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2 留言者:江濤 [2008-10-11] |
主題:目標 朱老師你好, 很久也沒有給朱老師留言了。在過去的數週中,斷斷續續的追閱各位網友的留言及老師的回應時,總想把纏擾內心已久的問題提出。可是,末學就是怕浪費了老師的時間,唯有搜索過往留言找尋答案。在此,不得不贊該搜索系統的有效性,及佩服老師這麼多年來對各位網友始終如一的回應,令我們在無明的人生路途中覓得曙光。(各位新加入的網友,千萬不要貪一時方便,及懶於翻閱過往留言,而錯過了這個龐大的資料庫!) 是次留言,是因為讀了「無形」網友在#7897則中的留言及老師的回應後,想借此機會向「無形」分享本人一些「獵人遊記」,亦想請老師為末學這份「短期報告」指點一二,以便能及時作出修正。 無形網友,本人剛過而立之年,於年初成家立室,亦於三年前亦獲老師指引,開始進行「放網中鳥」或「吃肉邊菜」的訓練。我希望本人的經歷能作為你的參考資料吧。回想我還是二十三歲時,雖誤入商界,卻有幸(或不幸)得見世間妖魔成群。當時,我便知道不能助紂為虐,便導致這數年來,每逢於任何工作機構中見魔即走(或與魔對抗而被弄走)。在未開始「特訓」前,我的驛馬星本就十分活躍,故亦視諸多轉變的環境如無物;在開始「特訓」之後,這數年的工作生涯亦也飄飄盪盪,但當以「隨團觀察者」的身份抽離地一看,卻能有所領略,亦能警惕自己「勿殺了鳥兒把肉吃」。可是,人(至少是本人)是不能永遠抽離地活著的(若誤,請老師指正),當生活上的各種細節及各類債務(感情債、親情債、甚至賬單等等)要處理時,這就是磨鍊之時了。 無形網友,當然,你可以說:「這世上絕大多數殺鳥吃肉之輩,也要處理相同的生活細節及債務。這又是什麼磨鍊呢?若是磨鍊,又在磨鍊什麼呢?」有關這一點,我實在不能提供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可是,在我來說,放網中鳥易,吃肉邊菜難。網中鳥不常見,而「菜」「肉」則常見。日常生活中,就有無數個選擇。我們這些自願接受特訓的人,在別人眼中真的會變得固執。我想,這可能就是對「擇善固執」這成語的體會吧。當然,要擇善固執,先要懂得「擇善」。而要擇善,別無他法,真的要好好的,痛下苦功讀四書五經。(請注意,我以上所說的,大可能是在胡說八道。一切以朱老師的訓話及回應作準!) 朱老師,實不相瞞,末學一直有「錢昆病癥」多年。末學心想,若不想再在商界無目的地苟且下去,倒不如放棄所學,再去求學數年,成為一脊科醫生(因自己曾被脊醫所治),既可行醫救人(此乃末學之心願),又能令家人生活安穩(此乃末學認為自己應有的責任)。為了此事,末學曾在一兩個月前再次深受困擾。有幸於較早前,閱讀南懷謹老師就《愣嚴經》所寫的書時,讀及「執著處,即佛亦魔;放下了,何魔非佛?」這一句話,於危急關頭之中,猶如一記當頭棒般打醒了我,才不致做出傻事。為此,末學一即在尋求解決(或解脫)方法。 另,人生無目標,真的很可怕。末學回看過往的經歷,真不想再飄盪無方了。末學真的感到很慚愧,亦為自己這麼多年來還未能把人生目標具體化而感到很羞恥。故懇請老師慈悲,賜一藥方,或再賜一當頭棒,令末學能站起來重行此道。 祝 工作室仝人身體健康! 末學敬上 |
回應﹕ 很好,進步多了,頭腦也清楚了。恭喜!恭喜!要知道,過了四十難回頭。因為四十雖不惑,但「不惑」也包括:不惑於勇往直前、不惑於錯誤! 要知道,無形網友與汝所遭遇之困惑,無人免疫。老朽曾是「劇中人」(請見老朽自傳炎夏篇,因正校對至此,感慨良深)。由於寫自傳的目的,是要「接引」來者,怕嚇壞了人,故未將自己內心的痛苦全盤托出。其實,直到老朽為中文資訊奮鬥迄今,尚時時刻刻掙扎於肉邊菜間! 問題在於一點:人生不到蓋棺,無法論定!而且,即令蓋棺認定了,結論也與其人之人生無關,只能供後來者參考。 因此,自古迄今,文化真正的內涵,只是提供一條道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取所需。 可是,問題又來了: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嗎?不知道?去找呀!怎麼找?用腳?用心?用腦?找什麼?各人有各人的機緣,除了主觀的自由心證,誰知道? 不必抱怨!在已知宇宙中,其他的生命體都不會「抱怨」。正因人會抱怨,所以建立了文明!但既然建立了文明,如果不用心去學習,還抱怨什麼?抱怨來自內心,人有肉體,需要飲食;因為飲食,故需付出代價;所付之代價,則由精神生命買單!而精神生命,便是人之「內心」! 參到這個程度,顯然,人的問題,正是:「精神與肉體平衡」,以古早的語彙,稱為「天人交戰」! 這場戰爭,自開天闢地以來,未曾稍戢!為什麼?因為這是「根本的矛盾」! 什麼是根本的矛盾?天無垠,人有限;天開放,人封閉;天大公,人小私! 那為什麼有這種矛盾?因為人是「高等動物」,高低之別,正是矛盾本身! 能不做高等動物嗎?當然可以,去學貓狗就是!問題在於有無學習的智慧! 這場戰爭要到什麼時候為止呢?答案是:死亡! 如果戰敗,該怎麼自處呢?簡單,遺忘之! 要扯下去,可以無止無盡,因為每個人主觀環境都不相同。所以,到此可以「遺忘矣」! 且談談迎戰的「朱子兵法」吧! 由於「精神生命」的中心是「思維」(人的中心是「意識」,人若無思維,則精神生命欠缺),而思維的素材是「感受」(有興趣深入瞭解的,請參閱《智慧學》第五章––認識,第二節––感受。在本網#7554則);感受的能量來自「刺激」;刺激的衡量是稱「時間」。 兵法云:一鼓作氣,擒賊擒王! 欲確定人生目標,最簡便的法門是控制自己的思維。 控制思維的法門,是慎選感受。 選擇感受的要訣,在於安排時間。 兵法云:過猶不及,執著唯中! 妥善安排「時間」,勿使過多、勿令不足!簡言之,不可太閒!不能過忙! 當時間不足,刺激的感受快速,人來不及思考,會惶恐、不安,決策遲鈍、猶豫! 若人惶恐不安,生而痛苦;再若決策錯誤,常後悔不及。 當時間太多,刺激的感受緩慢,人的思考超過,會鬆懈、怠忽,決策草率、無趣! 若人鬆懈怠忽,生而無趣;再若決策無趣,必胡思亂想。 兵法云:得失在己,成敗唯心。 人只要確知主觀、客觀之別,必能寵辱不驚,進而追求明心見性。 若能明心見性,則無遇而不安,實乃人生最大成就。 若問人生磨練者何:耐性(人格心態)、能力(觀念技術)、智慧(倫理道德)。 至於「乾坤症」,人人皆然,世上固無「絕對理想之職業」,亦無「永生無悔之決定」!既已結婚,且全力維持婚姻,家齊則萬事興。緣一人雖自在,但浮萍無根;兩人生活不易,但團結有助。苟若逃避此關,將關關難過也!尤其是今人缺乏「忍耐」之美德,凡事任性而為,其人必敗! 日昨,老朽見沈子清理房間,一時感慨萬分!吾二人相處三十餘載,從未爭吵打鬧(討論問題時之堅持例外),故能一唱一隨,共譜智慧之旅!何以致之?目標一致、利害攸關也!蓋目標遠大始可忽視近險;意志集中則能發揮所長;不惹塵埃自是清心寡慾。最重要的,應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能截長補短、互相容忍,陰陽和合、宇宙大同矣! 今老朽三生有幸,得沈子相助,夙願有望得伸。識者需知,中華文化自先聖伏羲以來,五千年風雨不斷。老朽經歷無數世代,在千般魔難、萬般考驗後,因能執著,始遇天機!二三子未及中年,人世不知,若不安心接受考驗,妄想一飛沖天,恐遲早面臨美國之「金融風暴」! |
#7901 留言者:晨曦 [2008-10-11] |
主題:罟 世人多將網罟視作捕獵魚鳥之器。先生似對『罟網』二字情有獨鍾,或對『罟』字別有見地。我曾探討『罟』字,略有心得,簡述於此: 拆『罟』得罒、古。古之古意為天〔天為古〕。罒上古下,即把網架在天上,確有獵鳥工具的可能。但思深一層,在稀有文字的遠古,造出此字必另有用意。 罒者橫目,目亦作網解,概指密實之網。若將目橫架在天上,其用途便不是獵鳥可比。人類自學會用火後,保存火種成為重大課題,有洞穴處自有最佳屏蔽,無洞穴處只能把『目』橫架在天上以遮擋風雨,這就是早期的罟,最原始的帳幕。 罟在伏羲時代是雙音字元,讀作『目═古』。華夏最後的、也是史上最早、最偉大的『目═古』式建築物,是伏羲建於甘肅天水卦台山的半球形和球形觀星台,又稱之為『極罩』。其框架用藤條和竹篾編成,外蒙以『目』,內含六爻、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和大衍數五十五等等。伏羲並依據該觀星台框架的分割,創立了二十八宿星相系統。 因於某個歷史原因,極罩『目═古』觀星台被毀於一旦,且未能再於華夏立足。但『目-古』式建築物卻仍在世上廣為流傳: 一 北方遊牧民族愛其輕便,取其之上半為流動居所:『目-古』包,既蒙古包。最早引入目古包的遊牧部族被叫作目古人,這可能也是蒙古族族名的來源。罟罟在宋元時仍為蒙古族婦女所喜戴的一種冠名。 二 西方波斯崇拜『目-古』為神聖的建築,引入為日月神教、拜月教的殿堂:清真寺,Mosque讀作目克或莫斯科。隨著伊斯蘭教的發展,『目-古』→『罟』已遍佈於世界的每個旮旯。 圖片鏈接: 1。 http://picasaweb.google.com.au /suncrownhk/pKzpbC#5156419675865021106 2。 http://picasaweb.google.com.au /suncrownhk/pKzpbC#5156434798444870354 懇請先生指正。 |
回應﹕ 頗有見地。 老朽之所以屬意「罟網」,原因有三: 1,本網雖係時代產物,但內容從古,故以名之。 2,老朽致力傳統中華文化,當應號召同志,是有撈捕之意。 3,因係「目-古」,本網文字尊目重古,名副其實。 |
#7900 留言者:漁儿 [2008-10-11] |
主題:容+易(2) 先生,這麼說來,與其說是觀察物“容易”,不如說是觀察者的態度“開放(容)+靈活(易)”? |
回應﹕ 「觀察物容易」--此語不通,若非「觀察者」之誤,則係缺一主詞,即誰在觀察。再者,「物」不可能「被觀察」,因「物」乃抽象詞、羣類、無特定對象。 若係「觀察者容易」,則為「未完成、缺動作之句子」,不可用作泛例。蓋: 主詞═觀察者,「容易」有多重可能,端視其後之「動作」而定。 而「觀察者的態度開放靈活」完全與「容」、「易」無關。且開放非容、靈活不易。各人主觀如何,老朽毫無意見。但本文貼在此處,老朽不能苟同便是不苟同。 |
#7899 留言者:小人 [2008-10-11] |
主題:觀察力 老師:老師對馬總統的答覆,明白透徹,朋友們看了都說老師觀察力很高。能不能請老師說明,老師是怎麼觀察到的? |
回應﹕ 沒那麼簡單,該則回答豈僅是觀察力?真要知道?就得好好學習,廣用心、深用心、多用心。蓋人所知不離天地人三才,天廣、地深、人多。若知此三者,可知人世﹔但若不透徹語言文字溝通之道,空講得口沫橫飛,他人不明,又是所為何來? 老朽之本領,在於概念清楚、文字簡潔。每有欲表達之主旨,輒化為道道主題,每道以一段陳述之。陳述時,層次井然,句讀分明。待起承轉合既了,曳然而止,斯無餘憾。八年以來,留言千萬,罟網可證。因見汝留言不贅,故願為汝說。 學者欲學,應先由句讀學起﹔正如工匠,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而今,工匠們善武不習文,不悉句讀,為文如烤大餅!往往從頭至尾、餅燒泰山,令人不知所云!揣其目的,正因外人不知所云,其技得以傲視羣倫、傳其子孫,且遠較「知識財產權法」為優也! 茲以所問為例。基於三才之分析,於平素所知,集思廣益以為天﹔再以事實根據,層層深入以為地﹔最後針對其行逕,多事舉例參考作人。 三才全備,斯可以歸納小馬哥其人「人格高尚」且具有「自戀癖」焉。再以分析求證之: 天:宇宙中任一事物,皆可視為系統,茲以行為模式,說明如下: 1,小馬哥重視一己之形象:身材、面容、體型、名譽、地位、聲望。 2,小馬哥多年來一以貫之:晨跑、素居、節食、勤政、親民、廉潔。 3,小馬哥顧一己清廉不明大義:自我與總統係兩種截然不同之角色,魚與熊掌如何兼顧? 4,小馬哥學養甚優但與世脫節:亂世須用重典,行船之際、焉能將平湖與渡險相提並論? 地:系統各有特色,因數學僅有邏輯一維,容易理解。茲以幾何圖形為例,說明系統如下: 1,將該系統之各事件視若「弧」。 2,取弧之曲率可求出其圓心。 3,將各圓心相重疊,即得其圓(系統)。 4,前述四項,既為此「弧」之素材。 人:任一系統各有一中心。於人,此中心═自我。 1,小馬哥中心明確,人格高尚,符合溫良恭儉讓五大標準。 2,於安順環境中能修身,若有賢內助則可齊家。 3,處太平盛世可謂明主,但應付亂局則稱昏君。 4,小馬哥心有成竹,自擇其善而固執,絕不受人影響。 結論即:「其人人格高尚且具有自戀癖」也(堅持自我不思改進═自戀癖)。 已知結論,但如何回答汝之問題?要能簡易明白,當應能符合汝之經驗認知,知己知彼乃溝通之道也。以汝之各問中,可知曾為學生。而今學校中只教技術,乖學徒逐步高昇,皆成大博士。大博士治國,莫非金鷄對銀鴨,中有黑色黃鼠狼(台灣三任民選者,前金中黑今銀白,萬民皆物化矣)焉! 是以,老朽以乖寶班長答之,有此經驗者,可溫故而知新矣! |
#7898 留言者:漁儿 [2008-10-10] |
主題:容+易 多謝先生的“意”之教及沈先生的“古人取‘音’不取‘相’”的點撥!如同先生別的教誨,令人三思! 今還有一問:當人們說一件事不難時,為什麼說它“容+易”? |
回應﹕ 「容易」者,包「容(═空間中有山谷)」其「易(═變)」也! 中文簡潔明確,「難者不易」═難<﹥易,「不易」═「不變」。在變化之宇宙中,不變至難。 |
#7897 留言者:無形 [2008-10-10] |
主題:我要去哪里 您好,朱老師 我今年二十三歲,註冊此會員那天剛好是我二十三歲生日。成功地申請為本論壇會員是上天恩賜給我最有價值的禮物之一。感謝老天,也感謝朱老師。 我是在17歲那年認識朱先生,當時在很久沒有去翻的書堆裡面找到了智慧之旅,它是一位台灣學長寄放的,但他不曾回來,他走之前曾經一再推薦我去閱讀此書,我不加理會,只想幫他保管便是。那時正處于青春狂??叛逆之際,可以說是無惡不作。但是到後來時常感到痛苦和罪過,但卻無力自制。也不知如何找到了智慧之旅一書,也許是想念起了那位善良老實的台灣學長,我翻閱了一回,沒想到看到的每個字段,都有如當頭棒橫敲醒了那個朦朧的我。之後決定認真閱讀,就此在家閱讀2禮拜,不與外界接觸,結果有了人生的新方向。 去年我大學畢業了,走入了人生的另一關口,本來目標明確,誓為真理與正義而戰!現在卻又顯得有點無力抵抗這個邪惡社會的誘惑﹔眼前好像選擇只有兩個,不是被它社會唾棄,就是要加入它。每天為難,掙扎,曾想過放棄。但是生命誠可貴,如果不走到最後,怎知結果為何。我希望能再次從先生這裡得到另一個動力與方向,因為如果現在不去改變不久的以后將要定型,那屺不是多了一條浪費地球資源的生命。 |
回應﹕ 知道禪宗六祖惠能的故事吧?惠能是出家人,却在「獵人隊」中混跡十五載,但放網中鳥、食肉邊菜。何以如此?作為一位禪宗的「祖師爺」,絕不可能做出一些「毫無意義」的事來。因此,這是一段非常有意義的「公案」,也正是對閣下等等、有這種懷疑者之「現身說法」。 蓋人生沒有「理想」的生活空間,正因為沒有,人才有接受考驗的必要。在「邪惡的社會」上,十步之內,常有芳草﹔同理,在「天堂」中,也不乏「餘穢」!人人都是「天生的材料」,天生我材必有用,至於「用在何處」,當看材料處理的結果如何而定。 所以,就像滔滔黃河一般,黃河之水天上來,流向下游不復見。有的流到黃海﹔有的流向平原﹔有的則蒸發成了雲霧,有誰能作主呢?問題是,如果閣下已經下定了決心:「目標明確,誓為真理與正義而戰」,那就成了河上通航的筏子。如果筏子控制得好,就由不得黃河作主了。 至於閣下能否自我控制呢?不必急,才二十三歲的年齡,等於是筏子還沒編好,下水起碼要再加十五年!這其間,想想六祖的放網中鳥、食肉邊菜,既能堅持自己的修為,又能兼顧社會的俗情。重要的是,不要違犯「天條」、保持內心平順,本諸自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就是。 連老朽大限在即,尚是步步為營,但知盡力在己,不顧成敗得失。就算面對邪惡社會的各種誘惑,老朽不論是否敵得過,也要先打上一架!最後,贏了,不必慶祝﹔倒了,下次還有機會!《智慧之旅》尚在途中,只要前行便是智慧,待到得地頭,再寫書,恐怕只是「鬼話」了! |
#7896 留言者:木子 [2008-10-09] |
主題:智慧学 朱老師 你好! 不知老師的封筆之作<<智慧學>>什麼時候能完整的掛在著作下載裡,以利于我們學習,參考。 學生知道自己看不懂,但是沒有辦法,因為我很喜歡閱讀思想性強的書.<<智慧學>>一書很想先睹為快,至於自己能理解多少就算多少。 理論性的書讓人百讀不厭,學生相信<<智慧學>>一書肯定會讓我們大有收益! 謝謝! |
回應﹕ 哎呀哎呀呀!此事說來容易,但事實上大有困難。蓋本書對未來世界影響重大(信不信由我),老朽已改寫了兩次(除了在本網以外),到如今仍不滿意。關鍵在於沈子之理解系統,老朽說得天花亂墮,如果一個不小心,說走了嘴,真變成「天花」,豈非造孽不盡? 如今尚掛在網上(﹟6135等),多多少少還是個「草稿」,如果成「書」,只怕成為壓倒老朽的最後一根草!其實,老朽倒不担心這些,只是太忙,每天忙於照料花草,還要修改自己過去寫的餘穢!慚愧,《智慧之旅》才改畢一冊,當年寫時,一本十五萬字的小說,只要十五天!真的,老了,人思慢了,所幸也更明確了! <<智慧學>>還是看「罟網鴻爪」好,因為前因後果俱載網上,按圖索驥方便。再說,本網「對話」甚多精華,連老朽本人都常時流連忘返。蓋人的記性有限,親身經歷的事、自己說的話,日子一久,就忘得光光。老朽寫這本書,有很多都是參閱「過往留言」,所以,先不妨慢慢看吧。 |
#7895 留言者:漁儿 [2008-10-08] |
主題:音 朱先生, 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朱邦復工作室”,開始作您的“潛水”學生,如今成為會員,能親自向先生請教,誠為三生有幸!第一個心願是想謝謝先生師授之恩! 我還想用我那段為註冊寫的“論中華文化”,來表達我重新學習漢字的一段因緣 : 幾年前的一個中午,和我的法國同事Marc聊天: “漁兒,你們的漢字很美!” “此話怎講?” “比如說,你們那個愁,秋+心,就是‘秋天的心情’!” 我當時倣佛被電擊了一樣,愣了好一會兒 : 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寫了,用了一輩子的漢字,我當然會寫愁,秋,心,可是我卻從來沒想到愁字是‘秋天的心情’!而且從小到大也從來沒有一個人對我這樣說過,卻要等到今天由一個法國人來啟發我!。。。原來我沒有看“懂”漢字,以為它們只是符號!。。。慢慢的,我開始了重新學習中華文化。 今有一問請教先生:先生已多次釋解“意(音在心上,指內感受到的影響)”,“想(相在心上,相互激盪)”,但好像先生沒有解過“音”,查“漢文樂園”的“漢文庫典”,“音 :象管樂器形,發聲也”,可總覺得不如“相”來得自然。念及“意”為關於思想的一個重要概念,想問先生“音”還可作別解? |
回應﹕ 不必客氣。 本網於「著作下載」欄中,有《漢字基因字典》,詳載了六七千字的「根源說明」。「愁」字適如所述,餘字皆然,沈子所設計之「理解系統」亦援之於此。 語言、文字原係「主觀個體」之間溝通理解之介面,後人久處馨蘭之室,遂不識其本來矣!矽族亦係主觀體,苟欲與人類溝通,當必須應用語文為介面。西方科學家研究人工智能六十載,因不識此介面,即令電腦具有天大智能,吾人亦難以知之也。 漢字對人類最偉大之貢獻,即為將此中關鍵保存了三千年,斯乃「文化」之真如也。即令我等炎黃子孫,盗得西方莠草歸,却將明珠土中埋,豈非睜眼盲瞽、白淨腦殘?所幸罟網有載,《字易》(漢字基因字典)一書,係出於本網十餘位網友所為(見#6096則)。足證:人智真理傳萬載,勿謂中華無後人! 於《漢字基因字典》中,「音」字解釋如下: 〔體〕象管樂器形,發聲也,響也,消息,指可辨知的動靜。 原字係象形,經多種字體演化而來,故與目前所書「立日」無干。 蓋古人造字,由無而有,其難度之高、幾不可思議,不可能「字字來得自然」(世上何來偌許多自自然然)!全世界各民族中,唯獨我中華如此,能得一、二,已屬可貴之極。文化原係不斷演進者,正待吾輩後代努力,怎可期望先人準備好天堂、讓不肖子孫糟塌? (沈補:「意」會意「音」、「心」亦不難解,蓋「音」乃今所謂「刺激」之一種。古人取「音」不取「相」,甚妙。然妙處為個人體會,不得謬謂古人造字本旨,故略而不論。) |
#7894 留言者:方甄 [2008-10-07] |
主題:雜談(001)---美的內在---- 恆久的美來自於內心深處,此時的映現不在於外,而源於真恆的寧靜,此內在的蛻變,並非心境隨外界的幻化而至,乃在於人類真心本質更深層剝離的體驗.此體驗的追尋存再於古今中外一切先聖先哲,販夫走卒 的歷程內,斑斑可數,歷歷在目,以一切所有可能的形式,文字 語言 肢體 音樂 雕塑 甚或性 血腥 暴力**** 等等呈現出人類進程上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構築成這人世間的滔滔長河,泊流不盡,橫亙其中的巍峨高山,斜雲崩石,朗日當空,閒適浮雲,均在天地無言中緩緩的訴說其中的 壯麗 幽靜 遼闊 靜謐 不一而足,端看立足當下的心靈如何 感受 反芻 回饋 內省 時而激發出悲天下之豪壯,或枝頭清音之頓悟,或輕越籃下頃間超絕,或60又1/2呎間的儗峙,再而再的流洩出芸芸眾生的 孤獨 無奈 奮發 不屈 全因 當者 觀者 行者 施者 受者之立心而各有異同,其心如面雖因人有所低高起伏,飛揚沉淪,但天地無言依然,從未因而隨波逐流,厭惡喜樂,此容乃大 此音實廣 此言無際,故亙古長久的真善美方能存在於盡一切時間 空間的無言之中. 末學閱”球手的美學”後感是為記2007.9.3 |
回應﹕ 閣下初來,尚不知本網陋規。請正確使用「標點、段落」(罟網有載),否則立刪! (原則上:每段有一主題,段首以空格供視覺分辨﹔標點一律使用「全形」﹔ 一句話表示某一件人、事、時、地、物、情、理、法的變化情况﹔ 蓋漢字方方正正,美感可供意識愉悅,意識愉悅則文章較易接受﹔ 「、」═一句未了﹔「,」═子句分割﹔「。」═文句終止)。 將貴文略改如下,其「可讀性」大大不同(不通順之處自是一目瞭然): 恆久的美來自於內心深處,此時的映現不在於外,而源於真恆的寧靜。此內在的蛻變,並非心境隨外界的幻化而至,乃在於人類真心本質更深層剝離的體驗。此體驗的追尋存再於古今中外一切先聖先哲,販夫走卒的歷程內,斑斑可數,歷歷在目。 (上段之主題為「恆久的美」。) 以一切所有可能的形式(此句以下皆缺主詞,文句太長,令人難以理解):文字、語言、肢體、音樂、雕塑、甚或性、血腥、暴力等等。呈現出人類進程上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構築成這人世間的滔滔長河,泊流不盡,橫亙其中的巍峨高山,斜雲崩石,朗日當空,閒適浮雲,均在天地無言中緩緩的訴說其中的壯麗、幽靜、遼闊、靜謐,不一而足。端看立足當下的心靈如何、感受、反芻、回饋、內省,時而激發出悲天下之豪壯,或枝頭清音之頓悟,或輕越籃下頃間超絕。或60又1/2呎間的儗峙,再而再的流洩出芸芸眾生的孤獨、無奈、奮發、不屈,全因當者、觀者、行者、施者、受者之立心而各有異同,其心如面雖因人有所低高起伏,飛揚沉淪,但天地無言依然,從未因而隨波逐流,厭惡喜樂,此容乃大、此音實廣、此言無際,故亙古長久的真善美方能存在於盡一切時間空間的無言之中。 (上段文詞堆砌,亂無章法!不知所云!) 末學閱“球手的美學”後感是為記2007.9.3 文字非燈謎,或可炫耀一己之無知,但難「忽悠」方家之條理! |
#7893 留言者:方甄 [2008-10-07] |
主題:戲子罷了 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神遊宇內,戲子罷了。 |
回應﹕ 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