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81 留言者:網主 [2013-06-21] |
| 告網友: 於11180則網友謂:「如果學生記憶未出錯,在11171和11172則留言之間,還有一則留言,但這幾日再看時找不到了,可否重新貼上?」 據查11171與11172之間未見餘隙,故老朽回以:「是記錯了也!」 適才漁兒網友寄來一文,如下: 〔一,主題:解讀「形式邏輯」(2) 學生以為,先生提出的「結構邏輯」,就是解讀「形式邏輯」的一個範例,「正其位,盡其用」。 所以,學生解讀「形式邏輯」的目的,並非否定「形式邏輯」,只是希望「知其位,識其性」,因為「形式邏輯」現今之所以造成人們認知的困惑,主要是因為人們將之誤置所致。如此一來,學生解讀「形式邏輯」,實際上是在解讀自己和他人的主觀,謂之「自己人生修行」。 學生在思考:解讀「形式邏輯」之所以有「危險」之象,主要是因為某些學者將「形式邏輯」視為「信仰」,若「直指人非」,就可能「毀人心志」,所以,學生會謹記先生的教誨,避免與人相爭。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很好,二十世紀是東西方思潮起落之分水嶺,自工業革命以來,物質蔚為時尚,早已當選上帝矣。不僅是形式邏輯,諸如此類的誤區成篇累牘,難計其數!可憐的無厘頭學者們只知埋首學習,十年寒窗,怎經得住殘霞落花?俗話說得好,窮寇莫追,得理雖登堂、饒人始入室!新世代遍地寶藏,「正己位、盡人用」適足修行,可趨而取也!〕 上文不知如何雁失其群,既再得,究之無益,遂張貼於此。並對秦漢唐網友致歉。 網主人白 |
| #11189 留言者:漁儿 [2013-06-25] |
| 主題:善(4) 學生繼續琢磨「善」: 善者,羊言,「良言」也。言為心聲;言出如矢,故「善」還可指「良心」、「良知」等。是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乃至「致良知」等。 再者,良師、良友,也稱「善知識」,等等。 正是,漢字一字一概念,「此概念在整體之感受下,能循類援引,將已成過去的有效經驗喚出。」(字易),以簡馭繁,納須彌于芥子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正是。羊之為善,乃中華文化「利眾為中心」之思想也。 |
| #11190 留言者:蔡佩真 [2013-06-28] |
| 主題:研究請益之拜訪邀約 敬愛的朱老師,您好! 我是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的研究員,目前正在投入研究與產業轉型相關的議題,以及未來在2020或2025年對於各產業成長有助益的願景發展路線。由於我們高度關注的議題,包含了各種產業(特別是製造類型的產業)如何與軟性經濟創意或軟實力交接轉型,產生更多令人驚艷的創意火花,故而在老師的經歷與專業背景下,希望能有機會當面就教於您,或與您透過電話聯繫。 因我們並未有與老師直接聯繫與說明的管道,故透過本站向您邀請,也希望能有機會親自向您更細說分明,不知道可有其他方式與您聯繫上呢? 突來的不情之請還望老師您海涵。也再次感謝您!謝謝! 蔡佩真 敬上 |
| 回應﹕ 難得!欣見台灣尚未徹底西化,竟有人遠謀深慮,願為未來社會運籌帷幄。茲查網絡資料,得知閣下對「老年化社會」著作甚多,且極有見地。唯此議題所涉層面太廣,難度極高,雖非不能剋服,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老朽曾於本網第10314則,論及「文化工程」,既然所見略同,不妨開誠佈公,略道一二。 首先,老朽必須聲明:老朽者,世外野叟也,生平遠離政治、無意名利。一應觀點,若有價值,一律從公,所涉技術,全部自創,絕無抄襲情事。但在公之於眾後,若有任何爭議,老朽概不反駁,亦不再回應。 其次,老朽實話實說,高齡化社會是人類即將面臨的、最嚴重的難題。問題在於年逾六十的老年人口,已經喪失了生產能力,往往是社會上最弱勢的群體。即令任何人有任何能解決問題的良策妙方,在資本主義潮流下,難題無解;而在非資本主義國家,眼前之就業生產已經捉襟見肘,更無餘力顧及其他。 老朽芻議之「文化工程」計分三部份: 1,文化內涵: 文化依賴知識、經驗、判斷,六十到八十歲的人理性適值頂峰。故以各社區為基礎、 集合所有長者,或講述一己經歷、見解,或專事整理、記錄,最後由引擎製作影片或 多媒體,是稱小區文化。 2,文化引擎: 老朽十年前設計了「圖文系統」,係一與3dMAX兼容之軟件,使用者只需輸入 漢字,本系統即可輸出「動畫」(漢字樂園有樣本)。本系統已與附屬中國文化部之 中國動漫總公司合作,正在組織公司,且向國家申請火炬或863計劃。 「易芯」更進一步,以非同步FPGA之「模擬真實」晶片,設計一不耗電、超高速、 用語文控制,模擬地球物理環境之硬體作業系統。本系統資金自籌(不受投資人控制), 完成後無償供「文化工程」使用。 理論上,本系統每天可製作一部一小時之動畫片(與PC配合)。 3,社會共享: 市場觀念必須革新,尤其要避免「商業行為」。由於前兩項成本極低,可以利用社 區群體力量,普遍應用在教育、溝通、娛樂、交易等。 註:其他事項,請與網管聯絡。 |
| #11191 留言者:漁儿 [2013-06-30] |
| 主題:善(5) 「一陰一陽謂之道」,有「善」必有「惡」。 惡者,亞心,次心,醜心。先生可否進一步釋解「惡」?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惡,心上之醜(亞乃醜之象形)也。惡純屬主觀,甲之惡非乙之惡(善雖主觀,但羊之美係人之共識)。是故,不論宗教、哲學或社會上,舉凡「不利於一己立場者」,概稱惡。要注意:惡僅在某些條件下可與善對立,在佛道立場,「有善未必有惡」;在理論上,善、惡更不能與一陰一陽相提並論。 儒道佛三家多談善而少談惡(於此,法家另成一格),於社會教化而論,善有共識而惡屬主觀,故去惡即能稱善。基督教見解相反,因「原罪」為惡之首,人必須贖罪,以資「得救」,但得救未必能成善也。 |
| #11192 留言者:漁儿 [2013-07-02] |
| 主題:善(6) 一般人們談論「善」時,就會提到「惡」,所以,學生說:「一陰一陽謂之道」,有善必有惡。」先生指正:「要注意:惡僅在某些條件下可與善對立,在佛道立場,「有善未必有惡」;在理論上,善、惡更不能與一陰一陽相提並論。」那麼,是否說明學生對「陰陽」的認知不足?學生試著更正之: 對事物整體的認識,與立場有關,建立在辨識之基礎上,而陰、陽又為辨識之基礎,表達廣義的相對狀況。是故,談論「善」時,與「善」相對的是「不善」,至於此「不善」具有什麼特性,又須進一步認知。 在儒道佛,善有共識而惡屬主觀,可看成是「惡,心上之醜」之闡釋,且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由此,反映了中華文化對「惡」認知的謹慎態度。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是的,論及義理,勢必斤斤計較也! |
| #11194 留言者:漁儿 [2013-07-04] |
| 主題:善(7) 由「善、惡」漢字基因的解析,可對中華文化對「善惡」認知的謹慎態度有所體會。 人們談論善、惡時,還會提及王陽明之「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可否請教先生如何看待此「四句教」?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王陽明以「格物致知」著稱,此四句可為代表。事實上,生命生生息息,無不遵循自然法則,故無善無惡才是宇宙本體。然而宇宙進化不止,炁能之層次漸升,迄至人類,意識成為進化之中流砥柱。所謂意識,原係炁能變化作用之反作用效應,於浩瀚廣袤之宇宙中,得以在一固定時空座標上,查知宇宙變化之狀況者。 人係一獨立個體,佔有一定之宇宙時空,發軔於地球上,得以認知各種切身之變化。雖然宇宙無窮、人生有限,個人又難免主觀,在一己意識主宰下,所能認識者不多。但宇宙之演進,原係層層作用,微微累積而有山河,雲逝無跡精華始聚。人生藉著一代一代之傳衍,去蕪存菁,唯文化始終流淌在進化洪流之上。 陽明先生之「有善有惡心之動」是指人之意識,因變化而有所動、動而有所知、知而有所辨,意識既有所辨、人生是非得失可明,遂分之善、惡焉。繼之:「知善知惡是良知」,蓋意識之辨,首先在於立場,其次攸關目的。個人既係主觀尖兵、又隸屬整體之一員,當以大局為重;苟若執著於一己,其道必偏,是謂不良。 人是否具有良知,端視宇宙進化與個體立場相互作用而定。俗話說得好:盛世出妖孽、亂世有忠良,所謂盛世、亂世,環境變化之反覆狀況也;妖孽、忠良,則無非個人因應變化,必須採取之反應。待各種行徑傳之後世,後人又因立場、條件而記述,苟記,必賦以價值取捨,是有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也! 陽明先生精通儒道佛三家之說,以大儒之立場,當以正風易俗為務。他認為「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有段公案可作代表:有弟子問:「心外無理,心外無物,而南山的花樹開落,與我心何干?」答曰:「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寂。爾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 然而,人們太重視一「心」所之,易走邪道,故陽明先生提出:「為善去惡是格物」,以之理解善惡與物事間之關係,是避免「唯心」的不二法門。若再以「體用因果」視之,第一句是「體」,第二句之「動」即為「用」,第三句是「因」、第四句為「果」,正是中華文化之核心觀念。 實際上,陽明先生亦文化長河中之卵石,宇宙進化不止,各人主觀認知正是必經之途。二三子不妨細思,長河永存,而河道有寬窄、流水有多少,人在「時數」之中,所見所知不過剎那。個人屹立湍流之間,莫非機緣和合,來去有自也!人生各有任務、個體都是演員,若將眼光放高、看遠一點,人生絕非「一了百了」也! |
| #11195 留言者:乾乾 [2013-07-10] |
| 主題:「三無真經」和「中庸之道」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關于「三無真經」和「中庸之道」,學生前段時間理解如下,今日重讀,未知當否。所以還請老師指正。 查「中庸」的漢字基因本義,結合「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可知: 一、無念即以整體為念,既知整體,則得其中矣。無念為宗謂之中。 二、無相者,於相而離相,就是不要著相。比如,錢是拿來用的,不是抓著不放的,所以有再多的錢也不要當回事,只問用在哪里、合不合適。所以無相為體者庸也,安于平凡,續用之謂也。 三、無住為本者,極高明而道中庸也。也就是說,中庸不是折個中、取個平均,而是在整體的立場下,以適中而平凡的方法手段解決問題。能行乎中庸之道者,絶對比常人高了不止一個層次,但是又必然是大智若愚的,用的方法是簡易之極又恰到好處。旁人看到結果以後往往會說:啊!這麼簡單,我也會。 四、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君子和小人不在一個層次,不能直接比較。君子者,自知為天之小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總之,說到不如做到,中庸不是說的,要做到才算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篤行始為中庸之本也! 學生的毛病正在于篤行不切,虛度時光,容易滿足于小有所得。懇請老師指點。 學生 乾乾 敬上 |
| 回應﹕ 汝之毛病將成大害!虛度時光尚有餘機,胡思亂想恐永生難渡也! 原本薄薄一張紙,如果用放大鏡看,倒也差不太多!麻煩是,為了「科學驗證」,借來了精密顯微鏡,纖維分子一律變身巨木!更不幸的是,汝居然一一據實描述,縷縷在目,世界複雜億萬般! 「三無」旨在「無我」,「中庸」意謂不偏!要老朽多寫一個字都嫌麻煩,怎來許多高論? 查汝文可知,大蔥炒洋蔥、牛肉燉羊肉!在小吃市場混久了,誰管什麼經典讜論、微言大義?反正看上去漂亮,聞上去也爆香,能招些蒼蠅蚊蟲,口袋裡多多益善! 一、踵事增華,愈錯愈多!「無念即以整體為念,既知整體,則得其中矣」不通! 假定為代數題,以「女朋友」代「整體」,於是原形畢露了: 「以整體為念」如何推出「知整體」?以「女朋友為念」即知女朋友為誰乎? 「知整體,則得其中」更荒唐!知女朋友則得兒子乎? 結論絕對是「無中生有」!「無念為宗謂之中」,不知何儒出此妙言! 二、「無相者,於相而離相,就是不要著相」。不要著相是對的,「於相而離相」就 穿了梆!看到美女而說拜拜,是指「明天見」吧! 三、「無住為本者,極高明而道中庸也」!自說自話也!「中庸不是折個中、取個平 均,而是在整體的立場下,以適中而平凡的方法手段解決問題」。這話一向是「 政客」們的口頭禪!渾忘聖賢之訓!「在經濟至上的立場下,以適中而平凡的方 法手段,解決社會上貧富懸殊的問題」!熟悉吧?多高明!豈止比常人高了不止 一個層次? |
| #11196 留言者:漁儿 [2013-07-11] |
| 主題:「三無真經」和「中庸之道」(2) 於留言(#11195),乾乾網友是否想對比「三無真經」與「中庸之道」,以期理解之? 先生點評:「三無」旨在「無我」,「中庸」意謂不偏!學生試著結合先生的指教(#11194),從「心、我」的角度,作基本的認知。 「中庸」開篇即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喜怒哀樂」發之於「心」,故「中」可理解為心之「體」,「和」為心之「用」,「致中和」為心之「因果」,即「中庸之道」,意謂不偏,不偏於「心性」! 「所謂意識,原係??能變化作用之反作用效應,於浩瀚廣袤之宇宙中,得以在一固定時空座標上,查知宇宙變化之狀況者。人係一獨立個體,佔有一定之宇宙時空,發軔於地球上,得以認知各種切身之變化。」「意」者「心」之動,故「我」可指稱「心」、「意識」,又「雖然宇宙無窮、人生有限,個人又難免主觀,在一己意識主宰下,所能認識者不多。但宇宙之演進,原係層層作用,微微累積而有山河,雲逝無跡精華始聚。人生藉著一代一代之傳衍,去蕪存菁,唯文化始終流淌在進化洪流之上。」是故,欲認知宇宙、人生真相,須「無我」,即「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如是,可將「三無真經」與「中庸之道」理解為,從「無」與「有」的角度,對「心性」的闡釋。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可以這樣理解,但目的為何?「三無」本係佛家禪宗六祖於《壇經》所提之「無念為宗、 無相為體、 無住為本」,「真經」二字乃乾乾網友擅加的!至於「中庸之道」,則屬儒家四書之一,原本風馬相去千里,雞鴨不交!無我旨在修真、不偏卻為做人,如果硬行穿鑿,連god都能客串一角,但又何苦? 聖賢訓誨只是鋪了一條大道,後人另闢新徑正待努力,認識「道理」自有必要,但在故紙上作文章卻是末路!乾乾網友思雜心亂,年前「出軌」,曾被老朽除名。後因善門再開,勉容彼友濫言,唯朽木失筋缺維、易腐難彫。汝宜按步就班,慎思熟慮,切勿步其後塵,成為炒雜燴小吃、破舊書店東也! |
| #11198 留言者:庚子 [2013-07-13] |
| 主題:再生技術的社會性影响和中華文化的弱點 學生的看法是再生技術在社會層面上的好處就是人可把花在醫療上的資源用在其他方面,但省出來的資源用在何處決定權在強者手中,而強者如果私心過重兼不老不死,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社會必然會加速崩壞。大盜大聖,千萬芻狗。 站在生存立場,我害怕社會動盪不安沒有能力自保。站在好奇立場,我想見證這一出新題材大戲。站在中醫的立場,這是傳統中醫的末日,我要好好規劃一下我未來的工作方向。 有關中華文化,學生有一些個人見解,請老師指點。 學生認為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有深度的文化,但還不是最完美的。中華文化因為其內向性(前則學生錯用客觀一詞,現改用內向性),所以千年來在物質科學上進步不足,是有百年前被列強入侵的後果。假設,中華文化一統地球,地球社稷穩定,人民安居樂活,某一天有一顆隕石從天而降,人類因沒有足夠的科技預測或把隕石擊毀,最後滅亡,那麼中華文化便是人類的罪人。站在人類立場,保護地球防止天災是人類整體生存問題之一,而為了人類文明的存續,物質科技的發展也不能過慢,因為天災何時降臨我們也不知道。 所以我認為中華文化有必要注入西方文狩獵族文明的元素,發展物質科學,以預防天災人禍。 另外,以宿命論的立場,西方文化被創立不無因由,我認為西方文明為中華文化提供強大的對手和為中華文化注入外向性正是其存在的目的(更可能是相互的,物競天擇,互利共存)。在學習的角度上,學生認為西方猶太民族和北歐民族可為中華文化提供借鑒,猶太民族提供了如不死鳥般橫強生命力的樣板,而北歐民族提供了純西方文明從外向、擴張(維京人)轉變為和平、內向的可能性樣板。 寫著寫著,發覺以上的提出的觀點就是宇宙浪子書中的主題之一,有時間當再讀一次。不過在此還是請老師點評一下。 |
| 回應﹕ 末代中醫之說法不確,當未來社會長生成為常態後,養生醫學必係主流,西醫殺伐之技難以再續。據統計,美國人靠吃藥維生,竟消費了全世界處方藥的42%,僅2006年在醫藥上的花費就在2500億美元以上!尤其西藥多係化學物質,與人類共生的時間不長,遠不如中草藥經歷了數千年,越陳越香也! 在人間世,一切都只有比較價值,「非理想」的人類不配「完美」,且「文化深度」屬於思維境界,熱帶海灘免談!若問物質科學,中華毫不後人,如今落後者,乃「物質文明-資本主義-霸權思維」也!百年以降,國人重感冒一場本是生命過程必要之惡,看問題不能只看剖面也! 真正的中華文化不是全部國人所能理解的,正像艾佛勒斯峰,不攀爬到雪峰線下,8600公尺只是個數字。那有什麼關係呢?金字塔頂端又能站幾個人?宇宙的今夕宇宙自知,何勞世俗大眾七嘴八舌? 汝謂:「所以我認為中華文化有必要注入西方文狩獵族文明的元素,發展物質科學,以預防天災人禍。」顯然結論下得太早!「物質科學」是防天災抑或製造人禍?且汝對「宿命論」認知有誤,所述是歷史的片面,正確與否並不重要(歷史本是「主觀記錄」),但卻不是「命中注定」! 再說,論文化、文明,不可預定立場,「猶太民族提供了如不死鳥般橫強生命力的樣板,而北歐民族提供了純西方文明從外向、擴張(維京人)轉變為和平、內向的可能性樣板」是標準西化論調!猶太人的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勝者設計恐怖均衡的矛盾策略,而北歐民族的轉向則是拜工業革命之賜,皆與文化無干! |
| #11200 留言者:漁儿 [2013-08-11] |
| 主題:学修中華文化 今年因家中有事,未能回國探親,於是到法國的埃維昂 (evian-les-bains) 山區走了一趟。埃維昂南倚阿爾卑斯山,北傍法國和瑞士邊境萊蒙湖,除了產礦泉水(evian)外,還有一些風景優美的村莊。 這些時,一直在思考先生的話:「汝宜按步就班,慎思熟慮,切勿步其後塵,成為炒雜燴小吃、破舊書店東也!」,「點支火柴端賴機緣,但要遍燃蠟燭則頗費週章。」 等。一方面,在自己身上踐行中華文化,是自己的本份;另一方面,如何理解和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分,也是自己一直長考的問題。 在歐洲,基督教雖說已不再像中世紀那樣,統治人們的整個生活了,但對「聖經」的宣講,仍然是隨處可見的。比如,住的旅館,床頭就放了一本「聖經」;跟導游每到一個村莊,導游就會講歷史上與教堂相關的故事;更不用說,還有虔誠的基督教徒,將學修「聖經」作為日課。。。反觀當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對待中華文化的經典「四書」,有沒有把學修「四書」當作日課?甚至敢不敢理直氣壯地把學修「四書」當作日課?學生這次邊在山裡走,就邊在想這個問題。 |
| 回應﹕ 行於山路之人,應深切知道前途之艱險,負薪三斤,大可輕鬆自在,將日常生活視為不變之真實。然而,千年萬載以降,先聖前賢無非道上過客,「聖經、四書」也只是途中所驗証之朝晴暮雨。後人依樣畫葫蘆,未必能令地上風調雨順,但峰迴路轉,又安知邱垤無合抱之榛? 任何一種工作,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一般世俗百姓,原本只屬歷史環境的襯景,與文化關係不大。而當代知識份子,又是時代興亡的篝火,於飽暖奢華之餘,必將供為桌上餐。苟人負薪千鈞,早已瘋傳鄉里、泛浮人海,曷不悉心觀察,靜俟天時之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