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8261 留言者:阿三 [2008-11-25]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1,認知界:瞽者告某人識字形只是識字之皮。
  2,理解界:體:字;用:識別、義理。
        字有字形及字義。
  3,剖析界:因:字形與字義有密切關係;果:能從字義得知字形。
        字形與字義有密切關係,能從字義得知字形,故瞽者識字義就能教人識字。
回應﹕
  1,正確。2,半確。3,不確。
8260 留言者:小程 [2008-11-25]
主題:練習
  1,認知界:瞽者教人識字之義。
  2,理解界:體:文字;用:辨識,寓義。
        用眼只能辨字形,用心才能識字義。
  3,剖析界:因:世人明於字形、闇於字義;果:不識文字本原,是為真瞽者。
        瞽者教人重視字義,不要做睜眼瞎。
回應﹕
  1,正確。2,正確。3,正確。
8259 留言者:小兆 [2008-11-24]
主題:主題粹取
  朱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
  1,認知界:字除了字形之外,還有其所包含的意義。
  2,理解界:體:眼;用:辨別外形。
        體:字;用:人利用字所包含的意義互相溝通。
        眼睛只能辨別物體的外形,無法用來了解字義。
  3,剖析界:因:字有字義;果:可用來表達、溝通。
        人若能正確明白字義,就能有良好的表達或溝通。
回應﹕
  1,不確。2,正確。3,不確。
8258 留言者:沐杰 [2008-11-24]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認知界:人輕視盲眼教字,瞽者告以識字之境界有別。
  理解界:體:眼;用:辨形。
      體:字;用:載義。
      人以眼辨字,以字明義。
  剖析界:因:字以載義;果:識字不以眼為。
      字義明於心而非辨於眼,故教人識字者毋須辨形。
回應﹕
  1,不確(輕視何來?)。2,不確。3,不確。
8257 留言者:心一 [2008-11-24]
主題:练习
  1,認識界:瞽者教人識字,遭質疑,並解釋之。
  2,理解界:體:眼;用:視。
        體:瞽者;用:教人以字義。
        瞽者教人識字,是教人識字之義也。
  3,剖析界:因:瞽者是一位智者,目盲心不盲。
        果:雖無視字之形,卻能識字之義。
        因為瞽者是智者,目盲心不盲,故其無以視字之形,卻能識字之義。
回應﹕
  1,不確(質疑何來?)。2,正確。3,不確。
8256 留言者:襄助 [2008-11-24]
主題:練習
  1,認知界:瞽者教人識字,要用心識字之義。
  2,理解界:體:用眼者;用:辨字。
        用眼者,只可識字之皮。
  3,剖析界:因:用心者;果:識字。
        用心者,可識字之義。
回應﹕
  1,正確。2,正確。3,正確。
8255 留言者:阿良 [2008-11-24]
主題:練習8243
  1,認知界:有人取笑盲人無法識字,而盲人回答其可以識字之義,無需用眼。
  2,理解界:體:眼;用:辨識符號。
        體:心;用:理解字義。
        用眼識字者,文字只是符號而已,唯有用心者才能識其義。
  3,剖析界:因:只用眼識字;果:不識字義。
        因:用心識字;果:識得文字的微言大義。
        文字載有微言大義,只有識其義,才算識字。
回應﹕
  1,不確(取笑何來?)。2,正確。3,不確。
8254 留言者:小湯 [2008-11-24]
主題:#8243主題萃取練習
  小學生試解#8243主題,還望老師指證之。
  1,認知界:瞽者被人質疑能否教人識字,雖其弗能視,然因識字義,亦可教人也。
  2,理解界:體:文字認知;用:有字形(字之皮)和字義兩種認知。
        體:字義認知;用:要用心才能懂,與視力無關。
        體:文中瞽者;用:其行為與視力無關,懂字之義。
        文中瞽者能參與與視力無關之教學,能夠教人識字之義。
  3,剖析界:因:盲者懂字之義,知己所長;果:瞽者不以眼為,專教字之義。           瞽者雖弗能視,然能發揮其所長,亦可教人識字、有所作為也。
回應﹕
  1,不確(質疑何來?)。2,不確(本文無)。3,不確。
8253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24]
主題:答8243則
  1,認知界:一瞽者教識字,能注重義理。
  2,理解界:體:眼; 用:視,辨認字形。
        體:文字;用:供以辨認,蘊含義理。
        用眼可以辨認文字,但文字尚蘊含深刻義理。
  3,剖析界:因:字義重於字形。果:掌握義理的瞽者可為眼明人之師。
        文字義理重於字形,明理之瞽者亦勝過只識皮毛之眼明人。
  感謝老師。愚學生再問,怎樣準確找出「抽象」觀念之體用關系?
    學生  敬上
回應﹕
  1,不確(質疑何來?)。2,不確(本文無)。3,不確。
  多看古書,痛下功夫,無速食。
8252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24]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瞽者用教人識字以義,回應他人的取笑。
  2,理解界:體:眼睛;用:識別。
        人所識別的只是文字的表相,非文字的深義。        
  3,剖析界:因:重視文字的表意;果:忽略文字的深義。
        只知文字可用以表逹溝通,而忽略了文字的內涵深義。
回應﹕
  1,不確(取笑何來?)。2,不確(未必)。3,不確。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