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2 留言者:陳一明 [2001-05-07] |
| 主題:為何沒落 同樣是用象形文字 為何埃及文明與文化沒落了 |
| 回應﹕ 象形字只是一種表意方法,而非關鍵。埃及之沒落,其因有三,一是地緣,因太早受地中海商業文明侵襲,無免疫機能。其二是腹地太小,規模不足以產生「質變」。第三點才是重點,漢字因有《易經》的理論基礎,發展出文字的「常識分類」(如會意字、形聲法則,以及部首、字身之組合性),以致能一衣帶水,永垂不朽(當然還要靠我輩子孫不懈的努力)。 人不能脫離現實,現實又依存於生活。由於《易經》源自占卜,而占卜則涉及人生各種細節,具體而微。據近年大陸甲骨文出土的研究,已發現六千多字,可識者約三千,其內容幾已涵蓋當今用字的六成。 吾儕有先祖如此,今淪為二等公民,何其榮哉﹖ |
| #323 留言者:陳天金 [2001-05-07] |
| 主題:下載 不可思議 中文二千可自由下載 不二老辛苦了 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
| 回應﹕ 盡責而已,何足道哉﹖ |
| #324 留言者:陳寬憲 [2001-05-07] |
| 主題:測答題十二 情﹕恃才傲物,炫耀己能 理﹕已驗己能,自信過關 法﹕情理猜測,方法攻擊 |
| 回應﹕ 請參考上則(注意字數不足,既為測試,斯為練習也)。 |
| #325 留言者:小羅 [2001-05-07] |
| 主題:答十二問 情﹕西人自視甚高,恰為所用。 理﹕摩爾為程式高手,精破解。 法﹕文娃入口程式,設己形圖。 |
| 回應﹕ 很接近,足證用心之深,獎以電書一冊。 「法」不通,「理不足」,尚應改進。 |
| #326 留言者:遊子 [2001-05-07] |
| 主題:請教婚姻的意義 如題,請教先生解惑,謝謝! |
| 回應﹕ 婚姻本為一種制度,把原本不相識的男女綁在一起,同甘共苦,以撫育下一代。其意義有三,一是生命延續的保障,二是社會維繫的方法,三是個人隱私的確保。 當今地球上人口已超過極限,除非移民太空,否則生命延續沒有必要。至於社會,已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人人爭取「自我自由」,還有何等人能維繫?更別提國已不認、家將焉附?癌症細胞,本屬身體之一部份,今擴散成世界村,要準備化療了。 若談個人私隱,那才是一件「打破金氏記錄」的「妙事」,在一個「急功近利、笑貧不笑娼」的社會上,一些「大、小人物」,為了一求在「公共媒體上亮相」,不惜把身上的私隱輔以放大鏡供人鑑賞!是「文明的大躍進」耶?是毀滅前的「大瘋狂」耶?是「無私奉獻」耶?還是「無恥愚昧」呢? 今日若談婚姻,前三者都不適用了,應該算是一種功能:令男女雙方互助合作,彼此解決生理、心理的需求,建造一個下班後「有歸有宿」的「窩」。 如果連這三者也不適用了,老朽就只能噤口不言了。 |
| #327 留言者:小羅 [2001-05-07] |
| 主題:問老生常談 老師常教人要去私為公, 但人有私心為本能反應, 人們心想口說服務大眾, 所行所為卻是假公濟私, 是否有方法能檢查自己, 不因本能反應而落入假 公濟私而不自知? |
| 回應﹕ 問得好!這是千古大謎,也是人生最大的障礙,能想到這點,已經是「覺者」了。但不必急於得悟,因前路迢迢,風雨飄搖兼霧濃,把腳步放穩,慢慢走吧! 為什麼,「人體」就是一個「心靈」的牢籠,各種感官有各種不同的需求,不滿足它們,就等於「痛苦」。更別輕信心靈,須知它有若一個被判無期徒刑的囚犯,其「需求」遠比肉體的胃口還要大,而且難以捉摸!難以滿足! 「公(八+ㄙ=八為兩個相背之形,ㄙ是私之本字;公即為背私之意)」代表私的總和,「無私」不等於「有公」(0+0≠1),事事為他人著想,違背自己利益,那才是「公」(與私相背)。檢查的方法很簡單,只要看一個人的生活享受(工作需求是另外一回事,不可混為一談),如果服務者超過了被他所服務的人,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假公濟私」,什麼理由都不必聽。 |
| #328 留言者:小羅 [2001-05-07] |
| 主題:問背不懂 在#264問中,能否給予提示,解心之惑﹖ 謝老師! |
| 回應﹕ 大腦是個「神經網絡」,它有記憶功能,但當所記的資訊太多,而沒有一種「理想的搜索工具」,上網等於進神經病院! 所幸網絡尚有搜索引擎,大腦怎麼辦﹖到哪裡去買這種「軟體」﹖ 不過大自然有另外一套機制,生物學者拉馬克提出「用、不用」理論,指出生命為了有效利用能源(人常自命為神,忘了自己只是個生命體),不用或用得少的器官及機能就會退化,而不斷強化所用且有用的。 「山水風景」好看吧﹖那原是一片陸地,經過長時間風化侵蝕形成的。哪天有空去看看月球,四十億年前的地球就是那樣。 這與「死背不懂」的書有什麼關係呢﹖要知道「水」什麼都不懂,它只是不斷地從上流到下,流到今天,我們才有「山水風景」可看。古聖賢的金言玉語,今人早都忘得乾乾淨淨了,難道是「不懂」嗎﹖不是!是沒有背過,沒有渠道,洪水亂流也! 再舉一列,人怎麼知道「5塊錢多於1塊錢」呢(千萬不要找理由,因為沒有)﹖想都不要想,懂也不必懂,道理只有一個,因為從小就背,背出來的(不要輕信「懂」,天下有誰懂什麼了﹖老朽只是比別人老一點,多走了幾步路)! |
| #329 留言者:陳森期 [2001-05-08] |
| 主題:試答第十二問 情-稍具知識技能者,易自命不凡 理-摩爾以對技術的探索為求真的方法 法-姜太公釣魚,適者上鉤 |
| 回應﹕ 未點中要害。 |
| #330 留言者:陳文忠 [2001-05-08] |
| 主題:試答題十二 情﹕爭扎於生活中,起起伏伏。 理﹕執迷破解,不知所知為何。 法﹕將意志力,用於程式破解。 |
| 回應﹕ 情理法三者,為行事之竅門也。若事事合情、合理、合法,必立於不敗之地矣。 本書中每一角色皆有其代表性、必要性(除非作者表達能力欠佳,果真如此,老朽在此現身說法是自曝己醜也),故宜練習設身處地,以瞭解何以該人竟是摩爾﹖ |
| #331 留言者:chang [2001-05-08] |
| 主題:問教育 何謂『理性教育』﹖ |
| 回應﹕ 所謂「理性」,係指「理智之特性」。中國文化中,「老莊思想」可稱理性的代表,儒家多談人性,佛家則係感性。但因國勢沒落,這種認知並未得到大眾的認同。 十七世紀,因科學的啟蒙,西方一舉擺脫了中世紀的教會控制,認為宇宙中有一「機械原理」,一切跡象皆「有機可循」,而自詡為「理性時代」。但事實上,科學一再蛻變,古典物理受到質疑,「測不準原理」又推翻了理性思維。尤其在高能物理上,「量子力學」「幾乎」回到老莊的理論基礎之上,那麼,什麼才是「理性」呢﹖ 問題在,在「理性」尚未釐清之前,何來「理性教育」﹖人人自認具有「理智」,但有誰得知宇宙的「機械規律」﹖故此,「理性教育」只是一種理想,一種口號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