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8 留言者:漁儿 [2011-01-01] |
| 主題:动容貌 在先生極為耐心、深入、嚴格的指教下,自己的觀念認知、思想境界都有了進步。我一直試著把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動、認知和師長的教誨,通過教學和研究傳達給他人。雖說我的作為滄海一栗、微不足道,但如果它匯入了滄海,就應該有其意義。新年伊始,衷心的感謝先生的教誨! 這裡,想繼續向先生請教。讀到“論語 泰伯第八” :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對其中的“動容貌,斯遠暴慢矣”,理解有困難。查漢字基因:容貌者,面容與體貌。但是,為什麼動容貌,就能遠暴慢?怎麼理解“動容貌”的含義? 謝謝先生指教!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不必客氣。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此語係因曾子有疾,孟敬子問候時,曾子之言。主題是指:人虛偽之表現係因生活有所需求,不得不裝姿作態。蓋儒家主張「人性善」,性既善,人與人直心相待,是稱「德」。故此,君子之道有三:正(正=止於一、恒一、不變)容、正色、正氣,其餘瑣事,不必費神,援例處理即可。 容=人臉上五官之形狀:蓋面所容者,心中之蓄也。古人觀察細微,欲知人先觀面,以察心中之容。是故,「正容」代表將心中所蓄(無論好歹)掩之藏之,勿令對方起念,故能遠暴慢。 色=人臉上顏色之變化:蓋色所代表者乃當時血脈弛張狀況。不論好歹,人面顏色有變即易令人分神。 氣=人意識之主宰:與人交往時應將對方視為「正常人」,任何意識型態俱不應形之外表。實際上,要做到這點最難,因人對人必有「成見」,一旦「氣不正」,行為必有偏差,即非君子之道。 |
| #9999 留言者:漁儿 [2011-01-02] |
| 主題:动容貌(2) 我試著理解先生的指教: 一,文言文重主題 先生說過,文言文重主題,若主題不明,全段難解。所以,先生首先指出該文的主題,然後在此主題下,闡釋「正容、正色、正氣」。 二,「正容」的闡釋 可我對先生「正容」的闡釋,依然有不解之處。我先說自己對「動容貌」的本來理解: 動 = 重力產生運動,開始運作。 我原以為,「動容貌」,指把心中所蓄(無論好歹)表達出來。顯然,這樣的理解有問題:若心中所蓄是歹的一面,那「動容貌」,是不能遠暴慢的。所以,上封信中我說,我理解有困難。 先生解釋,儒家主張「人性善」,性既善,人與人直心相待,是稱「德」。「正容」代表將心中所蓄(無論好歹)掩之藏之,勿令對方起念。那麼,將心中所蓄掩之藏之,就不會「動容」了?也不是「直心相待」了?好像還和人們一般理解的「虛偽」有關? 是不是我對「直」的理解有問題?謝謝先生批評!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理解正確,但不僅是「文言文重主題」,為文、說話、做人、做事都必須有主題(或謂該知道主題)。今人受美文化所惑,不論什麼都要「自由自在」,其結果便是「主觀掛帥」,人人各行其是! 對「正容」的文字理解正確,所不解者為「人性」。當人性為善時,遇事退讓,不表示自己不知道「己利受損」,此刻之「直心」,為善心;而西人事事爭先,其直心即「不能退讓」!蓋人乃環境動物,人性之本為生存,但經過萬載的調理,不同的環境下人們遂各有所適。中國係農業社會,人們習慣於團體中應相互忍讓,否則爭端不止;西人主張「以牙還牙」,乃狩獵必然慣技。 在「人性本惡」看來,「直心」必然是殺伐相向、優勝劣敗!為了不將場面弄得難看,只好「虛與委蛇」,是稱虛偽!然而人性既善,當無害人之心,把「不動聲色」的面孔擺在前面,就是「君子之德」。此外,就算要把對方「置於死地而後快」,而「面對面談判」,也該「正容」!否則,一句話未說,可能已經就刀兵相向了!那是西式談判乎? 斯乃立場問題也(中國求全、西方逐異)!以本室所精心製作之「童子禮」為例,已免費公佈於本網經月,往觀者迄今不過僅441人(連本網基本會員600餘人之數皆未達)。何也?「禮教已亡」矣!五四運動大獲全勝矣(西方為徹底推翻中華根本,控之「禮教殺人」,其信眾極夥)!中華文化之根已腐且朽矣!汝旅居國外,相信自幼未曾受過禮教之洗禮,是以難以領會何為「正容、正色、正氣(意)」也! 夫人本獸,設若未經禮教嚴格教訓,各憑本能,社會上勢必弱肉強食、得者包攬!例如本室所製之「童子禮」,尚有一段未曾公開,係小杏子不耐拘束,「真小人」在姐姐面前調皮搗蛋(西人謂之真、老朽斥之鄙)。童子禮之重要(今日大道淪失,聞台灣有某幼稚園教習股票,「賺錢禮」至上),正在於自幼兒起,否則,待得到了汝之年齡,於人間只見「虛偽」之「偽君子」、與「真實」之「真小人」矣! 難怪!老美稱霸全球已久,如今中國僅用「市場經濟」一招(所幸國人尚知大體,三十年來成長迅速,且未採用「愚人參政」,否則上上下下打成一團,早成「非綠兵」第二矣),老美便面容大變、要全面封堵!「真小人」實在太不「虛偽」了! |
| #10002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1-01-05] |
| 主題:有感而發 朱夫子鈞鑑: 研讀論語時,須知其中的傳授的關係。曾子即曾參,十六歲從師孔子。孔子的孫子孔汲(子思)又師從曾子,子思再傳授給孟敬子,即是孟軻,後人尊稱孟子。 孔子教人因材施教,皆曉以微言大義,並期望舉一隅,能反三隅。因此,因人天賦不同,而解讀亦不。但是,萬流歸宗一句話,子曰:“自天子以至庶人,一切以「修身」為本”,故修身即為君子之道。 孟敬子向曾子請教君子之道,曾子知孟敬子之材,亦師法孔子之道,曉以微言大義,只提大綱,不提細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探問。曾子言曰:“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亦;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则有司存。” 學生(我)個人研讀“論語”的經驗,“論語”中的疑問,就在“論語”中找。 論語中有孔子對弟子們“因材施教”,而傳授的“君子之道”,只要是以“君子”開頭的語句,講的皆是“君子之道。” 朱先生(夫子)以正容、正色、正氣應對曾子之言,並以禮輔之。以禮正容、以禮正色、以禮正氣。正是“論語”中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只是今人不教“禮”,禮何論古今,古禮今廢,幼兒園教炒股票,奈何之、奈何之。 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正是,禮字當頭開,失禮亂綱常,何來義廉恥,如何天下平。 |
| 回應﹕ 正是!多年前,台灣某大學公開授課,何教授,女性,教以「人獸交(未知是否以身作則,但至少實驗心得滿足)」。休言「禮」,連「人」皆非矣!今日各學校嚴禁「體罰」,一律以「愛的教育」代之。於是乎!學生罵老師(甚至生命威脅)、大孩暴凌細孩,到得社會上,娘殺子、子弒父,張獻忠已退位三百年矣! 總而言之,時代愛滋病也!人人爭取自我、自主、自由,待膏肓盡皆解放,是禮之蛻蠡,天下一同矣! |
| #10003 留言者:陳氏 [2011-01-05] |
| 主題:虛擬實境 本人在宇宙浪子中提及的「虛擬實境」,可讓人足不出戶,也體驗到「外出」遊玩的感覺,並且能滿足各種感官需求,比真實還要「真實」,甚至可滿足其他如味覺、嗅覺與體覺等的需求。 請問現在設計的4D網絡,是否也朝著這個方向進發?(一樣那麼「神奇」?) |
| 回應﹕ 以技術立場來說,百分之百做得到,但人間有人間的規律,並非「做得到就做到了」!為什麼?大環境沒成熟、強以行之,會造成「災害」!此外,每個人自我心境不足,也無法實現! 老朽在構思之初,每種細節都已顧及,知不論大小環境皆嫌不足,故只當作小說寫。不料1999年文傳來召,老朽誤以為「聽到鈴聲」了,一時頭腦發熱,既狂且妄,便當作「工作計劃書」處理!更難以逆料的是來後諸般不順,只有一句話可以代表真相:「一切尚未成熟」! 如今學乖了,4d網絡朝哪個方向要看天行事,老朽只是「手腳」,作不得主!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老朽缺人、四覓不得。最後從網友中聘得一位,孰料工作一個月就「病」倒了。更不可思議的是,說澳門醫術落後無人相信,但就是找不到病源!誰知連香港的醫師也束手無策!而今,病人回家休養去了! 不妨想想看,《浪子》書中所述,幾乎是全人類全方位的大革命!就算舉港澳各界全力,也未必能在十年中見真章!而匆匆十年已過,老朽孤軍寡人,除了擺擺排字攤,還能有什麼神奇? 註:待技術過關了,才有藝術家上陣,至時,才會有真正的感受. |
| #10004 留言者:漁儿 [2011-01-05] |
| 主題:动容貌(3) 感謝先生的批評!感謝網友黎明近焉的有感而發! 在上封信(#9999)提問時,學生(我)就在猶豫,猜想先生會批評,但想著這樣的問題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還是冒昧提出來了。信發出后,心裡忐忑不安。 在這裡,法國人常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表達?比如,在法國出生的中國孩子,學校的功課總的來說都不錯,但老師年終的評語普遍是:課堂發言不積極,集體活動不主動。對那些在中國長大、后到法國來求學的學生,法國同事的評語也經常是:中國學生不大和別的國家學生打交道,課堂上也不大發言。對此,我跟同事解釋:一來,是語言問題,漢語和法語差別太大,要達到比較自在表達的程度不容易;二來,我們的祖先有訓“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這樣的解釋,一方面,並不能說服同事,他們說:如果你不表達,別人怎麼知道你在想什麼?另一方面,也未能令自己真正滿意。 當讀到“論語 泰伯第八”時,覺得曾子正是從容貌、顏色、到辭氣,闡述與人相處時的表達問題。雖然,能夠體會到文章條理分明、結構嚴謹,蘊藏著深刻的理性,但從文字理解過度到義理理解,仍有困難;於是,就向先生作了上述的請教。 現在,我初步明白自己問題所在:我沒能從根本上,即從“禮”、進一步從人性上,去理解祖先的訓導。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有關:「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表達?」這個問題涉及文化、教養、環境等因素。 從文化上,須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太多、太精闢的聖賢之道,讓人終身學習都無止無盡。而今的學校教育,只是「謀生之道」,所習祇是等因奉此,即令與老師互動,所得亦不過爾爾。 記得自己在巴西學音樂時,老師也曾問曰:「為什麼你從來不提問題?」老朽楞了一下,本能地答:「問什麼?你講的我都明白!」老師曰:「都明白?那我問你,學音樂做什麼?」老朽答:「除了賺錢,老師能回答什麼?」一時,老師語塞,自後再也不提了。 因為,老師的表現多半淺薄如紙,只因為了尊師重道,中國學生們不為已甚而已。比如說,大學時老朽曾「刻意為難」敝系主任,問其何謂「熱中子」!其實,問問題一為求解,二為刁難,三為閒聊。以老朽所知,學校中一般為人師者,水平有限。欲求解,不如自行思考;要刁難,中國人無此習性;為閒聊,那更是「在地人」的最愛、又是中華文化之大忌!故而免了! 再看國人的教養,百年前百分之百的尊師重道,淪落至今,尚保有七成。只要看看就學意願就知,孩子們不喜歡讀書,古今中外皆然。但中國人在千年的教養下,不論如何,家長再苦也要讓孩子進學,否則為鄰里所不齒!而且,家長最信任的就是師長,教導孩子們的觀念,就是「老師永遠是對的」! 那麼,上課就要用心學習,就算有問題,自己慢慢想,遲早會想通。同時,國人認為,尊重就是互相默許。比如說,老外最令人受不了的,就是臉上永遠掛著面具,夫妻子女,每天一定要重申一次「我愛你」,否則代表「變心」!為什麼?蓋基督教規定餐前必禱告、每週上教堂,至於內心如何?誰知道? 說實話,在課堂「表現最多」者,其問題最大!首先,「他、她」佔用了別人聽課的時間;其次,常問之人經常用嘴多用腦少,久而久之,遂變「痞子」!至於說「言之有物、振聾醒瞶」,休說一般學校得未曾見,就包括各知名之大學,其百分率絕對在兩個小數點以下,能有萬一就不錯了! 最後,再看中國的環境,百年以來,歷經各種恥辱、艱困,做個中國人,實在「沉重已極」!所以,國家一旦發達了,最拉風的是「暴發戶」,而最謹慎的是富豪!前天,電視上報導,深圳機場上出現兩個「女解放軍」,身上的「名牌」價值不菲,人人側目!富比士雜誌也說,中國有數萬億萬富豪,居世界先進行列! 由這兩種人身上,可以看出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表達」!如果表達,就會像那兩位「女解放軍」,解放了自己、惹毛了眾人,遲早會遭到再解放!少說一句話,少好些麻煩,這就是汝所謂「禍從口出」!至少,中國還沒有到真正值得大書特書、張旗鳴鼓的時機。故,何損之有? |
| #10005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1-01-06] |
| 主題:正容、正色、正意 朱夫子鈞鑑: 在下沉潛近兩年,不敢網上發言。 一是近年重習論語得之,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二是怕亂發言,言之無物。 今天再次發言,是想到漁兒網友也在學習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分享一些心得。 今人讀古書,如不讀史,則不知當時的「人、事、時、地、物、情、理、法」,就很難理解書中的微言大義。 但自從以先生所講漢字之「體用因果」,重溫丟了近三十年的論語,似乎有了不同的體會,「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言,絲毫不假。 在此,以學生之淺見,與漁兒網友分享,並請先生指正。儒家講「修身」,我就以修身為主題,提出我對「動容貌、正顏色、修辭氣」之理解,並以本人一日之行來實踐。 一.動容貌(正容):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刮鬍子、梳頭髮、更衣(不奇裝異服)、做體操(振奮精神),以此對己是禮,對人亦是禮。 二.正顏色(正色):臉保持和顏悅色,面帶微笑與人打招呼。(家裡的不快,不表現與外人;公司的不順,以不帶回家),(對上無諂,對下無驕),這也是禮也。 三.修辭氣(正意):口不出惡言(被人超車,誠意讓他超),不花言巧語(瞞上騙下)。這亦是禮也。 能做到這三樣,吾等凡人這一天就能避禍、免辱、消災(斯遠暴慢亦、斯近信矣、斯遠鄙倍矣),可是,難啊!難啊! |
| 回應﹕ 好極了,汝已近道矣!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是之謂也!如今汝二人,分別立足南美與歐洲大陸,各得夫子傳授,是「有朋赴遠方去,教化無類也!」 若人能修至此,持之以恒,人我兩忘,其非聖賢哉?「難」者,鳥稀少善飛,捕捉不易之謂也。惜世人酷好逐易,三代以降,人腦已退化與以往兒童相似(科學家檢驗頭骨,認為自新石器之後,人類大腦已縮減近一成,蓋生活日見優裕、用之漸少),如今老美除了愛來愛去、買進買出之外,連印鈔權在手、做個正經生意都稱難! 夫中華大道有六,乃「詩、書、易、禮、春秋、樂(秦後已佚)」六經。言語之本為詩經;做人之本為書經;思維之本為易經;行為之本為禮經;認知之本為春秋;陶冶之本為樂經。唯文化亦有待真理考驗,今人媚美,而美人唯暴力財色是問,中華文化是否應該淘汰,且觀來日! 人生之價值,無非有識者得令後人明瞭,何謂光明正大地生存!是以身教勝於言教。張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值今大道蒙塵之際,有志者正當努力。 共勉! |
| #10010 留言者:小人 [2011-01-09] |
| 主題:問 老師:學生的問題是,人該相信科學還是仙佛呢? |
| 回應﹕ 荒唐!科學跟你說了什麼?仙佛又何時造訪了?做人起碼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力,沒有?快培養一個! 假定科學、仙佛有「各別意見」吧!設若一個家庭中,父親和母親看法不同,吵了起來。試問,做兒女的,該相信誰的?正確的答案是:「保持中立,悉心觀察。」因為,不論多嚴重的「爭吵」,若非臨時的天氣,就是蘊蓄已久的火山發洩。臨時,時過境遷;發洩,端視能量的大小,非做兒女的能負擔也! 本網老談「文化」,意指「文字化育」,係先聖前賢們經過萬載淘鍊(目前在考古學者的努力下,中華文明的實證已及九千年,口口相傳當不止此數),記之傳之,遂有今日。是知,人無文化,等同猿人;誤解文化,只顧唱歌跳舞,也不過是個平地洞人!至於只識之無、不知義理之類,該是化育失敗、茹毛敗祖! 既知文化,當知,科學乃物質文明之圭臬,若涉及,當以科學是問;仙佛乃精神文明之昇華,苟思及「我」,焉可用天秤燒杯測量?即令問及「宇宙的起源」,於物質世界,大可探訪二百億光年外之星雲;若考慮到人類思維的極限,抱歉之至,快翻閱古籍吧!愛因斯坦還幼稚得很,連牛頓也曾在「鍊金」門外彷徨! 中國人素來主張「心物二元」,是謂陰陽;蓋人本具身體、思維二元本質,身體受限於空間、思維則來自時間,二者互補互利,不可偏失!所謂科學,係以空間為基準,以時間來認知,由於可供驗證,屬於客觀;而所謂仙佛,是概指精神之極致,早已超越了世人所能企及,一種「理性的指標」! 理性乃人類判斷的普世標準,可供客觀,科學需理性的驗證,精神也需理性的論證!不論科學家、神學者,舉凡只會複誦章節,人云亦云、半懂不通之徒,只可稱之「信眾」!而所有的信眾,若不知所信之界、所憑何理,偏偏堅信所「不知」,是則,假不知為真理,一概可稱之為「迷信」! 須知,整部宇宙進化史,苟若繪製成圖,其形莫非一座金字塔。金字塔頂,一尖獨聳;塔底,眾坦齊集。苟若無尖,可謂之丘;再若有尖無底,怒草叢生,無塔可成!人類社會亦然,若社會中無領可導、或愚賽盲,其傾圮遲早;再若人人皆為頭頭,大頭頭伐小頭頭、小頭頭伐毛頭頭,人類早已蕩然! 是以,任一社會皆有智愚之分,任一社會之中,亦有明昧之比。匪此,金字塔不能成形!而無金字塔之上下分類,弱者無上企之期望,強者缺下屬以代勞。凡公平,必因有不公之實;凡正義,必係有不義之事!一陰一陽、有陽有陰,因陰陽互補,能量遂得振盪反覆,智愚明昧何獨不然? 最後,汝人生尚方長,速速痛下苦功,打通「智愚兩脈」!有了明確的判斷力,當知該信爹則爹、該信娘必娘!真理是:科學與仙佛素不矛盾,矛盾者,信徒們各各之愚昧與私心也! |
| #10011 留言者:雪浪浮花 [2011-01-09] |
| 主題:“成人之美”可否這樣理解?先生賜教! 《論語-顏淵第十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一般都解釋為君子助成別人的美事,與人為善之義。 竊以為,此處人當作泛指之人,指人性而言,君子成就的是人性中的美好,不成就人性中的惡。小人與此相反,小人成就的是人性中的惡,卻不成就人性中的美好一面。也就是說,孔子承認人性中有美有惡,成其美者為君子,成其惡者為小人。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者,君子上達于美,小人下達於惡。“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者,人性中美惡並存,是為人性相近之處,後因所習而表現不同,習染於美者為君子,習染于惡者為小人。相近者,人性也;相遠者,君子與小人也;所以相遠者,所習不同耳。 查論語中君子小人並論者,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等,其中有“小人反是”一語者,唯此一句。 故此句誠為一篇之關鍵,一以貫之也,可視為夫子判別君子小人之辭。君子小人果如何區分,此句乃根本之正解,其他各句並論者,皆圍繞此句而發,只是舉出其表現各異之方方面面。 |
| 回應﹕ 正確,古文之妙,存乎一心,心正可作正解,否則亦可自說自話。蓋傳統社會「讀書人」僅屬少數,全靠「精英」主導,既是精英,當知如何謀利於大眾。今日不然,文盲掃除了,義盲到處橫行,為了私利,黑的可以說成白的!尤其是商業作祟,人民判斷水準愈低,愈是容易被欺瞞控制,故胡沽枯固,草下皆苦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解釋為君子助成別人的美事,是小格局之義,但若顧及成就人性之美好,此人已非「君子」而係至人矣!緣基於各人的立場,能做君子已屬不易,強人之難進一步登堂入室,恐怕人必望而生畏。若以夫子而論,汝之解釋頗得個中三昧,是以物以類眾、人以層分是也! |
| #10012 留言者:漁儿 [2011-01-09] |
| 主題:动容貌(4) 謝謝先生有關「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表達?」的解答!對我既是安慰、啟發,又是提醒、告誡。謝謝網友黎明近焉身體力行心得的分享!我想結合此心得的啟發,再試著理解先生的指教: 一,主題 從人性出發,闡述君子修身之要。依禮而行,在容貌、顏色、辭氣的表達上,就是“正容、正色、正氣”。 二,從文字到義理 1,文章的分析 從文章的結構,與“容貌”、“顏色”、“辭氣”相對,“動”、“正”、“出”指表達的動作。因文章只提大綱,不提細則,故可理解為:在面容、體貌表達上,要能避免粗暴、怠慢;在神情、臉色表達上,要能接近誠信;在言辭、語氣表達上,要能避免鄙陋、背理。又因主題,依禮而行,“正容、正色、正氣”,以達之。 2,從文字到義理理解困難的再分析 當我讀文章時,覺得其中“正顏色,斯近信矣”比較好理解,“使神情、臉色端正,這樣就接近於誠信”。但以此邏輯去理解“動容貌,斯遠暴慢矣”,就有問題了:因為,使面容、體貌生動,並不一定能避免粗暴、怠慢。 由以上分析看,“正顏色”的“正”,指表達的動作,正 = 端正、調整;而“正容、正色、正氣”的““正”,指表達的依據、結果,正 = 禮、使之正。二者有層次的差別。 三,從義理到實踐 修身之要,“養於中則見於外”,故須理論聯繫實際,于實踐中,體會之、踐行之。 謝謝先生再指教!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是的,中華文化不是「理論」、「宣傳」、「自欺欺人」,而是人類社會幾千年來積累的寶貴經驗。今人愚昧無知,忽視了人性,只看眼前而不知反省,報應已經臨頭!中國人傳統的美德,被貶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不錯,石頭移開了,結果呢?溫文爾雅的人們變成了窮兇惡極的猛獸,不喫光身邊的獵物難以回頭! |
| #10014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1-01-11] |
| 主題:君子成人之美 朱夫子鈞鑑: 漢字基因字典,大用矣! 美: 字首〔羊〕:家畜,肉美,毛長。 字身〔大〕:壯大。 美之本義:羊大,無缺點,好的感覺;又稱頌也。 例: 美行:好的行為,做益人之事,令人稱頌。 惡: 字首〔心〕:內感器官,司情緒及認知。 字身〔亞〕:醜也。 惡之本義:醜心,壞也,故意做害人之事;又憎恨也。 例: 惡行:壞的行為,故意做害人之事,令人憎恨也。 成: 字首〔戊〕:茂盛。 字身〔午〕:原字為午,晝十二時,陽氣正盛。 成之本義:陽氣茂盛之極,將終,就也,畢也,正面的結果。 例: 成事:最終之事、完就之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依漢字基因字典,從字面上直接釋義,可得「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之說法。 子曰:君子「完就」人所「稱頌之事」,不「完就」人所「憎恨之事」,小人剛好相反。 例: 某,拾金不昧,歸還失主,亦不索酬,此乃君子所為,令人稱頌。 某,開車擋道,擋救護車,還比中指,此乃小人所為,令人憎恨。 故君子成人之美,小從拾金不昧,大至精忠報國(文天祥、岳飛、史可法〕;小人之惡,小從開車當道,大至禍國殃民。 顏淵問 孔夫子君子之道,顏淵乃孔門中德行最高的弟子,且聞一知十,就連 孔子都自稱不比顏回,故答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讓顏回自己體會,而不強調什麼是「人之美」。但後半句又提及「小人」,小人乃「無恥」之人,故我推斷此句,主要是講君子要「知恥」。 子路問 孔夫子「士(君子)」之道,子路只能聞一知二。故 孔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直接講明了「士大夫」要「知恥」。 吾已過知命之年,雖處異鄉,卻日益思慕傳統之「倫理道德」。行有餘力,重習論語,輔以漢字基因字典,以古人為師,收益甚大。自己以前讀書時,總覺得未遇明師;現在才知,欲得明師,盡向古人求。願見賢思齊也。 |
| 回應﹕ 是也,莫謂天下無明師,書中必有聖賢至。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謙卑自持,敬奉先聖前賢,明禮饗道,是有數千年輝煌之文明。如今道毀社圮,美其名民主自由人權法制,實則主觀掛帥,是非不分、黑白難明。人人各顧一己,致男男女女雲雨佈施、國國族族兵戎相見,自然之極也! 汝閉門讀書兩載,大有進境,今旅居彼邦,係機緣之始。政府雖有意普世成立「孔子學院」,但官場文化,無非言之鑿鑿而已。巴人雖然歷史短淺,但人性相通,當年老朽曾為之開目,巴人無不喜悅。汝可大宣儒示,令人子親其親、夫婦歸其歸,貨物用其用、錢財利其利,是曰:世界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