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9 留言者:jyh-tern [2001-05-03] |
| 主題:中文2000及電子課本--引進馬來西亞!! 朱先生您好。 晚輩乃馬來西亞華裔。因綠巧合下得知您的網站,近月來下載不少您的著作 拜讀,唯資質愚味,僅略懂一二,雖是如此,亦已獲益良多,謝謝。 從網站上得知電子書及中文2000之事,覺得對馬來西亞華裔不僅幫助大,影 響亦非常深遠,不知朱先生是否有將之引入馬來西亞之意﹖ 晚輩從小到大都是受華文教育,深知華文教育在馬來西亞之處境艱困,一直 以來都只靠華人社會挑起重擔,不辭勞苦默默耕耘,方有今日之一點成績。 如若獲得電子書及中文2000之傳入,當掀起一股大革新,對馬來西亞華文教 育的推廣及普及定大有助益。希望朱先生能考量我們的情況,早日將之引進 馬來西亞,是所至盼。 |
| 回應﹕ 不僅引進大馬,且將及於世界各國,唯事有緩急,行有先後。電書係一新產品,觀念、技術概屬創舉,其中多項功能有待改進,方能上線量產。 漢字確有其功效,但各民族之母語亦不能偏廢,否則各族「得失」相去過大,將生怨隙也。故電書初期自以漢文為主,未來將加入其他文字,尚請稍安勿躁。 |
| #300 留言者:陳森期 [2001-05-03] |
| 主題:試答第十問 爭自由,喊人權, 母不母,子不子。 不自知自勝,陷私欲。 |
| 回應﹕ 答得甚佳,但未點出林博士貽害其女之事,是美中不足也。 |
| #301 留言者:蘇勁松 [2001-05-03] |
| 主題:如何系統分析 朱先生你好﹕ 後學想向朱先生請教真正的如何來著手的詳細內容,之前後學向您請教過以梅花易數來研究,原來以為梅花易數是易經縮小版,後學原來的構想是想做出一個小系統應用於電腦上各種的解決方案,可能是有點天真,後學知道朱先生的意思可能是由文字來著手,朱先生所謂的系統分析,到底應當何為,其詳細的情況是否能請朱先生略示一二,或者是否改朝哪一個方向發展呢﹖若需要長年的功夫來研究,那也是非常值得的,就如同朱先生所說的,或許有非常多的人了解倉頡輸入系統,但是有多少人能夠活用其中,以此來做經世濟民的工作﹖目前後學對於智慧學九論中的觀念非常有興趣,只是有時候讀來又覺得有些幽微難明,所以認為唯一能深入去理解的方式唯有動手實作,萬般還是得請教朱先生指點迷津,長示出途!謝謝! 後學 蘇勁松 敬上 |
| 回應﹕ 所謂「系統分析」者,必先確定「系統」本身。「系(一絲連眾絲之象形,以一率之也)統(糸+充=以絲充實之)」者,必有其規律,若能以一馭萬,以簡馭繁,則系統可成。要之,其成或敗,在於「分類方法」也。 《易經》最偉大的發現,即為其陰陽進階之分類觀念。其法甚簡,而認知難度極高。蓋今日學者,早受西化所愚,專取事之繁者,學其一端。到得頭來,人人見樹不見林,所學不知所用。學子十年寒窗,不過掙得一棟方盒中,一個桌面之小格局也。 惜老朽日理萬機,工作甚忙,實在分身乏術。早年曾收徒若干,近已歸山,緣起緣落,毫無自由。今家國衰頹,其果有因,非一二子可以振興於萬一。必也,老朽傾全力以教「小杏子」一「人」,假以時日,中華文化大盛,舉世盡霑甘露,斯為正途。 常有網友詢及「習易」之事,老朽一概不答。需知「《易經》者藥也」,今人之「病」,在於「急功近利」,占卜算命,斯為速效,以致人人愚迷,遺害極大。 但若以「分類」法則而言,不妨詳參﹕「太極分兩儀,兩儀成四象,四象組八卦」。其理甚簡,然不參得「透徹」,終在門外徘徊。老朽不才,僅此三句,即參了二十年之久,舉凡漢字基因、智慧學、多媒體、電子工具等無不蛻變於斯。閣下有心,不妨自參,待得天下萬事萬物皆能納入此三句之中,即得其旨矣! |
| #302 留言者:陳文忠 [2001-05-03] |
| 主題:試答題十一 母重主觀認知,種下惡因。 女為環境所限,得到惡果。 |
| 回應﹕ 非常接近,請見303則答案。 |
| #303 留言者:網主 [2001-05-03] |
| 告網友: 第十一問實係暗諷當今現世者。 林夢寒博士率指「您大博士在惡夢嚴寒中者」,彼等學之日深,德之日薄,最後連常識都沒有了。既與亡命之徒苟且,怎能不置女兒於危地﹖此類人士當道,寧花五十億美金,買些「毀人毀己」的過時武器,媚主壯聲,卻不願稍顧子孫人民疾苦。林博士到死難臨頭,猶自洗腦鬥法,唇槍舌劍,將其父用作賭注!豈非「數典忘祖」﹖最後上行下效,其女亦只顧「黑與不黑」,哀哉尚饗! 正是﹕「學日益,道日損;假自由,真獻身!上樑不正,遺禍子孫!」 已允諾贈送之電書前後共有十五冊,將於本月內寄達。 又,第十二問﹕何以要利用摩爾來破解文娃程式﹖ 此題可以「情、理、法」三方面下手,各限十宇。 |
| #304 留言者:陳金雄 [2001-05-04] |
| 主題:乾淨多了 觀其文傳電子課本裸機 構造比普通pc乾淨多了 真不可思議 |
| 回應﹕ 所謂物極必反,PC結構是商人牟利的手段,大騙局也。今返璞歸真,是謂革新,下一步將是單晶系統,結構更清爽。但日久頑生,又會有人加些違章建築,乃事之必然。 |
| #305 留言者:王山偉 [2001-05-04] |
| 主題:基因 漢字基因與人體基因是否有相似之處 |
| 回應﹕ 不一樣,事物始於基因,但量變產生質變,質變後層次遂別。層次各有其基因、結構,不可一概而論,請見拙著《層次論》(智慧學九論中有之)。 |
| #307 留言者:廣達 [2001-05-04] |
| 主題:文字疑問 請問﹕ 保留中文字應以”繁體或簡體”哪個來運作,有此一說”學繁寫簡”具有效率云云,但是光是BIG5 or GB 之間就有計算就有麻煩了(註一),其次顧慮”解釋”問題,就以考古學家之言﹕『...文字沒有消失,族群沒有絕滅,只是我們失去解釋的能力了...』(註二) 從日本得到一個靈感,如果政府機關、公立事業、公共空間用以繁體字,而市面上用以簡體,是否有以下”功能”﹕ (1)較易使文盲視字,提高書寫速度 (2)後人不會失去解釋原古字之慮 否則光用簡體,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行為 (註一)出處資料借人,稍後補充,但可先查證GB之”藝墬藝鄙”和BIG 5的原意差距 (註二)美國有一鹽湖地為輻射廢棄物最終處置場,是萬年前海底升高處,依地質學家估計,此地還可以保有萬年之壽,選此地之因是核子輻射物的半衰期,也必須放置萬年才不會危害人類。做法是在鹽層挖洞穴,再放置廢棄物,之後鹽層每年會下陷約1cm,數年後即完全掩埋,為了告知後代世人”此地不宜挖掘”,曾考慮用”圖案”或”文字”來作告示,但是依人文學家之見,圖案的解讀較難讓人了解,例如”骷塿”一例,某些文化解釋成”死亡”,但也有些文化解釋成”生命泉原”,如果誤解告示一但開挖,後果堪慮。所以目前的做法為;在掩埋場上方蓋一巨大之建物,上方留下百種文字(中文其中)說明危險,因為不知道哪種文字或文化會留下來,所以出此之策,為後人著想...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古時的金字塔中的文字,因為某些因素、可能是戰亂,所以現在人們失去解釋之能,同時也失去了”某些”知識,然而劇變後的中文字,如果不思以長久的考量,難保不會發生如同孔丘古書之例,千年前所失去的”某些”知識... |
| 回應﹕ 問得好,細答要費上許多篇幅。簡而言之,文字係「約定俗成」,非任何「政治、學術」可決者。一時或有其影響力,但時過境遷,只有便於應用者得以留存。 以簡、繁字體為例,古之士人重養心,用筆書寫之際,精神會聚,繁體為楷,草書求簡。今人求速效,兼以中國立國之初,教育不普遍,提創簡體有其必要。自後工具改變,電腦問世,簡化字體於辨識、取碼均不易,是故台灣先有中文電腦(大陸於五○年代已開發電腦,當時其技術尚領先日本甚多,但正因簡體不易「量化」,故轉攻羅馬拼音)。 待「衣食足而後知禮義」,為了文化的認同,以及精神食糧日趨重要,文學的多樣性浮上檯面,是以大陸又推出多種新字集標準(目前是二萬四,已知六萬字正在研議中)。只是字集標準未必代表應用效率(新標準有兩字元、四字元多種結構,且無法排序),實驗檢驗真理,尚要耗時費日,反覆論證,方可見塵埃落定也。 至於釋字,又是一大關鍵,古時漢字以「字義」為單位。自五四後,學者專家全面西轉,大力提倡「詞組」,刻意模糊「單字」(目前所有字典都只是辭典)。近百年來,其毒害之深,令國人幾不知「漢字」是單字為義的結構矣! 閣下所舉之例,只是美國人杞人憂天之另一章。試想此後百年之間,污染處處,人類在地表生存都有問題,各種偵測工具將成為日常生活之必備品,豈有不知輻射危害之理﹖再看資訊時代之發展,文字逐漸趨於統一,其辨識應用可傳之萬載,毋庸操心矣。 關鍵是在今日,現在「寫字」已成藝術,不久語音、文字辨識當道,文意修正、校對將成軟件發展主流。屆時除了專門做資訊輸入的人員外,其他人都可用語言處理一切,文字只是「供閱讀之訊息」,自必以「多媒體(聲視感知用)」為主(老朽明、後年將有大動作焉)。 至若政府、民間,無不以「成本」導向,價格低、功能強,誰曰不宜﹖文化生命在於千秋萬世,後人能知前人意,始謂「生機」。一個時代的得失興衰,宛似白駒過隙,唯有察古觀今,將宇宙貫連一體,斯乃「生命」也。 |
| #308 留言者:陳文忠 [2001-05-04] |
| 主題:試答題十二 法﹕智慧成長的必經考驗。 理﹕成長過程之災關。 情﹕面對問題,無法處理。 |
| 回應﹕ 主題在於為何是「摩爾」其人。 |
| #309 留言者:劉嘉翔 [2001-05-04] |
| 主題:必也狂娟乎?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老朽屬於進取者,終生不斷學習、改進,故從來不將「成、敗」放在心中。” 當今現世者,果不得”中行”可與之耶? 狂者進取,進取者狂乎? |
| 回應﹕ 中庸之道,在於「正其極端」。文化衰微,是狷者過多,故狂者居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