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0 留言者:漁儿 [2013-02-27] |
主題:西方哲學無「心」(2) 學生想聯系西方哲學無「心」之話題,來理解先生關於「念」之指教(留言#11092)。 於人智而論,「心即人思之中」。因「心」抽象,無法直接研究;但「念」者,此刻之「心」,故可通過研究「念」,來研究「心」。 於漢字,比如利用先生之概念分類表,將「念」置於其他概念之後,可以概括三類:「靜態、抽象+念」代表各念之種類;「動態、認識、狀態+念」代表各「念」之狀態;「動態、認識、感知+念」代表人「念」之感知。 就「念」之種類而言,意念、概念、觀念、理念、信念、正念等等,其中又以「意念」為根本。漢字為象形表「意」文字,也就是說,表「意念」之文字,即表「心」之文字。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正確,由於「心臟」是「內感」中心,統籌全身臟腑經由血液傳達的各種激素,因有內感而產生相應的意念。西方認為「心臟」只是個器官,直接用Mind代表「心」,表面看來很科學,但是卻不正確!因為腦神經與各種感受的作用不夠明確,是標準的「唯心」也! 比如說:「我心不寧、傷心、痛心」多麼真實傳神!若改用mind,能算哪門子? |
#11099 留言者:秦漢唐 [2013-02-26] |
主題:因請轉呈古論網友的留言 朱先生,您好: 先生最後的任務就是還願,地藏王菩薩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盼能重新恢復會籍,謝謝! 古倫 敬上 |
回應﹕ 難怪!難怪!!難怪!!!汝踟躕門牆十餘載,始終見山難見水,此次心路歷程已露餡矣!老朽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即非「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名「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人苟若拘泥於表相,地獄永是地獄、如來佛還是如來佛!求道者、其道不道,悟空者、其空不空,良有以也!蓋人居陋巷、食嗟食,一心等待救贖,從何而知究竟? 《金剛經》中乘正宗分第三:「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此語云何?以釋迦佛之能力,尚無法令所有眾生入無餘涅槃而滅度,老朽何德何能,令汝恢復會藉、地獄頓空乎?須知,老朽所感到虧欠者,中華文化開示之恩也。有此感受,是已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老朽連菩薩都未修成,如今又將投奔太上老君,汝今離門牆尚遙,且先向地藏王菩薩請安去,到時是欲成佛、或待修仙,明心見性後再說可也! |
#11098 留言者:你我他 [2013-02-25] |
主題:引薦入會 朱老師: 您好!我去年九月換了新的單位,一同事名爲「張衞紅」者,感於您的學問博大精深,請求入會向您學習。引其自薦信以下,但愿老師能滿足其願! 「 呈朱老師 先生大名揚宇宙,電腦漢化利千秋。 倉頡檢字傳天下,老骥伏枥犹筹谋。 標准規範電腦促,正本清源書同文。 世界潮流分必合,中華文明必復興。 吾本楚人居嶺南,執教中文及信息。 有意出版寫字書,以盡一份綿薄力。 有幸同時三生緣,闡釋文化指迷津, 倘承不棄收門下,有爲不辱大師恩。 」 學生 你我他 敬上 |
回應﹕ 歡迎入會(須向網管登記)。但入會不等於「拜師」,在本網人人平等,只有悟愚、不分高低。再說,人間世已是如此,除了改弦更張,千呼萬喚又待何物? |
#11097 留言者:庚子 [2013-02-18] |
主題:印度文明 朱老師好,最後時刻,還有幾個問題請教: 1)我一直對印度這個地方有些困惑,印度從歴史看來也算是個農業文明,為什麼不能獨立產生出文字呢?它連拼音文字也沒有發展出來,是什麼的地縁因素令印度不能產生出文字呢? 2)印度國土上的方言有上百種,為什麼可以維持統一的國家狀態?這種狀態不合乎我所理解的拼音文明的發展規律,我明白現代印度的統一是因為英國殖民統治的原因,但有没有更深層的原因呢? 3)西方歐州始於狩獵文明,最後發展出強調主觀和物質的文明;中華文化始於農牧文明,最後發展出強調客觀和精神的文明。印度除了以前的佛學之外,還可以提供其他東西嗎?在未來的文明融合、在中西方分佔未來文明兩極的情況下,印度不中不西,在未來的文化融合中會是一個什麼角色? |
回應﹕ 1、不錯,印度也是農業大國,歷史悠久,之所以沒能發展文字,主要原因在於自然發展與人類 文明分佈的規律形成。以正弦波形式的特徵來看,再將時間視為橫向參數,可見在一組波形中, 振幅由少而多,到達頂點後作對稱式下降,這是自然界能量變化的規律。人類文明概分兩則, 一是精神、一屬物質,兩者相輔相成,缺一必偏,最嚴重的是飽和停頓。若以時序而論,精神 文明發展在先,經過百萬年的醞釀,至三千年前成熟;物質文明則自石器時代起,到四百年前 脫穎而出,近世紀成為人類社會之主流(將各組正弦波曲線混排即知)。 以上各條曲線交錯,便有了種種大同小異的變化。一般說來,農業民族生活穩定,最適於精 神的思想研究。但是,世事過猶不足,印度在公元前三千年已成形為「神化國度」。當眾神君 臨萬民,人思必然幻為香灰,生生世世仰承神意,就此停頓! 中國是另一種代表(老朽修道正是為此,道家之五術意義重大),一個沒有神、又不否定神 的思想,孕育了充分理性、尊重自然的人文社會。道家即是自然、儒家則為人類社會,兩者相 互激盪,中華文化油然而生,天人合一。 2、基於前述,印度對神明的崇拜已到了入魔的地步,有人統計,其神祇約有三億多!至於教派 更是難以置信,老朽看過一篇報導,幾乎是一村一教、一家一神。因之,為了社會安定,在五 千年前,勢力最大的婆羅門教發展為眾教之首,成為主流。後來與佛教同流,演變為印度教, 將人劃分為四種階層,是謂「種姓」制,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族。各族地位明確、 互不通婚、社會分離,在此四族外,其餘的一概視之為毫無存在價值的「賤民」。(至今印度 人仍遵行不誤,至於英國殖民,更充分利用了這種「繼承優勢」,除了強迫與伊斯蘭合作外, 並未做絲毫改變)。 3、(人皆主觀,故無客觀文明)須知婆羅門教與佛教都是印度古代宗教之首,都吸取了印度古 代聖典吠陀和奧義書之精華,諸如:輪迴解脫、善惡因果等。不同者,婆羅門教代表了上層的 「種姓」思想;而佛教則代表吠舍、首陀羅階層;婆羅門認為世間一切事物的本質就是「梵」, 完全不能改變,佛教認為世間事物來自緣起,一切無常。 委實而論,佛教之「唯識觀」是真,但不代表所有見解悉真!至於印度教,在此不宜多論。 至於未來的文化融合,唯識可透過電腦辨識證明之,到了純思維領域,只有「能抓耗子的貓」 可以繼續抓,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 其實,老朽人間緣了、天界待通,「最後時刻」尚未知,大概不出今年,但所之何方、所為何事尚難預卜也! |
#11096 留言者:庚子 [2013-02-18] |
主題: 老師有老中醫照看身體,我是沒擔過心的。主要是以前老師曾經問過我學醫學得如何,提了幾次,我不好意思不交功課罷了。老師曾說過中醫未學到通達最好不用,我自覺在理論上,我通了一大半,但離達仍然有一段距離,所以還只是給些意見,在未來是繼續習學相長吧。 學生學醫的目的,不為濟世,只是為了構建自己的理論,我的人生目標仍然是探求一種可以解悉萬物的系統理論,成功與否不管,但至少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很享受。醫學是我對認識自然之道的切入點,治病則是實證,治好病代表我的理論正確,治好所有病代表我的理論是合道的。我治病是抱著利己順便利他的方式而為,我的這種態度可能有些離經叛道,但我想著合理。不過,我也不確定這種態度是否有偏,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請老師指正。 另外,我亦想在此獻個寶,目的是想讓我的一些想法,和罟網一起留存下去,算是為現在的自己留下一個足跡、一個見證。正確的話,和眾共享,錯了的話,以後自嘲。以下為我現階段的醫學芻論,我自問其中的見解有些新意,衷中參西,古今並參,不落俗套,只是時間不足,文筆有待加強,留待未來實證過後重寫吧。 首先說理論。 生命之為生命,皆因有生命活動,生命活動分動靜,動以利趨利避害,靜以吸收並轉化周遭能源。觀察各種生命,皆有能量的不停入和出,每個生命體皆從體外吸收高能物資,提取其中能量,再排出廢物。此入、中、出三段過程,是所有生命體內的能量變化流程。生和死最簡單的不同就是生者有出入,有活動,死者則無,病者則生命現像處在生死之間,或病在入,或病在中,或病在出。入、中、出三段環環相扣,互為因果,一段病則三段同病。以緃看所有病,病根不出此三段論。 在人體,和能量代謝在身體各部分由入到出依順序如下: 食物入口,經嘴嚼、口水浸潤,咽呑,過食道,入胃消化、進大小腸,固體廢物從肛門排出、營養和水份經腸壁入腹腔靜脈、上入肝,經肝處理化為精血物質,由肝靜脈上輸右心、右心泵血入肺、肺排炭出血並混氧入血、再回流入左心,左心再輸出到主弓動脈,主動脈再分出支脈到身體各臓器和肢體,動脈血會有幾種去向,一部分在動脈末端絡微血管回歸靜脈回收入右心,一部分滲出到血管外成為組織液經淋巴過濾後回歸靜脈,一部分以各種體液的方式從體表泄出體外,最後,有一部分入腎過濾,回收物資,排出癈物。 以三段論觀之,胃和大小腸為入段。肝是入段和中段間的門戶,肺、心、動靜脈位處中段。腎是主出口,皮膚和肛門是副出口。另外,肺雖處中段,但同時兼有出入口之職。 出入的順序中,由入到出為順,反之則為逆,順則常,逆則病,病則反剋。如肝病則剋胃腸,肺病剋右心,右心病剋肝,左心病剋肺,皮病連肺,腎病剋心,腹水病在肝,腳腫因心病,臉腫因腎病。 心肝脾肺腎五髒,脾胃為首要,次為肝,後為腎。肝脾為首要,因為肝脾是五髒系統的入口,無入則無出,入多出多,入少出少。腎為次要,因為腎為五髒的出路,蓋不能出則內滿, 內滿則不能入。其余心肺兩髒,腎在心之後,瀉腎可平心;動靜脈在心後,脈調則心輕鬆;冠動脈為動脈分支,調動脈則治心。肺為肝脾之上出口,清肝便清肺。心在肺之後,所以喘從心治。 大腸主津,小腸主液。津清液濁,合而成血,血不飽和,所以血不干澀,所以鼻潤口濕,所以皮能出汗。 胃血腸血同歸肝,所以肝不行則胃腸不行。所以有諸腹痛必先治肝。便溏病脾虛,因消化不良;痛瀉病肝郁,因輸肝不暢。諸痛在左者,病在肝,如脾腫、痛瀉之流;諸痛在右者,病在腑,如膽囊炎、闌尾炎之列。前條暗合左升右降和肝在右而用在左之理。 肝為內外之門戶,所以曰半表半裡,所以是造血之地,解毒之所。 肝膽相照,肝泄於膽,所以危症多利膽,利膽泄洪,肝空,裡通。所以“膽為將軍之官,「決」斷出焉”、“凡十一髒皆取「決」於膽”之玄機略解矣。膽汁原於廢血,造化巧妙,化廢為寶,肝腸循環,吸收脂肪。膽又是排毒之所,不能入血之毒從膽排,已中和之毒從腎排。血脂高原於入多出少,脂類吸收靠肝腸循環,在肝之脂從膽排,在血之脂靠腎利。肝郁脂多則易生結石。 胰包括於中醫之脾中,為身體能量吸收和分布的總樞,裡外同調。胰頭外調消化,胰尾內調糖脂蛋白的合成代謝分佈,兩者首尾相顧,互根互用。 肝陽上亢抽腹血入裡,抽靜脈血入動脈,致上實下虛;肝郁氣滯令血不入裡,人無精神無食欲並腹痛,人常太息以肺腔壓腹腔,泵血上行。 肺缺水則肺泡廢閉,肺需濕氣降心熱,大腸吸水以供肺用,所以肺和大腸相表裡,表裡一“津”字相牽。 心和小腸相表裡,因血源於小腸食糜,食少血淡,易解。何謂肺為水之上源?因水向低流,而肺在上。水在肺化汽,在皮出汗,在腎為溲。為何肺主表?因表津表氧皆源於肺,兩者是需求供給的關係。 治津者,治在大腸、在肺,在脈外,在腎;治血者,治在小腸,在肝,在膽,在心,在脈內,在脾。 肺心緊鄰,肺冷心熱,肺位外而心位內,肺得心則不燥,心得肺則不熱。心熱則肺喘急,肺喘急則熱隨汽泄。肺主治節,呼吸可自控,心跳則不。心猿意馬,可以靜制動,以慢緩快。痰熱癕肺可致痰鳴心竅,蓋心熱無處宣泄,引起神經過熱,產生精神症狀。 血壓為人體機能之根本。血壓之高低為心力和末梢血管壓力的動態平衡。心跳宜慢,曰陽濳;心力宜強,曰陽足。內經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不可盛,以平為度;陽不患多,其要在秘。其中要領,讀祝氏傷寒質難可解。心之血以脈動波諧波共鳴的方式分配到各臟腑,欲識者可參王唯工教授之論。心泵血,血壓脈,脈出津,津壓皮,皮出汗,所以汗為心之液。 表實皮閉則心悸氣喘;表虛皮疏自汗不止,心無處著力,所以脈緩,所以邪不能出。營為脈內,衞為脈外。脈內通心,而心通五髒;脈外連皮,皮外盡為邪。所以脈內宜常清,脈外需嚴防。有邪毒在血名毒血症,難治。皮毛有傷,則炎症充血,先是局部脈管疏鬆,迫津出脈,繼而局部滿脹外迫,最終結果是局部位置液體不能出入,形成隔離狀態。所以炎症是個好東西,血壓亦是個好東西。脈外如邉疆,是接壤外敵之地,所以需嚴防,嚴防靠淋巴,淋巴分清別濁,讓清液歸靜脈,濁物被中和。淋巴分隔裡外,所以謂淋巴位處半表半裡,無可異議。 血以津為用,所以血不宜稠,然過稀則水泛,陽不制陰而生寒症。腎主水,腎位下而濁趨下,所以腎能分清別濁。腎利水亦利濁。腎為一身之主出口,腎病則全身皆病。腎病則汗臭面黑,曰腎氣不藏。腎病尿少,則血壓高,曰腎水上泛。 腹部按摩治入段,平甩功、拍打拉筋治中段,撞牆功治出段。三段同治,無邪可藏,無病不治。 |
回應﹕ 很好:「學醫的目的,不為濟世,只是為了構建自己的理論,我的人生目標仍然是探求一種可以解悉萬物的系統理論,成功與否不管,但至少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很享受。醫學是我對認識自然之道的切入點,治病則是實證,治好病代表我的理論正確,治好所有病代表我的理論是合道的。我治病是抱著利己順便利他的方式而為。」這種態度並不離經叛道,但在今時此地,的確有些跑得太早。想想看,五十年前,國人在想什麼?十年前呢?之前有誰相信中國會登上太空頂端、中醫能爬過醫院門檻? 解悉萬物的系統理論不可能一蹴而及,慢慢來,世界不會馬上毀滅的。老朽有個「水波論」,若將各種能量波匯聚一處,最後必然形成「亂數」。因為,亂數並非「亂數」,就像圓週率並非為了圓週而率之也!對於中醫,老朽也提過「源生論」,人之初,不過一卵,待後來不斷分裂生長,始成人體。且假定原始細胞膜之組織中有某種成分,雖經無數次分裂,仍能保持些許「同質性」,這就是「經脈」的「物質基礎」。細胞分裂是左右對稱的,經脈亦然;人體成形是先臟腑後肢體的,經脈則一一對號入座。針炙之所以有效,正是因為此「源生質」相互感應之故。 能不能證明有什麼關係呢?人生一瞬,功名利祿如雲似煙,得多一分虛榮,失少一點自尊而已!只有當自己的大腦通暢了(當然是主觀,是否客觀只有天知道),對世事看得更清楚(可免於做瞎觀蟲,尤其是正走在獨木橋上),無憂無慮!嚮日汝提及要追求人生真實,老朽只告以「務實為先」!現今汝由「學醫」下手,是乃「正途」,已止於一,恭喜!恭喜! 所述理論極為透徹,足證所學有成。但老朽尚有一建議:世人不明陰陽、生剋、虛實、寒熱之理,而當今之中醫學者無不朗朗上口,卻不從物質理論上提出佐證。其實,陰陽乃象徵之綱領、生克乃敵我之立場、虛實乃能量之強度、寒熟為感受之高低,所有種種無非傳統之文字表述。古文需要翻譯,以就時賢,中醫涉及民生,醫學經典何獨缺註?汝若能稍作註解,以杜人「迷信」之口,其功德無量矣! 老朽道法自然,素來不顧身體勞虧,如今常飲「養生茶」,實因「機緣」。蓋某日沈子在一櫃中發現若干大包小包,中有紅棗、決明子、乾桂圓等,不知何方神聖(福橘皮是沈子送人一盆山茶花,人感之,返以一大罐風乾橘皮)。時老朽正熱衷於中醫,略知其功效,且因龍井茶得之不易(老朽所飲之龍井茶,係六年前本室赴杭州旅遊,遇一導遊,大張如簧之舌,拉進龍井研究所。同事們各購若干,歸後,全部孝敬老朽,喝到不行),遂另加枸杞、菊花,改喝「養生茶」(喝完了沈子又充而實之)。其實,有養無養非吾人所能定,萬事隨緣,自得其養也! 倒是帶脈、任督按摩已練了十年,未曾間斷,為免便秘、利用時間是其一,練習「自我控制」則是老朽終生奉行的功課。老朽奉來嚴格要求自己:每逢想到「懶得做」就必做!每見「資源浪費」就必省!每當「遇理不明」就必究!時間久了,歲月成精,沒睡過一天懶覺、沒浪費一點資源、沒錯過任何道理!至於有用無用,萬事隨緣,已得其用矣! |
#11095 留言者:一碗清水 [2013-02-18] |
主題:道谢与养生 朱老師您好: 學生知道老師退隱山林、另啓征程後,心中很是難捨。蓋因三年來入罟網看留言已成習慣,老師的做人、做事都对我影响甚大,雖然學生行道尚淺,但会永遠追随老師的腳步,在此,感謝老師教育之恩,也替更多學子感謝老師。 見#11093留言,知老師每天自泡薑片、決明子、橘皮、枸杞代茶飲,學生有個建議:此方中應該加上少許菟絲子。因為枸杞子、決明子可以清肝瀉火,養陰明目,但老年人一般容易陽虛,而菟絲子具有滋補肝腎、明目止瀉、降壓降糖等功能,還可以兼補脾腎,為陰中有陽,守而能走之上品。如能配合枸杞子、決明子則可使陰陽調和,效果更佳。 |
回應﹕ 謝謝,老朽確有陽虛之兆,將試飲之。 |
#11094 留言者:文飛 [2013-02-18] |
主題:讀#11092留言有問 朱老師,新年好! 自緣接老師文字,頗感默契,心領意合,從此追學。希望來日能在領會老師文字精義的基礎上,另有所得。 今老師即將歸隱,只字片語彌足珍貴。老師治學嚴謹,半部“詞易”而未公佈。但晚輩希望能在半部“詞易”基礎上舉一反三,不知能不能下載以常究? 謹祝常樂! |
回應﹕ 難也!難也!其事大難!何也,蓋老朽文思如潮湧,然潮起潮落一湧即逝,每每同一課題、百般答案。為此,老朽著書,必須專心一志,一鼓作氣,否則必二衰三竭焉!以《字易、詞易、文易》為例,老朽的做法是先大量收集資料,略做註記即放在一邊;待有機會,再全面整理,規劃出結構、章節,後一次完成之。由於老朽攬事太多,天上地下無所不涉,以致「機會」永遠只是機會,「空話」便常成空畫! 上次承蒙眾家好漢拔刀相助,在網上完成了《字易》的資料整理,本擬再接再厲,一口氣將「三易」竟功。祇惜「易」之為易,實因已有「成規」之故。而詞易之成規尚在構思中,且「概念分類」尚未全部公佈,因概念僅具原則,細節認知人人不同,老朽焉能自建一言堂?(沈子所用之理解分類係沈子自理者)苟與事者無相當之水平,空口說白話,等於是竹籃子打水! 老實說,那「半部詞易」只是由各處搜羅來的詞組,計有數萬條(大部份抄自老朽之基因字典)!多就是力量,偏偏是千縷萬端的詞組!老朽每次想到就頭皮發麻!如今機器已舊、動能消耗殆盡,再從頭只有換新車了! 再說,前人不死、後人無功,宇宙在進化,中華文化也應花開遍地!且多下些功夫在「概念分類」上,待分類通了,其餘只是雞毛蒜皮,不足道介了! |
#11093 留言者:庚子 [2013-02-15] |
主題:疾病分析 朱老師您好, 根據您的描述,我對您的身體問题作出以下的分析: 您在消化吸收方面問題不大,主要問題出在腎的排泄功能方面。 老師曾經出現過的身體問題,包括有痛風、高血壓、尿頻、「痰體」、皮膚濕疹。痛風的其中一個主因是尿酸未能及時排出,在體內堆積結晶所致。痰體在我的看法就是血脂過多,尤其是長鍊脂肪和磷脂過高。高血壓為脂肪在血管壁堆積令血管硬化。尿頻是腎虛。皮膚濕疹亦可能是因為腎虛,體內的痰不能被腎排出,身體另謀出路,只能在皮膚排出。如果以上分析正確,根本問題出在腎。 我認為老師的腹部按摩的主要功能在刺激腹腔內器官充血,而腹腔內的器官主要為消化器官,消化器官氣血充足旺盛,消化功能便可以改善。但此法不能按摩到腎,所以腎功能不能有效改善。 對於改善腎功能,我推薦一套叫撞牆功的方法。其法的機理和按摩類似,只是刺激方法是撞擊和刺激對像為腎。如果可以用撞牆功和腹部按摩配合,人體的入口和出口便可以同時調理,雙得益彰。 有關痰體,我認為痰體就是體內堆積了過多長鍊脂肪和磷脂混合物,長鍊脂肪和磷脂兩者皆是長鍵結構,所以溶點高、易固化,令血液變得濃稠。干橘皮可去痰濕,因為橘皮的皮油含短鍊脂類物質,可以滲入並液化長鍊脂團,但鮮橘皮的皮油對身體黏膜有刺激性,古人為了利用其化痰藥性又不想刺激胃腸,利用了包括風干的多種不同方法中和其刺激性。干橘皮可液化脂團,减輕症狀,但不能幫助其排泄,所以此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要治本,必須把痰濕從身體排走。 在網上有網友牙混混發明了一個降三高的小方,經多人親身使用,效果很好。方的成分為三七、茯苓和澤瀉,三者以6:1:1的比例打粉混合食用,用量根據各人體質而定,但一般在1~2克左右。三七活血化瘀,把已經固化在血管壁上的脂塊打碎,茯苓和澤瀉二藥皆利水濕,一個作用在脾一個在作用在腎,兩者協同把水濕從大小便排走。(http://bbs.dingd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action=printable&tid=1760151,http://bbs.hx317.com/thread-343994-1-1.html) 另外,如果目的為液化血脂,干橘皮可以其他保健品代替,如大豆卵磷脂和omega-3魚油等等。 以上資料供老師參考。學生一直忙着其他事,而且要多方考證,所以回復慢了,請老師見諒。 最後祝老師和同仁們新年快樂。 |
回應﹕ 好極了,足證學有所成,可以濟世矣! 老朽痛風之症始於1983年居美期間,因當時美國人不吃豬肝,大賣場中當作垃圾丟棄之。老朽視為佳餚(年輕時吃不起,只能幻想),每次向店家索來數十斤,炒蒸煮鹵、麵飯粉餅,無所不用其極。一連大快朵頤三個月(自傳中有載),終於有一天,左腳腫成紅燒蹄膀,痛得充不成好漢!速速送進急診室,美國大夫見了,莫不大呼「汪得福」,竟然無醫識得此中國病(如今己是常疾了)!鬧了好久,才有一醫大喜過望:猜道「原來是它」!如今老朽除了禁口,而且大量飲水,痛風已有多年未發了(偶有關節痛)。 老朽之腹部按摩是為了避免便秘(將平滑肌練出橫紋肌的功能花了一年,自後沿皮帶方向,分別按摩神闕、天樞、大橫、腎俞、命門諸穴,已隨心所欲矣),效果奇佳,十年來,早上不到五分鐘解決此重大問題(以往一坐就是半小時)!痰體正在中醫治療(上次將老朽之高血壓治好了,信心倍增),且每天自泡薑片、決明子、橘皮、枸杞代茶飲。好處是,將多年來慣飲的龍井取代了,省錢省事不少! 所建議之「三七、茯苓、澤瀉」湯,在央視健康之路節目中也曾推薦,正擬試用,謝謝! |
#11092 留言者:漁儿 [2013-02-15] |
主題:理念 向先生請教了「概念」、「觀念」,先生可否解釋一下「理念」?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漢字之概念可以任意組合,當然要符合人之理解結果。老朽曾著《詞易》,但因心勞力絀,只完成了一半!今後道山迷離、神思依稀,所幸人生有涯,否則老朽上窮碧落下黃泉,食餘溷穢撈個遍!另一半糟粕沒完沒了! 茲以「念」之概念為例,之組成「觀念(兩個概念以上)」,有兩種效果。以文字倫理而言,將「念」用在其他概念之前,當指「今心」之所在與所作(此類詞可查字典);如用在其他概念之後,其「觀念」係指此「念」之所從、所得、所之者。 利用老朽之概念分類表,將「念」置於其他概念之後,可以概括如下列三類: 一、「靜態、抽象+念」代表各念之種類(西方視為名詞),常用者如下,其中有定義者加以*號如: 信念、觀念、概念、理念、正念、意念 概念:*概略之念、以「概」所繫之根本的原始意念。 意念:意識所念。 觀念:*由概念組合而成之意念。 理念:理性的意念。 信念:對人言所生之、不移之念。 正念:*宗教界指對其信仰所得之意念。 二、「動態、認識、狀態+念」代表各「念」之狀態(西方稱為形容詞),以資形容,如: 惡念、邪念、哀念、善念、俗念等 三、「動態、認識、感知+念」代表人「念」之感知(西方稱為副詞),用法極為靈活,如: 懷念、轉念、掛念、顧念、追念、疑念等 |
#11091 留言者:傑克 [2013-02-11] |
主題:新年快樂 在此恭祝先生、沈姊以及工作同仁新年快樂! 另一方面,想請問先生因為何種原因而肯定拍打拉筋法的成效? 謝謝! |
回應﹕ 知道「生、死」之別吧,一動一靜,簡單明瞭!人生之初,細胞活躍,恒動難止,其動由劇而緩,到老而漸止,死後始靜!若人不甘就此為止,怎麼辦?「動」求生存!不動不行也!待年紀漸長,動夠了、懶了,人便自動向終點靠攏!再若加上環境優裕,不動就能生存,這時人只需供養五官,四肢難得一動!即令是決意慢慢等待死亡,願付買路費,死前小鬼刁難,疾病來犯,雖億萬富也會破產! 當然,人尚有法門,農、工是最自然的「謀生運動」。待社會進步了,動腦便能謀生,現代人便高價買來運動器材,應付一下汗水!「按摩、拍打拉筋」則是恢復傳統的被動法門,「按摩」是強迫肌肉蠕動;「拍打」則係「表皮運動」,皮下血管眾多,在被拍打時,血液時聚時離,也就達到了運動的結果;「拉筋」是令骨頭關節之「筋鏈」活絡,筋久不動,其機構「生鏽」,遲早至靜為止! 總之,人的選擇是「不得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