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90 留言者:文飛 [2011-03-23] |
| 主題:疑惑價值觀 朱老師: 您好! 今天終於入會,以網拜師,心感興然! 晚輩乃一80後農民,天生愛思考,06年下半年帶著大想法,只身北京。深知能力文化尚淺,看書看報聽課,如饑似渴般學習,以求致用。結果對生存發展無多大裨益,腦海裏只是資料的堆集,漸行遺忘。甚是迷茫。 後來聞得曾仕強講易經之:不易,變易,簡易之說。悟想:世間知識應有不變之宗,其他只是各型血肉的發展。至09年10月無業之際,上網搜尋人性智慧之知識,緣得老師學問,指點迷津,甚是心領意合,從此追隨。 在此期間,晚輩感到時代變化飛速,要有所作為,判斷力尤為關鍵。但社會非此非彼的事情觀念頗多,讓人迷惑。原來堅守的樸實觀念,難以適從。悟想:提升判斷,應對變化的關鍵,應是確立好標准。標准就是價值觀。那什麼是個人價值觀呢?從多方學習,思考總結後,還是疑惑,懇請老師開釋! 以下是個人理解,不知是否,遂有疑問? 從書本上理解,價值觀是價值取向,價值目標,價值追求,是對是非得判斷和自己的定義,價值觀念特有的思想形式主要是三點:信念、信仰和理想。信念、信仰和理想,簡單地說,就是表明人們在精神上信什麼、要什麼、希望和追求什麼。 個人認為:信念是生存的准則:格物致知(為學,認識世界) 誠意正心修身(為人,認識自己) 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政,認識作為),但對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還是不能通透理解,請老師開釋? 信仰是生活的追求:人生有三義務:生你養你的父母恩,天大;愛你護你的親人恩,地大;幫你扶你的貴人恩,情大。天大地大情大,報恩感恩謝恩。 不知這算不算信仰? 理想是生命的意義:為天地立心(為社會立下良心,指弘揚倫理道德),為生民立命(為生存的民眾立下生命,指指明活著的意義),為往聖繼絕學(為過往聖賢繼承絕世學思,指學習的宗旨),為萬世開太平(為萬代世界開拓太安和平,指作為的方向目標)。但對這四句話還是不能通透理解,請老師開釋? 另外,對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有很多理解,晚輩不明,請老師開釋? 谨祝老師安康百壽!願吾生有朝能幸睹真容! 晚輩敬上! |
| 回應﹕ 歡迎入甕! 好漢不論出身低,老朽連半調子農民都不夠格,上了幾年農業大學,到如今,大麥小麥都分不清!由於無根乏土,只好爬上天網,幹起了「文耕」,反倒是碩果累累! 不錯,有想法,有疑惑,但惜「文字水平」不足,思路很難「更上層樓」!建議多讀古書,不管「懂與不懂」,讀多了,腦中概念網絡自動聯接,必能「融匯貫通」。讀之初,文字文句間常糾纏不清,要之,在於好學之念堅持不懈。待中心思想確立了,混沌頓開陰陽定,霧靄飛揚睿智來!古聖先賢莫不如此,何況我輩乎? 不易,變易,簡易之說是實,但若未能掌握「認知基礎」,易之又易,將變為蜥蜴矣。世間知識有三:天理、地道、人事。天理指先天、一切非人能釐定之規律(人定必有偏見);地道乃具體、可資印證既有之現實;人事則相當於各個社會、各民族之生活常識。至於其餘,泛泛皆泛,不過供養肉身而已。 的確,「時代變化飛速,要有所作為,判斷力尤為關鍵。但社會非此非彼的事情觀念頗多,讓人迷惑。」然而,炎夏已去,秋蟲唧唧,要建立判斷力,大是不易。尤以今日「民主自由」掛帥,貓嘶犬吠,原是陰陽輪迴、真偽待證的時刻,正當群賈張牙舞爪、覓弱而噬之際,這種處世立人之重大關鍵,怎期不證而明? 至於汝所謂之「價值觀」,姑不論取自何人、何處,但皆係「主觀定義」(自我價值應尊重,不宜討論),毋庸諱言。從信念、信仰和理想而論,人各有異,古今中外,洹河沙泛,尚未見一絲相同者。苟欲於無盡中追求準則,可冠冕堂皇、可道貌岸然!若欲以之「判斷」,無他,各說各話罷了! 老朽所著《智慧學九論》在本網有載,「價值論」為其中第七,至少,斯乃「客觀見解」。請逕自參閱(免費廣告,責任自負)。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之圭臬,指做「人(傳統讀書人,非當今之自了工匠)」之基本認知。人類發展循序漸進,在「精英時代」,大多數人民致力於生存條件之改善,待社會穩定了,「衣食足而後知禮樂」。致讀書人應運而生,受到社會栽培、尊重,從而回饋、為眾生服務。如今,科技時代到來,人以大自然為芻狗,人人自以為是神,上香(尚饗)! 其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做人方法」(罟網曾有詳細說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階段目的」(注意:平=公平、和平),不可一概而論。 所說「人生有三義務」乃個人認知,非「信仰」(老朽所著《智慧學》第三章、第三節有詳細解釋)。汝最大的困惑,乃「主觀、客觀」不分,實際上,以老朽所知,古今中外能分辨者寥寥無幾,不足介懷。須知,凡主觀,吹籟各別、無所謂是非;而談及客觀,必須摒除個人一己之見,應放之四海而皆準。 「恩=因及於心」原指思及因果而有所知者。英文 favor(fa-vor源自拉丁文-好意)=好感、親切、喜愛、贊成(字典加譯恩惠,乃無知故),無因果(客觀)認知,純屬個人(主觀)心理餘緒。在重視倫理道德之社會上,人講究「知恩必報」;而在功利主義的環境中,人人但顧一己利害,只要能避開法律的懲罰,一切由主觀「好感」作主,無「恩」! 「理想是生命的意義」不確,絕大多數的人(故稱凡人)毫無理想,活得也人模人樣!蓋人類社會由凡人奠基,思想認知以凡人借鏡,人類精神昇華更依賴凡人之比較。苟若「人人皆有理想」,是人人不同於人人,人人必然堅持於一己之理想!果若是,人間理想滿天飛,大理吃小理、小理吃無理,人類早已毀滅無存矣! 「為天地立心」非指「良心」,「心」者,人之中也、上也,天地中最崇高者係人所理解之「道理(道德係指人之規範)」。故讀書人首須「明理」(儒家入世,故以「德=理」),明理後始能親民、止於至善。 「為生民立命」指「為生存的民眾保立生命」,與「活著的意義」無干。 三十而立等句在罟網亦多所著墨,可自行查閱。唯複述848則部份如下: 在人生時間向量中,可略分八段: 少年=身體成長階段,智性未生;人十歲以前,但知自己。 青年=生理成熟階段,智性方起;進入二十,只顧尋偶(夫子十五志於學,大難)。 壯年=進入社會階段,智性啟蒙;三十而立。該推己為人了。 中年=探索智慧階段,智性發展;四十而不惑。知人知己矣。 厚年=智慧成熟階段,智性成熟;五十而知天命。再不知,已不及。 老年=智慧融會階段,智性通天;六十而耳順。既知,始能容眾。 應年=智慧通透階段,天人合一;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得大自在。 終年=人生循環階段,更上層樓;滿必溢,益招損,積為文,剝復生。 要獻身思想工作,首要摒除世俗名利,次須保持客觀,最關鍵是心態平和、寵辱勿驚。以老朽七十多年之經驗,年輕時,一提到「思想」,聞者無不「喜喜合合、笑口常開」;到進入社會,由於無力、無勢、無錢、無助,每次開口談思想,人人喊打;待稍有「成就」,做了老闆,開會時員工們最喜老朽夸夸高談--人人趁機呼呼大睡去矣! |
| #10100 留言者:小湯 [2011-03-29] |
| 主題:10096問答感想 愚以為,一般人欲習學問,蓋先懂概念(義理),再學仔細技術.故宜先明古聖之哲學脈絡,後來術數則屬衍生支節.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須知有形術數本於無形之道也,苟若迷戀而不知反溯本源,實乃西式速食,本末倒置,致身心受惑,(是故有當今之亂象),恐難有成焉! 果真如斯,術數棄之可也. |
| 回應﹕ 色有黑白、月有圓缺,當秋去冬來,大地頓成凍原,蓋時機有別也!中華曾有聖賢在,然時易星移,近世紀臧否臨門,精英盡愚,甘為權貴犬馬。既為犬馬,自以力勝,以之求財求名求私利,在所難免。凡技術或竭澤或焚山,可立竿見影、可揚名立萬、可去懷先祖、可污蔑文化,學校成商場、社會變溷塘,民為主自得油焉! 老朽苟活至今,識得博士千千萬,未見一個讀書人!然而,濁水成河餿成溪,西方術數東方迷!如今為了增能擴產,核災甫至,人人喊打!但乏人自忖:若非美女求時髦,怎得劇毒臉上敷?主政者為得選票,昧著良知、嘩眾取寵,只為掛在臉上的經濟成長!更不幸,時賢「國文」矇騙過關,把「經濟」兩字也西化為「易糠漏米」! 「經濟」者,經世濟民也,令世界安樂、人民生活幸福也!當今社會上歌舞昇平,道途上車水馬龍,倉廩裡堆如山積!但國非國、家非家,人人為己,爭強鬥勝,笑貧不笑娼,處處繁榮大賣場!更妙的是,紅白禮數全憑「糠米」,而糠米易漏,便有了街頭場面秀!迎來豪客腰中鼓,不顧路邊臭屍骨!安樂幸福放一邊,頻問貴犬置何處! 老朽不才,知爐火過旺,不得不釜底抽薪,發展中文智慧電腦。本意兩害權取其輕,然天機凜凜,烏雲密密,本室陷身圖文系統,老朽足跨陰陽兩界!是知,春花秋月莫非序,成敗得失皆有局,老朽只是過路客,看罷開場返天樞!如斯如斯,術數可棄也!然棄來棄去,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根生人間,孽重難返矣! |
| #10102 留言者:三人 [2011-03-30] |
| 主題:志大才疏 朱老師 你好!學生一直經常上老師的網學習,而且買了本精緻的筆記本,將老師在網上的留言擇自己喜歡的工工整整抄下,以便不斷理解、揣摩。我是一個追求思想的人。在學生17歲的一篇日記中寫到: 我真心對人類存在的意義諸類問題的確感興趣,我不滿足于正常的生活,雖然我知道自己貧乏的智力不可能有深刻的認識,但我仍執著地去追求。我不想自己過得太庸俗。人不能沒有意義而活著。 以上都是學生當年日記上的原話。然而我現在明白,思想的層次極高,矛盾的是,自己的智商極低,說老實話,甚至還沒達到一般人的水平。我這樣的智商水平,活著又有什麼意思?懇請老師指點! |
| 回應﹕ 很好,人只要憬悟生存的意義,就相當於蠶蛻化為蛾。至於智商、程度、水平,那都是一般知識份子,表示自己不同凡響的把戲!人類文明建立在反思的基礎上,如果不問為什麼,就得不到什麼!而要知道是什麼,必須事先想了又想,想不通也想,想煩了更得想,直到想來想去,什麼都想不到了,就通透了! 那麼,「通透」又是什麼呢?人人應該都有經驗,如果曾經便秘,突然間,腹中振動,一時米田共真氣一色,那就叫「通」!再若是一乾而盡,腹中洞然,則謂之為「透」!老朽年輕時尚無互聯網,苦想人生意義數十年,想找人求教,不知從何找起!想開口問人,又不知從何問起!每天憋著悶著,總認為意義毫無! 直到五十年前某一日(《智慧之旅》有載),莫明其妙地,一件荒唐事扯出了荒唐的念頭,當一個「擬真人」悄然而去之際,老朽竟然變成一汪水人!眼淚與鼻涕同飛,埋怨共傾訴一聲!小(彼時尚未老)朽大慟:「我只是要追求人生真理呀!為什麼連貓狗都有個伴,而我卻得不到?」 所幸,老朽養成了自問自答的惡習,待聽到了自己的問話,小朽也覺得可笑:「追求真理與有伴無伴有何關係?」是呀!我在怪誰呢?要找個伴?到處都有!爬起來去追就是!難道那個伴就是「真理」?再假如她是真理,那麼真理還有什麼價值?一個蘿蔔一個坑,與生命生存攸關,但與「人生意義」扯不上邊! 同理,世界上有多少博士專家,一億不到?一千萬呢?他們哪個不是「智力」超人?可是,除了投資、生產、養家、活口,他們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就算他們書讀得多,智識豐富,想想看,知識從何而來?書又是何人所寫?只扮演貴重的錄音機,儘管功能強大,但錄音機又怎生思考「人生的意義」? 例如有位生來啣玉帶金的公子哥兒,從小就被奴才們捧著,大腦中只有吃喝玩樂!他們活著唯一的意義,是散盡家財,在紅樓中演上一夢!須知演戲要人搭台,法事要人唸經,集會需人敲鑼,賣票要人數錢。不錯!技術的確需要水平!至於戲中人,紅樓夢中近千,且不論什麼智商,誰要想知道人生意義,唯有「自己去找」! |
| #10104 留言者:三人 [2011-04-01] |
| 主題:如何读书 朱老師: 你好!學生本不是讀書的料,偏偏又最喜讀書,並且讀書是為明理。學生早就買了必讀之經典如《古文觀止》、《四書》等。本來想安下心來,心無旁鶩地苦讀這些古文,然書已購,且隨時可讀,結果反而塵封在書架上多年矣! 學生的時間大多用來去讀別人的自傳和回憶錄等紀實書去了,緣因學生的成長經歷很痛苦,從小就適應不了學校這個環境,但又不得不在學校接受煎熬!那時的我不知道,除了在學校讀書,人生還有什麼道路可走?現在讀了別人的心路歷程,驀然回首,才知道人生原來有很多條路可走! 除了讀紀實類書,學生也看點小說,這些都是為瞭解社會,增長見識,更是為了能讀懂《道德經》、《金剛經》等經典做準備 。因為如果沒有豐富的人生經驗,每天只捧著本《金剛經》從早讀到晚,甚至倒背如流,又如何能理解其中的天理呢? 只不過等學生讀完這些自傳,不知又要等多久才有時間苦讀古文矣!學生已年近40,為學不實,讀書效率又極低,別人過目成誦,我卻無論本什麼書,都要反反覆復讀好幾遍,才稍有印象!請老師指點學生讀書之順序及方法,謝謝! |
| 回應﹕ 做任何事,如果不知道「目的」,怎麼講都=白講!真沒目的,怎麼讀都對,反正是「殺時間」,殺多少算多少! 觀所言,問題出在「方向」,沒方向當然沒目的。不過,別洩氣,大自然原本沒為人設定方向,這正是明智之處。沒方向,沒目的,與世無爭、於德不損,一天過一天,自然真自然。麻煩的是,汝已「不安於室」,想棄暗投明。要知道,明處燈火熒煌,眾目睽睽下,有得須防有失,若失,無處可遮矣(於罟網查「讀書法」可得十餘則公案)! 山間有小溪一條,有小蝦小魚悠游其中。一天,小溪問小魚道:「為什麼你們老長不大?」 小魚詫道:「奇怪!我們世世代代在此,怎麼叫長不大?」 小溪道:「我聽說有魚一躍三千丈,尾一搖,濁浪紛飛,你呢?」 小魚嘆了口氣:「那有什麼辦法?我爺爺說過,下游河中食物豐富,要吃什麼有什麼!」 小溪點點頭:「是的,可是你為什麼不走呢?」 小魚道:「有道是,大魚吃小魚,所幸這裡沒大魚,難道你叫我去送死?」 小溪道:「不是,只因我想充實自己,多引些水進來。」 小魚糊塗了:「想做大河?為什麼?我以為地深河才大的。」 小溪道:「也不是,我是想多養些魚,怕水不夠。」 小魚笑了:「耽這心幹嘛?水多我們多生,水少就少生。」 小溪道:「不是,不是,我是想……」 小溪還沒有想清楚,叫小魚如何接腔? |
| #10106 留言者:三人 [2011-04-01] |
| 主題:我错了 朱老師: 你好!學生即從《古文觀止》入手,不能再浪費寶貴的時間讀那些沒多大意義的雜書了。其實學生讀了那麼多自傳,還是老師的《智慧之旅》深獲我心!給我無比的安慰!此書有浪漫的情節,有深刻的思想,讓學生百讀不厭,我甚至懷疑此書簡直就是專門寫給我讀的。老師的這本自傳將永遠伴我一生! |
| 回應﹕ 這是正途,《古文觀止》搜羅了古代各家精華,對理性思維和寫作大有幫助。 老朽寫自傳是受到美式文化的刺激,為的是彰顯人生真實,讓人一新耳目。蓋美式小說灌水太多,篇篇都是洋洋自得的活廣告,宣揚其「美國夢」!尤其是那一派成者為王的德性,絲毫不給失敗者一點顏面!於是,我以素顏上場,實話實說,只是將悲哀化為幽默、將傾訴換成反思而已。 注意!既然可能走上寫作的領域,人生遇到風浪千萬不要迴避!多觀察、常分析,任何事件都蘊藏著大量真知真實!記下來,說不定有一天會成為指南針的! |
| #10107 留言者:三人 [2011-04-03] |
| 主題:失败的读书人 朱老師: 你好!學生曾經歷了比讀書失敗更慘的人生打擊!這些大風大浪早已過去,如今風已平,浪已盡,幸好家庭生計不愁,可以在家一邊苦讀古文一邊與年邁的父母相依為命! 老師指點學生要多觀察,這正是學生最大的弱點!因學生幼年時就沒有養成觀察周圍環境的習慣,心智一片空白!記得前倆年因有點事與倆個陌生的女子見面,一個較漂亮,另一個不過長相普通點罷了。見面后我對長相漂亮的女生說“那位是你媽媽吧?”,漂亮女生低頭笑著解釋“不是,我們是同學。”結果另一個女生在一邊非常尷尬!至於常分析,因學生賦閑在家,認識的人有限,更不會發生什麼事件,無從分析矣! 關於寫作,學生確實也想有所發泄,只惜心中無素材,無從下手。記得讀大學時,就有位漂亮聰明的女生對我說“你像個小說家!”那時我就認為她是在諷刺我!我用盡所有的精力全力以赴地讀書,連續復讀三年,才考上個一般的大專院校,難道這還算才子? 學生從今年農曆初一開始寫日記,不過一天沒有什麼歷練,沒有什麼好寫的,有時只好抄點所讀的書,因為也寫不出什麼讀後感! |
| 回應﹕ 種籽埋藏在土內,不便長新芽!急什麼?寫小說要有材料,空肚子沒吃米、是拉不出來的! |
| #10117 留言者:乾乾 [2011-04-22] |
| 主題:理解慎獨 朱老師: 您好。 昨日學生對慎獨二字有所理解,請老師指正。 慎獨乃孔夫子的心法,所謂君子慎獨,其中有精義在焉,試析如下。 一、語出自《中庸》: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二、查漢字基因字典 【慎】{倉}心交月金{倉}心心月金 字首〔心〕:{體}內感器官,司情緒及認知。 字身〔真〕:{用}確實不虛。 會意,形聲-金文 {用}心態認真,小心從事,恭謹也。 【獨】{倉}叉斜方縱點{倉}叉斜縱橫點 字首〔犬〕:{體}狗。 字身〔蜀〕:{體}貪吃的蟲。 會意,形聲-小篆文 {體}犬如貪吃之蟲,爭食不讓,單一行動也。 慎獨:小心於獨處。 三、為何要慎獨? 因為獨處之時,無人可睹,無人與聞,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之時,正是體會隠微之機。可不慎乎?道須臾不離,小人無畏無惧,自隔于道尔。 四、慎獨乃是一種入道的方法,日久自有工夫,工夫到了自有境界。 1、以方法言,即時時自我控制也。不睹不聞者,唯己知之,唯有慎之、戒之,才能免于失道也。 2、以工夫言,即持之以恆也。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慎獨是一輩子的工夫,入道之不變的原則。 3、以境界言,慎獨乃君子小人之分界也。君=天=道,君子者,天之子道之子也,就是合乎道的人。小人反是。以此可以理解「論語」、「大學」、「中庸」等經典中對君子的論述。比如君子必然是獨立不倚的,所謂“君子周而不比”是也,君子是圓滿無缺的。小人反之,比而不周也,小人就是未入道之人,就跟小孩子一樣,在智慧上還沒長大。所以小人不能自立,一定要倚靠某個東西,比如錢、權等等,抓住就不肯放。 所以莊子就說:“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天人之際,唯慎獨可以致之。 乾乾敬上 |
| 回應﹕ 正是,頗有進境!勉之! 獨尚有一義,即敢於立也,蟲獸生存於叢林,安可畏首畏尾哉?故慎其獨者,判斷力不可缺,該取必取、該放即放,收發自如,是得道矣! |
| #10119 留言者:小朱 [2011-04-26] |
| 主題:關於時空流程問題 先生曾說過,懂得時空流程者,就能知道過去和未來,學生思考先生這句話,是否是總結、回憶過去的流年,請先生指教! |
| 回應﹕ (昨日因電腦中毒,無法上網) 「是否是總結、回憶過去的流年」此語難解,全文遂成天書。 1,所問「這句話」是何話?查全文之標點中,五「,」一「、」一「!」,僅為一句。 2,若以「先生曾說過,懂得時空流程者,就能知道過去和未來」為「一句話」,則涉及主詞。蓋文中有「先生、時空流程、過去未來」三者,不知所問為何。 3,若指「先生曾說過」,問題大了。本網有千萬餘言,何時何地所說?所說內容為何?若指「時空流程」,又非「總結、回憶過去流年」可以回答;至於「過去未來」,更與「總結、回憶」無關。總之,老朽「莫明其妙」! 文章是溝通的工具,先不管別人懂不懂,務求自己表達清楚!要表達清楚,標點必須正確(古人用字精簡明確,雖無標點亦能斷句。本網談得極多)。其次,「流年」這類問題,必須問得到位。蓋「流年」二字係星象、算命者之「專用術語」,非「過去」、亦非「回憶」更不能「總結」!總之,要想瞭解這類問題,應先多看相關書籍,否則是竹籃打油,涓滴不存。 |
| #10125 留言者:小朱 [2011-05-05] |
| 主題:請教大學中的疑問 先生好! 最近在讀到《大學》里的止於至善,和定、靜、安、慮、得,自己想了想,并又在網上查了相關的解釋,有人對止於至善理解為達到完美的境界,有人理解為中庸之道;而定、靜、安、慮、得講得最多的是安靜、安靜、還是安靜。故學生想請教先生對止於至善和定、靜、安、慮、得的理解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
| 回應﹕ 任何人解釋「至善」,必然是根據其個人之主觀,否則無善可至也!人若謂「完美之境界」,說了等於未說,因為,誰知道何謂「完美」?說「中庸之道」聰明些,至少還有古書可查!講「安靜」是實情,人若不安靜,心中萬馬奔騰,又能哪裡去找? 老朽只知從漢字基因講,「至=象形,飛鳥下地,指鳥之到,最終」;「善=羊者好也,良言,有利者」。結論便是:「到最終最有利者」! 什麼是「最終最有利者」?說穿了,得先知各人的立場、目標,才知其利之所在了!認為是「完美」者,一定是理想主義!說是「中庸之道」者,則是讀書人!說是「安靜」者,乃現實經驗之積,若非修道者、就是用心追求之人。 |
| #10126 留言者:網主 [2011-05-05] |
| 告網友: 《智慧學》改頭換面,終於大功告成,將再貼之網上。由於內容變動極大,建議各位重新下載,甚至對照比較,可供作思維及寫作之參考。 人生榮耀終生,不如諍友一尊,蓋事有徵也!本書寫後,掛網三載,原意集思廣益,以免殆誤連篇。繼知,網友們恭良謙讓,隱惡揚善,是保原書秋毫不驚焉。 因沈子極忙,一應工作,自然必然。老朽道法自然已久,口呼筆述,自是自然而然焉。近月圖文系統已上軌道,沈子始將校對《智慧學》排上日程。於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字裡行間宵小多,煩勞英雌斬迂論! 老朽曾對本書流覽數武,一目十行,行行皆懂!孰料,沈子置身讀者之群,將老朽之主觀一一綁赴午門,全書總共十餘萬字,玩法喪紀者即達近千! 總之,有無智慧難堪聞問,食餘既濟樂得腦殘。付梓已畢形同債了,只怕閒來無事、又逢賤犯! 網主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