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00 留言者:網主 [2012-12-04] |
| 告網友: 人之老,多數是無自知之明!老朽雖自稱「老朽」,卻經常思潮澎湃,不能自己!由於老天庇佑,肩上一應重擔,都有沈子代行(遠較老朽勝任),老朽更是輕鬆自在,無所事事。日前提及,於「封筆」後,老朽不甘寂寞,又擬寫作《觀念論》焉!「焉」知?未知何鳥,可知其人「蔫蔫嫣」然也! 昨夜星辰昨夜夢,一夜難眠!蓋老朽突然清醒,此《觀念論》係山寨版也!而彼欺世盜名者,正係老而又朽之昔日小朽是也!十五年前,《智慧學九論》中之第二論,白紙印黑字!而今「老朽餐館」中,標準之現飯重炒焉!苦也苦也,年輕時盜走了年老夢,真真令老朽白白「忘」了幾個月! 欲待不寫!是言無所信,老無所用!如沈子所云:「沒有責任故」!要寫下去,朱老才空,當然不能重抄一遍,可是寫來首尾兩端也丟人現眼!改回《宇宙論》也行不通,手邊沒有哈伯望遠鏡!人馬座百十光年,難道要浪子再次回頭?難也難也!難殺老朽! 桌上有蘇子文、老朽書:「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孤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復老該服老了,雪泥鴻爪在前,不必再論東論西了,留下《主觀人生》就是!且當作「散文」寫,想到哪寫哪、想到啥寫啥,只要是「主觀」,散之文之,老少葷素不忌! 啊哈!終於得以闔眼,是有告。 網主人白 |
| #11001 留言者:漁儿 [2012-12-05] |
| 主題:概念分類(13) 於留言(#10970),先生讓學生舉一實例,來學習漢字基因分類。學生可否就「無相為體」、「大象無形」及「大相無形」之說的分析,以其中涉及的概念「象、相」「有、無」「大、小」為例,作這樣的請教? 1,「象、相」 於留言(#舊 188,#10999),先生已詳細解釋了「象」與「相」: 象,體巨易辨的一種哺乳動物;代表事物的形態。 相=木+目,眼看樹木,觀察及所觀察之內容;交互。 那麼,從漢字基因分類的角度,「象」指客觀事物,「相」則為主觀變化。 2,「有、無」與「大、小」 「有、無」為系統之慣性,即系統最基本之屬性,故「有、無」為「基因分類表」第一層之分類標準;而「大、小」指系統之空間屬性,即此系統已辨識為客觀事物,進而可以「大、小」衡量之。故就分類標準而言,「有、無」的層次高於「大、小」。 3,「無相為體」、「大象無形」及「大相無形」之說 由此可見,說「無相為體」,但不能說「無象為體」;說「大象無形」,但不宜說「大相無形」。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大致正確。 要瞭解漢字之訣竅,在於溯源廣識,基因只代表了溯源,以相、象之辨而言,尚須「廣識」以證。 蓋「象」是一種動物,由於體積龐大而與眾不同。有個來自佛教的成語故事,名「瞎子摸象」,瞎子靠觸覺辨物,但象太大了,一般只能摸到粗壯的四肢及尾、鼻。那麼有眼的人呢?人又能看到世上多少真實?所以,用「象」來徵信、徵引隱藏在表面下的真實,謂之「象徵」。 那麼「相」呢?觀察所得之結果,直截了當。「無相」指「觀察之結果恒等於無」,苟人執著於形相,必喪失領悟人生真相的下場。如果是「無象」,當然就是沒有「象」!「無象為體」算哪門子「體」?再說,「大象」是指「象」體之大!「大相」則不知所云,即令是「形相」,也不能用「體積」去衡量!故不能謂「大相無形」 今人程度低劣,老朽素來退避十舍,無意置喙!既問及象相,自應予正名。國家標準字典上認為「相片」與「像片」通用!當然,白癡與笨蛋等同!要知道,「相片」者,有形相之片狀物也,因形相指能看到的形,所以範圍廣袤;而像片專指「像人」的片狀物,兩者焉能混淆?明珠蒙塵,此之謂也! |
| #11002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12-06] |
| 主題:人生到處知何似 朱夫子鈞鑑: 觀#11000則之心得: 查《漢字基因字典》可得解釋如下∶ 【人】象人之形,有靈性的高等動物。 【生】草木長出,活著,起始,不熟。 【到】抵達也。 【處】有虎之地,人們行動經歷,場所,部份。 【知】出口如箭之快速,引申理解、認識、覺察也。 【何】人未足者,未知的事物也,詢問之詞。 【似】依人性之所為,相像也。 依人性的立場,理解、認識、覺察人活著之所為,抵達之目地為何? 人從有「生命」,續而求「生存」,接著追求「生活」,蘇子一語:「人生到處知何似」直指做為一個人應該追究的兩大問題, 生存只不過是一個過程,而這兩大問題是「為何而生、 為何而活」,如果人知道「為何而生」與「為何而活」,那就可走出一條「無悔」的人生之路。 |
| 回應﹕ 解得好,解得正,是「知何處」矣! 為何而生?舉一不易,而窮舉法可知七上也! 為人類而生?太偉大了! 為國家而生?可頒國光獎章矣!只恐國庫金銀不夠用! 為家族而生?小弟弟小妹妹太辛苦了! 為父母而生?幹嘛這樣折騰?把教育經費存在銀行,遠比餋養寵物有效! 為愛人而生?愛來愛去,七分鐘見真章!能有幾個人一生奉獻? 為寵物而生?何必裝出這種嘴臉?鑽到貓狗肚子中直接了當! 為子女而生?豈非太上皇的老祖宗?計劃到伏羲神農以前?還待超過人猿恐龍? 再看為何而活,八下是明: 為怕死而活?正確,人越活越怕死! 為好吃而活?正確,只恨撐不過肚皮! 為好喝而活?正確,隨時暈頭轉向,自己忘掉自己! 為好玩而活?正確,玩到天昏地暗,把時間玩光! 為美色而活?正確,眼不瞎怕花蔫,花不蔫怕賊多! 為名利而活?正確,買個超大功率的錄音機。 為權勢而活?正確,只要學會拍馬就好! 為活著而活?正確,好死不如賴活! 老朽不在前述七上八下之列,蓋生係因「不得已」、活著只是「認命」,既來之則安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窮來掃地、富來散財!如今八十不遠,晝不羨三公、夜無驚魂夢,回首偶望泥上腳印,斑斑可數。心既安、理亦得,兼以頜下無鬚,可以振翅高飛矣! 其實,老朽尚有一上一下,因曾留級、故意忽略了!一上是為博學而生,所學不是學校的課業,而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文化經典。當然,重中之重就是《易經》,老朽每天只為易卜而生,越學越覺人之渺小,越渺小越是要認真地學!老祖宗幾千年前就已參透時空,我們不肖子孫卻深陷紙醉金迷、只想做洋化貴賓犬!何苦? 一下則是「為未來而活」!什麼叫未來,還沒來的是也!老朽自幼養成了一個習慣,因被父親打怕了,不論做什麼,事前都會左思右想,以免「未來挨打」!由於這個習慣,迄今不曾懊悔過!譬如當年旅巴,在眾多熱情的青春少女間,只為怕未來後悔,得以全身而退(只留下幾首令老朽迴腸盪氣的樂曲,反倒是一腔熱血雲端現,未灑深礁海更藍),如今只想知道未來會挨打不! |
| #11003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12-07] |
| 主題:應似孤鴻踏雪泥 朱夫子鈞鑑: 「雪泥鴻爪」指出了「為何而活?」或可說「活著做什麼?」亦或是「活著有什麼價值?」。 至於有什麼價值?端看「個人主觀」,有人認定人生只有「功名利祿、吃喝玩樂」,當一切慾望都得到滿足時,大多數的人會覺得「我」的人生有價值了。但是,真的如此嗎?為什麼當「紙醉金迷、黃粱夢醒」之後,人又有一點悵然的失落感呢? 蘇子說∶「人生識字憂患始」,文字本是供人類賴以「溝通、生存」之用,但也喚醒了人性中的一點靈光(自省的能力),有人以「服務、奉獻、犧牲」的精神,為自己走出一條「禁的起時間的考驗、被舉世公認的、被舉世推崇的」客觀人生價值之路。 橫渠先生的四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是客觀人生之價值的寫照。 感 夫子之行正如孤鴻,在此借花獻佛:“古調今人多不彈,獨行盡向古人意;一腔熱血雲端現,未灑深礁海更藍”。 |
| 回應﹕ 正因為個人主觀掛帥,世間晴雨風雪分明,孤鴻單飛才不致迷失。年輕時,頗惑於上下左右之眾皆自以為是,到如今,始知中外古今、出將入相無不雷同。飛黃騰達之輩,最終黃土達陣;雲蒸霞蔚之際,但見蒸鴨蔚充!豈是玉庭重功名,以俾胃腸盛食餘?飛也!非也!世上有秦墓漢堆,獨缺鬼谷圯上,蓋橫渠靈光東坡攜,古調怎期彼膝(bitch)彈? 德不孤有鄰,道無路始通。老朽知來所去處,唯憫人愚俗眾,泥足偶駐耳! |
| #11005 留言者:網主 [2012-12-09] |
| 告網友: 昨日看了一部電視爛片,由於片中高見頗能代表時賢之讜論,故而值得在此探討一二。本片係小美之傑作,述及希臘神話人神之爭,片中有一能預知未來之「聖女」,但她必須維持童真始有此法力。聖女頗為無奈,抱怨:「縱能預知未來,但不能改變未來,預知有什麼用?」最後,她與男主角共譜雲雨,將預知力換成兒子,終於有用、如願以償! 這種想法很「正常」,作為「人」,當以五官感受為唯一目的,有體有用,以用為上;「神」非「人」,密雲不雨,有體無用,無用則殤!正因如此,該上升的上升、該下降的下降,地球上才有陸地海洋,把輕無一物的氣靈逼上天空!所以,世上最理想的情況,是地不羨天、天不嫌地,各得其所,阿彌陀佛! 那麼,老朽又何必犯賤?半夜爬起來多此一說?是也!人老了,睡不著,胡思亂想難遏也!老朽所不解者,「人」之邏輯也!蓋人間有道,道有前後,人之來去須有方向,豈可居家偏羨離家樂、前行又恨去家遠?老朽張網,啣責為眾解惑,網友們若有此惑,大可道法自然,勿憂無慮,任他池上起煙雲,靜坐簷下觀風雨可也!下為旁觀策論三則: 一、苟有人能「預知未來」,且假定為「真」:「人生定有時空流程」。 二、假定人生果有時空流程,且假定為「真」:「人生必前有來處、死後當另有去處」。 三、假定人死後之歸宿確定,且假定為「真」:「人生旅程終了日,應是歸家省親時」。 當然,人各有志。若購高樓擬永居,那就「休怪風颱年年襲」!再若思鄉情深,就應戮力前行,修身、修心、修德慧,休管「有何用」,勤念慈母心!待修得心平氣和,一任人間事物流似水,時空限止處,未來即至!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爛片有爛片的價值,俗世有俗世的功能。人是一種經驗體,未陷身泥淖,怎期體會清淨之可貴?再若不能盡心苦修,又從何可得超脫之靈智?是有記。 網主人白 |
| #11007 留言者:漁儿 [2012-12-10] |
| 主題:無為而為 如果說「人生到處知何似」,在追問「為何而生、為何而活」,那麽「應似孤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可否解作:「無為而為」?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非「無為而為」乃「自然而然」也,前者尚需刻意做作,不夠瀟灑。此詩極富禪意,素來為文人雅士所推崇,被喻為神品。以「無為而為」例,若為無為而生,而為已是多餘,何必來此一踏?尤其是「那復計東西」一句,劇力萬鈞,實乃由東至西之大匯演,蘊涵無盡想像。故唯有透晰人事、通達東西之境界者,始可領其概要,而徹「知何似」也! 老朽認為禪詩有三層境界: 第一層是王維五言絕句,「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此層習者:只見山是山、水是水,再入深林,復見青苔,雖未見人但一切肯定。 初習禪,略存玄思,但一切肯定。 第二層是柳宗元的五言,「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層覺者,山已非山、水也非水,人聲皆無,卻有蓑翁獨釣不上鉤的寒江雪,是否定之否定也! 待覺禪,萬象皆空、離相致無。 第三層即蘇軾之七言絕句,「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此乃悟者,有山有水,且有偶留之泥足。然而,肯定後再一律否定之:「哪復計東西」? 終得悟,常態恒常,不再染著! 老朽更上層樓:糊塗主觀,多此一說也! |
| #11008 留言者:網主 [2012-12-11] |
| 告網友: 大自然易而又易、恒動不止,而要在恒動中維持永易,必須有一精妙的機制,令生命井然有序,永繼不絕。這種機制,是為生死、循環。生命有生必有死,有死又有生;在生死之餘,又以循環將生命之經歷過程代代相傳,使能永繼。這種設計之精髓,在於陰陽互補,將生死應用在生命體上,而循環則以生命力續之。 且不妨假想一下,如果生命體有生無死,不斷衍生,或者生後長存,獨木聳天,大自然如何自然?再者,生命體生生死死,生時轟轟烈烈,死後一了百了,那麼億萬年來,大自然豈非死水一灘?進化源自變化,變化源自生死的取代,生時,生命體需要的是能量維持;死後,生命力之傳遞,則端賴變化的訊息。 不論人類的生命為若干年,可以想見的是每逢半衰期,能量減半。不僅生命體有生死半衰期,生命力亦然;以人類而言,生命體的半衰期易知,而生命力則難以蠡測。在生命半衰期的前半,初生時最為孱弱,進而不斷成長,至半衰期之半為最盛。此刻,生命體傳衍了生命後,繼續從事生命訊息的探索,及至過半而衰,以迄於終。 老朽奮鬥至今,生命已過3/4,餘日不多,所關心者洵為終後生命力尚能傳衍與否。數十年來,老朽雖自居隱者,與世無涉,但本網高懸,旗幟顯明,是雖隱而不沒也!有幸之處,本網有羅數千覺者;而不幸老朽已值終期進行式,記憶力大減,不得不兼程負薪,而無暇置履矣! 今日突然憶及,老朽曾於#10998則,對網友「漁兒」許諾:「汝先將此『對象系統』放在一邊,待老朽將第一章概要寫畢,即公開在網上,以便大家共同商討。」不料,幾天下來,《觀念論》失蹤了,《宇宙論》也泡湯了,《主觀人生》堂皇上道,「老黃牛」身上輕了許多。正擬沾沾自喜,舉杯自慶,不幸「諾言」變成「謊言」,「若化為荒」,「系統」已經無法兌現了! 蓋文書程式使用起來太為方便,電腦作業效率奇高!滿篇迂論,一指敲定!不料,大利之下大害隨之,原稿改來輕鬆,寫了一半的「系統論」立變「垃圾山」!再加上高速焚化爐,如今已證雲煙之空而又空! 有心重寫「系統論」,然論文必須嚴肅,而老朽嘻皮笑臉已慣。一旦正經八百,寫文章便須作切豆腐狀!但凡目錄、綱要,一律三五成則、四六分明!整整齊齊的行軍格式,一二左右,當然麻煩!兼以寫來辛苦、改得痛快,待刪完了、改過了,頭皮一陣發麻!糟!「系統定義」哪裡去了?一個山野中人,不幸踏此雪泥,耐著性子、挨著銼子,常嘆草木荒蕪兮胡不枯? 緣老朽於生命半衰之際,陽氣極盛,時見世局每下愈況,傳統中華文化已瀕臨絕境。當時自不量力,許下宏願,甘入地獄,以拯危濟傾為己任。其實,老朽頗有自知之明,責任鉅大,而力量有限,成敗難卜。幸於1978年,得遇台大中文系畢業之沈紅蓮女士,老朽詳告上情,邀之共赴煉獄。沈子初出茅廬,任俠尚義,欣然同意,且一力承擔了一應文化工程之系統製作,堅持至今。 無可諱言,老朽歸期已近,「傳統文化工程」已有沈子一肩擔起,大憂得安,但本網解惑之舉恐難免虎頭蛇尾。此次「系統論」已見端倪,是故有言在先,笑臉不打糊塗人,敬請高抬貴手是幸。 以下是「系統論」的基本觀念,述之於此,以贖前愆,恕老朽已無力再加申論矣! 系統係指在某一主題下、所統率的、互相關聯之各部份(原文請見拙著《智慧學九論》,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是為系統本體,各有其功用。 在人類生存環境中,從太陽「東昇到西墮」,各種可見的本體,是稱「東西」。然而,太陽下的「東西」未必可見,諸如各種抽象之動態過程及虛無飄渺的思想觀念,能算什麼「東西」? 若以「系統」一統,可知於「對象」具有體用,「過程」則為因果。是故,「系統」可定義為:「統一在某主題下、可觀察認知之體用、因果」。 網主人白 |
| #11009 留言者:乾乾 [2012-12-11] |
| 主題:系統定義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日學習完#11008則留言,末尾有系統之定義為:「統一在某主題下、可觀察認知之體用、因果」。由此學生聯想到#10936則留言之末尾有言:「舉凡易理所示,無非「上系統」之啟迪,上系統係一剛體,無時空體用,豈凡輩五官之能知?」 。 當時學生第一印象即認為:是否應為「無非時空體用,豈凡輩五官之能知?」?後來又有點糊涂了,也沒敢再問。不過一直放在心里,今日聯系上下文,不知老師當時是否筆誤? 另外,學生前段時間讀到一本小說「大日壇城」,乃是以吳清源先生為原型的傳奇故事。書中有一話頭「人間即是佛境」,學生一直存疑,今日得悟如下,請先生指正。 佛境係一剛體,人間雖為五濁惡世,整體亦為一剛體,所以人間即是佛境。當然如果人人成就為一一之主觀客體(即為剛體),則天下大同矣。 學生 乾乾 敬上 |
| 回應﹕ 非筆誤,宇宙之上系統當已超越宇宙系統,其理甚明。宇係空間、宙指時間,其上之系統若「無非時空體用」,汝欲「拾級而登天」乎?正因所屬有所不同,是有互異之系統,否則上下系統間時空互通、因果直達,豈非疊床架屋,自詅其大? 於宇宙之上系統,體用因果恒一、時空精神不分,於客觀始可謂之剛體。但若有子系統其中,於子系統之主觀當是另一番境界,即令可以體用因果象徵之,亦非吾族類,不可一概而論。再說,吾人之五官六感,係本系統時空之屬,僅可感知處身環境之「微觀」變化而已。意識縱能覺查「其象之徵」,而具此「意」之「識」者,苟非聖賢,常窮終生之困而常惑,焉得踰越系統之極限耶? 「人間即是佛境」當是某佛子所書,人人皆為主觀個體,各有所見理所當然。佛陀釋迦矣尼乃宇宙系統中一大智者,雖其睿智無垠、觀照須彌,但主觀仍是「主觀」,唯較吾輩之芥子有別而已。以老朽「主觀」所知,佛陀觀照系統之「心(能)」、老子觀及宇宙之「體(各種界面)」、儒家則觀「用(人際關係)」,三者各有所長。是則,站在宇宙系統立場,儒道釋傾一必偏,去「剛體」遠矣! 後註:觀汝之文,知尚停留在一般「知識分子」之迷思中,對「系統」毫無觀念也。蓋系統係一完整而獨立之對象,即令同一宇宙中都無完全相同之子系統,何況另一獨立系統? 蓋宇宙乃一獨立之系統,宇宙之上系統為另一獨立系統;宇宙中以時空為基礎,上系統必然沒有。否則,時與時接、空與空通,此二系統怎稱上下獨立?再說,在同一系統中有若干「子系統」,子系統間可以具有「類似」之性質,但若視作系統來討論,則其「類似之性質」也必須定為「相異之名稱」。就算是「人」,人人必須各具其名,否則,如何分辨? 因此,在宇宙之上,不論稱為天堂、極樂世界、鬼域或是第十三維,只要把「人的現成經驗」帶上去,保證是成人童話,就像希臘諸神一般!要瞭解宇宙之上的這種玄妙的觀念,首先要釐清傳統桎梏,找到真相的根源!尤其是汝熟衷占卜,卻不求甚解,很容易認為「天上」採用甲子計時,在玩著摩斯碼的遊戲!果如此,人生良機頓失矣! |
| #11010 留言者:乾乾 [2012-12-11] |
| 主題:釋道儒與易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日得閑,上午學習完#11009則留言,小惑得解(大惑還未發生),感謝老師。 本來不敢繼續留言,轉念一想,老師面前何必虛偽。 承接#10936則留言,站在易道之立場,則釋、道、儒三家可否以易經之乾、坤、屯(統括後面的六十二卦)三卦當之。釋家乃大哉乾元之恒動心能,君子以自強不息;道家乃順承自然之無成有終,君子以厚德載物;而儒家乃動乎險中之中流砥柱,君子以经纶「文化」。 如是六十四卦則演化成為一個個無窮無盡、生生不息之恒動子系統,合而觀之可「見」上系統之「真容」。 返觀可知三家歷代祖師聖賢各各「主觀」背後之「客觀」真實,學生應能不會再有故弄玄虛之迷思迷信了。如是亦能理解老師所言:「易」理為宇宙系統中的「唯一真實」,是「真玄」而非「虛偽」。 得之則心定止一,平日里平平常常做人做事,臨終時坦坦蕩蕩面對生死,永易不易,當下即是也。 剛剛讀完老師寫的後注,據此可得照妖鏡:「天上」者,無無之無也。易無體而神無方,非言語耳目之所能到,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多半是妖魔鬼怪。 如是理解,不知對否?請老師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
| 回應﹕ 欲討論問題,首先應有明確的立場及格局,否則用小菜碟盛湯麵,一塌糊塗!比如說,談到牛肉麵,一般人都能津津樂道,何處的好吃、何地的便宜!其實,一碗牛肉麵涉及環境、社會、民生、經濟、習俗、愛好、口味、營養、衛生、方法、技術…,不一而足!難道「易理」尚不及牛肉麵乎?豈是乾坤屯三碗即飽乎?汝格局如斯乎? 以老朽所知,「易理」可以三才類之,乃帝王易、生民易、變化易是也!苟無此認識,或執其一端,黨同伐異,自是牛肉麵大碗吃,無礙自食自言! 曩時,君主當道,天下悉為當權所有。帝王易恒為主流,以之服務王權,斯乃規律。當時研易者率多為士大夫,重視「義理」,專注各卦之名稱與爻辭,以詮釋社會上下應有趨避之道。汝若早生清明,讜論可以載諸史冊,官拜天師,光宗耀祖焉! 生民易係以占卜、命相、風水、堪輿等為手段,以為升斗小民服務,告知吉凶。《易經》能由上古傳衍至今,乃生民之功也!今帝王易已隨君權西逝,而生民易卻歷經西化大風潮、文化大革命,迄今屹立不墜,蓋人心依然、有用斯立也! 變化易是超出「象、數」專事研究「易理」者,最初,係源自若干修道之人,因憬於象數之奇、從而細究其理者。此輩多能出入化境,常遠避人世,與眾無涉。常人苟非殊緣,難以得悉焉。 知汝大惑未生,小惑遍地,唯常自以為是也!今帝王易雖沒落,但來日尚有餘風;生民易雖無大用,但卻能安身立命。只變化易離俗世太遠,須上登九九天梯、下溺萬丈深淵,無緣無門!汝雖好此道,但迷途山腰,切記應慎選足下。 |
| #11012 留言者:漁儿 [2012-12-12] |
| 主題:系統 學生一直在琢磨西方學者與先生闡述的「系統」之本質區別,學生以為此區別就在於,先生是在用「系統」闡釋「易理」,或者說,先生的「系統論」之理論基礎是「易理」。易理者,陰陽變易之理也,揭示宇宙人生之奧秘。於認知,體現在辨識現象之相對性、選擇判斷之不確定性、理解事態之體用因果,而這些正是西方哲學、科學之盲點,換句話說,是中華傳統文化對當今世界之最大貢獻,先生為此奮鬥終身! 學生受教於先生已四年多了,深知先生教誨之意義,會繼續領會、實踐之。此外,先生可否再給予學生一些告誡?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是的,看看市場就知道,挑的擔子輕,貨色必有限,但品質不見得較大賣場差!老朽不學無術,而且主觀至極,向來把時賢的高見一概丟到腦後。其實,老朽談的「易理」也是一家之言,和哥白尼同樣、得入土為安,所幸不會有布魯諾這等殉道者。 蓋老朽自幼在國難家厄中渡過,後來沈迷於還珠樓主(老實說,時至今日,也只有他的小說能夠過目)的仙俠小說,正經課業全部拖上棧道當蘿蔔乾曬。待老朽稍長,雙眼抽離小說世界,卻見美式博士專家充斥廟堂,中華文化全部被埋藏地底為垃圾!好箇人性: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老朽(時尚為小鬼)自忖,江山雖在境已非,左衽不如人自逐。只恨洋文不佳,反美情緒奇高,便碰巧逭去巴西,「讀經」八載。直到1973年,偶然發現電腦,見電腦忠實誠懇,且未被英文污染。從此一頭栽進其中,擬將「傳統垃圾」挖出,埋入作祖先墓穴焉。 緣仙俠小說中,人只要心正意誠,道法自然,由基本功夫煉起,日久即可成仙。老朽先悉心研究電腦(時為微電腦,結構精簡)之機能,再尋找漢字之基礎,待胸中丘壑已具,將電腦結構與漢字基因結合,遂有今日。 於這段經歷中,最大的特色是「閉門造車」,老朽完完全全自行摸索,絕對未經專家指導(修成散仙)。妙在漢字基因的二進位與電腦絲絲相扣如血親,嚴密無縫宛如剛體,只佔64KB(一張2cm*2cm jpg圖片)大小記憶體,就已完成所有漢字的理解(常識庫在外,程式係沈子用組合語言所寫)。至是,老朽使命已達,根本沒甩小美那一套!中華文化將日出中天,不久舉世當知也! 傳統中華文化講究道法自然,聖賢仙佛皆修自凡人,將相本無種,人人可自強!再說,須彌納芥子,一本《易經》已是天人之極,道盡變易之源;二分之「易理」則是天理,其理無非體用因果,識者自識。中華文化為人間瑰寶,人間則為易理之道場,愚人自迷於境,乃變易之必然也!老朽山野中人,不過偶採閑花,自找麻煩而已。 告誡無,勉勵有,繼續努力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