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332 留言者:網主 [2001-05-08]
告網友:
  老朽因公出差,十六日始返,一應事宜,俟十七日再行答覆。

  網主人白
333 留言者:逍遙子 [2001-05-08]
主題:試答問題十二
  情﹕自恃才能可凌駕電腦。
  理﹕精於電腦解密又懂漢字。
  法﹕智慧電腦的精、簡吸引他。
回應﹕
  請見337則。
334 留言者:吳川水 [2001-05-08]
主題:不解之謎
  為何大陸甲骨文於清朝才發現
  難道漢 唐宋時沒人懷疑過
  甲骨文之存在嗎
回應﹕
  無知等於愚昧!在知識普及之前,各種「情事」都可能發生。據古文字學史所言,商代甲骨文最早在河南省安陽市北郊的小屯村(殷墟)發現。該區自宋代以來,就發現過不少商代銅器,甲骨文出土也很有可能,惜未有識者。有一種傳說是﹕清代京官王懿榮因病,發現藥方中有一味「龍骨」的藥材,好奇取之一看,發現上有刀刻的文字。王素稔金石,知係商代古文,「龍骨」才還原成龜骨。
  自古以來,凡立國者,多遷其都。商亡後,殷都成墟矣。時日既久,國人「以食為天」,將甲骨當作「龍骨」,入藥進補,吃了三千年,把「文化」徹底「消化」了也。
335 留言者:吳金山 [2001-05-08]
主題:好像不是那麼簡單
  埃及之沒落,其因有三,一是地緣,因太早受地中海商業文明侵襲,無免疫機能。其二是腹地太小,規模不足以產生「質變」。第三點才是重點,漢字因有《易經》的理論基礎,發展出文字的「常識分類」(如會意字、形聲法則,以及部首、字身之組合性),以致能一衣帶水,永垂不朽(當然還要靠我輩子孫不懈的努力)。
  好像不是那麼簡單
回應﹕
  一部「埃及上古史」,也有數十萬言,當然不是那麼簡單。本網以「文化、人生」為主題,偶談「其他」,只能提綱挈領,點到為止。
  再談歷史,「埃及之沒落」,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討,是指其「國家」﹖「民族」﹖「政權」﹖「文化」﹖原答係從「文化」立場,略談之無,非歷史評論也。
336 留言者:遊子 [2001-05-08]
主題:續問“婚姻的意義”
  那如果夫妻其中一方已經沒有將心放在這個家庭裡面了,婚姻還有意義嗎?還是應該為了子女死守住這種虛擬的感覺呢?
回應﹕
  人生不可用是非、選擇題作解,前所答者,因應所問也。若已有子女,當思及自己所能負擔之責任,夫妻不和,鎮日爭吵,未必能善盡職責。但動輒以仳離為念,一離再離,終無已時,當事人與子女受害更大。
  解題之關鍵,在於一己,若能「明心見性」,當知「浮生如夢」。珍惜「手中所有」,勿作「飛鳥之期」。人生結孽容易積德難,犧牲小我,容人克己,退一步海闊天空,方能得「大自在」也。
337 留言者:楊許 [2001-05-08]
主題:試答第十二問...
  情﹕西人自視甚高, 恰為所用。 (抄自第325留言)
  理﹕摩爾意志力強, 且精破解。 (合併320及325留言)
  法﹕長期鑽研, 始覺漢字精妙。
  以上大部份都是抄的, 就算”矇”對了答案,
  也不敢有得贈電書之心。 回答問題, 只是想
  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抓到重點, 有朱老的指點,
  那就夠了。
回應﹕
  重點抓得很好,前二則正確,方法也很接近,就算是「矇」對,也是正確。
  方法要與設計者同,是「解鈴尚須繫鈴人」之謂,摩爾肯下功夫,由學習漢字入手,是其法正確也。
  贈書乃承諾,請不必見外。
338 留言者:王強 [2001-05-08]
主題:強悍
  地中海商業文明侵襲,無免疫機能
  商業文明是如此強悍嗎﹖
回應﹕
  商業文明之強悍,由今日世事可知,過去中國人的價值序位為「士農工商」,如今則改成「外商、合營商、鉅商、細商」,全民皆商,清一色矣!
  妙的是「政商合一」,政客下台,以商機為酬;商人騰達,必有卿位相許。君不見「就業率」乎﹖除政商二業之外,尚有何業可就﹖
339 留言者:黑色頸繩 [2001-05-09]
主題:試答第十二問
  我看情--人生之枷鎖罷了
  我看理--處事之枷鎖而已
  我看法--生活之枷鎖是也
回應﹕
  枷鎖有三,摩爾是其一,本題唯問,試答所宜。
340 留言者:小羅 [2001-05-09]
主題:問求神?
  人乞求神的行為儀式已很久。
  人為何會求神﹖
  神的應與不應對人的影響為何﹖
回應﹕
  人世為一歷程,由無而有,自蒙致知。當知識不足之際,求神問卜是不得已也。今知識大興,真偽畢陳,若人不求進取,仍然求神問卜,是止於自愚也。
  然因「科學」、「知識」仍在發展,所「知」未必盡真,「未知」者尚屬虛無。今世態複雜,人生多逢「無可奈何」之遭遇,苟求真無能為力,不得不另覓「心理安慰」,也屬「無可奈何」之一策。
  神若應之,則人失其「自由」矣!再若不應,人便失其「信念」。人生乃一試場,智者上升「神界」,愚者甘墮「凡間」,得失互見也。
341 留言者:小鄧 [2001-05-10]
主題:請教
  請問朱先生對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看法。
  另其對人生運程的影響有多少﹖
  謝謝。
回應﹕
  此為「民俗規範」,係因應升斗小民而言,老朽不擬置喙。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