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0287 留言者:傑克 [2011-12-05]
主題:煩惱
  先生您好,敝人今日忽然想到一句話『自私正是人煩惱的根源』。無怪佛家、道家一再提到去私。
回應﹕
  是的,自私不僅是人煩惱的根源,更是人生最大的考驗。大自然本為一體,人類民族唇齒相連,苟若人不把「自己」看得比天還大,生命永恆、千秋一續,人就是自然的一分子!
  為什麼人會「自私」呢?因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長裡有短、短裡有長,此乃大自然不變之法則。於是乎,陰與陽較、長與短比,變化頓生,自然生生不息!在這個過程中,陰與陰聚、陽與陽集,各有境界。是以輕者上昇、濁者下沉,喜歡自尋煩惱的人留在人間,能夠解脫的得以超凡入聖!
  至於留在人間如何?超凡入聖又如何?不論如何,眾生平等,每個人都有他「自我追求的自由」。若再問人生的考驗又是為了什麼?真金須要火煉,仙佛有待修為,對於普羅大眾,如人飲水,各有所感。既感,或迷不自拔、或覺悟超脫,反正物以類聚,謂之「主觀」可也!
10286 留言者:漁儿 [2011-12-04]
主題:抽象与具象(2)
  學生上則留言中確實混淆了許多觀念,我會盡我所能領會先生的指正,逐步更正。
  
  首先,與「抽象」和「具象」相關的,還有一組人們常說的觀念:「一般」和「具體」,我先試著分析如下:
  一=元始,數目之基本;最全的系統;最高的等級;效應之引發點。
  般=船隨殳而動,移也。各式各樣之種類。
  一般者,統一之種類。
   
  具=象雙手捧貝狀,置也,已備也。
  體=行禮之骨架,系統結構之本,引申人所認知對象。
  具體者,有形象實體的。
  
  「一般」和「具體」是對分類而言的,端視說話者的立場,概念有「一般」和「具體」所指,「一般」指的種類,「具體」指該種類的「具體」對象。比如,「人」可指「一般」的人,即「人類」,也可指「具體」的人,即「你我他」。同樣,「白馬非馬」中「白馬」,既可指「白馬」類,也可指一匹「白馬」。
  
  「一般」和「具體」與「抽象」和「具象」應該是有區別和聯繫的,但我對此認知還不清晰,我以為這是造成上則留言中思考不嚴謹的原因之一。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人們常說的觀念」絕對不正確,尤其是今人用詞用字,中西混雜、古今隔絕,「正宗文化」失傳久矣!以所舉「一般、具體」為例,如所言:「一般者,統一之種類」有語病,雖「一為最全的系統」,亦可謂「數目之基本」,然「一般」係指「各種各樣之系統」。
  推理:一之為一,為一之最全;十之為十,十之最全,其千萬億無不盡然。
     般之為種類,同般者同類,一般為一類、千般為千類,以一代之,一般同若萬般!
     而「統」之為統,有率為一之意,故從無統二、統十、統千之類(專有名詞不計)。
     故「統一」二字,於此解釋係屬錯誤,此誤大矣哉!
  
  「一般」與「特別」反義、與「通常」可資比擬;「具體」與「空泛」反義、與「實在」可比。但將「一般與具體」相提並論,寫文章可以,平常聊天宜宜,義理卻失諸千里矣!欲知「觀念」之究竟,唯有於概念中字字推敲,非白馬黑馬、非立場目的,更無關「具象、抽象」,認知始能清晰!
  漢字源諸自然,以直心直念,不摻渣滓,原本不難。但清溪本潔淨,如今已染污,事實即成現實。時代已至序末,尤其在潘朵拉的盒子打開後,天神宙斯也被打落凡塵,人人平等、人人自由。待塵沙淹至金字塔頂,雖佛陀、孔老夫子再世,砂石仍為砂石、塔頂仍是塔頂,只是嚴謹與馬虎同道漫步而行矣!
10285 留言者:漁儿 [2011-12-03]
主題:抽象与具象
  學生以為這些時的請教與對「抽象」和「具象」的理解有關,所以想就此繼續向先生請教。
  
  先生說:故人人絕非人加人而已,不妨看作「人………………人」之狀態,相當於「能見之每一個人」。假若超出眼見,「人………………人」即指所有的人!但「人人」又與「人類」有別,人類係統指一種生物類別。
  學生理解先生是在說,「具象」的「人人」與「抽象」的「人類」有別,「具象」的「人」指在講話者立場所見之人,比如,對我而言,「人」就指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同事和家人;而「抽象」的「人」指「人類」這一系統觀念,包括了所有與「人類」有關的觀念及其間的關係,比如,「人心」、「人智」、「人性」等等。也就是說,「人人」的「人」與「人類」的「人」處于不同的層次。是故,比如說「人人有責」,絕不能說「人類有責」!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人心、人智、人性」三者同用時不能歸類於「抽象」,蓋此三者為人之「天地人三才屬性」,相當於「人的形容詞」。若論「形容」,具象可形容、抽象亦可形容,但若用「三才屬性」形容,必指「整個系統」。比如說,「人心」有兩義,「人的心臟、人的心態」,前者具象、後者抽象,但「人心」單獨使用則非「形容詞」;且「人的心態」也不能指「整個人類」。
  再說,「重疊概念」如「人人」相當於「所有見到的人」,「狗狗」則為所有「見到的狗」,當某地流浪狗遍佈時,可謂「狗狗為患」,當然不是指「狗類為患」。「人人、狗狗」與「人類、狗類」之別,與「層次」無關,蓋「層次」係指系統中之結構,重疊概念只是描述某一系統中子系統之關係。「人、狗」層次有別,而「類、類」則係分類,本問已涉入理則學,需嚴謹之理性思考矣。
10284 留言者:三人 [2011-12-03]
主題:艺术素养
  朱老師:
  你好!
  老師曾言:“人生最高之享受是藝術”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個人的藝術素養呢?
回應﹕
  所謂藝術,根據漢字基因,是指「才能極致之術」。人生遭遇中,不論是什麼,只要盡心盡力,力求做到「極致」,就是藝術。但是,尚須知道一個定理:「深不能廣、廣難及深」!因此,事物之極致一定是「不僅深而且廣」。上次老朽提到音樂、美術,國人興趣缺缺,就是「偏執」之病,人已自限於門縫中矣!
  因此,要提高藝術水準,多接觸美術、文學、音樂是唯一的捷徑。問題在,當今商業泛濫,商人為了賺錢,刻意將藝術水準降低,這樣才能賣出超量的下三濫藝術品,才能大發利市。所以,處亂世要多「用心」,切記遠離「大賣座」的「炸子雞」,只接近經過時間考驗的「古董」,唯善是求!
10283 留言者:漁儿 [2011-12-01]
主題:拳拳服膺(2)
  先生說:漢字源自於形,而形有「形意」,「形意」不等於「視覺運算」。這是因為,漢字是精神生命的載體,是「生命流」、「意識流」;也就是說,漢字是建立在由始至終、由基本到次元、由簡單到複雜的「生機結構」上。是故,同字組合的觀念,表達了「衍生、生成、生長」的觀念。
  
  我試著更正上則留言:
  1,在《中庸》,「拳拳」指「牢之又牢」;在《習拳一得》,「拳拳」則指每一拳、舉凡出拳;
  2,要能容忍「人人」與「人人」,指要能容忍「所有的人」,即要對「人性」有深刻的理解;
  3,一般而言,拳拳、人人、夭夭、悄悄等同字組合關係,為「因果」關係。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正是。
10282 留言者:漁儿 [2011-11-30]
主題:拳拳服膺
  先生說:「自己苟有「小得」,不妨悄悄歡喜,千萬藏在心裡,切勿讓「小得」逃之夭夭!」學生理解,先生是說,因為是「小得」,所以應該謹慎涵養,使之發揚光大成「大得」,並不是說因「小氣」而不與人分享。
  
  先生的教誨讓學生想起《中庸》的一段經文:「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注意到這段經文,又是因習「意拳」而讀王薌齋先生《習拳一得》(
http://www.csghs.tp.edu.tw/~chic
/page_m/n4-3-6.html),其中說到:「拳學一道,不是一拳一腳謂之拳,也不是打三攜倆謂之拳,乃是拳拳服膺謂之拳。」
  對這二段話,從文字過度到義理,學生還有些困難,主要難點是:如何理解「拳拳」?學生先試著理解如下:
  拳 = 雙手握米時,手指在掌心握成一團。
  在《中庸》,「拳拳」為「用體」組合,本義:緊握拳頭;引伸義:不舍、懇切,故「拳拳服膺」指牢記在心裡不忘。在《習拳一得》,因針對的是拳學之道,「拳拳」為「排列」組合,以示數量多,本義:「每一拳」,故「拳拳服膺」指習練時每一拳都要用心、用意。
  
  學生想請教先生:
  1,以上的理解可以嗎?
  2,一般而言,如何理解同字組合形成的觀念?
  3,上則留言中,先生說:在外工作者,要能容忍「人人」與「人人」。這二個「人人」如何理解?
  
  謝謝先生解惑!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問得好,所「理解」者,僅係「單字」。漢字源自於形,而形有「形意」,「形意」者,見「形」可知其「意」,故為漢字衍生之不二法門。惜今,俺同胞早已洋化,早將拳拳、人人、夭夭、悄悄視同數學,一加一等於二,所以古今分途、中外不同道!
  「形意」不等於「視覺運算」,故人人絕非人加人而已,不妨看作「人………………人」之狀態,相當於「能見之每一個人」。假若超出眼見,「人………………人」即指所有的人!但「人人」又與「人類」有別。人類係統指一種生物類別,比如說「人人有責」,絕不能說「人類有責」!
  所以,「夭夭」等於「夭之又夭,死到什麼都見不到了」!「拳拳」則指每一拳、舉凡出拳之謂!「悄悄」更是將心縮得小而又小、聲音壓得低而又低之「最徹底之形容方式」。欲知漢字奧妙,當先領略「觸類旁通」之捷徑,由「形意」可知大要矣!
10281 留言者:葉丁賢 [2011-11-30]
主題:電玩建議
  關於電玩本人有一想法,暫名為“成語賽馬”。
  二人或多人參加,事先邀請,搶先回答。
  系統開始隨機顯示一句成語,玩家之各方以「分身」騎馬自動奔跑,玩家輸入成語以之前成語之尾字為開頭。比如系統顯示成語“快馬加鞭”,玩家則必須輸入“鞭長莫及”以加速向前拉開其他玩家的距離。玩家繼續連接輸入越多成語,便與其他玩家距離越遠。時間結束也就是玩家騎馬到達終點,先到者為勝。
回應﹕
  謝謝,意見極佳,當慎重列入考慮名單中。
  唯君子網之與眾有異,蓋一般電玩網站,為了追求娛樂性,對藝術要求不高。一個人物的網格,最多不過幾十個三角形(數十點),看上去略有大概而已。本網不然,一個人約四千點,僅是人臉,為了求真,就有近千點。點數一多,操控不易,動作就快不起來,規模也更有限了。
  以「賽馬」為例,一匹馬約千點,兩個人比賽至少須近萬點。其次,本網站之資料,完全來自「圖文系統」,而本系統中剛完成人的動作,尚未及馬。要馬跑得像樣,大概得等下個階段的進度。再說本網的長處,在於三維人像的擬真度,人騎在馬上,面孔毫不重要,長處便成為短肋了!
10280 留言者:陳氏 [2011-11-27]
主題:內地上載中華文化之教學視頻宣揚文化
  內地開始試圖從各種途徑,宣揚中華文化,今天見有報導指,內地開始上載大學之教學視頻,供大眾免費瀏覽,而有關中華文化之內容最為受歡迎。只可惜即使是最受歡迎,全國仍只有約百萬人觀看,有指是因為該教學模式較為沉悶,因而未能吸引大眾觀看。
  不過,這依然是個好開始,惟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能夠有更多「更活」及「有創意」的渠道模式,廣大地宣揚中華文化。
回應﹕
  文化不是速食餐,更不是隨手可得的小點心。文化是生存時做人處事的指引,是人生活中心靈昇華的導遊,更是團結一個種族、淨化一個社會的良藥方劑!中華之所以是中華,是因為凝聚了華夏土地上千年萬載的日月精華、無數流汗滴血的先祖們灌注了無盡心力的精緻文化(非唱歌跳舞)。
  老實說,老朽不認為「中國人」有什麼「了不起」!要是比外型,腳短臉扁、皮黃毛黑,男人不夠威武、女士難稱嬌嬈!但是天折其尊、神抒其貴,國人長期在中華文化薰陶下,安份惜福,知天樂命,令人無法不感而動之!老朽就是見不得「好人好事」,一旦感動,滿腔鮮血齊化流水,捐了!
  譬如說,老朽愛看體育運動,是因為以往體育沒有暴力色情、權利財氣,過程中沒有好人壞人、矯揉做作!不幸,自從商業介入,運動演變成「運財」,老朽變成「轉台行家」!然而最近,老朽迷上了CBA,為什麼?由於有位老美馬布里,曾是NBA大獨狼,如今卻成為CBA的大救星!為什麼?據他自述,是年歲大了,才知道「打球要全隊團結,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正是「文化效益」的明證!
  霞燦鼠頭黑,雞鳴魚肚白!百年惡夢,該醒了!
10279 留言者:三人 [2011-11-27]
主題:
  朱老師:
  你好!
  其實學生所有的《古文觀止》版本,是學生所見版本中最佳的,雖然缺少一兩篇文章,不會有很大影響,另請老師將學生上次留言時所公開的地址等個人信息遮掉!麻煩老師了,見諒!
回應﹕
  已處理。
10278 留言者:漁儿 [2011-11-27]
主題:困而學之 - 兼谈对法国大学研究方法的质疑
  在留言(#10034)中,我談到了對法國大學教學方法的質疑。對法國大學研究方法,我也有不同的意見,比如,在從事一項研究工作時,人們普遍是先調研,瞭解該領域的情況。我和法國同事的分歧在于,他們調研的主要目的,是瞭解別人已做了什麼、還有什麼未做,以免重複別人的工作;而我卻是想借此瞭解、認識問題。因為我認為,在從事一項研究工作時,不宜太早、太深地界入到別人已做的工作中,讓自己的思維陷入到怎樣去理解別人的工作,而不是瞭解問題本身。而法國同事的做法,有可能在邁出研究的第一步時,就無形為自己「划地為牢」,從而喪失認知新問題時最可貴的第一感覺,而這樣的第一感覺是真正解決問題不可或缺的。
  這樣,在研究工作上我也與法國同事產生了矛盾,問題是我是個不喜歡吵架的人,更何況這樣的分歧如何是吵架能解決的。逐漸地,我意識到,實際上自己是在思想層面上,對法國同事,同時也是對自己質疑,而要使這樣的質疑不主觀,一定要在文化、思想上自我提升,是師長卓越的文化奠基工作,使自己在思想認知上開始有些進步了!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一語中鵠!此乃東西文化殊異之本源也!所言法國大學之方法,人人力求「立竿見影」,而無意追究光源為何;汝實是求是,付出較多、收穫不易,正是近世紀知識界之縮影。
  緣宇宙變化不止,生命本係環境衍生的代言,風浪漣漪各有其所。歐洲地形分割,自上古以來,人們從事狩獵。獵人生存之道,就在於熟知何處獵人少、獵物多,一己獨享。中華發源於黃土高原,數千年前,該區氣候溫和、水土豐腴,適於農耕。農有閑暇,故能向大自然取經,從而建立華夏文明。
  若論「效率」,又是「立場、目標」的課題,現實張目得見、醱酵需長期醞釀。若人立足當下,享諸自然勝過謀之自然;但以千秋萬世而言,自然本諸自然,當下不過一剎!再談目標,「人類」目標如何?對視不出四方、知不足一時的「個體」,尋找當前目標便是唯一的目標!
  時至今日,人口滋生,生態環境惡化,地球一體、難分東西。尤其是工商業凌駕自然,生存之順理成章不再,而面臨殘酷之考驗矣。狩獵演為掠奪,耕種變成期待,如果世上沒有真知灼見的 GODOT(梵文為希望,台灣譯為果陀),人類大有可能曇花一現,隨彗星而他逝。
  矛盾實存,爭吵不值,道同同道,道異異途。各人有各人的果陀,每時有每時的希望,如果連自己的果陀都不認識,怎期與他人吵得出口水混蛋?在外工作者,要能容忍人人與人人,別人有錯,理應同情;自己苟有「小得」,不妨悄悄歡喜,千萬藏在心裡,切勿讓「小得」逃之夭夭!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