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6 留言者:人 [2006-08-30] |
| 主題:試答 客觀宇宙無法完整描述,一般人類具有主觀認知。 人類對客觀宇宙的概念,來自於主觀認知的整合。 |
| 回應﹕ 若此,與命題何干? |
| #6657 留言者:蔣祖棋 [2006-08-30] |
| 主題:試答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 宇宙以不同形式之能量展現,隨機隨緣無所掛礙,實客觀無私;人存以私我主體觀之窺視中,昏天暗地如夢如幻。 |
| 回應﹕ 此乃「純主觀」也,較佛祖之「一切有為法」猶有過之。 |
| #6658 留言者:網主 [2006-08-30] |
| 告網友: 答言雖踴躍,內容多分岐;滂沱雨傾盆,眨眼空無際。 自來人尚爭,安知天有義?奢談大智慧,聊作小嘆息。 老朽「全面闡釋」如下,其中僅「5,義理層次」為各位所應答者,餘供參考: 命題:「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 1,符號層次:人類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之間。 2,結構層次:此乃「倒裝語法」,原文為: 『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欲認清人生,必須先明瞭一件事實、 一個公理:』,故此句係指「欲認清人生」之主觀個體。 3,隱喻層次:無(於《智慧學》中,無隱喻)。 4,概念層次: 存 在:時空相續者。 客觀宇宙:所有人類認知之總和。 主觀認知:人類個體感官辨認、感知所得。 人 類:一種生命體。 5,義理層次: 人類生存在現實環境中,個體之主觀、對環境為客觀,個體之認知、於環境 稱宇宙。 故此,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必須理解此一現實。 6,境界層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各位均曾經歷十年空調,安知蜀道難、難如上青天!就學讀書,不過打造飯碗,六十分及格,一餐可以裹腹,簡撿剪揀!但,追求人生真實,非壹即零,其中不能摻水、充氣!雖已有古聖賢之驗,但若人之文字理解能力欠奉,見義失羊、行道生歧,又能去到哪裡? 老朽自幼即好玄思,每閱及各種著作,即生疑念。初,自認程度不足,遂囫圇吞棗。久之,略識之無,待發現言者前後矛盾、或曖昧難辨,立即棄之。直至三十有七,於偶然之機緣,得讀《金剛經》、《六祖壇經》,始悉經典之妙焉。 五十餘,首發「漢字基因」、次讀《易經》,竟得其奧。是知,天、地、人三才本具其位,唯人若不備足「溝通能力」,終如水上浮萍,上天下地,三寸難及! 及後,累與人語,見今人「語文能力低下,慘不忍睹」,以之做事為人猶自不足,怎能與歸雁應和? 奉勸諸位網友,休以為「語文事小、賺錢太少」!需知:有為法悉被人間,無為事方屬人天! 拾「蛋」甚多,供稀飯頗佳!茲再出一題: 為什麼事實是:「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此題「講理」,「天女」可以「散花」矣!字數限在百字以下,測試論者: 1,主旨之掌握。 2,層次之分寸。 3,論述之條理。 4,用字、標點、斷句、分段。 本題九月四日公佈答案,請網友落筆三思。否則,堆積如山,老朽豈非「渾0」乎? 網主人白 |
| #6659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30] |
| 主題:再答“何謂「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 朱老您好: 小子再答如下,請指正: 客觀為真相,認知為主觀。 人私盡泯,方可由主觀認知到達客觀真實。 惜今人私心日重,距客觀愈遠,禍無日矣。 |
| 回應﹕ 此乃感慨,與「義理」無干。欲追求真相,怎可忽視騎乘?若文字功力不逮,出門堪憂也! |
| #6660 留言者:人 [2006-08-30] |
| 主題:試答 人類存在於一個未知的概念中,人類藉經驗與判斷推理此概念。 |
| 回應﹕ 需知「義理」者,大義之所在,析理以令明焉,非僅一個「答案」也。 請參閱6658則第5條,前段闡明「命題之義」,後段分析「命題之理」。蓋此始能闡明: 『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欲認清人生,必須先明瞭一件事實、一個公理:』之「義理」!注意其中:「現實」二字,係為橋樑、台階,以供前文過渡至後文之連繫! 雖然命題中並無此全段文字,但老朽一再表明:「不可斷章取義,見一隅應知全貌」!此乃試題,在於測試網友們智慧。否則,老朽閒來無事,在此「教各位作文乎」? |
| #6661 留言者:沐杰 [2006-08-30] |
| 主題:試答 客觀宇宙為一能量變化不休之系統,人類則是能暫存能量變化、介乎主客觀間之子系統,所存者即成主觀認知。 |
| 回應﹕ 已答如6658。 |
| #6662 留言者:沐杰 [2006-08-30] |
| 主題:試答題二 語言文字雖為表達概念之方便法門,但概念係各人主觀感受所得認知,囿於時空背景,常含糊而不精確,易流於各說各話。理為宇宙運行之準繩,必放諸四海皆準,欲以解釋萬物,失之毫厘則謬以千里,故須明確定義。 |
| 回應﹕ 請注意:講理非陳述感想,雖不必如「論理」般嚴正,但仍應「層次分明」。 貴文起碼應屬兩段,怎可含糊合併?且各句、各段之間,未見橋樑、台階! |
| #6664 留言者:朱氏 [2006-08-31] |
| 主題:為什麼事實是:「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人在約定俗成的環境中,為求生存,需要融入環境;又為了安定,彼此間需要聯繫,於是形成生活。時日一久,語言文字遂成了傳達思想的主要工具。 語言文字本在俗成之中,而俗成僅用於溝通,不能用於理解。因此必須加以明確定義,才能以之理解一切。 |
| 回應﹕ 注意:少了一「因」,如何得「果」?種豆得瓜?「推理」怎可「跳躍」? 這正是需要「嚴格訓練」之處,談天可「想當然耳」,但講道理萬萬不可! |
| #6665 留言者:蔣祖棋 [2006-08-31] |
| 主題:試答為什麼事實是: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譬若劃圓刻方必以規矩,欲成就事實,則必須透過介面等加以整合兩造。 惟介面皆有所限,故刻方不能以規,劃圓不可以矩。 因此用字遣辭,必需加以定義,方使語文之描述,令人有共同之理解,面對壓力環境得以生存、生活。 |
| 回應﹕ 諸如討論「長江之源」,不必扯到水分子如何運動! 思緒首重「正確」、次應「精密」、始可及廣,否則九霄雲外去狩獵也! |
| #6666 留言者:丫头 [2006-08-31] |
| 主題:交小诗三首 祈先生赐教 悟 空 時過千境時無境, 空謝萬靈空有靈。 野風吹得野草茂, 留得紫氣不留痕。 悟 道 黃老原上吟, 莊周夢中賦。 駕鶴雲端遊, 且看蝶翩舞。 五律 自題 翠竹吟山谷,紅梅傲雪枝。 秋風降楚女,值此荒唐時。 苦諦坎坷路,朝夕仁義詩。 懷柔自一世,打坐蓮花池。 |
| 回應﹕ 恕山野老朽,不識文章! 置頂:「高朋網上來,月明曲徑開;請先閱前言,芝蘭任君採!」如此方方塊塊,無非打油賣乖!非詩非詞、無品無牌! 每遇一二五六,太正經、古板!擺噱頭、小丑!故有難言處、來段順口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