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 留言者:張亦蘋 [2001-03-24] |
| 主題:答問題二 主題﹕知識 全書呼應的關鍵﹕宇宙中的各種現象 理論﹕須經認識、理解、體會、整理 |
| 回應﹕ 太廣泛。 |
| #64 留言者:李遠佳 [2001-03-24] |
| 主題:答題二 1.知行要合一 2.「知」是否能為「行」所驗証確定。 3.「知」和「行」是有偏差,要互補。 |
| 回應﹕ 非也。 |
| #65 留言者:網主 [2001-03-24] |
| 告網友: 自老朽「發達」以來,要求捐錢、貸款者絡繹不絕,特此聲明如次﹕ 老朽早已「除籍人間」,不問「人情世故」,今生不置產(住公司宿舍)、不應酬。除「遺囑」已在網上聲明外,每月所得薪金(包括加給、加班、差旅費等,約每月港幣四萬五)全部捐做「文化基金」(待總數累積至一定額度,即可正式運作)。此外,本人所擁有之股票,代表對公司之信念,除非離職,絕不出售(售後亦將移作基金)。 是以,老朽一貧如洗,囊中羞澀。奉獻時間,討論人生,是職責所在,義不容辭。三千大千世界金銀財寶,未之見也! 朱邦復 啟2001年3月24日 |
| #66 留言者:郭秉鑫 [2001-03-25] |
| 主題:題目二答案 主題﹕概念的形成 關鍵﹕每人概念各自不同,是謂我 理論﹕感官感受後, 才能成形 |
| 回應﹕ 離題。 |
| #67 留言者:陳俊廷 [2001-03-25] |
| 主題:答題二 1.指標月,月非指 2.體認 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 回應﹕ 不確。 |
| #68 留言者:阿南 [2001-03-25] |
| 主題:試答題二 主題﹕經驗 呼應﹕主角之身歷其境 理論﹕經驗乃價值之介面 |
| 回應﹕ 太廣泛。 |
| #69 留言者:陳先生 [2001-03-25] |
| 主題:回答問題二 1)學習過程一例 2)一個不認識牛和牛奶的印度修行者 3)事物認知和邏輯處理 |
| 回應﹕ 非也。 |
| #71 留言者:每次說的都不一樣 [2001-03-25] |
| 主題:每次說的都不一樣 ”過去,本人成功地做到了「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不料老天不饒我,臨老來試探「富貴尚能淫」否!不瞞大家說,在這個考驗下,我歷經三個月的掙扎,終於買了一個「超薄的浪琴錶」。我問自己,是否失節了﹖當然,答案為否。原因我只穿牛仔衣,袖子很緊,錶不薄就不方便。問題是,別人送的錶有一大堆,我都捨不得丟,送人也沒人要。再買一只,多一重浪費,就是多造一份孽!然而,我的工作常與時間競賽,不從權不行。我說過,我的一切都可以放到陽光下,所以歡迎大家監督。我的月薪目前是三萬五千澳幣(公司的專業秘書是五萬。待情況穩定後,一切將按制度行事),薪水是我自己規定的,因為我就怕這種浪琴事件,過去沒錢,那些錶都飽受寵愛;現在戴上超薄錶,三千寵愛集一身,連看時間的時間都多了些,有錢真可怕!此外,我公出不領出差費,但所有開支實報實銷(我必須坐商務艙,因我怕擠),除了請客,我只吃路邊攤。我的股份三分之一已分給跟從我的學生們,其餘的將分給有德有才的後進之士,如果找不到,將成立基金(我早就有此打算,所以無家無室,無子無女),全部送光。” |
| 回應﹕ 多謝指正! 人要說得字字一樣,是機器也。時不同,事亦易,去年月薪三萬五,自己「故作清高」,實妨害了下面工作的人,故自己調高一萬(其餘有功者加五千至一萬三)。(沈補﹕未在網上公佈,是吾之過也,蓋此秘書事也。) 今中文2000、電書、農民網已經兌現,餘事盡屬商務,本企業人材濟濟,無庸老朽費心矣。若明年盈利數億美金,本公司將比照諸大企業,至時老朽有望月入十萬美金,「文化基金」即可運作矣! 做人之道,應「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老朽已近天年,即令退休,已有學生們發心奉養,比子女尤佳也。 年來,學生送真絲棉襖一件、電動理髮刀一把、牛仔褲一件,自添布鞋兩雙,請列入記錄。 陽光下,歡迎監督,全部帳目可至「香港聯交所」查閱。 「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真金必須火煉,言行如一可也。 |
| #72 留言者:鄧明芳 [2001-03-25] |
| 主題:本書第一回「一則流傳於印度的故事」,試答(限三十字)﹕ 1,主題為何﹖ 智慧 2,關鍵何在﹖ 任何事物必須親自體驗過,才能有所瞭解與認知 3,理論如何﹖ 智慧成長有其階段歷程 |
| 回應﹕ 稍近矣。 |
| #73 留言者:陳智民 [2001-03-25] |
| 主題:<概念分類>與<漢字字首、字身> 細思古聖先賢之預言,體察現今環境之狀況,再觀諸先生之所作所為,是則中華文化再興之日已不遠矣!巧合也好!天意也罷!晚輩三生有幸,能親自見證事件的完整經過,人生也算值回票價。先生辛苦了,工作責任雖重,但望先生與諸伙伴多加保重! <問一>依先生撰寫《宇宙浪子》之三才格式(主題、事件、理論),個人若用之以歸納、印證人間萬事萬物、所知所識,是否也不失為一種「以簡馭繁」、「納須彌於芥子」的方法﹖ <問二>漢字基因中之「概念分類表」,晚輩在學習的過程中(先撇開分類內容的正確與否不談),除部分概念項目可依「對稱性」、「相關性」聯想記憶外,其餘只能靠死記為之。而十六進位的安排,對晚輩的記憶亦助益不大(或許是記憶力差的緣固)。「故針對概念分類的記憶而言,先生有何建議﹖又晚輩是否可以在不失分類的意義前提下,自行調整分類(屬以下)的排列位置以幫助個人記憶﹖(純個人應用,應該不算侵犯智慧財產權吧!)」 <問三>漢字字首、字身在上下左右是否有特殊意義﹖在解析漢字時,若混淆了字首、字身,是否會造成字義的錯誤認知或解釋﹖ 晚輩謝先生指教。 |
| 回應﹕ 1,正確。 2,問題在「理解」不純,渣滓太多。自行定義不妨,但若不能實用則無益矣! 3,上下左右內外皆有意義,但古人所定並不嚴謹,老朽將整理之,另行公佈(本人應邀參加七月在北京舉行之「中國哲學會議」,屆時有概念思維之論文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