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1 留言者:小兆 [2009-02-05] |
主題:試答#9233作業 一,定義「自由」: 1,萃取主題: 自: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 由:象一容器,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與「象一容器,物有根據;系統 之初態」。 淘汰無交集者:「象鼻之形,介詞,變化始於」與「象一容器,系統之初態」。 所餘者:本人也,主觀立場,物有根據。 3,調整: 「自由」=個人根據其主觀之所作所為。 二、試論「自由」與自然: 個人主觀有時無法符合團體利益,故自由必須受限。自然是本應如此發生者,人只能遵從,沒法改變其 規則。 |
回應﹕ 一、正確。 二、不盡然。 |
#9240 留言者:逆海風 [2009-02-05] |
主題:#9233作業修改 請老師指正: 一,定義「自由」: 1,萃取主題: 自: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 由:象一容器,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與「象一容器,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淘汰無交集者:象鼻之形、介詞、主觀立場;象一容器、系統之初態。 所餘者:本人、變化始於;物有根據。 3,調整: 「本人」即自己。 「變化始於」限於始態,取變化。人的變化是行為,改之。 「物有根據」止於物,取根據。 「自由」=行為以自己的意向為根據。 二,試論「自由」與自然 自由是依己意決定行為,自然則合於本然。任意而行壓力消弭,合於本然始得長存。故兩者皆為人生活之目標。 |
回應﹕ 一、正確。 二、不確。 |
#9239 留言者:逆海風 [2009-02-05] |
主題:#9233作業提交 請老師指正: 一,定義「自由」: 1,萃取主題: 自: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 由:象一容器,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與「象一容器,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淘汰無交集者:象鼻之形、介詞、主觀立場;象一容器、系統之初態。 所餘者:本人、變化始於;物有根據。 3,調整: 「本人」即自己。 「變化始於」限於始態,取變化。人的變化是行為,改之。 「物有根據」止於物,取根據。 自己行為根據,不通。改成:行為根據自己。 「自由」=行為以自己為根據;惟我獨尊是也。 二,試論「自由」與自然 自由以一己為根據,自然則合於本然。據己為尊有利一時,合於本然始得長存。故自由與自然皆為人生活之目標。 三,提問:「自由」是陰或陽? 學生用「不自由」、「無自由」測試「自由」之陰陽,發現都通。請問老師:「自由」是陰或陽? |
回應﹕ 一、不確。自由未必自尊,更何況於獨尊? 二、「為根據」不通,且不尊。 三、陰陽恆指「性質」,概念有性質,觀念則未必有。吃飯是種行為,有何性質?自由是種觀念,何來陰陽?難道女子自由為陰、男子自由稱陽乎?學了陰陽,就得融匯貫通,千萬別在桃園耍斧頭神功!(不自由、無自由通了哪門子陰陽?同性戀乎?) |
#9238 留言者:乾乾 [2009-02-05] |
主題:試答#9233則 朱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您指正。 一,定義「自由」: 1,萃取主題: 自: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 由:象一容器,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與「象一容器, 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淘汰無交集者:「象鼻之形,介詞,變化始於」與「象一容器,物有根據;」。 所餘者:「本人也,主觀立場」與「系統之初態」。 3,調整: 「自由」=以自為由,即以主觀立場為系統之初態,隨心所欲也。 二,試論「自由」與自然。 自由乃人主觀世界之特性,自然乃客觀環境之本性。兩者之介面即人之意識也,兩者之 統一即“隨心所欲不逾矩”也。 學生 敬上 |
回應﹕ 一、不確。如是,民主自由豈非人民作主隨心所欲? 「以主觀立場為系統之初態」?不解! 二、不確。「自由乃人主觀世界之特性」,此論由何而生?自由乎? |
#9237 留言者:華子 [2009-02-05] |
主題:作業 一、定義「自由」。 1、萃取主題: 自: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 =本人,變化始於。 由:象一容器,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本人,變化始於」與「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淘汰無交集者:變化始於,系統之初態。 所餘者:本人,物有根據。 3、調整: 「本人」=系統本身。物有根據=基於。 「自由」=基於本身之變化。 二、試論「自由」與自然。 自由基於自身而變化,自然來自本身而必然。兩者雖都由自身而發, 惟前者注重初態之因,後者注重預知之果。 |
回應﹕ 一、3「本人」為何?調整應止於一,非治絲益棼也! 二、因果之說論得突然! |
#9236 留言者:阿勇 [2009-02-05] |
主題:問#9233則 為什麼「意識」為「道法」之重點? |
回應﹕ 道者,路也。動物能運動,可行則行,但未必有「路」可之!「法」者,可行者也。若無「意識」,「道」既不存,「法」亦無據!識者須知:「宇宙即自然」,所謂「道法自然」者,必非宇宙法諸宇宙,其「省略之主體」實為人也!人若未意識及此,是無意識,豈須效法木石焉? |
#9235 留言者:牧牛 [2009-02-05] |
主題:作業提交 一,定義「自由」: 1,萃取主題: 自: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 由:象一容器,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與「象一容器,物有根據;系統之初態」。 淘汰無交集者:「象鼻之形,介詞,變化始於」與「象一容器,系統之初態」。 所餘者:「本人也,主觀立場」與「物有根據」。 3,調整: 「自由」=隨意行事或思考。 二,試論「自由」與自然。 人為觀念動物,必受觀念與物質世界之限制。人若無我,順乎自然,則人與自然合而為一,人即自由。 |
回應﹕ 一、正確。 二、〔試論「自由」與自然〕當非:「自由與自然之關係」。 所論未及「自然」,不能以「順乎自然、與自然合而為一」為論也! |
#9234 留言者:網主 [2009-02-05] |
告網友: 月來之「漢文教學」,令老朽百感叢生!衡情度理,當今能來本網逗留經月者,實無一泛泛之輩!然而,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各位「文字水準」的確不敢恭維(請原諒,龜毛不識恭維二字)!老朽費盡心思,窮本溯源,最後到得「漢字基因」,竟然發現,學者已經認定:a+b=cd! 老朽荒野村鄙,素來獨往獨行,與今世脫節已久。因知一己偏離主流、程度不足,不敢與時賢共語,是以劃界自外:六親不認、四鄰不交!然而,老朽實具「觀陰眼」焉,舉凡遠古聖賢微言大義、吉光片羽,無不點滴心頭。為此,建立罟網,不過順風傳播些許餘音而已。 適才,因即將進入「作圖階段」,老朽取來早年備妥之《中國民間故事畫傳》,擬動手作畫。不料,最近練成「捕蟲神功」,一眼即看出該書中「文字水平」奇差!於一段中不過四句,卻有三個「不可原諒」之大錯!該文作者「白羽」,曾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紅遍半邊天之文化人,何以如此耶? 老朽靈機一動,特上古戈去查「胡適文選」及「朱自清“背影”」。結果竟令老朽瞠目結舌,半晌頭皮發麻,其文真真「不堪入目」!是老朽之偏見乎?是老年癡呆發作乎?胡適之、朱自清鼎鼎大名,曾為所有文人公推之共主!其大名有萬噸黃色炸藥之威,豈止貫耳?連腦袋瓜都可炸飛也! 胡適是標準牌政客,老朽見之,必避百舍,其文素未過目!而朱自清之「背影」一文,乃百年來、國人中小學之「範本」!範本如斯,學子何辜?難怪各級學校轉行培養工匠,更難怪工匠們只會運斧成風!原來如此!各位網友腦中「概念網絡」搭錯線,良有以也!老朽不得不在此道歉:對不起,老朽錯怪了! 空口無憑,老朽從網上下載「【胡適文選】自由主義(節錄)」一文,以供參詳。 純綷記事: 【胡適文選】自由主義(節錄) **************************** 我們現在講的「自由」,不是那種內心境界,我們現在說的「自由」,是不受外力拘束壓迫的權利。是在某一方面的生活不受外力限制束縛的權利。 在宗教信仰方面不受外力限制,就是宗教信仰自由。在思想方面就是思想自由,在著作出版方面,就是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這些自由都不是天生的,不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是一些先進民族用長期的奮鬥努力爭出來的。 古代思想的第一位大師老子,就是一位大膽批評政府的人。他說:「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老子同時的鄧析是批評政府而被殺的。另一位更偉大的人就是孔子,他也是一位偏向左的「中間派」,他對於當時的宗教與政治,都有大膽的批評,他的最大恆的思想是在教育方面:有教無類,「類」是門類,是階級民族,「有教無類」,是說:「有了教育,就沒有階級民族了。」 從老子孔子打開了自由思想的風氣,二千多年的中國思想史,宗教史,時時有爭自由的急先鋒,有時還有犧牲生命的殉道者。孟子的政治思想可以說是全世界的自由主義的最早一個倡導者。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是「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這是中國經典裡自由主義的理想人物。在二千多年歷史上,每到了宗教與思想走進了太黑暗的時代,總有大思想家起來奮鬥,批評,政革。 但是東方自由主義運動始終沒有抓住政治自由的特殊重要性,所以始終沒有走上建設民主政治的路子。西方的自由主義絕大貢獻正在這一點,他們覺悟到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夠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以自由主義的政治意義是強調的擁護民主,一個國家的統治權必須放在多數人民手裡,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是安格羅撒克遜民族的貢獻居多,代議制度是英國人的貢獻,成文而可以修改的憲法是英美人的創製,無記名投票是澳洲人的發明,這就是政治的自由主義應該包含的意義。我們古代也曾有「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為邦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主思 想。我們也曾在二千年前就廢除了封建制度,做到了大一統的國家,在這個大一統的帝國裡,我們也曾建立一種全世界最久的文官考試制度,使全國才智之士有參加 政府的平等制度。但,我們始終沒有法可以解決君主專制的問題,始終沒有建立一個制度來限制君主的專制大權,世界只有安格羅撒克遜民族在七百年中逐漸發展出 好幾種民主政治的方式與制度,這些制度可以用在小國,也可以用在大國。(1)代議政治,起源很早,但史家指一二九五年為正式起始。(2)成文憲,最早的一二一五年的大憲章,近代的是美國憲法(一七八七)。(3)無記名投票(政府預備選舉票,票上印各黨候選人的姓名,選民秘密填記)是一八五六年South Australia最早採用的。自由主義在這兩百年的演進史上,還有一個特殊的,空前的政治意義,就是容忍反對黨,保障少數人的自由權利。向來政治鬥爭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被壓的人是沒有好日子過的,但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卻漸漸養成了一種容忍異己的度量與風氣。因為政權是多數人民授予的,在朝執政權的黨一旦失去了多數人民的支持,就成了在野黨了,所以執政權的人都得準備下台時坐冷板凳的生活,而個個少數黨都有逐漸變成多數黨的可能, 甚至於極少數人的信仰與主張,「好像一粒芥子,在各種種子裡是頂小的,等到他生長起來,卻比各種菜蔬都大,竟成了小樹,空中的飛鳥可以來停在他的枝 上。」(《新約.馬大福音》十四章,聖地的芥菜可以高到十英尺。)人們能這樣想,就不能不存容忍別人的態度了,就不能不尊重少數人的基本自由了。在近代民 主國家裡,容忍反對黨,保障少數人的權利,久已成了當然的政治作風,這是近代自由主義裡最可愛慕而又最基本的一個方面。我做駐美大使的時期,有一天我到費 城去看我的一個史學老師白爾教授,他平生最注意人類爭自由的歷史,這時候他已八十歲了。他對我說:「我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這句話我至 今不忘記。為什麼容忍比自由還更要緊呢?因為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可說了。至少在現代,自由的保障全靠一種互相容忍的精神,無論是東 風壓了西風,是西風壓了東風,都是不容忍,都是摧殘自由。多數人若不能容忍少數人的思想信仰,少數人當然不會有思想信仰的自由,反過來說,少數人也得容忍 多數人的思想信仰,因為少數人要時常懷著「有朝一日權在手,殺盡異教方罷休」的心理,多數人也就不能不行「斬草除根」的算計了。最後我要指出,現代的自由主義,還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 和平改革有兩個意義,第一就是和平的轉移政權,第二就是用立法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做具體改革,一點一滴的求進步。容忍反對黨。尊重少數人權利,正是和平的政治社會改革的唯一基礎。反對黨的對立,第一是為政府樹立最嚴格的批評監督機關,第二是使人民可以有選擇的機會,使國家可以用法定的和平方式來轉移政權,嚴格的批評監督,和平的改換政權,都是現代民主國家做到和平革新的大路。近 代最重大的政治變遷,莫過於英國工黨的執掌政權,英國工黨在五十多年前,只能選擇出十幾個議員,三十年後,工黨兩次執政,但還站不長久,到了戰爭勝利之年 (一九四五),工黨得到了絕對多數的選舉票,故這次工黨的政權,是鞏固的,在五年之內,誰都不能推翻他們,他們可以放手改革英國的工商業,可以放手改革英 國的經濟制度,這樣重大的變化,--從資本主義的英國變到社會主義的英國,--不用流一滴血,不用武裝革命,只靠一張無記名的選舉票,這種和平的革命基 礎,只是那容忍反對黨的雅量,只是那保障少數人自由權利的政治制度,頂頂小的芥子不曾受摧殘,在五十年後居然變成大樹了。自由主義在歷史上有解除束縛的作 用,故有時不能避免流血的革命,但自由主義的運動,在最近百年中最大成績,例如英國自從一八三二年以來的政治革薪,直到今日的工黨政府,都是不流血的和平 革新,所以在許多人的心目中自由主義竟成了「和平改革主義」的別名,有些人反對自由主義說它是「不革命主義」,也正是如此。我們承認現代的自由主義正應該 有「和平改革」的含義,因為在民主政治已上了軌道的國家裡,自由與容忍鋪下了和平改革的大路,自由主義者也就不覺得有暴力革命的必要了。這最後一點,有許 多沒有忍耐心的年青人也許聽了不滿意,他們要「澈底改革」,不要那一點一滴的立法,他們要暴力革命,不要和平演進。我要很誠懇的指出,近代一百六七十年的 歷史,很清楚的指示我們,凡主張澈底改革的人,在政治上沒有一個不走上絕對專制的路,這是很自然的,只 有絕對的專制政權可以剷除一切反對黨,消滅一切阻力,也只有絕對的專制政治可以不擇手段,不惜代價,用最殘酷的方法做到他們認為根本改革的目的。他們不承 認他們的見解會有錯誤,他們也不能承認反對的人會有值得考慮的理由,所以他們絕對不能容忍異己,也絕對不能容許自由的思想與言論。所以我很坦白地說,自由主義為了尊重自由與容忍,當然反對暴力革命,與暴力革命必然引起來的暴力專制政治。 總結起來,自由主義的第一個意義是自由,第二個意義是民主,第三個意義是容忍--容忍反對黨,第四個意義是和平的漸進改革。 ************************* 以上「節錄」之文,共有六則或六段(以老朽說法),各則之間,相去「天淵」!少的不到60字,多則1250字(且只有九句)。當然,各人觀念有別,但老朽難以置信,1250字的大塊文章,令人眼花撩亂!有誰能「一看就懂」?為文者怎能自詡文豪,用水淹金山寺的手段,強迫他人就範? 老實說,舉凡「大塊文章」,老朽是不看也不評,當作是波斯地毯一張!再名貴也放在地上踩!柿子撿軟的吃,文章找短的改!因此,上文只有最前面的兩段可以「置喙」,且用放大鏡檢驗,算是胡先生屍氣得逸也! 不過,遊戲應有遊戲規則,文章要有文章尺度,且先訂定「普世原則」如: 一:標點要正確,否則前文難斷後語! 1,一句完畢,須用句點。每句話代表一事件,事件之變化須交待人事時地物。 2,若無句點,其文即「視為一體」! 二、主題要貫徹,不能東扯西拉! 第一段(也是第一則,但因非原文,無以置評): 〔我們現在講的「自由」,不是那種內心境界,我們現在說的「自由」,是不受外力拘束壓迫的權利。是在某一方面的生活不受外力限制束縛的權利。〕 一、此段分兩句: 1,我們現在講的「自由」,不是那種內心境界,我們現在說的「自由」,是不受 外力拘束壓迫的權利。 2,是在某一方面的生活不受外力限制束縛的權利。 二、評論: 1,如以兩句論,第2句顯然沒有主詞!若謂主詞為「自由」,則不應與前句以句 點隔離! 2,第1句言不及義,令人費解! 〔我們現在講的「自由」,不是那種內心境界,〕 〔我們現在說的「自由」,是不受外力拘束壓迫的權利。〕 這兩列多麼神似?前面子句用「講的、說的」區分,有何大義? 後面的「不是、是不受」極為拗口! 「外力拘束壓迫的權利」有語病,蓋未見主詞,體用不明!如果主詞是指前面 的「自由,則其間的「,」強斷關山,毫無必要! 3,第2句就算把「自由」加上,變成:「自由是在某一方面的生活不受外力限制 束縛的權利。」 這是名重一個世紀的中國大「文豪」的「定義」乎?「自由是一種權利」?為 什麼?需知「權」是政治的酬庸、「利」是生存的根本。不論從哪一個立場來看, 「自由」絕對「非權」、絕對「無利」! 「某一方面」指什麼?豈非說了等於未說?是不可告人乎?是人盡不識乎?是 法律口吻乎?是大文豪放氣乎? 〔在宗教信仰方面不受外力限制,就是宗教信仰自由。在思想方面就是思想自由,在著作出版方面,就是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這些自由都不是天生的,不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是一些先進民族用長期的奮鬥努力爭出來的。〕 一、此段分三句: 1,在宗教信仰方面不受外力限制,就是宗教信仰自由。 2,在思想方面就是思想自由,在著作出版方面,就是言論自由,出版自由。 3,這些自由都不是天生的,不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是一些先進民族用長期的奮鬥 努力爭出來的。 二、在理解上,分句不符主題要求: 1,其第1、2兩句平行,俱在詮釋「自由」,應為一句且以「;」分之。 「思想方面就是思想自由」?這是寫情書乎?援例,自由方面就是自由自由! 第2句自由太多了,泛濫成災!為何不以「;」區分?文豪不知耶? 2,其第3句應為結論,結論應將前文歸納總結,而非「另起爐灶」! 三、立論=胡說十(適)道! 1,胡大博士乃「胡人」,為文時常「露餡」!「一些先進民族」何解?達爾文之 《進化論》之胡註乎?先進民族有三頭、六臂?神機、妙算?再不然金髮、白膚 是「進化」而得?其「長期」有九千年?奮鬥有「嗯」個聖賢? 所幸當年胡大博士想當總統未得,否則,吾輩早就歸化為「先進民族」中之「 黃種亞裔」,如今正在華爾街為「先進民族之宗主」掃地也! 2,老朽但知,「先進民族」除了給胡大博士終身功名利祿灌頂之外,掠盡天下、 吃盡牛排,加上從小就懂蝌蚪文,卻也擋不住小小的金融海嘯! 分析到此,各位網友可以大大放心了!胡大文豪寫的一百多字,被老朽「龜毛」到不值分文!所以,老朽之「胡言亂言」,置諸腦後可也!只是,老朽是毛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只要骨頭來此,緣何不挑?至少,胡博士留下的「自由遺產」,老朽得以自由應用!只是不知胡博士如今自由何在? 嗚呼!中華出妖孽!哀哉!百年唯一嘆! 網主人白 |
#9233 留言者:網主 [2009-02-05] |
告網友: 踩到各位痛腳矣!由定義可知,將主題交集後,已小有疑惑,再到調整,有人就力不從心!這好有一比,在花園種花不難,要把花園整理成形,就需要相當程度之「判斷力」!如果判斷力不足,問題稍微複雜,結果就亂七八糟!因之,一到「立論」,此「言侖」就無法面面俱到了! 不過,這種訓練求速難達,概念可以背,觀念則一定要邏輯思維通透,恐怕還要練一段時日。待第一關過了,老朽再傳授「層次判斷(也就是垂直思維)」,否則又是貪多嚼不爛也! 上則作業,試論道法「自然」: 參考答案: 人有意識,意識係為主觀生存而衍生;基於自然本存,若主觀意識乖離自然,人將難以長存。 「道法」之重點在「意識」,無人提及,故無人能答得透徹。 本則作業: 試論「自由」與自然 網主人白 |
#9232 留言者:阿勇 [2009-02-04] |
主題: 一,定義「自然」: 1,萃取主題: 自=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 然=燃火以就肉然,可預期之進行狀態,如是,承上接下詞。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變化始於。」與「燃火以就肉然,可預期之進行狀態,如是,承上接下詞。」 淘汰無交集者:象鼻之形,本人也,介詞,主觀立場,燃火以就肉然,可預期之進行狀態,承上接下詞。 所餘者:變化始於,如是。 3,調整: 「自然」=本來如是。 二,試論道法「自然」。 所有生命環環相扣,唯有各安本份、順自然之道才能並存。若人只顧私利,不惜破壞生態平衡,萬物生存堪虞。 |
回應﹕ 一、正確。 二、「道法自然」係指「人」而言,「所有生命環環相扣,唯有各安本份、順自然之道 才能並存」已偏離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