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171 留言者:空山 [2000-06-04]
主題:
  先生您好,我覺得你說的話大半以上都能滿足我,讓我信服。在你回答別人的問題當中,我又學到更多知識,更多透澈的見解,雖然我很年輕,但卻想知道一些真理,然而在先生的文字中,我得到最多東西。從學習倉頡輸入法之後,便知曉先生的名字,而認識先生是在拜讀您的大作智慧之旅之後,我既佩服你的執著,也感嘆世人不知先知之憾。小弟今年剛滿20,對於你在老子止笑譚中的序「吾幼時,不見喜於尊長,及長,不見容於同儕,衡情度理,常不能自解」,心有所感,不知是我命薄,但成敗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始終看不破這個問題,到底如何才能成為一個領導人﹖如何在同儕中受到歡迎與信任。祝
回應﹕
  萬里之行,始於「足下」(空想在心,腳不動,無「所」行,無處可去﹚。要成為一個「領導」,必須先知道什麼叫「領導」(很多人見別人上登上玉山,便嚷著要去﹚。領字=令+頁,令發號,頁即為首、腦。發號之首,頸也;又衣服最上部;承受也;帶引也;治也。導字=道+寸,道為人生最重要的,行為之路,方法,精義;寸是手持工具。持工具以引之。所以,「領導」應是知道方向、方法者,然後才能「發出號令,引領他人」。若是瞎子導盲人,後果可知。
要成為「領導人」,首先要能「領導自己」,因為「自己=人」。領導自己,又稱「律己(律字=彳+聿﹕彳與亍,左腳、右腳動,行為;聿者手持直筆,依循。依循的行為,有法則也﹚」,也就是控制自己。心要律、氣要律、意要律、思要律,把自己控制好。(試試看就知,自律比別人用鞭子強迫自己難上萬倍,猜猜看,為什麼﹖﹚
希望在同儕中受歡迎則容易得多,這是願(願=原+頁﹕原是本來;頁是首腦。思本源,有所思而有所求,意識的需求狀態﹚不願的問題,(「領導」是能與不能﹚只要願意(注意﹕原始的狀況,發自本心,非指一時的衝動,所以也需要長時期的醞釀﹚,放下自己的「假(假=人+﹕者人所借,暫時也,不真也。﹚面具」,真心待人,替同儕排難解紛,可也。(真假易分,真者持久,假者一時也。﹚
尊敬(尊=酋+寸,酋長、首領的規律也。敬=苟+﹕去除苟且。﹚是領導的必要條件(下點功夫學漢字,智慧自生﹚,有人用鞭子領導(標準的苟且﹚,痛苦令人怕,怕的後果是恨,無關尊敬也。
所以,要做首領,必須以身作則,自律自愛,去除苟且,努力學習。待自己方向清楚,方法具備了,才能照顧大眾,受人尊敬,然後發號司令,成矣!
舊 172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6-04]
主題:
  之前吾人所問,先生所教、所言,吾已明瞭。人性愚昧、貪婪,自古皆然,而古今有心力挽狂瀾之人,大多獲得飛蛾撲火的下場;種惡因、得惡果,實人類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只是身為宇宙本體的一部分、人類的一員,覆巢之下無完卵,吾沒有力挽狂瀾之能,但求為人類的前途奉獻一點微薄的心力。若人類的劫數是先天的定數,我想任誰也無法改變的。在已明心見性之際,為與不為之間,該如何是好﹖望先生指點迷津..
回應﹕
  善哉!善哉!君宜常閱《道德經》,疑團自解矣!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君已「明心見性」,是知「道常無為」;在「為與不為」之間,是「無不為」也。君為「侯王」,「若能守之」指永遠如此,則「萬物將自化」。何也,「身教」勝於言教,言教勝於不教,人智駑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最理想的教育,不能「速成」,更不能揠苗助長,需待其「自化」,始為上策也。
問題還在後面,「化而欲作」才是真正的關鍵。有人說不愛名、利,那是在名利難得當兒,每當小有所成,即化而欲作矣!這是人性之常,既已「明心見性」,當知「人慾」之必然。此時此刻,「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用一種力量控制住,萬念「無住於心」。「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這不是「教育的天道」嗎﹖
切記切記,「老天」化育人類已歷千萬年矣!山有高低,水有長短,人永遠不可能相齊也。君所知所見,無非「考場試題」也,過了一關,山路更險!人心或有一時之「明」,但日月亦常為雲遮,不見其明;人性雖可知,而「人性」雅「不願」被知也。
舊 173 留言者:一學生 [2000-06-06]
主題: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曰﹕「報怨以德」,然孔子則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請問何者為是﹖另謝謝朱老師數日前的答覆。
回應﹕
  理解他人的言語,首先要摒除自我的主觀認知,否則是「他話自說」也;其次是具備足夠的「資料庫」,以免「掛一漏萬」;而最難的,是要能透悉對方的三個「溝通基因」﹕「動機、立場、目的」(在此不談動機,因為那是「他心通」的法門也﹚。
「自我主觀立場」是人的桎梏,「理解」之「法門」(無法不能解,無門不能入﹚。比如說,「愛」人人喜歡,「愛字」卻有「兩解」,由於老朽之意識型態(主觀立場﹚,只取「受心」一解,實則「愛字」是上手、下手(或作緩行﹚,抓在心上不放。這叫「佔有」!「獨享」!「自私自利」!多麼可怕!我反對,由此就可以看出我的立場!
在一般人,愛是自私的,所以我怕人說「愛」(因為「我愛妳」=「我要獨享妳」﹚!尤其是西方人「愛的支票」,能不能兌現要看條件,不論有無,每日都得開。但對一些聖者、賢者,立場必為「公」(否則非聖非賢﹚。更進一步的理解,就要談「目的」了(在「與基因有約」中,老朽曾介紹過「溝通的基因」,在此從略﹚。
以「愛」而言,聖賢自有其目的,「老子」是「順遂自然」,追求宇宙的和諧。「孔子」的目的是「社會教育」,以能實現為準。「佛陀」要令人「了脫生死」,故以「涅槃」為最終境界。「耶穌基督」則為了「贖罪」,將「天堂」當作承諾(目前宗教皆已西化,「向前(錢﹚看」者,其目的何在﹖路人應知﹚。
《道德經》第63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以德報怨,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意指一切世事不要窮於分辨,由無到有、少到多、小到大、易到難都只是過程而已。「怨」之於「德」,正是如此。一個國家沒有外患,內部一定紛爭不止;人若從不生病,身體就沒有免疫能力;外來的刺激只是一時的,卻能激起己身的奮鬥精神。一時的憤恚是「怨」,是因,努力成就之果,不正是「德」嗎﹖
《論語》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在孔子時代,社會繁榮,諸侯互相征伐不已。當然,這是無法逃避的現實,孔子便教以「人與人相處之道」(老朽以往很鄙視孔丘,現在知錯了,自己目前何嘗不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講究社會「公義」下,「老子」所說便顯得太理想化了,果然以德報怨,那麼別人對你施之以德呢﹖還有什麼更高的回報﹖
其實這只是文字的(含糊﹚微言大義,怨字=夗+心;夗者夕臥,彎也,心上不直也。所以孔子說﹕「心上不直,以直報之。」是一己之「直」。老子講的也一樣,德字=彳+直心;人與人之間以直心相待,是彼此間的「直」。此直彼直又有多少分別呢﹖萬事不要看表面,語文切勿囫圇吞,是稱智慧。
舊 174 留言者:威仔 [2000-06-06]
主題:
  我和朋友時常看你的綱頁,為什麼不見了六月份的計劃進度﹖你不是每月 公開的嗎﹖
回應﹕
  實在抱歉,答案很簡單﹕「忘了」。謝謝指正。
  請網友們至http://www.hanculture.com/main/plan/planidx.htm參閱。
舊 175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6-07]
主題:
  學生前有數問,先生皆有所答。學生感激不盡,心中疑惑雖解,但卻陷入迷惘。迷惘之一,「無為」之義為何﹖是「無欲之為」、「無所為之為」或其它。若說宇宙有一既定之先天流程,意謂著在流程未定之前,則先「有為」,亦即先有流程制定之為,而後有順其自然之「無為」。若是如此,套用在人世,是否意謂有著欲使人朝向大同前進之人,應該先有為,亦即先制定一發展機制,而後再無為。雖人為所定之機制,其「成、住、壞、空」乃必然之結果。但機制已對於人的進步產生影響,亦可催生下個更完善的機制產生。若皆非上述所言,則「無為」究竟是何意﹖迷惘二,先生曾言智慧能量極大,善者用之利天下,私者用之害天下。而人與智慧之介面為概念思維。先生對於教人達智境的看法為﹕「做人為先,學思為後,精進修為,而達智境」。但先生之著作,「智慧學九論」,乃一教人通達智境之參考,著作中也論及思維的方法。而閱讀著作人之人心各異,有私心者豈不學以致用而害天下。若先生怕有私之人學習思維而誤用,因此採擇人而教,循序而教,學生可以理解,但出書之舉,則學生陷入迷惘。望先生指點迷津﹖
回應﹕
  「無為(無=象形字,象廣袤繁盛之森林,未見人狀。為=象形字,象母猴之爪,猴性喜動,必有所作也﹚」,沒有個人的意圖而有所作,是稱「無為」(人為=偽,是也﹚。「老子」不過是位「真正」的、「地道」的炎黃子孫,他依循中國人尊崇自然之道,著《道德經》以揭示「人私」對世事之影響也。
  宇宙進化,正是「無為」二字之明證,如人不干預,順遂自然,是稱「宇宙進化」。「進化」有其流程,四劫相循,人不過是「壓倒大象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怠惰可苟延殘喘,或能讓子孫多事生息,激進則加速毀滅(設想若中國、印度於二十世紀之初,工業力量即與美相若,地獄早已降臨人間,吾輩豈有反省良機﹖﹚得失可知。
  但「稻草無知」,人人假借進化之名,行利己之事,致天下擾攘,墳墓已掘也。老子於三千年前即見及此,預言﹕「道亡,德繼;德亡,禮承;禮失,人間唯義是求。」(非原文,乃主題﹚當今連人對「義」都已「無知」,「忘恩負義」成為「識時務」的英豪,豈非「進化」之終極乎﹖老朽雅不願見子孫(老朽已「非人」矣,孑然一身,無兒無女,但以天下子孫為子孫﹚淪為「異類」,「非為己而為」,是「無為而為」也。
  有一教師,誨人不倦。其學生某擬興建工廠,於地方有害,師往阻之,生曰﹕「師有所教,生有所用,有何不妥﹖」師大慚,退職讀書(非工具書﹚。數年後,請復原職。校長詫曰﹕「何以反覆﹖」師答曰﹕「前者教書,今以教人。」問﹕「兩者有何不同﹖」對曰﹕「教書時,吾自以為知,照本宣科而已;教人,無本可宣,必苦而知之也。」
  人生三大境界﹕「見山是山,見林是林」是「無知」之境;既而﹕「見山不是山,林不是林」,是求知之始;以至「山還是山,林還是林」,所變者人之認知也。人間之試場(實則乃煉爐也﹚,考無止境,至圓融而後止。有如煉鋼,初見是黑灰之鐵,繼而高溫熾之,宛似燃炭,終而鎚之、焠之,又復為鐵矣。如此週而復始,百煉而成精鋼。
  君所見,何止於鐵乎﹖
  《智慧學九論》,僅乃九論而已,能開人茅塞,已是求之不得矣。真正的「智慧(智=知+日,需多學多聞。慧=彗+心,彗者掃帚也,掃在心上,所去者私心也。﹚」是「宇宙進化」的原動力,豈人間千言萬語所能致﹖老朽之不傳者,無須揠苗助長也。
  不見有德人,世間如浮塵;多事多一事,少瞋少一瞋。
舊 176 留言者:lbhlbh [2000-06-07]
主題:
  請問 需、 須此二字用法之別﹖
回應﹕
  「須」=+頁﹕皆象形字,者毛,頁者頭面;是自然之現象也。「需」=雨+而﹕亦皆象形,雨者象天降之水,而者象鬢鬚之柔軟;指人冒雨而鬢鬚盡濕之狀(理解漢字基因,必須設身處地,古人無事可急,冒雨濕鬚,必屬有所求者也﹚。
兩者同類而異趣,「須」未必指「人」,凡必然者用之,如﹕相須,須臾,須知,務須,急須,但須,何須,仍須,必須等,皆屬客觀修件。「需」專指人﹕相需,需知,務需,急需,但需,何需,仍需,必需,需求,需要,供需等,無一不指人的主觀。
有人含混不分,是不知「微言大義」故。亦有人以魚目混珠,將客觀的「須要」化為一己的「需要」,良有以也。
舊 177 留言者: [2000-06-07]
主題:
  雖然現在說已經遲了但是希望能亡羊補牢 ---- 電子書包的存儲量﹕應為人教版教材一個學期各科教材全部為標準。----是絕絕對對不足。學習過程之模組化是不自然反人性。子曰學而時習之。朱先生您不也說概念網路。寧可成本增加~~數倍~~存儲量不可打折否則可延後電子書包計劃至成本可行...另電子書包須牢固耐五行之災......
回應﹕
  在我們的設計中,可選擇16MB的記憶空間,容八百萬字。要便宜,用2MB,一百萬字也夠了。至於牢固、安全,當會慎重考慮的。
舊 178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6-07]
主題:
  謝謝先生所教,學生心中之見、思兩惑已漸得解,日後必當精進修為,自義無反顧,「無為而為」也。臨去之際,學吾生有最後一問。如今程式語言的發展,西方已發展至另成熟境界,下一步即是自然語言。而先生在《組合語言的藝術》一書中所言,組合語言是未來程式應用的關鍵。事經十年,先生的看法是否仍是如此﹖如果是,但現今的狀況是,幾乎(不敢說是全部)學的都是高階語言(C,C ,Java.)等,學組合語言的人幾無立足之地。面對這樣的情況,先生所見為何﹖最後,學生對先生只有三個期望。第一,多加照顧自己的健康(可能是多慮了)。第二,雖人類存亡是應該認真看待,不過有時侯也可以幽默處之嘛。﹚第三,未來先生能述而作(智慧除外﹚,留下智慧的結晶於後世。
回應﹕
  「當今」兩字甚確,但當今將會變成「過去」。在自由經濟下,資源浪費成習,以視窗為例,若用組合語言,程式小三十倍,速度會快百倍。但美國人貪逸惡勞,用自然資源換取他們的享受。總有一天,油乾燈盡,人就會後悔了。
組合語言是種藝術,真正的藝術家是不屑於嘩眾取寵的。我們花了兩個多月,重做漢字字庫,以128KB放進CPU中。(資料100KB,程式28KB,品質保證不輸於現有高達數十MB的字庫。換算成本,約值美金一元,較別家約便宜二十多元。但若中國人用之,十億套就省了兩百億美金,高階語言做得到嗎﹖﹚
舊 179 留言者:小生 [2000-06-08]
主題:
  1,請問如何避免聲色之引誘﹖對於沈溺聲色之人,如何自知﹖自拔﹖2,為何美女當前搔首弄姿的引誘,人們通常會把持不住﹖而換成醜女,則無動於衷,甚至避之為恐不及﹖如何做都到不動於心﹖3,「孔子說﹕食色性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不過數十年,在不侵犯他人、不犯法、有能力的情況下,理應善待自己,及時享樂,為何要克制欲望、勞筋骨、苦心志,美其名求道、修身養性呢﹖」人們都以這些話來搪塞,先生對這些人這些話有何看法﹖
回應﹕
  1,難!難!難!人世是個巨大的「陷阱」,而人體機制正是一個「桎梏」,聲色的功能不外誘使人「努力」於種族的繁衍。萬有引力是另一種限制,人居於地球之上,莫非是為了物種的演化,除非是「理性堅強」,破除萬難,否則難以自拔。
2,美=羊大,有利也,人之感官為生存的第一道關隘(於《智慧學九論》中曾述及「美學」,請參考之﹚。習見者令人安心(成功、有利的生存環境﹚,陌生者令人猶豫(尚未知是否有利﹚,突兀者令人恐懼(可能有害﹚。當今商業當道,廣告圖宣將「聲色」大量推介給意識不清的年輕人,謂之「時髦(髦=髟+毛,髮型也﹚」。習慣者,就以之為「美」(黃種人染上金髮,很像屎上生喇叭花﹚,其目的,為營利也。醜(醜=酉+鬼,醉鬼當然可怕﹚人看成習慣了,也未必就避之不及。自己的母親年紀大了,皮膚皺了(視覺辨識時,曲折線增加,是種不利的負擔﹚,再若美化便成了「妖怪」,但是,有誰「避之唯恐不及」呢﹖(如果有,那還算是「人」嗎﹖﹚
由於生理機制優先,習慣的視訊等於安全(母猴子不會認為潘安美,人也絕對不會對「美猴公主」傾心。再若有人生於、長於猿猴社會中,雖夢露再世,投懷送抱,此人必會被嚇得半死﹚,光滑柔潤代表觸覺的舒適(沒有阻礙,不會受驚﹚,不同的頻率另有「春意」(聽聽貓叫就知道了,對人而言,實在夠嗆﹚。又加上記憶經驗、幻想需求,只要過得去(各人有不同的水準,老朽曾見過水準=0的人﹚,人的血脈就亢奮起來。人心一動,大腦就「貧血」,於是生理「勝任」而愉快了(對某些人而言,道德法律是討厭的,大腦所扮的角色,正是討厭鬼也﹚。
3,每個人都有不同際遇,端視環境變化而定,環境的刺激又產生不同的反應,殊異多變正是宇宙的本色。人生宛似劇場,有「好戲」上台,生活才有代價。但什麼戲叫「好戲」呢﹖不真的不好,那只是胡說帶八道!沒有變化的不好,都已經知道,還看什麼﹖對比不足的不好,看得令人昏昏沉沉!真麻煩!最好是生旦淨末丑,抖擻精神,各顯神通。看戲的人看,演戲的人演!小心!別看入迷了,跳上舞台,讓人真假是非難分!
只要搞清自己的角色,誰曰不宜﹖
舊 180 留言者:陳勇華 [2000-06-08]
主題:
  現今之電腦遊戲,若用在中文二千上,速度和效果會否有影饗﹖請問你們在多媒體之發展上,有否兼顧電腦遊戲之發展﹖
回應﹕
  未知,也不想知道。老朽很能「容易」,卻專攻「艱辛」。現有的電子遊戲泛濫,品味低劣,打打殺殺、衝衝撞撞,把年輕人的感官都污染了。須知遊戲是種教育,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下一代。「教育(教=孝+ㄆ﹕逼迫人接受做人的道理。育=ㄊ+肉﹕孕婦生產,培養身體﹚」應該是「活(活=水+舌﹕液體之機括,不受限制也﹚」的,有多方面的目標﹕要引人入勝,充實知識,陶冶心性。問題在老朽老矣,心願太多,而時不我予,後事尚須問後人。
在本公司體制下,我不負責「生意」(自己都絕了種,無生可意﹚,電子遊戲技術層次不高,另有專人負責。我們的多媒體是以「文化」為主,本擬今年完成平台,但限於客觀條件,延期已屬必然,奈何﹖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