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8220 留言者:小湯 [2008-11-22]
主題:#8198主題萃取練習
  小學生試答題一與題二,還望老師指正。 
  一、
  1,認知界:小老鼠因過於膽怯,致錯失吃虎肉的良機。
  2,理解界:體:垂死老虎;用:外強中乾。
        體:文中老鼠;用:弱小、過於膽怯。
        體:膽怯者;用:往往誤判形勢、錯失良機。
        膽怯的小老鼠不敢向垂死的老虎下手。
  3,剖析界:因:老鼠過於怯懦;果:無法把握良機吃虎肉。
        弱小者往往過於怯懦,致無法把握良機,錯過爭取突破的機會。
       
  二、
  1,認知界:幾個小孩認為大人喝茶是笨的,甜美的東西就是好。
  2,理解界:體:小兒;用:思想簡單、天真、幼稚。
        體:荼;用:苦,對身體較有益。
        體:可樂;用:甜美,但對身體有害。
        小兒天真簡單,性喜甜美之物,美味就好。
  3,剖析界:因:小孩子思想簡單;果:只靠五官分辦好壞。
        因:任由五官主觀判斷;果:無法有客觀的判斷。
        由於小孩子天真,只知美味就是好的,缺乏客觀判斷,不會考
        慮箇中利害,即使可樂對身體有害還會覺的好。
        小孩子的立場於大人立場,只是幼稚的觀點。
        然凡人只惑於美好的事物,覺得甘於吃苦就是愚笨的。實與天真的小孩只
        惑於享受甜美的東西無異矣。
回應﹕
  一、1,正確。2,正確。3,不確。
  二、1,正確。2,不確。3,不確。
8219 留言者:阿勇 [2008-11-22]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學生看不懂部分文案,故今次只做以下四樁文案。
  文案一
  1,認知界:兩隻老鼠等待適合時機吃老虎,卻等到虎屍變爛,不能進食。
  2,理解界:體:老鼠;用:等待。
        體:蠅蟲;用:食虎。
        老鼠一味等待,不懂把握時機。
  3,剖析界:因:虎強鼠弱。果:老鼠不敢輕舉妄動。
        因:老鼠過於保守。果:老鼠未能吃虎。
        若一直議而不決,機會一去不返。
  文案二
  1,認知界:小兒們以飲品喜好決定誰是笨蛋。
  2,理解界:體:飲品;用:品味、解渴。
        體:味道;用:感受。
        大人、小兒對飲品、味道喜好不同。
  3,剖析界:因:對味道喜好之不同。果:產生不同認知。
        小兒自以為是,認為與自己喜好不同的都是笨蛋。
  文案三
  1,認知界:一少年雖想戒毒,但缺乏自制力。
  2,理解界:體:毒品;用:帶來刺激、止癮。
        若要依賴外物止癮,除非吸毒。
  3,剖析界:因:少年無自制力。果:沉淪毒海。
        若人無自制力,則難以抵受物欲誘惑。
  文案六
  1,認知界:蚯蚓投訴農夫把其地盤弄翻。
  2,理解界:體:農夫;用:耕田。      
        農夫只顧耕田,不知道破壞了蚯蚓的地盤。
  3,剖析界:因:立場不同。果:各持己見。
        立場不同會影響對事情好壞之觀感。
回應﹕
  一、1,正確。2,不確。3,不確。
  二、1,正確。2,正確。3,正確。
  三、1,正確。2,不確。3,不確。
  六、1,不確(投訴=係指向第三者)。2,不確。3,不確。
8218 留言者:阿奇 [2008-11-22]
主題:答#8198主題萃取練習
  一.
    1,認知界:老鼠欲食虎肉,又懼虎威不敢行動,虎肉生蛆後只能自我安慰。
    2,理解界:體:膽小遲疑;用:避免受傷害。
          當過份謹慎小心,常會錯失良機。
    3,剖析界:因:膽小愚昧;果:錯失良機,不明因果。
          因:虎死過久未食;果:生蛆。
          膽小錯失良機,又愚昧不明因果。
  二.
    1,認知界:小孩子以飲料苦甜判斷人是否聰明。
    2,理解界:體:味覺;用:判斷食物味道。
          味覺乃主觀判斷食物味道,與聰明與否無關。
    3,剖析界:因:小孩經驗有限;果:自以為是。
          人易受限自我經驗影響而自以為是。
  三.
    1,認知界:一少年想戒毒,指導員教其先遠離毒品。
    2,理解界:體:決心;用:達成目的。
          決心不足之人戒毒,需先遠離毒品,避免誘惑。
    3,剖析界:因:由身體感官影響行為;果:戒毒需借助外力。
          因:由觀念認知影響行為;果:戒毒只在一念之間。
          人如果由身體感官主導,則易受外力控制;由觀念內化行為,
          行為改變在一念之間。
  四.
    1,認知界:學徒問師父學道之用。
    2,理解界:體:學習;用:應用。
          一般學習為有所應用,道無實質之用,乃自我境界之提昇。
    3,剖析界:因:道法自然;果:該發生就發生。
          因道法自然,知萬物變化有常規,該教就教,該學就學,自有其理。
  五.
    1,認知界:師父臨終前交待後事。
    2,理解界:體:公平;用:拉近差距,分配平均,。
          人生無公平,只能自我努力,拉近與別人差距。
    3,剖析界:因:求公平;果:人生本不公,唯有隨師父而去(死)才能有公平。
          人生而有男女賢愚貧富等種種不公,但人人難逃一死,死時才有公平。
  六.
    1,認知界:蚯蚓抱怨翻土破壞其地盤;。
    2,理解界:體:翻土;用:使土不結塊。
          翻土為使不結塊,以利耕種,是為公不為私。
    3,剖析界:因:自私;果:只顧自利。
          自私之人只顧私利,不肯為公益??牲。
  
  七.
    1,認知界:居士問和尚是否能用掃帚掃去心中渣滓。
    2,理解界:體:掃帚;用:掃除塵埃。
          掃帚能掃去地上灰塵,不能掃去心中渣滓。
    3,剖析界:因:和尚佛法高深;果:點明心中渣滓不能用掃帚掃去,居士之言不可行。
          因:和尚佛法不通;果:贊成居士用掃帚掃除心中渣滓,還自以為助人。
          和尚佛法高深,點出居士之言不可行,所以不能讓佛知;或和尚佛法不通,還自以為助人。
回應﹕
  一、1,正確。2,正確。3,正確。
  二、1,正確。2,正確。3,正確。
  三、1,正確。2,正確。3,不確。
  四、1,正確。2,正確。3,不確。
  五、1,正確。2,正確。3,正確。
  六、1,正確。2,不確。3,正確。
  七、1,正確。2,正確。3,不確。
8217 留言者:庚子 [2008-11-22]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二、
    1,認知界:兩小兒議論不同人的喝飲料習慣。
    2,理解界:體:小兒; 用:無知。
          體:飲料; 用:解渴、解饞。
          小兒不知喝飲料不全為解饞。
    3,剖析界:因:無知; 果:判斷錯誤。
          無知的人以感官作利害判斷,所以常判斷錯誤。
  三、
    1,認知界:某少年決心戒毒但又想走捷徑。
    2,理解界:體:決心; 用:達成某種目的(戒毒)。
          矢志戒毒無速成,從遠離毒品開始。
    3,剖析界:因:有決心; 果:不需幫助,自能戒掉毒癮。
          人有決心,自能排除萬難;沒有決心,有捷徑也沒用。
          
  四、
    1,認知界:學徒問師父他所學有何用,師父回答了他。
    2,理解界:體:學習; 用:獲得知識或技能。
          體:道; 用:無為。
          學徒認為學道須有個用處。
    3,剖析界:因:道法自然; 果:做自然該做的事。
          師父教導,學徒學習,自然之事。
  五、
    1,認知界:師父圓寂前問三個徒兒要什麼,並滿足他們。
    2,理解界:體:公平; 用:平衡差異。
          徒弟要求師父須公平給與。
    3,剖析界:因:人死後一無所有; 果:人死後人人平等。
          人生必有一死,故最終人人平等。
  六、
    1,認知界:蚯蚓向正在犁田的人控訴他翻了自己的家。
    2,理解界:體:土; 用:蚯蚓的家、種田。
          在不同立場下,土有大用或小用。
    3,剖析界:因:自私; 果:不為公。
          自私之人不會肯為公利犠牲。
  七、
    1,認知界:某居士請和尚解惑。
    2,理解界:體:掃帚; 用:掃去渣滓。
          體:金剛經; 用:明心見性。
          掃帚不能及心,明心見性不靠外力。
    3,剖析界:因:無知無我; 果:成佛。
          有我心不能成佛。
回應﹕
  二、1,正確。2,不確。3,不確。
  三、1,正確。2,正確。3,正確。
  四、1,正確。2,正確。3,不確。
  五、1,正確。2,正確。3,正確。
  六、1,正確。2,不確。3,正確。
  七、1,正確。2,正確。3,不確。
8216 留言者:阿三 [2008-11-22]
主題:再試答 #8198 主題粹取練習第四及第五則
  四、
    1,認知界:一學徒自以為懂了道法自然之道,卻不知其用處。
    2,理解界:體:道;用:自然。體:知識;用:技術。
          道無技術可用。
    3,剖析界:因:以學知識之心態學道;果:不能明道。
          學徒以學知識之心態學道,故不明道之用為何。
  五、
    1,認知界:小徒弟認為師父什麼都給二徒弟是不公平的。
    2,理解界:體:公平;用:均分。
          均分是謂公平。
    3,剖析界:因:人的需求不一,按各人的需要作出分配;果:不能均分。
          因:公平均分,而人的需求不一;果:不能滿足各人所需。
          人的需求不一,故如何分配也不可能達到絶對公平。
回應﹕
  四、1,正確。2,正確。3,不確。
  五、1,正確。2,不確。3,正確。
8215 留言者:襄助 [2008-11-22]
主題:試改8198
  二、
    1,認知界:小兒們各說其喜歡的飲料。
  試改2,理解界:體:飲料;用:品味。
          小兒喜好甜的,大人喜好苦的。
  試改3,剖析界:因:齡。果:分別。
          年長的選對身體好的,年輕的選味覺好的。
  三、
    1,認知界:某戒毒所中一少年決心戒毒。
    2,理解界:體:決心;用:達成某種目的(戒毒)。
          矢志戒毒無速成,從不再接觸毒品開始。
  試改3,剖析界:因:行動。果:目的。
          行動是要漸進的,不可速成。
  四、
    1,認知界:學徒問師父學道的用處。
    2,理解界:體:學習;用:獲得知識或技能。
          學徒認為學道須有個用處。
  試改3,剖析界:因:大自然。果:用處。
          跟大自然學道,時間到了自有用處。
  六、
    1,認知界:蚯蚓認為某人犁田翻土侵害其地盤。
  試改2,理解界:體:土;用:結塊。
          土不翻會結塊,大家都有害。
    3,剖析界:因:只重個人利益。果:不管公利、不肯?牲。
          自私之人只重個人利益,不肯為公利?牲。
  七、
    1,認知界:居士問師父能否用掃帚掃去心中的渣滓。
  試改2,理解界:體:金剛經;用:悟道。
          金剛經不可背,只可領悟。
  試改3,剖析界:因:用心。果:掃去渣滓。
          用心悟道,才可掃去渣滓。
回應﹕
  二、1,不確。2,不確。3,不確。
  三、1,正確。2,不確。3,不確。
  四、1,正確。2,不確。3,不確。
  六、1,正確。2,正確。3,正確。
  七、1,正確。2,正確。3,不確。
8214 留言者:小白 [2008-11-22]
主題:練習
  文案一
  1,認知界:兩鼠呆候過久,虎屍變形才知錯過進食時機。
  2,理解界:體:眼;用:觀察。
        體:腦;用:判斷。
        兩鼠光用眼看,不懂用腦衡量形勢。
  3,剖析界:因:鼠太依賴感官;果:錯失機會。
        因:鼠不承認己愚;果:自我安慰。
        愚者不用大腦而錯失良機,事後又不願自省,愚昧如故。
  文案二
  1,認知界:兩小兒談及飲品喜好,皆認為自己最高明。
  2,理解界:體:人心;用:喜好。
        人心對事物感知有別,以致各有喜好。
  3,剖析界:因:小兒以一己主觀為度;果:斷定他人是笨蛋。
        無知者自以為是,盲目否定他人。
  文案三
  1,認知界:少年矢志戒毒,與指導員討論之。
  2,理解界:體:毒品;用:令人上癮。
        若常接近毒品,一時抵不住誘惑,便容易上癮。
  3,剖析界:因:少年無決心,不願遠離毒品;果:即令往戒毒所,亦無法戒毒。
        戒毒在於一念,欠決心便無法成事。
  文案四
  1,認知界:學徒問師父「道法自然」學來有何用處,師答無用。
  2,理解界:體:技術;用:應用。
        體:行道;用:順遂自然。
        學技術講求應用,行道只為順遂自然。
  3,剖析界:因:行道者效法自然;果:為所當為,不計得失成敗。
        行道者效法自然,凡事為所當為,不計得失成敗。
        
  文案五
  1,認知界:師父圓寂前與徒弟們對話。
  2,理解界:體:能量;用:運行不息。
        體:感官;用:測量一時之能量變化。
        能量運行不息,得失只是感官截取的某一時空狀態,死後即無所謂得失。 
  3,剖析界:因:宇宙能量整體均衡;果:天道永遠公允。
        因:人以管窺天;果:心中憤怨不平。
        人須摒棄私心,才能領悟天道之公允。
  文案六
  1,認知界:蚯蚓同意農人翻土,但不滿他破壞其家。
  2,理解界:體:耕田;用:翻土。
        體:蚯蚓;用:在土壤活動。
        翻土無可避免會破壞蚯蚓地盤。
  3,剖析界:因:蚯蚓只顧表達一己需要;果:不理解翻土與毀家的必然關係。
        愚者只顧一己,無心瞭解別人,難以溝通。
  文案七
  1,認知界:居士問和尚借帚掃心。
  2,理解界:體:掃帚;用:掃塵。
        體:私心;用:煩惱。
        體:佛;用:無所不知。
        用外物無法消除煩惱;佛無所不知。
  3,剖析界:因:居士愚眛;果:欲以外物掃心。
        因:和尚自欺欺人;果:妄想佛不知。
        人心愚昧虛妄,以致煩惱不斷,謬論叢生。
回應﹕
  一、1,正確。2,正確。3,不確。
  二、1,正確。2,不確。3,不確。
  三、1,正確。2,不確。3,不確。
  四、1,正確。2,正確。3,不確。
  五、1,正確。2,不確。3,不確。
  六、1,正確。2,不確。3,正確。
  七、1,正確。2,不確。3,不確。
8213 留言者:小湯 [2008-11-22]
主題:#8198主題七萃取練習
  小學生先試練習題七,其餘答題嘗試在往後陸續補上。
  1,認知界:居士想了一個荒誕的主意,欲以殿上掃帚,掃除心中的妄念。
  2,理解界:體:金剛經;用:誦之以助修行
        體:殿上掃帚;用:掃除物質界地方的渣滓
        體:居士的「渣滓」;用:讓人動妄念、窒礙明心見性
        居士(修行人)欲用清潔物質界地方的工具來清除心中的妄念,實乃古怪
        荒誕的想法。
  3,剖析界:因:用錯誤的方法;果:無法解決問題
        因:誦經修行者竟有如斯荒謬想法;果:神佛聞之必生氣
        修行者有如此荒謬的想法,若讓神佛聞之,定必氣煞也。
回應﹕
  1,正確。2,不確(與1同)。3,不確。
8212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1-22]
主題:
  朱夫子尊鑒:
  一、
    1,認知界:兩鼠食老虎。
    2,理解界:體:虎眼;用:虎威。
          體:虎肉;用:食補。
          體:虎爪;用;攻擊。
          體:蠅、蟲、蛆、;用:食之有害。
          虎將死,餘威尚存,不可小歔。
          一鼠遇事「利」字當頭,一鼠遇事先審其「害」。
    3,剖析界:因:愚昧無知---悲觀;果:只見利---沒吃到。
           因:智明聰慧---樂觀;果:見其害-還好沒吃。
           因:「食機」未到;果:等而待之。
           因:等而待之;果:錯失「食機」。
           得勢時,趁機而動,以得其利;失勢時,靜觀其變,以減其害。
           天下事,利害相半。利得之,害亦隨之;利失之,害亦遠之。
  二、
    1,認知界:小兒的「自以為是」。
    2,理解界:體:茶;用:喝(味苦)。
         體:牛奶;用:喝(無苦甜)。
         體:可樂;用;喝(味甜)。
         甜、苦乃個人之「喜好」,與「笨」無關。
    3,剖析界:因:小兒純真;果:「自以為」大人不知茶「苦」。
         因:小兒純真;果:「自以為」喝牛奶就不笨。
         因:小兒純真;果:「自以為」別人不知可樂「甜」。
         因:小兒純真;果:「自以為」喝可樂才不笨。
         因:大人不笨;果:茶「苦」照樣喝。
        以個人主觀,來認知人、事、物。在小兒,為「純真」;在大人,為
          「白癡」。
  三、
    1,認知界:戒毒。
    2,理解界:體:毒品;用:害。
           體:靈藥妙方;用:戒毒。
           體:戒毒所;用:隔絕毒品。
           不欲去戒毒所之妙方:一.只要不吸食即可。
                      二.繼續吸,吸死了,就不必去了.
    3,剖析界:因:決心無用;果:接近毒品。
           因:接近毒品;果:繼續吸毒。
          「決心」須配以「行動」,無行動,不成事.。
  四、
    1。認知界:學徒學道法自然之「用」,師父「教」道法自然之「因」。
    2。理解界:體:自然;用:無。
          體:無;用:用。
          無用之用即自然,自然乃是「無偽」。
    3。解析界:因:自然;果:自然。
          自然就是自然,道法自然。
   五、
     1。認知界:公平。
     2.理解界:體:出家人;用:無欲。
           出家人無欲,給與不給、要與不要、平與不平,一切皆空。
     3。剖析界:因:大徒弟,什麼都不要。果:什麼都不給你(四大皆空)。
           因:二徒弟,什麼都要。果:四大皆空都給你。
           因:小徒弟,要公平。果:跟我去也可得到四大皆空。
          心有欲,則不平;心無欲,一切平。
  六、
    1.認知界:一個人在犁田翻土,卻翻到了蚯蚓的家。
    2。理解界:體:田、土;用:種農作物。
          體:犁田翻土;用:利于農作。
          體:土;用:蚯蚓的家。
          土有多種用途,不僅只是耕種。
   3。解析界:因:人是自私的。果:不顧慮他人。
         因:人多自以為「是」。果:做自以為「是」的事。     
         人在做,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時;應顧慮到,是否損害了「萬物」的利
          益。
  七、
    1.認知界:掃渣滓。
    2.理解界:體:金剛經;用:悟道成佛。
         體: 渣滓;用:無用之用。
         體:帚;用:掃。
         佛:大智慧者;用:善道眾生。
         心的渣滓,用金剛經掃;心外的渣滓用帚掃。
   3.解析界:因:居士背了三遍,「心」還有渣滓;果:想用掃帚要掃除。
        因:和尚背了千遍,「心」也還有渣滓;果:也想用掃帚要掃除。
        你知我知,莫讓佛知!
       「渣滓」是外來的,掃與不掃,識者自識、覺者自覺、悟者自悟,金剛經何
       有「渣滓」。
回應﹕
  一、1,不確。2,不確。3,不確。
  二、1,正確。2,不確。3,不確。
  三、1,不確。2,不確。3,不確。
  四、1,正確。2,正確。3,不確。
  五、1,不確。2,不確。3,不確。
  六、1,正確。2,不確。3,不確。
  七、1,不確。2,不確。3,不確。

  標點不一,字位不齊;主題不能偏頗,除非心有渣滓。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