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95 留言者:無知 [2012-03-10] |
| 主題:釋道佛? #10487中,先生提及“釋道佛三家”,為何是這三家? |
| 回應﹕ 哎呀哎呀呀!唏哩又嘩啦!錯也又錯也,上一錯在10498! 為何是「釋道佛」三家呢?因為老糊塗忙翻了!不僅有釋道佛,而且為了表示一點幽默還想出了「四盜氟」的怪胎(為了找「佛」的諧音,還專門去查字典,不料我佛也是「四鄰不交」)!其實,「釋」者解放,原係「釋迦牟尼」譯名的簡稱,若與「道、儒」合稱,係指「三家(三種思想)」;而儒、道、佛則指「三教(三種宗教)」。至於「釋道佛」,則只有老糊塗自言自語,連野狐的不落蟬都愧赧不及! 謝謝指正,老朽不怕錯,只怕不改還要死掰!再謝一次! |
| #10507 留言者:無知 [2012-03-11] |
| 主題:继#10495 前問非敢指正,是求証也。 “释道佛”多次出现,该不是笔误,莫非先生另有深意?在罟網見識過語言神功,一字之差,令人浮想聯翩不能自已(有網友自謂腦波受控,可能類此)。若不求証,恐落入舊窠。 先生回覆中提及“三家”與“三教”,為何這“道、佛、儒”排序不同,所指就不同呢? |
| 回應﹕ 求證得好,否則老朽永生自陷釋道佛不見天日矣! 三家排序不同只因習慣,這又是老朽的罩門,向來信馬遊韁(不負責任)也!但「三家」所指係三種思想內容,「道家」重自然、「佛家」主心、「儒家」談人世;而「三教」指三種宗教,佛教源於印度、來華後則祖出多門(如奉法身佛、應身佛、報身佛,三者本屬佛陀,但修為方法迥異),道教是民俗外加漢傳佛教,只有儒教似有若無、流傳在傳統讀書人心目中。 思想與宗教同源而異途,思想要有內容,內容要有深度,深度要見人性;宗教則「宗」一人之教,強調「信仰」,如佛教宗釋迦牟尼、道教宗三清(上清、玉清、太清)、儒教宗三皇五帝(眾說紛紜,也有宗孔老夫子的)。只是佛教脈絡分明,道統一貫,道教派別眾多,儒教迄今尚無道場及教祖。 實際上,傳統中國人確遵天理、卻無宗教,如今大陸更連「天」都不談了!這些事直可大書特書,但惜老朽早已忙得稀里胡塗,後事不妨問後人吧! |
| #10516 留言者:小人 [2012-03-13] |
| 主題:捐時間 老師:知道老師忙了幾十年了,學生時間多到用不完,想捐一點給老師,可以嗎? |
| 回應﹕ 好說!好說!老朽之「忙」,在於「心亡」,汝時間之「多」,則係「夕夕」。且不論能不能,就算汝真心要捐,也得先徵詢時間主人的同意,豈可不明不白、私相授受? 要問時間的主人是誰?招子放亮點,絕非你我之流!人只是自己主觀的小奴隷,委委縮縮地躲在一己蘆舍裡,什麼都不知道!休謂時間多少,連快慢、大小也無法控制,不相信?且把時間拿出來看看!眼見為憑! 時間是條長河,貫穿宇宙,充塞洪荒!萬物眾生,不過水中浮塵泡沫,隨波逐流。老朽浮沉其中,早已不知垓京兆億矣!在初,受五感之愚,自命諸官之長,遽而頤指氣使焉。繼而,偶拾一得,自以為是,頗有臥一波以睨群濤之概!如今,代代以還,見諸一江濁浪擁,萬境盡空滅,始自知無知,是以心亡!心既亡,小奴倉惶去,老朽得忝列時間之末,已不究快慢多少矣! 不過,前文道來瀟灑,思之淒涼!何也?今置身世界之村,不明一己身份,雖室內華燈,碗中佳肴,其與廄龕何別?換言之,上有所養,下有所奉,無非有機無機;而胃中蠕蠕與空中裊裊,血肉工廠供應舶來享受,精神文明則全面投降!有道是:西裝革履不為過,洋屋華車亦無非,獨惡蝌蚪混泥淖,滿園蟾蜍糞成堆! 要知道老朽究竟忙些什麼,有可說有不可說焉。可說者,家尚存國未破、而文化蕩然,道不興德沉淪、卻萬姓歡欣!老朽以一介腐餘,寄生天地之間,因珍惜傳統瑰寶,所為不過俯拾時賢所棄,聊盡人子之責,成敗得失在所不計。至於不可說者,放眼古今中外,眾生宛似林中鳥,風雲變兮浪裡存! |
| #10560 留言者:網主 [2012-03-21] |
| 告網友: 老朽素來長於攻堅、拙於守成,如今奮戰數月,已成強弩之末矣!不幸沈子更忙,因文字轉換日程緊迫,正日夜趕工中。無沈子之助,老朽僅知「甕已破,顧何益」?連校對都提不起精神,何況此一「末代工程」?好在近月來,眾家好漢仗義拔刀,已能掌握最小公倍因子,特此提出不情之請,希代老朽於瀚海補破網焉(又:以往之「字易、基因字典」錯誤甚多,正在大規模修改中,已無參考價值)。 緣本資料係供「看動畫學漢字」用,此中僅242個「字根」以及幾個簡單之法則,就可以登堂入室。關鍵在於「公倍因子」必須合理、易懂,偏偏這要命法門,令老朽望而卻步!有興趣之網友請先看通下則說明(不懂宜問,不合理則改之),然後檢查第七則之509個概念說明。若有更理想之意見,請與「原文」一同貼在網上(每日每人限三則以下,蓋海嘯可怕也),老朽再行斟酌(最終才由沈子放行)。 待過了此關,即將進行字首之「最大公約因子」分析,全部資料有待重整,尚須時日也。 漢字基因500初稿 2012/3 一、本資料節錄自《字易》一書,係基於香港文化傳信公司(以下簡稱甲方)與中國動漫集團之中娛文化公司(以下簡稱乙方)協議,提供漢字基因一書中之文字演變資料,供設計初學者「漢字入門」之用。 二、根據雙方協議,本資料約500個(實得509)個最基本之傳統繁體漢字字形。 其中,基本之字根「象形」字有242個,會意組合字267個,但可代表90%之漢字。 字根為漢字之根源,初學者不僅應學,且應理解其發展原理。根據傳統「六書」法則,由象形起,可以組合為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指事。因本文係供圖文教學用,故僅取象形、指事及會意三者,餘皆略之。 三、轉化之字形根據漢字發展歷史為序,以能獲得之資料為限。 原則上,由象形為始,繼之陶文、甲骨、石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簡體。 以上各種文字之變化,應輔以故事、動畫,製作為各自獨立之單元。 除字形變化外,尚有見字發音、寫字筆順等功能,將另行闡述之。 四、理論基礎。(下文係節錄自《字易》一書。) 漢字基因係根據傳統漢字,以象形為根基,以會意為原則,不食古不化、不棄舊取新。蓋古人習字,必先熟背《三字經》、《千字文》,再由四書、五經下手。待學者囫圇吞棗後,漢字猶似一碗濃粥,醞釀激盪思緒中,最後與人生常識交融、豁然貫通。於斯,大腦中建立起字字相聯的「概念網絡」,先聖前賢遂得凌千載以耀青史,駕漢魄而薄雲天。 而今西學當道,漢字已淪落成符號,概念演變為詞組,傳統思維乏人問津。作者不才,以二十餘年之光陰,將漢字最基本之242個象形、267個會意字根抽離為「基因」。據此學習,不到一年即可登堂入室,再加上三維動畫等多媒體輔助,雖幼兒、外國人亦能按圖索驥,享受漢文化之精萃。 漢字是一種「方塊字」,一字一形、一形多義。實際上,漢字係以圖形象徵人的認知,由於圖畫不易掌握,為了實用,遂在固定範圍內演變為明暗相間的「筆劃」。在視覺分辨下,筆劃或互錯、或交連,獨立者各具一義,組合者諸念協作。作者對8000個常用字詳加分析,得以用科學方法,找到理解基因,並利用圖形動畫,設計成見圖識字的漢字教學軟件。 大自然係一完整之系統,其中有無數各自獨立且又相互牽連之子系統,人類即其中之一。實際上,人類是諸多子系統中,唯一能與大自然建立介面關係,進而發展出得窺宇宙之人類文明。這種介面,是以人類生活之經驗,將其他子系統之形象歸納為概念,再根據概念認知來返觀經驗對生存之價值與意義。 人類生存之空間,係建立在能量的基礎上,能量有別的各種系統,不外兩大類。無機系統可分可合,不具統一的中樞;有機生命形態複雜,但卻有統一的生存模式。人類是有機系統之一,在感官的傳輸下,中樞能與環境相通。其中最重要的是視訊,「形」則為認識介面,人類得以建立高階文明。 上古之華夏族人在數千年的實驗中,利用視訊建立了一套「象形文字」系統,是利用等量的空間區隔,將簡單明確的線條,取代複雜繁亂的圖形(如甲骨);再將經驗認知分化為「體用因果」的定義,並一一與各區線條結合,謂之「概念」。因中國有56個民族,漢族所用之文字是稱「漢字」。 大自然本是一體,概念又出自主觀個體,故不可能精確。後人為了易於理解及應用,採用分層介定的法則,將含糊籠統的概念分層會意歸納為「詞」、以詞成「句」、以句為「文」、以文為「章」,往往一長篇大論的文章所能表達的僅是一個主題,但卻是人類文明向前邁進的啟步,溝通主觀、客觀的唯一途徑。 人類社會由個體組成,個體之感官認知,完全依賴一己的經驗,所以概念絕對主觀。然而個人生活在群聚的社會中,在彼此的交流下,形成了相對客觀的「概略認知」,是稱概念。由於人類不可能歷遍所處的時空,無法經驗各種變化,尤其是受到主觀的局限,個人所得的概念當然不免偏頗,自更不可能精確。因此,群體的「約定俗成」,遂成為概念必然的結果。 社會群體所約定者,係對同一現象所假定的「體」、以及在變化環境中所產生的「用」,以相對客觀的經驗,俗成為習知的概念。人們長期觀察下,「體」是原始靜態,其下分兩類,具象必備:「形、色、數、量、性、質、品、態」八種特徵;抽象的則有:「規範、定義、結構、功能、意義、關係、價值、利害」;至於「用」則為「體」之動態變化,若非人之認識,即係各種動作行為。 從宏觀立場觀察,人類大腦之運用文字,一如生活在地球上的覓食定居。神經網絡相當於地面環境,刺激訊號之發生,必是整體系統的一部份。然而人卻是個子系統,所接收到的訊息有限,待進入大腦,因循神經之特性,分別傳達而形成通路。這類通路往往有一「交集點」,隨著的發生頻度的增高,對生物電流的阻抗降低,遂成為地面類似「概」的「木樁」,將一應相關信息散播各處,是謂「概念」。 五、組合概念定義準則。 再從漢字的形成來看,最基本的象形(含傳統文字)已具備前述「體」的訊息,人只要有了足夠的認識,見形即可知其「概念」。由概念的含糊性,必須繼續用下一組概念縮小其範圍,最簡易有效的就是「會意組合」,也就是在前一概念基礎上歸納出新的認知。 會意組合時以源自象形之字首(與部首有別)與字尾兩部份,字首以分類為主,字尾則依分類之性質以變化輔其不足。字首位於字形上方、外圍或左側,字尾則居其餘空間。兩者若平行排列,稱索引態;上下或內外排列,表示其實際之視覺效應,可供理解參考。 1,象形字本無體用之別,但於會意組合時,為了便於理解,特作如下規定: 所象徵之本體定義為「體」,並以大寫之英文字母A代表字首、B代表字尾; 所象徵之應用定義為「用」,並以小寫之英文字母a代表字首、b代表字尾。 (「體」為名詞,「用」為動詞、形容詞等)。 字首與字尾於會意組合可得如下公式: A+B A+b a+B a+b A+B:字首「體」+字尾「體」。-----多為N 「體」與「體」相加,相同之數量增大,強化概念之性質。 日+月=明,光效增加,指光亮(日、月數均為一)。 日+日=昌,光熱增加,指盛大(日數為一)。 A+b:字首「體」+字尾「用」。-----多為ADJ.ADV 「體」與「用」相加,體之用。 日+暴=曝,日有用者光、熱,施於所曝者。 金+肖=銷,金有用者物之利,肖則微之。 a+B:字首「用」+字尾「體」。-----多為V 「用」與「體」相加,用之體。 手+丁=打,手之動作集中一處,使之受力。 言+義=議,言之動作歸之於義,論理也。 a+b:字首「用」+字尾「用」。----- 「用」與「用」相加,用之用-----多為V。 足+包=跑,足動作時身體包成一團,高速進行。 ??+巽=選,乍行乍止如風,順勢以擇。 上述四種變化係基於字首與字身之「體、用」選擇,選擇的原則是「常識」。也就是說「體用相契」是種常識,一旦有了字首,其體用已知,再選擇可以契合的字身,應該沒有問題。其實,常識來自觀察,本文係以圖形演釋文字,看圖識字,就是最理想的常識教育。 2,體用之常識定義: 「日」有靜態具象「天體、時間」及動態「光、熱(變化現象)」兩義。 體:形--球形,虛懸太空。 色--白色,清晨、傍晚因折射成為紅色。 數--一。 量--不知。 性--發光,發熱。 質--不知。 品-- 態--能態。 「月」有靜態具象「天體、時間」及動態「光、涼(變化現象)」兩義。 係日之反光,熱量極低可忽略,餘同日。 「一」有靜態抽象「天地」及動態「起始」義。 規範--元始 定義--基本之數目 結構--最全的系統 功能--最高的等級 意義--正誠 關係--純少 價值--均 利害--衡 「干」有靜態具象「干戈」及動態「干預」義。 體:形--條形。 色--不定。 數--不定。 量--不定。 性--硬直。 質--不定。 品--不定。 態--固態。 以下各首在左時寫法 月=肉 ??=水 ??=示 ??=犬 ??=衣 ??(右)=刀 ??=阜 ??=人 ??=心 ??=手 ??=足 艸=艸 ??=?? 3、定義分類(458個,尚有5000個會意字,皆可由以下概念組合之,整理後發佈): 自然(大自然原本存在者)--??岡谷禾??瓜風??乇灰玉石豆華果 動物(大自然原本存在者)--牛虒虫豖豕象毚隹肙屬馬雚禺蜀龍虎豦畜它 肢體(生命體生存必備者)--目皮肖血舌毛背牙面角??足耳羽?????? 形色(經視覺即可分辨者)--丸宛直平侖曲叉列並句色黑??朱黃青盧雍朵胡 現象(感官可直接觀察者)--昜??光皇??先垂夭鬼戔奄夾兆麗丁丙票奐复匊包匈表單冓堇并耑崔回交立音 狀態(由感官比較得知者)--??暴巴朋咼兌奧生匆台孛疌宁賁冘盡申婁丕王堙強癸詹午化合僉會勻喿吳孱翏展貫固 性質(透過經驗而認識者)--曼盍重系容支專耎厲柔俞芻者員??幾甲粲亥稟亶齊 時間(透過意識而認識者)--既曾壽永古至今乍每老昔畢止 空間(透過意識而接觸者)--空廣覃長??喬堯高京巨半全中央甬廷延內屯亢方區局于相??段堂氐 感應(因人類感應得知者)--周軍罔見瞿夬昏感咸尤厄朁需桀咢辟思意 認知(因人類需求?生者)--昌??星旦旱愛具罔炎幸喜白壬式夸厭憂工辱屈甘樂困畏 動作(因生命生存?生者)--受爰舀來夌去犮??厥登食坐折取出睪步 行為(因人類生活?生者)--冒賣走敖委贊尃戎宣官聿解建發付念奉呈彔匽居尋尼習步言 人際(人與人之各種關係)--后我儿賓妻吾子余侯夫兄民君己兒叟帝主童 人造(人因需求所製造者)--皿貝鼎寸寺圭盾扇戈車帶巾鬲倉勺匋邑帚刀匕糸田里羅亭衣斗 語文(語音方便以處理者)--且九逮乃及予介也皆契共其豈文章或更矣 意念(受人類意念處理者)--曷??爭則韋尚嗇各告斥參求戒布曳肅亙干示免丑乞旨必比責考??召監匡司慮占襄因 判斷(受人類意識判斷者)--是闌易昆艮冥采同妥弟分柬當多少失甫庸度庶宜未安危希奇加弗非不可欠有無勿莫益吉凶 價值(因人類價值決定者)--明孚秀反贊卑良成朮唐真宗完家惠貴元正亞雋義善尊卓豪貞享亡定 六、利用程式攝製動畫「漢字教學」方法: 1,象形文字242個(含指事38個): 此242個象形即漢字基本之字根,將「組合資料」中之象形文字圖形用程式轉變成 為字形,其中如有字首、字尾,則循第2則處理。 2,會意文字: 先取得字首及字身之象形圖例,循前式將圖形演化之。再依會意文字之「概念定義」, 編為「故事劇本」,並攝製成為動畫。 3,文字轉變: 完成前項轉變過程後,根據其後之文字類別,作文字演變,流程如下: 陶文、甲骨、石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簡體。 4,各字由象形至字形之流程說明(採倉頡碼排序): 首行以【 】所括者為概念;次行指其定義,@代表會意、#代表指事(為突顯象形 故用符號),-後為該字形最早出現者;再次指該字組合之「字首」及定義,其中A代 表字首之「體」、a代表字首之「用」;再次為「字尾」,B代表字尾之「體」、b代 表字尾之「用」;最後為該概念之定義。 概念 類別 字形 字首定義 字尾定義 概念定義 (以下請見10573則) |
| #10561 留言者:漁儿 [2012-03-21] |
| 主題:漢字基因500 先生辛苦了!學生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是不知是否勝任。這裏,就初步讀先生的留言,提幾個問題: 一,509個概念 先生將509個概念分為二類:字根象形字(242個,含指事38個)+ 組合會意字(267個)。 先生說:此509個概念「可代表90%之漢字」,此「90%之漢字」所指? 二,會意字的組合 會意字=字首+字尾;會意字=字首+字身。二者是否是一回事? 三,N,V,ADJ,ADV N=noun ,V=verb,ADJ=adjective,ADV=adverb? 四,留言主題 於此留言,先生希望我們幫助檢查第七則之509個概念說明。是否說:以我們的理解,看看其中的字首、字尾、概念定義是否合理?此外,這509個概念的定義與我們目前練習的「公倍因子」有何聯系?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問得好,足見用心。 不過,汝忽略了第五條:組合概念定義準則中第3項、定義分類中的註記:(458個,尚有5000個會意字,皆可由以下概念組合之,整理後發佈)。意思是說,這509個僅是為了供初學者「看動畫學漢字」之用,目前急於「出貨」,至於其他5000個會意字,還需要作若干整理(包括「最大公約因子」)。 日前練習的「最小公倍因子」,待資料準備完畢,自會公佈,那5000個約佔會意字90%。且以「國標碼」為例,GB 2312-80字集共有6763個漢字,其中,有5500字為會意字(概數,含象形、指事),學會此509字,便可舉一隅以十隅反。老朽幼年看小說,就是這種水平,迄今也差不多。 字首與字身、字尾:以「字形」來看,「字身、字尾」兩者一樣;但「字身」係倉頡取碼的定義,「字尾」則係指會意而言,兩者「位置」有別。如「志」字,「心」為部首,亦即倉頡取碼之字首,「士」則為「字身」;待於「會意」時,已定義字身在上或左,而「志」之情況相反,若沿用前者,將導致困擾,故改用「字尾」一詞。 會意字正是「會此意」、「如此會意」「會如此」,字首代表分類,所以要經「最大公約因子」分析,字尾代表歸納,基本上已完成。所謂的「N,V,ADJ,ADV」只是提供參考,蓋當今西風沾染下,中華傳統之「體用」已被揚棄,若望大家瞭解,為了省事,老朽不得不「借西風」也(但未必準)! 主題正確。 以下且舉5000分之10例如下: 概念 字首(待分析最大公約因子) 字尾(即最小公倍因子) 字別 字釋 【諟】 首〔言〕體-所說的話。 尾〔是〕用-是的。 會意-小篆 說得是。 【鞮】 首〔革〕體-去毛的獸皮。 尾〔是〕用-是的。 會意-小篆 革是製鞋材料。 【踶】 首〔足〕體-腳。 尾〔是〕用-是的。 會意-小篆 足是行動用的。 【隄】 首〔 〕體-高起如土山。 尾〔是〕用-是的。 會意-小篆 土山是天然的防水物,岸邊。 【禔】 首〔示〕用-祭祀,天示。 尾〔是〕用-是的。 會意-衍文 祭祀是啟示福分。 【睼】 首〔目〕體-眼睛。 尾〔是〕用-是的。 會意-衍文 是目,以眼睛迎視。 【提】 首〔手〕體-上肢司動作。 尾〔是〕用-是的。 會意-衍文 手是拿物件的。 【寔】 首〔 〕體-空間。 尾〔是〕用-是的。 會意-衍文 是,肯定。 【堤】 首〔土〕體-泥土,材料。 尾〔是〕用-是的。 會意-小篆 土是河邊防水的建築。 【湜】 首〔水〕體-液體。 尾〔是〕用-是的。 會意-衍文 水是清澈的。 由於此中「字首」尚須作「公約因子」分析,字釋部份可謂不全,例如「革」為字首: 因子類別 材料別:鞮(去毛的獸皮)鞨鞣鞿靿 製作別:靼鞝靬靪鞃 功能別:靶靺鞘鞋鞦靳鞚鞍鞅靸靴鞡靰鞄鞬 應用別:勒靮韁鞔靷靲鞭鞥 借用別:鞠鞫鞹 要分析「最大公約因子」須先將所有之「字首字」一一分離(老朽一鼓作氣,字尾字耗了一個多月),然後整理成固定格式,如前述「10例」。目前老朽已累得項椎毛病復發,不得不稍緩,而500字之約在即,是暫且公佈,看能否節省時間也! 總之,人少好吃飯、卻不好辦事,老朽干天之忌,專為所不應為,自作自受!老朽但知盡一己之力,反正後事尚須問後人,漢字是垃圾還是寶,老朽閃一邊、各位說了算! |
| #10575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3-25] |
| 主題:基本漢字-4、6、10、14、26、27 朱夫子尊鑒: 4 【?】@-衍文 首〔囚〕A原字為囚。 尾〔皿〕b以皿進食。 以皿食囚人,仁也,溫暖,影響性,積聚。 【昷】 @-衍文 首〔囚〕A原字為囚。 尾〔皿〕B吃飯的碗。 給囚人飯碗,溫也、德也、仁也。平和之影響,溫和、溫暖、積聚。 6 【星】 @-甲骨 首〔 〕A細小之物。 尾〔生〕b產生。 細小之物出現在天上,萬物之精。 【星】 @-甲骨 首〔晶〕A細小之光體。尾〔生〕b產生。 細小之光體出現在天上,萬物之精。 理由:晶乃星之本字。 10【昜】 @-衍文 首〔日〕A太陽。 尾〔一勿〕B州里之旗。日下一旗,開展,揚長狀。 【昜】 @-衍文 首〔日〕A太陽。 尾〔一勿〕B州里之旗。日下一旗,開展,揚長狀。表動態。 14【易】 象形-甲骨 象月或勿(旗)形,原為月形,易指日月之互變。一說蜥蜴之變。 【易】 象形-甲骨 蜥蜴之蜴的本字,蜥蜴善變體色,故「易」被用作「變」的意思。 26【受】 @-甲骨 首〔爪〕A手足的指甲。 尾〔?又〕b手取。 爪抓送手接,被動承接。 【受】 @-甲骨 首〔爪〕A手足的指甲。 尾〔冖又〕b手接。 二手傳物也。接下別人所給之物、加於己身的事概曰受。 27【愛】 @-金文 首〔受〕a被動承接。 尾〔心〕B內感器官。用心承受他人的,喜歡、親慕。 【愛】 @-金文 首〔授〕a主動發出。 尾〔心〕B內感器官。人皆有惻隱之心,惻隱之心出於外,親也、惠也、仁也。 理由:愛心絕對是主動的,被動承接的愛謂之「恩」。 |
| 回應﹕ 4,「以皿食囚人」與「給囚人飯碗」不同,前者指與食,後者為供養。且後面解釋不夠精簡。 6,已改。 10,「表動態」可免。 14,此兩說各有出處,無意詳究。 26,改「手接」可也。 27,不可釋之太細,以免溢題!「惻隱」應作「不忍、心如刀割而隱」解,與「愛」毫無關聯。 「愛心絕對是主動的,被動承接的愛謂之恩。」此釋與老朽對中華文化之認知截然不同!!! 中華文化之偉大,在於以自然為體、無私為用,即令蒙塵千載,真理猶尊於前。宇宙本然,諸相常變、變者無常;而一理永在,將心比心、香火綿延。人之五官承變,聚之在心,是有主觀之自我焉。主觀可隨波逐流,斯乃自然之然,無可厚非;但亦可上溯源頭,得知人上有天,天上有理也!古聖將天人之道藏諸漢字結構中,是求啟蒙助聰、振聾發聵,以免迷失於人生道中!吾輩維護尚恐不及,怎可魚目混珠?以一些不成熟的青春吶喊,降格自塗? 「愛心絕對是主動的」?那不是「愛」,是獵者之獸性!西人口口聲聲是愛,只求佔有而不付出,根本不知所「愛」為何!「被動承接的愛謂之恩」更是荒天下之大唐!天地養我、父母生我,其恩之大、莫與比擬!還要什麼「被動承接的愛」?怪不得西人怕少說一句「愛之謊言」,便讓獵物逃之夭夭! 傳統之中華人(今已係瀕臨絕滅物種)認為:愛乃「受心」,接受他人的心也!迂腐?沒錯,但中華文化得以長傳!恩指「心上有因」,何因?人生事事前定,感因即可,緣在不言中,何必計較? 老朽行將就木,尚朝夕不斷致力於漢字之延續與革新,且誓以性命維護之!準此,漢字之釋,略偏中華文化精髓,盡皆不取! |
| #10580 留言者:無知 [2012-03-25] |
| 主題:說與不說 請問先生,可說與不可說的分際何在?我想法不多,常常無話可說,是不是思維太慢,故需想到就說呢? |
| 回應﹕ 說在於「言之變化」,為什麼要變化?變化做什麼?參透了,就懂了! 為什麼要變化? 1,人因為無聊,求變等於推倒黑獄。 2,人怕寂寞,只要喉頭振動、舌頭翻攪,即令面前是尊石頭像,也可期待回聲。 3,人的主觀泛濫成災,地下水已漲到腳背,不放一些出去,總有天土石流會淹沒自己! 那麼,變化做什麼? 1,不知道。 2,別人也不知道。 3,管人知道不知道,只要看到耳朵就好。 在以上各種情況下,一句話都不可說,不說非是,說成是非!再說,世界上有誰知道自己是誰?又有誰真正懂得別人說些什麼?什麼又叫「想法」?難道是想法國巴黎?要知道,大腦中電流跑來跑去,都是些主觀記憶,留得愈久,愈有歷史價值!所以,只有在歷史長河中,可說!可說! |
| #10582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3-26] |
| 主題:基本漢字-17 朱夫子尊鑒: 17 【?】 @-小篆 首〔日〕A太陽。 尾〔羽〕B鳥翅。 日下鳥向上飛狀。 【搇】 @-小篆 首〔冃〕A象帽之形。尾〔羽〕B鳥毛。 幼雛未長冠。狹小、細長、濕潤。 理由:「搇」字乃「冃、羽」二字之會意字,意指鳥冠被遮住尚未長出之幼雛;如同古人二十而冠,二十歲前只能戴帽。如此,「榻溻塌蹋遢褟闒鰨毾」之最小公倍因子是否可定義為「狹小、細長、濕潤」? 漢字之演變歷經「陶文、甲骨、石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簡體」迄今,如「愛」字到隸書時其字形已失去其本義,到簡體更是慘不忍睹,連「心」都不要了;正如 先生所說:「西人口口聲聲是愛,只求佔有而不付出,根本不知所「愛」為何!」所以到「中文西化」的簡體字也就只剩下「爱」了。 「搇」字亦是如此,從「冃、羽」變成「日、羽」,其它還有許多字也是如此。為了找出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現代的字典根本無助,我要查很多古文資料,才敢下定義。但是有時個人之「主觀」又不符合「客觀」,尚請 先生正之。 |
| 回應﹕ 17,古人造字,真相難知,後人沿用,約定俗同(需知:「俗成」也者,與古今、賢愚無關,當下是也)。「??」字從日或曰,眾說紛紜,匪自今日起!學者欲成一家之言,自須引經據典、入穴尋寶;老朽但求易學易用,是認定日下有鳥,毫無必要與前人在古墓中打交道也! 做人做事,首在「立場」,有立足千秋萬世者,諸周秦漢唐莫非一瞬,其甲骨、金石晃若雲煙,唯真是問。然,人具足而立,設若篤信肉體不滅,尚可與時間一究長短;否則,昨日事宋君,明朝覲梁王;今夜宿後宮,痛飲齊家湯!能拜三朝元老,古今幾人?三朝冠冕各異,如何俗成? 漢字主宰中華文化千載,上自思想道統、下迄升斗衣食,無不息息相關。然而,漢字流傳至今,音義累變,但敢於明目張膽、說三道四之輩,卻寥如晨星。何以如此?漢字不重要乎?群賢盡束手乎?當朝令難行乎?抑或另有玄奧,徒令有心人不知所從? 事實上,語言文字悉皆來自個人一己主觀,日月雖昭明於天,主觀卻個個有別。是故,人世間雞毛夾雜蒜皮,人人紛爭不斷、事事恩怨糾結,利中有害、禍去福來!如今老朽擎各家之言,排除萬難,不過略盡末代餘孽心力。而汝一本善意,追求完美,無奈,地處海濱,濯足可,淘金不宜! 猶如汝所從事之事業,無不慎思於初,篤行於後,待進入市場,始知成敗得失。此次字易之整理,老朽為慎其始,已詳查古籍資料;今進入篤行階段,當以效率為先,焉能字字求證、食古求化?至於成敗得失,對一個目空一切的老朽,萬載江山半塵埃,三聲鶴唳未必憂! |
| #10583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3-26] |
| 主題:給諸網友 朱夫子尊鑒: 眾家英雄好漢,為了協助 朱先生盡快完成「509個基本漢字之概念定義」,以及節省大家重複的貼文,我們是否可以「約定俗成」,將各位已認同的字號貼出,找出大家的「共識」,其餘的如果有疑問,再討論之。不知如此,可行否? |
| 回應﹕ 汝未掌握「509個基本漢字之概念定義」之重點,故而每每偏離主題、自說自話!老朽歡迎網友「拔刀相助」,旨在「教學相長」,絕非溺水待濟也! 所說之法,說來容易做來難,此之謂也!一則大家時間難定,所見如天女散花,必然落英繽紛!其次資料繁多,網上七嘴八舌,徒亂人心! 目前,本網正在進行中之改法,知正知誤、有教有學,每天雖僅走十步,但月餘可畢,完卷有餘。網友們得入漢字殿堂,老朽則可兼程他顧,由字易而詞易、由詞易而文易,將漢文化之精髓,一舉納入芥子之中也! 老朽深悉所有細節、深謀熟慮,本定義已經完成,作為動畫素材,再差也已舉世無雙矣!今公佈於此,要旨在於令網友認識「提煉漢字基因之步驟、研究發展之必要過程」,且以實例提醒何謂「約定俗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若露即是電,當作若是觀!休將動畫看作「重大工程(當然有,那是《字易》一書之創作)」!其實動畫製作之困難在於「故事化、圖形演」,人人在此咬文嚼字,最後露還是露、電仍舊電,509個概念滿天飛,仍難見一個教習動畫(合作單位另論)! 真要幫忙?真好漢不必捨本逐末,快去編509個小品(每個至少三分鐘),那才是「主題、主角、主人翁」大英雄! |
| #10600 留言者:無知 [2012-03-29] |
| 主題:繼#10580則,溝通想法 (1)先生對“可說與否”的回答,我理解為需考慮“因與果,動機與目的”,可否? (2)說與不說,還在於雙方的立場,要知道你是誰,我是誰。 (3)“想法”一詞,我的理解是:想達成某目的而用的方法。是不是該放在心裡?大腦中出現的只能叫做念頭? (4)一個想法:想讓文史資料庫進入學校的圖書館,但已遍尋不見,只能向先生求助。 |
| 回應﹕ 語言絕對主觀,係供溝通主客之用,可通可說,否,宜省口水。 文史資料全部刊登於友站相連--「漢文樂園」中。欲載請早,遲恐下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