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89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3-27] |
主題:且 朱夫子尊鑒: 試作一小品「且」字,從未寫過小品,也不知真正的安祖先牌位的程序,以下乃真實的兒時記憶,也不知是否合乎 先生之規定,每個最少三分鐘。 小品(且) 人物:老爺爺,六十歲左右,溫文儒雅。 孫子:男,九歲,名王小寶。 文士:男,四十歲左右,小寶的爹。 家人:奶奶,文士的妻子,兄弟等人。 其他:兩名木工,一安神師父。 地點:一,書房,窗明几淨,書桌上筆、墨、紙、硯俱全,桌後一書架上陳列着四書、五經…。 二,宅中一正屋,香案已設置完畢,準備安置祖宗牌位。(兩名木工在安神師父的指示下,忙碌著做最後的清理工作)。 時間:在某一天時地利人和的吉日吉時。 場景一:(書房內,老爺爺用毛筆在兩張紅紙上,各寫下了「慎終」、「追遠」四個大字,放下毛筆看著自己寫的字,似乎覺得滿意的樣子。正準備再提筆…,此時,王小寶走進了書房內)。 小寶:爺爺,俺爹問您,咱家的祖先牌位,您寫好了嗎? 爺爺:俺正提筆要寫呢!(提筆,在一塊木牌,上覆一紅布,寫下了:王氏歷代祖先之牌位),(此時,文士帶領著木工、安神師父,走進書房)。 文士:父親大人,吉時已到,我們可請祖先們上位了嗎? 爺爺:行了,咱們這就去正屋吧!(小寶隨在眾人之後,顯得很興奮的樣子!) 場景二:(祖宗牌位已安置完畢,「慎終、追遠」四字各在兩旁,爺爺在前,領著家人祭祀祖先)。 (祭祀畢)。 小寶:爺爺!為什麼我們要祭祀祖先?這塊木牌上寫著「王氏歷代祖先之牌位」就可代表我們王氏的祖先們? (此時,鏡頭應向祖先牌位作一特寫,並用動畫技術,顯像出「且」字的形狀)。 爺爺: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要懷念祖先的恩德。我帶領你們大家向祖先牌位祭祀,是告誡你們不可忘祖,你長大成家後也要如我一般,帶領你的子孫向祖先祭祀。 小寶:(肅身)爺爺!我記住了。 |
回應﹕ 閱上文,「從未寫過小品」屬實,清湯下了麵,卻未見油鹽!請先閱老朽之《多媒體劇作導論》,否則風馬難為牛也!格式則請參閱本網「友站相連:開放文學網--開放劇場」(老朽寫有數百部、每部可演上兩個小時之作品在彼)。 寫小品難,要寫如「女子」,至難!但若跨進了前書的門檻,再能登堂入室,不論大小品,品品手到擒來!老朽手頭各式小品尚有千餘則,原本為圖文系統所寫。孰料老朽一頭熱,待鬚髮灰白,冰水澆淋,琴毀弦斷!如今只等將責任交劄畢,換得機票到手,乘雲不礙乘雲,輕煙仍是輕煙。 像老朽這種料子,顢頇頑固,永生只懷抱體有所用,只知道寶劍贈烈士、紅粉襯佳人!眼中只看得見絕品、耳中只聆得進天籟!偏生被謫今世,於此天涯海角,遍地污泥,連像樣的石頭都無!正因老朽這種料子,神看了叫妖、人見之稱怪!在天庭固無立足之地,在世間也乏可游之津!從古至今,妖怪充斥,各行其是,豈正常人所能與之哉? 想當年,老朽持地藏王菩薩願,彳亍道上,不過雚見電腦時代降臨,不自量力,擬焚身以代焉。旋得沈子相助,剝復相循、陰陽和合,彌補了老朽躁進的缺失,一時雄心頓生,遂投身現代叢林,擬於沙灘起高樓焉!文傳十二載,笑談滿籮筐;罟網千萬語,幸無飛砂揚!雖然文學戲劇仍是老朽首選,惜已時不我予。有人願學,小授尚可,苟若天才盈庭,老朽必逃之夭夭也! |
#10588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3-27] |
主題:基本漢字之52 朱夫子尊鑒: 實在失禮,沒看漁兒網友已修正為: 夫子原文: 52 【舀】 @-小篆 首〔爪〕a手足的指甲。尾〔臼〕B舂米的石具。爪取盛具,用以取物。 漁兒網友: 52 【舀】 @-小篆 首〔爪〕A手足的指甲。 尾〔臼〕B舂米的石具。爪取盛具,用以取物。 「字首」與「字尾」皆為「體」,則概念定義是否可為:用手取物的盛具。例:舀子。 我的建議是否可為: 52 【舀】 @-小篆 首〔爪〕a手持。尾〔臼〕B盛具。 手持盛具取物的動作。例:舀水。 |
回應﹕ 無必要!這正是汝之積習: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也! 本文早已聲明:不食古不化、不棄舊取新。臼之盛具,古制也,字因俗定,見臼思古,源遠流長焉。又:「手持盛具取物的動作」是白話文,如此字字清剿,另起爐灶可也!老朽文學程度或不及時賢,但做人做事堅守原則,絕不苟且,但也無意錙銖皆較! 此地非「民主殿堂」,老朽則係地獄罪囚,本計劃主旨在於宣揚跡近絕滅之傳統中華文化。曾子曰:慎終而追遠,民俗歸厚矣!如今山河雖在、文化已亡,人民富足、而族魂早殤!何以故?人人追新求成,早已棄宗廟於傾圮矣!其爪臼為恥乎?老朽言盡! |
#10586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3-27] |
主題:基本漢字 - 51 朱夫子尊鑒: 51 【妥】 @-甲骨 首〔爪〕a手握。 尾〔女〕B女性。 手握女,安定,安穩,完成,受制。 建議【妥】 @-甲骨 首〔爪〕a手撫。 尾〔女〕B女性。 手撫女,安定,安穩,完成,受制。 理由:既然,字首在上,改成「撫」比較恰當。 |
回應﹕ 可改。 |
#10585 留言者:秦漢唐 [2012-03-26] |
主題:冒(3) 老師您好: 關於「冒」字,學生以往學習基因字典時,有以下相關資料總結: 1,【冃】 冒,帽,覆。 組合字:「冕」、「胄」(義爲戰帽、頭盔。很多字體「胄」字下爲「冃」,而非「月」)、「最」(冒取;冒險進取以求極)、「曼」(以手引物使長以覆蔽)。 2,【冖】 覆也,覆蓋。 組合字:冠塚冡冤冥冪鼏同冃。 3,【冂】 範圍,邊際。 組合字:冋內央隺襾繭。 又,「冒」從目,有:「目已蒙覆,若無所見」,冒失、貪冒之義。故,建議仍按原始稿不變,如下: 5 【冒】 @-金文 首〔冂二〕A象帽之形。 尾〔目〕B眼睛。 帽蔽目,以下衝上,不怕,頂替。 學生不揣冒昧,請老師指正! 冒失鬼 敬上 |
回應﹕ 無須如此大費周章,前文曾言,此次所為,不過為「漢字教學動畫」準備資料而已!若此一一考證,豈不成為2012年考古界一大新發現? 注意,做事不可忽視立場、目的!各位拿著雞毛當令箭,漸漸走火入魔矣!老朽原意只是為了增加各位學習的與趣、提升漢字水平,孰料弄潮竟成海嘯焉? 果真各位有意對漢字科學化一盡心力,可以在本網「技術交流」欄下載「五千會意字初稿」,前500字不計,且仔細研究該5000字之最小公倍因子。不久後,老朽將再提供該5000字之最大公約因子分析法,兩者匯總,交互應用,在老朽帶引下,即得全套「漢字基因」。 總之,不學無術,非系統難見真章!這套動畫材料還需要測試、驗證(包括圖文系統、演變程式等),待成績合乎理想,重新再做也還不遲! |
#10583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3-26] |
主題:給諸網友 朱夫子尊鑒: 眾家英雄好漢,為了協助 朱先生盡快完成「509個基本漢字之概念定義」,以及節省大家重複的貼文,我們是否可以「約定俗成」,將各位已認同的字號貼出,找出大家的「共識」,其餘的如果有疑問,再討論之。不知如此,可行否? |
回應﹕ 汝未掌握「509個基本漢字之概念定義」之重點,故而每每偏離主題、自說自話!老朽歡迎網友「拔刀相助」,旨在「教學相長」,絕非溺水待濟也! 所說之法,說來容易做來難,此之謂也!一則大家時間難定,所見如天女散花,必然落英繽紛!其次資料繁多,網上七嘴八舌,徒亂人心! 目前,本網正在進行中之改法,知正知誤、有教有學,每天雖僅走十步,但月餘可畢,完卷有餘。網友們得入漢字殿堂,老朽則可兼程他顧,由字易而詞易、由詞易而文易,將漢文化之精髓,一舉納入芥子之中也! 老朽深悉所有細節、深謀熟慮,本定義已經完成,作為動畫素材,再差也已舉世無雙矣!今公佈於此,要旨在於令網友認識「提煉漢字基因之步驟、研究發展之必要過程」,且以實例提醒何謂「約定俗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若露即是電,當作若是觀!休將動畫看作「重大工程(當然有,那是《字易》一書之創作)」!其實動畫製作之困難在於「故事化、圖形演」,人人在此咬文嚼字,最後露還是露、電仍舊電,509個概念滿天飛,仍難見一個教習動畫(合作單位另論)! 真要幫忙?真好漢不必捨本逐末,快去編509個小品(每個至少三分鐘),那才是「主題、主角、主人翁」大英雄! |
#10582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3-26] |
主題:基本漢字-17 朱夫子尊鑒: 17 【?】 @-小篆 首〔日〕A太陽。 尾〔羽〕B鳥翅。 日下鳥向上飛狀。 【搇】 @-小篆 首〔冃〕A象帽之形。尾〔羽〕B鳥毛。 幼雛未長冠。狹小、細長、濕潤。 理由:「搇」字乃「冃、羽」二字之會意字,意指鳥冠被遮住尚未長出之幼雛;如同古人二十而冠,二十歲前只能戴帽。如此,「榻溻塌蹋遢褟闒鰨毾」之最小公倍因子是否可定義為「狹小、細長、濕潤」? 漢字之演變歷經「陶文、甲骨、石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簡體」迄今,如「愛」字到隸書時其字形已失去其本義,到簡體更是慘不忍睹,連「心」都不要了;正如 先生所說:「西人口口聲聲是愛,只求佔有而不付出,根本不知所「愛」為何!」所以到「中文西化」的簡體字也就只剩下「爱」了。 「搇」字亦是如此,從「冃、羽」變成「日、羽」,其它還有許多字也是如此。為了找出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現代的字典根本無助,我要查很多古文資料,才敢下定義。但是有時個人之「主觀」又不符合「客觀」,尚請 先生正之。 |
回應﹕ 17,古人造字,真相難知,後人沿用,約定俗同(需知:「俗成」也者,與古今、賢愚無關,當下是也)。「??」字從日或曰,眾說紛紜,匪自今日起!學者欲成一家之言,自須引經據典、入穴尋寶;老朽但求易學易用,是認定日下有鳥,毫無必要與前人在古墓中打交道也! 做人做事,首在「立場」,有立足千秋萬世者,諸周秦漢唐莫非一瞬,其甲骨、金石晃若雲煙,唯真是問。然,人具足而立,設若篤信肉體不滅,尚可與時間一究長短;否則,昨日事宋君,明朝覲梁王;今夜宿後宮,痛飲齊家湯!能拜三朝元老,古今幾人?三朝冠冕各異,如何俗成? 漢字主宰中華文化千載,上自思想道統、下迄升斗衣食,無不息息相關。然而,漢字流傳至今,音義累變,但敢於明目張膽、說三道四之輩,卻寥如晨星。何以如此?漢字不重要乎?群賢盡束手乎?當朝令難行乎?抑或另有玄奧,徒令有心人不知所從? 事實上,語言文字悉皆來自個人一己主觀,日月雖昭明於天,主觀卻個個有別。是故,人世間雞毛夾雜蒜皮,人人紛爭不斷、事事恩怨糾結,利中有害、禍去福來!如今老朽擎各家之言,排除萬難,不過略盡末代餘孽心力。而汝一本善意,追求完美,無奈,地處海濱,濯足可,淘金不宜! 猶如汝所從事之事業,無不慎思於初,篤行於後,待進入市場,始知成敗得失。此次字易之整理,老朽為慎其始,已詳查古籍資料;今進入篤行階段,當以效率為先,焉能字字求證、食古求化?至於成敗得失,對一個目空一切的老朽,萬載江山半塵埃,三聲鶴唳未必憂! |
#10581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3-25] |
主題:基本漢字之15、 42 朱夫子尊鑒: 15 【曷】 @-小篆 首〔曰〕a開口說。 尾〔?〕b乞求。 開口乞求,何以,逐止,不足。 建議【曷】 @-小篆 首〔曰〕a開口說。 尾〔#21251;&〕B亡人;乞丐。開口乞求,何以,逐止,不足。 理由:「匃」字象亡人窩縮在隱蔽角落之形,乃「匃」字之本義;就其字形「勹、人、Ê、曰」即可會意為乞丐開口乞求。 42 【岡】 @-金文 首〔网〕A網。 尾〔山〕B土丘。 鳥網所佈之土丘,山頂,山脊。 建議【岡】 @-金文 首〔网〕A鳥網:上端尖;下端廣。尾〔山〕B土丘。 比喻鳥網所能罩住之土丘,小而尖。山的最高處:山尖、山頂、山脊。 理由:比較容易理解。 |
回應﹕ 15,可加。(已加但無字形) 42,「鳥網所能罩住之土丘,小而尖」怎能容易理解?已經說明,原基因字典錯誤甚多,不可執也! |
#10580 留言者:無知 [2012-03-25] |
主題:說與不說 請問先生,可說與不可說的分際何在?我想法不多,常常無話可說,是不是思維太慢,故需想到就說呢? |
回應﹕ 說在於「言之變化」,為什麼要變化?變化做什麼?參透了,就懂了! 為什麼要變化? 1,人因為無聊,求變等於推倒黑獄。 2,人怕寂寞,只要喉頭振動、舌頭翻攪,即令面前是尊石頭像,也可期待回聲。 3,人的主觀泛濫成災,地下水已漲到腳背,不放一些出去,總有天土石流會淹沒自己! 那麼,變化做什麼? 1,不知道。 2,別人也不知道。 3,管人知道不知道,只要看到耳朵就好。 在以上各種情況下,一句話都不可說,不說非是,說成是非!再說,世界上有誰知道自己是誰?又有誰真正懂得別人說些什麼?什麼又叫「想法」?難道是想法國巴黎?要知道,大腦中電流跑來跑去,都是些主觀記憶,留得愈久,愈有歷史價值!所以,只有在歷史長河中,可說!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