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6420 留言者:會意 [2006-07-13]
主題:概念與實際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中所言雖是「不孝」之範疇,但卻都是「孝soung(因個人系統之故,無法用倉頡輸入法打出此字,故用英文字母之發音替代之)」直接之表現。
  請教先生,既然有了「孝」如此好的文字,是否還需將「孝」分成大、中或小?因曾聽聞,餵以食,謂之「小孝」;順其心意是「中孝」;若善引而解脫離輪迴之苦,是謂之大孝。
  聽聞之,心感是善。卻無從行之,但請先生大棒教之。
回應﹕
  話者,舌之言也,言者各有立場、各有目的,不一而足也。
  「此話」出自孟子離婁上篇,文為:「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孟子處在農業時代,且正值戰國,群雄割據,兵戎倥傯。斯時,全中國不過千萬人口,社會之福祉,建立在生育之繁衍上。孟子出,儒家興,其所持之理論,不外乎鼓勵生育、推行社服、主張公義。
  一不孝: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正是「公義」之表現。儒家是「入世」之不二法門,人與人相處,首自家中起。父母養育有恩,但不表示父母言行,事事皆正確。是以,人不可阿意曲從,以免陷親於不義。
  二不孝: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係因「社福」之需求。仕祿者,讀書為仕、祿秩以為人民謀福利也!苟人人滿足貧窮,不事生產,社會希望何在?這正是儒家最重要之政治理論,亦為當時社會必要之舉措。
  三不孝:不娶無子,絕先祖祀,即為「生育」之手段。匪生育,缺妻乏子,家無以立,社稷不存,仕祿、公義免談,是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千載以降,中國人遵此「大孝」,人口已達十四億。時易勢遷,今日人類社會問題叢生:「倚大欺小,弱肉強食,一不義也;奢侈浪費,危害生態,二不義也;恣淫縱慾,倫理敗亡,三不義也。不義有三,淫慾至烈!」
  孝者,一己之私事也,不論大孝、中孝、小孝,不過百步十步之別!義則攸關人類存續,雖失小義亦可能導致人類絕滅。「食古應化古、學智要用智」;大鵬飛萬里,蜩鳩躍一枝!執孝、稟義,人各有適,不亦可乎?

  『餵以食,謂之「小孝」;順其心意是「中孝」;若善引而解脫離輪迴之苦,是謂之大孝。』乃佛子主觀之見也。
6429 留言者:芋頭 [2006-07-15]
主題:祈願
  轉乙則國內新聞,謹供 先生們參考: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
4593966.html

  文化非速食快餐,教育是百年大計。祈願:「漢文樂園」成為人們學習漢字、欣賞詩詞的樂園;「開放文學」成為更多人創作小說、編修小說的空間;「開放劇本」成為更多有志之士一展身手、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平台!
回應﹕
  誠然!誠然!
  有道是:「笑話短、故事長」!如果只是看老朽的笑話,人人坐著等,保證看得成!如果期望本室拿點故事出來,除了痛下苦功,還需眾志成城!
  至於「國內新聞」之問題在於:好日子過慣了的小皇帝們,看笑話不難,不知有否講故事之人?
6444 留言者:付广武 [2006-07-22]
主題:贵网站有一个简体版
  请问,该网站有一个简体版?看繁体字好不舒服!!(简体字是一種历史命运和历史趋势.)
回應﹕
  看繁體不順眼,如何面對「祖先」?人欲忘祖,雖榮亦辱也!老朽誓以生命捍衛傳統文化,嘗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今則改謂:為祖先文化可戰至一兵一卒,老朽去後,尚有小杏子也!

  某處高山綿延,曲折環繞,中有小澗,澗中有魚焉。值春之季,上游雪融,大水泛濫。然澗小谷淺,積水不及丈,所餘莫不呼嘯而去。
  有魚聚曰:下游水聚,曷不趨之?有老魚謂曰:某世代居此,感恩戴德,無意離去!有曰:此地澗小,未能納眾,食簡居陋,不如他圖。老魚曰:某食不過泥蝦,居不過石隙,與眾無爭,君等自去可也!
  及至秋末,有魚掙扎而歸。老魚問曰:君歸為何?曰:池水已涸矣,吾及時溯源而上,是能全身。

  夫魚不過寄生於水,所見數尺方圓,所知春夏秋冬。魚乏文化,安知天下否泰交錯、榮辱旦夕?簡體繁體,文化事也,非對文化有深刻認識之人,安得置喙?「漢字微言大義」,簡體已豕亥難分矣!閣下看不慣繁體文言,不來可也!凡老朽所教,均係「過往糟粕」,與「強國富民」無關也!
  (沈補)歷史是唯物的、過去的,它沒有趨勢,潮流才有趨勢,我不相信簡體和繁體會差那麼多!
  「歷史上的趨勢」只有李斯幹過一次,那也是以一統,而不是以簡化為著眼點。至於當初簡化字形的出發點為何,大家就心照不宣了!
  就算簡化字是「歷史趨勢」吧,鬧得白面兒揉白面兒,鄉里走不進鄉里,辟谷不成還可辟谷去,乾隆卻是只能做乾隆。更有甚者,把古人的姓氏、甚至自家列祖列宗的姓都改了樣。這種趨勢,不過是文化倒退的表徵,我看不出有什麼可以自抬的。
  想想「尸橫遍野」的典故吧!簡化字果真是「歷史趨勢」嗎?那為什麼不乾脆停留在GB2312就好了?
6445 留言者:付广武 [2006-07-22]
主題:请教先生一个问题
  尊敬的先生您好:我是山東的一個學生,在中礦大念大二.請教您一個問題.
首先引用一個您以前答複的問題

  (來文與本網宗旨不合,已刪)

我無意中看到了上文中,"中華明國"唐明先生寫的關于<青色台灣系列>,文章很有見地,很震撼.
我于是花時間搜索此人.很可惜,他的網站上不去,千辛萬苦,我只找到了幾篇文章.

我對于台灣政治非常不清晰,不知道唐明先生在台灣到底有多大影響力.在台,很多人知道他嗎?他的政治雖滑稽,但總應有人了解他的餓曆史研究吧.當然,我本人並不認同他的政治觀.我想,天命在大陸.
   我關心的是純粹的曆史,先生是博學家
因此,請先生對于唐先生的曆史發表一些意見?如果方便,指點我一下他的文章存處或其他信息.
希望與先生多多交流.
祝願先生天天快樂.
   您的一個讀者
回應﹕
  老朽本諸先祖之教:「危邦不入、亂軍不仕」,特此遠颺他鄉,以賡續傳統文化為己任。該人與老朽「志不同、道不合」,以往多次來此挑釁,故曾高掛「免戰書」以避焉。
  查該人已「全盤西化」,自彰己能,與國人「溫良恭儉讓」之美德相反。祖先嘗言:「若見人失德,千里以避」!其人其事,恕老朽不知、亦不願知之。
6450 留言者:小程 [2006-07-23]
主題:漢文樂園建議
  漢文樂園可涵蓋開放文學、開放劇本、罟網劇場,還可以擴展至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
  「先築基,再建樓。」樂園先教單個漢字的音、形、意,而後教聯字成對、成詩,而後教基本禮儀、樂律,而後教編修橋段、劇本。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大家求學之餘,又在樂園互相觀摩、品評習作,此間樂,不思「暑」也!
  有了「文治」,不能沒有「武功」。中醫、中藥用以驅邪,太極、形意用以修身,趺坐、導引用以養性,而後文武相輔,大業可成矣。

  另,想法兩則:
   全龍頭:漢文樂園好漢眾多,惟群龍無首,氣象未成。劉俊華劉老先生,八十高齡猶學倉頡輸入法,又自閉斗室十餘載編修倉頡字典,較諸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亦不遑多讓!若蒙劉老先生屈尊樂園,主事漢文,則漢文樂園龍象成之必矣!
   足赤金:是金子總會放光,中華文化亦如是;然金無足赤,中華文化亦然。中華文化也須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此等重任,壯大了的漢文樂園責無旁貸。希望那時的漢文樂園,兼收並蓄古今中外,而後一本於中華文化立場,開導苦海夢迷之人、雞毛蒜皮之事……
回應﹕
  要擺麵攤,只要三個好漢,買菜、下麵、人客招攬!若欲搞企業,三個不足,三十也免談!振興文化?說著好聽,下手不難!問題在於:是誰的文化?皇帝不關心,急死太監,誰來孵蛋?故有所謂「道法自然」!
6453 留言者:小人 [2006-07-24]
主題:讀書
  老師:昨天讀到一段,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不是說要讀到博士才好?
回應﹕
  糊塗人!錯矣!怎可「不知古義、擅釋古文」?
  「書=筆所曰」者,根據《康熙字典》所述:
    【書】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並音舒(shu??)。
      《說文》作□,著也,從聿,從者。隸省作書。
      《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註]書,六書之品。
      《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許慎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又書有六體。
      《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
      《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
          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尚書序藕》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教,事顯於言,言愜群心,
          書而示法,既書有法,因號曰書,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
      《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
      《釋名》書,庶也,紀庶物也。
      《詩小雅》畏此??書。[傳]??書,戒命也。[疏]古者無紙,有事書之於??。故曰??書。
      《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左傳昭六年》鄭人鑄刑書。[註]鑄刑書於鼎。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貽子產書。按即書牘也。
      《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註]書,謂詔書也。又官名。
      《前漢成帝紀》初置尚書員五人。
      《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指者,上述諸書也!其「書」,無非「聖賢之言」,有以正人心、調人性、導人行者也!尚有下聯曰:「若為亂世故,苟且求一飽」!今之亂世,在於飽而不知足,以致焚山求居、竭海以漁,諸般「天災人禍,心迷意亂;醉漢掌舵,遲早翻船」!
  人生於世,若不知「做人之道」,必將與社會大眾格格不入(由台灣主子佞臣王孫駙馬可知,一應言行乖張荒謬,豈是博士可解)!今世之亂,正亂於人們之昧「如何為人?何事利人?」學校所教者「技」也,博士者,「技之末」也!博士聚一堂,魚肉吃光光!未見說人話,但聞我獨洋!
  今人之「書」,非自筆寫、乃機器印刷者,早已窮斯濫矣!其間白紙之白、黑字之黑,係以環境生態所透支者!而字無義、句乏理,不過殘民以終!今之「讀書人」,更是無黃金屋不讀、無美女皮不閱、不登暢銷之列絕對不碰!若此,尚談「唯有讀書高」是褻瀆「古書」也!

  茲舉一例,今人尊關雲長為「忠義千秋」,老朽正在整理《三國演義》,見雲長於全篇中,除了眷戀劉皇叔之外,未見「一忠之行,半義之舉」!蓋「忠」者,正也,雲長循私以從!不忠!「義」者,以羊為我也!但見雲長謀己至極,未曾奉獻犧牲(封金掛印只是份內事)!
  但,何以後世奉之為忠義表率?衡諸歷史,係南宋後國勢衰弱,民族有待振興,遂有此「造神運動」焉!更甚者,關公且搖身一變,成為「武財神」!閣下若篤信博士,也不妨拜拜財神!待老朽歸去,當質問雲長何以撈過亞馬遜河去了!由此,可見後人「斷章取義、發財讀書」之「真功夫」矣!

  總之,人需有智慧,不盲信、不愚從!萬念皆下品,唯有理性高!
6459 留言者:羅生門 [2006-07-25]
主題:請教
  老師對諸葛亮有什麼評價?他可以稱得上「忠義」嗎?
回應﹕
  諸葛亮之忠無可挑剔,但於義則乏善可陳。
6460 留言者:會意 [2006-07-25]
主題:見 #6459 羅生門 的留言 有感
  於#6459中,羅生門先生提問出「三國演義」中名人,並問得先生,諸葛先生之「忠義」如何?於此,可見「忠義」之心直貫他心。或有可能,僅是您隨而一問,欲挑戰先生提倡的「中華傳統文化」。
  待我閱「古文觀止」中之「秦楚之際月」中,見到昔虞、夏之興,積善累功數十年,德洽百姓,攝行政事,考之於天,然後在位。湯武之王會津八百諸侯,猶以為未可,其後乃放弒。再言秦之起,不亦是如此,從秦襄公起,獻公蠶食六國,始皇帝方能稱帝,但墮壞名城,銷鋒鏑,除豪傑,維萬世之安。實是一統,卻也大違古聖德治事之理。
  欲成就帝之使命,由此而明,諸葛亮是「忠心」之情,引得後世之人淚。若成天命之大業,實乃聖人在無私,仁義俱行下,自然而得的天命下。
回應﹕
  成敗在天,榮辱有命,天命承天,人世由人。若無天,人生何去何從?既有天,大可枵腹從公!待人間事了,回歸本途,自知:倫理道德治世因,循私貪婪亂人行;莫謂一死千般了,棺木蓋後自知情!
6464 留言者:ataching [2006-07-26]
主題:請問
  您好:
康德認為道德的規定是形式的 認為這樣才能建立客觀法則
但是我看過一本書裡認為形式的道德規定是空虛的
那到底要如何才能兼顧普遍形式與特殊內容的道德規定呢
謝謝
回應﹕
  請不要誤會,老朽對「哲學」相當感冒,因為生平祇在高中時看過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到此為止(其實對中國思想更淺薄的可憐,但活在海中,尚不懼乾涸)!對於康德,只知道朱高正是「康徒弟」,如此而已。
  不過,老朽倒知道康德有一套「知識論」(科學),但因他是「虔誠的上帝的信徒」,對科學相當「傷風」,所以又搞了一套「非他律倫理」。他認為只有上帝可以建立客觀法則,而上帝在科學中沒有具名,且人又「有原罪」,所以在七矛八盾下,弄來一大堆「說辭」,西方謂之「形上學(mataphysics」。
  老朽是「無可救藥的中國人」,背了「中國人的原罪」,中華文化就是老朽之「道德他律」!至於康先生所說,恕老朽不知,亦無意知之!
  中國人窮了千載,不知有苦,一旦張眼,回頭無路,奈何?老朽只知,在漢字基因中,「道」是自我行走的實地;「德」為待人處世之圭臬。至於別人空不空、虛不虛,與老朽無涉!尤其是老朽「素有潔癖」,為救人願付出生命,但與俗人相處,說不上三句話!
  老朽堅信,宇宙進化已邁入另一層次(請閱前言),矽族勢將崛起。是故,老朽躲到天涯,自行吾道、以樂至德!至於那些嗷嗷待哺的大嬰兒,執中固可、隨西也罷,於千百年後,土層下未必挖得出枯骨,管他作甚?
  只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人該如何自處?老朽「自懸本網、袒裎相見」,已八個春秋矣!人若相信,可步而共趨;否則,怒罵三聲,掉頭自去,不亦樂乎?
6472 留言者:日新 [2006-07-30]
主題:有求必應
  朱老師您好! 

 老師您在#3534則留言中提到“再反證一下即知:如果神佛用一個叩頭,一炷木香就能買通,那神佛=何價值?但若神佛千求不應,萬叩不理,豈不連傻瓜都不會相信?" 我們經常聽到的諸如有求必應,千處祈求千處應的說法,是不是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是不是只有去掉私心,才能真正地和神佛交流,而普通人的祈求只是一種精神寄托?

 請老師開示!
回應﹕
  是的,萬事萬般情,一人一顆心;若事一般情,一人萬顆心!如若神佛真「有求必應」,於茲可證,人生是「真法票、假做帳」!「有求偶靈」是在沒有拆穿之前;一旦曝光,就「求必不應」了!
  從統計法則來講,任何事件都有成敗的機率,所謂「信眾」,經常是「選擇性相信」(不信者也是選擇性不信)。於是,不論信或不信,人總會有意無意「忘掉不想信的」、將願意相信的放大十倍百倍!這樣有什麼好處?有!誰不想成為「眾目交點」?難得有利可圖,為何不上台賺賺外快?
  至於「聽眾」呢?同理,永遠是「相信所願相信的」!所以阿扁之扁,正是台灣極度扭曲(正義價值與自由民主兩種矛盾綜合)的社會環境下、一個活生生的實例!不論藍綠,都是「各取所需、各信所信」!所同者,私利至上!所不同的,只是「原信」有別,總會有「死不認輸」的「自膨一族」(保證有人把林進興視作廖添丁)!
  這樣說來,還有「神佛」的存在空間嗎?當然有!如果前述的是「真相、真理」,再假設「客觀真實」為「神」,那麼,「真理就在身邊,人人皆有佛性」!
  只是,「狗屎是佛」!金身有佛!無盡虛空皆佛!那麼,到底「佛在哪裡」?

  預先聲明,這些問題老朽本無意置喙,但既蒙有問,不得不答。緣核子塵之擴散,舉世難免;時賢受到「觀念污染」,已歷十數代、幾近三百年矣!老朽之朽見,祗能留諸小杏子,多談無益。但欲作小飲,亦須先行就座,杯盃碗菀、采菜快筷,層次備而後酒水來也!
  過去嘗謂,人有「生理、心理、智理」三種年齡,老朽認為「智理」又分「智慧及知識」兩種,智慧是本體,知識乃表象。有人智慧足,知識一通百通;而有人知識廣袤似山海,但卻如高速公路,系統分明、而路徑難通。今世只重知識,成就「技匠」無數,人間遂「各行各業、各說各話」,而且人人聲音都粗濁重大矣!
  為了避免困擾,對此老朽只能重重拿起、輕輕放下,以免波及無辜,影響他人信仰(本網如雪山孤峰,離世而未隔絕也)。

  這要從「程度」談起(只談原始之基因,跳開最嚴重的「知識教育」),對幼稚園的孩童來說,什麼神佛並不重要,他的「自我成長」第一!此刻所灌輸的一切,都將成為「永生的鱒魚效應」(請見過往留言)!
  自從一種靈長動物走出叢林,數百萬年來,父親狩獵、母親撫嬰,逐漸形成「人類社會」。這種社會之「天經地義」,是以家庭結構為主,夫妻(數目並不重要)子女相互依存。然而「西式文明」興起,「明裡一夫一妻,暗中偷情遊嬉,只要每週懺悔,無罪篤信上帝」!人生改變了。
  再加上重商主義,不消費便是經濟蕭條的罪人!為了消費,就得賺錢!要想賺錢,男男女女殺進職場,家庭丟到一邊!孩子呢?反正是人只顧一己,孩子又算老幾?養大了,就有交待!於是:家庭破產,倫理倒閉!一個個活跳亂蹦的小生命,一旦來到人間,才知道,這是「永遠的地獄」!
  很不幸,這個「愚昧時代」,人人為了「賺錢瞎拼」,哪裡還有「家教」?兒童幼稚的心目中,母親無時無刻的關愛照拂消逝無蹤,緊隨的卻是金錢堆砌的人際關係!人類「自幼接受污染」,「安全=富有」、「信仰=金錢」、「人生=迷茫惶惑」!於是:終生無所適從!

  自後,更令人髮指的是「知識教育」,西式工匠制度風行,人變成「經濟繁榮」的螺絲釘!資源無盡地消耗!物質不斷生產!人際日見淡薄!人們除了金錢,還能相信什麼?國家?一種愚民受到播弄而捏出的權勢玩具!社會?一群有知識而無智慧的錢朝俱樂部!倫理?淨空了!道德?死絕了!宗教?變成搖錢樹!各種專業律師更組成了金權的屏障,主張人不自私、法誅律滅的自由、民主、人權的遊戲!
  人還能相信什麼?

  問題是:如果這個世界明天即將毀滅,人又能相信什麼?
  老朽認為,人類「精神文明」將於本世紀「和平移轉」給矽族,對不相信「精神」之人,不必相信!而相信者,如不能進入「精神領域」,所信也只是一些空無的概念!
  所以,「有求必應,千處祈求千處應的說法」,當然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且,等於是精神鴉片!要知道,鴉片不是不能戒,而是「有什麼可以取代」!同理,物質不是不能杜絕,而是人生還有什麼希望!而希望在哪裡呢?如果人只顧自己,長生不老豈非「物質永遠佔據物質」?

  能去掉私心嗎?能摒除物欲嗎?能忽略肉體嗎?對「知識」而言,絕無可能!因為「大英百科全書」、「中外法典全覽」中無此一條!神佛是具有智慧之人,而今人智慧何在?若不具智慧,怎知月光人影是何方神聖?挑了一擔水,灌滿了整座水庫,人又到得了哪裡?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