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66 留言者:空夫子 [2010-12-06] |
| 主題:阿炳之〔二泉映月〕 未知朱老師曾聽此人及其作曲否?年歲虛長,淚腺失控,每聆此曲,情不自禁。 http://blog.dwnews.com/post-49829.html |
| 回應﹕ 夫子久違了,馨香祝候。 君所淚者,鄉情與歲月也,與「純音樂」本身關係不大。蓋音樂係「感性」三源之一,因音所導:「過去回憶、當前生活、未來期望」之叩門鈴是也。以阿炳之「二泉映月」為例,其個人生活之悽慘(網上有載),令人戚戚;其樂音之「在地特性(如二胡等哀哀之聲)」,對一「年歲增長」之老者(吾等皆屬古來稀也),自是觸景傷情。 其次,君移居美利堅,物質生活固然無憂,但精神上魂牽夢迴,乃人類特有之「主客觀二元效應」。於客觀,整體為「一」;雖主觀亦為一,而又與客觀之一大、小有別。當二者相合,「大一」與「小一」之間,矛盾重重;但若二者乖離,不論什麼理由,「小一」常有憾兮缺兮、盻兮待兮之感。於斯,一旦得「感」「大一」之存,「小一」五衷俱撼矣! 最後又涉及不多之來日(職是之故,青少年無此感),平日概係「理性當道」,個人忙碌尚且不及,神思皆被佔用。然而,音樂屬聽覺,宇間無此「能量變化」之防火牆,天籟天邊始!人非太上,稀者為貴,一旦「鄉音」發動,孰能免疫? 老朽所學,「正宗音樂」也,正因如此,左道旁門悉數閉門不納!值今之世,音樂殿堂已圯,正宗被打入冷宮,老朽不過殘臣餘孽,除了自作樂曲,所識大師有限。尤以「自任匡復傳統(係受先父命名之害)」重責,席不暇行(每天面對電腦暖坐十幾個小時),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假以數年,行將功德圓滿,更無時間聞新,龐大淚庫已封閘矣! |
| #9967 留言者:網主 [2010-12-06] |
| 告網友: 茲得網友來函(所附「簡易思維」一文,內容甚佳,望再接再厲,努力為之),詢及一重要課題,茲統一作覆如次: 原問: 請教朱邦復工作室: 一、末學如此演繹朱邦復先生之開放系統,不知是否有誤? 二、相對於原圖示或觀念,此演繹版是否有致命之局限性? 三、若學者堅持不懈,通過此方法或經指點後修正的方法,能否更快些達到朱先生之層次,或能看懂先生之著作,或學習起文化或科技會更有效率些? 四、若末學之演繹不誤人子弟,末學擬採取產品免費、服務收費的方式運作,不知可否?因為 http://cbflabs.com/?id=5(本網所有資料,在未經出版者及原作者之正式書面授權前,嚴禁修改、增刪其內容,或以其他途徑(包括電子、機械、影印、錄音、電視、電影、其他語文)出版牟利。) 關於: 產品免費:即此文檔的完整版將免費分發。 服務收費:若需針對性指導、或將文檔圖像換成自己喜歡的照片等個性化服務,則需付費。 收費原因:末學有私心,因為需要餬口,可又覺得其它工作不值終生從事。另一個擬採用類似運營方式的是識字教材,格式如本文檔的文釋部分,另包含聲音。(前者,有人慾共同製作識字教材之事,黃了。其團隊負責人說主要做育兒護理等教材。想想還是自己動手好了。) 答覆: 凡「漢文樂園」之作品,皆係供教學之用。凡有人有心推廣,可採取上述「產品免費、服務收費」方式,本人無異議授權。 此據,朱邦復謹識於2010年12月6日 網主人白 |
| #9968 留言者:曾凡 [2010-12-08] |
| 主題:关于“有无相生”的问题及思考 朱老師好: 學生近來研讀一本科學史類書籍,是雷元星寫的《人類的科學》。該書梳理人類關於宇宙自然及人類自身認識的歷程,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觀,其觀點簡述如下: (1)萬有引力的實質是靜電引力。這樣可避免萬有引力理論帶來的引力與質量無窮大的問題。 (2)宇宙間的一切天體都是伽利略自由落體,沿螺旋軌道運動,由此形成大墜落的宇宙模型。否定“大爆炸”宇宙理論,並認為像“黑洞”之類質量無窮大的天體不可能存在。 學生以為,這兩項觀點與您的觀點有相通處。雷元星用靜電引力代替萬有引力的物理原因,老師用能量壓力代替萬有引力;雷先生用自由落體的螺旋軌道建立一個向引力中心下墜的大墜落宇宙模型,而老師用渦漩體建立宇宙模型。當然,老師的理論更為徹底明晰,故摘記如下: 1、能量定義:構成任一系統體用之因果。 2、能量的本體是宇宙壓力,能量之用為渦漩體。 在此基礎上,學生想到老子的一句話:“有無相生”。在通常的概念上理解,此句意思是:事物從虛無之中產生,然後事物又經演變歸于虛無。細細思之,卻有不解處。有無相生用于宇宙學上是否合適?若解釋為事物從無形中產生有形,然後歸于無形,這種理解通暢,但是否過于狹隘? 若雲“有生于無”,那“無”生于何?如何定義絕對意義上的“無”,根本的“無”? “有”只能產生于上一級的“有”,那上一級的“有”產生于何?逐級推論,若此系統無限,是否意味著人類終不可知其“有”產生的第一因? 想到這些本元的終極問題,思維感覺非常吃力。怎樣才能調和解決? 無奈之下,對這個問題靜置許久。昨天我想到一個方案: 對於第一因的本源問題,只能假定“天理本存”,宇宙是一個動態、平衡、不滅、守恒的系統,從宏觀上體現出穩定性,微觀上表現出變化性。實際上這是大道不易、簡易、變易的原理。各種科學演繹、歸納、實驗、討論來討論去都不能脫離這個根本的規律。站在人類的立場想還原出無限宇宙的真相,何其難也? 以上想法很雜亂,請教師指正。 祝朱老師及沈老師身體安康! 學生:曾凡 2010-12-7 |
| 回應﹕ 基於「系統論」的定義,人在系統之中,一應認知都受到系統限制,是不可能得到「第一因」的。不過這並不妨礙人們追求、認知、理解,只是,切勿以為「宗教、哲學、科學」就是最終答案。 那麼,這些思考「有什麼用」呢?老實說,站在主觀立場,邏輯思維必須驗證,否則會形成「自以為是」。而一般具體的事物,眼可見、聲可聞,人人以為「不過如斯」,也就是說:「人人都已經自以為是」了。是嗎?不是嗎?「桌子」是桌子嗎?「襯衣」是襯衣嗎?「什麼」又是什麼?「語言文字」又是什麼,能代表「什麼嗎」? 話說回頭,當人還沒「真正理解語言文字」的真相前,也就是「語言文字的客觀定義」之前,天下有什麼可以「討論」的呢?蘇格拉底之價值所在,就在於他執著於追求「定義」,不幸他沒有成功,後來再也沒人自找麻煩了!因此,汝所述的各種見解,可以謂之「主觀讜論」,供一己練習邏輯思維可,欲探討「宇宙真相」則謬。 可以繼續想,愈想、頭腦會愈見清晰,對世事也會愈加明白。但是千萬要知道,無數哲人想過,無數有心人正在想,未來也必會有更多的理論出籠!那有什麼關係呢?自己頭腦清晰、能正確地判斷世事,就代表離客觀思維稍進一步。人生本是個荒山野嶺,只要用心,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走到哪裡有什麼關係? 人生百年苦短,但百個百年就夠長了!人生惶惑難明,但大腦越用越通!有個可以參考的原則:「如果宇宙沒有第一因,當然找不到;再若有,肯想就有機會!而且,不去找,無中永遠是無;一旦找到了,無中豈非生有?」無中生有又當如何?在一間黑暗的房間裡,只要點一支蠟燭,眼前就會大放光明!百年過去又是百年,人生長短,如此正是如此! 後註:昨日老朽與沈子討論「三維人像之發音與口形」,沈子認為讀「齒音」時,牙齒應閉合;老朽則主張微張。雙方爭了半天,最後決定用「人像」為證。結果,證明二人所說「概念雖別、而口形相同」。舉凡世事,莫不如此,人人各說各話,實則大同小異。但是為了「面子」,只得死掰,待嚥不下這口氣,最後兵刃交加,天下大亂矣! |
| #9969 留言者:漁儿 [2010-12-10] |
| 主題:種樹的人 又至年終,特來給先生請安:祝願先生身體安康! 一直在關注先生的圖文系統,在我心中,先生早已和「愚公」、「種樹的人(注)」合二為一了! 自從上次退下去後,一直在消化先生的教誨,不知還可不可以繼續就漢字向先生請教。算法的教學和研究是我的日常工作,事實上,我只是把它作為一個切入點,由此,知行合一地重新學習和理解傳統文化,並把實踐中所得的體會與人分享 - 我把這理解為人生還債的一種方式。 學生漁兒 敬上 注:「種樹的人」是法國作家讓-紀諾的一篇文章,也是在先生這裡認識這位作家的。我把「種樹的人」一文的題詞翻譯出來,與網友們分享: 要真正看出一位品行出眾的人,你得有好運氣,能在數年的時間裡觀察他的行為。如果他的行為擺脫了自私,動機空前的慷慨,他確實不是要到哪裡去尋找補償,而且還在大地上留下明顯的印記,那麼,可以肯定,你是遇到了一位令人無法忘記的人。- 讓 紀諾 |
| 回應﹕ 謝謝關心,圖文系統進展順利,但因老朽沾惹過多,而公司規模有限,戰線太長、成事不足。所幸老朽安於自然,此生以燃盡燭脂為目的,上次身體大檢查,醫生告以可活到百歲。再假二十年,連補天都有厚望,何況一圖文系統焉? 有疑宜問,老朽是知無不答,但若不知則不得不自休再修矣! 其實,世界上人人都在種樹,只是各有機緣,所得種籽與土壤不同。老朽是開山造橋的命,專找人跡不至的荒山野嶺,因此雖然辛苦,但卻少了競爭的對手。更有幸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打拼至今,雖然忙甚,其樂也融融。目前,樹苗的根莖已經茁壯,快到了收穫的季節,人生已無他圖,是大無礙也。 |
| #9975 留言者:漁儿 [2010-12-18] |
| 主題:“概念”与“象”(3) 多謝先生!我試著結合#9857留言中關於“主觀與客觀”向先生的請教,來理解先生對概念與表達關係的指正: 一,主觀與客觀字源(漢字基因) 基於觀者的立場,觀念有主觀與客觀之分。主客者,立場也,自己與他人之謂。 主觀 = 以個體為立場,所得之認知。 客觀 = 以整體為立場,主觀認知之聚合。 二,中西方關於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認知 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以人為本,個體為主觀、變化,整體為客觀、本源,因概念為關於事物之共識,故概念 = 本源 (天),表達= 變化(人)。 在西式觀念,以神為本,心物二元,人為主觀、變化,神、物為本源、客觀,因概念為人的概略念頭,故概念 = 變化(人),表達 = 本源(天)。 三,分析我對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認知 于#9973留言中,我以為,人認知事物,而有概略念頭,又以簡單符號代表之,故依此順序得出了:事物(地)+ 概念(人)+ 表達(天)。 實際上,這是把人的思維從形式上作線性的簡化,所以,先生說是西式觀念。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完全正確,透徹。 需要注意的是,談到「主觀、客觀」已屬「思想學(層次高於哲學,西方尚無此〔思想學〕之認識)」範疇。由於西方所有認知一律立足於「上帝創造一切」之一元論,以致於連科學都得發明一個「大爆炸」,生命起源也要找個外太空創造者,以成就一元夢!最荒謬的是:近世紀在船堅砲利之下,西式殖民學泛濫成災,全世界都陷入這種萬源歸一的「統一大業」中! 其實,世界上如果沒有「我」,何來「除我之外」的一切?再說,如果沒有宇宙,又何來「我」?而「我與非我」同存,「性質、意義、條件」極端相反!這不就是「主、客觀」二元最真確的明證嗎?為什麼在光天化日之下,真理竟會蒙塵呢(西人謂之心、物,故被物理學家否決了)?簡單,西人迷信他們的老祖宗,國人迷信強者,大家迷信成習! 實則二元論始自五千年前的《易經》,只因「胡適」之不懂,後人之淺見,於是,中國人「大義滅親」!結果,愚翁能開山,見到山外風光明媚,有奶便是娘,遂成為「失去自己思想的瑪雅族驢尾」! 正本清源,在思想上,不能摻一絲碴子!基本觀念只有簡單的幾個分叉,然後不斷分裂!由自我主觀伊始,一錯就步入蛛網,思想再也無法回頭。當然,哲學很安全,對與錯絕不影響吃喝拉撒、功名利祿;可是思想則不然,錯了,會後悔一輩子,精神分裂! |
| #9980 留言者:乾乾 [2010-12-21] |
| 主題:煉拳體悟 朱老師: 您好! 今年在下業余時間主要用來煉拳,年中還去北京看望太極拳恩師,得到指點後,重回正軌。通過每天的鍛煉,到現在為止,身體有了很大變化,體悟到了拳論上一些東西。同時思想上也有進步,今晨上班路上偶成一段文字,整理如下,請老師指正。 出發點是用來歸納林林總總的拳訣,推而廣之,也可以指導自己今後的人生之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 中華武術(特別是內家拳),源遠流長,近代值民族危亡之際,時代劇變之機,高手涌現,而且把自古以後珍貴的拳訣密本大量公開。花開有時,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會武風大開,一新世人耳目。 一十歌 一氣乃太極,渾然圓轉體。(如漩渦體,能量之基本態也。) 動之分陰陽,二魚鉆杳冥。(如呼吸、開合、虛實、升降。) 三才立結構,金字塔基固。(天地人三才結構也。) 人立望四方,四季自然成。(東西南北、春夏秋冬,時空宇宙。) 相生相克義,五行變無窮。(思維超乎時空,智慧之公式也。) 二儀乘三才,六爻神無方。(神無方而易無體也。) 七星北斗辰,居所眾星拱。(子曰:譬如北辰也。) 八卦風雷激,方圓有龍騰。(八八六十四,群龍無首吉。) 九宮格天下,合十乃歸真。(九九八十一,歸元無二途。) 自注:拳訣無窮,歸納之時,當知其所論要點在何數中。 乾乾 敬上 |
| 回應﹕ 甚佳!欲成大事,須先健魄(若謂「拳訣」必須押韻,否則不易背誦)! 體魄者,人志之本也,苟人體氣血阻滯,必然心神難安!人體之不健,猶似山荒澗涸;而人魄之不全,則如風擾殘燭!夫宇宙乃時空之基準,人生自幼及長,於時,寒暑春秋,莫非動靜因應;於空,一體之用而已。職是之故,善時者,須於幼時建妥道基,以備後世之用;善空者,應珍攝人間道理,以上承先賢、後續萬載,與宇宙同壽! 如今,西風當道,其所謂之「體育」,實乃「肌肉鍛煉」。年輕之際,在名、利、色、氣引誘之下,練得魁偉壯碩,人人稱羨。待年華一過,四肢衰疲,而大腦空虛,人生榮華只剩餘燼!再不然,蓄得若干財物,終身吃喝玩樂,仍舊化為屍腐!如是體育,謂之「娛樂商業出品」可,詢諸人生為何,洵答云:「無所謂也」! 我國之「傳統武技(非如今央視之〔武林娛樂〕)」,素以「強體健魄」為目的,用以「止戈」,而不供比賽。不幸,當今傳統文化式微,人人只顧近利而無意長功!尤其是社會上重商輕義,無知無恥舉世全同,人人但見生生死死,卻不知志節何價、體魄何用!是以,當人腦中無貨、心中無志,手足四肢、五臟六腑非屍餘何? 老朽有幸(或稱不幸),自幼練得內外功夫,體強心健,自入電腦門來,三十餘年工作無休,而筋骨意念如昨!蓋電腦之智慧重於肢體,苟人之意志不堅,玩電動遊戲可、研系統程式否!再則人之體魄微弱,打漁一日、晒網三天,思緒無法專精、道理難得入門!是知,年紀輕輕,理應鍛練體魄、內外皆修,切勿戀戀於感官迷宮,待黃金之歲月空渡過,大錯已錯! |
| #9982 留言者:漁儿 [2010-12-22] |
| 主題:思想學与哲學 謝謝先生的鼓勵和教誨!在談及中西方文化時,人們常說“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是否就是先生的“思想學”與“哲學”所指?我想繼續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角度,來理解先生關於“思想學”與“哲學”的指教。 一,思想學與哲學字源 1,漢字字源(漢字基因) 思 = 耕耘於心。 想 = 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思想 = 又思又想,思維的結果。 哲 = 挫折眾口,令人折服,智也。 學 = 教導尚在矇昧中的子女,系統的知識。 思想學 = 思維之學。 哲學 = 思辨之學。 2,西文字源 思想(thought),來自Old English“ toht, getoht”,意指 "to conceive of in the mind, consider". 哲學(philosophy),來自希臘語“?????????????????”(philo-sophia),意指“熱愛智慧”。1874年,日本啟蒙家西周用漢字「哲學」翻譯philosophy,后由康有為等將此譯稱介紹到中國。 二,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看思想學與哲學 思想學與哲學都是思維、認知之學,思維的本質是概念的認知,所以,基於中西方對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認知,可看出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的一些異同:在中國思想,以概念為本源、表達為變化,出發點落實在概念的生成與內容上;在西方哲學,以表達為本源、概念為變化,出發點則落實在概念的結果與形式上。 即先生所說,與基於《易經》之二元論的中國思想形成對比,立足於「上帝創造一切」之一元論的西方認知,迴避了概念的生成與內容。 三,思想學與哲學的關係 從認知的角度,生成、內容為本,結果、形式為末,所以,先生說在層次上思想學高於哲學。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好極了,實為有心人也!此類觀念,正需努力鑽研,否則學者概念觀念不分,東方與西方聊共一色! 查人為環境動物,東方與西方基於地緣天候有別,自石器時代以降,華夏民族落藉黃土高原(當時黃土高原之水土條件為舉世最佳者),務農維生,漸漸形成「大群落」。而歐洲地形分割,各部落自謀生計,多以狩獵遊牧,即令務農亦屬小農,格局有限。大群落之特性為人口眾多、社會型態複雜,若無穩定的制度以資控制,必然掠奪殺伐,無休無止;小群落則只要資源充足,生活即能自由自在。 此外,基於生活特質,農民必須聽天由命、尊重自然;獵人則恰恰相反,極積進取、得失分明。於是,人性的需求將華夏人民緊緊綁在一起,人種混合、觀念互通,發展出倫理道德的規範;獵者則各自謀利、彼此兢爭,強者擁有一切,形成一元的「神主」定論。這種現象,在東西方交流不足之際,必然各自發展。但到了近世紀,西方工業化異軍突起,海運輰通,進化的遊戲規則驟變,中華文化受到嚴重的考驗;再經過二十世紀的工業文明,物極而反,獵人與獵物之間角色曖昧,面臨抉擇的又是人類文明本身了。 談到這裡,應該可以界定「思想」與「哲學」的分野了。上則所述,不是「歷史」、也非哲學,而是一個「人」對所處身的環境的一種「反思」。反思不需要「專業技術」,也不可能有任何「學者專家」,更無所謂「正確、錯誤」!那麼,這種「似是又非」的反思是什麼呢?嚴格說來,是種當前「毫無價值」的夢囈,但是,如果言之有物,遲早會成為未來人類生存的明燈。 李耳如此、孔丘如此、釋迦牟尼也是如此,他們的「思想太過先進」,生時難得有人瞭解,甚至默默無聞。但時至境轉,千秋萬世皆賴導引,影響人類無窮!哲學家剛剛相反,他們專拾前人餘緒,終生討論一兩個人們已知、當世尊崇的課題,名利兼收!再說明白一點,「思想」人人都有,但其價值可能由零至無窮大、只有時間可以證明;「哲學」只是一種「知識」,上學即得。 因此,此二者不可相提並論,若強以論之,思想包涵且能改變哲學,而哲學或具部份思想但只能影響某些知識。由於老朽無意名利,故好思想而鄙哲學(數年前,因老朽捐了五十萬,被邀參加在中國舉辦之國際哲學會議,老朽仗著是「資方」,故大膽狂言:「傳統中華文化中只有思想而無哲學」),由是得罪了一票「中國哲學家」,從此不相往來! 至於欲「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看思想學與哲學」則又繞遠了,若假設有所謂的「思想學」,那麼要「想什麼」才能視作「思維認知之學」?如果一個人只想:「我能吃什麼」,能算「思想學」嗎?問題是,再假定有朝一日,地球上生態破壞到了極處,「人能吃什麼」將是絕對的「顯學」!但是時機未到、且不知何時會到,於斯,「思想學」只好泡湯以待了! 再談「概念認知」,對一個「主觀」的個人,其「認知」完全主觀。所以,人與人溝通,實際上是「各說各話」,「一半懂了」算阿彌陀佛,「大半不懂」是常態!反正人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走到哪裡都說不定,還有誰管河那邊又有什麼「概念認知」?當然,有「客觀」的字典,好極了,世界上有兩個人對同一字典上的「概念認知」相同嗎?至少老朽沒見過! 倒是:「基於《易經》之二元論的中國思想形成對比,立足於〔上帝創造一切〕之一元論的西方認知,迴避了概念的生成與內容。」一說正確,西方認為「神」是絕對的,不可討論,也就是說「信仰決定一切」!老美說誰是「邪惡軸心、恐佈份子」,誰就是!不相信?有地獄在等著!待美人自己上不了天堂,沒關係,自己印鈔票總可以,反正全世界買單! 中國人就麻煩了,一切都要「找個理由」,有人說是「要面子」,老朽認為是陰陽作祟!不幸倫理道德垮台,到了民主自由掛帥的大日子,公有公理、婆有婆理!人人有理的結果,一個比一個聲音大,一個比一個後援多!最後把法律捧上西天,偏偏法官有法官的道理,台灣就有法官收了紅的、放了黑的,明明某人犯了滔天大罪,法官判定無罪,理由是:「證據不足、因為我沒看見」! 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倫理道德式微、人間已然亂成一團,世界待重整,觀念待革新,在黎明之前,四週總是最黑暗的!汝既然有心,不妨努力,只是不要忘了,欲做「思想家」,要看有沒有對未來世界的遠見;若是「哲學家」,隨便找間小大學,選幾個學分就夠了! |
| #9983 留言者:乾乾 [2010-12-23] |
| 主題:中西體育簡單比較 朱老師: 您好! 昨日時值冬至,20:30在下去住宅小區空地練拳,順便先拋了一卦問明年如何,得小過之萃。第一印象就是一個練八卦走圈之象。今晨五點起床後,突然想到此卦象太神奇了(五行納甲略)。三四中爻就是人的中軸,其他四爻就是兩手兩足。繞圈走路時,呼吸帶動全身陰陽變化,可得中孚卦。變卦為萃(錯卦大畜),有元氣萃聚之意。所以卦象反映了我明年天天早晚走圈練功之事,這讓我不得不感嘆卦象的神奇(左非右聽到鐘聲時的心境有點理解了)。 由此想到,中國人的文化根源還是在易經,易經的卦象則來自自然。中國人的宗教信仰也和易經有絕大的關係,而且中國人的信仰很實在、很具體,比如一個武術家、一個畫家、一個讀書人,他的信仰就體現在他的拳上、畫上、文章上,明眼人一望即知。真正的中國武術是可以練到臨死的那一天的,而現代體育運動是不可能做到的。 中西體育可簡單比較如下,請老師指正。 中國體育發源于道家山術,源遠流長,完備于明清,播種廣傳于民國時期。立場為人合于自然,目的是調合身心、強健體魄,手段則以象形取意、整體協調一致為主,開發人體潛能,一通百通(如熊形、虎形、白鶴亮翅、青龍出水等等)。功到自然成,能改變人的氣質,所謂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靜如山岳、動如長河是也。喻之王道可也。 西方體育起自古希臘戰爭,中世紀斷絕,現代則迎合政治和商業利益。現代體育立場為人挑戰自然,目的是顯示力量、強健肌肉,手段則以分門別類、局部專門鍛煉為主,竭力追求極限,易致傷殘(美其名曰科學訓練法,需無數專家)。不知何時功成,比賽方知,永遠有“更高、更快、更強”。喻之霸道可也。 以在下淺薄的體會而言,傳統武術的學習和鍛煉與文化修養密不可分。在下九六年即有緣習得傳統太極拳術,開始兩年通過鍛煉體質得以改善,然而因工作離開老師後自覺一直沒有進步。自04年起受朱老師文字化育,潛移默化之下,道理漸明,才有今年的大進步。可以說,太極拳(傳統武術)和朱師之文章乃是我一生的福祉所在。 前則留言提及老師的心臟問題,在下以為,定期用藥之余,還當輔以運動調理,最簡單的莫過于八卦掌的走圈(拳諺有云:百練不如一走,一走百病消散)。今借互聯網之助,可以觀摩眾多明師的視頻,文後列舉一二以供老師參考。古有姜子牙八十出山,元末張三豐祖師也是六十才出家修道,朱老師明年才七十四歲(偶合小過卦之數),大德者必有其壽,您還正年輕呢! 乾乾 敬上 視頻網址如下: 1, 八卦掌:鐵恩方老師的視頻(己近百歲高齡,還是耳聰目明), http://v.youku.com/v_show/ id_XMTUzNTI3MzQ0.html。 2, 八卦掌:楊福奇、楊福玉老師的視頻(基本功夫,我就照這個練習的), http://v.ku6.com/show/ NJqlj3DuJoMDHBOa.html。 3, 太極拳:黃性賢老師的視頻(八十歲時還獲得全美太極拳散手總冠軍), http://v.youku.com/v_show/ id_XMTI3NTgxNzUy.html。 4, 太極拳:李經梧老師的視頻(搭手即翻,好比朱老師出口成章,此整體結構之內勁也), http://www.tudou.com/ programs/view/JtHa3DLlAUU/。 5, 太極拳:董虎嶺老師的視頻(名門正宗,功架工整,如行云流水), http://video.sina.com.cn/v/b/ 40429135-1596565737.html。 6, 八卦、太極、形意拳:程秉鈞老師的視頻(孫祿堂祖師所傳), http://v.youku.com/v_show/ id_XMTU3ODg1NTYw.html。 |
| 回應﹕ 本文擲地有聲,言之有物。 然而,既聞鐘聲,當縈餘韻。中華武術源自「山術」,確然,但何謂「山術」?人之傍山者,「仙」也。換句話說,早期之修行者,登山求仙,不僅需防猛獸、病痛侵襲,抑且須強化心靈、增進意志。於斯,遂有了「導引」之術,內導氣血、外導肢體,伺後流傳民間,內導成為「內功」,外導則成為「武藝」(於漢代已甚發達,如七禽戲等,明清只是普及民間而已)。 老朽練功始自初二,係拜鄭證因的武俠小說為師,胡亂紮下根底,至今功力猶存。只是基於個性,老朽不喜墨守成規,以太極拳為例,老朽一招「雲手」,就可以演化為千千萬萬套路,斯謂朱氏懶極可也!至於內功,則係受業於還珠,迄今元神堅凝。惜目前尚不能羽化登仙,蓋因地藏王苦願在先,文化大業壓肩於後,紫府焉有一個始亂終棄的自了神? 汝建議之運動,笑納。 |
| #9988 留言者:漁儿 [2010-12-29] |
| 主題:思想學与哲學(2) 我當會謹記先生的教誨! 我繼續理解先生的指教:先生是說,「思想」與「哲學」的分野,首重格局的大小。在文化溯源(#9770,#9772,#9773)中,先生從人性、地緣、天理,對中西文化格局的形成,作了深刻的闡述。由此,先生說,在層次上思想學高於哲學。 這裡,想推薦周劍銘先生“論中國思想”一文:http://www.china-week.com/author/zhoujianming.htm,末學以為與先生的指教有共通之處,先生可否一閱?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是的,一切「學問」皆形之於「學者」之「推廣(如同奧運項目)」,有權有力者說了算數,後人只是等因奉此而已。由於中華百載蒙塵,民族自信心早就奉還老祖宗,一應分類科目、百分之百被五四之餘「山寨」抄來。蓋蟻鼠類只能掘洞為群,今舉世為火山灰所覆,見聞難透三尺,正宜深藏!老朽乃古之今人,氣已淪灰,自知人微言輕,但望時空速轉,以期來日。 所薦大文,必與老朽有所見略同之處,否則,一人「獨到」之見,難保「正確」。只是,老朽非「做學問」之人,素喜隱居,唯好真理,故獨行踽踽,不與外界往來。蓋欲求山溪清澈,唯有孤寂靜漠可致;而馬幫過境不過營生,最忌「陷身山寨」!周先生之「論中國思想」已屬「哲學」範疇,緣「思想無界、哲學有方」,既論中國,斯已界矣! 人間事、事難言,人不可能不主觀,主觀也不可能不偏頗。基於生存需求,人類群聚而居,組織遂成必然。然於眾人中,極積者進取、消極者隱退,遂有王寇之別。王擁有資源,以之誥贈追隨,稱之功名利祿,以為光宗耀祖焉。寇無立足地,遂離社會以遁,是稱「出世」。老朽,小寇也,曾服明衣冠,拒戴清紅翎,偏愛浮雲寬,不羡梁父吟。職是之故,不閱也不閱! |
| #9989 留言者:陳氏 [2010-12-30] |
| 主題:臉書創辦人之預言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揚言,電子郵件將會像錄像帶一樣成為歷史,會被facebook這類平台完全取代。無可否應,臉書的確為網絡世界帶來不一樣的改變,但威力會真的那麼大嗎? |
| 回應﹕ 欲知未來,當先知當前事態;欲知當前事態,首先要瞭解人性,其次要瞭解社會,最終要確知技術發展。 當今事態: 1,人性終古不變,若變,人已非人,無討論的餘地了。 人性:經驗至上,沒吃過苦不知甜,沒見過天高不知地矮,一切沒經驗不作數。 貪得患失,有好處定不後人,沾不到邊躲得遠遠,事無得失絕不關心。 嫌貧愛富,物質文明乃人類副產品,地球生態不到絕境,人類不會回頭。 知情好理,哀矜隨心、是非皆識,感性追求滿足;理性專供選擇。 2,社會上商業掛帥:只要能賺錢,人們無所不為。 由於時代關係,「科學技術」成為新信仰,西人否決了上帝、中國不承認有仙神。 於是,人們活一天算一天,為了供應感官享受,拼命賺錢,滿足感官。 人類好逸惡勞、養尊處優成習,文字漸失功能,圖形取而代之。最後,一切交給 電腦,人腦雖有若無!待生存受到威脅的那一天,就是改變的時機。 3,技術發展呈幾何級數躍進,糧食一再增產,人們生活無虞,未來人類的需求一定是「享受」。 享受的定義是尋求刺激以滿足感官需要,感官滿足了心靈就平安了。 facebook平台所提供的,是一個自由的交誼空間,有圖形供彼此欣賞。 電子郵件無圖像,且只有寄件雙方交誼,被淘汰在所必然。 顯然,隨著圖像技術的精進,更開放、更多變、靈活的平台定會出現(本室之4d平台 為了保持內容水準,不求普及,不是主流,但對未來影響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