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58 留言者:阿南 [2001-04-08]
主題:試答第七問
  人生真假難辨,惟有腳踏實地,不執著於苦樂,破除知障、知苦去私,乃得覺悟
回應﹕
  同第156則。
  若書中僅談理論,則是「經典」,而非「小說」。小說者,小小說之也。本書以人物故事為例,以說其理,是以小說大,主題應包涵其小者。
159 留言者:ddcc [2001-04-09]
主題:
  朱先生,誠如留言157則所問,人戰勝自我的動力何在?許多人不是不覺,而是
  不悟,也可能是不願悟。滾滾紅塵,人沈浮其中,是否也如大浪淘沙般,去蕪
  存菁呢?
  答第七問:
  認識人生是人類的首要問題,不能執著於主觀體驗,必須用心觀察思考。
回應﹕
  所問至大,自有人類文明以來,前人盡心竭慮,努力探索者,莫過於此!而古今中外,往聖先賢、神佛仙道,千百年來諄諄教誨者,亦莫過於此!只因人性貪逸惡勞,但求「心想事成」、「萬事悉如己意」,必然中之必然,更無過於此也!
  宇宙進化汰弱存強,強強弱弱,覺覺矇矇,有石有沙,有雲有泥,是自然生態也!人世競爭不過大環境之一節,人若不圖上進,必將永世輪迴於泥淖間。雖如此,泥淖亦係豬鰍之天堂,可調節體溫,可清除蝨蚤,一任自然。
  老朽1967年旅居美國,時有一「社會福利」條例:凡「黑人」未婚且有子女者,不論多少,每人每月補助美金二百,一旦結婚或有工作,補貼立即取消。某友曰:「嘻!美人慈悲為懷,其保護弱小至此!」是耶?數十年來,好吃懶做之黑人,不事「正業」,大肆「生產」,人頭為患!是「何人」之福焉?
  是慈悲耶?識者應知其機矣!
  若有覺者,因覺求悟,須知覺者應是強者,否則不過另一接受補貼之屬。既為強者,當圖上進,匪圖功名利祿(補貼之另一名稱也),而係擺脫「泥淖」之繫縛也。
  有一「悟道」,讓老朽行來輕鬆愉快,特此野人獻曝。
  「天」:遇事求其理,知其環境,不斷學習,以期圓融。
  「地」: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可行即行,應止即止。
  「人」:專心工作,不計得失,嚴於責己,寬以待人。

  又第七問請參考第157則。
160 留言者:一較高下 [2001-04-09]
主題:一較高下
  先生多媒體作品, 士昏禮 曾被中國時報報導過
  因身處台灣尾, 無緣見到
  又憤電視充斥歐, 美, 日, 低俗卡通
  能否在網上公演
  讓 人文系統之優良技術 畫質 內容 與眾人知
回應﹕
  請稍安毋躁,我國興旺數千年,今積弱不過百載,只是吾輩恭逢谷底之萎而已。西方強盛,也祇是近世,坑猶未熱。月有圓缺,潮有起落,若炎黃子孫無氣可爭,甘願仰人鼻息,「經濟奇跡」充其量只是「紅樓簷下一對大石獅」罷了。
  卡通也好,動畫亦然,不過某種表現方法而已。所表現的「內涵」又是什麼﹖是「大貓追小鼠」﹖還是「公主和矮人」﹖
  前日曾言﹕「十年之疾當求百年之艾」。今日世態,又何嘗不是「疾風知勁草,患難見忠良」!不必一比高下,「知恥奮發」足矣!
  「周士昏禮」是為台大中文系所設計,版權在彼,可往觀之。
  為饗網友,特將1998年之舊作「黛玉葬花」一小段公諸網上,有興趣可以下載。在老朽理想中,我國所有古典小說,皆可做到「文圖互換」。此段原係試作,風格造型皆屬創舉,製作簡單,數日即成。
  只緣原檔太大(不過播數分鐘,需200MB),本網規模有限,經過「簡化濃縮」,又將配音刪除(得4MB),始能上網。正因如此,老朽寧願再等些時日,待全部工程完成,再行公開。不然,又是給「奔騰」開道,陷人於不義也。
  我等計劃今年完成(未卜可知,其難度極高,但望皇天垂佑)自動轉換系統,擬將「多媒體CPU」設計在「電書」中。至時60KB的「文字」資料,可以轉成此類成品(當然其精密度較高,至少可達四倍),約能欣賞兩個小時。
  至於電視或其他商業系統的節目製作,計劃更有可觀,盡在不言中了。
161 留言者:不吐不快 [2001-04-09]
主題:不吐不快
  宇宙浪子其中之杏娃手機 勾起我童年看卡通之回憶
  因卡通片 一般有主角 與智慧萬能機器人
  長大後才知覺 不過是夢幻泡影
  且被片商騙走不少玩具錢
  而先生之杏娃手機 智慧晶片 尚在努力研發
  若能成功並更早公開 宇宙浪子又有卡通版
  必能減少問題兒童及問題少年
  孩子就不會時常吵著買玩具
回應﹕
  部份答案請參見160則。
  人生成長過程曲折無比,人各有其發展方向,才有百花齊放的可能。既已吐之,心必快之,但願大快之餘,不忘他人之苦,努力為眾人謀。
163 留言者:逍遙子 [2001-04-09]
主題:試答問題七
  主題﹕人生之感官、知識皆為介面,不要沈溺其中;沈溺其中,將不知所求為何。
  另外再請問先生,要如何學習易經﹖初學者看那些書比較好﹖
  謝謝!
回應﹕
  第七問請參考其他諸問。
  《易經》可知不可學,蓋正如本書「第一問」,人生必須親自體驗。佛陀如此,基督耶穌亦復如此。蓋「易」者變也,「經」者人生之實也,人生之變,豈得不自走一遭﹖
  老朽十年前多事,見坊間眾說紛紜,不外教人「算命」。當下寫了兩本「易理」,出版之後,常有人登門求教,無非印證「命理」。繼而思之,所為何來﹖「易理」如是真理,千年不辨亦明,否則豈不變成人們偷懶的「速食工具」﹖
  知「天理」之人,不妄思,不妄為,行必有方。若人雖未知「天理」,亦不妄思,不妄為,行亦有方,與知者有何分別﹖人心之正,斯為「正理」,人生之學,其學無盡,學究「天人」,「易」為「天理」。然人若不過五十,心急意躁,學《易經》之目的,常淪為求取「嘩眾取寵」招搖闖騙之「不二法門」,其行褊矣!
  「易」者天機,天機恒常,怎能任人左右﹖天機如洩,天道不存,人將何以自處﹖人俯仰天地之間,苟得其機,知意而忘言可也,不必刻意學之。
  有某「大師」告老朽曰﹕「吾文殊菩薩化身也,若拜我為師,當為汝灌頂!得無比神通!」老朽謝曰﹕「某凡人也,但喜燒香,不願成佛。」大師怒曰﹕「汝愚不可及也!若有神通,工作早日可成!」對曰﹕「工作乃本分,早日完成,將無所事事矣!」
  凡人的毛病就是喜歡「仿冒」,連仙佛都難逃此劫!憑什麼呢﹖一知半解的魔術、命相、中醫技巧,就足以「愚民」了。所以,《易經》不學也罷!
164 留言者:王水 [2001-04-09]
主題:亂答問題七
  教主開示文祥,認知只是相對現像,不可執著;人要先知其所迷,才能有所覺。
回應﹕
  仍是見林不見樹也,本回除了理論之外,有一重大機緣,緣尚未起,如何滅了﹖
165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09]
主題:答第七問
  著相、離相,諸相非相實相。
  以感官收集,用心思考。如江河成大海,終漸知、漸明。
  請先生指教。
回應﹕
  此係教主說法,非本回主題。因為「道理≠主題」!本回中有多項重要關鍵,若忘得太早,看本書將味如嚼蠟。如果印象深刻,起碼也該給它一個機會!
166 留言者:工人 [2001-04-10]
主題:數碼網
  http://corporate.verisign.com/news
/2001/pr_20010220.html
  http://be1.udnnews.com/2001/4/9/NEWS/
INFOTECH/COMMUNICATION/
235223.shtml?adgroup=TWMNCB
  .........
  用行動電話上網應該像撥電話一樣容易,這是網址登錄業者VeriSign公司提出的構想,該公司正測試一套讓行動電話使用者撥電話號碼或企業名稱就可瀏覽網頁的服務。
  ..............
  老美跟先生卯上了
回應﹕
  競爭是好事,被卯上也有榮幸。但求人人用得方便,自己成敗又有何干﹖
167 留言者:王水 [2001-04-10]
主題:試答問題七
  機緣已至,文祥獲贈佛珠,開始電腦和人類的試煉
回應﹕
  主題像鐘擺,又擺過去了;故事甫露面,道理不見了。
168 留言者:吹泡泡 [2001-04-10]
主題:再答第七問
  文娃以文祥為鏡;彼此各持一端,各應其時,攜手嘗試同証於一。
回應﹕
  講得不很明白,重點也不甚清楚。怎樣用簡明的文句,代表一系列的觀念,其實是一個「大學問」,宜多多嘗試,以迄於成。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