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 留言者:涑鐶臻 [2001-04-05] |
| 主題:如何去「三毒」? 在下者的苦楚 晚輩有兩問題請朱老師指點迷津?? 一、請問朱老師,為什麼人會「愚昧」、「驕慢」、「嫉妒」? 如何從簡單做起,一步一步來消除自己的這三毒? 二、一個公司裏,領導人德高望重,公司所有同仁皆心悅誠服。 但中層管理幹部中,卻有擁權自重、逢迎承上、強凌於下、 爭功諉過的情形。在下者感念領導人德澤,每每動心忍性, 隱而不發,久之卻苦不堪言。 請問朱老師在此團體中,在下者該如何自處? |
| 回應﹕ 問得好!為什麼?是「人性」之常也。 「愚昧」來自先天,有誰不是生而無知?學習在於後天,當今西化之世,人人為己,最好、最有價值的留做己用,有誰願意教人?即令是職業教師,有高薪職位一定跑得快!社會風習如此,又從何去找無私的老師? 有謂「西方」文化水準高,老朽死也不服!大話不必多說,一朝漢字基因工程竣成,世界文明史又將改頭換面也! 「驕慢」起自愚昧,無知之輩,往往是自以為是之人(老朽何獨不然?但死後網友們再來蓋棺論定不遲)。有一鐵舖學徒某甲,方學會淬刀,就自比其刀為干將莫邪。乙問之:「君身懷絕技,何不求個封妻廕子」?某甲盛氣凌雲,遊走豪門之間,最後得謀一門房之職。後又遇乙,談及近況,某甲云:「某妻、子皆居豪門中,如願已償矣!」 「嫉妒」又出自驕慢,無能係因無知,無知則眼中容不下他人也。 此三者,皆因「私利」、「我心」而起。千載以降,中華文化就是一部「公、私」鬥爭的血淚史,今西風東漸,「志士」正須努力是也。 不僅一家公司,社會家國無不如此(若有不同,也祇是程度上的差異),人間百態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所見者經常是自己心中的倒影。人自處之道,唯有先放下「分辨心」,追求智慧,直到認識了「真如」,再作取捨(至於是否認識了真如,「我心」不在即知)。 |
| #139 留言者:隱者 [2001-04-05] |
| 主題:回答問題六 未來年代, 人已無生存問題。 但仍有對生命意義感到迷惘的問題。 |
| 回應﹕ 意思接近了,但宜再具體一點。 尤其是在起承轉合之間,本集與他集有異,不具體,就混為一同了。 |
| #140 留言者:張亦蘋 [2001-04-06] |
| 主題:答題六 科學發展至極,無觀照自性之覺,亂世依然。 |
| 回應﹕ 知其因矣,但未必稱之為「亂世」,本書所闡述者,必有此「無觀照自性之覺」之具體理由。此可謂「起」,尚須「承、轉、合」(或謂之前提,繼之假設,而有推論),一主題應有完整之陳述,否則可能是作者失職,或溝通不良也。 |
| #141 留言者:網主 [2001-04-06] |
| 告網友: 人生若只為了衣食住行,那生活也太貧乏了。如果工作僅是等因奉此,人豈非奴隸一般﹖謀生維生連胎生,今天混過又明天,心中想、口中講,自由永遠是泡沫幻影。 老朽自來工作認真,同儕忌之,有云﹕「如此努力,莫非想飛黃騰達」﹖答曰﹕「非有所求,是樂在其中也」! 今日思之,「其中」為何﹖不外「動機、立場、目的」。「其中」「動機」是「好奇」,不論做什麼事,詳究其理,未知則先假設、後求證,以明其真。「立場」非己,蓋自幼環境艱困,早悟「觀身是苦」,恨不得把自己忘卻! 其「目的」最初為「取悅他人」,及至發現人人目的恒異,要求各自不同。有人甫得好馬,不僅拴得牢牢,而且不供草料!有人一見他人能力高強,則多方排擠,以求自保。自後,老朽始知﹕「余,千里馬也!」已知己力,遂不再與人計較。待飽經世故後,發現天下蒼生多為俎上肉,「目的」遂變焉,決定為貧苦大眾謀。 是以老朽工作迄今,累有小得,不外如此者。 《宇宙浪子》一書,莫過假設有一小說,預言未來世界,其內容包羅萬有,其觀念高及天理,深入人性。若有萬人讀之,一人「得道」,於願足矣!老朽既不為己,何計毀譽﹖於百忙中,再加百忙,仍不過一「忙」!忙之已畢,再返塵世,卻見道上行人寥寥,唯股市擾攘,起落驚心。是知,千理萬理,不如浪遊宇宙去也。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主題萃取」雖大不易,但人若能懷抱好奇心,暫忘主題能值多少,但求瞭悟人生,必能「自由自在」、「樂在其中也」! |
| #142 留言者:逍遙子 [2001-04-06] |
| 主題:試答問題六 人隨時代進化,身不由己,不甘被形欲所役,機緣和合同伴遇聚,開啟體驗智慧真理之旅。 |
| 回應﹕ 有意思了,不過,第一集的主題不能因全集而定。故「開啟體驗智慧真理之旅」就太主觀了,因是不是「真理」,看完本書的人,必然各有所見。 只是此說與本集的鋪陳不配襯,相信本書的寫法迄今絕無僅有。在一片大沙漠中,地上鋪了大紅地毯,總該有所指吧﹖ |
| #143 留言者:Luke [2001-04-06] |
| 主題:回答【問題六】 人在未來世界,不需擔心生存,但卻喪失做人應有的樣子,和機器毫無分別。 |
| 回應﹕ 前半段接近了,後半卻又跑遠了。 做人應有什麼樣子呢﹖機器又如何呢﹖書中還有不少「人」!不要忘了他們! |
| #144 留言者:csy [2001-04-06] |
| 主題:答問六 進化到相當程度的電腦借意識型態一致又不為之所感的文祥找尋真理 |
| 回應﹕ 請加標點符號,看時才能一目瞭然(標點不在三十字以內)。 走得太遠了,剛剛開始走,只要知道從哪裡到哪裡,也就差不多了(當然,有時間、空間、事件之別)。 |
| #145 留言者:小狐狸 [2001-04-06] |
| 主題:第一集全書之主題為何﹖ 個体各持我執,在尋找未明的「龍符」機緣中,進而印証出「我」是誰的智慧之旅。 請先生賜教,謝謝。 |
| 回應﹕ 還是忽略了「大環境」,本書實因此環境而問世也。未得其因,怎知其果﹖欲入虎穴,當先知悉虎穴所在。當然並非所有小說皆應如此,正因本書不同,是有所不同。 |
| #146 留言者:應試生 [2001-04-06] |
| 主題:試答 人因環境的刺激而有所覺,進而追求,但是過程必須親身去體會才有機會得悟 |
| 回應﹕ 「環境」是什麼﹖本書重點在此。若言有所覺悟,第一集只限於少數人,並非主題。因人「覺悟」後,一切就趨於平淡,非常沒有趣味,寫完十二集,讀者也跑光了。 法慧禪師、逍遙子是供畫龍點睛用,就算眾人有所覺悟,也沒到時候。 |
| #147 留言者:郭秉鑫 [2001-04-06] |
| 主題:試答題六 個體因各個障礙而不能得智慧 個體各因機緣而有所覺 開始智慧之旅 因志同道合而同行 |
| 回應﹕ 字數超過。 尚未開始探討智慧。同行諸人雖「道合」卻未必「志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