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3297 留言者:fuhongzhou [2003-09-02]
主題:歷史問題
  有個問題一直讓我困惑:如何看待區分歷史的真實,我對中國近代百年史中抗日以及國共紛爭中的一些基本事實到底真實情況是怎樣的,應該如何區分和看待,國共不同的說法讓我疑惑,我覺得對近代歷史事實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認識,取出一些意識形態的東西才能更看到更深層次,望先生解惑
回應﹕
  不必困惑,人間本無信史,歷史只是一種事件的記載。尤其是基於主觀利益、意識型態,記其事以及讀其事者,各有立場,作為參考無妨,求其真實則係緣木求魚。
  以本研究院「漢文史資料大庫」為例,所執著者,悉以「文獻考證」為準,若有「異見」,一一兼容並蓄,不作臧否。故僅由先秦證至明末,有清以後,概不觸及。何故?蓋史料盡在台灣,中國政府雖撥鉅資擬修清史,有枝無幹,來日必成懸案。
  世事猶如「羅生門」,立場不同,角度有異,兼以概念又不精確,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也。以嚴謹之法律為例,法官判案,同案常有死刑或無罪之別。至於國家大事,成者為王敗為寇。掌握權力者,指黑為白,訂為政策,三代而後,又何謂客觀真實?
  若謂「客觀真實」,必先釐定立場,明確對象。於此立場及對象之間,其主觀、客觀,有小有大;其唯有概括已知時空之全部,一一核對主、客觀之事實真相,始有「真實」。但人生有限,宇宙無窮,對個人而言,實無「客觀真實」可言。
  人本係大自然進化的階梯,跨越了生命、生存、生長、生活及生機等諸層次。以生命體「立場」而論,其客觀無非「食色生死」;迄至感官,又及於「聲光嗅味觸」;進入心理,則係一己「利害得失」;直到知理,始能具有客觀;而唯有智慧,才可深究其中真實。
  準此,歷史不過一方借鏡,集思廣益,承文化而啟未來,以彌補人知之不足者。學者事其學理;治者擇其治策;上焉者則可謀其智慧;下焉者無非甲乙丙丁、等因奉此。故若望由他人主觀記載中,得知「客觀真實」,是謬之極也。
3353 留言者:fuhongzhou [2003-09-21]
主題:關於古文觀止講座
  聽古文觀止講座的幾個檔案感覺結束太早,最好有完整的錄音,拜託
回應﹕
  老朽腦筋動起來接近光速,說話則限於音速。是故缺點頗多,敬請原諒:
  1,天馬行空,常有漏句。
  2,各講長短不一,必須編輯,以便登載。
  3,內容常涉及公司技術,難免有刀斧痕跡。

(沈補)錄音是完整的,整理之同事只切去最後一句“吃飯了”。不知如何「感覺」出早與晚,可否具體言之?拜託!
4830 留言者:fuhongzhou [2004-10-30]
主題:糖尿病如何治疗
  请教先生,糖尿病如何治疗?
回應﹕
  恕老朽不知。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