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279 留言者:陳文忠 [2001-04-30]
主題:試答11題
  有知(知識)無智(智慧)者,濫用所能。遇困難,用心體驗,使能漸明(自知之明)。
回應﹕
  本文中有兩種題材交織,請見281則留言。
280 留言者:蘇勁松 [2001-04-30]
主題:梅花易數
  朱先生您好﹕
  後學是在數個月前看到您發表中文電書及其他相關計畫,實在是對您十分的崇敬,
  於是起了一個念頭﹕也想自己利用電腦來研究中華文化的東西,而而自己手上有一
  本梅花易數,想要自己動手建立資料庫,但是在建立資料庫時發現輸入資料非常的
  死版,又想起了朱先生在智慧學九論中所提因果體用關係而把每一個中國字串起來
  而形成話語字詞上的意義,但是在實際上來作卻是思路尚未通達,在目前做這樣的
  研究所使用的系統為win98及office之access,而語言是以VB 6.0,請問朱先生,
  像這樣的小型研究是否能做到一定的靈活度或者對於資料庫的建立方法能否給予指
  點﹖另外想請問朱先生台灣的中文2000何時會出來呢﹖煩請朱先生解答,謝謝!
  後學 蘇勁松
  敬上
回應﹕
  立意甚佳,但著手之處有待商確。
  以《梅花易》取材嫌太偏,且易流於「算命」之途,君子不器,何捨重就輕﹖
  用何種系統關係不大,只是「應用效率」之別而已。關鍵在於對「文化」之瞭解,如果只想寫個「程式」,其價值不高,唯有作「系統分析」始能對文化有進一步認識。應知「程式易寫,文化難為」,在中華文化中,「文字」始為「眾經之典」。人人自以為不是「文盲」,實則也不過隻隻能鳴的「樹上蟬」。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如斯而不得不然者,則須痛下數十年功夫,是矣!
  數月前「中文2000」已先在台公佈,現已進入「商業推廣」,悉交本企業集團有關部門處理,老朽一概不再聞問(只做技術更新)。
281 留言者:網主 [2001-04-30]
告網友:
  第十一問大家還未摸到邊際,本事件中,千奇百怪等不是主角,而是「引戲」之人。主角是林氏母女,波班是林博士及其女的情人,喬丹是催眠技術的「白老鼠」,其他情節,也都是為了襯托這對母女而設計的。
  因此,「去蕪存菁」,就要先把「賓主」分清楚。為何千奇百怪等不是主角﹖因為這只是一個「橋段」,如無千奇百怪等人,本段故事將與本書扯不上關係。既然如此,千奇百怪等人所為與過往的任務又有多大分別﹖(用一些新器材或見幾個陌生人算不上分別,除非對劇情有震撼性的影響)沒有,就表示不重要,只是配角。
  這段寫得很「含蓄」(本書含蓄得成災了),主戲全在母女二人身上(專以百怪將女兒心事勾出),要是看得出這一點,就不難了。
282 留言者:小羅 [2001-04-30]
主題:答十一問
  林博士雖貴為心理學博士,
  但卻無法了解自己兒女的心理,
  真是一大諷刺!
回應﹕
  這是感想,不符「主題」形式(主題應屬客觀,不能有主觀語詞如「真是一大諷刺」),但已離題不遠,其中尚有大義在焉。
  此外,限二十字相當重要,希能遵守。
283 留言者:陳森期 [2001-05-01]
主題:試答第十一問
  能自勝、去私欲,
  讀千卷、悉精義,
  身體力行,自明利眾。
回應﹕
  未及於此。
  林博士最後協助黑金剛,乃「自救」,非「利眾」也。
284 留言者:陳寬憲 [2001-05-01]
主題:中文程式語言的發展建議
  一、發展步驟﹕
  1. 廣泛收集各式各樣程式語言的基本語意。
  2. 依據語意的異同,做適當的分類(求同存異)。
  3. 對每個分類項目,做適當的中文說明及指令定義(正名)。
  4. 加入基於處理中文或未來需要的可能項目,形成可能子集。
  5. 對可能子集加以分類整理,經由邏輯論證後,形成獨立子集。
  6. 對剩餘的可能子集做適當的擴充處理,以便相容於現有程式語言。
  7. 先依據獨立子集,設計出中文程式語言。
  再由中文程式語言來設計擴充子集,以便相互驗證。
  二、可能的中文程式語言﹕
  1. 以人類角度來思考的中文程式語言。
  2. 以相容於各種硬體設備來考量的中文機器語言。
回應﹕
  立意甚佳,礙難實行。蓋語言本屬無限,如何「廣泛」﹖有多少經費﹖要多少「人材」﹖更何況人多口雜,能不爭權奪利已是難得。一涉觀念,就會因一點細故,吵得天翻地覆,不可為也(以台灣為例,一個兩千萬人的小國寡民,都能亂成一團)!
  老朽只擬做「漢語自然語言」,因無人做過,沒有吵架的餘地也。
285 留言者:逍遙子 [2001-05-01]
主題:二問
  1. 先生是否想過寫本漢字教學的書籍﹖
  2. 可否請先生解釋「和」、「合」兩字,再推到「和合」一詞﹖
  謝謝!
回應﹕
  不僅有,且急死太監!奈何國人福德不足,皇天龍輿未動,尚欠機緣。
  「和(禾+口=人持禾、禾米入口,數之積也)」、「合(??+口=天地人三才之聚,體之成也)」者,數先積體始聚,萬趨於一也(「合和」是先體後數,難以理解)。
286 留言者:PIERRE REN [2001-05-01]
主題:問道
  道大、天大,知道少;
  法多、人多,知已少。
  弟可有榮幸,機緣俱足時,問道於兄呢﹖
回應﹕
  宇宙天地一網通,同中有異異中同;道法自然自然在,知人知己是知空。
287 留言者:nobody [2001-05-01]
主題:試答第十一問
  能知不能行
  能行必能知
  知行若合一
  非知亦非行
回應﹕
  有些意思,但不夠明確,蓋本段故事意有專指,主題在於林氏母女二人。一因一果,今日世態正依同一模式發展,有感於懷,故有此一問(既有兩人,必須指明「其人與其事」,前所謂「人非主題」者,非「不能提人名」也)。
288 留言者:陳文忠 [2001-05-01]
主題:試答題十一
  只重自我認知之人,所為皆妄。客觀事實使人清醒。
回應﹕
  請見287則。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