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留言者:陳智民 [2001-03-15] |
主題:思維 道德經云﹕「物壯則老,不道早已。」,先生之教誨,晚輩謹記在心。晚輩今日請教之主題是關於「思維」,共有七問。而為求問題之連貫性,故晚輩一次問畢。然先生若有不便,可逐日分批答之,謝先生賜教! 一、思維之前 <問1>思維的工具(大腦),其效能(觀察、注意、辨識、聯想、意志、判斷、控制與記憶力)是否有改進的空間﹖又 該如何改進﹖ <問2>「前提」、「假設」、「比較」、「邏輯」、「辨証」與「推論」是否各為思維的方法之一﹖ <問3>若思維的素材(資料)不足,是否思維就無用武之地﹖ 二、思維之中 <問4>「前提」與「假設」有何差異﹖ <問5>思維常需「比較」,而比較時,選取多少時空範圍的資料才算適當﹖其多寡、長短的取捨之道為何﹖以「戰爭」為例,在空間上有政治、軍政、文化、經濟戰爭等;在時間上有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戰爭等。時空資訊選取範圍的多寡勢必影響結論的正確與客觀性。 <問6>什麼是「邏輯」﹖怎麼知道自己或別人的思維合不合邏輯﹖又如何訓練邏輯﹖ 三、思維之後 <問7>如何「評估」、「驗証」思維結論的「正確性」、「合理性」、「客觀性」與「完整性」﹖ |
回應﹕ 1,思維功能純屬後天,用得愈勤,思維愈精。 〔觀察〕﹕在感官作用時,用心為之,可免於胡思亂想,日久即養成習慣。 老朽曾利用坐馬桶、等車時練習之。如磨石地板之類(任何圖形),其上有各種不同之點,老朽試著將點連成線,使成某一已知圖形,或猜測在某一範圍中有多少點,或設法求一直線等等,不一而足。 若在人群中,觀察各人表情,猜想其心中所思,其身份作為等等。日深月久(迄今老朽已成習慣),遂養成一見即知之「天眼通」矣! 〔注意〕﹕非思維功能,「專注於意識」即是。此時不可思維(無「注意思維」之可能性,「專注於思維」是指思維不受他事影響),始謂專注。 〔辨識〕﹕屬於感官硬體的機能,當感官接受刺激後,即得知其「體」。辨識之效率可以訓練,如前例,再多加一與已知事物之比較過程即可。 〔聯想〕﹕聯想應專致於主題,切不可與前三者相混。蓋其性質相反,與前三者,尤其是觀察絕對牴觸。聯想(以概念為主)時,不可觀察、辨識(以刺激主),要潛心內視。注意力要集中,最好有系統、有條理地想,想了要有結論,否則不可中止。 先採某一觀點(老朽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八門為系統方法,否則不知想到何處矣。如思及人,人數眾多,則以倉頡字序輔助之),按前述八門,逐條尋找其相關性。將此相關點用心記下來,再作另一門的尋找。 如未養成習慣,在過程中極易遁入虛無,很多人就是如此將生命浪費殆盡!最好能帶一筆記本,連續想時不難,想到轉折處,記一段重點,待回頭時再用。 〔意志〕﹕意志與思維無關,可以訓練,但非常困難。因意志力是生命所擁有者,以應付生存所面對的困境。原則上,意志力與生活程度成反比。是以古人說,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勾踐臥薪,陶侃搬磚,都是不易之事實。 〔判斷〕﹕判斷宜因功能性分開鍛鍊,觀察是否正確﹖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持久﹖辨識是否有效率﹖聯想是否明晰﹖是否完整﹖控制是否成功﹖ 重要的是,要用客觀印證,否則流於主觀,自以為是,盡屬虛妄。 〔控制〕﹕控制亦與思維無關,只是一個指令,實現一個動作。若勉強言之,應指「自制」,係「自己控制自己」,純係習慣成自然者。 若言「控制」涉及「思維」﹕「思維如何控制他人」,則可稱為「謀略」,不可為也!蓋真相是無人能控制他人(人只能控制非人)。即令人為利害所制,亦純屬「表相」,心中所思難為人知。天道好還,保留「人心」一點私密空間,連仙佛都無法侵入(若言「天眼通」,亦只能通及思維時的一些情緒徵兆,若人不思無念,則無管道相通也)。 「自制」純屬對己,人乃群體生活、且有靈智之動物,能控制自我,方可稱人。 一般動物只有因傷害而生的懼怕,並非「自制」。幼兒本無自制能力,在人際交往中,亦因害怕而始。由於人類建立了文明,有了經驗準則,人可化恐懼為「自我克制」而得利,遂逐漸養成此互利之習慣。 2,不能稱為「思維方法」,而是一種客觀的印證基礎。 蓋思維方法是靈活的,只能根據性質分類(如水平思維、垂直思維,抽象思維等),而不可限定,一限即變成食古不化矣! 3,若無素材,思維當然無所用武。但人生不可能無素材,只能說個人因生活環境殊異,故經驗素材有所不同。是知,人受限於環境,各有其適應條件也。 古人知識不豐,但所思極精;今人所知繁雜,其結果是泛而不通矣! 4.在驗證某一種觀念時,如無共同標準,容易流於各說各話,互無交集。古希臘人經常討論宇宙人生,深知其苦,於是發展出一種大家都能接受的討論方式,是稱「三段論法」。第一段要提出一個範圍,以便於討論,是稱「前題」。 前提需要用另外一種觀念來印證,故此「假設」某一陳述。再於「前提」及「假設」中,「推出結論」,是名「推論」。 至於三段論法是否真實,並非重點,但有了這種方法,客觀驗證極易。 例﹕前題﹕思維是人的特徵。(a=bc) 假設﹕我是人。(d=b) 推論﹕思維是我的特徵。(a=dc) 5,比較時,不在於選取多少時空參數,而在於性質的異同。如﹕一個桔子與天上雲彩相比,如果沒有相同的性質,從何比之﹖如果比顏色,桔色與白色比什麼﹖只能說個人主觀的喜惡而已。如果比重量,當然是桔子重;再如比大小,雲大。 不要輕易使用「時空參數」,那是在討論基本的宇宙觀時,業已無詞可用(任何概念都有特殊領域,易導致誤解),只得採用一些中性的名稱者。 若談「戰爭」,需知戰爭為一「事件」,事件是指﹕「從某一時刻到另一時刻,其間所生的過程,涉及交戰、爭執的人類行為。」 因此,可想全部事件,可想局部事件,可想事件之因、果,當然可想事件的內容。因為已經選取了主題,所以範圍已被決定了。 至於影響結論的客觀與正確性,全靠判斷的訓練。 6,邏輯是研究思考形式和法則的科學,即論理學或理則學。泛稱法則、常理。 合與不合,可以三段論法印證,更明確者,可以數學式表達。訓練之課業極多,有「邏輯學」、「數理邏輯」可學。 辯證,推論是邏輯方法,邏輯方法只能供驗證之用,以之思維則殆矣。 7,思維未必以實用為主,如涉及宇宙、人性,不能印證,也無需印證。舉凡與物質有關者,可以驗證,也必須驗證,可以用邏輯方法為之,或作實驗亦可。 其正確性以能實現為標的;合理性以合於前提假設為原則;客觀性以環境之程度為標準;完整性以所知的極限為範疇。 |
#27 留言者:陳智民 [2001-03-16] |
主題:體用因果 <問1>體是概念可供認知的表面現象嗎﹖但每人在不同角度(水平)、不同層次(垂直)對於概念所視之現象不一。是則,在一體多面之下,該如何界定一概念之本體﹖以水為例,其體可以是「液體」、「H2O分子結構體」、「能量 體」,不一而足。 <問2>用是什麼﹖(效用﹖應用﹖作用) <問3>概念之體用因果無窮無盡,在限之予「動機、目標、方法」的過程中。根據立場之不同,可能會有同體(因)同用(果)﹖同體(因)異用(果)﹖異體(因)同用(果)﹖異體(因)異用(果)的產生。而在同、異之間,其取捨的原則是什麼﹖是依個人主觀的立場限之,抑或是眾人客觀的立場限之﹖ <問4>在依「動機、目標、方法」限之予概念之體用因果時,體用問題不大。但用在因果,晚輩不甚明白。以「水」為例,水之動機(因)﹖目標(果)﹖請先生略示其理。 |
回應﹕ 1,體是表面認知的現象,不同角度、層次所見不一。故在一體多面下,主觀有主觀取捨,客觀則必須見及各面,不可一概而論也。 2,用是體之功能,如見「圓」,知圓易動,不傷己,故「可愛」。見「尖」,其體一端小,一端大,易侵,可傷,是「可怕」。「可愛、可怕」即為該體之用。 3,體用屬靜態之認知,無「時間」之參數。因果是動態認知,必有時間。體用因果雖無盡(人生人世本無盡,以簡馭繁不是化繁為簡),如何取捨,端視立場、目的而定。千萬不可求一法門,一刀斫之!果如此,與愚全同矣! 為己,其立場即屬主觀。為人,是立場客觀。 4,如前所云,因果有時間因素,「水」屬靜態,何來「水之動機目標」﹖ |
#29 留言者:逍遙子 [2001-03-16] |
主題:「無(止)念、入靜定」﹖ 請問先生,為何佛、道大部分的修煉法門,入門下手都要求「無(止)念、入靜定」﹖ 另外再請問,如何增加自己電腦中的繁體中文字(因為有些字無法顯示出來,如上旡下火)﹖ 謝謝!! |
回應﹕ 人之心念宛如海洋,浪濤起伏不定,永無已時。其自然本相如此,無所謂是非也。然而,人有神智,當人「覺悟」﹕「生命過於無奈」,希能脫離這種「狀況」時,則當如何﹖在一些大德的苦苦探索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最後都認為,問題在心上。 因此,要想擺脫「困苦」的人生,當然要先「無念、入定靜」。若能「無念」,進入「寂靜」,豈非絕對的解脫﹖ 至於文字不足,若供自己使用,系統中應有「造字」功能,若無,可買一個。 |
#34 留言者:陳智民 [2001-03-18] |
主題:瓶頸 <問一>在面對未知、解決未知的過程中。倘若遭遇臨瓶頸而無人可問,一切只能靠自己之時。是則,瓶頸的自我突破之道為何﹖尤其是對於全然未知的問題,我想先生在這方面定有豐富的經驗(漢字基因、智慧學、中文電腦..)。請先生指導晚輩一二。 <問二>我想找出「以簡馭繁」的法則,卻往往陷了「化繁為簡」的窠臼之中﹖其中的問題關鍵是什麼﹖ |
回應﹕ 兩問實一,人生大道,唯有「行者」自知,無人能代答也。既而「行」於「道」中,多讀聖賢書,慎思之,明辨之,不求急功近利,日久年深,其惑自解。 以簡馭繁者,是先知其繁,歸納而得其簡也。人見繁而避,萬事從簡,是空且乏,無繁可馭,是故未悉有一簡單之法門可得。 某煩於多讀多思,希能學一簡單之絕技,有識者教之用「斧」,曰﹕「斧者,鋒銳而力猛也,一斧砍之,萬事皆簡也。」某喜而受之,盡得所傳。後至一桃園,園主徵人採果,某曰﹕「某有特技,可敵數人。」錄之,委以採桃。某大斧砍之,其樹盡去,落果遍地,簡至無完桃可採矣! 此可謂「化繁為簡」也。 |
#40 留言者:陳文忠 [2001-03-20] |
主題:意識? 請問老師﹕ 何為「意識」(所關注之體會)﹖「意識」與「觀察」(目觀意察)有何不同﹖「意識」是「對內」,而「觀察」是「對外」嗎﹖「意識」與「概念」、「認識」又有何關係﹖「意識」為「因」,「概念」為「果」嗎﹖「意識」的「基因」與「結構」為何﹖老師於宇宙浪子中有言﹕「意識才是人生的真理」,為何「智慧學九論」中卻無著墨﹖ |
回應﹕ 「意=音+心,音在心上。此刻心有所感也。」「識=言+音戈,言及聲(音)形(戈),知其現象也。」 意識﹕某一主體因動心而能得知各種現象之謂。 「觀=雚+見,雚者貓頭鷹,其視銳,可見細微。」「察=+祭,室中祭祀,古禮,祭神如神在,必須明知環境禁忌。」 「認=言+忍,觀察清楚後再言。」認識也者,意識之功能也。 觀察﹕以感官攝取所應知之現象。 故,意識為體,觀察為用(若認識為體,意識可為用),無涉內外。觀察僅針對刺激、現象(內心也有,若觀察為體,認識可為用);認識來自觀察,須與經驗及概念相結合,以供意識所用者(體用關係應靈活應用)。 《智慧學九論》僅係《智慧學》的一部份,故不完整,係以一模式說明九種觀念,重述理;《宇宙浪子》乃生活細節、相關故事,供「覺者」理解「智慧」之用。前者是知識,後者乃人生體驗。「意識」僅知識之萬一,此類名詞尚多,掛一則漏萬。後者可以娓娓道來,用生活例證體驗之,不能一概而論也。 |
#46 留言者:工人 [2001-03-22] |
主題:鍛鍊 讀先生答復 為之動容 小工非欲先生為五丈原之諸葛 是疑先生忘卻地藏之願 又讀先生答復 #25 留言 至 判斷 一節末 忽作 聯想 主為陽為生為動 客為陰為長為靜 此與生物之受胎懷孕頗為相似 如是道家嬰兒之說可通 然無性分裂生殖以及病毒之非生非死 又當何說 請先生把我的主觀聯想 作一客觀判斷 |
回應﹕ 陰陽和合是「生命」綿延之道,無性生殖僅為「個體」之分裂。生命之綿延因環境而變化,隨「小我」之開展,及於「大我」。個體分裂只是複製,永遠陷於「小我」也。 |
#50 留言者:陳智民 [2001-03-23] |
主題:問題就是自己 先生一席話,猶如當頭棒喝!晚輩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我自己,晚輩並非不知道,只是多年來一直不願去面對、正視與解決,為什麼﹖還是自己的問題,就是律己不嚴、意志力薄弱。自己的問題只有自己能解決,晚輩會好好閉門思過。待來日基礎真正紮實了,再同先生請教。謝先生連日來的指教,晚輩不勝感激! |
回應﹕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宇宙浪子》中,錢昆其人者,代表所有知錯想改之人,問題在「錯在何處」!閣下所言「錯在自己」,誠然誠然,但在「自心之何處」呢﹖ 「律己不嚴」不是「錯」,是「天意」!人最高的能力,為「預知」;但最強大的力量,卻是「意志力」!當人能自律,即已具「意志力」矣!於是,大利大害隨踵而至焉。是以「天機奧妙」,不到不得已,不會給予人「自律的機會」。 不妨用邏輯三段論法證之﹕ 前提﹕「自以為是」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假設﹕人人皆能自律。 推論﹕人間將永無寧日。 那麼,人將如何自處﹖老子說「無為而為」是也!不必在意自己能否自律,為人只要知己知人,安分守己足矣! 《易經》首卦,乾一爻﹕潛龍勿用,意指人人皆潛龍也。二爻「見龍在田」,為何不寫為﹕「有龍在田」﹖見者客觀之見也,自己認為「有或是」,皆非天意。 但「天道好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兩力相等而方向相反。物理、天理、人理悉然,是宇宙能量均衡必然的規律。當人間事件發展到某一地步,就會有某一類人受到刺激,「奮發自律」以資平衡。 閣下如有足夠的理由,必能自律,否則為「自律而自律」,是自找苦吃也。關鍵問題是切勿希望﹕「反作用力大於作用力」,此乃偏激,不可能也。人心常將一些問題放大,不願「原諒別人」,故累積成癌矣! 以閣下當前狀況,不宜選擇「思維」作為努力方向。蓋心若不平,意即有偏,所思所想,必走偏鋒。苟有所成,對後人將利少害多;若無所成,對閣下是不公也。 老朽修道人也,由自傳《智慧之旅》中可知。幼時災關連連,青年情關處處,所幸能不激不憤,處之泰然。最終上邀天寵(何嘗不是天譴),得膺當前之責,蓋「道法自然」,得失非我,是則可「任重而道遠」也。 有一至友,年近半百,足跡未涉楊梅半徑十公里之外。其為人也,安分守己,樂天知命。老朽來港之前,酌量再三,將台灣所留之公司托付於彼。其人任俠好義,一口承諾,故此老朽方能親率弟子,轉戰南北,其豈非飛龍在天耶﹖ |
#82 留言者:學徒甲 [2001-03-26] |
主題: 先生從事之文化工程,向為吾人深慕。自前年先生發表漢字基因,台灣一些有識之士亦開始正視此一觀點。然縱合時賢看法,漢字為人詬病處有三﹕ 1.義多。 2.音多。 3.筆畫多。 漢字基因先生常用於剖析問題,或可視為統率字義之舉,便於定義問題,溝通觀點。但音多、筆畫多之瑕,先生有何看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發表多篇論文亦提出類似看法。是以有簡化漢字,使用拼音之舉。今台灣又為個拼音問題,鬧得沸沸湯湯,香港則對此抱著壓寶心態。真令人有「等待大師」之嘆! 兩岸三地之時賢,其論文多半強調漢字的優越性,卻又大加撻伐上述缺點,視漢字如仇寇;結語又給予光明之願,卻未指出相關行動、努力方向,如何讓漢字的明天會更好。余等心有茫然,雅盼先生指點迷津。 |
回應﹕ 世人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是生態之恒常也。不論事之大小,有人夸夸其談,有人遽起而行。談者諤諤,居象牙高塔之上,臨玉樹而釂金杯,意興遄飛。而行者默默,千夫所指萬目所視,蛋中尚有骨頭挑,足下染泥怎能饒﹖ 如問人的意見,買來一瓶酒,人會說﹕「這酒不好!純度不高!」或有人說﹕「這酒不能喝,酒精太多了!」酒喝了一半,又難免有人感嘆﹕「只剩下一半了!」,但也有人會慶幸﹕「還有一半!」 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問題是人應站在什麼立場。 若談漢字,「改良」不是好壞的問題,而是「為何要改」﹖如果為了消除「文盲」,當然文字越簡單越合式;如果要求漢字「合情合理」,首先就要訂出情理的法則來。 老朽早已「除籍人間」,功名利祿視若浮雲,無意與時賢爭鋒,甘願默默。唯無為亦有所為,人若願聽,雖百忙之中,兩百萬言也下筆若飛,況若漢字哉﹖但總結「經驗」,聽眾頗多諤諤之輩,老朽不過一犬吠形而已矣! 是以,老朽擬集中精力,祇教「小杏子」,以遂《宇宙浪子》之遊。 既承相問,且淺言之﹕ 義多﹕非缺點,文字乃「思維之基礎」,義不多,只能供小兒學語也。待老朽之《新易》完成,當知,人思維之基因,不過1024個,排列組合則可達無限。無限之多,是多矣,然1024少之又少也。由漢字基因而論,平均每字1.3義,且僅有不足八千個具有「意義」之字(餘者無非人、地、物之名稱符號),誰云其多﹖ 音多﹕不確,漢字為單音節,含四聲全部不過1400(指國語)個音。英語為複音,最長之字其音節有二十多個,若以平均四音節計,其組合數高達數萬。老朽有一友,名畫家也,彼云中國人髮色最複雜,問其理由,輒曰﹕「黑色乃所有顏色之總和!」然耶﹖非耶﹖ 筆畫多﹕簡體字曾簡至「簡五」,當年簡五一出,所有文字專家盡成「文盲」!蓋圖形辨識成功率與符號之複雜度成反比。是以,簡五一撤,至今僅餘「簡一」(約三千字),是其明證也。 老朽甘入地獄,並非願與地獄諸鬼打交道,而係尋求一最佳方案,助人脫愚也。今方案已得,明燈高懸,正當戮力以赴,無意浪費精力、時間,與時賢饒舌。 漢字當興與否,如「半瓶酒」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 |
#103 留言者:阿J [2001-03-30] |
主題:怕寂寞還會高嗎?? 朱老﹕ 小子只是個普通的年輕人,三十出頭。 有一平凡的家庭、職業。 小小的興趣除了看書(武俠、古典)、就是聽音樂。 內人、朋友皆覺我是無趣之人。 但是,小子內心總有一個別人無法碰觸的心壘。 那是一種只有自已才能感受的境地。 在那地方,當然只有自已一人。 每一個人,從出生起,不就是處於宇宙座標之一點嗎﹖﹖ 寂寞嗎﹖﹖!! 恰如冷暖自知吧!! 多謝朱老張網,使像我一樣的孤魂野鬼在茫茫虛擬世界中,有一暫息之處。 |
回應﹕ 閣下說破了矣! 寂﹕+叔=室中之善(叔者善也),無聲。 寞﹕+莫=室中無人(莫者無人)。 人生猶如居大家族之室中,人來人往,人進人出,無不想方設法擠到「上房」門前,或者人多口雜之處。是則,群賢粥粥,園中清靜之地遂「無人無聲」矣。 人間有命數,何處有自由﹖自者自己也,由者來處也,是人自有來處。天道至公,物各有適,花香滿園逐蜂蝶,山危峰險有炊煙。人體雖受環境限制,但人心卻是一「絕對自由」之境,不容他人糟蹋。 老朽「三尸」幾去,「一心」獨存,此非「私」,乃「自由」也。此一心所在,正是自己來處,珍之惜之,功名利祿拋盡,尚有一處「容生」。 寂寞耶﹖既無人又無聲,是寂寞也。果寂寞耶﹖非也,老莊與我語,仙佛伴余遊,是大自在,無拘無束,非文詞可表也。 此「私密」之所,較桃花源猶勝,興之所至,隨意可達也。 |
#107 留言者:小羅 [2001-03-30] |
主題:教育 朱老師您好﹕ 我現有一幼兒正成長學習而現今社會西式文化當道, 我想教以中國文化好的一面,避免西方文化中壞的一面的影響。 請問朱老師﹖ 1.是否可行﹖ 2.我是否為私心代其選擇人生與文化的方向﹖ 3.我應如何教才可能成功。 謝謝教導。 |
回應﹕ 1,教以傳統文化,須先知糟粕與菁華,大不易也。能多讀些古文不妨,但勿強迫,蓋「君子務時」,先腳踏實地,時至自明。 2,是私心,但亦非私心,身為家長,經驗傳承,自有責任,不可一概而論。 3,如何教﹖大學問!教者,有言教、身教與死教!言教教人能言善道,未必做到,結果儘是假人。身教須從自己學起,正己正人,孩子必將有樣學樣。千萬不要死教,大環境如此,孩子們身心尚未健全,要求過高不宜。 總之,中華文化之衰,非自今日始。天道循環,勢盡必反,唯時間可考驗真理。先知先覺常以先辱先敗為終,必也,先犧牲一己,非人人可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