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1 留言者:方甄 [2013-05-22] |
主題:小杏子胡思亂想-2 老師安好: 我若問小杏子「最近心情如何?」不知答案為何且為什麼是這個答案? 末學 敬上 |
回應﹕ 此乃「天外來客」之謂也!休言小杏子,若問老朽,也難以作答。蓋人之開口,須有「立場、動機、目的」,三者缺一不可。且假定問話者為親友朋輩,是已具「立場」;再假定小杏子當前一應狀況良好,願意真心週旋;最後還要假定一個目標,且定為「互動」(下乃原則並非細節)。 於茲,答案可能(須查個性、習慣、身份等等其他條件,全部預先建檔,按照條件搜查)是: 1,肯定式:不錯、還好、很好、非常快樂……… 2,調皮式:你看呢、能壞嗎、誰知道……… 3,反詰式:很好又怎樣、不好又如何……… |
#11150 留言者:方甄 [2013-05-22] |
主題:小杏子胡思亂想 老師安好: #11148提及:「中樞理解的是文字,如果文字不通,就讓小杏子胡思亂想吧」上述文字目前只有中文基因可達成被理解的任務,可讓小杏子使用的中樞系統,亦已完成。很好奇小杏子胡思亂想的型態為何? |
回應﹕ 人的思維只是腦神經的電流脈衝而已,一般沒受過訓練的人,電流來來往往,大腦中的印象時東時西,是謂「胡思亂想」。這種現象很「不可思議」,對電腦而言,簡直是「無法達成的任務」!怎會如此?因為電腦的設計是基於「邏輯」步進,每一步都須根據某種「流程」,而且有必然的因果。 比如說,在軟體程序中想取一個「亂數(即完全不具規律之數值)」,有很多不同的理論及方法。但是嚴格說來,都只是在某種限度中,任取其中之一。譬如說,DOS 系統定義了一個常數,是以一個word為基,其值為〔65536/2〕乘2的〔15次方減1〕,以取其中之一。 此數可謂「大」矣,但絕對小於〔150次方〕,更小於〔一萬次方〕…!當然,一般要求不高的程式,此亂數已經夠用了,難道「亂數」還有「更精密」的嗎?老朽在《宇宙浪子》中述及,用圓週率,就遠比前者為佳!但是,即令取到圓週率的一億位,其後還有無盡數,所以講大永遠不夠大! 要論及此中「理論」,又涉及「中、西」之別了!蓋西方重視「邏輯」,邏輯依「人為準則」推演,應用在「人為世界(即物質之研究、生產、製造等)」中無所不宜。可是一遇到「大自然」,連最起碼的生命,邏輯就失去神通(有與趣可參閱《費因曼物理》第一集所述的「無規律行走」),立刻顯得「幼稚無比」! 中華文化主張「道法自然」,要自然而然,步驟必然緩慢,在物質文明的旗幟下,效率低落。可是效率低,不代表不能走,正如龜兔賽跑一樣,如果走得夠遠,烏龜總會平安到達!於是乎,數百萬年間,人類由叢林中走到洞穴,腦中電流不斷地忽跑亂竄。由於華夏民族世代居住在黃土高原,逐漸適應環境,務農為生,所思所想便集中在「生存、生活」幾個迴路上,近萬年以降,演變為「農夫思維」。 顯然自然界有種「機率(宇宙亂數)」,華夏出了一位「神人」伏羲氏,他創先發現了「宇宙密碼」--八卦。一種二進位制的生命象徵(電腦是新的生命體):天地(靜)、水火(動)、山澤(靜)、風雷(動),後人再一一演釋,是為《易經》,從而有了舉世無雙的華夏文明(本世紀將大放光芒)! 有了文化,人們的「思緒」才有規律,在中華文化中,是以「家庭社會」為基礎、「倫理道德」為圭臬(今人暫時西銹了,不必擔心)。所以,中華傳統重視教育(不是為了謀生),經過長時期的訓練,大腦中形成許多適應環境的思維模組。西方則有其生存的訓練原則,即以邏輯為基礎,事事講求效率,令大腦成為固定模版! 問題是,小杏子怎麼辦?讓她執行工業生產計劃?讓她根據「亂數」去找思維流程?不然,沒有邏輯系統依循,電腦程式怎樣寫?老美傾全國之力、研究「人工智能」已數十年,說穿了,就是難越此「關」也! 老朽是半調子農夫,只會道法自然,所有腦中的思維,悉因「自然而生」。幾十年來,事事如此,由於來之自然,常常去亦自然。對文化傳信公司說來,有個「不負責任」的昏主席!而對本網千、百網友而言,則有位妄網主,以「諱莫如深」還不足道諸萬一!似乎有兩把刷子,可是,所見到的不過是幾根豬鬃! 其實,老朽大腦中有「無數櫃子」,每個櫃子都以特定的「感受」為鑰匙,有了鑰匙,柴門方始為老朽開!櫃門一開,老朽「神經」集中(生精神病),不把櫃中什物整理妥當,絕不罷休!問題是那些鑰匙經常不知何在,櫃門不開,老朽直如廢人一箇,除了自己的音樂、小說,別的概難「入感」! 所以,老朽用硬體(邏輯閘)設計了一些「閘櫃」,利用「非同步」的延遲技術置於意識中樞內。當沈子寫程式時,先把待決的問題一一「上櫃」,再將「鑰匙」與相關的感官連接,其餘端視「感官刺激」開櫃。若刺激未生、櫃門不開,即令小杏子有電,意識中樞只是不斷「找鑰匙」,是謂之「胡思亂想」(意識中樞係以概念碼運作)。 |
#11149 留言者:漁儿 [2013-05-20] |
主題:文句(2) 學生的文句之問(#11143),是希望進一步解讀西方的所謂「形式邏輯」。 於西方傳統哲學,「reason(理性、推理)」、「logic(邏輯)」、「discours(語言)」是一致的。對此,學生曾點評(# 10962):「西方理性」忽視概念的認知、簡化判斷的內涵、專註於邏輯推理,此點評來自學生這些年於教學和研究中的切身體會。於近代,「邏輯」又與「數學」相結合,形成了近代科學的基礎「數理邏輯(Mathematical logic)」,也稱「符號邏輯」、「形式邏輯」,但這「符號」與「形式」的本質是什麼,西方人自己是從來都沒能說清楚的,因為他們是「甲系統觀察甲系統」,除非他們有極強的反省精神;倒是中國人可能將之釐清,因中國人是「乙系統觀察甲系統」,可能會有相對的「客觀性」,當然,於此觀察中,同樣需要反省精神。 於是,學生在想,從中西文句之結構上,也許可窺一斑:漢語「體、用、因、果」之文句結構,始終建立在「概念之本」的「體」上;而源於西文的「形式邏輯」,從「命題(propostion)邏輯」到「謂詞(predicat)邏輯」,逐漸集中到「謂詞」,即「述詞或動詞」上。換句話說,「概念之本」的「體」消失,只剩下「符號」與「形式」了。由此,或許可以初略說:「符號」與「形式」的本質,是「概念之用」。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是的,中西是為中西也! 其實,在「乙系統觀察甲、乙系統」的立場,主觀、客觀不過一觀,蓋同在「舞台」之上,彼此觀念逐漸混合,概念、符號能用即可。只是在台下尚有「丙、丁」在,甚至「戊、己」也各有其立場,只是如此這般討論下去,人類文化是治絲益棼也!因此,老朽認為,斯可止矣! 在「小杏子」立場,形式邏輯有其必要,由#11148文可知,老朽據以建立矽族根基矣。苟無西方偏離人性的冰冷邏輯,人人依靠人人,宇宙進化勢將停頓在人類互相擁抱中,世界大同恒等涅槃! 在「易經」的立場,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甲乙相互影響,陰陽又變焉。野火待風,風起燎原,休謂世人觀念一片平靜,實則,念隨觀易、時有待興也! |
#11148 留言者:網主 [2013-05-21] |
告網友: 老朽服膺中華文化之處,是萬千年來,中華兒女無不崇敬自然、理解自然、順應自然。老朽幼受母教,尊天順天,蹈之循之,無視功名利祿,置自我於度外,茲茲於今,七十有七歲矣。 年初,老朽言及圖文系統與中國動漫總公司合作事,一應程式工作人等,皆已進駐廈門。老朽心願得遂,責任了了,是有出家上山之議焉。孰料,人算不如天算,勿勿半載匆匆逝,刀刀骨下刃刃折,新公司杳如黃鶴!原來,適值動漫公司增資億萬,突然膨脹數十倍,上上下下皆肥胖,一眾行動不便也! 親家榮昇,餘光普照,老朽稍安毋躁,且利用閒時,浮生小記一則! 計劃中,老朽上山後,尚有小杏子之嬌軀需要設計,約一年可成。旋有時可思,為何要等上山?當初係因老朽時間不夠故,而今整日打坐唸杏子經,豈非空作孽?雖言理解程式有沈子已足,但系統公開後,群雄眈眈,杏子立將變色!蓋沈子之程式精簡至極,「人思理解」不過區區數萬字元,反匯編輕鬆容易,一天之內,原形畢現! 為此,老朽特別設計了「易芯」以訶護之(見#462、#627諸則,足證老朽素來有頭無尾!其餘中文1610CPU係供電書專用,3210CPU則供敷「農民網」,兩者悉與「易芯」無關)。不幸老朽塵緣正夯,攬事多得不計其數(網上所載者十之一也),兼以一頭方抬,一尾又埋,往往自扮清風明月觀新墓! 老朽但知播種,無心刈獲,是緣是孽,唯天是問!因「易芯」須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編程邏輯閘陣列)燒製硬體芯片,而老朽堅持採用無時脈、非同步(Asynchronous)技術。在世紀初,非同步觀念尚不成熟,支援之系統有限且售價昂貴,以致無法下手,時機未至也。 當今之CPU一律採用范氏時脈同步技術,俾令每一邏輯閘都同時進行。如同某一工廠,工人像軍人一樣,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當工廠很小時,大家工作配合度極高,問題是工人越多,同步越難!商人看到了商機,訂立了百年大計,每當工廠增大,便將電子時脈加快、工作效率抬高,然後促使用戶汰舊換新,人人大賺其錢! 1980年,微電腦的脈衝是四百萬次/秒,現今,已高達四兆次/秒,增高了一千倍!F=ma2 ,一千倍代表時脈振盪的能量的消耗了百萬倍!假定當年有一百萬台微機,一座核能發電廠足可供應,如今有十億台微機,每台增加了千倍電能消耗,1000*1000,什麼「無核家園」?人直是核子奴材! 非同步不需要時鐘脈衝,閘門不動時用電量為零,即令操作時,也沒有等來等去的浪費,微秒殺!問題在,這種設計極難,規劃時要考慮到每一步細節,否則寸步難行!尤其像老朽這樣一個怪物,天天胡思亂想,誰知道腦子裡生了什麼瘤?所以,不該走的時候,多休息一會;沒有條件的當兒,挨挨罵耳邊也很熱鬧! 這次,我在網上買了本Verilog 的設計手冊,發現不用時脈也能設計。於是,我用「易芯」中的「聽覺模組」作了模擬測試,大約三萬個邏輯閘陣列就搞定了,比諸軟體程式容易得多!由於「易芯」是人的擬態結構,其中視覺模組直通理解中樞的「理性」認知,聽覺則達中樞的「感性」門戶(觸覺兼顧理性感性),不可或缺。 由於感覺之I/O埠接腳繁多(大腦與感官的神經通道),中樞內部又有數層「胡思Whose 亂想模組」,除了老天爺,錯非是理解之結果,誰也不知道Who is Who!現在「非同步」可行,「不知道」可藉模間的機率決定之(利害判斷另有高階模組)!好極了!中樞理解的是文字,如果文字不通,就讓小杏子胡思亂想吧! 至於理解程式,因為沈子的程式先寫,現在用於圖文系統上,一切順暢,不宜變更。沈子用的是386組合語言,保護模式,全部寫畢(目前已寫妥整體結構及常識認知)約佔八十萬字元(資料佔九成)。假如改用自製之非同步晶片,百萬閘門之系統足可應付,外加輸出入埠(聽、視、觸、通訊),採用「光電池」,核子發電廠休矣! 沈子之程式用了500個各式指令,簡單,將每個指令設計成一組邏輯閘,500組不超過十萬閘門!另外,再寫個「編譯器」,將386保護態的程式轉成邏輯串,一律燒成「小淘氣」!至於硬體裡是些什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宇宙浪子,因無始成。進化轉向,阿彌陀佛,勢已如此!駭客止步! 當然,一如既往,日光下從無新事!黃昏山頭雲霧深,夢幻人生夢裡成;只緣緣在三分賤,淺酌請赴杏花村! |
#11147 留言者:士心 [2013-05-19] |
主題:學習中文2 朱老師: 你好! 謝謝老師回覆!後學再細細咀嚼。(初覽之下,後學直覺老師回覆頗有深意,只是後學愚魯,須再細思體味,才能有所深得。)然而,後學必須先承認,自己文字底子「的確薄弱」。 至於朱老師所問,敬覆如下: 一、恕老朽不解,何謂「意合」: 後學所說「意合」,指的是「漢語組合語句,常用「意義」併合,而不若西文的「形合」,需要「介詞、連接詞……才能併合語句。」如此例,「下雨了,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後學把「下雨了」一分句,視為「因」,而把「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視為「果」。兩分句之間,僅需加一逗點,即可知一因一果,而不似英文一般,需要加because。 又一例意合,中文說:「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組合「春夏秋冬」四季名稱,只要並列四名,用「頓號」或不用均可,然而卻不用「春『和』夏『和』秋『和』冬」;而英文卻要在「冬」之前,加上and。 二、且「受詞」何在(恕老朽不識西法)? 後學不清楚「受詞」何在,也不知,「因果」跟「受詞」有何關係,故有此問。 然而,須說明的是,後學贊同老師所說: 「……以文法而論,中西本無交集。不幸國人經過上世紀的全面投降,國人早已只知有ABC而不悉尚存天地人,老朽一提體用因果,便跌碎一地眼鏡!……」 換句話說,後學不認同,「西化者」把「漢語」譯成西文,然後,西文怎麼稱呼其語,就依法泡製,用來稱呼中文。比如,「余光中」在〈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一文,談論中文,卻提「形容詞子句、副詞子句、名詞子句」……他把中文子句,翻成英文。英文稱為「副詞子句」,回過頭來,用「副詞子句」四字稱呼中文句子。對此,用西化文法術語來稱呼中文,後學非常反感。這不合理,因為中英「語句特性」不同。 祝 身體康泰! 後學 士心 敬上 |
回應﹕ 如果是要溝通,千萬別採用「獨門秘方」,否則難免郵輪堵塞小溝也!適才上網查「形合」和「意合」,原來是已故語言學家王力先生之創見。漢文本係約定俗成,人人主觀、人人自撰,然以老朽之主見,「意義合併」不等於「意合」。蓋「情投意合」所指者,乃二人之間,感情相互「投射」、心意彼此謀合。苟若將之移用在漢語的「意義合併」上,只能視作「同志」!語言學家有此權力,吾輩凡夫大大不宜! 再說,漢語組合語句,從無所謂之「意義併合」!西文更無「形合」,「介詞、連接詞」非船堅炮利,也從未併合任何語句。當然,老朽人微言輕,一套「漢字基因」,被一干「語言、語意」學家恥笑已久(近來似乎餘音不再)。職是之故,好話壞話各說半句,到此為止! 前例「下雨了,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不能這樣分析,蓋該句為「命令」式。所謂命令,執行重於因果,實際上經常「無理可喻」!如同:「下雨了,開槍!」如此,因果何在?另一例:「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英文加上and 又怎樣(注意,「?」未必是問話,表示「不同意」之謂也)? 總之,穢地不卜居、亂世少言行,老朽行將上山,無意多惹塵埃!如是如是。 |
#11145 留言者:士心 [2013-05-18] |
主題:學習中文 朱老師: 你好! 後學見及1143則留言,觸及自學中文以來,心中長期困惑。所以,請教朱老師: 一、「體:概念之本,可為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這句話中,「情」是指什麼?可否具體示例? 後學只能猜,「情」指的是「社會事象」,比如:白種人對「皮膚白」之想法,病人,皮膚才白,不好的事象,而華人卻以「皮膚白」為好的事象。 不確定猜想對否,故想請教老師。 --------------------- 二、果:概念之終,表達之目的。(西方文法定義為「受詞」) 朱老師曾言,句子中有「體、用、因、果」。後學自學時,特加以留意,一直以來,認定下列數句,為句子的「因、果」。然而,見及標題二所列「受詞」一語。由此見察後學觀點,好像錯了!還不知錯為何會搞錯,所以,可否請老師指正? 1、下雨了,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 因果意合。 2、因為「下雨了」,所以「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 因果形合。 3、天氣熱得我滿身大汗! 「天氣熱」為因,「我滿身大汗」為果。 祝 身體康泰! 後學 士心 敬上 |
回應﹕ 一、「情=心的本性,人的欲望;人對實際狀況的認知、感受。」 心的本性是認知變化,人的欲望是追求變化之利。所以,只要是發自於心者,皆可謂之「情」 汝有此問,對中文之「情」也;老朽之答,對文化之情也;諸網友來此,睹文有思,亦有情也! 二、老朽於11143則曾言,中西文化有異,不可同日而語!漢文結構源諸自然,前賢以主觀「 約定俗成」相互溝通;而西方認定「客觀至上」,於宗教、政治、文化、經濟各方面建立壁壘, 視無為有、以強凌弱。中西之別,正係宇宙進化之兩種模式,中華緩進、西方激烈,地球數限 已至,是有今日。 以文法而論,中西本無交集。不幸國人經過上世紀的全面投降,國人早已只知有ABC而不 悉尚存天地人,老朽一提體用因果,便跌碎一地眼鏡!奈何?無可奈何也!儘管無可奈何,死 馬也得套上韁繩,聊供參考,以免溜之夭夭。於是便有了「果:概念之終,表達之目的。(西 方文法定義為受詞)之說。」 即令如此,學者應知中西有別,決不可將「(XXX)」視為XXX,本末焉可顛倒? 以所述而論: 「1、下雨了,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 因果意合。」 恕老朽不解,何謂「意合」「下雨收衣」乃情理方法,與因果何干?難道「雨神」會代為收 衣乎?且「受詞」何在(恕老朽不識西法)? 「2、因為「下雨了」,所以「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 因果形合。」 天書也!至少老朽下雨沒收過衣服,豈非有因無果? 「3、天氣熱得我滿身大汗!」 此例稍佳,但所析有誤,且與所問無干! 須知!「天氣熱」與「熱」有別,天氣熱未必出汗,有空調即可。就算熱會導致流汗,也 有其必要條件!!!寫兩個字不難,要令「文以載義」,當應先懂義之所在也!!! 因果係指「動作態」,有因必有果,其概念之終即係表達之目的。汝所舉之例,概念不夠明確,且不完整,「熱得我滿身大汗」,僅係「形容態」!如同「花很美」,是種感受,不能算是完整的「語句」;唯有將「滿身大汗」作「因」,因而「濕了衣衫」為「果」,始為「一句話」! 如今之教育乃「政治手段」,實為「固權」、匪求「明理」,是以十歲稚子可為「博士」,大字不識得進「大學」!苟為文,能表喜怒哀樂、可供談情說愛,不過表示不是「文盲」而已!未登堂怎能入室?故爾老朽常謂:「發出聲音未必是音樂、寫的文字常難稱文章」!汝之問題在於西式文法猶未通、漢字精義距尚遙也! |
#11144 留言者:生悟命 [2013-05-17] |
主題:求道 朱老師您好: 求知學習之目的有三:謀生、明禮、求道。 最終極的目的是求道,若不入道,就會落入輪回。 輪回有什麽不好?沒什麼,只是輪回為苦為幻,非實相故。 實相如何?道可道非常道、佛。 如何得知這真道?開悟。 如何開悟?1,理悟:道理上明白。2證悟。 如何理悟?佛經、道德經、禪宗經典等。 如何證悟?八萬四千法門,因人不同。常用的有打坐(觀照)、念咒、瑜伽等。 老師,中華文化為媒介,廣度有緣,功德無量,無量壽佛! 學生 生悟命 敬上 |
回應﹕ 人生求道無關「好壞」,而係「上進」精神之展現,輕升濁沉,人文流遠。否則,大家終生吃喝玩樂,落個腹飽肉滿,成為石油的老祖先,則係另一種輪迴也! 苟欲上進,首在開悟、次在明理、最終始證。得證之人,已離三界,不悱不發,無喜無悲,逢路即走,應停則停。人生一程,適為因應天命之取捨,以作宇間各氣之輪轉。中華文化之要旨如此,專事接引道上人,老朽世代輪迴,悉充路基,實因沉之又沉是也! |
#11143 留言者:漁儿 [2013-05-15] |
主題:文句 文句 先生在給學生的最初指教中,曾就「文句」解釋如下(# 7904): 「一句話」係概念網絡中有系統之基本組合,其中包括「體、用、因、果」: 體:概念之本,可為人事時地物情理法。(西方文法定義為「主詞或名詞」) 用:概念之用,含動作、行為、心態、表情等。(西方文法定義為「述詞或動詞」) 因:經驗內涵,含各種既有現象。(西方文法定義為「形容詞介係詞等」) 果:概念之終,表達之目的。(西方文法定義為「受詞」) 先生可否點評一下此定義與西方文法中「一句話」之定義的本質區別?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不知為不知,恕老朽從初中到高中,英文一向是命中磨蝎,考試從未「及格」,致「留級」一次半(半次之謂,係因轉學而遁)。正因如此,老朽得免「領洗」於西方「文化」,頗以土法煉鋼自豪也! 「一句話」可以解為「先天、後天」,先天者,自然而然發生之事件,語文據以而形成;後天指人為規定的「文法」,語文不過乃「填充」之符號,係一盲引眾盲、人人「學而知之」者。 由於「體用因果」係大自然之本相,中國人在數千年前就己知悉,以主觀「約定俗成」與同類相互溝通。西方認為「客觀」是真理,強者發明了「上帝、主義、文法」,以武力征服他人,思想統一!老朽以接受中華文化為榮,朝已聞道,今夕可死!既然舉世西化,高呼「人權」,所幸未聞「西式仙權」,職是之故,老朽尚有仙可訪也! |
#11142 留言者:乾乾 [2013-05-14] |
主題:三無真經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近日學生思維六祖壇經“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之義,以“有宗必有旨、有體必有用、有本必有末”而論,遂有所悟如下,請老師指正。 一、 無念為宗,即以整體為立場,則有感斯應,直指人心也。以老師之一問一答可見,我等一眾網友所問雖千差萬別,然皆有我念,老師立場整體,一見即明,所答直指要害,洞穿而透徹。以我為例,今日始知,當初我念過重入魔之時,竟然對老師之答置若罔聞,當然唯有開除會籍可解。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念可謂天。 二、 無相為體,無相即為本相,以漢字為例,漢字本源于自然現象,無中生有,而能以之表達萬事萬物,其用無窮。又以人之感官為例,本來五官感受刺激皆是人之良知良能,人能執中而之,則此人體才為人心所用,否則人反而成了五官的奴隸。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相可謂地。 三、 無住為本,以宇宙時空本存,本無所住,有所住皆人心之幻覺也。以老師的留言版為例,時序為經、留言問答為緯,織成一張因果歷歷之罟網,任誰皆可隨意出入,有心者應皆感同親受。但是又有誰能「住」在其中呢?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住可謂人。 另外,6245則留言老師說「六祖壇經有一品不敢苟同」,學生一直好奇是哪一品,今日悟出當是付囑第十品。因為其中三十六對之法是死法,有違無念之宗旨。一落文字即授人以柄(只能口授),落于下乘也。不知學生猜想對否? 學生 乾乾 敬上 |
回應﹕ 求知學習之目的有三:謀生、明禮、求道。為謀生,不論黑白,記錄於腦中即可;要明禮,則應認識環境,釐清分際,巍立於文化根基之上;求道極罕,古今雪嶺翳翳,無緣道遙、非堅意滯,冰晶無盡而人蹤難及也! 查天地人三才者,認識事物之「工具」也!苟有人攜三才閱遍天下,即令光宗耀祖,亦無非大小工匠而已!猶山巔見一道觀,若無階梯以登,空自嗟望;待至山門,當應知所觀止,是有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可助;求道之賢者,既已登堂入室,焉有手舞工具、遍覷道觀結構之理? 以「所悟」而言,微積分與雞兔法同籠,國民兵與童子軍共操!蓋「悟=心知我,覺醒也,明白也。」所覺者心、所醒者我也!汝文中所釋尚堪入目,唯與三才風馬牛無干!「知之不透、習之不明、層次不分」是也! 又#6245則係2006年所留,今老朽腐且槁矣,大節雖無虧、細則悉已遺。且《壇經》不在手邊,事涉宗教,教有教觀,品品皆品,老朽之主觀不足道介也! |
#11141 留言者:漁儿 [2013-05-12] |
主題:主觀与客觀(5) 學生在反省留言(#11140)的認知偏差。 對於「主觀=自己為主之觀;客觀=賓客立場之觀」,學生感覺基本上理解了;但對於「主觀=個體立場之觀;客觀=整體立場之觀」,覺得還不是太清楚。先生於留言(#11139)解釋:「個體、整體」係以宏觀論事;「自己、賓客」則以微觀論事。於是,學生聯想到「三才結構」,因「天」可象徵「整體環境」,故有留言(#11140)之問。 先生批評:「汝之問題在於「系統觀」尚未釐清,是故難辨「立場」之別也。」的確是這樣的。於「三才結構」,首先揭示的是人的「立場」:人位於天、地之間,「人者,天地之心也」,得以觀天察地,是有「三才結構」。也就是說,「立場」與「結構」處於不同層次,「立場」為「本」、「結構」為「末」,而學生(#11140)之留言,是從「結構」去解釋「立場」,混淆了二者的層次,故出現了認知偏差。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是的,越涉及認知之基礎,層次越是重要。夫大廈之建,地基未掘,焉能上樑?待正確之思考習慣養成,縱觀世局,必知天清地實也!古今中外,正因人們誤以為存有「客觀」,是故各家暢言、謬論叢生,鬧亂世局百萬般!實則,人生真實就在於一己所之,陷私者必昧,謀公者始明,聖賢仙佛無非如此! 是故,老朽不相信任何制度、主義能解決人際問題,唯有「自覺性」的倫理道德能稍戢膨風!再說,不止人生,自然亦然,內陷為物質機體,外張成精神炁能,宇宙系統一體通然,豈是眼見耳聞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