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30 留言者:漁儿 [2012-06-09] |
| 主題:定義(2) 很久以來就想向先生請教關於「如何定義」的問題,但一直不知從何問起。 先生在《智慧學》首篇,舉了一個精彩的例子「香蕉」。我以為,先生是以此說明「定義」的困難,指出:欲求體用因果之認知,應從「某一觀點出發,將相關因素整合為一」,並稱之為「系統」。唯有有系統性地整體認知,才具備「以個人主觀、認知宇宙真相」的可能。 對此,我理解:「某一觀點出發」,是指人的「立場」,也就是說,「定義」的第一要素,是認知定義的「立場」。可是,什麼是「立場」?「立場」的認知又從何來? 於漢字,一字一概念,以象形為根基,以會意為原則;於西文,一詞一概念,直接給出所謂的「約定成俗」定義。 那麼,我可否認為:於漢字,是漢字的「象」給出了概念定義的「立場」?而於西文,因缺乏「象」,故西文概念定義的立場是模糊的?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要問如何定義,得找蘇格拉底,他老人家一輩子在定義,好處是,定義完了可混一餐吃的。 在《智慧學》中,香蕉之例是指「認知、理解」之困難,就算已經定了義,誰都無法理解究竟是什麼!不幸,老朽又要寫書了,這次是《宇宙觀》,開宗明義,就在「定義」,自己越定越難理解!為什麼?能把「香蕉」當作「香蕉」的人,是把「香蕉」兩個字當作香蕉、抑或把香蕉當做兩個字?還是把香蕉當作「香蕉」?吃了? 在老朽的宇宙觀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主觀個體」,每個人所知所識,都來自一己的經驗,因此人人主觀!宇宙變化不止,沒有相同的時空,而人生性主觀,更沒有兩次相同的經驗。因此要談「客觀真理」,只是自己騙自己!客觀既不在,真理也難存(真相、真實不等於真理)!那麼,怎樣寫「宇宙觀」?騙自己?騙一餐吃的?老朽已經胖得看不到自己的鞋尖了(很少出門、在家從來不穿鞋子)! 智慧學一書中,老朽所提之「香蕉」不是定義而是名稱,那麼,什麼是其定義呢?問題在定義要針對目的,有沒有這種必要?除非是有誰的肚子餓扁了,或者吵架吵糊塗了,非定不可!老朽常說「客觀是主觀之和」,事實上,主觀之和能有多少?「香蕉」又是多少?連兩個人的主觀都無從和起,那香蕉是在店里、家裡或肚子裡? 「定義」是在必要時,討論任一主題「劃地以限」的有效方法,包括老蘇的吃飯術(蘇格拉底每在吃飯時拜訪朋友,一到就是定義,然後吃飯)!這與東、西無關,只是,要混吃的,老朽限定中餐,而且要又辣又鹹、香不麻!(把「原料、作料」備妥,等著下鍋,注意火候,是「定義」也!) |
| #10734 留言者:漁儿 [2012-06-19] |
| 主題:定義(3) 先生「重擔已卸,今生無憾矣」,正如先生所說:「如果你知道你的使命,在今生也完成你的使命,這就是天道!」先生辛苦了! 我想繼續請教「定義」。我之所以對「定義」如此糾結,是因為我觀察到:知識界的大多數困惑都與「問題的定義」有關,大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可對討論什麽是「問題」,卻常常忽略。比如,我正在追究的算法理論中的「判定問題」(http://en.wikipedia.org/wiki/Decision_problem),將其定義為 「a decision problem is a question in some formal system with a yes-or-no answer」, 扔給讀者,就開始自說自話了。 「定義」的目的是為討論的主題「劃地以限」,也就是說,要「定義」就須對討論的主題有所認知,而認知討論的主題,又須要「定義」,看起來,就好像有些自相纏繞。這其中是否就涉及到「層次」的觀念?即當要定義一個「問題」時,針對討論的領域,給它找個「象」,逐層定義,最終形式化,使之精確?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要做學問,定義至關緊要,然而,一旦涉及「概念」,便如同「狗咬狗尾巴」,沒完沒了!蓋人本「主觀動物」,全靠語言文字與他人溝通而有認知。問題在於人的認知來自自我及前人的經驗,溝通只是相互影響,在沒有得到真知前,任何事物都不具「真正的意義」。所以,定義相當於「釐定範圍」,只要不涉及「真偽」,限制得愈清楚愈好。 由於「層次論」並未成為顯學,故無必要層層自縛。其實,定義並不難,重要的是確定議題,多設一些前提,範圍小了,再指明所定之義即可。所謂:「a decision problem is a question in some formal system with a yes-or-no answer」中,a question=議題、some formal system=前提1、前提2、前提3等。 如議題=「香蕉有營養嗎」 前提1=何謂香蕉? 副前提=何地所產?何時採收?如何保存? 前提2=何謂營養? 然後方能判斷,判斷後才能定義。 |
| #10736 留言者:小兆 [2012-06-28] |
| 主題:峨嵋仙蹤正教與魔教之理論 朱老師您好: 學生對於峨嵋仙蹤前傳一書,有一疑問,希望能跟老師請教。 書中提到,元天老魔這一人物。而學生不能想清楚的是:元天老魔既為魔教,為何能得道千年。 學生想說:是不是所謂的正教、魔教,是由人的觀點來看。在昊天的觀點看來,正邪只是一陰一陽而已。但學生又覺書中比較常提到,魔教或是旁門左道的人,為惡太過以致招天譴。 學生一直沒有辦法自圓其說。因為學生覺得,魔教相對於正教,就是魔教為惡、正教為善。魔教為惡,得其惡果,招致天譴。但是元天老魔,身為魔教卻又能得道,讓學生覺得很疑惑。希望能夠像老師請教,學生哪裡出錯了。 感謝老師百忙之中的指導! 另外能否請問老師您,有計畫完成三次鬥劍嗎?或者是要留待後人了。 |
| 回應﹕ 問得好,此疑關係重大,涉及中西、以及儒道佛三家核心理論,難怪無法自圓己說也。 緣美人思想簡單,小美把愛因斯坦與米老鼠放在同一天平,沾沾自喜地說:「我們重視民主自由人權平等,故愛因斯坦與米老鼠等價」。其實,小美不夠誠實,因為從骨子裡,他們就認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利己為善、違己為惡」!米老鼠金光閃閃,老少成宜,愛因斯坦只有個原子彈,還不能炒著吃!不幸在這方面國人複雜多了,多得不在一個層次,天平太多,沒得比! 儒家認為,人性本善,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當然,也有持不同意見的,如同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但那只是概念詮釋之別,荀子主張「法治」,若無法可制,等於是「苟不教,性及遷」,人則惡。因此,儒家專論教化,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大同世界」。(吃喝玩樂本自然,剋己自制為善、為己損人則惡。) 道家認為,善惡本一體之兩面,不過一種比較之概念,《道德經》章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那麼,大自然一本自然,宇宙中流程固定,人活著也是流程之一,何必「吹皺一池春水」、自尋煩惱? 佛家認為,萬象(人類的認知)皆空,《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可作如是觀」。要注意,釋迦牟尼說的是「一切有為法」,有為之法皆乃「人為」;因人心虛幻,兼以我心唯私,以致於問題叢生,諸念此起彼伏,永無已時。因此,人只有認清空相及本相,才能得大自在,到達彼岸。 《峨嵋仙蹤》一書涉及中華文化虛幻之大全,昊天代表大自然,儒家為社會,道佛兩家代表「自持修行(修正行為)」之眾,元天老魔代表「任性妄為」之族。有史以來,人類自持與任性之輩不斷爭拗,起伏跌宕,世事也就多采多姿,百花齊放!然而,畢竟天道好還,眾利是尊,修為者日有所進,謀己者自囿私室。魔教雖魔教,人類私心不止,一代繼之下代,千年萬載又有何別? 汝所謂:「正教、魔教,是由人的觀點來看。在昊天的觀點看來,正邪只是一陰一陽而已。」正確之極,昊天既掌天下之責,當然不會有所偏頗。只是,為善自損、作惡損人;「魔教或是旁門左道的人,為惡太過」,意謂謀私太甚!「致招天譴」者,眾志成城、成城乃天,故魔教之勝僅係一時。觀諸世事,若將時序加長,人間之成敗得失無不如此也! 因此,因果不能以一瞬為度,應以其影響力之大小而觀之。諸如兒童打鬧,無非片刻;盜賊貪官,經年難究;日本侵華,時達八載;美人殃及世界,禍害已數十年!元天老魔主持天劫(即正負循環之輪迴)之道,當有其一定之劫數,站在昊天之立場,千百萬年不過一瞬,故不可以人見以度天心也。 老朽太老了,立馬八十,欲步十武,已乏足力。三次鬥劍太辛苦,光其中的人物已達千餘,道力法寶更不計其數,欲求生命續航力,也該留待後人出頭了。汝若有志,不妨多閱各書,再略涉哲學思想(其實,諸子百家已足),以俾提高境界水平,進而再續還珠願,為中華大放光芒。 |
| #10737 留言者:漁儿 [2012-06-29] |
| 主題:定義(4) 謝謝先生的指教!學生以為「層次論」正在成為顯學,這從各個領域廣泛開展的「系統論」、「復雜論」研究上可以看出,只是因西方缺乏宏觀的「宇宙觀」,這些「系統論」、「復雜論」無法上升為「系統觀」、「復雜觀」,以致於還是淪為「道法人思」了。 我依先生的提示,再來分析「判定問題(decision problem)」如下: 議題=「判定問題」 前提1= 何謂判定? 副前提 = 何謂判斷的立場?目標?手段? 副前提 1 = 立場是客觀(唯一)的嗎? 副前提 2 = 立場是主觀(不唯一)的嗎? 前提2= 何謂問題? 副前提 1 = 問題是客觀的嗎(問題=客觀存在的障礙)? 副前提 2 = 問題是主觀的嗎(問題=主體對客體的提問)? 這樣一來,「判定問題」是否還是歸結到主觀與客觀之辯了?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問題在於汝已受過西方之訓練,一再以「客觀」為認知之前提。不幸,西方文化系出希臘而淪於希伯萊,根性狩獵卻又皈依上帝;以致於待得十六世紀理性抬頭,卻又惑於心物之辯,繼之全面投靠科學(時代的神學,物質當道精神泯滅,信者得救全民遭殃,祇緣身在此山中,人思已迷,其實主觀程度與中古社會無異也)。 且不談這些,「何謂客觀」?不錯,理論上客觀為主觀之和。問題在:「人人主觀有別」!包括民族、宗教、觀念、思想,而且還有知識程度、環境背景等等等等……甚至各人早晚不同!這些主觀能明確地分辨嗎?如果有,那一定是「某種主觀的客觀」!如果沒有,才是真正的客觀!也就是說:「不存在的客觀(唯一的)」! 所以,若有人要「定義」,表示願意接受彼此理解的、有限的認知,然後在此範圍中各自表達主觀!如果沒有共識,再行定義、再重新爭拗,直到彼此精疲力竭為止!君不見,在當今歐債危機下,對「這麼明確的課題」,普天之下的各界精英、諾貝爾得主、眾多超博士們,有誰同意別人的意見了?這還需要再定義「客觀立場」嗎? |
| #10738 留言者:傑克 [2012-07-04] |
| 主題:將沉之船 先生好!敝人想「肉體生命」像一艘逐漸下沉之船;「精神生命」則像一隻棲息於船上吃糧〔物慾〕的老鷹。當船隻完全「沉沒」之時,老鷹將繼續另一段旅程。另一段旅程可能是超然物外遨翔九天之上,或者只是找到下一艘「將沉之船」。 謝謝! |
| 回應﹕ 想得好,既已知有老鷹在,千萬別只顧「吃糧」,如果吃得太飽,飛不動了,豈不隨船而沉?超然物外屬實,祇是要盡心盡力先看好風雲變化之道,以便遨遊九天之際,避免罡風騷擾。更要注意道德操守,莫要為了140(一世凌)雲,囂張狂妄,鬧得挨上一刀,變回014倒! |
| #10739 留言者:傑克 [2012-07-06] |
| 主題:罡風騷擾 先生好!可否麻煩先生解釋什麼是「風雲變化之道」與「罡風騷擾」? 謝謝! |
| 回應﹕ 罡風乃天際之噴射氣流,速度快,毀壞力強;人間只有小風小雨,縱有變化,也只是一至十級之別,大不了騷擾一番、略試羽毛。棲息在船上的老鷹,只要能防禦十級風颱,至時多能離船高昇,在靈空逍遙些時。然而,鷹之潛意識中若稍存雜念,一遇罡風,立刻凡心騷動,必將墮落另一艘待沉之舟也! 因此,老鷹若欲脫胎換骨,必須虔心修為。待修至私念不起,我心全無,是鷹已化空、舟自不存矣! |
| #10740 留言者:小兆 [2012-07-07] |
| 主題:1、玄門正宗、魔教之理論 2、中文電腦 朱老師您好: 想請問老師,以下對於正教與魔教的說法,是否恰當。 正教所修之道:自我克制,以期斷絕生理上與物質上的誘惑。 魔教所修之道:成為霸主中的霸主。 正教所遇之劫:各種生理及物質的誘惑。 魔教所遇之劫:被更強之惡霸消滅。 另外,學生近來興起多了解電腦的念頭、以及想學組合語言。所以看了「中文電腦漫談」一文。能否請教老師:理解系統與圖文系統的完成,是否代表中文電腦的實現呢? 學生之前看「賈伯斯自傳」。書中提到,某某人設計出一部電腦,然後又為這部電腦設計可用的語言。假設有某甲懂電腦的設計、又能了解您所研究的漢字基因,是不是理論上某甲就能設計出一部能用漢字寫程式的電腦? 謝謝老師指導! |
| 回應﹕ 玄門者,玄妙之門也;正宗者,純正之宗脈。所謂玄妙之門,係指有虛玄精妙之理論、且重視修行之門戶。蓋人人皆可談玄,但僅極少數知其秘奧,更兼口說空泛,必須身體力行,以生命作為實證。素來,好奇之心人人有,真知真識古今難覓,於是,宵小妄徒乘機訛諞,愈是胡言亂語愈能得唬愚信相從。 佛教以釋迦牟尼為宗,在我國有七大宗派:三論宗、唯識宗、華嚴宗、天台宗、淨土宗、律宗、禪宗(老朽認為密宗是印度教的一支)。道教則係民間習俗所演變而成,宗派多如牛毛,各說各話,多以丹鼎、符籙之修習為主。至於其他宗教,恕所知有限,不作一辭。 不論如何,凡玄門正宗必須出家修行、嚴守戒律,以解脫生死為目的。「所修之道」涉及宗教,佛教認為人生物質界「地、水、火、風」四大本空,只因人感覺形成欲念,因而陷溺;故主張明心見性,不要被虛幻的影像所矇騙。道教則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修煉以回歸自然為原則。 然而,人體是人的根基,感官是人的班底,各種刺激紛至沓來,讓人不能自己。作為修煉者,必須「自我克制」,以去除私慾,「斷絕生理上與物質上的誘惑」即為私慾去除之法。然而,去慾極難,很多修煉者無法達成,但又不甘心就此罷休,仍繼續修煉,得到了一些巧取豪奪的技倆,以遂私念而淪入岐途。固不論岐途為何,其強者恃強而霸,刻意規避了正經修煉之法,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謂魔教。 要了解電腦不難,重要的是了解「為什麼」,否則此領域不亞另一小宇宙,進得去、出來不易!至於理解、圖文諸系統皆係中文電腦家族之一員,其域大族繁,可謂永無止境。要知道,賈伯斯適逢其會,微電腦初興時輕易可以佔山為王,現在已經沒機會了。別羨慕成功的結果,人必須認真學習,只有學通了一行,才會有一行的新天地! 懂電腦的設計與漢字基因無關,所謂「道法自然」,即在「自然而然」的情況下,中文電腦將自然而然誕生。老朽當年因為修行已久,空谷無人,在山中臨風高呼,如今時過境遷,連火星一代都大出鋒頭,不須擔心也。 |
| #10741 留言者:漁儿 [2012-07-12] |
| 主題:主觀與客觀(3) 先生的批評很重:「一再以「客觀」為認知之前提。」實際上,這也是我多年反思而未明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為什麽只要涉及到思想觀念,我總與人們意見相左?如果僅以「自己想解人生困惑,而他人不理解」來安慰自己,顯然解釋不通,因為又有誰不想解人生困惑呢?但我確實是遇到了困惑,才想通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追究來解惑的。比如,我解讀算法理論中最基本的問題、向先生請教經典著作的片段解讀等,都是這樣的努力。但問題是,在這樣的努力中,自己卻無形中陷入了「主觀」:為了保住這點隨時可能消失於紅塵中的努力,我會反過來抱怨別人不理解我。這種抱怨的結果,不但無助於解決沖突,反而加重了沖突,好在我不喜歡吵架的性格,使得這樣的沖突在形式上沒有演變得太激烈。 究其原因,恐怕還是混淆了「立場」:我用自己經過多年重新認識、學習傳統文化的一點「小得」,去要求和我處於不同立場的人也有同樣的認知!我未能理解、同情他們,反而抱怨他們,更未能充分地吸收他們的經驗。這也許就是先生的批評:「一再以「客觀」為認知之前提」吧。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是的,其實,這是今人做學問通病:「求真而不知何為真」,既然不知道,求來求去又會有什麼結果? 這正是老朽打算寫《宇宙觀》的原因,也本是老朽打心裡「反對」的根本立場。為什麼?老朽藏身雲端,道法自然,分明知道世人「個個主觀、人人迷惘」,但留點面子、避免說破,夢醒即了!無奈人越老、身體越賤、時間越多,圖文系統交差了,其餘的工作都提不起精神,漫漫征塵,焉能張著眼睛等死?於是乎,先賢碩德們未曾揭露的人生奧秘,就此悄悄爬上了繅絲架。 且想想看:「宇宙中有誰不是生而無知,然後向他人學習,學後遂以為知?」既然,「他人也是生而無知、又如何得而知之?」果然,人人無知,最終人人所知者不過皆係「無知之知」!只是,在因緣際會下,在社會群體較大、發展時間較長,其人云亦云之傳播較多,因而影響較大,遂為人人所知之顯學,如此而已。 然而,每個人的認知都源自一己的經驗,即令同屬一家之言,每一個人所理解的都不盡相同。汝之問題祇是認定有一「客觀之至理」,因此,無法滿足於一般的泛泛之談。事實上,「客觀之至理」只是美麗的寄望,科學理論隨時在更新中,連孔聖、老莊、佛陀之見解,都大有斟酌的餘地,遑論其餘芸芸之輩? 那麼,老朽又能寫什麼?難道老朽所知正確?筆生麻花、能令世人瞭解宇宙的真相?話說回來,生命是緣、認知亦緣,老朽能看出人類主觀獨特的體用屬性,也就能得知在各個主觀後面的因果消長。時值人劫當頭,老朽等因奉此,能渡一人就是一人,反正書全倒掛上網,緣熟的緣熟、無緣的無緣,還有麼事? 千萬別以為世上有人對事物「見解相同」!不可能,除非是相互敷衍!一切觀念,只有通過自己的一再檢驗,達到「自圓己說」就夠了!世人只是「主觀個體」、只看得見「功名利祿」!一談到思想,百犬吠聲!白癡叫喊的聲浪最大!且看老朽寫的書,除了自序只有自序,為什麼?要等別人肯定?開玩笑!本是天書有誰能序? |
| #10742 留言者:想飛的魚 [2012-07-14] |
| 主題:“真人之息以踵”釋疑 朱老師: 您好!學生工作之餘,爲了鍛煉身體,開始學習武術,由此結識了幾個朋友。某時,學生在跟朋友談論形意拳的練法時,偶爾聽聞清末民初時期的形意拳大家孫祿堂先生。對其傳奇事蹟感到頗為難信,更對傳統武術中的內勁的練法感到茫然無所解。 由此學生搜集資料,針對網上林林總總的傳聞做了粗糙的考證,盡力找到了一些當時報紙所報導的原文。學生讀孫祿堂先生的著作《拳意述真》時看到,他在練至形意拳的化勁(形意拳有練明勁、暗勁、化勁之說,練出暗勁,可算內力有成)時,感到陰蹺脈處如有物萌動,周身有發空的景象,在他意守丹田后,萌動上移至丹田,感到周身融合,綿綿不斷。然後他說到《莊子.大宗師》有言:“真人之息以踵。”大概就是這樣吧。 學生由此產生了疑問,以前讀《莊子》時,讀到此處,認為是莊子的譬喻,意為真人呼吸的深沉,與“眾人之息以喉”做比較。但在看了孫祿堂先生的體會后,開始有了疑問,難道莊子此說是真的嗎?傳統道家養生修身之法是有事蹟的嗎?由此,學生不敢再對古先賢之說妄加揣測。懇請老師指點一二。 |
| 回應﹕ 中華文化中有關修道之法門極多,恕老朽涉獵有限,不敢妄言誤人,僅能就所知以告。 所述練功時之「暗勁」,老朽曾於40年前親身經歷過,實係「體內平滑肌之控制」(《智慧之旅》炎夏有載,僅未提暗勁一詞)。由於老朽志不在此,無意執著於一技,故點到為止。以平滑肌而論,「感到陰蹺脈處如有物萌動,周身有發空的景象,在他意守丹田后,萌動上移至丹田,感到周身融合,綿綿不斷」應非虛語。 然而“真人之息以踵”則係另一境界,蓋原文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 「……」 在此,「真人之息以踵」並非簡單之「呼吸空氣」,實乃「修成之境界(以踵指腳踏實地、以喉指說說罷了)」也(若謂「以踵」係用腳跟、則「以喉」豈非用喉頭呼吸?試問,不用鼻怎去用喉)。當凡人修煉成真後,精神已與自然合而為一(與前文呼應: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身體不過臨時之暫厝,何需息息以維?以莊子道行之深,所喻皆遠超凡俗認知,以證真人之能也。(汝以往之認知正確。) 查網上,尚有將「胎息」(嬰兒在子宮中以母親之臍帶攝取氧氣)視為用「毛孔呼吸」者,似此,「修道」之說已成「火星速成」術矣!須知,中華傳統道家養生修身之法實真,惜後世無知之輩以訛傳訛,牽強附會,是有以害之也!凡此,應將「物質之道還諸物質、精神境界返諸精神」,是近道矣! |
| #10743 留言者:漁儿 [2012-07-22] |
| 主題:「食色性也」 我誤解了先生點評華子網友的留言(#10720):「真乃食色之性」。究其原因,當然首先是自己對傳統文化的體認還不夠深刻,其次也是因為《孟子-離婁章句下》的那段經文在頭腦裏纏繞已久,於是,就將「真」與「性」簡單相連了。此外,在認知方面還有問題,因其中誤解的關鍵點,是未能正確認知「食色性也」,現在我試著從層次的角度分析之: 《孟子-告子上》是孟子闡述其「人性向善」的重要篇章,而「食色性也」是告子在與孟子辯論時說的。實際上,可從立場的角度,來解釋告子與孟子不同的「人性觀」:告子是從生理、物質的角度,考察人,說:“食色性也”;同樣,孔子也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就是說,「食色」確是人的屬性,但這是與動物共有的,不足以將人與動物分開;而孟子要討論的「人性」,是區分於動物且只屬於人類的那些屬性,那麽,從精神的角度看人,是“仁義”、“意識”等屬性,使人成其為「人」的。 換句話說,概念的闡釋是分層次的,且層次相關,至於選擇何種層次,取決於討論的立場。但當立場一旦確定,就可對不同的闡釋作出判斷了。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理解正確。 留言10720則非汝「誤解」、而係老朽故弄玄虛,該言可稱「事實」、且該事亦係「現況」,故以「一語雙關」也。查該網友係數十年前由大陸泅水赴台之某「反共義士」,其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平等、嚮往唯美全西式之生活,偏生走膩了陽關大道,又來此深山,欲試獨木朽橋(其留言近百,罟網可閱)。 前賢有教無類,老朽焉能後之?然江山易改、人之「本性」難移,該網友顯然認定朽木尚有可雕之機,累次以時尚之華飾強栽荒野之山頭,不倫無類!時值老朽工作責任已卸,正待提高罟網檔次,與諸友談玄究奧。苟該網友在,本網勢必如座頭鯨之重,沉水難浮,是故乘機「去勢」,毋令有悔也。 食色之性本屬生命「真」髓,然宇宙進化、人類昇華迄今,本性猶如兒時之始檔,當掩必掩;若人耽溺食色、尚未脫胎換骨,當然屬「真」,且真之必然也!孟子、告子乃儒家巨擘,儒家係世俗之燈塔,苟捨食色,社會何存?由於本網已超越世俗,隱匿天際,所討論者率皆文化,是不能專為儒家壯色也。 誠如所言,概念之屬次極深,斯乃「門檻」,非長期浸淫傳統文化中,難以明察。是以,雞咯鴨呱各有適,明言暗語難交集,西人但迷人間事,終生難入天道門!似此,有利亦有弊焉,利者,天上不用洋文,可以少上一節外語課;弊者,人人眼珠、頭髮烏漆墨黑,缺少了花花世界的美麗景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