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7 留言者:網主 [2009-01-30] |
告網友: 老朽憂心傳統文化之敗亡,不幸今已證實矣!觀近月之教學情況,果真與當年教花蓮農校略同!日昨之作業,僅五人交卷,皆不解「關係」意,變成各說各話! 何以如此?老朽千思萬想不得其解,每次講解新觀念,恆先引以概念基因,一一細述。然老朽雖一再「強迫中獎」,但績效未見,不領還是不領,現今概念已累積到王屋山高,老朽羞於再提矣。繼而由月來經驗中獲知,各位皆係「作業學生」,無論教什麼,不做作業,等同白癡! 老朽得天獨厚,作為一個不事生產、且無束脩之文化人,得在丁一之羽翼下,生存無憂、為所應為!既知傳統文化伊於斯底,怎能不勉充西席?即令老朽耐性毫無,於今也不得不礙於丁一情面,決定從「一」而終、由「一」教起!祇是,此「一」已是老朽所知之底線,再下,是二十層矣! 此一,乃漢字基因,舉凡漢字基因所用之概念,恕老朽到此為止!此一,在今後之作業中,凡是用「」所括之觀念,欲做作業,務需先查《漢字基因字典》,將解釋之概念列出,並根據概念組合成為觀念。此一,乃漢文化之核心,所有認知從中出,所有理論由此興。 此一,可稱為「中」。人思在己身中,由中應用向外;人情在家中,由家向族輻射;人生存在民族中,更與社會緊密相連;進而人類、地球、宇宙無非一「中」之延伸。此一,視之為基本結構體可也,凡體之用,無非站在一己立場,苟有不同,必須另外說明。 此一,由己身輻射至宇宙,層層「關卡」悉皆「介面」。此類介面,可謂「認知理解的概念關係」。蓋認知係得自感官刺激,當刺激傳至神經原,基於性質之些微差異,可稱之為「訊號」。當訊號傳至記憶區,且與前次經驗之記憶相類似時,意識即有所「理解」。 所以:「人不可能理解不具經驗之認知」。各位對文字的經驗,都已經被「西式速食」所同化,完全只看表面、而無深層及義理之經驗。無奈老朽曾誇下海口,要以復興傳統文化為己任,如今老且耄矣!欲謀教職,學校不收;閉門著書,養蚊無數!看來網上遊魚三千,尚可作最後一搏! 例如「開、關」等動態行為用字,人在內,門向內為關、向外為開。人站在門外,一關即不能進來!若人硬拗:「在外為何不能關門」?當然可以,只是要多一個「條件-在門之外」!應用概念的人必須建立這個根本立場,否則連概念都不可能成立,更免談「約定俗成」了! 中華文化就是建立在「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立場上,得以開花結果的。如今國人數典忘祖,引進西式垃圾、邯鄲學步,造就了無數「背書博士」,已經無理可語了!老朽不學無術,僅知將心比心,在此朽蠶作繭,至於能有多少成效,無非道法自然而已矣! 常聽人抱怨,謂漢字中「人際關係」過於複雜,一點用處也沒有!當然,如果要做「來料加工奴」,只要知道工具、材料、鈔票就夠了,連自己是誰都不重要!但若人想要知道自己之外的事物,總要有個「出門」的管道吧!前文說過,人的認知是以自己做中心,向外輻射的,下文且輻射一番,看有什麼用!? 以人為中心,於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以空間,有前、後、內、外、上、下、左、右;於身體,有頭、身、手、足、五官、臟腑、骨肉,皮髮。再以自己為中心,有血親、姻親,有直系、旁系,於上下各代親等,每隔一代加一等。由於農業社會,結社群居,在倫理的大前提下,人際關係必須清楚明白。 如果用象徵方法來理解,前述空間可視為網絡結構,每一個接觸點位,有八條通路;再看身體,有各種名稱代表某一機構;最後舉一隅以三隅反、運用到自己的家族,便有了人際關係的稱謂。推到這裡,各位不妨用人際關係做基礎,將之與陰陽、四象結合,推廣到所有事物的認知上,就有了「概念分類」! 這些細節,老朽無意再談,真有心學習思維之道者,可將概念表:客觀-抽象族-應用類-人際屬-關係自作整理,當會發現,宇宙中各種事物、環環相扣!傳統中國人智慧之高,正因係由倫理開始,於日常生活中,已經熟悉了「各種關係」。待進入社會,舉一反三,遂無所不知矣(作業貼上,老朽願改)! 以往兒童啟蒙,係用「三字經」。機兆於動,如今且由「關係」下手,繼續邁進。其法,將「關係」之基因字典解釋列出,找出「前後、內外、上下、左右」之因素,如: 前後因素與時間有關 內外因素與空間有關 上下因素與位置有關 左右因素與性質有關 「關=閉門的橫木,象徵系統控制,時間終態,空間集中封閉態。」 「係=繫人,繼也,相關聯。」 有象徵者先取,「關」為「封閉之系統控制」;「係」為「繫、繼、聯」,有交集。 兩者之間:時間、空間無交集,可忽視;位置為「封閉」與性質有交集。 是知:「關係」乃於「封閉態、被繫、繼所控制」之觀念。換句話說:「關係」是在一定範圍內,所指定之系統與系統間,有相互維繫的因素。 上則作業:倫理與道德之關係。 解法應為「倫理(系統)」與「道德(系統)」之間的介面因素。既然此二系統已 知,將二者列出: 倫理:人倫之常有五,乃社會安定之源。蓋同一社會之常識,居先為導,從之則止 於一;否則人人為己,必至亂而後止。 道德:道德者,人與人直心相對之道也。人本獸,私心必須自我約束,人始能直心 相對;人能直心相對,世間始有寧日。 再萃取主題,知倫理為「社會安定之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道德為「人與人直心相對=人自我約束之道」。顯然二者屬於「左右性質」,於斯,年夜菜已上桌,只待下筷矣! 網主人白 |
#9166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9-01-30] |
主題:作業9160 朱夫子尊鑒: 二者皆求返回人之本性。道德求諸己,乃主觀;倫理求諸人,乃客觀。主觀、客觀一致就是和諧,社會自然不亂。 |
回應﹕ 返回人之本性?倫理求諸人?此二則不通!餘可. |
#9165 留言者:小程 [2009-01-30] |
主題:試答#9160 倫理與道德,同為人之獸性的束條,兩者不同之處:道德作用于當前、止於當前;倫理承上啟下,為動態的道德。 |
回應﹕ 未掌握重點,眼界太窄! 標點「:」用法不對,若未加括號,其功效自動止於其他任何標點符號之前! 夫婦、朋友亦有倫理,承何上下? |
#9164 留言者:華子 [2009-01-29] |
主題:作業修正 倫理屬社會互動之禮,道德屬個人之德性。惟「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故先倫理而後道德。 |
回應﹕ 老子之言高及宇宙本體,故可棄聖絕智,用之於此,是殺雞用牛刀也! 其關係豈止「先後」?不夠廣深! |
#9162 留言者:牧牛 [2009-01-29] |
主題:作業提交 倫理與道德之關係: 倫理為道德之先導,倫理的昇華和擴散上升為道德,兩者皆用以約束人的私欲,達成社會和諧為目的。倫理為道德之基石,較之道德約束更為具體,而道德在主觀上相對倫理更為自覺、主動,約束範圍更廣泛,層次更高。 |
回應﹕ 欠精!為文精簡乃一大學問,更是思路清晰之不二法門! |
#9161 留言者:乾乾 [2009-01-29] |
主題:試答#9160則 朱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您請正。 倫理乃人有五倫之常識,道德乃人與人直心相對之道理。倫理是社會安定的基礎,為體;道德是人間行為的準則,為用。體用兼備,世間自然國泰民安。 學生 敬上 |
回應﹕ 若論「體用」,首應確定「立場、目標」。蓋刀為體、切為用是指動態;切為體、刀為用則指功能態。同理,倫理為體、道德為用是指教育;道德為體、倫理為用則指社會行為。 於此,僅論二者之關係,扯上「體用」,非不可行,但毋寧太複雜!是故理未直字數已超過矣(50字說明關係已足,蓋倫理、道德已知,不須解釋)! 事實上,已知A與B,若欲知A、B間之關係,僅須將其間之同異例舉即可。否則要交待清楚將治絲益棼,沒完沒了! |
#9160 留言者:網主 [2009-01-29] |
告網友: 前則申論被小白識破,春節凝冰已渡,可以逕行矣! 前則參考答案: 道德者,人與人直心相對之道也。人本獸,私心必須自我約束,人始能直心相對;人能直心相對,世間始有寧日。 新作業: 試論:倫理與道德之關係 請注意:試論與申論有別,蓋無需引申,直接議論即可。 網主人白 |
#9159 留言者:小白 [2009-01-29] |
主題:#9142作業 道德有四維八德,乃社會規範人性之常識。蓋私心人皆有之,若不加以約束、使人們直心相對,必導致衝突亂象。 |
回應﹕ 很好,斯近道矣!唯「社會規範」不確,實乃聖人之功也。 |
#9158 留言者:超文 [2009-01-29] |
主題:練習9152 道德乃天道人德,天人合一謂為仁。 蓋於普天之下,萬用歸於一體。人皆順天而行,大同於心,為之所慾而不逾矩。 |
回應﹕ 是什麼太牽強;為什麼空洞。 |
#9156 留言者:牧牛 [2009-01-29] |
主題:作業提交 老師新年好! 道德:道,路也。道本存,人在路上,當扶老??幼,前仆後繼,是為德。 |
回應﹕ 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