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7 留言者:阿南 [2001-03-11]
主題:請老師指點迷津
  恭賀朱老師再度開張!去年首次上網,不巧即遇封網。實是期盼已久!
  誠如老師所說﹕「人人都有問題,但未必人人敢問,或不知從何問起」,我是兼而有之,如今斗膽一問,懇請老師指點迷津。
  此段封網期間,拜讀了老師所有著作,惟或許是資質不佳吧,總是只得領略一二成,與朋友談論時,想要引用闡述您的觀點,卻總是辭不達意,我想我的問題可能出在「連問題都不知從何問起」吧!從接觸您的大作,下載您所有著作,網站上所有留言,期望自己能夠「理路清楚,言之有物」,卻不得其門而入,到底問題出在哪裡﹖雖我總不認輸,只覺得自己猶未覺醒,或有頓悟的一天﹖
  舉例言之,三年前,金剛經我讀了,我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六祖壇經我也看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我卻沒有悟的感覺。
  該如何整理自已的思緒﹖值此知識爆炸時代,科學新知日新月異,電腦網路發展,讓人千頭萬緒,追之莫及,加上現代出版事業發達,每逛書店,總有看不完的書,我也毫不吝惜地大筆採購,如今家中書籍堆積如山,易經、老子、莊子等類書籍就有三四十冊,加上其他想學的財經企管、股市操作、佛教經典、人文藝術、休閒育樂、網頁製作、古典叢書、百科全書及一些個人專業書籍(土木工程科),恐怕有上萬冊之多,我把賺來的錢都拿去買書了!
  只覺得自己思緒雜亂無章,該如何整理訓練,去蕪存菁,懇請老師開示。
回應﹕
  善哉大問!閣下自謂「思緒雜亂無章」,正係「病徵」也。
  今世「知識爆炸」,其結果是「垃圾遍野」,人無所適從,難以抉擇。
  應投之以藥,即為「去蕪存菁」之不二法門(前答之導引可供參考)。
  「蕪」者「艸+無(通舞)=群草亂舞狀」,用之於知識,是知識泛濫也。「菁」者「艸+青=草之本色」,於知識為知識之根本也。
  自有文化以來,人各有見,所見不一,無非真實萬象之一見。人非生而知之者,恒須學習,而所學所知又限於時空環境,愈演愈雜,遂難明是非矣。
  每隔一個時代,當知識泛濫成災,必有大德生焉,去蕪存菁,遂成必然。此類大德未必僅為一人,舉凡有「覺」其濫者,即屬「機運」。再若能銳身急難,力求化繁為簡,是得其「機緣」。進而不計成敗,努力不懈,即為大德也。
  閣下讀書甚多,已知其「蕪」,是已逢此「機運」也,所缺者尚未知其「菁」何在。僅以《易經》為例,「易」者「日月互變」之理也,一陰一陽,恒動不息。由此不斷細分,而有兩儀、四象、八卦,此即其菁也。餘者皆可以此推之,推至「蕪亂」,猶未能止。故詳究此互變之理,千萬冊易書皆瞭然一心矣!
  《金剛經》亦然,一句「無我心」即道足其餘,若已生心,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至理已明矣!三千部大藏經豈非其蕪哉﹖
  在《宇宙浪子》第十二集第九十三回中,胡妁之『掠略屢驢濾』讀書法,可以參考。要之,在腦海中掠讀之後,建一分類目錄,隨時可調用,知無不盡矣(再請參閱《宇宙浪子》第五集三十四回)。
  假設有一圖書館,藏書億萬冊,無目錄可資查尋,則有書莫如無書。今之網絡,知識無限,覓之無地,遂成泡沫。老朽以漢字基因為目錄,字字有機可循,雖讀書不多,但所知所識,在在不落人後。其故何在﹖緣大腦中略知綱領,頗有餘裕,尚可旋馬。遇事以漢字究其根源,挈其綱領,便知其餘,足矣!
23 留言者:阿南 [2001-03-14]
主題:善護念
  謝謝先生的解答!觀諸先前解惑問答,其實答案泛見於您大作中,只是小子資質駑鈍,不求甚解,遂至一知半解。
  先生於前述「導引」心法中提到﹕「首先要能『駕馭』自己的意念,練至萬緣無視,一心不起。」是否即金剛經所言﹕「善護念」之意﹖吾嘗試之,只覺理論簡單,但實行起來,要至一念不起,卻是萬難。靜坐下來,意守丹田,往往思緒紛飛,此起彼落,欲罷不能;嘗靜心觀念,不求不懼,亦未能竟其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謂知易行難,更遑論「將自己的意念化為精剛寶劍,以至吹毛斷鐵」、「出入空冥」,尚祈先生點撥一二。
  先生指點以漢字基因為目錄,遇事以漢字究其根源,故能提綱挈領,小子故知之,然此亦需累數十載之功,非一蹴可幾也。小子當勉力習之。
  另貴網中尚未能得覽《宇宙浪子》第十二集,是否能早日提供下載﹖
回應﹕
  難易也者,河溪之判也。人若滿足於所知所識,自必取易捨難。但若知所不足,當應苦而思之,困而求之,至滿足而後止。
  今人習佛者眾,率皆墮入魔惑。何也﹖人人燒香叩頭,修廟貼金,若果得以成佛,豈非錢多之徒成佛希望最大﹖佛所教者,教人自攝其心,其心「無我」,佛道自成。
  佛者河也,人乃溪也,成溪易,聚河難。人生漫漫,正因其難,始值得終生追求。否則撒溺成溪,一日可成其兆,入土即失其蹤矣!
  前所教者,有人不識導引之妙,在未練成隨意肌以前,開始即用腹肌之力。一用力,腹腔便硬成一團,永遠難有按摩之效矣!同理,止念亦然,人若強迫自己「不想」,心情緊張之餘,潛意識立起而捍衛,人心即成一戰場,久久難息!
  是以,欲求「止念」,有一「觀止」之法門。欲觀其止,應先觀其「動勢」,至勢之衰,其動必止。
  假設要參﹕「我愛她,她不愛我,沒有她,我如何活下去﹖」
  先求「動勢」,即令自己不能停止之原因。
  千萬不要想「我、她」,一想就無止無盡,節外生枝矣!動勢相當於觀念中不斷發展之力量(簡單說,等於研究動詞),在此例中,當然是「愛」與「活」。
  明智之人,應單純在「什麼叫愛」、「什麼叫活」兩者痛下功夫,千萬不要離了題。如果離題,就無法參透,要下次再來,直到真正瞭解為止。實際上,一般人無法真正瞭解「什麼叫愛﹖」會越想越糊塗。等到想不通了,潛意識為了保護自我,自然而然就停止下來,那不是達到目的了嗎﹖萬一想通了,增加了智慧,不是更好嗎﹖
  為什麼不是想「我、她」等名詞、代名詞呢﹖因為那涉及記憶的資料庫,是無限的,人會越想越興奮(即令痛苦,也是興奮的一面,稱之為負面的興奮)。所謂興奮,就是在某種刺激下,神經亢奮,肌肉緊張,讓人無法休息。
  動勢是中性的,不涉及資料庫,對一般人而言,懂就懂,不懂就會逃避。既然要想「止念」,就要把握一點,「不能逃避」!堅持下去,把難題丟給潛意識!
23 留言者:阿南 [2001-03-14]
主題:善護念
  謝謝先生的解答!觀諸先前解惑問答,其實答案泛見於您大作中,只是小子資質駑鈍,不求甚解,遂至一知半解。
  先生於前述「導引」心法中提到﹕「首先要能『駕馭』自己的意念,練至萬緣無視,一心不起。」是否即金剛經所言﹕「善護念」之意﹖吾嘗試之,只覺理論簡單,但實行起來,要至一念不起,卻是萬難。靜坐下來,意守丹田,往往思緒紛飛,此起彼落,欲罷不能;嘗靜心觀念,不求不懼,亦未能竟其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謂知易行難,更遑論「將自己的意念化為精剛寶劍,以至吹毛斷鐵」、「出入空冥」,尚祈先生點撥一二。
  先生指點以漢字基因為目錄,遇事以漢字究其根源,故能提綱挈領,小子故知之,然此亦需累數十載之功,非一蹴可幾也。小子當勉力習之。
  另貴網中尚未能得覽《宇宙浪子》第十二集,是否能早日提供下載﹖
回應﹕
  難易也者,河溪之判也。人若滿足於所知所識,自必取易捨難。但若知所不足,當應苦而思之,困而求之,至滿足而後止。
  今人習佛者眾,率皆墮入魔惑。何也﹖人人燒香叩頭,修廟貼金,若果得以成佛,豈非錢多之徒成佛希望最大﹖佛所教者,教人自攝其心,其心「無我」,佛道自成。
  佛者河也,人乃溪也,成溪易,聚河難。人生漫漫,正因其難,始值得終生追求。否則撒溺成溪,一日可成其兆,入土即失其蹤矣!
  前所教者,有人不識導引之妙,在未練成隨意肌以前,開始即用腹肌之力。一用力,腹腔便硬成一團,永遠難有按摩之效矣!同理,止念亦然,人若強迫自己「不想」,心情緊張之餘,潛意識立起而捍衛,人心即成一戰場,久久難息!
  是以,欲求「止念」,有一「觀止」之法門。欲觀其止,應先觀其「動勢」,至勢之衰,其動必止。
  假設要參﹕「我愛她,她不愛我,沒有她,我如何活下去﹖」
  先求「動勢」,即令自己不能停止之原因。
  千萬不要想「我、她」,一想就無止無盡,節外生枝矣!動勢相當於觀念中不斷發展之力量(簡單說,等於研究動詞),在此例中,當然是「愛」與「活」。
  明智之人,應單純在「什麼叫愛」、「什麼叫活」兩者痛下功夫,千萬不要離了題。如果離題,就無法參透,要下次再來,直到真正瞭解為止。實際上,一般人無法真正瞭解「什麼叫愛﹖」會越想越糊塗。等到想不通了,潛意識為了保護自我,自然而然就停止下來,那不是達到目的了嗎﹖萬一想通了,增加了智慧,不是更好嗎﹖
  為什麼不是想「我、她」等名詞、代名詞呢﹖因為那涉及記憶的資料庫,是無限的,人會越想越興奮(即令痛苦,也是興奮的一面,稱之為負面的興奮)。所謂興奮,就是在某種刺激下,神經亢奮,肌肉緊張,讓人無法休息。
  動勢是中性的,不涉及資料庫,對一般人而言,懂就懂,不懂就會逃避。既然要想「止念」,就要把握一點,「不能逃避」!堅持下去,把難題丟給潛意識!
28 留言者:阿南 [2001-03-16]
主題:
  請問先生:開車途經巷道,與人會車,其人技術笨拙,致兩車停頓,吾心不耐而心煩氣躁,瞋目相向,事後又為自己的不耐及煩躁而憂心不解,應如何參?
回應﹕
  善哉!一時因事衝動,人性之常也。反省甚佳,但不必放在心中,此即佛旨:「無所住而生其心」也。
  要知如何參法,其法有二:一者參己心,一者參此理。
  己心不平,難以控制,其利為:「保持銳利的反應,未失做事的能力」。其害則為:「易於導致人際衝突,如若過分,必將壞事」。把其中因果想通了,是參己心。
  若欲參理,須知任何人之「愚笨智穎」,都不是自己所作主者。簡言之,「大自然的傑作也」!如無愚,何以知智?既屬智者,當知是理,否則即為愚者。是故,智者可包容愚者,僅愚者「自以為是,不知原宥別人」也。
  其次,何以智者能包容愚者?蓋智者之所以有智,是知人何以愚也。何以愚?只見自己,不見他人;只利一己,不利他人是也。又何以如此?蓋此乃動物之本能,人未脫其本能,實非得已,智者怎能「一般見識」?
68 留言者:阿南 [2001-03-25]
主題:試答題二
  主題﹕經驗
  呼應﹕主角之身歷其境
  理論﹕經驗乃價值之介面
回應﹕
  太廣泛。
84 留言者:阿南 [2001-03-26]
主題:再答題二
  主題﹕經驗須從頭到尾親自體認
  呼應﹕文祥面對隕石時對「死亡」的體會
  理論﹕人是經驗動物
回應﹕
  主題正確。所述理論等於陳述事實,不夠透澈。
94 留言者:阿南 [2001-03-28]
主題:試答題三
  主題﹕人的感性大於理性
  呼應﹕相見時難別亦難
  理論﹕人以感性為基礎,以理性為規律
回應﹕
  答案請見第88,92則。
136 留言者:阿南 [2001-04-05]
主題:試答題六
  智慧難求,判斷力為追求智慧之初機;眾人因緣際會,緣肇於機
回應﹕
  因緣際會是實,何緣何會﹖
  「智慧難求」不能作為主題,蓋將杜賢絕緣也。
151 留言者:阿南 [2001-04-07]
主題:試答題六
  在智慧電腦解決人類生存問題的未來年代,書中主角勘破生死,遂啟動不二老人預設的智慧之旅機括
回應﹕
  接近正確,但字數太多,且未提及本書中承接第二集的因果,不夠完整。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