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6692 留言者:沐杰 [2006-09-01]
主題:再試答題二
  生存為肉體,只需溫飽;生活乃過程,惟求順遂。此二者藉語言文字表模糊之概念,原已足夠。
  然人生尚有一脈相承之「生命」,欲認清人生,必窮究生命演進之理。理隱於表象,且唯一不二、無可妥協,故須統一且明確定義。
回應﹕
  此乃定義新理念。離題。
6693 留言者:網主 [2006-09-02]
告網友:
  顯然網友們見獵心喜,對6658則「自由發揮」,立論精彩。但惜與原旨不符,百花放為山岳,山岳化為土石流,幾遍天下矣!
  該則答案老朽早已書就(因係《智慧學》一書之第一章內容),將於4日公佈之。務請網友先「理解第6658則內容」,再行作答!老朽已忙得手足無措,若言未及義,恕不作覆!
  既然網友們興緻盎然,老朽再出一該書中之一題如下:

  定義「能量」一詞。

  既係定義,必須正確、且符合下列條件(不必與老朽所見相合,但定義須符合目的,若為「教學」,須由學者能接受之「基本」開始):
  1,能量之名稱(定名)。
  2,能量之性質(定性)。
  3,能量之機構及應用(定義)。

  需知:聊天非文學,文學與哲學有別,科學與哲學又有所不同,所論必須有實證之可能。老朽容或不夠資格,但《智慧學》卻是以科學為立場,立論嚴謹。今網友們各抒己見,且不提科學基礎,頗多固在哲學門外,甚連文學尚且不及!
  然而,網友有此熱情,值得鼓勵,但又不能放任,是兩難也!網友參與自是好事,但態度要嚴肅、主題要瞭解、立場要清楚、方法要正確!否則,本網隨風遠颺,道外人言:「因特網上亂紛紛,唯有罟網靜無聞;若問好酒何處有?網上立傳大小聲」!
  今以「能量」為例,再出一題。此題較「語文」容易得多,但老朽斷定建言必少!何也?人類「誤解語文」久矣!以為語言人人皆懂,能量卻屬專家專長!實則大謬不確!老朽之《智慧學》欲證明:「語文為智慧之基因」,果真!舉世誰懂?
  物質科學在俄國人門諾列夫整理出「元素週期表」前,各界莫不以為物質只是「煉丹術」的幻想。同理,「漢字基因」如今仍被視為「笑談」!老朽等全力應戰於「圖文系統」,其目的,要用電腦理解漢字、以明證「將語文加以規範,即為科學」!
  為了此一目標,老朽將文字應用加了一些「規範、定義」,令具「章法」!目前「全自動圖文之理解、控制系統」已成,實證已得,不容任何人反對。進一步,人生觀念、宇宙認知,也有必要「科學」化之!是有《智慧學》之論!
  孰料,老朽僅公佈了「開場白」,網友們就百家競鳴,各譜各調!看來與「倉頡輸入法」一樣,《智慧學》一出,舉世各種「智慧」齊飛,飛上青天負明月!保證不要多久,連熱門音樂舞台上,也會有:「智慧MM我I你」的「火星」進行曲!
  以「旨趣」而論,聊天要有「趣味」、文學要有「變化」、哲學要有「邏輯」、科學要有「明證」(以討論語文為例,要簡單明瞭,不能扯到「北溟有魚」)!歡迎網友們各抒己見,但老朽所談者為「科學(雖然老朽不認為自己是科學人)」!非哲學、非文學、更非聊天!
  老朽時間有限,恕不能為網友之文一一披閱。
           網主人白
6694 留言者: [2006-09-02]
主題:答題二
  人有獸性,便運用語文,來維持感官所需,謀求生存,經營生活;人有理性,故定義語文,以排除感官欲望,化身剛體,理解萬物。
回應﹕
  理解與意志堅持無關,講理與排列組合無關,語文與獸性無關!多學習、少猜謎!時未到,不必急!閣下已送蛋半打,貴禮敬謝!待老朽消化完了再說!
6697 留言者:甲乙丙 [2006-09-02]
主題:試答第二題。謝謝。
  為什麼事實是:「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由於,經過長時間的應用,語言文字已累積了各種訊息。但隨著時空的改變,其理義也逐漸變得模糊。故,只要將之加以定義,則可從中理解一切。以中文字為例,可從圖形概念所提供的訊息裡,理解古人的思想、風俗習慣等。
回應﹕
  閣下未注意本講之「規則」,蓋閣下所說僅係「語文需要重新定義」之理,而失去原句之「主旨」,且無「層次」,致更無「條理」!
  老朽口乾舌敝矣!多般解說無效!道理人人會講,且各有一套!但老朽出題,係測試網友之「理解力」,「理解規律之重要性」!若忘了6658則,丟掉基準,四一皆沒有,天下焉得不亂?

  此題不再接招,留言必刪!靜待四日公佈!若網友不認同老朽之答案,拜擺!到此為止!

  緣在初有「龍的心」網友,累累問及「時空流程、生命、靈魂」等「玄而上」之問題。然其人「義理領悟力」不足,總想幾句話就能「道通天人」!老朽一再點化,見其人雖年輕,求道心強(今已打退堂鼓矣),故而破例提供《智慧學》之論點,以供參考(6627則留言)。
  《智慧學》係老朽「生命之著」,曾經預言明志,本書待老朽「死後再行發表」(以免被汙為沽名釣譽)!欲討論極其抽象之「玄上」,猶如磚瓦之不能建造「天堂」,勢必對建造之材料「嚴格定義」。故於6627則告之原委,本意令之「知難而退」,無奈一時心軟,未能收效!
  孰料果真「國之重器不可示人」!自後江河日下,「智慧學」一變成為「自惠學」焉!人人「斷章取義」,以為對語言文字頗有心得!果真,請解釋「能量、靈魂、生命」!若事先未將語文以某固定之形式作為標準,解釋之結果,必成為陳腔爛調、篇篇廢話!
  老朽為此,解釋了無數次,務請依照規定格式「講理」!如今,「賭石失敗」!老朽耐性已經用得精光!有與趣之網友,請待老朽入棺後,再看「智慧究竟有無」!
6698 留言者:網主 [2006-09-03]
告網友:
  老朽第6658則,徵詢《智慧學》中前題之理解及講理:為什麼事實是:「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此題「講理」,「天女」可以「散花」矣!字數限在百字以下,測試論者:
  1,主旨之掌握。
  2,層次之分寸。
  3,論述之條理。
  4,用字、標點、斷句、分段。

  感謝網友們踴躍回答,但不幸留言者皆缺乏嚴格之邏輯訓練、或忽視了「講理原則」,故雖妙舌燦花,祥雲添錦,但卻不符前述四則測試焉(「天女散花」者,指大德可造福於眾也)。老朽寫明明白白,網友們認認真真,偏生這四行「測試規矩」關鍵,竟無一人回應!
  更不可思議的是,「講主題之理」怎可喧賓奪主?成為一篇篇「自說自理」之大文章!網友們最大之弊病在此,六成以上另選主角、自拍他片!正因抓不住主題也!如今世人:他人語,聽不進!我獨白,自由行,反正文章黑白寫,功名利祿任我拼!
  老朽深知任重責難,在此苦守罟網,不過希望將「自以為是」之理念傳播於眾。苟網友不能認同,大可分道揚鏢、各行其是;幸得支持者,尚請不搖不移、不惑不迷,同奉傳統之「中道」、以作時代之「正行」!

  茲剖析第二問如次:
  1,「主旨」可謂「主題」(雖有分別,但在此可忽略),偶有網友提及,然「主賓
   難分」,以致不像「講理」,而像「上網聊天」。
    此題主旨為:語言文字。

  2,層次:對此主題而言,層次有:
    2-1,符號層次,可不提。
    2-2,概念層次,大眾所知。
    2-3,義理層次,有待分析。
    2-4,境界層次,機緣。
    答者多徘徊於2-2,有上探2-3者,惜主題不符。

  3,條理:皆係「平舖直述」,未見脈絡。
    有條有理未必要列舉條目,於行文間,因果相連即係條理。尤其是如今火星文流行,
   概念既失,文句全非,分段更是莫名其火星塵!
    古例:每一段一個主題,一氣哈成到底!各段有橋相通,四通八達焉!
    西例:辯證法之「正反合」。
       邏輯三段論法之前題(大前提)、假設(小前提)、推論。

  4,分段不足,其餘尚可。

  老朽旨在測試,若與網友所見略同,則擬加速完成《智慧學》全書、公之於眾。孰料,瓜果生澀,時機未熟;網友本無錯,老朽自多失。目前環保至上,且棄琴縱鶴,以免成為「自惠學」也!
  以下乃老朽原意,茲提供參考,網友可作一見證,世上尚有咬文嚼字若此之怪物也!

  原題:
    為什麼事實是:「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
   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破題(正、第一層):
    語言文字來自人們生活之約定俗成。 
  承題(反、階梯層):
    人類生活之範疇有限。
  講題(合、第三層):
    欲以語言文字理解生活以外之一切,必須另行約定。

  若寫成下列三段(三個不同之主題,分段代表層次,文字以精簡為上,不拘),即算正確:
    語言文字來自人們生活之約定俗成。 
    人類生活之範疇有限。
    欲以語言文字理解生活以外之一切,必須另行約定。

  世上能「玩弄文字語言」者不計其數,而能「分析義理」則寥寥可數;玩弄語文之人多不相信文字語言亦有「生命」,而分析義理之餘,始得斬將奪旗,直達黃庭!蓋文字遊戲漫無邊際,常去現實十萬八千里;義理則不然,如脫離真實,生命之源立即斷滅!
  以此題為例,玩弄文字者,可由九霄雲外扯起,加入「新觀念無數」!需知,於分析義理時,每一新觀念皆需定義,列舉愈多,義理愈亂,是謂:治絲益棼!不知者常見文章華麗,輒羨慕不已,然滿目繽紛,無人瞭解其中內涵,久而久之,遂「文以害道」矣(唐韓文公文起八代之衰,良有以也)!
  老朽之答,以「生活」為根基,於原題中僅加了:「約定俗成,範疇有限,另行約定」。此十二字為「必需加以定義」之詮釋:由第一層過渡到第二層,係基於「約定俗成」,由正而反,始能引伸;再因「生活範疇有限」,始有第三層之結論,「必需加以定義」即「另行約定」也!
  人若奢侈成習,自不同意為文如此精簡!但當深入討論下去,智慧觀念一一展開,莖上生枝、枝上分岔,一篇精彩的《徐霞客遊記》,如何讓人理解山水之本質?
  然老朽苦口婆心,涓滴之水,澆不息森林大火!只得止言!

  又,公案一則:

  一日,老和尚開講,提到釋迦尼佛的境界。
  小和尚問道:「師父,我有沒有境界?」
  老和尚曰:「你且表現給我看。」
  小和尚問:「表現什麼?」
  「當然是你認為最高的境界。」
  小和尚很高興,打了一套伏虎拳。
  老和尚說:「沒看到。」
  另一和尚說:「師父,我會倒背金剛經。」
  「好,背來聽聽。」
  和尚背完了,老和尚還是說:「沒聽到。」
  於是,一個個和尚接踵而出,一個個表演了自己的絕活,而一次次老和尚都搖頭否認。
  最後,小和尚問:「師父,我們都沒有境界嗎?」
  老和尚說:「沒有。」
  小和尚問:「為什麼呢?」
  「我要認同你們的境界,不是和你們一樣了嗎?」
  小和尚說:「這不公平,師父怎麼和我們比?」
  「你們來此作甚?是求成佛嗎?」
  「是的。」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到了佛境。汝等四相齊全,所以沒有。」

  境界=某一環境之邊界。什麼環境?既未提及,顯然無人知道,其微言大義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意同境同,言傳言非」!
  此次徵答,有網友力求表現其「境界」,挖空心思,把簡單的概念弄得複雜無比,此皆為「我相」作祟也!切記!「境界者,人之精魄所至也,真知者焉可示人?」

              網主人白
6700 留言者:甲乙丙 [2006-09-03]
主題:感謝老師的教導。
  朱老師:
  已閱6698則留言,老師的「講理」,確是精簡、正確且層次高。與老師的答案相較,更見自己的幼稚與誤解。
  讓老師「賭石失敗」,是學生之過,對不起。也在此感謝老師的教導,謝謝。
回應﹕
  賭石雖敗,卻收得不少鵝卵,頗有收獲。此乃人性,非閣下或任何人之過也。
  網友們好學原是好事,惜老朽工作太忙,無暇指點。兼以千古以降,語文之精義已失,尤其到了白話,人人只知苟且偷生,時時都是「白活、白說」。
  非因漢字基因係老朽所創,老朽便一直推介。其實,老朽受惠之多,豈止重生再造可比?有謂:拳不離手、戲不離口!功夫下足了,數千年之「活水通活源」,人生真相頓明!由此次測試可知,講理間竟無一瀕臨漢字基因之域!是知,對網友而言,漢字基因尚屬「知識」也!
  於圖書館中飽讀萬卷,不如擇少數精品習之,蓋可避免記憶體之浪費!擇少數精品,不如慎選目標、驢讀其中一、二,斯可集中思慮!然,思慮愈集中,認知愈狹隘,常有人曰:人生非十全十美,有得必有失!
  中華文化之偉大,正如金字塔之建構,層層皆有價值!漢字基因廣博精深,於人性、物理、常識、規律、玄思、義理等無所不包!有漢字基因為基礎,中華文化豈是俗品?只是瓷陶有別,各取所需,老朽一向隨緣住止,不信者,恆不與語!
  是以,老朽有此奇峰,斯得以居高也!家中藏金人不識,迢迢征途狂如癡;換得糟粕五車載,人生往返到何時?奉勸有志瞭解人生大道之網友,在漢字基因上多下功夫,老朽分文不收!
6701 留言者:庚子 [2006-09-04]
主題:感想和心得
  雖然學生回答錯誤,但從中得到一點心得,想和眾網友分享,並請老師指正。

  學生在回答二問時參想良久,覺回答此問題如定義一概念。回答時,不外乎先定一封閉系統(主旨之掌握),再概分其體用因果,再於各體用因果之下解析清楚(論述之條理),由精細至大概,從具像至抽像,層層闡析,使無可挑剔(層次之分寸)。

  問二之答案,我想老師已在#6697留言透露。

  老師說:「欲討論極其抽象之「玄上」,猶如磚瓦之不能建造「天堂」,勢必對建造之材料「嚴格定義」。」「一切」包含生存生活(形下)並生命(玄上)之事物,玄上之事物是建構在形下之事物上。生存生活之磚瓦(概念)只夠格建造形下的「地獄」,而不能建造玄上的「天堂」也。

  所以,又如老師所說:「若事先未將語文以某固定之形式作為標準,解釋之結果,必成為陳腔爛調、篇篇廢話!」

  由以上所悟,引學生往思索「參話頭」上。「參話頭」我想其實就是從新定義主觀概念以再解釋那「話頭」。學生以建構金字塔為比喻。

  開始時,要先定塔尖的高度和對比大環境的方位(定一元封閉系統:主旨之掌握)。後由塔尖運算並定出塔底的四角位置(概分其體用因果),定位時要小心看塔尖位置是否在塔底中心,四邊四角是否形成一正方形。塔底的大小隨你喜歡,小的建得快但不能持久,大的建得慢但能慫立久遠。規劃好後,便是建材的選擇和搭磚的技術,建材要方正、沉重、堅硬、耐久;搭磚時則要時刻小心翼翼從下而上搭建,下多上少,不能逾矩,不能搭漏(論述之條理和層次之分寸),搭錯後要回頭更正。

  第一次搭完後,以後便有經驗,可在任何地方更快地搭建更大、更高、更耐久的金字塔!

  搭建金字塔不難,但最重要的是搭建者要能捨得金字塔中任何一物。不捨磚者不會以磚搭物、不捨力者不會去找磚頭、不捨用腦者不知金字搭為何物、不捨時間者半途而廢、不捨自我主觀者金字塔千瘡百孔而不管、不捨金字搭者不會再另造更大、更高的金字塔。

  我的結論是:一元兩儀四象,自性一應悉具。有私則為突顯一角而忽略大象,無私則大象自由無形析至有形。
回應﹕
  正確。
  欲建金字塔,成敗之關鍵,規劃固然重要,但材料之取得更應首先考慮。若非尼羅河上游有砂岩,乘筏順水可達,金字塔豈非夢想?不論做任何事皆然,一道通、百理順,毋庸置疑。只是一到用文字,人人以為與生俱來,唾手可得焉。
  閑聊之「可愛」,正是充份利用「生活所積之剩餘物資」,不花腦筋!只要人聊得多了,就會把常用的材枓視為當然,成為日光、空氣、流水之外的第四大被忽略要素--語文!
  老朽見過不少人,口中炫耀著半生不熟的概念,夸夸其談。於是半調牌粉絲聞風而至,沸沸湯湯之餘,一碗碗清水粉絲上桌焉!久而久之,這些半調牌搖身一變成為「時代七賢」,最珍貴的人生道理完全茫然,但狗屁倒灶的糟粕卻成了口頭禪!
  由於老朽出了幾本書,曾有不少粉絲慕書而來,希能駐錫。老朽聽其「開口一件事」,如果平實無奇,再談第二件。但若取來他山之石,老朽立刻端茶送客!此法門為老朽省了不少口舌,也為老朽門中保存了一分清靜,至今,馨香猶在。
  「真理是最簡單的觀念;真人是最平實的凡人;真相是最直接的事件」!只是值此商業時代,生意人為了要賺錢,無能的人為了要生存,無知之輩為了要拉風,從而「約定俗成」,把事物弄得複雜無比!渾水才能摸魚,人人摸魚,人間怎能不渾?
6704 留言者:蔣祖棋 [2006-09-04]
主題:領教體悟
  諸聖賢平安:
  感謝老師苦口婆心,學生得領教體會。
  試答以知己之程度,誓願再接再厲,歸零重來。
  跟不跟的上諸聖賢,已經毫無得失關係,有師若北辰,學生努力行走即是。
  再次感謝,無以名之。
回應﹕
  人非生而知之者,要之:關心、用心、由心!十年逆泳,源頭可及!
  其餘答言請見6705則。
6705 留言者:修行人 [2006-09-04]
主題:近日「答題」的心得與建議
  朱老師您好:

  學生上老師網站,已經有七年的歷史,可算是「老網友」。相信「老網友」們,一、知道老師很忙,二、深知老師脾氣,三、多少留言過,也大多領受過老師的「當頭棒喝」。因此,「老網友」們上網都戰戰驚驚,不輕易留言,留言也必言之有物。可知近日上網的網友們,可能都是「新手」,發言才會如此「勇躍」。

  老師在網上出題,不止是出了題目,還點出了思考的方向和原則,學生常將題目銘記在心,每天空閒時,就想想答案,本想多思考幾天再上網回答,但老師都很快的公佈答案。雖然沒有得到老師的留言指點,但學生也覺得收穫很大,相信很多「老網友」也是如此。
  學生懇求老師,能不能每隔一週出一題目,並點出思考方向或原則,但老師不須接受網友的相關留言,待一週後公佈答案,如此也不會浪費老師的時間。而有心的網友,可自行思考,待答案公佈後,自我驗證。學生深深覺得受「現代知識」的毒害太深,透過這種自我訓練的方式,有助於觀念的重建。

  最後,學生將自己練習的答案(學生絕不敢造假),一併呈上,如此並非是為了炫耀,而是相信有很多「老網友」也同樣有自己練習的答案,只是沒有留言(或來不及留言),請老師不須灰心。
  學生的答案是:『人借文字來表達概念,用以溝通。但文字乃約定俗成,是為日常生活所需發展而成。若是為了更進一步的抽象思維所用,那文字就需要加以定義,以便明確的表達概念。』
回應﹕
  老朽之所以在各行各業都能自成一格,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保持「純淨」!人之認知、判斷,完全來自「經驗」,一旦灰化,就變成潛意識的一部份了!故只要接受「一次汙染」,就會失去一分辨知之靈敏度;如果經常浸泡於汙水中,從何純淨?
  教學與創作,原係兩種工作,其道同而行反,執著不撓,始能致精。教學者須降低自我水準,以期對學子們諄諄善誘;而創作者要保持敏銳,於一瞬間明察秋毫,始得斬關奪將!今世音樂、文學、藝術水平之低落,已到了與幼兒同歡之地步!老朽避之唯恐不及也!
  老朽之職責在於開創,而非教學,如今最大的「理性負擔」,即為觀看網友留言。偏偏經常有「火星人到訪」,老朽一看,半猜、半楞、半忍,血壓立即高升!所幸血壓高升,尚能全力抗拒,否則心悅神寧,老朽也就不知不覺歸化為火星族矣!
  為此,老朽多次打算掛網,但一想,地藏王菩薩願未了,怎可逃避?而為了勉力回答,不僅要降水平、且要上窮太空下地獄,所費心血猶較常時多上數倍!蓋一怕傷人,二怕害己(踢館者不懼),老朽若是應付不當,人來是緣,人去遺禍,豈非造孽?
  尤其是此類「思想」上之課題,雖舉來似輕,需知其重千鈞!千古以來,迷霧重深,老朽若不能發人之所未發,發之何為?所幸本網網友大德甚夥,雖未見發言,但能日日默默觀摩,遲早必有龍象!是以老朽孜孜不倦,戮力而為,實意在千秋也!
  準此,老朽出題當屬本份,但希網友配合:「有問題可問,有答案免提」!蓋人之程度,開口即明,小和尚要談境界,老和尚怎能不施棒喝?禪宗之「衣止不傳」,即明示人應「自我印證」也。老朽所浪費之時間、所損失之靈性,八成來自猜測、摸索網友之「無釐頭」留言!
  話已說白,為了不傷人自尊,今後老朽僅回答問題,不評來言!
6708 留言者:李土 [2006-09-04]
主題:試答考題二
  人類利用語言文字把知識經驗流傳後世,令技術得以改進、體制得以建立,代代相續,實有利人類生存及生活最重要之工具。
  人類以概念記憶事物,用語言文字表達,如能找出其中之機因加以定義,則可透過文字反向釋出概念,見字即得當中之訊息。
回應﹕
  請見6605則答言。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