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3256 留言者:小學生 [2003-08-14]
主題:求大道之理
  朱老師所言的是。 晚輩習氣甚重,附庸風雅之事,難免被習氣牽而為之,如晚輩筆下這些不古不白之文就是最好之實證,呵呵。晚輩正值年輕,只要時常提防,莫令其助生慢、偽之心,莫讓其滋長而漸減滅之,現或多或少有些,倒覺無防。然晚輩動機是為註解人生,追求大道之理!小時,晚輩一度曾極偏愛物理,以為只有其能其究天地、人世之理;漸長後,方之,乃非也;道路唯在東方聖賢流傳後世之智慧耳。後聞,東西融合互用,更是上途。因貪多求快,喜想厭行,多愁善感等諸多毛病,加上身體病弱,常令自感心有餘,而力不足(及“從”),故消極之念卻不乏常有。向您求教,即為求出路突圍。
  關於入門一事,晚輩想暫且恭聞朱老師如何註解:孔子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回應﹕
  此即「急功近利」也!急什麼?羅馬也不是一天造成的!如果人人自以為「天才」,二十來歲就瞭解了「人生真理」,那為什麼人要活百年,文化傳千世?
  所問者盡在文中:學而勤習,是種享受;良友相知,是種樂趣;人能知所知、知所不知,是稱君子。夫子之學說,簡而易明,但是要做到卻是難如登天!「君子」者,人上人也,以不知而不慍,繼續勤學,故能遠悅近來。一時如此,一生依然,其人也,莫非聖賢乎?
3257 留言者:lizi [2003-08-14]
主題:關於命運
  朱老,你好!!!
我叫lizi,大陸的一名學生,從網友處得到一本<智慧之旅>第四部,我如饑似渴的讀完了,還從網上堅持 把其他三部都讀下來.現在我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書中的一段話,關於命運的
  人生就是一本活書,每一個人就是那本活書的作者兼主角。書寫得好不好責任都在自己,推卸不得!那些已經知道大概結局者,下筆之時不至於猶豫、遲疑而失去方寸!至於有一些人倒果為因,或炫耀一己所知,或以先知之態,爭名奪利。這也不值得擔心,流程已定,孫悟空翻不出如來佛的掌心!
  是否能用一種方法,找出人生的規律,並根據此規律,看到“人生工程”的流程進度呢?這種觀念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就曾有系統地加以研究,而且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這就是佔卜,由佔卜而得到“易”,由易而有了“宿命論”。
  站在真理探索的立場,我唯理是問,畢生努力不懈。等到自己知道了真相,看到人生的時空流程,我又畏縮了。緣因無知無能的人太多,很容易依附一棵大樹,成為宿命論的奴隸,一舉一動都要訴諸命運,不得自拔!
  然而,既然真的有人生的時空流程,造物者一定有妥善的安排,也毌庸杞人懮天。人生奧妙之處就在於有主觀也有客觀,有心也有物。有人有緣看到宇宙的時空流程,就有人緣慳一面,難窺廬山真面目!

就是這幾段,說的含糊卻暗示宿命論的真實.不知我這樣理解對不對,是否符合朱先生的想法.而我一直向往求道,卻是因為內心恐懼封閉而起的.我的起點就很低,很容易受大德之士的話的影響---也許我是斷章取義了.現在我幾乎成為"很容易依附一棵大樹,成為宿命論的奴隸"了.哈哈.原因還有我遇到一位居士,她曾毫不客氣的說我一輩子都是畏畏縮縮的樣子,這話使我陷入苦悶至今天.

我不甘心,但是宿命論的束縛卻揮之不去,使我很煩惱.請問,您真的是支持宿命論,還是
我理解錯了呢?一個人可不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中的弱點而進而改變命運呢??
回應﹕
  本網對這一問題討論甚多,請細細端詳。
  問題在:「無人知道自己的〞宿命〞為何」!既不知道,何來束縛?若有煩惱,皆係自找!須知「命運」屬於絕對客觀,人必須打破了「自己束縛自己」的迷思,勇於邁向人生面臨的「考驗、挑戰」。一旦「主觀與客觀合一」,雲破月來花弄影,才能看透人生真實,那時才能真正領略:「宿命=由全部歷程中觀察一時的心性行為。」
  人在未能瞭解全部真相之前,既不知,不必在意,勇往直前,就已「改變自己的性格中的弱點而進而改變命運」!反之,若人能量不足,自甘雌伏,只要心安理得,宿命也好,與草木同朽也罷,這次機會錯過了,下次還要接受考驗,又有多少分別?
3264 留言者:小學生 [2003-08-18]
主題:致歉
  晚輩實無意冒犯,誠表歉意!懇請朱老師見諒!因記得本網“網站宗旨:闡釋文化,指點迷津 ”,故抖膽這般問的。所問即是晚輩對古文一直觀望而不敢入所想通過舉例要說的--迷失處。一句話,我不知道如何吸收傳統文化而不赴封建老儒生、老道人的後塵。中國近代的屈辱史,造就的根本原因不是別的,是我們今天要重新挖掘倡導的傳統文化。時至近代她是真走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她的光輝已被歷史的塵垢深深地蓋住了,以至失去本來面目的她反而成了弊病,歷史的絆腳石。國門被打開,西方文化的入侵才讓我們有機會(也是不得不)跳出來重新從另一個更客觀的角度反省和審視我們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問題所在。五四以來的所謂文化文學革命,固然是有些過了頭、某些方面弄錯了方向,然縱觀歷史這是很正常的事---“過枉矯正”。他們的出現之後,必將有如您這樣真正以民族文化復興為己任的賢者降世“矯正”,使真正的民族文化得以繼承、更新和發展。我原所問之古文,在國內(大陸)初中便已學過,它自然有其標準詳盡答案式的解釋註解,那亦是大多數人自以為是了的答案。若那即是孔老夫子的本意的話,我私以為您已不必要費盡苦心建此以“闡釋文化,指點迷津”為宗旨的網站,晚輩前問亦早屬明知故問,多此一舉,人則是無聊無賴之輩!傳統文化被國人冷落到今天讓象您能先見之明的有識之士都心痛不已的地步,非她已經過時無價值可言,而是她早已(該不是幾十年一兩百年的時間了)被歷史、政治、人為的種種原因弄得面目全非,讓多數人無法窺其本來,致以誤傳誤,漸而反感冷落。您的初衷難道不是撥開迷霧,欲發古人之心聲,闡揚傳統文化之心髓,善導如我輩凡夫的被曲解誤導的國人嗎?
  您教導晚輩從《古文觀止》入手古文,晚輩亦早是此意,可關鍵問題在究竟怎麼個讀法呢?苦悶處也!未曾受古師道解惑,又已滿腦子西式的思維。;“正統”教育的理解及觀念,我不敢再恭維。看註解?當今出書出版乃一種時髦,出名掙錢第一。象這類可拼湊而不用白手起“筆”的注、編、譯出書更是一套接一套出爐,遍天飛,一個吹得比一個權威。當然好的,可能是有的,可自己又沒鑒別能力。晚輩不是天才,實凡(及頑)夫一個(當然了,小時是自以為是過,所以那習氣可能是有的,請見諒),為了避免自恃自誤或南轅北轍,再說了聖賢之言若無行證,非口舌、權威可辯駁的,故寧願一直原地踏步等待機緣遇到如您這樣真正以民族文化復興為己任的智、達者引領,而不願鹵莽行事。有失禮處,先請指責,再望海涵!合十禮!
回應﹕
  一種米養百樣人,音知聲合,道不同不相為謀。本網只接引同道,老朽山野村夫,能力、時日有限。兼以工作忙碌,篤行為上,不事空言。無緣者請到此止步,言盡於此。
  註:老朽所知之中華文化以謙和體諒為主,不包括自私自利自以為是之輩。
  (沈補)學記云:「善待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吾師豈不知焉?蓋《論語》一書,貴在實踐,原無需鉤深致遠。「人不知而不慍」一句,不管是封建老儒生或新進少聖賢,諸家注解難離原旨,無可標新立異者。我私以為您吐出「我私以為您已不必要費盡苦心建此以“闡釋文化,指點迷津”為宗旨的網站」之言,洵“不慍”之最佳注腳也。
3286 留言者:阿一 [2003-08-29]
主題:弱者可救不可扶
  朱老師您好,好久不見,記得老師您老也有提過弱者可救不可扶。強者之所以強,進取也.個人以為要成功推廣一項東西(物品或觀念),因為老師您的自身定位而無法做到由上而下的控管的話,各電書體系的廠商各自努力與否,真的應該是隨緣吧?弱者不願意變強,也非您所可以掌握的.

個人以為就算是敵人,敵人也有可貴供學習之處,微軟之所以強,蓋有能力促使使用外人力量以組織其完整加工體系之能,這不是以前單一企業關係公司自行上下垂直整合更非一盤散沙的個體戶集合所能敵(個人感覺目前倉頡電書有點像這樣).就算是linux/gnu,它可以在短短10年從無到有發展成熟,也是靠其社群自然且自發而生的組織能力.

個人以為拼氣魄是一時爽快,但能否提出一套配套的務實做法而能持久實行,個人以為這是更重要的,我想如果能請到一個夠好的管理人,會不會是比較好的,畢竟朱老師您是定位在純研發.雖然朱老師您一直研發出精良的新式武器,可是缺乏優秀的軍師運籌帷幄,前方將士畏戰,後方補給不行,也是枉然吧.

再次,有點冒昧地請教:不知老師您所謂的強者弱者是以何劃分?是以發豪語的能力分?還是總合能力分?
不知老師認為自己和自己所屬的公司是弱者還是強者?該如何努力?個人一生時間有限,如果鎖定在研發的巨人經營的侏儒,立場即定,協力公司的因緣遷化自會有出路也許有松下的加盟是正面的影響,在下以為為此傷感傷神,會誤了老師您的正事大志,還請老師繼續努力.
回應﹕
  成敗得失莫非天意,一團體中,若強者僅係少數,弱者盈庭。強者初必有以助之,次必役之,終必殘之!故獨強眾弱,是禍非福,宜以無為而為。
  強者若不能遂行天道,為所欲為,終至獨強眾弱,必將自敗,不可法也。
  所謂時機也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羊年開泰,時不在遠矣!
  強、弱係一程度對比詞,若未明確定義,則泛指世俗之成功者。
  本企業集團係明日之強者,今日以「立德」為先,德施則眾附,眾聚始威立。人生而有限,慎選良枝,擇一而事,謀定後動,不驕不餒,是能成明日之大者。
  老朽山野中人,今廁身煉獄,無非扶弱鋤強,略盡己力。松下加盟,小事一樁,弱者坐失良機,千古悉然。老朽不過一時感慨,事過已忘,多謝提醒。
3292 留言者:廣達 [2003-08-31]
主題:找出做事情的重點,看問題的關鍵處。
  聆聽了前週19日關於《六國論》的演講,以實用性的立場來看,是一場非常好的演講,對於身處在研發部門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本人對這次演講分析了一下,請先生指教。

主題:找出做事情的重點,看問題的關鍵處。
起:人具有抽象思維的能力,能夠判斷事物在一段時間中的連續變化,繼而預測未來。
  《古文觀止》收入三千年篩選後精華文章,就是具有「流程與變化」的各式「模組」,有助於此能力的提昇。
承:看文章要看到文字背後的深層道理,同時為了不讀死書,必須要對文字上所描述的「時」、「空」有整體觀念。
轉:抓出「九億農民網」的「韓、魏」之地,自然不必硬碰硬。
合:人應抓出自己身為人的重點,才能判斷「施力點」,繼而避免消耗不作工的力氣,才有機會舉起地球。


  354留言時,欲解答《宇宙浪子》的故事主題,只摸到皮,今日再試一次。違反白話文「八不」的原則,用了典故隱喻,請多多包含。
  以下附錄試請先生批評,找出思想上的盲點,感激不盡先行道謝,耽誤寶貴時間在此一並道歉。


––––––––––––––––––––––
〈附錄A 計算未來〉
  其次、演講中說到「預測能力」的問題,本人嘗試計算一下《六國論》當中的「表面理由」,看看及結果的趨勢如何。

A:秦 (以秦為基準,國力代值為1。)
B:韓 (韓弱小於秦,國力為一個小於1的n值)
C:魏 (魏弱小於秦,國力為一個小於1的n值)
D:趙 (蘇轍:五倍之地,十倍之眾,國力為5乘10的值:50。)
E:楚 (蘇轍:五倍之地,十倍之眾,國力為5乘10的值:50。)
F:燕 (蘇轍:五倍之地,十倍之眾,國力為5乘10的值:50。)
G:齊 (蘇轍:五倍之地,十倍之眾,國力為5乘10的值:50。)
+:加
–:減
□:損
■:得

  秦國如要把韓、魏併吞實屬可能:1–n=x(x為正值,秦勝!)
  但是、要是趙、楚、燕、齊各出一分力氣來配合韓、魏防守秦國,情況大為改變:
   出小力:B+C+D+E+F+G〉A =〉   4+2n〉1
   出全力:B+C+D+E+F+G〉A =〉 200+2n〉1
       (玩笑話:六國實力總和超過秦200倍,乾脆直接把秦國滅掉。)

  結果事實上,沒有看到這一層的強權諸侯,卻想要用自己的力量來併吞其他盟友:
範例:  攻 守
     G–F =戰果
   =〉□–□ =■(其實就是敗方資源,給了勝方。)
     1–50=–49(可以見到,以卵擊石!)
     2–49=–47
     3–48=–45
     4–47=–43
     5–46=–41
     …………
    24–26=–2
    25–25= 0
    26–24= 2(齊國勝了,可惜只得蠅頭小利!)
     …………
    46–5 =41
    47–4 =43
    48–3 =45
    49–2 =47
    50–1 =49(頃全國之力,滅亡一國,等於倆敗俱傷!)
……以此類推。

  最後、簡易表達一下預測結果:
D、E、F、G各國「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
G與F的戰爭結果造成:G–消耗+■=50–26+2=26(國力削弱!)
          :F–消耗–■=50–24–2=24(國力削弱!)
  這時一看,「六國」對抗秦國的情勢,即可看出情況又大為改變:
出小力:B+C+D+E+F+G〉A =〉   4+2n〉1
   :G、F在鬧沒心情幫忙的情況 =〉   2+2n〉1
   :大家都在鬧沒心情幫忙的情況 =〉     2n大於等於小於1
   :秦個別擊破「韓、魏」的情況 =〉      n〈1
出全力:B+C+D+E+F+G〉A =〉 150+2n〉1

  六國實力從200倍於秦,衰退至150倍,內鬨多幾次,秦一統天下大勢已定。


〈附錄B 討論時空〉
  再其次、演講中說到「人在時、空之間」的問題,本人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詮釋同樣的舉例:「籃球」。
  所有打籃球的人,都一定會學一種基本觀念:跑位!這個就是一切的起源點,用另外一種解釋,「跑位」自然就是「空間與時間」換算關係,只要是運用的好的人,自然打籃球就會好。
  這話要如何說,就先從「NBA職業藍球賽」取出一個「統計資料紀錄完整」的人來解釋,比較容易比照對錯。Michael Jordan為何在職務上表現傑出,實際上就是因為懂得善用 E=MC2 (2為平方)。
E:能量 (引用為「得分」,但不改字母。)
M:質量 (引用為「空間」,但不改字母。)
C:時間

  Jorda「二分球投進球率為眾數」、「三分球投進球率為眾數」、「籃板球取得率為眾數」一般來說,只是一個「得分普通」的人,但是實際上卻不是是如此,在職業球員歷年來得分為第三名,為何如此,只有一個原因:次數多!
  次數多代表一件事,就是在「單位時間」(球賽時限)中,能夠讓自己「機會」多一點就可以達到目的,原則為如此:

 「跑位空間」乘「時間平方」=得分能力

由於「時間平方」自然是不可能超過球賽規定時限,只要他在短時間內,為自己取得多數的空間,即可在有限的時間中,讓自己得分多一些。之後來看,Jorda的紀錄中,得分的地方遍佈在「內」、「外」、「左」、「中」、「右」,無處不能得分;使防守方「防不勝防」,在不可能滴水不漏的狀況之下,所謂的「空檔」出現之時,自然就會是Jorda得分之時。

  「時、空」的道理不管是在當今的籃球場上,還是在以往的「戰場」之上,都是一致的。像是把「攻擊空間」擴大,但是「時間以內」「防守空間」尚未擴大時,自然就會造成「攻其無備,出奇不意」的結果:
1 拿破崙 數次以跨越阿爾卑斯山脈,繞路攻擊取勝。
2 鄧艾  跨越陰平山區直達成都,蜀漢降。
3 德軍  納粹時期,採繞路比利時,讓牢不可破的馬其諾(Maglinot 
      Line)防線無用。
以上都是攻方讓自己空間擴大之後,來取得成果。


〈附錄C 時空與人〉
  延續上面進入到《梓人傳》,懂得運用「時、空、能」,的人具有把事情引導到原先「預測」的方向。
  現在又舉例一位軍人,他未必知曉操作戰船、戰機,也未必有與人生死搏鬥的經驗。但是他可以指揮妥當1200艘戰艦、10000架飛機、4126艘登陸挺、804艘運輸艦、數以千計的坦克與156000名士兵,展開史上規模少有的「諾曼地登陸」(Normandy Invasion)!
  至於歷史的結果,這位「艾森豪威爾」將軍如同柳宗元所舉例的「楊潛」工頭一樣,都是能夠讓「手中的能量」在「機會時間之中」放置在「適當的位置」,用此道理來治理人類社會,也不過就是如此罷了。
––––––––––––––––––
回應﹕
  方向正確,然所分析者多屬「可見者」,非「抽象思維」也。
  成敗興衰因素之可畏者:(天)機運
  成敗興衰因素之可見者:(地)國力強度=土地*人民*資源
  成敗興衰因素之可知者:(人)潛在力量=文化*知識*意志
  君所言者,地也,若無人,地上皆空,不足以「預知」。
  蘇轍此文,格式完整,但論理不足。蓋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稱王。其位不正,其名不順,基於傳統文化尊王觀念,人民立國意志力不足(今之台灣亦同)。其次,秦能統一六國,用「鐵器」是主要原因,斯乃知識也。
  讀六國論是求築基,首知格式,故未討論其論理。
3297 留言者:fuhongzhou [2003-09-02]
主題:歷史問題
  有個問題一直讓我困惑:如何看待區分歷史的真實,我對中國近代百年史中抗日以及國共紛爭中的一些基本事實到底真實情況是怎樣的,應該如何區分和看待,國共不同的說法讓我疑惑,我覺得對近代歷史事實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認識,取出一些意識形態的東西才能更看到更深層次,望先生解惑
回應﹕
  不必困惑,人間本無信史,歷史只是一種事件的記載。尤其是基於主觀利益、意識型態,記其事以及讀其事者,各有立場,作為參考無妨,求其真實則係緣木求魚。
  以本研究院「漢文史資料大庫」為例,所執著者,悉以「文獻考證」為準,若有「異見」,一一兼容並蓄,不作臧否。故僅由先秦證至明末,有清以後,概不觸及。何故?蓋史料盡在台灣,中國政府雖撥鉅資擬修清史,有枝無幹,來日必成懸案。
  世事猶如「羅生門」,立場不同,角度有異,兼以概念又不精確,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也。以嚴謹之法律為例,法官判案,同案常有死刑或無罪之別。至於國家大事,成者為王敗為寇。掌握權力者,指黑為白,訂為政策,三代而後,又何謂客觀真實?
  若謂「客觀真實」,必先釐定立場,明確對象。於此立場及對象之間,其主觀、客觀,有小有大;其唯有概括已知時空之全部,一一核對主、客觀之事實真相,始有「真實」。但人生有限,宇宙無窮,對個人而言,實無「客觀真實」可言。
  人本係大自然進化的階梯,跨越了生命、生存、生長、生活及生機等諸層次。以生命體「立場」而論,其客觀無非「食色生死」;迄至感官,又及於「聲光嗅味觸」;進入心理,則係一己「利害得失」;直到知理,始能具有客觀;而唯有智慧,才可深究其中真實。
  準此,歷史不過一方借鏡,集思廣益,承文化而啟未來,以彌補人知之不足者。學者事其學理;治者擇其治策;上焉者則可謀其智慧;下焉者無非甲乙丙丁、等因奉此。故若望由他人主觀記載中,得知「客觀真實」,是謬之極也。
3298 留言者: [2003-09-02]
主題:
  薑果是老的辣,我常希望可早日改變現時的變態情況。即使有通天技巧,若過於急進,只會拔苗助長,只會壞事。我竟忘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始終人的生命只有百餘年,但民族,國家,甚至地球的生命都以成千上萬窆年月來計算。若以人的角度去行(或想)這些巨物的事,不是急死了自己,便是害死了它。

還有,上次提到的靈魂和神經實和宗教無關。煉丹術中曾提到元神和識神,因此我便思索有關氣功的氣和神經,靈魂(或稱元神和識神)的關係。因此,我想知道先生對它的看法。
回應﹕
  水有源,草有根,春風一吹它就生,急什麼?
  丹道與氣功兩者實無關係,靈魂與神經亦然。千萬要搞清楚,否則就是愚信、迷信!煉丹術是人類知識未成熟前的「化學」,相當於六歲孩童玩的「家家酒」!就算思索上萬遍,家家酒還是家家酒,人生有限,切勿浪費在虛無中!
3310 留言者:hahaha [2003-09-06]
主題:朱老﹐請關注一下其他漢語編程
  朱老,請關注一下其他漢語編程:http://www.eyuyan.com/
回應﹕
  漢語編程不是難事,只要有需要,就有市場,不足為慮。
  老朽所關注者,國人之志節也。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文化不張,雖存猶亡!今已轉戰文化大業,空言無憑,假以數年,當知何謂驚天地而泣鬼神也!
3312 留言者:廣達 [2003-09-07]
主題:IT 汪得福!
  –––––––––––––––––––
  「文化存亡算什麼?人活著,才是要務」!

  賣者恒賣,只要有價,無所不賣!守者恒守,只要文化,萬事不求!是故,混沌
天地一線開,嵯峨山岩萬般態,陰陽就位焉。苟若石油奴才居多,中華文明亦將步入
「大英博物館」,其包裝華麗,陳列精美,有人勤拂拭,無票難瞻矚!觀者皆餐名糧
利、長車高宅之輩,白上黑下,黃人居中,但見柳腰細擺、朱唇輕啟:「汪得福」!

出處:3081號留言(節錄)
––––––––––––––––––––
  今天有個島嶼非常熱鬧,鬧哄哄的在討論「拋棄」的問題,正巧!同樣的一個島上
,「草根」上卻有十幾位人士在討論「拾回」的話題。本人非常幸運的參與此會,想與
正在執行「文化大業」的先生分享。
  聚會目的是討論一個被「基督教士」用文字記載「異教徒」的「文化」成為一個用
「異族文字」撰寫成的《愛達經》(Elder Edda)〔其後還有同名的《新愛
達經》〕,而為了探究這個「思想與文化的起源」,這時知道了一個稱為「RUNE」
的文字,這個是由「Odin」神祇所創的文字。
□□□□□□□■■■■■■■■■■■■
        └蒼頡也造字!
  重點就在於「博物館」保留「石碑上的RUNE」有「汪得福」之感,但!但!但
!無人識「之無」。日後日耳曼民族有識之士,努力找回,可惜都徒勞無功。

  會議結尾在探討「對照組」:埃及、邪馬台、馬雅……等等。先生於3110言及
:「文化不張,雖存猶亡!」實也!時也!失也!屍也!始也!
回應﹕
  實時失屍始,斯詩死食士!島嶼是倒語,世事適絲史!
  時值亂世,芳草與孽莠齊飛!既有漢字流傳,徵而有信,豈非汪得福哉?
3314 留言者:唐緒紅 [2003-09-07]
主題:佩服與疑問
  中國問題就是農民問題;溫飽之後的農村教育問題最關鍵,負擔也最大;
  先生大勇大智,不但起而行,而且抓住了要害;

  我周圍有不少人關注農民問題,對傳統文化也十分關注;在一次網上尋找合適傳統文化資料準備教給我的小孩的過程中,偶然碰到了先生的眾多妙文,十分敬仰!
 
  朱先生之理論反對人云亦云,有獨立見解,自成一完整體系,十分讓人佩服!

  但我有一疑惑:
  先生之著作大量引用他人的論述與結論,先生是否以你的大智大慧一一核查過?
  人多為學而知之,然所學皆為人云,此時並無大智也無大慧,無法辨其真假,該當如何?
  也許可以先人云亦云,待智慧逐漸長成後再行過濾,去偽存真,去粗存精?
回應﹕
  農民之所缺者,一是文化資訊,二為技術資源,三為市場管道。
  九億農民網之規劃,以局部網絡、無線通訊、中央主控、廉價設施為基建,現已全部完成。只待第一個網站建立,再若成本、效益果如預期,大風起兮塵沙揚,將必四方響應也!
  蓋本集團只銷售整體方案及關鍵器材,舉世唯一,但絕不獨佔。大約每個網站投資不過一千萬,一至二年回本,其經濟效益可知。再者,為兼顧農民生計,除免費統一提供種籽、堆肥、技術、設備外,尚負責市場、福利等一應服務。
  目前已獲無數正面迴響,但既要一鳴人,便須慎始慎終,故此尚在全力準備中。昨日得知,某一三級貧窮縣,居然專程派員來澳,要求設廠自行生產網絡電腦(緣省方撥付四百萬以購買資訊設備,彼等一算,PC只能買百餘套,卻可建eTown半個,若自行生產,本企業負責品管,則可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此事若成,鄉鎮高科技工業生根矣!
  至於文化,斯乃大事。老朽之「圖文轉換系統」,明後年必成。斯時,人人可見圖識字,所有成品皆提供農民網服務,古今文化,盡成電影,欲為文化盲,大不易焉!
  「人云亦云」也者,係指「未成典籍之說」也。古文傳衍千年,歷經各代考驗,其非「人云」,乃「宗廟之言」也!今人之思,無不成自前人之念;是以牛頓謂「站在前人之肩膀上」也!老朽所知,皆從古文,至於今人所云,是謂人云。
  要之,今人重利,甘言美語,無非虛矯。習之日久,程度累退,退之再退,義理盡失。斯此,人但吐人言,實與獸語無異,何以哉?所餘不過「食色力慾」而已矣!

  (沈補)朱先生為文,很少引用他人之言(除了幾首不超過唐、宋的詩詞,以及成“經”之古文外),不知來文指的是哪本書?很多注記是我加的,作者可能到今天還不知道。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