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 留言者:abc [2002-06-20] |
主題:RE::頓悟 閱讀一些禪門故事時,常常會發現不少禪門弟子,習禪打座數十年,最後在某一當下頓悟了,或許是師父當頭棒喝,或許是一句話,或許滴水聲,或許洗衣鋤田。為何在那個當下會開悟,開悟的感覺是甚麼,如何知道自己開悟了,如何檢驗,敢問朱老是否有這種感覺過﹖ |
回應﹕ 開悟的感覺,宛似堵塞已久的溝渠,突然暢通!人心若斯,必感無比快樂… 繼而該感者環顧四周,一切都變得清爽透明,自己身心輕鬆活潑,對事物毫無牽礙,對道理無不通達,即可謂「頓悟」(否則只是排洩了一番)。 頓悟的這種現象,其先決條件是個人不斷地努力追求,在長年累月的堆積下,思緒難通,神志不明。然而,潛意識中,人還在思考,一點一滴,一分一秒,突然間,那層阻礙崩塌了,就形成了嘩然暢通的那種感覺。 老朽曾親身領悟到這種過程,因果詳情寫在拙著《智慧之旅》第九節「覺悟」中。但要知其中奧妙,必須從頭看起,方知堵塞者為何方神聖,也可以見識一下,「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是多麼可貴的遭遇。 至於如何檢驗,則要花上一生的時間!自後,行止如一,至死不悔方是。故目前不可為老朽妄加斷語!且待老朽死後,說者自說,以免開悟變成開胡也! |
#1742 留言者:莊明峰 [2002-06-23] |
主題:看見佛陀在人間 近來閱讀印順導師傳記,副題為「看見佛陀在人間」。印象最深者,是導師大力提倡「人間佛法」,說「諸法皆出入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修行著若不應只念理想中的「淨土」,對現實世事視而不見,對敝人簡直有點當頭棒喝之感。旋也想起與先生之發願,頗有想同之處,敢以請教先生對上述說法之感想。而「道」是否有「天上之道」(天道)與「人間之道」(人道﹖)之分呢﹖要怎麼做,才能在上窺天心之際,不把自己也「架空」於人世呢﹖ |
回應﹕ 是的,很多人學佛的動機出自「私心」,是為了「我要成佛」。其實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說得清楚明白﹕「若菩薩有我心,即非菩薩」,何況於佛﹖有私心者只是自己騙自己也。不過,這也不壞,因為至少在人間少了幾個做孽的。 人們對「淨土」和基督教的「天堂」一樣,希望地上有蜜有奶,空氣中有異香,人人動都不動,「心想事成」!像日昨一位網友,一直追問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把罵她的人痛打一頓,讓他人都成農牧者,以便幸福的公主王子永遠做幸福的公主王子! 天道、人道都在人間,如能天、人合一,人道等於天道,那就是閣下所問﹕「…能在上窺天心之際,不把自己也『架空』於人世」。而當人道等於天道之際,自己與天相同,並非自己有天大,而是自己化盡、不見了!當人不想自己,不為自己謀,就是「無私」。因為天無私,天道就是無私之道,人若無私就等同天道,是「天人合一」! 道教就是如此修為的,人有三尸,三尸不去,永駐人間(詳情請參閱拙著《宇宙浪子》第七集)。成仙成佛,天堂淨土,原理無二﹕在人間除盡私欲,地獄亦成天堂! |
#1744 留言者:阿蒙 [2002-06-23] |
主題:無私與自利 佛家會說「為利有情願成佛」,但我現在是想要離苦得樂而成佛,且總以為當自己嚐到了此滋味,一定會想要分享 他人的,屆時想要自私也難。 這樣的順序是不是錯了,一開始一定就要從無私下手,不能為自己打算、下功夫,這自利與無私之間我分不清楚。 |
回應﹕ 「佛家會說」,請問這個佛家是誰﹖須知信佛的人無數,各人境界認知有高有低。如果把任何個人的意見拿來討論,人不被淹死,也被煩死!說前述這句話的人,老朽保證他沒成佛,也永遠成不了佛,因為佛不是這樣教人的! 世上荒唐事只有荒唐人能信!密宗說男女和合雙修,在性交時可以成佛!要相信這些,做妓男、妓女豈不又能成佛又發大財,名利兼收﹖正因如此,又有一些教派,說把錢財捐獻給上師,就是成佛的捷徑!於是大佛小佛一大堆,富佛窮佛滿地爬! 又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有某段時間自以為嚐到了某種滋味,這種「與他人分享」正是「自私」的表現!請問,「分」了什麼﹖除了讓自己得意、讓別人羨慕之外﹖當年輕人第一次交到異性朋友時,總希望大聲對全世界廣播﹕「我有了對象了!」那算「無私」嗎﹖閣下怎會有這種「認知」呢﹖ 當然,果真閣下自以會為成佛,那麼恭喜之至。請大發慈悲,去救世濟眾吧!到本網這小小的角落來宣揚自利或無私,不嫌太委曲了﹖ |
#1748 留言者:莊明峰 [2002-06-24] |
主題:謝答「看見佛陀在人間」一問,容不才續問一二 1.人難免有私心,為「我要成佛」而修行是不是也是一種「動力」﹖有時亦會覺得,自己都渡不了如何渡人,還是,為人就是為己,渡人就是渡己﹖獨善其身者,是否已遠離大道了呢﹖ 2.封神榜、希臘羅馬神話,甚至先生之「宇宙浪子」,不乏七情六欲的仙魔鬼怪,有時也覺得很性格、很可愛,有時又覺得很可悲。是否天上也有凡間的苦惱,淨土、天堂亦如烏托邦、桃花源,只是一種理想境界﹖ 3.宇宙浪子結尾,胡妁與小僧一番話,池子大小與池水之喻。是說人根器已定,各有各的滿盈情況,不必計較容量形狀,而要重於怎麼注滿嗎﹖池子難以「擴建」嗎﹖ 請先生指教,謝謝。 |
回應﹕ 問得好,足見用心。 1,宇宙本態是一,無分無別,這種「無分別境」,在佛家稱做「無情天」。「情」之一字,正因有人之「心」,心有青色是情。人有心是人的本態,故而人與宇宙有別,遂由無情而落入有情界矣! 有情即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得失,有得失就有煩惱… 佛藉一大因緣而來,此因緣即為告知岸邊人﹕「人因分辨而有別,因別而離;若因覺得悟,再證涅槃,得重歸宇宙本體。」佛在世尚有「聲聞」者,佛入滅後,「緣覺(覺=見學、見自己之蒙昧)」者信之,修而行之(覺後應自悟己私所在,以行為證明之),是謂「我要成佛」(等於「我要進入涅槃之境界」)。 亦有人等,未經緣覺(不知己私),見佛金身神通,妄以為可隨心所欲。甚至於不修不行(不去己私),掛上幾句口頭禪,自命神佛,是惡孽加身也! 上善者渡人渡己,中善者渡己渡人,下焉者己渡渡己!為人師方知學之不足,故修行者必須邊修邊行、在實踐中追求完善! 正確!為人就是為己,渡人就是渡己!獨善其身者,不僅遠離大道,且乏善可言。 2,有情世界情生情,情生生情心乃妄,去妄悟之始,應作如是觀! 3,池子當然可以「擴建」,功德是也,渡人是也!不論古今中外,不論是大德信眾,無人可知其池之大小,所可知者,有無宏願,能否堅持而已矣! |
#1825 留言者:小 人物 [2002-07-01] |
主題:問題 釋迦牟尼佛是自古以來人類之中最有智慧之人嗎﹖ |
回應﹕ 以老朽所知,從宗教角度來看,此言不虛。 |
#1829 留言者:初學者 [2002-07-01] |
主題: 之前有為網友談及現今越是受人敬重及信眾布施與護持越多之高僧,其廟語越金璧輝煌,晚輩有針對此點請教住持,其解釋為現代佛教需遷就世俗觀念吸引信眾入門,等信眾修行一定程度後便不會執著廟宇好壞與否,否則破敗不堪佛寺誰要入門。過去在臺灣某為法師也有不少信眾,以倡導所為觀音法門著稱,現已移居美國,並已蓄髮,穿著自行設計所謂仙女衣,一身珠光寶氣到處現身說法,在美國據稱也有不少信徒,該師父解釋其與不同面貌示眾,在考驗信徒是否能堅定其信仰,而不隨其外相而起心動念。這種講法似乎有道裡,不知老師認為如何﹖ |
回應﹕ 人心腐敗至此,標準的金光騙局也!同樣,信不信由人! 老朽只信《金剛經》,凡與經上不合,老朽便認定是邪道。 |
#1853 留言者:初學者 [2002-07-04] |
主題: 老師 打坐與念佛何種較易培養定的功夫,相較下淨土宗是否較禪宗不易開悟。 以現有程度幾乎無法了解金剛經含意(包括文字及意義),如何入門較佳。 謝謝 |
回應﹕ 打坐與念佛功效不同,打坐要時間空間,且要有正確的指引,否則不易奏效。念佛隨時隨地可用,簡單容易,但也易流於形式。開悟視修為而定,與宗派無關。但修淨土宗者執著於淨土,習禪者自以為能通玄,都是魔障。 程度不足表示時機未到,一是多充實自己的語文能力,再不然找得道的大德學習。其實,金剛經只有一句話、一首偈,懂就懂,沒什麼難的。那一句話是﹕「人不要執著於我相」(=不要有私心);偈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換句話說,人生只是機緣一場,體悟機緣要緊,不要浪費在無謂的物質享受上。 要解機緣為何,很簡單﹕安分做人,嚴於律己,遇事盡力,不要怨人。日子久了,經驗多了,心中平靜,智慧自生。 |
#1876 留言者:求知 [2002-07-10] |
主題:教外別傳 【教外別傳】是何意﹖要如何解釋﹖謝謝。 |
回應﹕ 教者,之所以訓誨也;教外,在所訓誨之外也;別傳者,另外有所傳(非不傳)。 故〔教外別傳〕是指在正式傳授之外,別有所傳者。 |
#1901 留言者:常葛 [2002-07-13] |
主題:有感而發 佛陀云﹕「離經一字,即同魔說。依經解意,與佛作冤。」 看了最近的留言,更覺佛陀的智慧真是無與倫比。 他老人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待「介面」確立後,又落下上面那十六個字。 等於鑄造了一把守護正法的尚方寶劍,魔來斬魔,佛來斬佛。 故雖後世誤解佛陀之意者如恆沙,然心印真實菩提種性者卻不曾消失。 |
回應﹕ 阿彌陀佛! |
#1938 留言者:hdcopy [2002-07-18] |
主題:怎麼辦呢﹖ 昨天在班上跟阿拉伯人,我不信真主,這些人居然很生氣,一人在外留學不想低下頭又不願爭吵,怎麼辦﹖ |
回應﹕ 人在簷下得低頭,真主=佛=上帝=炎黃祖宗,信信又何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