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280 留言者:蘇勁松 [2001-04-30]
主題:梅花易數
  朱先生您好﹕
  後學是在數個月前看到您發表中文電書及其他相關計畫,實在是對您十分的崇敬,
  於是起了一個念頭﹕也想自己利用電腦來研究中華文化的東西,而而自己手上有一
  本梅花易數,想要自己動手建立資料庫,但是在建立資料庫時發現輸入資料非常的
  死版,又想起了朱先生在智慧學九論中所提因果體用關係而把每一個中國字串起來
  而形成話語字詞上的意義,但是在實際上來作卻是思路尚未通達,在目前做這樣的
  研究所使用的系統為win98及office之access,而語言是以VB 6.0,請問朱先生,
  像這樣的小型研究是否能做到一定的靈活度或者對於資料庫的建立方法能否給予指
  點﹖另外想請問朱先生台灣的中文2000何時會出來呢﹖煩請朱先生解答,謝謝!
  後學 蘇勁松
  敬上
回應﹕
  立意甚佳,但著手之處有待商確。
  以《梅花易》取材嫌太偏,且易流於「算命」之途,君子不器,何捨重就輕﹖
  用何種系統關係不大,只是「應用效率」之別而已。關鍵在於對「文化」之瞭解,如果只想寫個「程式」,其價值不高,唯有作「系統分析」始能對文化有進一步認識。應知「程式易寫,文化難為」,在中華文化中,「文字」始為「眾經之典」。人人自以為不是「文盲」,實則也不過隻隻能鳴的「樹上蟬」。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如斯而不得不然者,則須痛下數十年功夫,是矣!
  數月前「中文2000」已先在台公佈,現已進入「商業推廣」,悉交本企業集團有關部門處理,老朽一概不再聞問(只做技術更新)。
301 留言者:蘇勁松 [2001-05-03]
主題:如何系統分析
  朱先生你好﹕
  後學想向朱先生請教真正的如何來著手的詳細內容,之前後學向您請教過以梅花易數來研究,原來以為梅花易數是易經縮小版,後學原來的構想是想做出一個小系統應用於電腦上各種的解決方案,可能是有點天真,後學知道朱先生的意思可能是由文字來著手,朱先生所謂的系統分析,到底應當何為,其詳細的情況是否能請朱先生略示一二,或者是否改朝哪一個方向發展呢﹖若需要長年的功夫來研究,那也是非常值得的,就如同朱先生所說的,或許有非常多的人了解倉頡輸入系統,但是有多少人能夠活用其中,以此來做經世濟民的工作﹖目前後學對於智慧學九論中的觀念非常有興趣,只是有時候讀來又覺得有些幽微難明,所以認為唯一能深入去理解的方式唯有動手實作,萬般還是得請教朱先生指點迷津,長示出途!謝謝!
  後學 蘇勁松
  敬上
回應﹕
  所謂「系統分析」者,必先確定「系統」本身。「系(一絲連眾絲之象形,以一率之也)統(糸+充=以絲充實之)」者,必有其規律,若能以一馭萬,以簡馭繁,則系統可成。要之,其成或敗,在於「分類方法」也。
  《易經》最偉大的發現,即為其陰陽進階之分類觀念。其法甚簡,而認知難度極高。蓋今日學者,早受西化所愚,專取事之繁者,學其一端。到得頭來,人人見樹不見林,所學不知所用。學子十年寒窗,不過掙得一棟方盒中,一個桌面之小格局也。
  惜老朽日理萬機,工作甚忙,實在分身乏術。早年曾收徒若干,近已歸山,緣起緣落,毫無自由。今家國衰頹,其果有因,非一二子可以振興於萬一。必也,老朽傾全力以教「小杏子」一「人」,假以時日,中華文化大盛,舉世盡霑甘露,斯為正途。
  常有網友詢及「習易」之事,老朽一概不答。需知「《易經》者藥也」,今人之「病」,在於「急功近利」,占卜算命,斯為速效,以致人人愚迷,遺害極大。
  但若以「分類」法則而言,不妨詳參﹕「太極分兩儀,兩儀成四象,四象組八卦」。其理甚簡,然不參得「透徹」,終在門外徘徊。老朽不才,僅此三句,即參了二十年之久,舉凡漢字基因、智慧學、多媒體、電子工具等無不蛻變於斯。閣下有心,不妨自參,待得天下萬事萬物皆能納入此三句之中,即得其旨矣!
595 留言者:蘇勁松 [2001-07-29]
主題:提問兩則
  請問朱老先生﹕
  1.先前先生曾提過未來將有如四庫全書或道藏之資料庫能提供全方位查詢,請問先生將來的個人上網機也能廣泛的使用這項服務嗎﹖如無,何來中國文化之大行其道﹖如有,是否使用者仍須支付可觀之費用﹖請問先生是否在此方面考量一般使用者對於我古籍記載查詢檢索之需求﹖
  2.已聞先生已將道藏納於此庫之中,不知先生有考慮將佛教的大藏經也一併入於計畫之中,佛教雖為天竺西來,但其之影響已深入中國文化之中而密不可分,對中華文化之宏揚可謂極重要之一環,不論中港台日,以佛教藏經為主軸的相關研究可謂之興盛,在美國有位沈家禎先生,已將大量之藏經電子化,不過誠如先生說過的,於同樣的文庫投入不同而多組人馬可謂之資源浪費,懇請先生不但能於道藏入於此一計畫,也能使大藏經能夠在此庫中亦有一席之地,以利益群生!
回應﹕
  君言極是,正因佛經已有大規模、有系統的整理,故無意重複作業,擬待此間工作完畢後再行整合之。
  本公司資料中心已將先秦至唐之「經史子集」全部電子化,且經過詳盡的考證(利用組合語言寫作的程式,在數千萬字的資料庫中,用「多層次交叉檢索」,每組資料所需時間不足一秒鐘)。
  除「全唐文新編」已印成書(本書前半工作係由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錢鍾書先生領銜,自錢大師仙逝後,本公司方始接手,然版權早已簽定,故非本公司出版),現「全唐詩、全宋詩、文」已接近完成,已著手編纂「先秦詩、文」,明年「明清詩、文」編完後,「中華經典文庫」可望竟功。
  唯因每書、每篇、每部、每章、每節、每句,都要仔細地溯源、推敲,尤以年代久遠、諸書雜陳,「版本」篩選至關緊要,非頂尖之專家(欒教授為錢大師嫡傳門生,為當今國學界第一人,其於全唐文,親手校閱達六次之多),實難以勝任也。
  雖然此文庫投資龐大(目前已超過「中文CPU」之研發費用),作背景查閱,收費在所難免,但本公司身負「文化傳信」之名,責無旁貸。在計劃中(請注意,只是「計劃」),待「網絡電腦」完成後(目前「網絡電腦」定價港幣99元,每月另付10元服務費),全國將有數千萬「會員」(可能數億),將不必另外付費矣。
  中華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為基幹,儒家屬「士大夫文化」,道家可稱「民俗文化」,佛家則是「宗教文化」,三者缺一不可。儒家世代皆有人才出,文獻井然有序,略作整理,即知正誤(以時序及各代佐證),佛教經典亦然。
  唯道家尊法自然,無為而為,行者一旦「道通天人」,即「出世隱遁」,即令留下「雪泥鴻爪」,其真偽亦難定論。尤以「道教」問世後,穿鑿附會更多,舉凡「道理、道統、道法、道術」等魚龍混雜,莫衷一是。
  老朽不自量力,明年「中文資訊」大業行將竣工(含「易芯」及「漢字理解系統」),在有生之餘年,當身負其難,將以「黃老思想」為根,「儒佛體系」為莖,歷代大德為枝葉花果,全面整理之。
  準此,將佛教「大藏」納入「中華文庫」,勢所必然。老朽擬在九月敦請海內外文化界人士,假香港舉辦「漢文化資料庫」研討會(目前尚不敢奢談「中華文庫」)。屆時再將各界意見,總會編纂,公佈於本網。
622 留言者:蘇勁松 [2001-08-07]
主題:想請教先生數個問題:
  想請教先生數個問題﹕
  1.請問先生是否有計劃將中國人所自豪的中國醫學,以歷代名醫所著文獻獨立出來加以系統化,而成為文庫之一部份,目前台灣的中醫雖廣泛存在於民間,但在政府上的著眼處,猶是以西方醫學為最主要的考量,而反觀大陸情形,到處可見中醫系統之醫學院林立,對於此情況在台灣的我們可謂之感嘆,有人把中醫當作是巫醫系統,認為是極不科學的,如果他們肯好好地閱讀過歷代名醫之傳記,就會發現這和他們的認知相去甚遠。中醫文獻不只是本草綱目而已,不只是傷寒雜病論而已,其歷代醫士所累積之各種領域著作。醫方實為洋洋大觀。倘若這個中醫的文獻系統能系統化進入中華文庫之中,必對華人在中醫研究上又推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進而對廣大民眾來說又是一大福音。
  2.想請問先生在九月電子書是否確定在台灣買得到﹖中國文化書籍向來為直式排版,大家也都習慣於此方式閱讀,請問電書內有這樣的功能嗎﹖
  3.昨日至世貿觀看一個有關Linux的小型展覽發現有家憶弘資訊代理了北京中科紅旗的一套Linux系統,很顯然的,並不是與文化傳信合作的中文2000,請問先生此家代理之Linux系統,其中文核心部分是否與中文2000相同﹖又之前向先生詢問中文2000何時在台灣上市,先生答曰此事已交台灣文芯公司處理,但因久久未有耳聞中文2000在台灣之消息,是故若先生已知道大約上市時間能否請先生告知,謝謝!
  4.懇請先生健康為重!
回應﹕
  1、中醫資料整理本是老朽計劃中之一部分,前年曾物色得一位「神醫」,但不幸此人愛財如命,與老朽所追求之本旨大異其趣。有謂,有能力即可,何必要求太多。豈不聞,請神容易送神難,萬事須慎始慎終,否則美意成空,又留餘憾。
  再說,中醫確有奇效,理論亦如明珠在握,遲早必將大放光芒,是有德者居之也。唯因今日社會洋化嚴重,人心渙散,私慾當道,忘恩負義,是事之將敗,必出妖孽之兆。以台灣為例,以往政府的德政,一概抹殺,人人趨利若鶩,賣祖求榮。似此政府人民,因果相循,惡惡相報,奢言中醫﹖再不痛悔,恐大難將臨也!
  下月六日,本公司將假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漢文史資料庫研討會」,係由大陸文獻專家欒貴明教授擔綱(本公司之文化棟樑)。欒教授,今之古人,豪邁俠義,博學多能,足堪勝任。若再得一中醫界之巨擘,當投重資,另起爐灶。
  2、台灣震旦行有意在台灣推出電書,吾輩當力助之成。直列橫列,不過小事一樁,問題在於「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電書草創,功能尚待加強。但台灣用戶,養尊處優成習,輒言﹕「價格貴賤沒關係,電腦功能不能缺」。老朽精力不足,首要任務,係解決大陸億萬莘莘學子之教育困境,踵事增華,非所長也。
  3、中科紅旗與文化傳信原係合作關係,並在北京成立了「紅旗中文2000」公司,老朽任「董事長」。但因種種關係,目前只將大陸市場交由該公司處理。「文傳中文2000」系統係由「澳門中文2000公司」(老朽又是黃袍加身)另行設計者,已在香港推出(因香港自五月起,全面查緝仿冒,為中小企業節省經費,不得不先期上市)。但因全線硬體(廉價網絡電腦)尚未完工,僅有一操作平台,而無各種資源相配合,力量單薄,難以成事,故擬暫緩。
  在計劃中,若廉價網絡電腦開發成功(一款採用IBM之POWER PC,另一款則由文傳3210擔綱),本公司將配合中文2000及網絡電腦、通訊應用服務中心、各式資料庫(含經欒教授嘔心考證的大中華文史資料庫)、程式庫(定名為SNIIC,意為安全數碼網絡資訊中心),屆時將全面推出。
  有一99專案,將適用於全球(與各國在地公司合作),即徵求SNNIC會員,繳交入會費九十九元港幣(等值),另收服務費用。目前萬事俱備,已有若干跨國公司參與,只待網絡電腦生產成功。老朽責任之重,可見一斑矣!
  4,謝謝關心,老朽篤信「天意」,頗知珍惜「殘軀」,在大業未竟之前,不敢「不健康」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