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5 留言者:孫鴻山 [2003-12-22] |
主題:周星馳電影 小的想請問大師你對周星馳電影的看法,似是甚深微妙法,以簡單的道理去說明現世間所被遮掩了的理。 |
回應﹕ 有蜩謂鳩曰:知此樹之高耶?天地盡於此矣!老朽野人,恕不知也! |
#3681 留言者:陳 [2004-01-08] |
主題:日本動畫與中國 在每年出版的日本動畫中,雖大部分標榜暴力色情,但也不乏有深度、有創意者。反觀中國的動畫界,只知一味用傳統故事而不知創新。難道教導傳統文化就一定得用傳統的故事?並不是傳統故事不好,而是它們已被過度利用。缺少新的思想就無法對下一代有新的影響。許多人同時認為,中國動畫的內容幼稚(連傳統故事都被簡化許多),已不能追上現代思想。希望以後的中國動畫家能如先生一般,以新的體材來教導中國的文化(如 宇宙浪子)。不能反省,就無法超越。 |
回應﹕ 三年之病,當求十年之艾,中國文化淪落已久,吾人早已「文化左衽」矣!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化工程尤然。過去只有一紙一筆,現在則有資訊工具之硬體、軟體,由文學創作到動畫成完,本室已經一肩挑起,保證水準一流,不假外求。 但本室人少事繁,尚請略加寬容,今明年可成也。 |
#3686 留言者:岳凌 [2004-01-10] |
主題:智慧學九論疑問 朱老師您好, 目前讀到智慧學九論的九宮陣結構,[台灣商務版,P.20],此所提到以價值為規律之首,則各論天之天:價值論,人之人:行為論... 疑應作:天之人:行為論 天之地:知識論..? 另錄音教材mp3音質略嫌混濁,建議嘗試使用real media格式壓縮(32bps),效果好過mp3甚多,一小時約僅13Mb. 祝好! |
回應﹕ 謝謝指正。 此係用電腦程式之誤,全部照抄,但不幸誤移一行。蓋以行而論,一為天、二為人、三為地。再以列而論,皆為天人地。 將於網絡修改之。 (網管補) 謝謝閣下的建議,請見留言#3441回應,謝謝。 |
#3716 留言者:胡又天 [2004-01-22] |
主題:響應「峨眉仙蹤」計畫 在此看著漢文化百年大業一步步地進展, 已有五年了, 今又欣見先生「峨眉仙蹤」計畫欲募共事者, 我想, 共襄盛舉的機會終於來了. 請先生示下參與此計畫所需條件, 我若有欠缺(如:尚不熟練倉頡輸入法), 或可於開工前惡補也. |
回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五代倉頡非學不可。蓋「倉頡系統」最高級功能––理解,完全建築在漢字基因及倉頡字母上,且本系統目前僅供文化界有心人士使用(專業版有近十萬字,自由版有數千萬字),其他輸入法到此止步!其功能強大,用者自知! 老朽太忙,既有燈蛾投火,就沒有客氣話好說了!茲請代擬一份「開放文學」的宣言,以作為今後推廣賡續的基礎,其要點有: 一、調動讀者群的激情,無條件地為文學、文化奉獻服務,力求精益更精。 二、舉凡已無、或自行放棄版權之文學作品,皆可作為「開放文學」的材料。 三、成立「虛擬組織」,目前暫以本網為「基空」,負責一應繁瑣之後勤工作。 四、凡讀者皆為「義務編輯」,任何掛於開放文學網上之作品,可任意修改之。 五、每一作品之修改,先提出理念,自願或徵求一「主持人」,以總其文責。 六、在理念不同下,任一作品皆可另起爐灶,另行定名,產生不同之修改本。 七、凡開放文學皆容讀者任意下載、應用(電書EBK檔格式由本網提供)。 八、凡有意者,待本網欄備妥後,請將鍾意之文自行貼上,唯本網有「裁決權」。 若網友有任何意見,尚請煩言。但若有網友文不達意或宗旨不合,請恕箋淺。 再若網友響應熱烈,則將另闢專欄,定名為「開放文學」。正式成立之後,將由老朽邀請相關人士,參加本年中在北京舉辦之「漢文史資料庫應用」大會。 經過本網審核,合格人士,將贈送「倉頡系統」(至少兩年內為非賣品)一套,以資聯線作業。 以《峨眉仙蹤》為例,老朽請纓為主持人,理念如下: 一、選蜀山劍俠前、本、後傳,青城十九俠,峨眉七矮,長眉真人傳,柳湖俠隱, 北海屠龍為材料(若有版權,由老朽責解決)。 二、修改原則: 1,保持半文半白之寫作風格,以令後讀者尚能習慣文言,庶幾賡續傳統。 2,標點符號統一定義,全部內容請參考本網第3347及3707則。 3,全面整理結構、仙道理論、故事情節。 所選原書共計近千萬字,迄今已刪近五分之一,增加約十分之一。 上述各書僅北海屠龍、峨眉七矮及柳湖俠隱三集,不足六十萬字,其餘 皆無結局,為此,必須狗尾續貂,全面整理,工程浩大,難度奇高。 4,還珠在書中喜歡寫「情」,但又非此道高手,是所刪之主要對象。 5,原書回目長短不一,茲為便於處理,將每回定為一萬字左右,另撰回目。 6,為求全書一貫,特制作各回內容綱要、人事時地物資料庫,亦將公開。 7,目的為標榜傳統我中華文化之倫理道德、風土人情及仙佛事跡。 8,修改後定名為: 《峨眉仙蹤》前傳––含長眉真人(重寫,由晉至明,凡一千餘年。) 柳湖俠隱(改一半,宋元間,凡五十年。) 北海屠龍(改一半,明至清,凡一百年。) 本傳––含蜀山各傳(改1/5,清初至峨眉三次鬥劍。) 外傳––含青城十九俠(改尾段,至仙隱俠息。) 三、歡迎行家建言,本書對老朽之成長、認識中華文化幫助甚大,為此盡心竭力, 是知恩圖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 四、本書修改之主軸,為因應邵子元會運世之時序,加以仙佛明心見性之宗旨,演 繹成為超越世俗、教化娛人之文學作品。 書中以長眉真人目睹無邊地獄中鬼魔之慘況,因一念之德,慨然許下渡世之 宏願,於第十三運(一會12960年–一個冰河時期;一運360年–一個 人世之更迭;一世30年–人生之轉折)至本會之末運360年前,中華文化 由盛而衰之千五百年「天劫」中,所發生之寓言故事。 自後,東方式微,西方坐大,以迄地球生態滅絕,下一冰河時期到來(地球 溫室效應之終,科學家預計,兩極冰溶,北冰洋暖流斷層,導致冰河時代)。 長眉真人深知人性之根本,為了渡化人心,設計了一連串之因果循環、正邪 消長之事件,寓警世於神話。老朽讀來不勝唏噓,但見今人民族自信淪喪,尚 未識中華文化於萬一,動輒媚外自貶,令人心寒,是有以發之也。 |
#3717 留言者:網民 [2004-01-23] |
主題:轉倪匡一文 朱先生您好: 手頭有倪匡根據《蜀山劍俠傳》改寫的《紫青雙劍錄》一套五冊(1980年10月初版)。據倪表示,該故事開始時點明年代是滿清入關,結束時的年代不可考,因為不記述人間故事,只寫神仙故事。 蒐羅以下信息,供諸俠參考: ====== http://homepage13.seed.net.tw/web@1/ samuel899/documents/14/80紫青雙劍錄目錄_00.htm 倪匡讀《天下第一奇書》 (錄自香港《武俠春秋》月刊創刊號) 在我的心目中,天下第一奇書是還珠樓主所著的武俠神怪小說《蜀山劍俠傳》。此說一提出來,反應不外兩種:對《蜀山》入迷的,一定首肯,而未曾看過《蜀山》的,一定搖頭。未看過《蜀山》而搖頭,並不奇怪,因為未曾看過,自然不足以明白此書之奇。 《蜀山劍俠傳》是哪一年開始寫的,不甚確知,多半是在抗戰以前就開始出版第一集了,陸陸續續,至少寫到一九四八年,共出了五十五集,並沒有寫完,又有五集續集,和一些“姐妹作”,如《長眉真人專集》、《峨眉七矮》、《武當七女》、《青城十九俠》等等,但是都可以目之為《蜀山劍俠傳》同一系統的作品。 《蜀山劍俠傳》之奇,是奇在全書充滿豐富的幻想力,古今中外,未曾有過任何一部小說,是充滿了如此奇妙不可思議的幻想力的。就武俠小說的本身而論,還珠樓主的作品,結構嚴謹,文筆流利,及不上金庸;性格激蕩,感情現代,又比不上古龍;但是論想象力之豐富,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還珠認了第二,無人敢認第一者也。 香港的武俠小說愛好者,對《蜀山劍俠傳》都很陌生,但港台的武俠小說作者,對之卻絕不陌生,翻開近二十年來的所謂“新派武俠小說”中的任何一部來看看,其中都可以找到還珠樓主作品的影子。這並不是說每一個作者都在抄襲還珠樓主的作品,而只說明了一種情形:在一代宗師的光芒籠罩之下,很難能擺脫他的影響,只有自身也具有同樣功力的人,才能例外。 再就武俠小說本身而論,《蜀山》也不是還珠全部作品中的精品,《蜀山》大氣磅礡,上天入地,包羅萬象,而精品卻是還珠樓主的一部《雲海爭奇記》,共出了七集,也是沒有寫完。 香港武俠小說愛好者對《蜀山劍俠傳》陌生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這部書在香港的版本,排校工作,實在太差,錯字之多,幾乎已到了不是以前看過原版本的人能看得懂的地步。早在十幾年之前,就曾登報,想徵求一套上海正氣書局出版的原版本,可是沒有結果,現在只怕更難了。也曾在十餘年前,就曾發過願,要替《蜀山劍俠傳》下一番整理功夫,加新式標點,刪去五十五集書中一些扯開去的枝節,重新出版,敢言其銷路一定在現在出版的武俠小說之上,可是一則一直忙得不可開交,二則本地出版商對之信心不大,是以也未曾實現。 《蜀山劍俠傳》一書之所以不可及,是因為作者在這部書中,建立了一個“思想體系”(姑妄稱之),有一定的規律和步驟,指出一個“人”到“仙”、“超人”的途徑,成為一種修仙的法規。 《蜀山》全書,講的是“修道人”如何努力,去修成正果的事。在還珠的筆下,修道的途徑和最後目的,可以有如下兩種: 甲:金仙(天仙)––長居天上,無災無劫,逍遙自在,與天地同壽。 乙:地仙(散仙)––每隔若干年,會有劫運一次,稱為“天劫”。度得過,還要再等下一次天劫;度不過,或形神俱滅(什麼都完了),或肉體毀滅,元神(靈魂)再去重生,以修下世。 散仙之所以不能修到天仙,原因有很多:或因為性子剛愎,或因為情欲所纏,或因為有了過失,種種不一。在修煉過程之中,戰戰兢兢,不可有一點疏忽,更不可有一點惡行。 這本來是佛道思想的演變,但演化在小說之中,而且如此之透徹,則只有《蜀山》書中才有。 自然,還珠樓主的豐富想象力,不是憑空而來的,大都是從中國的古籍之中得到的靈感,是作者博覽群書的結果。例如《西游記》中,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本來是大禹治水時用來量江河深淺的一個“定子”,在還珠的筆下,大禹治水時的物件,全成了威力無匹的法寶,而其中的一只“禹鼎”,更將大地萬物、山川精怪全鑄在其中,連天地間的音律也全在其內。大禹治水時用的物件,會變成“寶物”,自然是受到《西游記》的影響而來的了。 在還珠筆下種種怪物妖精,有的也在《山海經》中可以找到影子,但有的實在是匪夷所思。例如盤踞南極大光明境的一個怪物“萬載寒蛇”,就根本不知是什麼東西,這怪物有九個身子,六個頭,又會幻化為絕色美女。結果,怪物煉成的絕色美女的“元神”,被一個人的妻子取走,這個“女人”本來是一只大蜘蛛,就藏在她丈夫的胸前。這只不過是還珠作品中幾百則小故事中的一則,一斑可窺全貌,也可見此書如何之奇了。 近來,還珠的作品好像又熱門起來了,一本電視雜誌,在重刊他的《柳湖俠隱》(還珠作品中未及水准的作品),邵氏公司又準備以大量特技配合,籌拍《蜀山劍俠傳》,所以才想起這部天下第一奇書來,而且,又再發願,一有空閒,就要動手,將之整理一番,好讓武俠小說愛好者知道,有此一部可以令人廢寢忘食的奇妙小說在。 |
回應﹕ 中國人最富玄思幻想,在莊子時代就發揚光大了,看看諸子百家就知,老外還在幼稚園玩積木哩!只是現代的中國人,又回頭在「紅腳盆裡翻了身」,連幼稚園都進不去! 喜愛還珠小說的,大有人在,但老朽不認為這是「商品」。這是文化,這是中華文明五千年中,唯一一項外國人再翻十個世紀,也無法挨邊的「境界」!此書中「仙俠神佛」的飄逸,倫理道德的結構,社會風習的描繪,自然景色的渲染,舉世唯一! 然而,其難處也正在此,還珠具有傳統文化豐富的內涵,只是改改文字,順順內容,其意義不大。中國沒有百萬也有十萬文字工作者,如果不具備宇宙八荒的神思,焉能望其項背於萬一?再加上其文長千萬的氣勢,僅略讀一遍,就要花上數載的青春! 老朽之敢於「應戰」,實拜科技之助,基於早年有心,曾就原著寫滿了註記。用電腦刪上兩百萬字,也不過寫個程式,按照頁碼,等因奉此。再來製作人物事件編年表,把所有內容謬誤的部份糾正過來,結構一精簡,按圖索驥,就有可觀的成績。 難的是,中華文化的「科學原創」價值。所謂「合情合理」,還珠小說能吸引人,已經合情之極。但要合理,則必須把成仙成佛的「邏輯性」建立起來。這就是「思想」,即令這一代人只知吃喝玩樂,然而國興民盛之後,下一代必將剝極而復,再現我中華丰采! 是以,老朽獨樹一幟,吐絲作繭,在此一遭也! |
#3886 留言者:jack232 [2004-02-25] |
主題:動畫 先生您好: 敝人想請問一下先生是否有將還珠樓主的小說製作成動畫電影的計畫? 謝謝! |
回應﹕ 無此計劃。 因其書之價值在於「文化內涵」,仙神妖魔情節供「引人入勝」不妨。如作成動畫,「義理」難以表達,等而下之,其詭情怪異大行其道,非老朽所願見也。 |
#4066 留言者:ABC [2004-04-09] |
主題:巴西狂歡節 老師好,巴西狂歡節拍完沒有?能不能多給我們一些樣品?謝謝. |
回應﹕ 本片是老朽教學生的教材,拍完了,學生就「畢業」了。現在拍到一半,是期中考也。 此事大難,由編劇、導演、場記、剪接、燈光、服裝、道具、佈景、配音、表演、繪圖等等,老朽唱獨腳戲焉。學生有三組,一是影片實作,一是程式寫作,一是理解平台設計。實作的片子只是練習,練習流水作業的效果,待全部學會了,才是藝術性、真實性、自動化的博士班。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其實,教人難,教電腦易,學會了永生難忘,反倒「簡單得要命」! 且再提供數十場練習的「毛片」,以資參考。雖離理想尚遠,但已切實可行了。片中配音員都是公司同仁,「情緒」尚未能掌握;演員也是根據同仁畫的,外國人則是電影明星。因老朽時間不夠用,只畫了一百多人,故常見同一演員,四處「客串」,斯乃穿幫也! |
#4070 留言者:胡又天 [2004-04-10] |
主題:幾項開放文學網的建議 晚輩認為開放文學網所收錄的作品,不應拘於說部,而尚應加入經、史、諸子百家與工具書。 誠然經、史原文不可竄改,但大可開放讓大家為之編撰注釋、解讀、講義。這樣,在識者的主持之下,大家一起當學生,大家一起當老師,或能逐漸發展出一套或幾套良好的「讀本」,將大有益於教學。況大眾對經、史、百家的需求,本高於小說,放上這些經典讓有心人得以自學兼互相參詳,豈不美哉?又,前些日子曾見有網友將老師所講的《古文觀止》錄音教材打字貼到了論壇上,或許這也能加入開放文學。 說到這裡,又想到了可開放編撰「文選」。《古文觀止》是文選,各地學校的國文課本也是文選,開放文學網的性質與功能正適合文選的編修,有心教育者或可以此集思廣益,編幾套國文課本出來,將極具意義與實用價值。當然,現有的系統已經可以做到這些,只看有沒有人去做而已。 再來,開放文學網的辭典功能極好,但辭典的內容難免有所不足,何不連辭典也開放讓大家共同增勘?假以時日,網上便能有一部最強、最活的中文辭典,並且能吸引更多人造訪、參與;言有不雅馴或謬誤,也都可以在版主與讀者的檢查之下淘汰。 如果接受以上建議,首頁的開放文學宣言也應修訂,使所涵括及於以上。 又,現今收錄書籍已近百,宜加以分門別類。 此外建議,每一區、每一作品在「留言建議」之外另闢論壇,以供網友討論、張貼相關資料,蓋目前的系統,留言要經板主確認回應才會登出,雖便篩檢,但未免不夠即時,如此,他人不可能在板主之前回答客問,有妨討論風氣,所以應有論壇。較冷門的作品,可以幾十本統一在區論壇中討論,或者區論壇收錄區內所有論壇的文章。 |
回應﹕ 開放經典,窒礙難行。 1,欲成其事,應量力而行,不可好大喜功,有什麼水準,幹什麼活計。 2,經、史之「注釋、解讀、講義」,誰夠資格?爭拗起來,是否又要靜坐? 3,待本網壯大了,有了人材,因人成事,再談可也。 4,教育與開放文學本質不同,不能並行。 5,編個辭典要多大功夫?老朽之小公司無此能力。 (所提供者雖簡,但已花了老朽等不少功夫)。 6,分類在進行中。 7,以當前網上生態,版主控制論壇有其必要,否則將成口沫潭矣! |
#4087 留言者:俠 [2004-04-16] |
主題: 應怎樣修改開放文學網中的文章呢?是找錯誤?是根據自己個性把它改頭換面?還是把它完美化(即太長的便縮短,太短的便加長)? |
回應﹕ 欲成任何事,皆須有一定的程序。 開放文學的宗旨,一在求喚起大眾對文學的興趣;二是提高網友們的文字水平;三為發揚我國傳統文化。因為未來社會對資訊非常重視,文字運用的能力,必係主流。 但想把文章寫好,大是不易。寫得越多,人眼的容錯能力越強,久而久之,自己的錯誤也就看不出來了。已到如此地步,要改,就只有用別人的書,從「校對」下手。 所以:「修改開放文學網中的文章」,可以分成三個步驟。如果能做到,保證文學水平,提升一倍。也就是說,將同一本書,從頭到尾「精讀」了三遍!! 以峨嵋仙蹤一書為例: 第一步:先改「錯、別字」及標點符號。 本書載自網上,原係「山西人民出版社的《蜀山劍俠傳》(簡體)」,先用電 腦文字辨識讀成二進位檔,校對時採用「拼音輸入」,後再轉成繁體者。 是知,錯字如「于干子千,白自,入人,未末」必是來自電腦辨識。同 音字如「發髮,里裏,余餘,周週,干乾幹」則是繁簡轉換之誤。 至於標點符號,則代表「文字表情」,正宜由小說下手「感受領略」之。 第二步:待全部看過一遍,略知究裏,再改人事時地物之錯誤。 一本千萬字的小說,要做到「天衣無縫」,是「絕無可能」的。老朽花了極大 的功夫,整理了「索引、綱目」及人事時地物資料庫,以供網友參照改進之。 這一步,是供有意從事寫作者入門之階。 第三步:修辭處理。 任何一位著者,皆有其獨特的風格,修辭是最明顯的分野。所謂古建築之「修 舊如舊」,因能保持原貌,維護風格,其歷史價值才能發揚。(沈補:順便學學 站在別人的觀點,而非依自己的個性行事)。 當然,如古意太難理解,倒也不妨略事修飾,但不可因文害義!有些小說原是 「文人戲作」,詩詞過多,無必要的「夢囈」,老朽贊成刪之。 第四步:重新改寫。 此舉奇難,大不易也!如非老朽欠了李壽民的文債,不如自行創作! 千萬注意:不要怕錯,怕在不知!在此有眾家好漢共同切磋,機會難得! 或問:何要用繁體?道理簡單:原汁原味是也!簡體適用於閒聊天、發短信、下公文,但絕不宜於「有思想、意境」的精緻內容。為什麼?人類文化在進步,觀念日益發達,文字應該越用越多。簡體反其道而行,在「打天下」時,非凡的手段是「不破不立」,但「治天下」又怎堪「因陋就簡」?一、兩代人習慣了,不表示未來人甘心與傳統文化「分道揚鑣」! 常見本網網友云:要追隨老朽為發揚傳統文化盡力!此其時也!在網上選定一篇小說,一步一步做下去。如果能感召成千上萬的有心人,假以時日,大家共同努力,勝似空話千遍!待一個影響一個,一群影響一代,果能提高水準、境界、信念,中華傳統文化焉得不興? |
#4149 留言者:小富 [2004-04-30] |
主題:傳統文學分類方法 我建議用倉頡字碼把各書名分類。例如:《宇宙浪子》書名四個字,第一個字「宇」,整本書歸為「十」部﹔第二個字「宙」,「十」部下面再歸為「十」﹔第三個字「浪」,歸為「水」﹔第四個字「子」,歸為「弓」。這樣,第一層有二十四類,每層下面又分二十四類,逐層下去。如果某層書目太多,就開多一層,有這種書名才開一個檔案。例如:《宇宙浪子》屬「十」類,此類只有這一本書,就不再分下去了。如果「十」類超過二十四本,就開多一層。二十四本或以下,就一版顯示完,不用分。 如嫌麻煩,可以加入書目搜索,想看什麼就找什麼。 如果不會倉頡輸入法,就參考4146則分法。4146分法,未必人人同意。倉頡法,會倉頡輸入法才會用。搜索法,會打中文字就可以。 |
回應﹕ 謝謝建言。 閣下所謂者,乃查字之索引也,本系統行之已久(如目前各書排列次序)。 但今所謂「分類」,是以內容區分,將內容相近者,匯為集合,以供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