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69 留言者:王唯民 [2001-04-10]
主題:不是如此簡單
  先生之杏娃手機 內有智慧晶片
  能感化眾生 使人 ”頑夫廉 懦夫有勵志 頑石點頭”
  想必內容繁多 指令不少 怎可能縮再一塊小晶片中﹖
回應﹕
  問得甚佳,也正是老朽吐之不盡的滿腔塊壘!但這種觀念,是近代「美人」刻意經營的「NBA」「名牌」遊戲規則。查在哥白尼開啟「地動說」之前,亞里士多德的「天動」深植人心,托勒密且設計了一個複雜的天體模型,一樣可以推算出日蝕月蝕來!
  為什麼﹖人是一種非常善於「穿鑿附會」的動物。「真理」只有一個,可是,各種各樣的「違章建築」,總能讓人看去「冠冕堂皇」的。
  「電腦功能與軟硬件的時間、空間成正比」,這是「美式資訊」定律。骨子裡,這是另一條「資本主義」定理的翻版﹕「人民生存與國家的資金、技術成正比」!
  此中概念怎能隨便取代呢﹖妙就妙在人只喜歡用眼睛,而眼睛只看得見外表!所以發現新大陸的人佔盡了先機,然後挾其資金、技術掛帥,玩著他們的「301」遊戲。普天下的老實人,沒有一個懂得如何「修改有利的規則」,於是「甘為魚肉」!
  假如有人問一句﹕「羅馬怎麼會亡呢﹖」是呀!要談「資金、技術」,古羅馬帝國是當時歐洲各國總和的一百倍!而今大美帝國,若扣除國家外債,資金實為負值;至於技術,百分之六十更是掌握在「外人」手裡!
  只是「賽馬場」中,總是押高頭大馬的賭客居多,所以早忘了羅馬帝國在哪裡了!話說回來,幾十億年來,「魚」永遠是食物鏈的底層,人人口中喊著「人道」!人人要保護「瀕臨絕種的生物」,可是人人仍舊大魚大肉,有幾個人真替「死魚」想過﹖

  其實,我們的技術微不足道,真正的價值,完全建立在「漢字」上。
  「漢字﹖有什麼稀奇﹖」真的!一點都不稀奇!就像「日光、土地、空氣、流水」一般!但是等到哪天不足了,那才叫「稀奇」!等到沒有了,就叫做「完了」!
  中國人都會背上兩句,什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類。但是只要多「請教」一句﹕「中華文化是什麼」﹖保證這種「台辭」立刻「穿幫」!
  不是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國畫國樂、民族歌舞,也絕不是故宮、兵馬俑、五嶽山水、五千年歷史、十三億人口!

  憑什麼「老朽」如此妄言﹖因為「文化」兩個字已經定義得「明明白白」!「文化」者「文字化育」也(西方的Culture是「老外」的定義,太淺了;今日的某些人,是西化「公廠」的產品,也不值一笑)!
  文字化育等於是﹕「藉由文字(中國人當然是漢文漢字),將古聖先賢的思想,教化培育於後代子孫。」然而,當今之世,「小中」早被「老外」「同化」了!早已「數典忘祖」了,除開快進棺材的「老、朽」之輩,還有誰有「興趣」﹖
  君不信,老朽查過牛津大辭典,英文有二十九萬字!中文只有七千!「哇!多了不起!財大氣粗,英文連字都『多』出四十倍!太偉大了!」如今誰不以「財多」為榮﹖誰又不以學習英文為榮﹖更有誰敢仗義直言﹖說「少就是好」﹖
  可是中文除了「少」之外,表達能力又有哪點「差」了﹖不論人們學醫學理,也不管談的是天文還是農業,只要七千字,文意都能溝通!而一進入英文世界,各種「專用術語」多如牛毛,隔行如隔山,那又好在哪裡(除了專家可以唬外行)﹖

  哥白尼早死了,布魯諾也被燒成灰了,所幸後代有克卜勒、牛頓等人,經過幾百年的努力,終於用極「簡單」的公式和規律,把那些「複雜而美麗」的虛象拆穿了。可是新一代的「托勒密」又產生了,他們為了鞏固「新羅馬帝國」的地位,又堆砌了一個「物質王朝的資訊金字塔」,讓想攀「高科技」的順民,要用無數歲月、辛勤勞動的血汗錢(當然指塔底的窮人),去買一個「用處不多」的「精品」!
  敝同胞也多「天才」,自「五四」運動後,為了提倡「白話」文,把漢字「字義」渾忘了,大力提倡「詞句」。其結果,當今各界專家學者,花費了無數的民脂民膏,建造了幾千萬個「詞句」金字塔,比托勒密的天動模型有過之無不及!
  老朽死過、被燒成灰過,但這口氣就是嚥不下去!幾十年來,一而再、再而三,每次都證明了「地是動的」!但是「小中」太多,都是「社會精英」(哥白尼時代,尚祇是僧侶當道),牛奶吃習慣了,稀飯受不了!所以神就是神,氣的活該生氣!

  還有什麼說的呢﹖老朽學乖了,反正一說就有人罵,白費精力,把對手教會了幹啥﹖不如起而行之!只會用眼睛的人,讓他們自己「看」去!老朽無意為百分之五的「高人」服務,升斗小民,圖的不過是溫飽,道理講得再多,他們也聽不見!
  說穿了,老朽是把「漢字基因」設計成晶片(比七千字還少),只要用「倉頡輸入法」,該晶片就能「理解」人意!
  所以,還是老話一句﹕「稍安毋躁」,只要老朽「氣」還在,明年自有分曉(真正能對答如流的小杏子,正如書中所預言,要等到2012年)。

  註﹕日前所提之「黛玉葬花」影片已掛在「技術交流」項下,歡迎探討。
  2007年註:明年=「明」年,不幸「明年尚未到來」,不急,老朽已熬到七十(年歲一大,耐性倍增),定於「去前交待明白」,免得害人笑不出口、罵不出頭!
170 留言者:伊達 [2001-04-10]
主題:答第七問
  文祥見教主, 知任務是作電腦和教主的介面。 電腦藉文祥問教主智慧之道。
回應﹕
  不夠透徹,蓋未點出「人類問題」所在。
  答案請見171則。
171 留言者:陳文忠 [2001-04-11]
主題:答問題七
  面對人類問題重重,教主開示文祥(電腦),須先自覺(人世煩苦),覺而後悟(自我私心),以面對12道關卡。
回應﹕
  正確,致贈電書一冊。
  原案為﹕
  「人生諸妄實因智慧闕如,教主為點化當局與眾生,以十二粒佛珠作為見證。」
  註﹕文祥係眾生之代表。
172 留言者:阿南 [2001-04-11]
主題:關鍵何在﹖
  先生曾教以「主題=主要的題目」,今復教以「主題應包涵其小者」,究竟何者應包涵﹖何者不應包涵﹖關鍵何在﹖
  文祥與衣紅分離後的心理變化﹖
  火星移民三十年的現況﹖
  文祥目睹熔爐城苦行人並與一老人交談後的自悟(快樂是痛苦解除時的狀況,所以還完了痛苦的大願,也就是極樂的世界了)﹖
  胡妁出現與鐵棒喇嘛爭執,致鐵棒喇嘛失去理智,受電腦制裁﹖
  電腦無法理解「熔爐」城內各種現象,文祥初覺電腦處理能力之限制(知障)﹖
  文祥見教主,教主委以擔任認知介面一事,並授佛珠一串,智慧之旅正式展開﹖
  胡妁對喇嘛不滿,藉題發揮,教主示以佛界本空,抱一即佛﹖
  教主開示﹕不住於相、破除知障、不執著於苦樂﹖
  文祥置身真幻難辨時之自悟﹕不論真幻,腳踏實地﹖
  其他細節﹖
  好不容易歸納出自認為的「主要的題目」,卻又落入失其小者,見林不見樹,晚輩困於知其蕪卻無法去之而存菁也。望先生開導。
回應﹕
  「主要的題目」不恒等「一個題目」。本回中發生了一個「事件」,該事件闡述一個「道理」,此理關係到全書的結構。請問,是否只有一個題目﹖或者,兩者取其一是否一個﹖更進一步說,兩者合而為一,能不能等於「主要的」﹖
  不說「事件」,光提「道理」,豈非此道理與事件無關﹖須知描述此事件的目的,就是要介紹這個「道理」,實乃「焦不離孟,孟不離焦」!「樹在林中,林由樹成」!結論是﹕既有樹、有林,為何不稱為「樹林」﹖既稱樹林,當必有樹有林!
  涵「其小」者,是林包其樹也,空間大,多包一些,小,少包!
  本回首段不在詢問之內,顯然,文祥與衣紅毫不相干。
  火星移民並未在文中討論,本書與此類內容無關,且刻意簡化。
  文祥之見聞,正是痛苦妄相,人生災關之始,唯至此尚未點明各關情況。胡妁之爭執是事件之導火線,是「事件之始」。當局無法理解,是當局之災。
  至於所述其他,正宜歸納成為「一理」﹕「人生所有問題,都源自無法明辨真妄。生命的意義,就是一本自然,體驗智慧。」
  故「事件」等於「教主召當局與文祥,付與十二粒佛珠」。
  此事件之理,在於「令當局與文祥開始智慧之旅。」
  不論答案為何,有此二則即可矣!請參考第171則。
173 留言者:陳勝雄 [2001-04-11]
主題:為何野人獻曝沒人要
  先生在智慧之旅提及中文培基及商用語言
  被視為野人獻曝但沒人要
  能否概敘其要
回應﹕
  事過境遷,現今在中國,中文電腦已成「主流」,中文程式語言當然有人要了。可是時代不斷進步,「新的環境」又有「新的需求」,老朽精力有限,只能擇要處理。如以漢語等自然語言為媒介,才是真正解決之道,故而不論其餘。
  前事僅為說明,人生不過一個「歷程」,老朽走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未失足「泥淖」者,萬勿以為世間盡是康莊大道,足矣!
174 留言者:鮑家慶 [2001-04-11]
主題:聚珍系統下載
  大概四, 五年前, 我在網路上看到聚珍系統的免費下載服務。 應該是合法的。 我抓下來在 486 的機器上跑過, 但是因為雜事繁忙, 就沒再用下去了。 後來我又換了好幾部電腦, 當年下載的程式就找不到了。
  前些日子, 我在公司裏翻到 1990 年國榮出的聚珍教育版與手冊。 可是已經找不到讀 5 1/4” 磁片的機器。 請問現在還能在任何地方找到合法下載的聚珍嗎﹖
回應﹕
  「聚珍」是一未完成之產品,版權非老朽所有,今已忘卻矣!
175 留言者:陳先生 [2001-04-11]
主題:貴公司配發股證
  今日從報章得知貴集團通過認股權證方式配股。本人認為這次配股不太合適。主要原因是﹕
  1)朱先生在集團的持股量原本已不多(約百份之十),現將進一步被攤薄。
  2)貴集團對上一次公報業績時,還有三億元多現金。集團不應該有很大的財政壓力,故無需配股。
  3)低價配股,集資金額不多。作用有限。
  3)物以罕為貴,印發過多股票對股東和集團形象會有不良影響。
  以上為本人愚見。若內容敏感,可不回應。
回應﹕
  股份問題老朽全部委托公司辦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
  至於股權沖淡,由公眾持有,則是老朽一貫主張。「一股獨大」是「私天下」之舉,在初,為示對公司的支持,突顯「個人」,尚無可厚非。今日公司財務健全,狀況穩定,產品將一一上市,不久即「蔚為龍象」,如若個人把持不放,豈非「貪婪營私」﹖
  目前值「潛龍勿用」之際,兼以「大市欠佳」,正是考驗「公眾」對本公司有無「信念」之際。開放持股,非為「資金」,實為招賢納才,有德者居之也。
  老朽常言,人無遠見必有常憂,待「見龍在田」,機會不再;「龍飛在天」更是「北溟之魚,化為大鵬」,屆時勿謂老朽未曾照顧升斗小民矣!
176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11]
主題:再試答第七問
  文娃用理性之具,藉文祥為「感性」介面之助,以佛珠為証,共窺宇宙之真。
回應﹕
  「事件」正如所言,但未點明「為何」,是事倍而功半也。
請見第171、172則。
177 留言者:李美慧 [2001-04-12]
主題:答問題七
  人有比較才有認知,有認知才能覺悟。管它是真是幻,只要用心觀察思考。
回應﹕
  請見171則。
178 留言者:王水 [2001-04-12]
主題:再試問題七
  電腦以文詳為介面,以學習其理性分析所不能認知的概念
回應﹕
  請見171則。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