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2 留言者:小蔡 [2008-02-24] |
主題:《智慧學》修改建議 朱老師您好: 修改建議謹呈老師參考。 (一)第二章,第一節,第四則「變化」,第一區,第四段 【原文】 例:圓球面積=4乘圓周率乘半徑平方;而圓球體積=4/3半徑立方乘圓周率。 似此,當圓球半徑增減時,圓球面積與體積應成正比。然而,事實不然,當此球半徑變化時,圓球面積與體積之比,適與半徑成反比。 換句話說,當圓球半徑到達某一比率(實驗值為原子之奈米級次)時,其表面性質丕變。半徑越小,其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越大、表面所容之粒子數越多。 【建議】 例:圓球面積=4乘圓周率乘半徑平方;而圓球體積=4/3半徑立方乘圓周率。 當圓球半徑增減時,面積與體積之比,與半徑成反比。隨著圓球半徑變小,面積的比重越大;當圓球半徑縮減至某一比率(實驗值為原子之奈米級次)時,其表面性質丕變。半徑越小,其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變大,表面所容之粒子數量反而激增。 【說明】 圓球面積=4.圓周.半徑平方 圓球體積=4/3.圓周.半徑立方 若將以上方程式簡化,得:圓球面積/圓球體積=3/半徑 因此,「圓球面積/圓球體積」永遠與半徑成反比,而非正比。原文中「當圓球半徑增減時,圓球面積與體積應成正比」,疑是指「圓球面積及圓球體積,分別與半徑成正比」。老師提出的奈米質變,應該是指「半徑越小,其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變大,表面所容之粒子數量反而激增」此一奈米表面效應。 參考資料:「奈米效應-表面效應」http://baike.baidu.com/view/243088.html:「球形顆粒的表面積與直徑的平方成正比,其體積與直徑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積(表面積/體積)與直徑成反比。隨著顆粒直徑變小,比表面積將會顯著增大,說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數將會顯著地增加。對直徑大於 0.1微米的顆粒表面效應可忽略不計,當尺寸小於 0.1微米時,其表面原子百分數激劇增長,甚至1克超微顆粒表面積的總和可高達100平方米,這時的表面效應將不容忽略。」 (二)第二章,第六節,第三則「層次」,第二區,第三段(7562留言) 【原文】第二章第一節第四則「變化」中提到圓球面積與體積之比值與其半徑值成反比現象,即係層次及立場的認知之明證。 【建議】第二章第一節第四則「變化」中提到圓球面積與體積之比值在奈米級次急劇變大,即係層次及立場的認知之明證。 |
回應﹕ 謝謝,已改正(怎麼今天才來?白紙都快要成黑書了)。 |
#7631 留言者:韋奎林 [2008-02-23] |
主題:困惑 朱老師: 請問老師,男人為什麼花心或者說見一個愛一個? |
回應﹕ 簡單明瞭地說:人原是野獸,男人就是雄獸,為了傳種,哪隻公狗見了母狗的屁股不去聞一聞?若說:「見一個愛一個」則係自欺欺人,「愛」是高尚的情懷,如果見一個就想「爽一爽」,能稱作「愛」嗎?西方把「交尾」稱之為「做愛」,正是因為西方沒有聖賢文化,獸性維揚! 再說就麻煩了: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此四維,乃中華聖賢所設計、用以對付獸性之罟網也!「禮」用以約束人的行為,公狗不論如何訓練,休想知禮!「義」免談,西方概念中,根本無義!「廉」呢?豈非開商業的倒車?「恥」?人人學妖精打架,丟上網絡,人人無! 自從五四的精英將「傳統禮教」打入十八層地獄之後,便有計劃地把皮膚「白化」,大力宣傳西式自由自在術。於是有了所謂:「男人不可避免之尾」!再講白一點,就是:「公狗交尾是天性,男人只要有鋤頭,在田裡挖個洞,又有什麼關係?」 有位倍受吹捧的西方哲學家有句名言:「性交算什麼?和握手沒分別,不過是皮膚碰皮膚罷了」!對不具靈智的獸類,一個蘿蔔一個坑,哲學所研究若此!而更天才則是,將「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尾巴交掉了,以「人非聖賢」作為護身符! 「聞人騷客」更是越騷越聞,把「不可避免之尾」美化為「花心」。其邏輯是生物學的經典:動物為了生存,雄性負責傳遞DNA,必須保護領土、將雌性圈成禁臠種精。而男人=雄性動物,當精子泛濫時,就叫做「花心」,當花心發作,舉起鋤頭,見花園就挖,是謂「風流」(精子隨風而流)! 因此,老朽一再強調中華文明倫理道德的重要性,也認定智慧奠基於此!為什麼?若人要脫胎換骨、去野獸為「真人」,就必須「自律自制」,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說!精子在跳躍?很好,將力量化為意志,發揮到修為上,建些功德、做些有益社會的事! 不錯,對一個男人來說,女人很可愛,愛就是,無所住而愛之!但千萬不要佔有,一但佔有了,基於時空守衡定律,「佔有者」恆被「被佔有者」佔有之!更何況,花了心,只是皮膚碰碰皮膚,口中唸上千萬次愛,實際上是愛上千萬層皮,何必呢?皮是供看的,看看就是! 今世乃末法時代,末法者,離本已遠矣!當森林被砍伐殆盡之際,生態浩劫將臨,識者唯有自愛!當一個社會尚還「知恥」時,眾人鳴鼓攻之,或能延續禮義於一時。但若禮義廉恥全無,那種社會可稱為「現代叢林」,老朽早已練就好身手:逃之夭夭也! |
#7630 留言者:超文 [2008-02-21] |
主題:老子止笑譚 章十 老師: 參閱其他版本之老子,於六問後,另有餘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老師何以?於六問後打住。 釋:本章僅六問而未成局,疑有誤。何誤? |
回應﹕ 當時版本若此,知必有誤,故存此為證。 |
#7629 留言者:網主 [2008-02-21] |
告網友: 老朽已完成《三國演義》一至十二劇集之改編(全劇27集),現放在網上,供領主們參考。 本劇係以「說書」方式,百分之百忠於原著,將故事改編成電影之手法。其中,凡屬「客觀描述」者,悉維持不變。但若涉及「主觀說明」,則借說書人之旁白說之,其動作、行為仍以影像演出。 需注意者,由於目前「常識庫、人名檔」尚待建立,於電腦理解時,必須事先提示,故於劇本中不可忽略。至於原書,早年為了刊印方便,人名、事物省略頗多,必須一一補足。此外,原書「過場」交待含糊不清,對話時之「稱謂」闕如,也是領主們之重點工作。 除此之外,只要把格式處理正確即可。老朽若無其他雜事,每日可改一集,領主只要能掌握訣竅,三天改一集必輕而易舉!還有一點雖是導主之工作,但若領主能夠先容,自必更佳。即在改編時,先在腦中模擬圖文系統,將故事轉換成畫面。積久成習,此舉不僅利於編劇、且更利於未來導戲。 網主人白 |
#7628 留言者:秦漢唐 [2008-02-20] |
主題:讀書 老師您好: 屢見老師自謙「讀書不多」,而又常督促后學多多讀書(包括對沈老師、弟子、網友),蓋因老師行萬里路抵過讀萬捲書否,亦或因老師職司開拓? 老師之著作智慧學三部(層次論、智慧學九論、智慧學),以學生淺薄見識,其內容、結構,古今中外無一類似,何以故? 再問智慧學三部之內在關係如何,后學應如何學習之? 學生 敬上 |
回應﹕ 觀念問題也! 人智自古以來不斷進步,所進者何?時賢以為是「科學、知識」,其實大謬不然。科學、知識者,物質之認知,生活需求之體現,與人智無關也。人性之常,乃「衣食足而後知禮樂」,在生存的壓力下,物質不可或缺。待生活滿足了,回首翹望,只要耳清目明,就能看清源遠流長的真相。 對世人而言,山是山,水是水;對專家來說,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而是一些原子所組成。老朽站在常人立場,用專家考慮問題的方法,從頭到尾、從原子到山水,一一剖析之。數十年來,由思考、學習、印證,孜孜不倦。最後終於發現,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問題在人是否具有智慧而已。 舉例說,在「古戈的地球儀」公開以前,地圖只是一張平面。誰都知道地面不是水平的,但自古以來,人們早已習慣了平面的地圖,見怪不怪。同理,古人的「表層思維」法造就了今天,後人依樣畫葫蘆。所畫的葫蘆越來越多,連看都看不完,誰還關心到底葫蘆是立體還是別有層次? 老朽讀書不多是實,缺點是所知不足,所幸網絡時代到臨,圖書館就在指下;優點則是沒有包袱,正如《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老朽機緣湊巧,因「虛而不屈(無私而有氣)」,有幸能發揮「動而愈出(無為而自行)」,是能隱合「天地之橐籥」。 行萬里路對老朽助益極大,但若非致力於宇宙、社會、人生之探索,其與斗室之獲分別無幾。有人終生行蹤天下,集相片億萬,大腦猶如相片簿,又何益哉?是以,學習之道,首先確定「立場」,再詳訂「目標」,最後研判方法、手段,逐步篤行,是「讀書萬捲、行路萬里」也! 一個大時代的開啟,首需環境的變革;次要人志的衝擊;最後才有思維之集聚。宇宙流程前定,但人之認知潺潺,時機不到,一切罔然。五千年前,伏羲氏開天闢地,蓽露藍蔞,成就中華文明;如今西濤瀰天,老朽遇水搭橋,三十載拼搏,不過殘留腳印三步!是謂:「虛玄傳承空無際,後事尚須問後人」也。 此三書實為一,《層次論》為綱領,是天(故於各書中皆有陳述,唯因認知先後,略有出入);《智慧學九論》為素材,是地;《智慧學》為實例,是人。老朽所有著述,無不以三才為結構,以兩儀、三才衡量事物,常有事半功倍之效。學者學之如斯,可矣。 |
#7627 留言者:回歸者 [2008-02-20] |
主題:谢恩 先生:您好! 先生再次手下留情,小子無言以對。 因先生有言在先,小子看完先生留言后,唯恐被先生列入黑名單而拒之門外,是以小子雖句句實言卻條理紊亂。未料情急之語竟得先生逐句點評,先生用心之良苦小子感激不盡。小子雖然頑劣,但並非不知好歹之徒。先生如此待人,小子若再不知師恩,是不知恥也! 小子好讀書的習慣還沒??成不求甚解的毛病卻無師自通,妄自創新,確實是性好表現,小子已經知錯。另外再若給別有用心之人摸透小子此性加以利用,在此浮華染缸中小子必將成為俎上肉、爐中薪!先生曾于先前留言中有言:“然而,在此浮華染缸中,YUI身處財色核心,又能堅持多久?三、五載後,老朽難卜!其思想雖因文化隔閡尚不明,而其音樂創作僅較一般為佳,苟若不能成大器,以此境界,當難抗滔天巨濤!睹其人,明其事,應悉世事莫不如此,人能不覺悟哉?”此之謂也! 先生留言涉及知識面太廣,小子一時還不能完全悟透,但是卻已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雖是老生常談,卻是不易至理!若是工具不備、介面不熟、概念不透,不可能透識義理,最多與古人略有交集而已。 小子對先生之言暫時只能領悟這麼多,實不知還差多少,若還應加強之處,請先生明示,小子日后必當改進。 |
回應﹕ 貪多嚼不爛,揠苗難成材!千錘尚待加百鍊,乳臭乾後,鬚鬍始來! |
#7625 留言者:回歸者 [2008-02-18] |
主題:求教 先生:您好! 先生教導,小子受教。經先生一語,小子確實是已更知自身淺薄。只是先生早先既已敲過小子警鐘,小子怎敢再現。小子經先生教導以及讀書中之言,一有所得我心即烈,遂即強行摁下。小子即已知此,已知我心難去,名關難過,是以先生之棒喝小子句句牢記在心,防名心一同防敵,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先生這裡小子的尾巴更是不敢稍露。小子再自命不凡也不至於不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求真路途,峰高路遠”的道理,若非如此,天理何在?(不怕先生笑話小子今天方第一次瀏覽《三字經》全文若不查譯文還多有不解之處)上一次小子因忽視他人之言被迫與人論理,張口即言出自己都未悟透之語,事后心生慚愧,都不好意思直面其人,待靜心之後方漸入境,經此一事小子已知自身有一太過于主觀的毛病,否則也不至於走到今天。只是小子剛學會從客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日后問題怎會少的了,而小子又不知先生到底何日即行歸隱,是以先生留言每露歸隱之意,小子即心生急迫,是以小子現所學所思皆以先生指佐為先,小子不知主觀學習所得是否正確,連聖賢書都未讀完,更不要說讀透了,還待靜思,又見先生留言“如今無虧無欠,心安理得,眼下一片空明。已教的教完了,該走時,穿一雙布鞋就好”,只好把主觀臆測拋出,今觀先生留言小子已不知偏至何方。 小子是在強辯還是在言實,請先生詳查。 |
回應﹕ 所言屬實,但惜論理不清,全篇扁平「大餅一張」! 察全文之自我檢討條理紊亂,表達沒有層次,說服力欠缺。老朽且詳批一次,希改進之(謹評語句,蓋用字尚待時日琢磨,不急於一時)。 1,先生教導,小子受教。經先生一語,小子確實是已更知自身淺薄。只是先生早先既已敲過小子警鐘,小子怎敢再現。 評:本段僅前句足夠,後續可稱續貂!錯非進一步解釋(所稱「受教」者為何?知「自身淺薄」非受教,怎知淺薄才是受教),否則同性質宜避免。 2,小子經先生教導以及讀書中之言,一有所得我心即烈,遂即強行摁下。小子即已知此,已知我心難去,名關難過,是以先生之棒喝小子句句牢記在心,防名心一同防敵,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先生這裡小子的尾巴更是不敢稍露。 評:露者,指前則留言「無知而知」及所謂「自悟」後、得意洋洋之六句「四字文」也!知不可露而露,是名「性好表現」,正因係個人之「本性」,故難以遏止。 須知,在「高人」面前,千萬別討論「頭頂有毛無毛」(高人一看即知也)!汝自幼在同儕中耀武揚威成習,今後進入社會,魚龍混雜,若不知藏拙,或將遭受奸人利用為俎上肉、再不然終生被他人排斥成石頭臭! 3,小子再自命不凡也不至於不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求真路途,峰高路遠”的道理,若非如此,天理何在?(不怕先生笑話小子今天方第一次瀏覽《三字經》全文若不查譯文還多有不解之處) 評:此段黑白混淆、邏輯不通!天理在不在與汝知之否無干!更與後註扯不到一處!就算是「炸菜炒肉絲」,也要炒出「香、味」出來,否則變成炖牛腩,豈非白吃? 4,上一次小子因忽視他人之言被迫與人論理,張口即言出自己都未悟透之語,事后心生慚愧,都不好意思直面其人,待靜心之後方漸入境,經此一事小子已知自身有一太過于主觀的毛病,否則也不至於走到今天。 評:此段時、空已變,應另起一段!且一段中道及二事:「上一次小子因忽視他人之言被迫與人論理,張口即言出自己都未悟透之語,事后心生慚愧,都不好意思直面其人」,此為事件;「待靜心之後方漸入境,經此一事小子已知自身有一太過于主觀的毛病,否則也不至於走到今天」,此為反省。兩者性質不同,混為一談,極易「灰化」問題。久而久之,人的大腦便成為汙泥一灘了! 5,只是小子剛學會從客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日后問題怎會少的了,而小子又不知先生到底何日即行歸隱,是以先生留言每露歸隱之意,小子即心生急迫,是以小子現所學所思皆以先生指佐為先,小子不知主觀學習所得是否正確,連聖賢書都未讀完,更不要說讀透了,還待靜思,又見先生留言“如今無虧無欠,心安理得,眼下一片空明。已教的教完了,該走時,穿一雙布鞋就好”,只好把主觀臆測拋出,今觀先生留言小子已不知偏至何方。 評:長江大河如此,焉有不泛濫成災之理?其中,「只是小子剛學會從客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日后問題怎會少的了」應為一句。「而小子又不知先生到底何日即行歸隱,是以先生留言每露歸隱之意,小子即心生急迫,是以小子現所學所思皆以先生指佐為先」應另成一句。 「小子不知主觀學習所得是否正確,連聖賢書都未讀完,更不要說讀透了,還待靜思」為檢討,性質不同,應成一段。至於「又見先生留言“如今無虧無欠,心安理得,眼下一片空明。已教的教完了,該走時,穿一雙布鞋就好”」另為一段(文短乃意未足,應加強)。 「只好把主觀臆測拋出」為一未完成之文句,蓋前則留言中「臆測」甚多也。「今觀先生留言小子已不知偏至何方」是實,但全文零零星星,若非老朽見汝心誠,實在難以入目。 其實,汝之問題關鍵,在於當今「大道斯圮」,百年來我大中華未出一位「思想家」!宛如祈連山上的牧場,風吹草低見牛羊,暢銷的「文學家」年年有,其高不過「遮人眼目」!這種牧草經濟價值不凡,可以養牛、可以擠乳,可以讓人活得白白胖胖,只是耐力比不上一棵道旁小樹,逢冬必枯! 因為,文字概念乃思維之基,若對概念領略不夠,不得其門而入,就只好門外納涼!失去了概念的深度,文字只是「白紙寫黑字」,所代表的只有黑黑淺淺一層!再若人連文字、文句、段落的層次不清,那就和「chop sue」(美式的中國炒麵)一模一樣,能飽肚子,但令人不知所食! 要注意,「美感極易污染」,濫文章看多了、濫音樂聽多了、濫事物碰多了,感覺閥油膩,人必然是非不明、好壞難分!鍛鍊必須一火一水、淬勵不斷!要養成敏銳的判斷力,就必須步步準確、事事精明!聖賢書要言不贅,大義凜然,待耳目渲染為正,始能融於倫理道德,才會得到無比智慧! 看過《智慧之旅》當知,老朽毫無「學問」,所讀之書連一部腳踏車都裝不滿!只因素來「所行端正」,老天慈悲,賜與明心見性的機會。自後,老朽凡事用心,每用必堅持至水落石出、直獲虎子為止!三十年的磨鍊,終於,老朽敢拿出成績來,公開掛網,無論思想、文學、音樂、藝術任憑烈陽曝曬! 憑什麼?「少時未了了,老來才驕驕」也!數十年磨一劍,潛沉之功也!要在祈連山牧場中長出大樹,首先,要勿令牧人礙眼,否則折之砍之,屍骨無存!其次,不能讓奸商看到剩餘價值,否則伐之賣之,雖可為爐中薪,但其光不過三尺、熱難暖閤宅! 以前次翻譯之「丹尼」為例,有不少網友興緻勃勃,將自譯之文稿寄來本網,途為之塞!老朽本待不理,但於「教育立場」,無法忽視。然而一看,立即「冷了半截」!若僅僅是「指教」倒也應該,但涉及「主觀判斷」,便成為「口舌」,會攪亂雪山玄冰,永無已時。 蓋老朽「苦口婆心」,在網上一再強調:「翻譯要信、雅、達,要忠於原著;歌詞翻譯更要瞭解音樂、詩詞,千萬不可當作創作」!然而,當今的「知識分子」,學過洋文、略識漢字(因中文尚有蒙藏等文,識者不多),誰不是「自以為是」?誰不是:「自己的兒女,怎麼看怎麼美」? 老朽說過,以音符而論,丹尼一曲之歌詞是4,6及4,8句,即前兩小節代表4個音符之子句,後兩小節則為6至8個音符。偏偏有人硬是將四小節譯成一句,還提出了各種「堂堂皇皇的認證」!老朽除了氣得七竅生煙,又怎生教得下去(已高掛免論牌)? 在《智慧學》中,第一節之第三則專門討論「介面」,老朽曾說過,人間所有的問題都建立在「介面」上。因宇宙本是「一體」,人為了一己的方便(分家也),硬是要拆分成千千萬萬。於是,碎成砂粒的觀念、現象,漫天飛舞,如果找不到其間的介面,人智也變成灰塵! 時人最大的盲點,就是受到「有心人士」的慫恿,盲目追求自由!要知道,自由的定義=無拘束,無拘束=無範圍,無範圍=無規律,無規律=無依靠,無依靠=不知所終!就以「創造」而論,天下沒有「絕對自由的創造」!也沒有任何人能在「絕對自由」中,「無中生有」! 無規律、秩序的後果如何呢?看看當今年輕人的「天真、很傻」、聽聽貴為國家元首的競選、買買充斥市場的貨品就知道了!人人為了滿足私慾,不擇手段,至於他人,禍福自任! 老朽深知:狂潮之前,當者無赦。如今避居罟網,諄諄不倦,始知觀念真真難以傳達!老朽寫的書已不算少了,在本網說的話也近千萬言了,但有些金剛腦殼就是無法穿透! 老朽業已退而不休矣!還能如何?只好說,要走,穿雙布鞋就好!為什麼?因為在澳門買不到,上次返國,一口氣買了六雙! |
#7624 留言者:回歸者 [2008-02-17] |
主題:求教 先生:您好! 最近小子于《道德經》章七十有點迷失,請先生給予指正。 小子體悟如下:“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我不知”為“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之裡,“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為“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之裡,萬事萬物循法而歸宗,是以“夫唯無知,是以我不知”乃“言有宗、事有君”之回應。若據老子之主張“無為而為”以及章十之疑問肯定句式、問答一體推之,是否應有“無知而知”?若此,應如何理解?因此,小子日前觀幾個孩童堆雪人雖手生凍瘡卻樂在其中之狀心有所悟。小子問其中一子曰:“痛否?”答曰:“不痛。”念及先生曾得大自在,于彼,無私無我,小子對“自在”所悟之得俱列于下:有感無痛、無知而在、兩兩不傷、虛心避害、物物趨同、優游自在。 綜上小子如此理解是否牽強,若有偏差請先生給予指正。 |
回應﹕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此之謂也!網上載有「野狐禪」之公案,可往一觀。若仍不懂,老朽可授以「善人經」如下: 某人自命不凡,性喜表現,人謂讀經將有以正之。不日,某以「大善人」自居焉。人問之,某曰:「聖人所封者」。人不解,某續曰:「豈不知『人之初,性本善』乎」?人曰:「若何」?某曰:「是故,若吾非善人,《三字經》可以休矣」! 某人「斷章取義」功夫,與汝略同,所異者,時代、年齡也!今之世,如棋局、牌戲,西風做莊也!西文僅係符號,不具義理,人生但為一己;西式教學,求新求異,以彰顯物質、以期強者為王。是以,略識規律,僅通數學一門,九歲稚齡即可上大學執教,課餘照玩泥巴! 中華文化不然,漢字有「字層(如地質之地層)」,苟不知歷史,難明「大義」;苟不具人生經驗,無從領略「人生常識」。古人讀萬卷書(未必一萬,但必須由四書起始),須十年寒窗;行萬里路更是青春鴻斷!何以如此?「原罪」深重,匪此,罪難以去也! 中國人背負「天命」(詳見《智慧學》),文字中層層深深,豈僅符號之皮毛?汝以「無為而為」導出「無知而知」,當可再引申為無愛而愛、無食而食、無道而道、無國而國……如是,《老子》只剩「有感無痛、無知而在、兩兩不傷、虛心避害、物物趨同、優游自在」,可稱重重《孫子》矣! 汝來本網,是「自取其辱」也!蓋汝所作所為,盡係「西式樣板」之精萃!在西式學校,可打倒上帝、曲解上意,只要高舉「人權自由」,就有大批打手聲援!於是,天下但見萬犬吠聲,鼓動雷鳴!學子不須痛下苦功,不需透識義理,正因「無知而知」,故能大鳴大放也! 夫啤酒要求新鮮,加冰即可快飲!然陳酒宜醞釀經年,其醱酵過程繁複,未達其境,遽爾斷言,正係「野狐、善人」之概也!凡中華「經典」,所道所發必前後「如一」。未知一,發之為億;未明義,據之為理!斯乃「西式大搬移」魔術,正係老朽之所恥者。 不苟同可去,可投諾貝爾為爾師,可大玩文字遊戲,可早日「英雄出少年」! |
#7623 留言者:二號 [2008-02-16] |
主題:Danny boy 譯文 學生 頓首 |
回應﹕ 已有言在先,言必守信。人生有限,不必浪費精力於譯文,逕自創作可也! |
#7622 留言者:芋頭 [2008-02-16] |
主題:智慧學修改建議 先生,您好: 智慧學修改建議,謹呈 先生參考。 第三章,第二節,第四則,第一區,第三段(7557留言): 一、原文:以維管朿之虹吸及溫差作用 建議:以維管束之虹吸及溫差作用 説明:「朿」改為「束」。 二、原文:則維管朿之成長越快 建議:則維管束之成長越快 説明:「朿」改為「束」。 第三章,第三節,第一則,第一區,第二段(7557留言): 三、原文:此外,心臟也能分泌激素,如同心利鈉多肽(ANF),以供血壓、血管、血液之調節。 建議:此外,心臟也能分泌激素,如同心利鈉多肽(ANP),以供血壓、血管、血液之調節。 説明:「ANF」改為「ANP」。 參考(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58112):“心房利鈉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由心房組織釋放,可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房內壓。其作用為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鈉,使尿鈉與尿量增加,作用於腎上腺皮質球狀帶而抑制醛固酮分泌,減少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 參考(http://www.doctor.org.tw/periodical_detail.php?id=88):“心臟衰竭會造成組織灌流不足,而引起neurohormonal system的變化,中間牽涉到腎上腺、腎臟、心臟,其中最重要的荷爾蒙是renin-angiotensin system及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早期心衰竭以增加ANP為主,當心房內壓力過高時,會以分泌ANP的方式將過多的水及鈉離子排出,” 第五章第一節第二則第二區第二段與第三段(7566留言): 四、原文:要擺脫各種引力的朿縛 建議:要擺脫各種引力的束縛 説明:「朿」改為「束」。 五、原文:最基層的朿縛 建議:最基層的束縛 説明:「朿」改為「束」。 |
回應﹕ 謝謝費心。皆據以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