓楠。這些字是一種樹。您知道它長得如何也好。不知道也好。只要知道它是一種榭就夠了。所以即使沒學過上述所有字也無妨。只要知道是樹就好了。所以上述之字不懂也是懂了。只要知道與木有關或本身就是一棵樹就夠了。樁與栩掬之不同,連我也不知道。但知道皆是樹。大約夠了。所以您只要學會百多個部首,要看懂字。不寫錯字。或自己要創造字。皆容易了。
4.彼此之語音不同卻可用寫的來溝通。如:河洛、客家、山東、四川、北京、上海、日本人…。只要皆懂漢字就可以用寫的來溝通。同一漢字允許各種人有各種讀法,但英文不可以。所以只要母語不是英文的,就必需學會英語才可以。不像漢字,河洛、客家、山東、四川、北京、上海、日本人…。皆有其發音。語言不能溝通竟可用文字溝通。此太奇妙了。所以各國家鄉話音那麼多,若採用漢字。則即使沒學會漢語,用自己家鄉音讀之,只要知道漢字及文章之意思。能看能寫,即使用河洛話、客家話、山東、四川、北京話、上海話、日本話…讀之、學之..卻乃皆可斐然成文。日本人也會作俳句。即詩、對句也。
由此看來強大的英美人士,應該放棄以英語為世界公認的通用語,宜改用唐音之漢字、漢語。將來老美、法國人、德國人、俄國人、也會
作漢詩。宋詞、漢賦、文言文。而其幾千年後之子孫,亦然看得懂祖先之心聲或詩詞歌賦。文字與符號與英文字母、與阿拉伯數字一樣。管他xx的是阿拉伯人或西方人或羅馬人或希臘人..先發明使用的。只要好用就該用了。現在大家做數學題,莫不是用阿拉伯人所發明的數字。符號是用希臘人發明的…。因此只要好用的東西就該為全球人所用,不該因噎廢食,沒有人必需命中註定
一定要用比較麻煩的數字、符號、字毋、文字。來保存及傳遞他們的文明、文化、文學、心聲、。甚至該認好的一切發明或做法或思想或人生的看法或宗教或技藝或美食、美衣、美人、美居、美車、好的政治制度、或科學或好的醫學、…。皆不宜分別,非我國發明或發現的就不願使用。如此就是以一國之力、敵天下各國之智者。是劃地自限也。所以吾人當以地球國之觀念看天下,今之各國,如同,春秋戰國時之六國,終有一天,要統一成一國也。最好不是由一個強國暴君以武力統一天下。而是大家願意用人民直選總統、國會議員、區長、州長、縣市長…等。之方式。選出有德有治國能力之人,來為地
球國的總統、國會議員、區長、州長、縣市長…等。四年改選一次。做不好的也要容易罷免之。
既然地球之內皆我們的國土、國民。所以各地之好發明或好使用法或好吃的皮蛋或臭豆腐或炸雞或牛排。只要好吃的。管他誰發明的。吃就對了。同理,語言文字、電腦、電子書、手機、醫藥、醫學、文化、風俗、習性、哲理、宗教、法律、制度、..。只要好的有利於世道人心的。一律收歸我所有。人人如此,人必宏大。國國如此國必宏大。北魏孝文帝就是客觀聰明的人,他發現漢人的文明比他們進步。所以主張漢化。中國人之電學、幾何烈、數學、民主政治、受教育之質量、近代的工業設計、製造技術、行銷世界之通路之技巧
有專利權人之鼓勵幫助其創業皆不發達。(見附註一)
但是中國有許多植物,其中之醫藥用法,非西醫所知之知識尚有之。目前仍有可比。美食方面,因好吃、人多、時間久、研究、試作多、御廚多…。所以有甚多美食之知識尚得勝中。至於漢字之使用乃經萬年或千年之設定使用。終於認為如此為佳。所以說不如英文之拼音文字甚不可能!證據就是進位數2或3萬個。英文只有26個字母。且一度空間的排列而漢字是二度空間之排法,所生之字多也。所以漢字三個。字母大概要10個以上才相等。所以何種新名詞、事物。最多三個字元已夠了。糖尿病、極體、電容器、電感器、淋巴球、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以上這些字。您用英文寫出來看看有多長。及背記多少生字。但用漢字就不必再記新字了。三個已知字放在一起就可以了。但英文不是這樣幹的。如:糖尿病是(diabetes mellitus)而不是(ugar urgent patient)所以英文字那麼多就是因為字元少,無法用已知的幾千個常用字其中之兩三個字。來形容、說明、定義、天地間所有名相。所以每遇一新名詞。常要用一新的組合字。所以英文單字是學不完的。因此我說用漢字好。而且語音要漢音即唐朝人作詩之讀法。這樣讀寫唐詩時平仄及押韻才不會錯了。用北京語來作詩平仄及韻變了,錯了也不知道。各位瞭解了嗎?!


(附註一)
所以即使有不錯之發明者,亦然一窮二白,在美國同樣的發明則可取得創投家之幫助,不久就入全球十大富翁之列。臺灣之環境及創投公司之眼光及實力,仍遠不及美國人。
如:比爾蓋茲,其並沒有多少原創性之發明。視窗之觀念是偷學自「全錄」,然亦已發了。
參考書是電腦小霸王,ISBN 957-9592-64-0
再如:蘋果電腦之發明人本亦極窮,在其產品出來不久,創業投資的專家,一看這是個突破性發明。就投資其公司,一個當執行長。一個當總工程師,給他們一些股份,但過半股票在投資大股東之手中,他們精於製造、行銷一下子大賣,股票上市,大漲之時賣一趟,立刻成億萬富翁….。所以有實力之發明人的確該去美國尋找美國夢。那裡的人,喜愛也看得懂新發明的價值。很容易被創投公司看上。加上他們的行銷能力。股票上市再善於炒作。馬上成股王、一賣就成億萬富翁。只是終將套牢許多人。悲也!
回應﹕
  老朽有言在先,餘時有限,雖一目十行,但只有兩眼;素來不看大塊文章,愧對聖賢!
  深山不問紅塵事,野老難聞屠者思!來文暫且懸網際,請勿再來用刀時。
6815 留言者: [2006-09-27]
主題:日語的漢字和詞語
  朱先生你好:

1.以前看過某書,說五四運動以後的中文新詞語其實大部份是由日語倒流回來的,但小弟覺得有些倒流回來的詞語好像和漢字本身關係不大,如「文化、政治、經濟」等詞,都不可能做到望文知意,這是因為日本人對漢字認識不足還是這些漢字在這一百好年間意思轉變了? (百多年前在日本成詞)

2.又,中文和日文有很多詞語的詞序是倒轉的
如 命運(中) 運命(日)
   偵探(中) 探偵(日)


是誰人倒轉了誰?
回應﹕
  中文文規:凡新段另行空二字,以供分辨,請尊重傳統、入境隨俗。

  1,所說屬實,但「文化、經濟、政治」卻是道地傳統用詞:
    文化=文字化育;經濟=經世濟民;政治=正人之治。
  2,漢文規律,先後次序順乎自然。故:
    命運=宿命運行。運命=運行宿命(誰?)。
    偵探=偵查探看。探偵=探看偵查(監視偵查者)。
  是糊塗人倒轉了塗糊人!
6819 留言者: [2006-09-27]
主題:中英夾雜
  朱先生你好:
    香港近十年來的年青人十分喜歡在中文的句子中加插英語單字,如將「食午飯」說成「食lunch」、「說笑話」說成「攪gag」、「好宏偉」說成「好grand」,如果這些詞是專業用詞可能還情有可原(因為香港以前是用英文教學的,且很多的專業詞沒有標準的中譯詞),但「lunch、gag、grand」這些都不是專業用詞,明顯只要港人崇洋才會這樣用,本來這個都只要香港的問題,唯近年連中國大陸的年青人都會這樣,我個人覺得這樣夾雜外詞的中文跟本就不是中文,只是一種混種的垃圾,未知朱先生看法如何?
    其實有些用詞己有準標的譯法,如CPU=處理器、PC=(個人)電腦、但為何人們都不愛用呢?(就連朱先生你自己也會用CPU和PC等語縮寫)
回應﹕
  恕本網不談與草木同朽之事。
6823 留言者: [2006-09-28]
主題:#6819
  再問朱先生:
    請回看#6819一下,為何你會說這些事是「與草木同朽」呢,我不明白。國內學生,青年人都不愛用中文的詞了,就連漢語詞也不用(經常用英語詞代入漢語句子的人,用久了就連原來的中文詞也會忘記),那可以叫他們愛漢字(漢字不是你想推廣的東西嗎?)。
回應﹕
  開宗明義:已問者請見前答!若不同意,可以過門不入!草木者,無知之輩也!
  再提示一次:老朽只「發揚傳統文化、接引大覺、不忮不求」,不教幼稚園!無意「推廣漢字」!
  (沈補)與此雷同之事不勝枚舉,比如小孩玩電玩、年輕人無道德觀等。朱先生已屆七十,只能接引覺者。至於閣下的關,得閣下自己過(所謂關者,看不順眼、心不能平之困境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