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 留言者:李美慧 [2001-03-25] |
| 主題:答問題二 主題﹕人生之經歷。 關鍵﹕智慧成長之歷程。 理論﹕人生真相。 |
| 回應﹕ 太大了。 |
| #75 留言者:劉代德 [2001-03-25] |
| 主題:回答問題二: 1.主題﹕要眾人接受道理 2.呼應﹕對的要做錯的也別漏 3.理論﹕太極圖或中庸 |
| 回應﹕ 離題了。 |
| #76 留言者:網主 [2001-03-25] |
| 告網友: 各位想得太遠,希能一網打盡,自難見真相。要實事求是,「主題」已在字裡行間;「理論」必為支持主題者;唯第二問較難,係指「全書」之「呼應」「何在」。 不明主題,故事只是故事,過目即忘;理論不知,記在腦中也不能舉一反三;此二者透澈了,自能領略第二問,且知全書意旨矣。 今人讀書,不知「主題」、「綱領」,雖「資料滿腹」,思緒紊亂,何以致用﹖本書計約二百萬言,事件逾千,無一不在一明確之主題下發展。萬里之行始於足下,「導讀」也者,逐步而行也(此類題目將出到多數人熟練為止,唯獎品將另作考慮)。 思之簡,聚其精,盡天下知識,不過一網收! 日昨所問之內容如次(請勿超出此範圍)﹕ 有一則流傳在印度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輕的修行人,他從來沒有見過牛,也沒有喝過牛奶。一天,這位修行人問他的上師﹕「牛奶是什麼﹖」上師很仔細地對他講說牛奶的種種。最後,他終於瞭解了﹕牛奶是從牛身上擠出來的、白色的液體,這種液體很有價值,可以製做乾酪,也可以飲用。 有一次修行人外出,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路邊有一隻動物,很像上師所說的牛,牠旁邊還有一桶液體,也確實是白色的。不過站在桶邊的人並沒有飲用,卻像在進行什麼儀式似的,蘸起那白色液體,不斷往牆上塗抹。 修行人相信那樣有用的液體,一定就是牛奶了,只不知喝下去滋味如何﹖他向村人募化一碗,一口喝了下去。不料那液體味道非常奇特,令他覺得噁心反胃,連早餐都吐出來了。修行人回去後,便向上師稟明。 「那白色的液體,是你自己從牛身上擠出來的嗎﹖」上師問。 「不是。」 「生平第一次的經驗,必須從頭到尾親自一一體認,怎能只看後果﹖」 |
| #77 留言者:鄧明芳 [2001-03-25] |
| 主題:再答第二問 主題﹕牛奶 理論﹕牛奶是從牛身上擠出來的 關鍵﹕必須從頭到尾親自一一體認其過程,不能只看結果 |
| 回應﹕ 請見答案。 |
| #78 留言者:田智青 [2001-03-25] |
| 主題:答問題二 1.主題﹕體認 2.呼應全文﹕有天有地無人,智慧仍不可成 3.理論﹕因果乃相連不斷 |
| 回應﹕ 請見答案。 |
| #79 留言者:學徒甲 [2001-03-25] |
| 主題: 先生有所暗示,小子試答如下﹕ 主題﹕人生經驗,必須從頭到尾親自體認。 呼應﹕以牛奶、油漆之故事始,杏娃與不二老對談終,首尾呼應。文、衣、左、風等人行道為故事主軸,用佛珠光耀與否視為依憑,並象徵人生的十二個關卡。 理論﹕﹖﹖ 古人說讀萬卷書,再行萬里路的意思在此,是嗎﹖可是理論我不太明白。以心理學為例,有容格、佛洛依德、馬斯洛,他們提出許多理論,也做了實驗證明。先生您應不會指此類理論吧﹖ |
| 回應﹕ 呼應正確,主題亦可,有此認知,非常難得。唯表達文字過長,應練習精簡,蓋思維之際,須透過「概念網絡」,耗用大量之腦力。如不能將所知提綱挈領,則勞師動眾之餘,常「雜亂無章」,往往失去「重點」,而枝節叢生。 老朽在此孜孜不倦者,莫非身負「文化傳承」之使命,盡心盡力。生命之「意義」,在於「承先啟後」。《宇宙浪子》一書,正是「集萬卷書」於一冊,希望後學者「行之履之」,若悉其理,智慧自生。 西方之心理學理論,率皆出於「分析」,不盡其然也。 請閣下將住址轉告「網管」,老朽將贈送簽名電書一冊(待五、六月量產後)。 |
| #80 留言者:李美慧 [2001-03-25] |
| 主題:答問題二 天﹕人面對新事物的過程。 人﹕人是經驗的動物。 物﹕事件﹥體認﹥行為(客觀為事件)。 |
| 回應﹕ 主題接近。 |
| #81 留言者:陳政宏 [2001-03-25] |
| 主題:答第二問 主題﹕過程的經驗重於結果 理論﹕親身體驗才能了解 呼應﹕移民太空重新經驗文明的演進 |
| 回應﹕ 接近。 |
| #82 留言者:學徒甲 [2001-03-26] |
| 主題: 先生從事之文化工程,向為吾人深慕。自前年先生發表漢字基因,台灣一些有識之士亦開始正視此一觀點。然縱合時賢看法,漢字為人詬病處有三﹕ 1.義多。 2.音多。 3.筆畫多。 漢字基因先生常用於剖析問題,或可視為統率字義之舉,便於定義問題,溝通觀點。但音多、筆畫多之瑕,先生有何看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發表多篇論文亦提出類似看法。是以有簡化漢字,使用拼音之舉。今台灣又為個拼音問題,鬧得沸沸湯湯,香港則對此抱著壓寶心態。真令人有「等待大師」之嘆! 兩岸三地之時賢,其論文多半強調漢字的優越性,卻又大加撻伐上述缺點,視漢字如仇寇;結語又給予光明之願,卻未指出相關行動、努力方向,如何讓漢字的明天會更好。余等心有茫然,雅盼先生指點迷津。 |
| 回應﹕ 世人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是生態之恒常也。不論事之大小,有人夸夸其談,有人遽起而行。談者諤諤,居象牙高塔之上,臨玉樹而釂金杯,意興遄飛。而行者默默,千夫所指萬目所視,蛋中尚有骨頭挑,足下染泥怎能饒﹖ 如問人的意見,買來一瓶酒,人會說﹕「這酒不好!純度不高!」或有人說﹕「這酒不能喝,酒精太多了!」酒喝了一半,又難免有人感嘆﹕「只剩下一半了!」,但也有人會慶幸﹕「還有一半!」 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問題是人應站在什麼立場。 若談漢字,「改良」不是好壞的問題,而是「為何要改」﹖如果為了消除「文盲」,當然文字越簡單越合式;如果要求漢字「合情合理」,首先就要訂出情理的法則來。 老朽早已「除籍人間」,功名利祿視若浮雲,無意與時賢爭鋒,甘願默默。唯無為亦有所為,人若願聽,雖百忙之中,兩百萬言也下筆若飛,況若漢字哉﹖但總結「經驗」,聽眾頗多諤諤之輩,老朽不過一犬吠形而已矣! 是以,老朽擬集中精力,祇教「小杏子」,以遂《宇宙浪子》之遊。 既承相問,且淺言之﹕ 義多﹕非缺點,文字乃「思維之基礎」,義不多,只能供小兒學語也。待老朽之《新易》完成,當知,人思維之基因,不過1024個,排列組合則可達無限。無限之多,是多矣,然1024少之又少也。由漢字基因而論,平均每字1.3義,且僅有不足八千個具有「意義」之字(餘者無非人、地、物之名稱符號),誰云其多﹖ 音多﹕不確,漢字為單音節,含四聲全部不過1400(指國語)個音。英語為複音,最長之字其音節有二十多個,若以平均四音節計,其組合數高達數萬。老朽有一友,名畫家也,彼云中國人髮色最複雜,問其理由,輒曰﹕「黑色乃所有顏色之總和!」然耶﹖非耶﹖ 筆畫多﹕簡體字曾簡至「簡五」,當年簡五一出,所有文字專家盡成「文盲」!蓋圖形辨識成功率與符號之複雜度成反比。是以,簡五一撤,至今僅餘「簡一」(約三千字),是其明證也。 老朽甘入地獄,並非願與地獄諸鬼打交道,而係尋求一最佳方案,助人脫愚也。今方案已得,明燈高懸,正當戮力以赴,無意浪費精力、時間,與時賢饒舌。 漢字當興與否,如「半瓶酒」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 |
| #83 留言者:李遠佳 [2001-03-26] |
| 主題:再答題二 1.成長體驗,必須親歷。 2.智慧的獲取,必須自行領會。 3.人是經驗的動物。 |
| 回應﹕ 主題正確。所述理論等於陳述事實,不夠透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