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7 留言者:網主 [2002-08-19] |
告網友: 宇宙浪子拍攝電影事,進行順利,唯劇本尚未定案。本月6日,老朽曾赴台與劇本組商討,決定另起一集,以期能涵蓋全書。自後,老朽以十個工作日,已完成《宇宙浪子序曲》劇本,今公佈於網上,有興趣者請自行觀閱。 常有網友討論資訊技術,今後將全數收入「技術交流」欄中。 網主人白 |
#2095 留言者:網主 [2002-08-22] |
告網友: 一、網友論壇已經建立,有興趣者請由主頁進入,原則上有網管代為「清掃、服務」,但老朽概不介入。 二、沈紅蓮買來Summer of '42 (1971,中譯﹕往事如煙),本片為老朽最喜愛的經典作品之一,昨晚特別放映給學生們欣賞,且作此影評。 往事如煙影評﹕ 譯名欠佳,因「如煙」不能傳神,蓋本片中「感恩」大於「感傷」。若不識「感恩」,則本片只是青少年的夢囈,價值不高矣! 本片原著﹕Herman Raucher 品味高,佈局佳,笑料天成,意境深遠,滿分。 本片製作﹕Richard A. Roth 有見識。 本片導演﹕Robert Mulligan 不慍不火,手法流暢,能把握青少年心態,而不流 於粗俗,細膩精緻。90分。 本片配樂﹕Michl Legrand 主題曲膾炙人口,生色不少,尤以與主角情緒相連 直有蕩氣迴腸之感。 女主角﹕Jennifer O'Neill 飾22歲的桃樂絲,演技清新純真,只惜此類角色 在好萊塢不受歡迎,故難以成名。 男主角﹕Gary Grimes 飾15歲的何米,頗有稚齡的青澀。 全劇可分38場(將同一處內外景合一,如店內、店外,室內、室外),景僅七處,室內景四處。在一偏僻海島上,自然景物,日出為始,日落為終,唯美派作風。 本片評語﹕對關懷人生的觀眾–極品。 對追求享樂的觀眾–無聊。 對無知無覺的觀眾–免看。 劇情極為簡單,係由男主角何米自述,回憶在1942年(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三個約15歲的青少年,暑假時隨家人赴一小島遊憩。三人整日無所事事,時正值青春,春色處處,在憧憬兩性關係下,三個人各有遭遇。 終曲,何米慨嘆﹕「班吉弄丟了手錶,奧西不再吹他的口琴,我則永遠失去了何米。」 本片的關鍵在於﹕何謂「何米」﹖ 有人以為「何米」代表「處男」,色情狂則認為是「通姦」!人如有毛病,世間不可能有淨土,若有這種「惡劣」認知,不可與語也! 有人以為「何米」代表青春,所以最後失去「青春」。這種說法有一名焉,可為「幼稚之至」,青春能失去嗎﹖世界上有誰曾「擁有過」﹖ 有人認為「何米」代表成長,差不多了,但如此太平凡,糟塌了一部好電影。 要知道何米,得先知道他的兩個玩伴。 奧西是個「膽大妄為」型,敢做敢為,現實機靈。他對女性的認知是﹕「口中不說,心中暗喜」,所以他是個獵食族,只要有了獵物,他立刻行動,有計劃有策略。由於他的個性,他是行動派,「性」只是「性」,像口琴一樣,玩膩了就算了。 班吉是「膽小如鼠」型,什麼都想,什麼都怕,只敢跟著別人跑,事到臨頭,第一個開溜。他是「世俗派」,永遠只能跟著起哄,成不了任何事。 何米是個「中庸之道」型,他想做,但又有些矜持,心中的滿足大於實際的享受。這種人比較重視心靈的認知,容易受到事物本質面的影響,也因此,對「性」有著難以言喻的矛盾。在戲中,奧西給他安排了「局」,他卻始終無法進入「狀況」。 這就是人生真實,像第一類人,一切得來容易,只要有肉吃,不挑不選,沒有品味。這種人在檯面上處處可見,表面上飛黃騰達,骨子裡只是個奧西!奧西所要的只是一些圍繞身邊的「擁護者」,奧西會很慷慨地為「兄弟們」扶危解困。但是,奧西失去了「隨從」,「口琴」就難以施其技,說穿了,奧西是最「寂寞」的一種人。 第二種人是可憐的一群,偷來的書給別人看,打架時只有臉上沾沙的份,別人給他安排了對象,他只知道趕快逃回家! 何米有原則,他一見桃樂絲,就被她的氣質吸引住了(奧西只認為她是個「老女人」),然後,就在心中建立了一個私密的城堡(理想不正是如此嗎﹖)。他崇拜、他幻想,他有了自己的王國,他開始了心靈之旅。而這時,奧西腦海中,只有那本性書(班吉偷來的)裡的十二道手續(工業生產程序)。兩人雖然同進同出,其實早已分道揚鑣。 以上所述,只是戲裡的「題材」,如同炒菜,各種材料、作料準備齊全了,最後是上火起油,勾調翻炒,主戲才能上台。 桃樂絲呢﹖她清麗脫俗(不是肉感型,老美性趣不大),丈夫從軍報國,她獨守空閨,又是賢淑忠貞型(不夠風騷,所以奧西說她是老女人)。她在島上隻身一人,一次在偶然中,何米幫她攜物返家(無巧不成書),兩人成為朋友。 重要的是,戲中強調純情,但處處不忘「性的誘惑」。這不僅是何米的困惑,也是天下少男少女的困惑。因為生理的作用歷經了億萬載的砥礪,食色是人生的重大考驗,非此即彼!年輕人經驗缺乏,一不小心,就掉入了「奧西」之林,步入肉慾食堂!再不然,很可能受到壓抑與打擊,又成為班吉的同路人! 劇作者用凄麗的手法,將故事美化了,將簡單的事件羅織成詩篇。 桃樂絲的丈夫為國捐軀了,那夜何米來訪,得知惡耗,相顧凄然。沒有一句說教,本戲用劇情、動作、畫面,表達了極為抽象的意念。看得懂這一段的人,就是「何米一族」(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滿足於自我幻境者),桃樂絲則是天使。 這一段是說﹕人生的問題,就在於人與人的關懷及溝通;人性可貴之處,則在於推己及人,將心比心。 印證﹕當桃樂絲失去了親愛的夫婿,絕望失落、空虛寂寞,在一個陌生且無助的環境中,只有一個年僅十五、迷惑、青澀的何米,成為她可以依靠的對象。同時,何米的真純,沒有慾望的友情,讓桃樂絲心懷感激(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是這時出現的是奧西,而且帶著十二道程序,這場戲必然成為鬧劇)。 桃樂絲已經決定離去(沒有任何理由她會留下來),她「理性」地帶領何米,參與了「成人」的洗禮。這場戲是全片的精華,沒有說白,沒有激情,沒有手法,只是靜靜地交待了人由迷惑到瞭解生命的過程。 結果是﹕桃樂絲靜靜地倚著門前落地窗(象徵),抽著煙,何米從後經過,兩人有默契地說﹕「再見」,不是嗎﹖充滿感激的心,還有什麼可說的﹖ 一種高貴的人性犧牲,拯救了一個困惑的靈魂(只有過來人才有這種認知,奧西族是永遠不可能明白的,這也是本片不可能大紅大紫的原因)。「何米」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所有重視心靈,又困惑於肉體的同類。當本片最後說﹕「我失去了何米(惶惑的迷失者)」時,那正是當人在成熟後,感激那個高貴的領航人,最由衷的心聲。 這是一部「絕唱」,感人肺腑之餘,讓人認真思索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妙的是,好萊塢在暴力色情掛帥的主流下(本片沒有好人、壞人,沒有低潮、高潮),拍得出這種片子來,但卻只能拍一部(男女主角都是曇花一現)。 |
#2096 留言者:kei [2002-08-22] |
主題:About the movie ”一種高貴的人性犧牲” 犧牲了什麼﹖ thank you. |
回應﹕ 又是「立場問題」,本片有三種立場,人生亦然﹕ 1,奧西立場﹕當然沒有!一次怎能過癮﹖完事了還要敲鑼打鼓,生怕他人不知 自己的「本領」,最好照相留念,再來個一魚三吃,多多益善! 2,班吉立場﹕什麼叫犧牲﹖我也一樣呀! 3,何米立場﹕做人有做人的原則,上床不是遊戲,除了對自己的意中人,其他人 免談。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形下,為了他人的利益,犧牲原則,是稱高貴! (沈補﹕比較「畢業生」就知差別。) 老朽張此網,自以為「犧牲」頗大,仍有人問﹕「犧牲了什麼﹖」 答案是﹕每天一小時,三年可成《宇宙垃圾》三十冊!所幸撿獲何米若干,扯直矣! |
#2133 留言者:陳 [2002-09-02] |
主題:橋段 請問「橋段」是否為「以刺激為始,建橋於段間」﹖ 謝謝 |
回應﹕ 是的,尚須「以感受為終」也。 |
#2198 留言者:網主 [2002-09-19] |
告網友: 因片源充足,日昨恢復「電影主題」課,第一部係台北「宇片製作小組」(達客之李小妍、鄭文超等,見第2139則留言)提供的「海上鋼琴師(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La)」,以供甄選宇片之導演。 目前宇片導演人選,盧貝松擅多媒體應用,本片導演約瑟匹則長於主題刻劃。年內擬再選取數位,製作小組才能將企劃書定案,進而全面推動。 片名﹕海上鋼琴師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La 攝於﹕1998年 編劇﹕亞力山德洛.巴果柯 Alessandro Baricco 約瑟匹.托納多尼 Giuseppe Tornatore 導演﹕約瑟匹.托納多尼 Giuseppe Tornatore 角色﹕亭姆.儒斯 Tim Roth 飾1900 派儒堤 Pruitt 飾馬克斯 Max 故事大綱﹕ 1900年,當歐洲移民潮湧向北美洲之際,一艘豪華郵輪維吉尼亞號,由歐駛美。船抵紐約後,一鍋爐工人在船艙中發現一個棄嬰,遂收養之,並取名為1900。 工人死後,1900因無身份證明,無法登岸,便以船為家。稍長,1900天才嶄露,自練鋼琴,無師能通,因而斐聲樂壇。 有一吹小號的樂師馬克思,上船覓職,得識1900,成為莫逆之交。馬克思在船上工作六年後離去,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維吉尼亞船齡已老,退役等待拆卸。馬克思憶及1900,累問竟無人知其下落,疑仍在船上。 該船之母公司擬將船炸毀,馬克思告之尚有人在其內,船公司不信。經馬克思堅持,始組織人員,上船搜索。時船上已綁滿炸藥,無人相信尚有1900其人。徹底搜索之餘,遍尋不獲,船公司不願再延,決定炸船。 當年1900曾灌錄唱片一張,他堅持要送給一位陌生女郎,而拒絕發行。後女郎上岸離去,1900傷心欲絕,將唱片原模毀去。然馬克思將之修復保留,特播放此段樂曲,引誘1900現身。果然,1900聞音而出。 1900一生在船上渡過,懼怕面對另一種生活,寧願與船共存同亡。由於1900非常堅持,馬克思也頗能理解其心態,加上船東急於炸船,又無人相信1900的存在。於是,此一豪華海上郵輪與1900,在壯觀的火光中,化為碎片。 主題﹕人生各有追求,有人不遠千里投奔美國;農夫思海;女兒投父;唱片商追求功利;馬克思為了生活,上船吹喇叭;唯有1900身世不明,生在船上,雖絕技在身,卻不計名利,生活平淡知足。 當大變到臨(船體即將爆破),1900在命運的抉擇下,決定與舊船共存亡。他認為﹕人之生活需求有限,但現代文明的發展卻無止無境,這種追求,人生意義何在﹖ 評語﹕無奈、感傷、人生、環境,在幽幽的回憶中,如真似幻,導演氣氛掌握極佳。本片係透過馬克思一人的主觀回憶,述及1900絕妙的生平,隱約之間,卻無一絲佐證。但畫龍未能點睛,是一大遺憾,蓋此一故事到底是真有其事、抑只是馬克思的虛擬幻想﹖如能再多加些若是又非的疑點,則更引人遐思。 導演佳,編劇可,如作為幻思自不應挑剔,但本片又偏介於真幻之間,說服力不夠。以現實而言,1900生於1900年,故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至1918年,由此推算,馬克思在船上工作了六年後離去,之後才有戰事。故馬克思與1900相遇之時,1900應該在十歲左右,顯然與本片情景不符。 若係幻思,則嫌鋪陳不足,如「爵士王」向1900挑戰一事,大可利用劇中樂器行老闆辯正(觀眾並不知道美國真有此爵士王否),以質疑其「故事虛構」。此外亦可安排過場,如同偶遇一以往樂隊成員,問起1900,竟無人知道此事。 兩個主角皆不稱職,1900氣質不夠,外型太「機巧」,演技屬於陰鷙類,令人難以「親和」。此外,由於年齡的聯想,前後應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但看上去沒有一絲歲月痕跡,尤其演「純情戲」,他那滿臉世故,頗像一匹大色狼! 馬克思紿終是個大胖子,表情太「癡傻」。如果作為「忠厚」或「老成」型,較易討好;用瀟灑、風趣型,則能引起遐想。尤以本故事可實可虛,馬克思看去沒有靈性,編故事的可能性不大,說故事又不可能如此精采。 分場﹕七十場。 第1場﹕片頭,馬克思在台階上回憶。 第2場﹕維吉尼亞號,歐洲移民投奔美國,見自由女神,大呼亞美利加(諷刺)! 第3場﹕馬克思典當其柯恩牌喇叭,因樂器行老闆有一片鋼琴曲唱片之母版。由於 該唱片之音樂,馬克思開始講述「故事」(此段成為現實的旁證)。 第4場﹕馬克思回憶上船之初(看上去年齡太老)。 第5場﹕餐廳中,鍋爐工丹尼在地上拾垃圾(貧富對比),發現棄嬰(貴族道德)。 第6場﹕(因老朽速記過速,字跡難以辨認,故略之。) 第7場﹕在鍋爐場中,工作環境惡劣.丹尼給孩子命名為1900。 第8場﹕丹尼教1900讀書,伴他入睡,親如父子,並告之岸上人心之險惡。 第9場﹕風暴中,丹尼受傷。 第10場﹕丹尼在病床上,1900伴之(此時1900已約有六、七歲)。 第11場﹕丹尼死,海葬。 第12場﹕樂器店中,馬克思回憶。 第13場﹕1900沒有出生證明,沒有國籍,又無父母,從未上岸。 第14場﹕約六歲時,1900走進豪華的大廳,看得目瞪口呆。 第15場﹕某夜,船人發現,1900在大廳中彈鋼琴。 第16場﹕樂器店中,老闆交待該唱片母版,是在一舊鋼琴之中發現(伏筆)。 第17場﹕馬克思回憶,在船塢看到維吉尼亞號,已經破朽。 第18場﹕馬克思初赴船公司找工作。 第19場﹕馬克思上船。 第20場﹕大風暴,馬克思暈船。1900邀其坐上鋼琴,一任鋼琴飛舞於大 廳中。最後琴身衝出大廳,闖入船長室。 第21場﹕二人被罰至鍋爐間工作(表現1900玩世不恭)。 第22場﹕馬克思在破船停泊之碼頭上。 第23場﹕馬克思與船公司交涉,謂有人尚在船上。 第24場﹕回憶,當年船上盛會,紳士淑女,衣香鬢影。 第25場﹕1900在二等艙彈琴,聽眾皆為平民,與前場適為對比。 第26場﹕1900在另一處彈琴,顯示其平易近人之特性。 第27場﹕1900在另一時空彈出移民心聲,正值船到美國,人人奔出一空。 此段暗示,音樂僅為人之一種心靈安慰,生存更為重要。 第28場﹕甲板上,馬克思勸1900上岸,以求功名家庭,1900拒之。 第29場﹕馬克思說動船公司,派人上舊船檢查。 第30場﹕眾人入艙,一片零亂,迥非往年盛況。 第31場﹕馬克思回憶(老朽之字跡不清)。 第32場﹕1900夜間彈琴,遇一老農,因欲改變生活狀況(以聽到海洋之呼聲 以喻投奔美國新世界),決定暫離女兒,赴美另創新機。 第33場﹕馬克思在破船中找1900。 第34場﹕到達大廳,一片狼藉。 第35場﹕回憶當年,在鋼琴檯上,1900對馬克思分析人性。暗示他對世態認 知之透徹,預示結局(頗有諷刺赴美移民投機之意味)。 第36場﹕一機伶之移民,甫見美國自由神像,大呼亞美利加(暗示人心之欲)。 第37場﹕入夜,碼頭上(未明所以)。 第38場﹕甲板上。 第39場﹕1900潛入通訊室,偷打電話(表示其寂寞)。 第40場﹕有人掩至,1900逃走。 第41場﹕追者為二黑人,至冷藏庫,告1900,爵士王聞其琴技,指名挑戰。 第42場﹕白天,碼頭上,爵士王對記者狂言。 第43場﹕音樂比賽,顯示1900之純真及技藝,折服爵士王(此段欠佳)。 第44場﹕爵士王鎩羽而歸。 第45場﹕拆船。 第46場﹕馬克思回樂器店,找到唱片原版。 第47場﹕回憶當年1900在船上錄音。因見一少女對窗顧影,1900情思大 動,即興作曲。唱片商大為賞,擬傾力銷售,1900對名利無動於 衷,認為此樂曲應屬於該少女,不惜毀約。 第48場﹕1900在甲板上見到少女(亭姆年約四十,足可為少女之父矣)。 第49場﹕1900素無經驗,不知如何對少女啟口(不像)。 第50場﹕雨中,少女佇立甲板上,1900擬言唱片事,因有人到來,遂止。 第51場﹕入夜,1900情思昏昏,彈琴難以成聲。 第52場﹕1900入夜,潛入女子臥艙,偷吻少女(太世俗化)。 第53場﹕少女乃老農之女,下船時告其住址,但1900唱片未能送出。 第54場﹕1900失望之極,恨而將唱片原模毀掉(馬克思藏之)。 第55場﹕1900決定下船,馬克思極為高興,並送駝毛大衣一領。前農夫曾謂 岸上看海,可聞其音,引發無限希望。1900則謂身在海上,卻不知 海洋之音(不知希望為何)。 第56場﹕眾人送1900下船。 第57場﹕1900在船舷與碼頭的斜橋上,眼見陸地上高樓大廈,完全是一片陌 生的環境,望而生怯。 第58場﹕1900沉思。 第59場﹕吧中,舞池中。 第60場﹕馬克思合約期滿,離船。 第62場﹕馬克思在舊船中放唱片,以誘1900出面。 第62場﹕馬克思在舊船各處找1900。 第63場﹕終於找到。 第64場﹕1900說﹕「我不能離開此船,上次登陸時,不是眼見的事物難倒了 我,而是那些看不見的。鋼琴只有88鍵,即可彈出無限的樂音。陸地 上的事物無限,叫我如何選擇﹖」(難得西人有此認識)。 第65場﹕1900願與船共存亡,態度瀟灑,馬克思知詞窮理屈,離去。 第66場﹕馬克思下船。 第67場﹕1900已無琴可彈,手指猶動。 第68場﹕舊船爆炸。 第69場﹕馬克思講完故事,店主歸還其喇叭,表示一個好故事勝過一隻喇叭。 第70場﹕馬克思離去。 |
#2201 留言者:劉元 [2002-09-20] |
主題:數位電影 最近在歐洲跑了幾個地方,目前數位電影的製作模式已不再是願景,而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目前已有超過三十部以上的電影不用film來拍攝了,而相關週邊的軟硬體支援也都成熟了,歐洲各大後製公司也都可承接這種新的製作方式。數位電影最大的好處就在於成本的降低與製作時間的縮短,特別是大量運用特效的電影。 |
回應﹕ 是的,老朽等這次籌拍「宇宙浪子」,已明定利用「數位技術」進行之。在理想中,將以此電影作為「種子」,擬在國內培養大量人材,引進設備、技術,務期落地生根。果然,在可見的未來,全面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已非虛語,是不負此生也。 |
#2223 留言者:網主 [2002-09-26] |
告網友: 本週三電影教室分析影片「今天暫時停止(應譯為今天永不停止)」,本片列於老朽最欣賞之十大影片中,但惜錄影帶發霉(有數百卷之多),無法觀賞。上週小姚設法購來,本週優先上演,並對弟子們作「分鏡訓練」。 能看懂本片之人,悉皆「同道」,所不同者,「羈留之今天」多少而已。特此向網友們推薦,且宜「驢看」,直到「明天天明」。 影片名﹕Groundhog Day (1993) 中譯名﹕今天暫時停止 出品國﹕美國 片 長﹕101分鐘 導 演﹕Harold Ramis 原 著﹕Danny Rubin 編 劇﹕Danny Rubin 男主角﹕Bill Murray 飾電視氣象播報員「菲爾」 女主角﹕Andie MacDowell飾電視節目製作人「瑞怛」 本片為一「警世」劇,但美國無此分類,遂被歸於「喜劇(Comedy)」。在亞馬遜IMDB網站觀眾票選得7.8/10(23,767票),位於前250名之215名。 由於觀眾水準不齊,兼以這類題材不合耽溺聲色之娛、年輕小美的味口,但本片排名仍相當高(首名為「教父」,第四名為「魔戒」,見微可以知著矣!固然美國文化淺薄,但吾輩中國人更是慚愧,已淺至無深、薄於無厚,一劇不存的地步),本片值得欣賞。 故事大綱﹕ 菲爾是匹茨堡第九號電視台的氣象播報員,於二月二日土撥鼠節前夕,受命赴一小鎮採訪土撥鼠(傳統風俗認為土撥鼠能知天氣,故設為節慶)。 菲爾為人狂傲自大,輕率淺薄,採訪完畢後,他發現自己竟被困於二月二日的迷離幻境中。每天六時收音機就播放音樂,催他起床,但不論他做了什麼,早上六時,一切又重新開始(客觀環境不變,唯有他的主觀不斷累積),永無止境。 他發現別人生活如常,只有他渡日如年,像陷身於阿鼻地獄中,始終到不了明天。最初,他利用不死的(無責任)良機,搶了銀行,把盡了馬子,在幻境中頗自得其樂。但等他將壞事都做盡了,膩了,仍是二日不去、三日不來。到最後,他嚐試用各種方法自殺,希望一了百了,但眼一睜,還是一切從頭開始。 無數的歲月過去了,他發覺在歷練中,自己真正愛的,是那位賢淑溫婉的女製作人(原先曾是他嘲笑的對象)––瑞怛。他利用自己不斷重複「輪迴」的機會,先探聽瑞怛的私隱,再投其所好,偽裝有品味、高尚的正人君子,一步一步,誘瑞怛入甕。 然瑞怛品行端厚,每每在最後關頭,都能看穿菲爾的陰謀詭計。儘管菲爾使盡渾身解數,在無盡的歲月中,始終雲泥有別,水油難親。 菲爾無所施其技,煩惱痛苦不堪。漸漸地,當「壞事做盡」,在瑞怛的「潛移默化」之後,他領略到了「文化」的價值。他洗面革心,開始了文化之旅,學鋼琴、詩文、雕塑,每天忙於救人、助人,菲爾氣質大變,成為鎮上最受觀迎之人。 最後,菲爾生活如意,對時間歲月已無動於心。他每日專心學習、為善,不計利害,不畏辛勞。瑞怛被他的行為所感動了,自動投懷送抱,而菲爾也尊重感激,待以至誠。 終於,菲爾惡夢方醒,二月二日過去了,「明天」繼之而至,地獄遂成天堂。 主題﹕痛苦的歲月是漫長的,惡夢一個緊接一個,揮之不去。人在一念之間,只要能本著真誠之心,只問耕耘不計收獲,必然能渡過難關,到達光明的明天。 評論﹕編劇,100分;無懈可擊。 導演,95分;成熟穩健,用鏡靈活,主題掌握明確。 演員,比爾摩瑞,飾菲爾,收歛自如,喜感佳;95分。 安迪麥克道葦,飾瑞怛,稱職可喜;90分。 全片重複發生在二月二日一天之內,在表達技巧上極難處理。重複太多,會令觀者煩悶不堪;如重複不夠,則又難以獲得迴響。編導極具匠心,能避則避,該強調就強調,讓人看來(老朽看了n遍),絲毫不覺得累贅,極佳! 在本片中,對人生的警語、佳句如潮,流露在輕描淡寫中,一一能與故事情節應和,價值不凡(老朽之多媒體計劃,正是朝向此一目的也)。 分鏡﹕老朽粗分約720個鏡頭,短的不到半秒,長則有達五分鐘者。其中絕大部份是「切」鏡,僅三處「溶出、入」,若干推、拉、懸、跟的動態運用,無呆滯感。 因係教學課題,故正訓令學員寫作「分鏡頭劇本」中,目前不宜多談。待分鏡劇本完成後,將公佈於網上,敬請指教。 |
#2225 留言者:華子 [2002-09-26] |
主題:多媒體 不管美國人或中國人,人與人之差,主要表現在腦中所知道的不同;若有競爭,實質上可歸結於腦中智慧之爭。所以能提高國族的人力素質,才是最重要的。凡愛我中華者,莫不焦慮、心急也。 問題是要有提供,和以何種方式呈現。 先說提供。 電影、小說,那是一個虛構的生活,雖易親近,但要靠陰喻的理解,多數人主要還是看熱鬧。 正規教育,那可是一片、一片,漫長的過程,而且還要運氣好,若遇上一個使對學習產生挫折的老師,那真是一輩子苦難(朱先生可能若不是早年遇上了一個混蛋英文老師,可能也不會如此討厭英文及美國了)。 沒錯,有方便獲得的書籍,也有許多圖書館,但這些只對自覺者有效;問題就是自覺者浠少,整體國族有待提升。 退一步說,在既有的文化中,真正能殘留在腦海中的“價值、知識“,也要以挖寶的力氣和運氣而定。在現實中,沒有直接的論說,更沒有完整、獲得準標化的結構呈現。一句話,我們看到的是一片、一片支離在各個角落裡的碎片,那些專家也只在他的立場上述說那一片領域裡的“故事”。我們要的只是一個基本整體架構,就像一個地圖,具體細部自已可以找到一樣。 再看方式。 應該承認人的溝通傳播方式,90%以上是借助於文字;中國字還能“望文生意”,那些洋鬼子文字可是徹徹底底的想像,想不出來,對不起,回家去罷。這是其一。 其二是,文字是一句一句的來,看了幾百句之後,早以忘了前面,以致要反覆多遍;天呢!5百頁的書,要何年何月。所以,自古以來讀書人都是那些少數“天才”。 以上所說這些,只是想要請教老師﹕ 1有沒有一個智慧人所應具備的“認知結構”及完整人格; 2若有,我們,作為一般小百姓,希望有人能提供這個些; 西方有一部大英百科全書,中國應該有一部以內容、概念來分類,數位立體動畫的,基本而全面性的“知識書”;它透過網路,伴隨每一個人;前面那些單面散落式的,及介面阻礙,都一一克服。 先生,天時、地理、人和及資源,樣樣齊備,可否一舉﹖ |
回應﹕ 人間種種,不過一代一代摸著石頭過河,到達河岸,才能論定。中華文化歷經數千年考驗,目前不過暴風過境,無足為慮也。 智者的認知結構不可能為一般人接受,因要做到「懲忿窒慾,遷善改過」實在太難。其實也無此必要,大廚子一個就好,食客多多無妨也。 中國早在明初就有兩萬餘冊的《永樂大典》,是最完整的「百科全書」。不必急,老朽預言,十多年後本書將再見天日。斯時,正是中華文明大放光芒之日也。 以天時而言,中國在近世紀前,獨領風騷,精氣耗盡矣!值工業侵襲,百年之病,需千載之艾,豈是區區西藥可解﹖五四運動,舉國精英盡出,落得個非中非西,不上不下,結果風寒入脾。自後十年內亂、八載浴血、迄至建國,若是西化可救,今日不過「小黃色兄弟之亂邦」!毛澤東有鑑於此,割脾切腎,確有斷臂之決心,惜無續肢之靈藥也。 今紫氣東來,西勢已衰,正值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行將取代工業文明(老朽正籌組「知識經濟學院」,原名多媒體大學或中庸大學,將與國內某重點大學建教合作)。國人固曾落後於「工具、商品」二蟲,但「適莽蒼者,三食而返,腹猶果然」。工業草成,工具、商品塞道,知識因運而生焉。知識者,以人類為根、文化為土也。「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如﹖」 再看地理,中國資源不夠豐富,唯有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才能立足未來。 人和在中國,雖有小憂(西人眼紅永遠難免),絕無大礙。在舉世盲目追求「自由、民主」的潮流下,中國欲求強大,必須反其道而行。否則由無知之民作主,社稷必亂,正中美國人的「下懷」(老朽是「精英統治的信徒」,道不同不相與謀)矣! 若談資源,中華文化中寶藏山積,用之不竭也!以老朽計劃之「知識經濟學院」為例,為了便利應用,將集九系一體,培養通才。設若一切順利,計劃可成,老朽將以今生餘力,為炎黃子孫開山鋪路也。 1,材料物理系––顯示器,磁浮,記憶材料。 欲求工具價廉物美,必須自行動手,明珠已得矣! 2,電子工程系––晶片製程,機構設計,無線空間。 工具技術,若干產品即將問世,正待學子們共享也! 3,環保能源系––電磁波能,熱能,光能,化學能,動能。 此為未來社會應用之主流,不可或缺。 4,資訊軟體系––程式,套件,程控,人機介面等。 此為本公司之工作,但因人手不足,很多計劃延宕。 5,系統規劃系––介面,系統,平台,結構。 同前項。 6,感知辨識系––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同前項。 7,應用文學系––手冊,文件,劇本,編導,素材。 此係知識經濟的主體,當工具齊備了,即為大量應用之契機。 8,工藝美術系––模具,造型,動畫,裝飾,製景。 同前項。 9,專利法規系––協定,溝通,法律,規章,專利。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專利法將是中華文化的新萬里長城也。 最後,可透過無線網絡,放映電影的「彩色電書」將人手一本。老朽有種技術,可任全球所有人等同時上網(非神話,已有專利)。待學子學成,大量(每人每月可生產一部影片)將中華歷史文化思想,自動化為娛樂節目。至時,好來塢變成「壞去無」,舉世只知有赤壁、關雲長,而不知尚有狄斯耐、米老鼠矣! 2011年7月註:幻想無罪! |
#2227 留言者:epson [2002-09-26] |
主題:2223條;,不破色欲.小道! 老朱,把心留住,其中之一是否還有一個色字在呢!! |
回應﹕ 若指電影中之比爾,西方人能有此認識,不錯了。 若問老朽,色本空,又何在﹖把老心留於多媒體,無干於人也! |
#2231 留言者:kunfuz [2002-09-27] |
主題: 不能同意2225說,朱老師是因英文老師混帳而不喜英美文化。本人英文不差,對 英美人,英美文化一樣沒好感,何況我已在美居住三十餘載。 |
回應﹕ 孔老夫子「乘桴浮於彼洋」,不喜外國文化,是理所當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