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0 留言者:庚子 [2008-06-16] |
主題:回#7757 老師您好: 如果老師是說圖像辨識的話,相信要等有一段長的空閒時間才行。 喜怒哀樂,各有其體用因果,其相互制肘,人的心理始逹平衡。情緒為引發人行動的沖動,其用為引發人的行動,直至心情平伏為止。問題是,無行動則沖動常在,小沖小動可以渾忘,大刺大激則常擾靈思。無行動,則心情無平伏之日,日積月累,雖能暫忘,但觸境情仍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何治之?其實際運用如何?雖然以前有關留言無數,但學生仍有疑惑,煩請老師再再開示! |
回應﹕ 除了計劃經濟、便是市場經濟,且不論是什麼,欲啟行必須先知。人欲先知,又須先有自信,動過手才可生自信、有信才有人言。否則就叫做自以為是,亂動手動腳,則稱暴虎馮河。 所說:「喜怒哀樂,各有其體用因果,其相互制肘,人的心理始逹平衡。情緒為引發人行動的沖動,其用為引發人的行動,直至心情平伏為止。問題是,無行動則沖動常在,小沖小動可以渾忘,大刺大激則常擾靈思。無行動,則心情無平伏之日,日積月累,雖能暫忘,但觸境情仍生。」 不確!不確之至! 喜怒哀樂,有何體用因果?如此推論,所有概念無一例外,宇宙洪荒須重新開張矣!查喜怒哀樂皆係「形容人於某一瞬間表現狀況」之概念,在西洋文法中,謂之「形容詞」。形容詞無形無色無量無數,從何來「體」?若究之,喜之體為何?存在於何方?即令英文,「一喜」何意? 至於「相互制(應係掣)肘」,麻煩大了,喜掣肘哀乎?怒中無樂乎?如此思維,五行生剋將如同爛泥一堆!再談「心理平衡」,喜怒哀樂怎地與八方有難、扯到一秤?注意注意!學中醫最重「概念認知」,如將概念學成這般,遲早會把奇經八脈化成七斤八麥,任毒難分矣! 「情緒為引發人行動的沖動,其用為引發人的行動,直至心情平伏為止。」此說直可定名為「庚子心理學」!實屬首創!須知「情緒為心理作用之果」,「引發人行動的沖動」之因乃環境刺激(人之意識暫不考慮)!本末豈可倒置?客觀是非怎容主觀認定! 「問題是,無行動則沖動常在,小沖小動可以渾忘,大刺大激則常擾靈思。無行動,則心情無平伏之日,日積月累,雖能暫忘,但觸境情仍生。」此非問題、乃牽強附會、胡思亂想也!難道老朽之《智慧學》遁入空山修成妖仙乎?若謂只是文字遊戲,顯然是玩昏了頭,抽起大麻了! 欲談「體用因果」,必須先定義「系統」,蓋此四者,乃「系統功能」也!喜怒哀樂皆非系統,而係某一系統(人)於某一情況下之一種表現。此「表現」隨情況而變,時有時無、可大可小、非真非幻、若虛若實。蓋唯「表現」情況之系統具有「體用」,至於「因果」,則另涉及意識,不提。 做學問,首重「紮實」,即令紮以稻桿,亦應實在!要寫文章,應先紮實掌握文字章法之起承轉合!而論思想體系,更得先把系統定義明確,否則各說各話!於是乎,日本官方說「遺憾」,便成為亡國奴口中的「道歉」!日本人說聲八個丫頭,一定會有皇子皇孫高呼萬分榮幸! 欲談「相互掣肘」,必係「單數」(一人無須掣肘,二人不稱掣肘!蓋肘居身體兩側,中有頭腦,左肘始可掣右肘!若指他人,則必有中間人在,否則是謂僵持),連幼稚的民主制度都知道,表決要有結果,不能來個二比二!再說「平衡」更不能等於二比二,因為「全等不是平衡」!這些最基本的「理則學」都沒有搞通,是無理則不學也!千千萬萬、萬萬千千!汝行前,老朽囑咐再三,正因汝之務虛而不務實也! 於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可治矣!此句係《金剛經》中,須菩提問佛云:「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由於須菩提地位崇高,已證道得果(細情宜自行詳閱)。佛於層層剖析後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注意:若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免談!) 老朽雖曾對此「留言無數」,但汝不仔細參詳,且「斷章取義」,自必千疑萬惑。更糟糕的,汝遇事一知半解,喜怒扯體用、西學混中醫!已是而立之年,尚在伐林挖地!再若不將大腦理順,休道八級地震,即令天降甘霖,也將處處土石流!開示何用! |
#7759 留言者:網主 [2008-06-15] |
告網友: 自四月14日發了瘋,兩個月來,老朽日夜浮沉虛幻之音樂影像海中,較俗人尤俗矣!固然見識到了不少精品,令人心心相戚,但絕大多數是糟粕垃圾,耳目其泣!好在登泰山之巔,沐清風以邀明月,渺群丘而小天下!有三五同沐,沐之;無人共樂,自樂之,夫復何愁? 去載,丁一為老朽購備大樓一座,以容本室小眾,續航天涯。三十年前,老朽曾在台主持一室內裝潢公司,對工程進度瞭然於胸;觀後,估計新居須時兩月完工。因素知本澳居民財大命好,為保險起見,加時一倍(且扣除新年假期),老朽今年三月得進化為「寄居蟹」焉。 為此,老朽嚴令同仁儘速將圖文系統完工,成立「幻廬」以迎新猷,是有三月開幕之約!孰料,人算不如天意,因工作要求過緊,官逼民反,導致311兵變焉!事後,老朽痛定思痛,決定退居二線,蒔花澆水,坐待天命之成。四月已去,五月又終,今六月過半矣! 蓋本室租屋數棟,若欲遷居,須於三個月前向屋主報備。今一延再延,屋主們已下最後通牒!此外,老朽房中冷氣損壞多時,既要搬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兼屋漏必逢夜來雨,近因溫室效應肆虐,澳門霪雨不止,蚊蟲滋生,群起為非作歹,每令老朽抓狂! 沈子跟老朽三十餘年,年年搬家,處處飄泊,早已處變不驚。日前沈子衡情度理,斷然下令,且不顧糧草、大軍先行!自是,老朽等難安於室,又蠢蠢欲動矣!此次移駕,非同小可,蓋小杏子靈貫九天,眾仙諸佛無不饗以鮮花、助以清韾,是有風雨淨地、雷電助威也! 「輕鬆樂曲」已收集八百餘首,係以演奏之個人及樂隊、分為以下十類: 一:鋼琴王子 Richard Clayderman 克萊德曼--鋼琴王子,法國人。 本類係克萊德曼主奏、管弦樂隊合奏者,因音色豐富,極為動聽,宜供休息欣賞。 二:鋼琴演奏 Richard Clayderman 克萊德曼之鋼琴獨奏曲。 其他人等。 鋼琴獨奏之特色為純淨清脆,宜於夜間欣賞或工作時作背景音樂用。 三:鋼琴詩人 Ernesto Cortazar 柯特沙--墨西哥人,號鋼琴詩人,新世紀代表。 Ferrante & Teicher 費氏兄弟--雙鋼琴演奏,美國兄弟二人(歿)。 Roger Williams 若傑--美國人,號鋼琴先生,老一輩樂人。 本類變化不一,新世紀之音樂常採用多媒體製作,作背景音樂極佳。 四:古典小品 各種較短之曲目或片段,以饗古典音樂之愛好者。 五:當紅樂隊 Andre Rieu 安德烈 --荷蘭人,約翰史特勞斯圓舞曲樂隊。 Fausto Paptti 佛士特 --法國人,薩士風+電子合成。 Maurice Jerre 毛利斯 --作曲,法國人,專長影片配音。 John williams 威廉士 --電影作曲家,美國人,主持波士頓愛樂團。 此中編曲皆為大眾所熟悉及喜愛者。 六:經典樂隊 Artie Shaw 阿蒂簫 --美國人(歿),奏黑管;銅管樂隊,早期爵士樂隊。 Glenn Miller 格蘭米勒 --美國人(歿),奏伸縮管;銅管樂隊,爵士樂隊。 Benny Goodman 班尼固曼 --美國人(歿),奏黑管;銅管樂隊,爵士樂隊。 Franck Pourcel 法蘭克玻塞爾 --法國人(歿),擅長小提琴。 Harry James 哈瑞詹姆士 --美國人(歿),小號+管弦樂隊。 Henry Mancini 亨利曼辛尼 --美國人(歿),為電影作曲,曾獲獎無數。 Percy Faith 玻西費斯 --加拿大人(歿),管弦樂隊。 Bert Kaempfert 伯肯弗提 --德國人(歿),小號+管弦樂隊。 Ray conniff 瑞康尼弗--作曲,美國人(歿),奏伸縮號,爵士樂隊。 此中曲目為上世紀之輕音樂主流。 七:三大樂團 Montovani 曼陀凡尼 --作曲,小提琴,英國人(歿)。世界三大輕音樂隊之一。 Paul Mauriat 保羅 --作曲,法國人(歿),世界三大輕音樂隊之一。 James Last 詹姆士 --作曲,德國人,世界三大輕音樂隊之一。 此三大樂隊舉世聞名,各有特色。 八:新生世代 Secret Garden 神秘園 --挪威(男)+愛爾蘭(女),代表新世紀。 Enya 恩雅 --愛爾蘭The Celtic人,女,代表新世紀。 Bandari 班得瑞 --一群年輕人組成,定居瑞士,代表新世紀。 因電腦多媒體功能強大,個人可兼作曲、指揮及演奏,樂隊更可小可大,方便異常。 此外,音樂、圖形可以隨意結合,是以舉凡新生世代成員,無不著眼於當前之社會環 境題材。是以欣賞時應擴大視野,將音樂、藝術、文學、科技結合為一體。 九:藝術天文 人人可參與多媒體世界,若干具備一定水準之作品,悉可欣賞。 十:電影明星 主題為電影及值得懷念之美女明星等。 總之,此項工程浩大,絕非等閒。蓋無中生有不過需要耐心,可於You Tube中一一尋找,但分辨精華糟粕則有賴慧眼。此類曲目,少者二、三,多者十分鐘,邊看、邊聽,絲毫不能分神,一日最多能篩選數十隻!為此,老朽擬先掛在網上,興之所至,隨時調整之。 網主人白 |
#7758 留言者:小人 [2008-06-10] |
主題:請舉一個實例 留言日期:2008-06-10 老師:我想學做辨識很久了,但始終不知道怎樣下手,能不能請老師費心,對7757的基因的資料結構舉一個實例,拜托!拜托! 笨學生上 |
回應﹕ 也罷,破一個例吧!但是有言在先,老朽只能點到為止!因為老朽還想多活幾天,好去教小杏子! 一切「道法自然」,所以,過程就是: 1,觀察自然: 假如桌子上有個方塊形物件(不拘,只要簡單的方形就好),觀察時,得: 此物之「體」有六面(上、下、左、右、前、後),上朝天,下接地(桌面), 左、右與觀者反向(鏡相),近己者前,背己者後。 此為「三維圖像」之觀察基礎,由上至下為「高」,(英文符號為Y);由左至 右為「寬」(X);由前到後為「長」(Z)。 於是,長寬高各有起點及終點,每一點又與鄰點相連(注意:此為「辨識」的基本 關係,程式的功能,就是要找到「點及點的連接關係」)。一個標準的四方體應有六 個面、八個點、十二條線,各線於接點相互垂直。 再定義觀察者對物體的觀察「立場」(老朽常講,沒有立場不能判斷),觀察者由 物體之「正上方」觀察,可得一「頂視圖」,頂視圖之「高值」恒等於0;觀察者由 物體之「正前方」觀察,可得一「正視圖」,正視圖之「長值」恒等於0;觀察者由 物體之「正側面」觀察,可得一「側視圖」,側視圖之「寬值」恒等於0。 如若觀察之立場改變,得一長寬高之透視比例值,則稱之為「透視圖」。透視圖由 觀察與物體之距離而有不同的呈像。 且假定此觀察為「真」(否則麻煩大了),再進行下一步。 2,分析所得: 顯然,物體本身與觀察者有一「相對關係」;而且,物體與所在位置之間,也有一 「相對關係」。要頭腦清楚,首先要「絕對掌握各種關係」,千萬不要「自以為知」, 蓋人之辨識能力歷經十數年的學習,早已被「潛意識接管」了。到時不搞清楚,便會 成為#7754則留言所說的「故事」了! 這些關係可概分為三: 2-1,絕對座標:事實上並不存在,但為了方便,預先設定一「環境座標」以 為參考,如地球之經緯度、或某一房屋之座標值等。 2-2,本體座標:任何完整之物體都可設定其本體座標,原則上可假定物體在 某一座標之第一象限上,各點可得一長寬高(ZXY)之座 標值。將各點相連,即得該物體之三維圖形。 2-3,相對座標:觀察任一物體時,該物體與其所在之環境各有其「本體座標」 之值,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運動的關係,可以用數學轉換, 是稱「三維座標轉換」(靜態辨識可以忽略)。 3,體用關係: 根據前面說明,再假定此「方塊」為一本書,且此書放在桌子上。 假定所應檢查之「畫面」僅為:「桌子上有一本書」。此時系統已將此畫面轉換成 為二進位之「屏幕資料」(以VGA模式論,有四色區,每區各640X480點)。 程式師只要檢查各點之0(無)或1(有),以求出與設計之資料關係。 在VGA模式下,人在電腦屏幕所見之影像、實際上是記憶體之0、1資料。所以, 用程式去檢查記憶資料,再去比較所設計的資料結構,就叫做分辨認識。 所設計之方塊資料結構可以表示如下: 體:代號:001,某某書。 點位:XYZ之值各取2Byte,每點有6Byte,八點為48Byte。 特徵:暫且忽略(初學不必太精確),但可假定最大之面在下方(若最小之面 在下方,表示「不穩定」)。 用:用程式檢查屏幕資料,且假定左下角為第一象限之零點,如果桌上並無其他物 體,則先查到的「水平向」各點必係方塊之「底面」。再找底面之兩端,必得 向上之點,如此以往,將各轉向之點線相連。 如果觀察者處在「透視圖」角度,人眼與桌面呈30度斜角,結果可見頂上 面積最大,頂與底之間有一至兩個較矮之面。此時所得之「點位值」乃相對座 標值,須用三角函數換成「本體座標值」。 再採所換算之「本體座標值」與資料結構中之點位相比,若符合001 之資料 (偏差值暫不計),即可確定「辨識成功」,所辨識之方塊為「某某書」。 不難吧?餘類推,一隅應有百隅反! |
#7757 留言者:庚子 [2008-06-08] |
主題:續#7753 老師您好: 謝謝老師的勉勵。 在此時代,耳聞目睹世間千奇百怪之事,見證新時代的誕生,是此時代可貴之處。只是在個人來說,不知身軀心智能否承受新時代誕生前的陣痛,又不知是福是禍也。 有關聲光基因,學生的猜想如下: 圖像之因為一主觀鏡頭。主觀鏡頭坐落在客觀環境(虛擬)的一個位置上,面對一個方向,用有限的眼界,特定的焦距,捕捉客觀環境中靜止的一刻。 圖像內有物,存在於客觀環境中,各物在客觀環境中有其特定位置、有具有邊界的持性、表面具有特定顏色。 圖像內有光源,在客觀環境中特定位置,能影响物件表面的顏色,並產生影子。 圖像中的物件本為立體,因主觀鏡頭的關係只能顯示該物件的一面。 以上為從圖像中取得的資料,為客觀資料。 以下為有關辨識系統的部分。 基因為合成結構(體)的最基本原素,一圖形的基因為其性質(因)。物體的性質分形和色。色為光頻,附於物之表面,有純色或漸變的變化。形的基礎由多個面組成,面又由多條線組成,線可分為有否邊界、線曲直、線長度、兩線夾角度等等(面和體又另有基因)...可化為向量數據儲存。 結構為基因的有機合成,為用、為果。在辨識系統中先建立好不同物件的原形,不同原形有不同的基因結構。眾原形以概念二分法分類。 在辨識時,以從圖像取得的資料,轉成立體數據,輸入辨識系統,經分析,得出主觀資料。 |
回應﹕ 很好,該是用心的時候了,而且用得很到位,但願不是說說了事。 宇宙變化不停,體用因果無不爽然;人類應運而生,刺激感受一脈通連。人若甘居斗殼,明察喜怒哀樂而不見客觀環境,其身軀心智只是私人之記帳簿罷了。當風移水動之際,滴水可淹蟻蛭,而洪流難撼磐石!至於其人簿記,是否有助生產?是否可承受陣痛?豈可一概而論哉? 所猜想不差,但若非「基因」即去道日遠矣!蓋「基因」者,最基礎之因子也。今談「圖像辨識」,需知涉及「主體有二」,一陰一陽,缺一不可。其陰乃「受體」,由眼至腦而止於二進位碼,以電腦比對,始能運用。陽則為「刺激體」,其體之用,斯稱刺激。陰陽相合,二碼歸一,始有辨識。 刺激體有靜態及動態之別,靜態有長寬高三維,動態另加時間一維。各維於電腦之受體共分四層,一為光之「灰度」,另三層為互補色。物體之色各異,合四層而得「體形」,苟知其體形,可查知其效用。至是,將各種圖像之特性建表(二進位),陰陽互得可彰矣,其餘細節罟網有載! 程式也者,不過將所整理之資料聯成一體而已,難的是「觀察、整理」。職是之故,老朽一向強調,「流程式」之電腦程式,素為美國人以不知充作知的try and error 障眼法。也因如此,高科技的高薪神話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當然,老朽的老朽哲學也樂得看看熱鬧! 多下功夫吧,先建一個簡單的資料:比如說一方塊;試著用攝像機攝入電腦,再用程式檢查電腦圖像內容。如果能查到電腦資料符合所建之資料(各種角度),就可定義為一方塊!如果查不到,要知道錯誤在何處,如此以往,由簡入繁,就可以入門了。 動態辨識更是簡單(本網有載),只要所偵測圖形 XOR時,f(t1-t2)=0即代表絕對靜止,將非靜止之圖形區分離出來,就是「運動體」!如今安全設施大行其道,但還要靠警衛注目檢查,豈有此理?用此法立可查知影像中有物在動,且可知大小,時發佈警訊,提醒警衛即可(這才是大生意)! |
#7756 留言者:沙粒 [2008-06-07] |
主題:#7755则 朱老師: 您好。 英文水平不足者,是否可參考以下鏈接的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 reader_4de61f8901009mbi.html 謝謝! 沙粒敬上 |
回應﹕ 謝謝,所貼之文係站在「星相學」立場,討論現代宇宙論的神話性質。事實上,真正的科學家無不承認:「科學並不能解釋世上各種迷團。」只有半調子什麼都不懂,抱著「過時的教科書」照本宣科,硬掰些自己都不懂的歪理。偏偏這些人太多,反正大家混飯吃,叫來叫去,便百犬吠聲了! 另一位 Dr. Rhawn Joseph 是「正宗科學家」,是站在另一派「均衡宇宙」立場(百年前曾是主流),以Hubble攝像機所提供的證據,來討論black holes,Dark Matter,Dark Energy,Nebulae,Nova,String theory,Red shifts,Red Giants等嚴肅的理論,是另一種「過時科學教科書」。 不過,老朽雖欣慰「有鄰」,但並不完全同意 Dr. Rhawn Joseph 的意見。科學還在發展中,很多新事物正逐漸嶄現,能夠全盤解釋的理論尚須下一代英才努力開拓。尤其是如今「知識爆炸」,人若不具備「跨行兼業」的功力,就只會說些專門的行話,唬唬小圈子裡的自家人! 下一個時代中華文化振興,「認知基礎」已非西方學術所能獨佔,人生目的更非「吃香喝辣」而已。在大時代面前,白白胖胖不管用,要有真本領,有大格局才能夠屹立!須知「成功的學者經常是失敗的開創者」,奉勸年輕朋友不要妄自菲薄,說不定,下一個牛頓會落籍本網哩! |
#7755 留言者:網主 [2008-06-07] |
告網友: 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矣!在文化上,老朽得沈紅蓮之助、合作無間,是能安心一圓音樂故夢焉。老天垂憐,老朽近日於You Tube搜索間,偶見一天文景觀圖像,配上古典音樂,頗令人神往。追而蹤之,得睹一長一小時之科學節目,由於無中文翻譯,老朽只好扯著耳朵充傻驢! 看畢,老朽會心一笑,今生心願得直矣!蓋老朽寫《智慧學九論》之觀念論時,只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據理而道、不計毀譽。該書發行後,只在本網擁有「免費票房」,好在老朽衣食不缺,是能苟活迄今。該片中所談莫非宇宙、時空,為了不影響網友認知,老朽鼎力推薦,暫不作評論。 本片超聯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l3Uj2UJjPA&feature=user 片 名:God & the Myth of the Big Bang. 參考資料:Hubble black holes Dark Matter Dark Energy Nebulae Nova String theory Red shifts, Red Giants, Einstein, by Rhawn Joseph, Ph.D. (BrainMind.com/Astrobiology) 建議:英語聽力不足者,請向他人求助,本片對於「理性思維」極為重要,有志者不可不知。其內容深入淺出,介紹了當今科學、天文學之「主流見解」,也明確提出「實證」批駁,並解釋何以如此。看過本片後,再參閱老朽之「觀念論」,當知:「德不孤,必有鄰」誠非虛語! 至於《智慧學》,有沈紅蓮全力支援,不久當見真章!道得直,可賦歸矣! 網主人白 |
#7754 留言者:岳凌 [2008-06-04] |
主題:回應7752 朱老您好,您在7752留言中提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國作曲家荀白克發表了無調性音樂,至此音樂變成不和諧的噪聲,完全否定了音樂必須優美悅耳的傳統觀念。於是,音樂殿堂變成商業賣場,各取所需。 』 對此推論我持反對看法,畢竟從未見過無調性現代音樂大賣特賣,而音樂的商業化世俗化也絕對不是西方音樂的演進方向所造成。 另外,我也曾花過一些力氣創作電腦音樂。當然,這音樂並非您所介紹之導正人心,紓緩心情的輕音樂,甚已超過您所定義的『音樂』範疇。不過仍希望您能撥冗聆聽這作品,請關燈,房間全暗,用頻率響應好的音響器材來聆聽。http://www.chinesenewear.com/ear/ download/countlesscount.mp3 這篇留言您看過就好,不需公開。 |
回應﹕ 凡本網網友盡知,老朽只談公議,從不回覆私見,不願公開請勿來此。此外,任何事物若不能導正人心,皆屬老朽「勿視、勿聽、勿言」之範疇。老朽既迂且腐,活著苟延殘喘,只有一個目的,準備為中華傳統文化馬革裹屍! 歡迎討論,意見不同最好,但請言之有物,贊成與否應據理而定。閣下所陳述之理由、雖字字出自7752該則,但與閣下之主題無風無雨、非馬非牛,頗令鑽研「理解」數十載之老朽汗顏:「無地理解」!至於閣下所提:「音樂的商業化、世俗化」已於前一段說明,且引該文如下: 『接著是「現代時期」,從一九○○年迄今,物質文明的最高峰,資本與英雄主義盛行。這時,中產階級已經主宰了世界,音樂、藝術、文學都成為時髦市場的寵兒。藝術家們各自擁有自己的經紀人,莫不面向市場,千方百計表現自己與眾不同,以求揚名得利,但不幸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請注意,欲攻敵盾,先備己矛。閣下所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國作曲家荀白克發表了無調性音樂,至此音樂變成不和諧的噪聲,完全否定了音樂必須優美悅耳的傳統觀念。於是,音樂殿堂變成商業賣場,各取所需。』係指「古典音樂-現代時期之終結」。 全文可對應老朽所著《智慧之旅》、稚春-天籟中之討論,不論如何,該段與閣下所述「對此推論我持反對看法,畢竟從未見過無調性現代音樂大賣特賣,而音樂的商業化世俗化也絕對不是西方音樂的演進方向所造成」毫無體用因果關係,看不出反對之「畢竟」為何! 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識其人,不授其柄是也! 後記:已擱筆,突然想起一段故事。 老師講完了課,問某生:「都聽懂了?」 「都懂了。」 「那很好。」 「不好。」 「為什麼?」 「我有一點不贊成。」 「你說。」 「既然這個是那個,那個就不是那個,如果那個不是這個,這個就應該是那個…」 老師打岔說:「別急,說清楚點…」 學生茫然:「你指哪個?」 ??? |
#7753 留言者:庚子 [2008-06-04] |
主題:聲光基因 老師您好: 老師留言中所說的「聲光基因」技術是把聲波和圖像轉化為電腦編碼,此功能聽起來和人腦的視覺和聽覺功能很相似,相信屬人工智能的範疇。如果是的話,相信未來小杏子便不需要人來作為其耳目了。 又,漢字的創造緣於先民以簡筆方式鉤劃出所見的圖形,以「以簡御繁」的方式記錄。聲光基因轉聲波圖像為電腦編碼,我想亦是以「以簡御繁」的方式記錄。如果研究成功,可謂另一次倉頡造字! |
回應﹕ 日正當中光線明亮,黃昏時刻晚霞才美,然後,長夜漫漫。大自然以陰陽生息驅動能量,人類則依賴生息反饋陰陽;伏羲神農是「起」,古往聖賢乃「承」,我輩子孫須「轉」,最終才得其「合」。老朽有所見,自任其責,至於成之何方,識者斯緣,俟至晨曦之始自知也! 此中電腦程式極為簡單,不過三維轉換及索引建表(汝曾涉獵),但觀念認知極難。蓋人早已被經驗所污染,平素所聞所見,無非一己之利害,致思為境縛也!值今大道之行,人若不能舉慧劍、斬奸佞,養明智、除虛妄,自是如墮百里迷霧,坐失千載良機! 體有所用、因有所果,從物理角度看體、因,從生理立場看用、果,由客觀而主觀,自得其髓矣!要者,客觀須週全,細察所以,明定規律;主觀宜慎密,精簡結構,力求通透。以之比較倉頡造字,雖不中亦不遠,然時代有時代之需求,時至始得實歸也! 我中華文化以利眾為基,以天下大同為標的,讀聖賢書,嚮往思齊。今雖偶逢天災人禍,然有作用始得反作用力,人材之出適有其機焉!豪富之家,子孫高枕槐安,不過養尊處優之肉身一具;多難之邦,人民努力奮發,三十載可建高樓大廈,但若不充實德智,一旦即可見瓦礫遍地! 共勉! |
#7752 留言者:網主 [2008-06-03] |
告網友: 老朽常提及自己係「精神族」,表面上看來,充滿自傲,實則就事論事而已。查人皆備具肉體與心靈,終生相伴,如磁石之陰陽兩極,無從選擇。只是人受到環境與條件的影響,在自我意識上,對物質與精神的需求有別。以至於性相近、習相遠,有人較重現實,老朽不過安貧樂道罷了。 物質族之優點在於目標明確,有一定的管道,拾級步進,成為社會的中堅;而缺點則是生活單調枯燥,眼界缺乏色彩,終其一生,難得追清風以邀明月焉。精神族恰恰相反,往往晃蕩虛無之玄際,足踏白雲、頭頂青天。其結果,經常上不成下不就,即令自命瀟灑、倒也未必風流! 老朽以農牧類之精神族,倉儲甚豐、餘力尚足,素喜為人之所不為,不計成敗。今於垂暮之年,又從事形音編碼,見者或謂:驟雨不終朝,難怪水土流失秧無著也!是乎?豈不知圍棋有格,格中置米,每置後再增米一倍。如斯,迨至其成,宇宙已為之爆滿矣! 夫遂行小事者,格格可數,格格有成。老朽足不出戶,日日神遊九天,所見者,棋之一局也。日昨偶見一電視影片,道及蘋果之史蒂芬傑布與微軟之比爾蓋茲瑜亮情結。前者係電腦界奇才,後者為不久前世界首富,二人主導「高科技」事業三十年,風雲迭起。 於老朽眼中,舉世物質文明不過一瞬,時賢所謂之「成就」,莫非一陣輕風(精神族之術語)。一些尚不成熟之產品,女未大已十九變,變變都只是濃妝艷抹,好讓少數人吃香喝辣!作為演電影的題材,尚遠遠不夠精采,若問這兩位仁兄對人類未來有何建樹?大概只佔圍棋盤中一米! 網友當知,老朽一向口氣狂妄,反正未到烏江盡頭,孰楚孰漢,落子方知也! 近因留連網際,於YOU TUBE中搜尋資料,以供篩選基因。於此,老朽見識到,敝精神族之「水準」應改以「氣準」衡量之。蓋水面海底相去數十公里,其準不準可究,而人智宛若天淵,直可遠逸銀河而不止也! 敝族特愛「影響(或稱感動)」他人,常以「推薦」為手段,佔山卡位,不遺餘力。其氣準高者,的確不同凡響,但絕大部份「自暴」令人不敢恭維,逃之唯恐不及!有人聞聲不知音、見形不識色,網上所掛之各種作品不下百萬,而能入老朽耳目者,萬不及一、苦不堪言! 「資訊爆炸」失序後,資訊越多,人的判斷力越低劣。「古戈」之所以成功,正是能提供部份搜尋功能,遂令因特網得以造福人類。可是文字有序,圖音無碼,看來不找到感覺基因、無法編碼前,老朽苦難難了!好在目前已略窺門徑,繼續努力便是。 談到「輕音樂(Light music)」,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老朽自幼受音樂之賜,於各種打擊中,心靈常保純淨。本網樂迷雖不多,但相處是緣,老朽能反饋一二,絕不手短。因此,就一己所知,略述音樂源流。縱傳統中華文化視音樂如洪水猛獸,然滄海桑田,今昔有別矣! 原則上,音樂有傳統與世俗之別,傳統必有源流、規範、格律。而世俗則深入民間,能為群眾接受,廣為流傳。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加上社會變遷,兩者逐漸合而為一。只是人類不具遠見,連事後之明都蒙上私欲塵垢,遑論先行蠡測?是故,音樂就是音樂,近者近之,遠者遠之。 在西方,傳統音樂有四個時期,分別是:巴洛克、古典、浪漫、現代,於今統稱為「古典音樂」。其中僅古典時期受到貴族訶護,音樂家衣食不愁,能專心工作,作品常成篇累帙,規律井然。浪漫時期已進入工商社會,音樂家們必須自行謀生,所幸音樂備受歡迎,故而大放異彩。 音樂源自聲覺,係人對生存、生命之感知體系,不可抗拒。石器時代以降,人類溝通頻繁,聲帶因常用而令喉部下壓,後口腔之空間大增,逐漸發展出語言。在溝通時,語言配合情緒,產生了高低輕重的變化。這種變化,對男女兩性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從而干擾到平靜的社會交誼。 我國古聖人有鑒於此,採用了防堵的方式,縛以「禮儀」(罟網討論甚多);西方由於地形分裂,各民族割據而居,交遊不多,且較放任。當西方偶有通商來往,居民得見異地之客時,常群聚而問詢之,久而久之,遂形成「報導舊聞專業」,是稱「遊吟詩人(troubadour)」。 遊吟詩人可稱西方文化搖籃的推手,盲人荷馬(Homeros約前九世紀至前八世紀)生於小亞細亞,旅行各地,創作了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者統稱《荷馬史詩》。及至基督教統治歐洲,開始了千年「黑暗時期」,這時,除了基督教義,一切思想、文化都在「嚴禁」之列! 六世紀,教皇格里哥提倡「聖歌」,以淨化人心,人稱格里哥體。十一世紀,城邦貴族興起,他們需要娛樂,遊吟詩人便以演唱情歌方式,大受歡迎。文藝復興到來,有了樂譜,「複音音樂」大行其道,從而使音樂流向民間,不再是宗教、貴族的特權。 西方正宗的音樂起始於「巴洛克( Baroque)」時期(1600-1750),代表人為音樂之父巴哈。他終身奉獻給音樂,創造了許多形式及技法,奠定了在音樂界不朽的地位。巴哈故世後,進入「古典時期」(1750-1820),海頓、韓德爾、莫札特、貝多芬等大師繼起,其曲式規律、風格嚴謹,有大量永垂不朽的作品問世。 待貝多芬過世,立即跨入「浪漫時期」(1820-1900)。整個十九世紀,思想解放、生產旺盛,歐洲社會籠罩在浪漫主義中。浪漫主義是與古典主義相對的思想潮流,古典樂派著重形式與規則,浪漫主義則要打破慣例,強調個人特色,只保留了音樂的基本性質,自由創作。 於是,音樂由成熟進入燦爛期,一舉釋放了所有的能量,此時大師輩出、百花齊放。大眾最熟悉且喜愛的音樂家有舒伯特,蕭邦、舒曼、李斯特、韋伯、門德爾松、布拉姆斯、華格納、羅西尼、普西尼、維爾弟、史麥塔納、聖桑、德弗乍克、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夫及史特勞斯等人。 十九世紀末,法國青年德布西深受繪畫印象派大師莫內(Monet )影響。他拋棄了傳統音階的表象,採用「重組」後的「五音階、六音階」,且以「漣漪式和聲」製造了奇妙而清新的聽覺效果,是稱「印象音樂」。但不幸後繼乏人,曇花一現,故未能形成一個「時期」。 接著是「現代時期」,從一九○○年迄今,物質文明的最高峰,資本與英雄主義盛行。這時,中產階級已經主宰了世界,音樂、藝術、文學都成為時髦市場的寵兒。藝術家們各自擁有自己的經紀人,莫不面向市場,千方百計表現自己與眾不同,以求揚名得利,但不幸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僅音樂,戲劇、繪畫、文學皆然,尤其當「電影、電視」綜合藝術興起後,單純的音樂、藝術很難立足。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國作曲家荀白克發表了無調性音樂,至此音樂變成不和諧的噪聲,完全否定了音樂必須優美悅耳的傳統觀念。於是,音樂殿堂變成商業賣場,各取所需。 然而,人生需要調劑,人耳需要音樂。早在二十世紀初,美國經濟實力展現,人民四出尋找聲色刺激。由於沒有傳統的包袱,藝人們用地方民謠、黑人的福音歌、慢板藍調等,在紐奧良地區創造出特有的「爵士樂(原名:the 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 爵士樂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源,便利用樂手「即興演奏」(通常是用一組樂念,反覆變化),形成獨特的風格。樂隊的組成,往往只是幾件獨奏或鍵盤樂器,外加一位歌手。第二次大戰爆發,為了巡迴勞軍,大型樂團成立,有班尼固曼(Benny Goodman )、格蘭米勒(Glenn Miller)等。 戰後從五十年代開始,電子結他的流行,四人就可組成樂隊。由於當時青年們不滿社會問題,紛紛利用重金屬的打擊與喧囂的擴音設備,大聲嘶吼,發洩心中的憤怒。於是:「搖與滾( Rock and Roll)」便成為他們的宣言,一批批精力充沛的青年,正式登上音樂舞台。 世紀末,電腦與相關技術蔚為龍鳳,多媒體熔合音響、影像、圖形於一體,又形成了新的風潮:「新紀元音樂」。由於青少年盲目跟進,搖滾的噪音更是震耳欲聾,新紀元便用多媒體、走向愛爾蘭的清純風格;音樂內容則多傾向環保、關心人類社會等議題。其代表樂團如恩雅(enya)、神秘園(Secret Garden )、班得瑞(Bandari )、柯特沙(Cortazar)等。 現在,再來討論「輕音樂」,便顯得脈絡分明了。因為音樂的主要擁護者,是人的耳朵、心靈,只要人不變,音樂的規律就必須遵從。人所生存的環境在變,變得日益苛刻,但人的耳朵、心靈依然,更需要悅耳、慰心、宜人。而音樂的素質,是旋律要優美、節奏要舒適、樂曲長短合適。 如斯,不論什麼樂派、風格、樂曲,只要能符合上面的條件,便可稱之為能「令人輕鬆的音樂(Light music)」。尤其是樂曲內容,絕大多數皆為既有、已被聽眾所接受者,只需根據樂隊特性加以改編即可。老朽所選的「輕音樂」,係根據以上說明,再加以下條件: 1,旋律優美,不限樂器與演奏方式。 2,節奏輕柔,不限曲式種類及樂風。 3,時間在十分鐘以內,以供短暫休息。 目前整理「輕音樂」,至少已收羅了近千個YOU TUBE中的樂曲,其中有(資料來自網上,未必正確): Artie Shaw 阿蒂簫 --美國人(歿),奏黑管;銅管樂隊,早期爵士樂隊 Glenn Miller 格蘭米勒--美國人(歿),奏伸縮管;銅管樂隊,早期爵士樂隊 Benny Goodman 班尼固曼--美國人(歿),奏黑管;銅管樂隊,早期爵士樂隊 Ferrante & Teicher費氏兄弟--雙鋼琴演奏,美國兄弟二人(歿) Franck Pourcel 法蘭克 --法國人(歿),擅長小提琴 Harry James 哈瑞 --美國人(歿),小號+管弦樂隊 Percy Faith 珀西 --加拿大人(歿),管弦樂隊 Bert Kaempfert 貝爾特 --德國人(歿),小號+管弦樂隊 Montovani 曼陀凡尼--作曲,小提琴,英國人(歿)。世界三大輕音樂隊之一 Paul Mauriat 保羅 --作曲,法國人(歿),世界三大輕音樂隊之一 James Last 詹姆士 --作曲,德國人,世界三大輕音樂隊之一 Ray conniff 瑞康尼弗--作曲,美國人(歿),奏伸縮號,爵士樂隊 Andre Rieu 安德烈 --荷蘭人,約翰史特勞斯圓舞曲樂隊 Fausto Paptti 佛士特 --法國人,薩士風+電子合成 Richard Clayderman克萊德曼--鋼琴王子,法國人,常獨奏或與管弦樂隊合奏。 Secret Garden 神秘園 --挪威(男,鍵盤)+愛爾蘭(女,提琴),代表新世紀 Enya 恩雅 --愛爾蘭The Celtic人,女,代表新世紀音樂 Bandari 班得瑞 --一群志同道合之年輕人組成,定居瑞士,新世紀代表 Ernesto Cortazar 柯特沙 --墨西哥人,號鋼琴詩人,新世紀代表 Maurice Jerre 毛利斯 --作曲,法國人,專長影片配音 John williams 威廉士 --電影作曲家,美國人,主持波士頓愛樂團 由於美國電子吉他發達,幾個人便可組成搖滾樂隊,成本低廉。幣劣易產、量大,在重商社會上,野火燭天,立刻形成龐大的市場。劣幣取代良幣,勢之必然,美國音樂走火入魔,求量而不重質。在輕音樂領域上,逐漸由領先而落後,由落後而沉沒,於上表可知其概矣。 歐洲拜傳統音樂之賜,素材豐富,是以大型管弦輕音樂隊鼎盛。尤以電影事業日正中天,需求旺盛。搖滾、重金屬偏激、狂熱的節奏,吸引了青少年、卻嚇走了成年觀眾。美國好萊塢不得不向歐洲靠攏,於茲,音樂傳統走進通俗市場,而通俗市場則回到優美宜人的輕音樂。 老朽辛勤工作之餘,竟有意外收穫。緣於前次選擇「抒情老歌」時,網上處處可見各界推薦的音樂名單,老朽細察,發覺彼此「格格不入」者超過九成!老朽素來敢作敢當,自是堅持己見,不為所動。此次再選輕音樂,待點點滴滴將前述樂團收集完畢(該網索引紊亂,再找常不知所在),再事聆聽,其演奏之改編曲,居然九成與「抒情老歌」相符!是「巧合」乎?抑或「英雄所見略同」? 老朽七十歲才作曲,以往號稱所學為「理論作曲」,其實,音樂學院並無此一科。緣因老朽一談起專攻作曲,就有人很識相地問:「閣下作了什麼曲子?」答:「人生七十才開始!」對方哈哈大笑:「原來是理論作曲家」!故特設此理論作曲系,系有此理論出爐也! 網主人白 |
#7751 留言者:華子 [2008-05-29] |
主題:理解系統在教育的應用 老師(及其團隊)舉世首創的理解系統,除了應用於圖文轉換及可能的「聲光感知系統」外,是否可考慮應用於教育?!既使老師可能對人很「失望」。 註:學生近年致力於理解學習,創辦「善學網」(www.shanxue.com),就是希望使人學會理解(學習)。故請老師一併給予批評指教。 |
回應﹕ 首先,人處在這個成者為王、敗者作寇的時代,只有常勝台上花團新,未見久病床前孝子勤!老朽獻以畢生精力,不過想為老祖宗重塑金身,但惜空谷足音,尚不知能否達成目標。即令老天垂憐,卻無奈春去秋來,江水東流之餘,時之既逝,朽木已將成灰矣! 其次,老朽數十年參詳,發現人的問題在於私心,逐利為先、見義後人。由於心已蒙塵,對所謂之「理解」,只是撈名謀利的手段,多一分少一分渾水還是渾水!老朽除了小杏子外,只對本室學生及本網會員尚負有未了之責任。至於餘子,談「失望」太沉重,「絕望」始符實情! 須知,「理解」者,人必先具「理性」;而欲得理性,必先放棄感性的「小皇帝-自我」(否則,有歷史明證,被宦官所操控的昏君,沒有不把國家玩光的)!不幸,當今連宗教界都是西瓜靠大邊,如果理解不能發大財,學了能玩什麼西西? 閣下發心努力,行者自行可也。老朽已入矽籍,化之在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