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07] |
主題:第一集主題 藉覺者的追尋,提供今人反思若生存無憂之後,須重新認知進化的難題。 |
回應﹕ 很接近了,用字恰好,足證用心。但未提及本集之特點,蓋此十二集,皆有承上啟下之關係,不可忽略也。 |
#165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09] |
主題:答第七問 著相、離相,諸相非相實相。 以感官收集,用心思考。如江河成大海,終漸知、漸明。 請先生指教。 |
回應﹕ 此係教主說法,非本回主題。因為「道理≠主題」!本回中有多項重要關鍵,若忘得太早,看本書將味如嚼蠟。如果印象深刻,起碼也該給它一個機會! |
#168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10] |
主題:再答第七問 文娃以文祥為鏡;彼此各持一端,各應其時,攜手嘗試同証於一。 |
回應﹕ 講得不很明白,重點也不甚清楚。怎樣用簡明的文句,代表一系列的觀念,其實是一個「大學問」,宜多多嘗試,以迄於成。 |
#176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11] |
主題:再試答第七問 文娃用理性之具,藉文祥為「感性」介面之助,以佛珠為証,共窺宇宙之真。 |
回應﹕ 「事件」正如所言,但未點明「為何」,是事倍而功半也。 請見第171、172則。 |
#202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16] |
主題:答第九問 解開「未明的真相」之鑰。 請先生指教,謝謝 |
回應﹕ 非未明也,可參閱前後相關各文(不可僅以本節而斷章取義),實涉及人世中一些客觀現象,書之於此,是意有所指也。讀書之目的,應對人生有所參悟,所參悟者,莫非他人之立場、目的,始能知事件真相。 古人說﹕「開卷有益」,能明是非,得知臧否,是其益也。 「河圖洛書」有大義在焉,宜細細玩味之。 |
#214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17] |
主題:試答第九問 映照眾生諸相的明鑑。 再請指教,謝謝。 |
回應﹕ 還是不對,映照了眾生什麼﹖假設後要求證才行。 正解請見205及213則。 |
#221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18] |
主題:答第十問 前程數定,彼順勢行動矣。 |
回應﹕ 前程數既定,哪須人來行﹖ |
#227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19] |
主題:回問與提問 回第十問﹕ 已知寺危,故盜石以解之。 先生曾在過往之問中,訓勉晚輩一段話”怎樣用簡明的文句,代表一系列的觀念,其實是一個大學問。宜多多嘗試,以迄其成。”晚輩一直謹記在心,所以即令回答主題履答履挫,亦不以為怯。 只是”宜多多嘗試,以迄其成”,晚輩想問怎麼知道自己已”成”了呢﹖是指能流暢表達己見就是了,亦或其他﹖還請先生指教,謝謝。 |
回應﹕ 火起焉能再加油﹖非也。 文句精簡為表達之技巧,要之,在於「達情達意無贅字」。唐代詩人賈島曾有「僧推月下門」及「僧敲月下門」兩句,「推敲」至久。最終躍於紙上者,乃個人思維上的境界、及文句上之造詣也。 何謂「已成」﹖斯是藝術,永無止境也。 |
#228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19] |
主題:更正一字 回第十問之答應為 已知寺危,故盜石”代”解之。 不好意思,一時手誤眼誤。 |
回應﹕ 「代」較「以」字為佳,足見用心。 第十問在書中實有「明確交待」,人之求知,應以「廣、深、正」為主。 以讀本書為例,「廣」者,應先知全書大意,前後銜接之脈絡;再而求「深」,以知所讀者何,其理所在;最後求「正」,「一止」於主題所在。 第一至七問是「主題」,第八問相當於「副主題」(在音樂中,副主題一般只有一組旋律,而故事、小說則情節眾多,為免誤導,故未提副主題之名)。第九問是指理論深度(但該題甚淺,點到為止),此問以測網友們的「廣度」,即「看完全書否」﹖ 顯然,網友們都是跨欄高手。 書中曾介紹「胡妁」讀書法﹕「有一種『掠略屢驢濾』讀書法,讀書之道在於起初『掠讀』,先知大要;如果有用,再『略讀』,以知其餘;若還有必要,則要『屢讀』,讀到熟悉於心;有了心得,進一步必須『驢讀』,抱著不放,直到全部吸收消化為止;最後已經通透了,必要時偶作『濾讀』,以免遺忘。」 「掠讀」是出入書店選購書籍的法門;「略讀」則是買了回家,印證一下,值不值得讀下去;如未達「屢讀」境地之讀者,看本「導讀」已相當辛苦;唯「驢讀」之網友,能知第十問之所在。本書十年之後將大放異彩,欲成先知者,可以「濾讀」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