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261 留言者:skylees [2000-07-21]
主題:
  朱先生您好!又要請教您金剛經了!在善現起請分第二這篇,佛祖答須菩提「云何降伏其心﹖」的提問曰﹕「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就擅自延伸經中義理為﹕「專心一致發展自性」。但是我又發現敝人在工作狀態的時候,心意集中,思路敏捷,可是一旦脫離類似這樣的專心狀態時,例如吃飯,思路就如萬馬奔騰,漸漸淪為胡思亂想,苦不堪言。想要藉由意覺來調整,不料被受覺反將一軍,試問先生可有妙方來「降服其心」呢﹖
回應﹕
  專心致志是一種法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已經「專心」者,故﹕「應如是住」。然而正如所言,吃飯走路時,心無所屬,致不能「專」。兼以專心過久,容易疲勞,所以佛又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什麼叫「無所住」呢﹖「住(=人+主﹕人作主,人性欲擁有也﹚」字可作停止在某處、佔有、被佔有、陷溺等各種解釋,其本意表示﹕「人自己作主」。問題在﹕「人能自己作主嗎﹖」當今「西方」思潮泛濫,一般人大啖「自由、民主」,實則是一種「思想嗎啡」,以便西方人恣意享受「落後地區」的資源。想想看,物理定律支配了一切,連遺傳基因都決定於生物發韌之初,誰又能決定什麼﹖
每當人要「住」時,不是累了,就是神智受感官控制之際。如同「住旅館」,「住家」,「想女(男﹚人」,「想大吃大喝」,「要打人」……「胡思亂想」等等。
那該怎麼辦呢﹖唯一的「法門」,是向感官爭取「自由」,不要受其控制!但是談何容易,人體中感官無所不在,用什麼手段才能「解脫」呢﹖
答案在於「真要解脫」或是「說說罷了」,若真要「降伏其心」,其法門是「無所住」!就是﹕「不要停在一處,只想這一件事!信馬遊韁,想過就忘掉,不要記下來,不要回憶,更千萬不能煽動心火!」
道理很簡單,「心」是血液匯聚之所,大腦思維會導致各種激素產生,而引發人「情緒」的煩躁不安。然而大腦有其機制,人不可能停止其工作(要大腦停止工作,等於是加重其工作﹚,也不能任大腦影響生理(生理需求一被挑起,麻煩就大了﹚。因此,讓大腦「自由」,但是人不去「理會」它,習慣一養成,「心」就降伏了。
話說回來,「人能自主嗎」﹖「人」是不能,但是「神」能!所以,別期望三天兩天就做得到,持之以恒,人可通神。「無所住而生其心」者,是稱神通也。
舊 262 留言者:汪汪 [2000-07-22]
主題:
  你的產品何時能亮相,老講裡論有用嗎﹖
回應﹕
  有一次,聯合國派了幾位專家,到舉世最貧窮的國家去傳授科學技術。專家們一見人民的生活,無不感慨萬千,恨不得將所有知識傾囊相授。不料教了幾個月,效果毫無,團長莫名所以,便找當地酋長請教。
  酋長問﹕「是學員們不聽話嗎﹖」
  「不是,他們乖巧得很,都很投入。」
  「那就對了,據說你們表演得很逼真。」
  「表演﹖我們在傳授寶貴的知識呀!」
  「那沒關係,你們喜歡怎樣就怎樣。」
  「我們喜歡﹖別忘了,我們是來幫助你們的!」
  酋長大聲說﹕「沒錯,我們是在等你們幫助。」
  團長聽出話中有話,便問﹕「難道你們不要幫助﹖」
  「我們寧願等你們的救援!」
  「怎麼救援﹖」
  「要知道,你很聰明,我也不笨!少說這些廢話,多送一些產品來!」

  幾十年的「台灣經驗」真可悲,揀了點小錢,就以為天下只有那麼大。「理論」以及由「理論」變成的專利全部在「老大哥」手裏,他們動動腦筋,住的是華屋,吃的是精肉;「打工的老二」流汗生產,犧牲了環境,吃的是骨頭。
  骨頭吃多了,倒也肥肥胖胖的,還問「理論有用嗎」﹖
  老實說,對喜歡啃骨頭的人,沒有什麼用,只是沒有「理論」,就只能啃「剩骨頭」!

  老朽從來不「生產產品」,祗負責「研發、計劃」,本企業集團講究分工,生產另有其人。故要問何時有「產品」,恕老朽不知,也無意回答。全世界沒有任何「公司」,能把商業機密當作「道德文章」來發表的(本網公佈了計劃、理論及進度,結合了資金、技術及人才,是不是還要把心肝挖出來,炒一盤山珍,央求大家來試吃﹚!
  那麼老朽「張網」何為﹖信不信由人,這是「受害」於中華文化,以為炎黃子孫應該還有一絲「氣節」,大可奮發振作,為世上落後的民族,樹立一點榜樣!可能嗎﹖有心存心,無為而為!老朽自命是中國的「唐吉訶德」,現代的「阿Q」,「名利」早就埋進棺材了,何妨自掘墳墓,專門等「印地安那瓊斯」來「盜寶」﹖
  話說回頭,在初,本網介紹了很多「未來的產品」,希望大家同心協力,共創未來。但是「老朽聰明,別人也不笨」!到得後來,連一些參加聯盟的廠商也袖手旁觀了。為什麼﹖老朽一再檢討,莫非是上則「故事」作祟﹖
  罷也!罷也!不談也罷!
舊 263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7-22]
主題:
  (問一)智慧的體用因果、基因、結構、性質、應用為何﹖(此是否為不懂緒論之問也﹖﹚,下為個人思維之結果,請先生指教。(1﹚本系統﹕智慧(2﹚釋文(智=知 日,知日之真相謂之智;慧=彗 心,掃去心中之無明謂之慧);定義﹕認知宇宙真相的能力(3)前系統﹕人(4﹚後系統﹕認知宇宙真相(5﹚上系統﹕定(6﹚下系統﹕解脫(7﹚基因﹕概念(8﹚結構﹕認識、理解、思維(9﹚性質﹕永恒性、整體性、包容性、無窮性(10﹚應用﹕想不出來。(問二﹚可否請先生指引我們這些晚輩一座發揚中華文化、協助貧苦人民的努力之道與明燈﹖謝謝先生指教。
回應﹕
  解得很好,只是千萬要注意,所謂「系統分析」,就像剝洋蔥一樣,力求「一層一層地」界定某件含糊的事物,因此沒有「標準答案」。人是主觀動物,很容易陷於自己的迷思中,再若一步一步「自圓其說」,就有了與「真實無涉」的「一家之言」。
  任何一個「概念」,都只是個人主觀的「認知」,唯有眾人之同,才是「真實」。因此,除了「生產技術」等必須精確外,其他語文應於「模糊」中,一層一層地逐步界定。

  在閣下的陳述中,系統之左右上下還沒掌握住。上下的定義是「因果」,是動態的,由上流經本系統而下,智慧源自宇宙真實,其果必為人類的認知。左右為體用,智慧之本體是種「機構」,其用為「解決問題」(同理,智慧之用,對問題來說,是解除,對個人之困擾而言,即是解脫。﹚
  原則把握住了,不要期望每次說得一模一樣,那就叫智慧。孔夫子說「仁」,弟子編纂成《論語》一書。佛陀講「心」,竟得三千部《大藏經》,即所謂「善待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如果只記一種「標準答案」,那就成了台灣的「大專聯考」(是以老朽只能進「台中農學院」﹚。就算是一流「天才」,久而久之,便「同化」成為「記憶體」。原有的一點靈智,早無影無蹤了。
  智者對問題的回答,是隨時空環境而異的,這才叫符合真實。「台式教育」是「死記答案」,其因是為了便於改考卷,結果是「腦袋如刻版」,這就叫「削足適履」!智慧是得其意而忘其言,除了原則不能變,答案絕對是大同小異!

  要發揚中國文化,當然要先瞭解,文化可分三層﹕最頂尖為「思想道德」,可閱先秦諸子百家,以及宋明理學。中層為「文史藝技」,其類繁多,可視興趣而定;下層是「民俗風習」,切勿因其下而鄙視之,文化層次愈高,各個民族相去愈近。若要發揚「文化」,自應從上層著手;若為發揚「中華文化」,怎可輕視自己的特色﹖
  至於協助貧苦民眾,只是存乎一心的態度,「心無私,體力行」可也。
舊 264 留言者:一學生 [2000-07-22]
主題:
  請問如何能捨掉'情'(包括愛情、友情)呢﹖為何朱老師您在六月的留言版中稱呼自己做'無情人'呢﹖'情'對於您來說,是無意義還是累贅呢﹖懇請賜教。
回應﹕
  「情」之難捨,宛如「肉體飛昇」也。肉體是物質,受引力限制;「情」屬精神,因時空變化而「附生」。然識者應明辨其「本」,有來自「肉慾需求」者,有係「機緣合和」、「氣機相吸」之因果,更有來自「心靈感應」,不得解脫者。
  生命體為適應生存,感官發展出一種功能,對「安全有利」(辨識容易為利;熟習不異為安;經驗配合稱全﹚的刺激,提供一種「激素」,人之「內感」立刻能認知,以「概念」表達之,即稱「美」。人心對「美感」有氣機相吸的因果,故人人好「美」,唯若不知「美之為何」,「七情」(人的喜、怒、哀、懼、愛、惡、慾七種情緒﹚便產生「六慾」(眼、耳、鼻、舌、身、意之需求﹚。
  僅以「男女」之情而論,若係視覺提供的「美感」,其強度高,而功效不久。蓋感官對「同」容易忽略(住機場之側、入鮑魚之肆、賞芝蘭之姿,皆久而不覺﹚,必常「見異思遷」。故這種情,常教人以「生死相許」,其實是最不可靠的,雖難捨而常捨。
  再若男女之間,因長時間相處,基於瞭解而生情者。由於雙方多所瞭解,彼此較能相互容忍,但又失去了新奇性。故其持續性長,而糾葛不斷,雖欲捨而難捨。
  只有雙方建立在「理性」上,因「心靈感應」而生之情,同時要能摒除「肉慾」,這種情不能捨,也不必捨。
  我佛「因一大機緣」而誕生,是「神性慈悲」之情也。有情是情,無情亦是情,「情(=心+青﹕心理之狀況﹚」之一字,人必有之。既然人必有之,即屬自然的本體,當非「無意義」,亦不能說是「累贅」。只是人除了「人情」之外,尚有「天情」,也就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使命」(傳種接代也是其中之一﹚。人當先追求瞭解「我」是誰,既知之,是為「覺者」。覺者繼續努力,慎識「情根」,去除枝葉,是稱「悟」。覺悟後「行道」,「有情不為情所執」,始稱「圓融」,終歸佛體。
  如若對「情」處理不當,立即生「孽」,孽之可怕,無與倫比也。
舊 265 留言者:秋劍 [2000-07-22]
主題:
  我還以為上次跟朱先生私下討論中文forth 的可能性只是小弟胡思亂想的東西,看了算盤基因一文後才知道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了,還有很多論文發表,想想有點井底之蛙的感覺~~~~ )
回應﹕
  歡迎參加共同鑽研,吾等正在設計硬體。
舊 266 留言者:魏徵之 [2000-07-22]
主題:
  認同朱先生的「理想」者,並不代表完全贊同朱先生的「做法」。「聯盟」可以更積極,「討論」可以更開放,文化界、軟體及硬體等廠商可以分組形成「論壇」形式,「專案分工」以各司其職,也應產生「實質聯盟」的關係(研發、技術及財務合作、結盟等﹚,以求落實。「鬆散聯盟」到了關鍵時刻,大家都會問﹕朱先生到底做好了沒﹖朱先生的研發進度如何﹖朱先生的「電書」什麼時候上市﹖一大堆針對朱先生的問題,讓朱先生疲於奔命,忙於澄清。而依舊是「投入者無,觀望者眾」,其他的人到底在搞些什麼﹖觀望者都存什麼樣的「心」﹖常聽朱先生提到﹕身邊僅有十幾個人從事研發工作!因此人手不足,進度不及等等。但也常見一些「網友」願意貢獻心力協助開發工作等事,是「聯盟組織」不夠靈活呢﹖或是「用人不當」以致於施展不開呢﹖還是其他原因﹖「聯盟」者眾,大夥應不至於無聊到只是想看「笑話」吧!如何一鼓作氣,詳細規劃「實質聯盟」,使聯盟者「確實投入」相關實質工作,乃當務之急也(如﹕多媒體中心,不見其繼續「跟進」動作,真的是可惜啊!﹚。朱先生努力了二十幾年,能出其右者幾希!不要再管那些「崇洋媚外」之徒了,罵多了也沒什麼作用!他們會改變嗎﹖大多數上網討論者,最起碼是「有心」者,相信一定有許多「中華兒女」願意投入,朱先生也許能活得到九十歲,但「打鐵趁熱」,做大事者怎能再等下一個二十幾年﹖
回應﹕
  謝謝金言玉語!其實,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可以說已經超出原來的想像!所謂「投入者少,觀望者眾」之語,係針對一些「別有用心」的「網友」(因受虛名之累,塵障叢生﹚,真正有心協助者,多已「大軍未發,糧秣先行」矣!
  聯盟之整合,也在評估中,吊詭之處,在於「文化」與「商業」原本兩極,如今面臨合流,大利之下,忠奸難辨也。老朽常以王安石之變法為戒,欲求用人適所,絕不能以重酬為餌、甘言為誘。儘管謹慎小心,仍利多招尤,多媒體(目前已非主力﹚曾兩度換將,改弦易轍,準備先完成硬體(利用新技術開發多媒體CPU﹚,再談其他。
  對自願參加工作者,本網一再聲言,此係「革命大業」,必須有奉獻精神。唯「革命」也有矛盾點﹕「利益既得者」擁有實力,有實力者不可能「革自己的命」!資訊科技財大氣粗,從業人員皆屬「利益既得者」,如何以「外行取代內行」﹖為此煞費週章,但為了大局著想,近來曾錄用多人,但凡台灣來澳者,無一人工作超過三個月。且積習甚深,只會利用現成東西,對新技術的開發難以配合,教之不如自行之。一朝天子一朝臣,良有以也。

  至於電書,涉及一關鍵技術(新型LCD﹚,承蒙原發明人抬愛,只願與老朽合作。現已進入實質談判(因本企業係香港上市公司,所有合約,均需公證﹚階段,如若順利,明年將有年產數千萬片產值的超大工廠出現。匪此,電書設計及功能再佳,一旦遭到「封殺」(因威脅到傳統PC產業的生存﹚,其下場不喻可知。
  「得道者天助」,老朽只是「行者」,遇事躬親,逢疑自解。在初只是「行所當行」,未計成敗,謂之「孤注一擲」可也。孰料「漢旗」一舉,「義士」望風襄助,今規模日大,策略丕變(若干網友但知過去之規劃,未明現況之發展,多言無益﹚。「人算難如天算」,老朽不過執鋤之徒(背後另有「高人」﹚,一切靜待「水到渠成」。

  老朽「出家」已久,早非塵世中人,所作所為,不過「奉命」行事。偶有網友言語「不堪」,「小刺」一下,挫其「稚氣」、破其迷津,以期導之入正途也。實則根據「內幕消息」,戰況已定,大局全在「指掌之中」。至於聯盟,宜各自積糧備戰,一待來年「春分」,大地新綠片片;「雨水」一至,氣勢滂然;「驚蟄」過後,群雄盡起矣!

  感想﹕“啊呀,先生,你要治好這位妙不可言的瘋子,就損害了全世界的人。”(沈紅蓮恭錄《唐吉訶德》﹚
舊 267 留言者:喜歡吃藥燉排骨的人 [2000-07-23]
主題:
  「研發、計劃」很重要,「未來的產品」也很吸引人,然而「生產產品」也應受到同樣的重視。幾十年的「台灣經驗」是揀了點小錢,也因此養成了一些「研發、計劃」的人;「打工的老二」流汗生產,犧牲了環境,為得是求「生存」,期望能有「鹹魚翻身」的一天,而犧牲了環境品質,卻再也難以彌補。歐美「老大哥」手裡的專利,若能成為現在或未來的「產品」也才有價值,關鍵在於「形成有價值產品」的專利或市場,也才有精肉可吃!無論「研發、計劃」、「生產產品」或「行銷」都是「形成有價值產品」的重要過程,「參加聯盟的廠商」大都屬於過去「喜歡啃骨頭的人」,聽說能參與「制定產品規格」,未來將有精肉可吃,無不喜出望外地加入「共享牛肉」的行列,因為大家都沒有「吃肉的經驗」,因此有些「手足無措」,而號稱可以帶領大家共享牛肉的人,也沒有真正吃過牛肉(聽說曾經把已到手的牛肉隨手送人﹚,倒有「飼養牛隻」的偉大理想。「制定產品規格」與「研發產品」對所有「打工的老二」一直是充滿了誘惑,所謂「台灣經驗」裡也包含了許多「唐吉訶德」與「阿Q」的奮鬥與失敗經驗,如何避免「重蹈覆轍」,除了「研發、計劃」以外,若無「生產產品」或「行銷」的鼎力支援,或許就「功虧一簀」了。「打工的老二」怎甘心僅做洋人鷹犬呢﹖若有機會提昇發展也幫助自己華人,何樂不為﹖除了持續「開誠佈公」「協商、溝通」外,也要剔除藉機「攬權自肥」「假公濟私」者,以昭「聯盟」公信!
回應﹕
  先生之言,擲地有聲矣!
西方積數百年佔有世界資源的力量,其科學技術紮實可靠,是不容否認之事實。我人百年來欲「迎頭趕上」都有所不能,奢言「超越」,豈非「東方笑譚」﹖
然則,中華文化已有千載之沉澱(石油為億萬載﹚,不幸吾人自民國以來,「中式學堂」早已式微,今人莫不向西方學習,亦步亦趨。西人唯利是圖,本無可厚非,但在其機制下,「專利、市場、資金」全部掌握在手,後學永遠只有搖尾乞憐之份!
老朽早於二十餘年前,已知「資訊時代」之主力必在文化,而非生產。遂一頭栽入「漢字」研究,由基礎「上望」產品,由大眾「分析」技術,是知另有蹊徑也。
此中關鍵在於「理論及技術」,若無嶄新的「理論」,方向難以確定,技術無從衍生。十年前,老朽隱居山林,精研漢字與人類思維的關係,終於發現「漢字基因」,故而著《智慧學九論》一書(迄今讀完本書者不超過兩位數﹚。
從而「文化傳信」邀老朽出山(較子牙尚年輕二十歲﹚,誓以興吾漢家文物為職。文化傳信本為一傳統之出版公司,經營報紙、漫畫、雜誌及印刷廠等,每月虧損八百萬港幣。而在一年之間,經過新董事局的大力整頓,引進文化資訊技術,已由虧轉盈(有公報為憑﹚,目前有旅遊網(旅館、機票等總經銷業務﹚、文娃網店(零售總經銷業務﹚、專業電子報等,每月平均營利約兩千萬港元(正式公報為準﹚。
在老朽的職責上,先在北京發表了「漢字基因」理論,然後宣佈了三項無人置信的計劃﹕與中科院軟件所合作「中文2000」系統平台(目前已完成網絡平台,供「上網機」及「電書」用﹚,興辦多媒體大學(目前暫停,在等待「多媒體CPU」的完成﹚、開發九億農民網(電書為初期的上網機,手錶已獲「高手」鼎力支持,明年可望完成﹚。
今年三月,更一舉邀請了兩岸三地文化資訊界重要人物,齊聚香江,組成「漢文化資訊聯盟」。正如君言,此為「鬆散聯盟」,何也﹖係因所有關鍵技術,完全操之於老朽一人身上,若成,當與眾分享,若敗,老朽一人擔之。
表面上看來,各界碩彥是為老朽「背書」,實質上,「漢字基因」技術,尚無他人能為老朽分責。待「獨腳戲」唱畢,成敗得失立見,至時,「工作舞台」建妥,始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之「戲目」也(若不事先宣佈,倉促之間,如何配合﹚。今即令各界「觀望」,洞燭機先者,亦大有人在,萬事俱成,只待「東風」也。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古有明訓。今資料庫的解決方案已定(不需出版界費吹灰之力﹚,中文字庫已完成(在微調中﹚,CPU硬體略事延誤(九月底可出樣品﹚,電書已在測試(LCD目前只能暫用傳統型式﹚。成敗關鍵在於LCD,目前市價,黑白的VGA需80元美金,新型的只要二十餘元(自己生產的價格﹚。如不自行設廠,未來又將受到「自由市場」所限,售價一高,老朽將何地容身﹖
欲成大事,不能不顧全局,怎能因陋就簡,草率從事﹖更何況,由三月至今,不過四個月,就算養雞下蛋,尚且未足!老朽一再聲明,自己只負責研發,如果連工廠生產也要一肩挑,老骨頭還能剩下幾根﹖
觀迎各界質詢、監督,尤其希望能多多溝通。原則上,老朽主張「小政府制度」,權力分散,本集團祗負責關鍵技術、元件(老實說,數以數十億計的產品,雖薄利亦足以與天比高了﹚,生產、生意絕對公開。若論「循私苟且」之輩,至少在老朽核心(不會超過三十人﹚,敢保證「滴水不入」。至於各界「高見」,老朽如無「智慧」分辨「賢愚」,自是「痴人說夢」。一旦方向確定,當堅定執行,不會接受無理要求。
可以告者,尚有更多的「配套」計劃,由於影響鉅大,暫不能多言,日後自知也。
舊 268 留言者:漢娃兒 [2000-07-23]
主題:
  文傳算是外國公司嗎﹖那為什麼要在英屬百募達群島註冊﹖是否有政治風險考量﹖公司設在中國大陸有何不可﹖做中國生意理應在中國註冊、繳稅,為什麼要當「英國」殖民屬地註冊公司﹖是為了「高科技」形象嗎﹖有些納悶!
回應﹕
  「文化傳信」原來是香港一「上市公司」,是名報人胡仙所有,因用人不當,瀕臨破產。1988年12月30日,一批有「眼光及志向」的華人,欲為家國民族做一番事業(主力來自美洲、澳洲、歐洲﹚,鑑於其名,特斥資購下,以從事「文化資訊」大業。
次年春,董事局邀老朽參加,彼此理念相同,遂帶領學生十人,全力以赴。
由於「上市公司」係靠市場機制集資,且資金來自各方(本公司散戶不多﹚,其註冊所在,屬商業考量,與工作性質與業務無關。
目前基於「戰略」形勢,一切準備尚未充分,不能貿然進舉。實則在中國與台灣等地(包括美國﹚,已經成立及收購了十多家相關企業,部分主力將放在北京。
人言﹕「書生造反,十年不成」,是否如此姑且不論,但「書生」之角色,就在於「執著頑固」,食古不化也。老朽有自知之明,於本集團中,僅擔負「計劃、科研」的職責,其餘事項,皆有「專家」主持。
目前,老朽當以「中華文化」為工作重心,待有實力後,當擴及「人類文化」。是以公司格局不能太小,「義和團」時代已成歷史,立場不可不慎也。
舊 269 留言者: [2000-07-23]
主題:
  算盤基因一文是否用簡體中文﹖下載5M閱讀工具相當費時,空間不足更是無奈,能否勞煩使之如其它著作般方便網友閱讀﹖
回應﹕
  因原文中有圖示,格式固定,當設法改進之。
舊 270 留言者:小生 [2000-07-23]
主題:
  可否請先生說明何謂「心、性、意、念、知」﹖我覺得好像相同又不太同,有點混淆。
回應﹕
  此係宋明理學家所討論者,由於每一個時代都有其共同的認知標準,時至今日,如死抱過去的解釋,自是「格格不入」,格之不能致知也。
「心(象形字,指司血液循環之器官,內感中樞﹚」乃實「體」,是生命機構的「交通總部」,壓迫血液通行全身,負責輸送生存要素如「營養、空氣、廢料、內分泌」等(神經僅傳輸刺激訊號﹚。因此,生理上任何些微的變化,「心」都能立即辨識出來,且於必要時可積極調動能量(血壓增加、呼吸急速、感官靈敏﹚,以利生存。古人有鑑於此,將「心」視為「感性中樞」,漢字中所有與「心」有關之概念,皆屬感性。
「性(=心+生﹕心所產生的認知者﹚」字即因有「感(=咸+心﹕心所咸同者﹚」而知之特質,是心之「用」。物皆有「性」,是「心」對物有所感,用其所感者,是稱(凡「心」在側之漢字,多表示心之常態﹚。
「意(=音+心﹕音在心上,指內感受到的影響﹚」為「果」(凡「心」在下,表示當前態﹚,人對「音」無從拒絕(眼可閉﹚,「心」受到影響的結果是稱「意」。
「念(=今+心﹕此刻之內感﹚」亦為「果」,由於「今」係指時間,故此刻之內感代表「心」中連續性的狀況。
「知(=矢+口﹕脫口如矢﹚」與上四字相去甚大,已與「心」無關,而進入大腦的功能了。蓋「口(語言﹚」受腦支配,出口快速,代表腦中已有答案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