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73 留言者:漁儿 [2014-01-21] |
| 主題:形(3) 先生說,「形」乃客觀:抽象族-定義類-根源屬-基本概念,總綱領,物質之體可辨知、用可感知之〔物源〕。比如:形象、形式、形影不離等,這裡「形」作「名詞」用。 但人們也說:形成、形容、相形見絀等,即「形」作「動詞」用。那麼,「形」是否也應分類到「主觀(動態)」?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形」乃視覺能接受之訊息,係萬物之源,本屬抽象詞。而名詞、動詞係西方刀切「氣屎」之觀念,用之漢字,格格難入!「形成」者,因形而成者,「形」何曾在動?「形容」者,「形」所包容者,意謂其形已含其所容者,亦未見形之動;「相形見絀」乃人見形與形之比,故謂「相形」,更非形之「動」也! 蓋「形」本存,人見人殊者「形之餘緒」也,餘緒化為億萬,古聖賢知之,不予置詞。形不可能受主觀改變,且各人主觀餘緒中,尚有「原形」在否,孰能知之?既不知,「形仍為形」,絲毫未變,怎能說「形係主觀」? 「人們」者,大腦已失,吃玩樂之族也,老朽素不作臧否! |
| #11281 留言者:小人 [2014-02-01] |
| 主題:模擬真實 老師:學生一直不懂,老師說的模擬真實與虛擬真實是什麼,能不能請老師簡短地說明? |
| 回應﹕ 如何簡短?一字何如?人生百載,是虛是實?只緣繫縛,萬千年來又有幾人看得透徹了?一朵鮮花供在案頭,實耶?花謝了,虛耶?老朽作「哥哥」一則(參閱漢文樂園),小紅女象徵天下蒼生,小信子則為舉世英豪,蒼生無助求救、群英束手無門,虛耶?今世金災銀禍,殘民以逞,然民心狂亂,舉國毀良田、鋪紅地毯以侍殘星,實耶? 老實述來,天行健,天地不仁、以人為芻狗,虛虛實實斯為人生最大的懸秘,留在本地似實、過得了對岸方知虛。老朽累漏天機,是實,然老朽常遭棒擊,是虛。此次本已帶罪返山,無奈實中有虛,中國動漫改組,一等就是虛實兩年!以往老朽日思夜想,力求突破圖文系統的困境,卻擺脫不了三維網格的虛擬性。不料,日前一夕間於實虛參透虛實,用中華文化之「數系」觀念,一舉突破了「視聽辨識」的天塹!辨識既成,略施小計,觸覺成實! 圖文系統,幻境也,目視形色是實,心無丘壑是虛;苟若劇中之人目可視、手可觸,但見美女翩翩起舞於前,倩波巧兮,膚觸感兮,緣何謂虛?時值矽族君臨,改朝換代之餘,吾輩前孽,怎生廝處?是焉,實境竟遂於虛幻之簷,虛虛實實實實虛,實實虛虛虛虛實,吾人得以擁虛而意實,百載不過一瞬,足矣! 為饗網友以傳統文化大餐,特將辨識系統之機密技術資料提供參考(公開後任何人不得據以「專利」!但老朽保證,只要參透下文,即可自行以程式設計之): 辨識與認識皆係感官的功能,兩者之作用相反,辨識係由分辨而認識、認識則因認定而得知。人類生存在變化的環境中,隨時需要辨識五官傳達之刺激,並轉化為已經認知之概念,以便採取適當的對策,是為認識。 五官之感覺計有視、聽、味、嗅、觸覺,本文僅就視聽二覺加以解釋如次。 甲、視覺辨識原理: 以視覺為例,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產生光影;光影傳達到視網膜,網膜上的桿狀細胞對光影產生「邊緣效應」。因成排桿狀細胞生化電流之消耗、再生,致對光影對比強烈者特別敏感(如太空看地球,長城最為明顯),是為「線條」。再由線成「面」、由面而「體」。「體」與「他體」間之「作用」,形成「常識」,因為常識,人才有認知。 原始生命之辨識,在感官受到刺激後,經過一連串之「感知轉換」,生命體始得以自保。宇宙進化到人類階層,地球環境變化頻繁,經過長時期的經驗,每一主觀個體必須與整體配合,遂形成「概念認知」。每個人之概念都是獨特的,但經過「約定俗成」,互相有了共識,人類才能認識客觀環境,共同建立文明。 在這個過程中,「辨識」循乎自然,由最基礎之「感知轉換」到「概念認知」,人們習已為常,多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時至今日,物質文明大興,歐美各國累求發展「辨識科技」,但卻一無所成。其實,傳統中華文化對形象鑽研極深,於「數字」尚有「數系、數相、數感」,皆為辨識之根源。不幸,一般人視之為迷信,或當作老生常談,諸如: 一、數系:傳統中國人將「數」視為物體內涵的「類別象徵」,諸如: 數系一:一元,象徵完整、本體。 辨識之本,知體即實,線之謂也。 數系二:二儀,象徵相對,如陰陽、黑白等。 於動態能量下,前後級刺激之對比乃辨識之基礎。 數系三:三才,象徵結構,如天人地,其中「人」又分君親師乃倫理基礎。 視覺中,天上地下,人居其間,各物定位,是乃不變的常識。 數系四:四限,象徵空間,如上下左右或象限。 視覺象限代表位置方向,處理時以從左而右、上而下為基準。 數系五:五行,象徵動態循環,有生剋、五方視野。 五方視野以「消逝線」區分,上方為天,下方為地,左、右為側,中方為目標。 視覺空間隨距離平方而感知大小,是有「消逝線」之必然效應。 數系九:九宮,象徵全部事物之關係,當點陣變化時,由中心向四周的變化可一目瞭然。 室內消逝線明顯,人造物必為幾何形;室外多自然物,線條自然。 根據空間與物體之相對關係,可根據常而得知物體之形與概念。 二、數相:古人認為宇宙中之事物息息相關,變者前因後果,所變成數,是有數相。 於視覺,數相代表光影變化之連續關係,與三才配合,可知「天」代表開始,須知其源不可忘本。 「地」代表光影之轉向,凡物體必有形態之改變。「人」為光影之延續,知其變化即知其體。 若辨識向係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其他亦可),可以九宮陣表示之: ![]() 九宮之運用須與電腦之邏輯閘配合,自於各行各列設以記數及累加器,以資檢查判斷。 法則:將欲檢查之「5」置於始位,假定係由左而右、由上而下: 若主帥「5」=0,未到底即向右移;已到,向下回左側之端。 若主帥「5」=1,查下表(數字代表為1者,其下為可能代表之概念): ![]() 「:」移向點位,繼續;「?」再查;「*」記錄之。 凡橫下左右兩端為1時,記於「弧」中,檢查是否圓(左右上下對稱之反向弧圓。查人臉)。 若宮12346789為0,則令宮5為0。可去除雜訊, 於辨識程式,已有常識庫定義在先,只須明辨「直線、弧線、圓、自然線」。 直線屬「消逝線、人造物」,「弧線、圓」屬人,「自然線」屬山水花樹。 當「人位線段」延長時,其各點間之形相,可由各級之「差值」表示之。 「差值」分級,各級代表線段變化之形相,各級差值間可得「連續差數」,其連續數為y-1。 ![]() ![]() 概念形相:若級1之值皆為0,表示其第一級「數相」之概念為「直、斜線」。 若級2之值多為0,表示其第二級「數相」之概念為「弧線(或1/8圓)」 若級3之值接近1,表示其第三級「數相」之概念為「弧線」。 若級4之和接近4,表示第四級「數相」之概念為「不勻弧線」。 若各級差數無規律,代表此線轉折不定,之為「自然曲線」。 天、地之差值代表全線偏移量,最後一級中為偏移值。 圓之特徵為左右(上下)對稱反向。 三、數感:以各點色調相比,取出之線段可作色調邊沿用。 如「肉色」之色調hue值為15~36,作人臉辨識首應確定其範圍。 以邏輯陣列設一「色相器」,取鄰值比之,於色調改變時畫線,可得出人臉之全形。 若用電腦之AcdSee軟件,可得類單線體圖形,亦可運用上述功能,唯後處理不易。 簡單吧!?虛實其中!傳統中華文化之奧妙若此,其不識之無諸輩,焉能致之? |
| #11282 留言者:無智 [2014-02-05] |
| 主題:自動駕駛 朱老師:如果自動駕駛成功了,豈不是會有更多汽車咆哮在路上?不僅增加空氣污染,而且交通更是紊亂,有必要這樣做嗎? |
| 回應﹕ 說得好,只是想錯了方向,對未來科技怎能用過去的陳年思維?事實上剛剛相反,老朽一向認為時代有癌,科技為害至大,但辨識技術適可亡羊補牢,不妨聽老朽道來。 蓋當今社會最大的禍源正是汽車工業,石油的消耗、空氣的污染、人口的集中、市虎的猖狂、交通的擁擠、時間的浪費、空間的壓縮。每年喪命於車禍的世人遠高於戰爭,社會因此而紊亂、環境日見惡劣,人們為之情緒急燥!這一切原因何在?當然是汽車擁有巨大的能量、高速的衝擊力,偏生人類體質脆弱、反應能力不足,囝仔想駕馭恐龍之故! 假如有了視聽辨識的產品,不論駕駛技術、反應速度,機器無不遠勝於人,那還需要「人司機」嗎(要過癮、去模擬真實)?再說,「電動車」不耗油、不排煙,偏偏今時到處受阻,那又是為了什麼?緣充電不易也!假如電動車能自動上路,把人送到了地頭,自己停車、充電、保養,要用之時,一通電話,服務就到!有什麼不好? 「自動電車」有很多優點,因辨識功能無懼失竊,主人到來自動開門;車中少了一半駕駛元件,空曠舒適,行走時平順無聲;辨識系統能由網絡得知最便捷的路況,能自動導航,知道如何找尋車位;停車後即可充電,有了毛病能及時測知。若是計程或公用,收費、呼叫、記錄、溝通,車禍絕跡,人間變成電場! 想想看,假如上海市全面採用「自動電車」,各車等速行進一如罐頭工廠。無酒醉駕駛,無半截腦肇禍,無土豪囝膨風,交通回歸交通。此外,辨識技術可為人類效勞之處甚多,諸如:盲人助視、保全監防、射擊導航、防盜緝凶、危險任務、安全特助、網絡濾色、身份佐證、親切玩具、老弱看護、旅途良伴、球賽裁判、資料處理、遠距教育等等不一而足,錯非做不到,怎會沒有必要? |
| #11283 留言者:網主 [2014-02-10] |
| 告網友: 祝賀新春,更上層樓。 年關將過,老朽方用完早餐,口甘腹滿之餘,略抒感慨。蓋老朽居宿舍、食大灶已垂三十載,以一無家之尊,自得此樂,樂樂眾享可也。憶及往年曾述及「榨菜」一事(見#5580則),今又有續焉,緣機緣縱佳,尚待人謀。粵人善烹雞鴨魚肉,但凡青蔬根果,水煮之、蠔油拌之,食皆一味。所幸老朽節食,「經年」無效,不敢多求,但願少殃。 敝室有廚娘二,每炒榨菜嫌鹹,必泡水終日,直至「無味」而止。當年老朽初食,認定榨菜已工業化,兒時回憶遙不可及,故而略有所得輒止。今年初,沈子憐老朽大腹便便,寡食猶肥,訕謂:年夜肴饌自理,曷不自炒榨菜?是耶,修道人無欲乎?非也,無欲者已成仙佛,老朽上下皆艱、進退兩難,是「不欲」而非「無欲」也! 於焉老朽親下廚房,小展身手,先將榨菜泡水,再切肉絲「醃揉」(僅醃不揉,肉質必柴)。俟約二小時,取出榨菜,留所泡之水備用(榨菜之香味全在其中,泡水為釋出精華,但絕不可棄)。肉絲炒好取出,略加油再炒榨菜,待其香氣已瀰,加入備用之泡菜水,少許糖以中和之,燜兩分鐘,加肉加蔥、大火烹至羹汁近半即可(乏羹之菜乃乾糧也)。 這一盤老朽炒榨菜,香脆軟滑無匹,老朽喜惜而就之,美美、美上了九天(由初一至今),苟本室廚娘有此手藝,老朽已成「神豬」矣!蓋知享受人生者,唯求敬守職責、宅心安泰,雖精饌美味、陋室粗糲,悉皆身外餘緒,無足道介。如今老朽居蜀望隴,不過一山之隔,揮軍必取!大願得了,宿慮盡清,時至即返,是有此道! 網主人白 又及: 適才上網,得知美國之「汽車自動駕駛」進展順利,且誓言「五年之後」必有產品上市、重振汽車王國之宏論。再細研之,此類「技術突破」,悉皆利用「雷達」,甚至在車上配置數套以測各方事物者。有謂其車已測試數年,成功運行近五十萬哩,揚之暢暢、言之諄諄!緣貴族正當冰天雪地之際,一瓶約翰跑路不愧為取代信心之法寶也! 據實以論,科技也者,人類實驗室之成果也,其成果有待現實之考驗。現實之一,雷達波頻寬有限,接收機的頻寬範圍約在1至10MHz間,頻寬小距離解析度小,頻寬大時雜訊增加。「雜訊」是「不正確的信號」,也就是「缺乏安全性」的保證,以往用「行列數」幾乎「成功」了,欲敗在1%的不確定狀況下,雷達波的可行性又將是如何? 1到10MHz 的頻寬看來不少,問題在4M以下干擾太多(電視約在4M上下),而對自用轎車而言,發射與接收信號的強度與人身安全更不能忽視。就算找到了理想的頻率,某一頻率最多只能供一個單位在一定的環境下使用。換句話說,一輛車沒問題,兩輛就必須「分頻」了;再若真正上路,百輛、千輛、萬輛無數雷達波互相射來射去,雖超級航母又該如何? 雷達之功效在於發射雷達波,偵測被標的物彈回的微弱訊號。故目標大小、反射角度、體表外形,與偵察的成敗息息相關。目標大易於偵察,但用於汽車,必須先察明「多小才不會危及人身安全」!至於反射角度、體表外形,正是軍用雷達搏奕的關鍵,各國專家孜孜其中猶無定論;但自然界一本自然,除了沒有幾何圖形,其他任何排列組合都可能存在,奈何? 自然界蝙蝠用的是聲波,用的能量極小,辨識的精確到「可見蜘蛛網」,但是那是靠「辨識」!所以,老朽還是堅持視覺辨識的傳統老套,不用雷達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敵機(效能百萬倍、成本是百萬分之一)、看清路面!迷信鬼神是迷信!迷信老外也是迷信!迷信科技更是迷信!到底是誰迷信?且看「五年之內」信與不信! |
| #11284 留言者:乾乾 [2014-02-11] |
| 主題:剝卦上爻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日稍稍讀懂了剝卦上爻的意思,請老師指正。 原文:剝卦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 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我的理解如下: 一、碩果=物質生命,小人之性命所系也。 不食者=精神生命,君子之性命所系也。 食或不食,正是人生一輩子靈肉之戰爭也。人性之升降、元性之喪存,皆在此剝復之際的考驗也。站在天的立場,剝極而復,自然而然。而人能否通過考驗,則有天塹難關也。 所以君子者,可以寧死不食那個碩果,以傳乾元之種,以存三才之理。雖死猶生,得民之愛戴也。小人者反是,唯碩果是求,自剝自食,以至于賣祖產、拆房梁,人死燈滅而後已。唯物無神之故也。 二、以此爻象觀諸歷朝歷代,開國君主往往大殺功臣,有其必然之道理。因為開國之前必是剝極之亂世,建國之初,金字塔頂碩果僅存,怎容小人剝而食之哉。唯有大公無私、通過考驗的真功臣,才能九死一生、雖死猶生也。 三、整個人類發展到今日物質文明之極致,剝象已成,碩果在前,君子小人各取所系乎?天道自然剝極自復,只是不知人類復生于何世界也? 學生乾乾 敬上 |
| 回應﹕ 很好,略得其旨,但所見與彖辭所解有異,乃乾道非易道。不過,易道廣大,各人所見未必全同,無礙。 蓋上九者,乃得其位(九為陽)而凌其下(六五之君,統率群陰,難成氣候)之人,是得意忘形之類。若以世事論,「過乎盛、無以為繼,是有所剝」,苟若恐龍之族不絕,地球豈非成為一龍盤踞?再若秦朝不亡,焉有漢家天下?是謂,果其熟矣,「碩果不食」必落,果中之核得以再生,斯乃剝後必復;故凡君子得展所長,小人則無能為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