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684 留言者:David [2001-09-01]
主題:鬼神之說
  您好,不知道這個世界(宇宙)是否真的有神、鬼、外星人呢﹖
  請問有那位網友親身目睹過﹖
  謝謝
回應﹕
  本網曾聲明﹕「不談政治,不談宗教」!後因改版將原文略去。既往不究,今後本網不再討論任何「政治、宗教、鬼神、個人私德」等諸問題,來文亦必刪之!
  既有問,自應答,但預先聲明,人世廣袤,各有機緣。世上「真神少,假鬼多」,無智慧善根及莫大福德者,所識皆假鬼,難見真神。
  有「神」不表示人人可得而「擁」之,老朽於674則答云﹕「人無私心即為神佛(須持之恒久)。以此視之,老朽神也。」是以老朽敢以「生命擔保」!此語慎重之極。但因夙願未了,一再表示﹕人生事大,豈可訴諸鬼神﹖是不願奢談也!
  神佛可談,先決條件為「正心誠意,篤學盡責」,待入得善門,修積十萬功德,自見真章。若閱者不信,免來此網是幸。
  何也﹖凡功利之輩,遇神叩頭,所求為何﹖不外「功利」而已矣!須知「神佛不渡循私之人」!老朽自傳《智慧之旅》及預言小說《宇宙浪子》中,對此述之甚詳。其間多微言大義,若讀者尚無從領會,是彼此無緣,再言無益。
  今人「人文素養」差到極處,但見物質之微末,而不見精神之真實。苟談「神佛」,所追求者不過是「頭放光芒,手抓草藥」之輩。既無法眼,又無慧根,即令神佛當前,且先查明有無「金身」!豈有此理哉﹖
  人無慧根,愚昧自私,見「鬼」即迷,自性斲喪,形同傀儡。似此,不可語志矣,此輩鎮日空談鬼神,宛若行屍走肉,五穀雜糧雖聚日月精華,亦化為濁「氣」也。
  老朽時間有限,雖張此網,亦僅接引有緣之人。為人無私,行事以正,求道唯理,餘者概不歡迎!
701 留言者:fifa [2001-09-03]
主題:蓮花
  請問朱老先生﹕
  作為一個哲學系統,佛學把蓮花作為一個重要特徵,在許多神像的底座均有千朵蓮花的形象,這和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的喻義是一樣的,象徵即達成內心意識的至高狀態,像蓮花一樣永恒的盛開,無限而沒有終止。進入極樂。不知朱老觀點如何﹖
  再問,若智慧學中的所論“上層”可理解“下層”,那麼最後這個“上層”的意識者是誰呢﹖這也是“自我”,若不能“無我”,又如何了解生死,隨時解脫“走人”﹖
回應﹕
  完全同意,蓮是由污泥以迄潔淨的象徵。
  最終的「上層」已達「無我」,這才是修為的最高境界。佛在《金剛經》中曾說﹕「菩薩若有我相,即非菩薩」,即係此意。是故在「層次論」中,已知之最高層次,是稱「神佛」。
747 留言者:王山偉 [2001-10-03]
主題: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存在嗎
  宇宙時空流程包括六道輪迴,因果業報嗎
回應﹕
  無。
752 留言者:王山偉 [2001-10-05]
主題:六道輪迴
  有何證據證明宇宙時空流程無六道輪迴,因果業報﹖
回應﹕
  請用證據證明「無鬼」。
830 留言者:apprentice [2001-11-02]
主題:.參考資料,回應#827 「如人修佛,明心見性已,立地成佛,『眾生』若昧,佛境何在﹖」
  節錄自 維摩詰所說經 佛國品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蕀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復如故。求聲聞乘三萬二千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回應﹕
  這是「宗教」的解釋,基督教、回教也另有一套說法,但世間問題從未解決過。本網聲明在先﹕「不討論宗教」,信者信之,實事仍應求實是也。
908 留言者:薇龍 [2001-12-21]
主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請問先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生活中,是否類似一種腦中無任何預設念頭,純然而行的
  做呢?
  或是請先生詮釋其內涵,謝謝先生。
回應﹕
  對了一半,不僅無「預設念頭」,也不應有「所住」,一切順遂「自然」。
  這句話出自佛教的《金剛經》,要瞭解必先究其前文: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說。善男子善女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莊嚴淨土分第十-釋迦牟尼佛繼續開示:)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任何一句話,都有其前因後果,否則只在那幾個字上打轉,就容易變成「斷章取義」,本義全失(本網為接引「覺者」而設,以往答言假定網友已有認知根底也)。
  「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先決條件,是在「善現啟請分第二」品中,須菩提所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說,當人「發阿耨多(無上)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覺)心」時,其心已明,其意已正,但尚不知「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簡明,但卻道破了人性的根本,一針見血!
  在佛家理論中,人「明心見性」是佛,佛「心迷意亂」則成魔,故「人、佛、魔」只是一種「表相」,真實關鍵,端在「一心」。
  麻煩的是,人心如同朝霧,捉摸不定。偏偏心無時無刻不支配著人的行為,對一般人來說,「心猿意馬」自然不過。唯有人「覺悟」到,人生煩惱悉自「萬緣一心」,始有追求「解脫」之可能。但是,即令人一時覺悟了,也難保下一刻不「死灰復燃」。
  所以經中須菩提問到:「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云何應住是「重點」,「住(人+主=人自行作主)」乃人性之常,為了安全,為了控制,人的身心都要有所住。問題是,事物氣機相引,一住,就與所住者「糾纏不清」(作用力=反作用力,佔有=被佔有),便有了牽繫,失去了自由。既住,「心」在惰性主宰下,又回到以往諸境去了。
  於是,佛開示道:「…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是」者,請讀《金剛經》全文)。
  「如經中所說生清淨心」不妨,但「不應住色(視覺)生心,不應住聲(聽覺)香(嗅覺)味(味覺)觸(膚覺)法(意覺)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一種「大覺大悟」,三十年前,老朽即深受「所住」而苦。後讀經至此,「六賊皆泯」,得大自在!今日為漢文化獻身,既云「獻身」,是身心皆無住也。
918 留言者:老外人 [2001-12-25]
主題:老師有否自創教派想法?
  拜讀老師的著作, 深感人間有愛。
  問老師有否自創教派想法。 普渡眾生, 救人出苦難?
回應﹕
  絕對沒有!相反地,老朽早已失望於人,望能遠颺天邊,自匿深山。不幸早年曾發「地藏王菩薩願」,既知地獄難空,已無資格成佛矣!
  至於「宗教」,在先民脫離叢荊、草創文明之際,人類一無能力以應付自然,二無知識以高瞻未來。彼時於黑暗之中,任何「智人」能揭櫫一種思想,穩定人心於不怖,就是莫大功德。故「宗彼之教」並非當前世道已衰,謀財求利之「造神運動」也。
  眾生若需普渡,今各類教堂處處,不慮匱乏。至於是否已脫苦難,則是如人飲水,心知肚明。從宇宙進化來看,金字塔底層永遠不可能變成塔尖,何救之有?
923 留言者:薇龍 [2001-12-27]
主題:兩個問題
  1.許多佛及有大慈悲心的人皆發大願要渡眾生,如果有一天眾生皆被渡盡,屆時人生命的意義何在﹖佛接下來會  做什麼﹖(希望此問題不會太蠢)
  2.可否請先生敘述,是在什麼樣的心路歷程與情境下,發下「地藏王菩薩」的大願﹖
                感激不盡!
回應﹕
  此事前後經過全部載於《智慧之旅》第二部、第十節「清明」中,本書在「著作下載」欄中,敬請取閱。
983 留言者:樓至 [2002-01-17]
主題: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經云”應生無所住心”無住外,無私心。無住內,無聖愚。萬物生命本質平等,惟因有一執念故有分別,因分別故有私無私
  佛陀無私非其去私,乃其無可私。故經云”佛無說無示”我無得無失,惟轉念爾。天地悠悠,眾生本佛,惟一轉念爾。雖若有轉亦須長轉,念念轉善....
回應﹕
  語言文字,乃方便法門而非法門也,「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與「如來者,如來如去、如去如來」等義。何也,在佛理下,萬法本空,來、去原無,不知此理,不明佛法也。再說,負負得正,前句兩「無」相消,則兩句等義。

  有化學博士某,30始婚,於蜜月期間,買了「食譜」,親自學習下廚作菜。閱月,自覺廚藝非凡,大宴親友焉。
  菜甫上桌,眾賓紛紛抱怨菜味太鹹。該博士不服﹕「此乃食譜所規定者!余夫月來食此,素未抱怨,不信問之。」
  有識者謂﹕「尊夫蜜月期間,食不知味也。請問書上『一匙鹽』,應是多少﹖」
  該博士取來其量鹽之匙,眾人視之,始知,乃「大湯匙」也。
  讀佛經者,或以此為職,或以此求悟,各有所之。苟有覺悟,宜「得義忘言」,萬勿「咬文嚼字」!文學大師未必得道,得道者如六祖,大字尚且不識也!
1083 留言者:老林 [2002-02-19]
主題:神是甚麼
  朱老師
  民間宗教所膜拜的大多數「神」明明是死去的人,您如何定義「神」﹖。
回應﹕
  神者所「祀」之「精神體」也,人之肉體或朽,但精神至某一階段,能逐代影響(或溶於文化,或尊為宗教,不一而同)得以長存人間,人遂有所祀之。
  死者,肉體也,如人能進入精神狀態(如電波之傳播於電台之間,電波者精神,電台者肉體),生命之意義遂不限肉體矣!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