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2 留言者:dcdc [2001-03-09]
主題:HOW can I do ?
  I have tried several times to talk. But I can't let you see my discuss. Should I use GBK code?
  I have tried convert it to BIG5 code, it also bad. Please tell me, how can I do ? I use WIN98
  OS ,I CAN SEE,BUT I CAN'T TALK.
回應﹕
  網管回應﹕

  已處理,見#13則留言。
13 留言者:dcdc [2001-03-09]
主題:問題請教
  我對朱先生是敬仰已久,只是無緣得聽教誨。朱先生的全部著作我都已經拜讀,
  有時不禁悚然而驚,才醒悟作為中國人對中華文化應負的責任,絕不能聽之任之
  .所幸有朱先生這樣的人做榜樣,使我還能看到希望。
  我想問問朱先生﹕
 1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對學問孜孜以求,其成就眾人皆知。今又以花甲之年,數人
  之力,完成中文2000系統的開發工作,著實令我敬佩,可是朱先生的旺盛精力又
  從何而來﹖ 我常覺時間之緊迫,雖年輕,卻常感精力不夠,連本職工作的完成都
  有困難,遑論其他﹖我雖卻不願無理想過此一生,可心為形所役,一事無成,若是
  蝸牛舉步,又恐難以趕上時代的步伐,先生何以教我﹖
 2宇宙浪子所述內容博大精深,可是在下太過愚鈍,不能領會十分之一。先生的系
  統分析方法也很精妙,可是人類的知識是累積而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是實驗,若
  是離開實證,純以思辯分析,妙則妙矣,很難令人完全信服,畢竟,易學及老子只
  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固然不能輕易否定,可是也不能將之視﹖一切科學之上的
  至學。先生以為如何﹖
 3我對朱先生的聚珍中文系統很感興趣,可惜大陸從未出售過,能不能在網站
  上提供下載,若不方便的話,可以發至我的信箱。
 4我在網站連貼3次,深受內碼不同所困擾,先生是中文專家,有沒有辦法讓大陸的
  朋友也能自由發言,不受內碼所累﹖﹖
回應﹕
  1,有謂「正道不偏」,人無充沛的精力,才智再高終不能致遠。是以「德、智、體、群」四育,是年輕人必修的法門。今日西式學校僅傳授「知識」,及至學子進入社會,無德難以服眾;弱體不能致遠;不群只得自善其身矣!
  老朽甫生,即逢日本侵華,東奔西走,無有寧時。十三歲隨國民政府遷台,又遭家變,掙扎至大學畢業而後止。人生得即為失,失亦有得,老朽在校不能承霑師恩,便陷溺於傳統武俠小說的窠臼(武俠小說可分兩類,傳統者以發揚武德為主,兼以表彰「忠、孝、節、義」;新潮者唯事經營市場、賣弄筆墨,文、武一概不通也。)
  為此,老朽自幼「受毒」甚深,滿心嚮往仙俠,勤練「內功」。蓋有仙俠為典範,「德」自具足,否則難以見容於天地。既習內功,精氣十足,是「體」之充實。繼因大學畢業,所學為農,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不得不依附他人,是為有「群」。待至三育粗具,立志助人,竭精殫慮,始有「智慧」生焉。
  體既健,終生受用,此次旅行十天,輾轉數千公里。由北京、大同、太原、運城、西安多乘遊覽車,專看遊人不多之文物重地。計歷雲崗石窟、懸空寺、晉祠、關帝廟、永樂宮、華嚴寺、碑林、兵馬俑、半坡遺址、大雁塔等地。至桂林則以乘舟為主,老朽緣山登坡尚游刃有餘,不能不歸內功之助也。
  老朽所習內功,於《智慧之旅––炎夏》書中有明確的交待,但除偶然打坐外,真正練習機會不多。老朽尚有「內臟按摩」一術,三十多年來,天天應用,想必為「精力旺盛」的泉源也。
  老朽素來「無理不談」,「內臟按摩」在道家名為「小週天」,是一種打通「經絡」的法門。老朽自讀仙俠小說,厭棄世俗,為了修道,除了丹汞,無所不習。十餘歲時,大小週天都曾練過,發現毫無效果,自長,即不再相信此類說法。
  三十歲時,因生活不正常,便秘嚴重,每日耗在馬桶上的時間頗多,極以為苦。平日常以小說、報紙打發,一日,手中無書,想到兒時所練小週天,順便一試。豈知大腸一動,石破天驚,淤穢立去。自後每坐馬桶,只要練習,必有奇效。
  其法源自「導引」術,蓋人體中之「不隨意肌」,概屬未以意識控制之肌肉。實則肌肉中皆有神經,神經皆可相通,經常鍛鍊,待意識可以控制,即為隨意肌矣。所謂「導引」即為訓練神經聯結的法門,在初切不可「用力」,否則神經元會通向現有的隨意肌,不隨意肌永遠無法隨意運用。
  小週天是以丹田為中心,以十公分為半徑圓的範圍,是人體內臟所藏之處,也就是人生理上最重要的寶地。人之內臟也有新陳代謝,需要相對運動,以資按摩。但內臟居人體之中,有腹腔嚴密的保護,無法從外接觸。只有在人體激烈運動時,腹式呼吸利用橫膈膜對內臟作上下按摩,扭腰則作左右旋轉按摩。
  道家在深山修練時,必須神志專一,不可能常作運動,是以發明了「大小週天」的練功竅門。其法是由下向上、由左而右,「想像」有一力量,導引在肚中,環繞丹田而轉(「轉河車」是導通任督二脈,有清腦、正脊椎之功)。
  如此「想」上一個多月(視人而定),自然而然,潛意識中就會形成一個「流程」,待肌肉可隨意了,再逆向而行,即可將腹中穢物,由直腸中排除。而在此過程中,需轉上數遍,內臟得到按摩,新陳代謝正常,精力自然旺盛矣!

  2,所謂「科學」絕非「科技」,科學是種分類法則,西方以分析為主,東方以歸納取勝。老朽所作所為,一概學自「易理」,若不能實證,則老朽一無所成。察西方於文藝復興前,亞里士多德之「天動論」被奉為真理,直到哥白尼之「地動論」取代之。兩者僅「思辯」方向有異,卻激發了十八世紀的「理性時代」。今人不深究歷史,又將「萬有引力」奉為經典,故理論物理走入絕境。老朽另闢新猷,侈談「智慧」,是對是錯,且留待歷史證明。《宇宙浪子》中,有寓言也有預言,有虛幻亦有真實,信者不妨究之,不信者當作小說,亦可知世態之一隅也。

  3,「聚珍整合系統」尚未完工,老朽已因故離開深圳,餘事不便過問。其版權屬於「兩儀公司」,老朽於理於法皆不能帶走。今觀念丕變,如果機緣和合(老朽工作量過大,有為與不為者),未來將發展「人文系統」,將更上層樓也。

  4,內碼吾等將代為轉換。
14 留言者:逍遙子 [2001-03-10]
主題:恭喜先生再度開張!
  恭喜先生再度開張!
回應﹕
  大家發財,大家發財!
15 留言者:okichen [2001-03-11]
主題:內臟按摩有經書可循?
  因前篇之福
  幸得聞朱老導引之法
  唯資質愚昧, 重點不甚明白
  再次請教﹕
  是否如中醫經絡之法導引
  若是,除了任督外,尚需以經為先﹖
  是否依循古典,
  抑朱老獨到見解﹖
  外行人問外行話,
  多望見諒!!!
回應﹕
  此法無經書可循,但與經脈有一定的關係。因腹部為奇經八脈之匯,與十二經脈宛如湖泊之於江河,有調節、滲灌、統率及主導作用。在道家運用循環導引按摩,對十二經脈及全身而言,是稱「大週天」,對奇經八脈,則謂之「小週天」。
  然此法非老朽自創,在早期仙俠小說中,曾有記載,幼時當小說看,不甚了了。及後習之,再查中醫之經脈原理,始知概略。
  此事甚奇,遭遇與《宇宙浪子》中左非右拜師相近,素來未敢與他人道也。今既蒙問及,不得不據實以告。
  一九五二年,老朽十五歲,居台北市松江路125號。時該區尚為連綿之稻田,唯後方長春路、龍江街一帶,則有不少大陸撤退赴台之人士,結廬暫居。
  時老朽正值「家難」,除了以仙俠小說逃避於青冥之外,也常踽踽田間陌上,仰望遙空,期待一道金光,破雲而出,將「小子我」攜往仙山,救脫苦海。
  某日,我又做著春秋大夢,行經龍江街與長春路交界處。忽見一白髮白鬚老者,開口就說﹕「小朋友,要不要做神仙﹖」(此話一字不漏。)
  「小子我」嚇了一跳,怎的心事會被他看出來﹖當時因偷看小說,已違犯父親的「天條」,又知父親的「惡勢力」龐大,恐遭「極刑」。連忙「正心誠意」,恭敬地說﹕「不要,我功課還來不及做哩!(想當然耳,蓋事隔五十年,記憶不清。)」
  老頭說﹕「我教你一種方法,保証功課會好。」(大意如此。)
  於是,他指著自己肚子,用手連續作反時針旋轉地比劃著。「小子我」只是諾諾連聲,謝了又謝,回頭就走。事後一年多,再也不敢踏上龍江街一步。
  直到進入大學,對經脈之說發生興趣,始知所「導引」之法。「導引」也者,係以意念導之,氣機引之,順遂自然的法門。
  老朽多奇事,中土有異人,此事千真萬確。果若老朽受益於此,公之於眾,是眾益勝如獨益。設若只能「利便」,也未嘗不是一得,餘事忘之可也。
16 留言者:逍遙子 [2001-03-11]
主題:關於「導引」......﹖
  可否請先生再稍為詳解一下「導引」之練法﹖
  或寫一篇先生的各種「內功心法」﹖
回應﹕
  「導」者「道+寸=道路的分寸」是行向正途,領導也。「引」者「弓+??(右偏旁)=象弓之直」,使有用,指引也。兩者只能用「意念」,而不能用「力」。
  在修練時,道家重視兩點,一為導引,二為服氣。前者要有意念,後者要接觸自然。「服」字原作「舟+又(手持以令)=控制方向」,佩服,服從。「氣」者「气+米=食糧之昇華者」,無形無色之生命源頭也。故道之服氣,係指服從於盈沛在大自然中之「生機」也。
  其原則首先要能「駕馭」自己的意念,練至萬緣無視,一心不起。是時,才能將自己的意念化為精剛寶劍,以至吹毛斷鐵(老朽已能出入空冥,故能專心致志)。
  「服氣」必須一應自然,服天地正氣,服日月精華,心服口服。
  其法則簡易可行,唯須持之以恒,「靜心、平意、無住」可也。古之道者,力求去除「三尸」(詳見《宇宙浪子》),此三尸者,即為「名利欲」之根源。
  「內功心法」不能遍傳,蓋個人之能量與社會之利害成正比。今人多謀己利,私利適足危害公道,天下已亂,大德難覓,傳之何來﹖
17 留言者:阿南 [2001-03-11]
主題:請老師指點迷津
  恭賀朱老師再度開張!去年首次上網,不巧即遇封網。實是期盼已久!
  誠如老師所說﹕「人人都有問題,但未必人人敢問,或不知從何問起」,我是兼而有之,如今斗膽一問,懇請老師指點迷津。
  此段封網期間,拜讀了老師所有著作,惟或許是資質不佳吧,總是只得領略一二成,與朋友談論時,想要引用闡述您的觀點,卻總是辭不達意,我想我的問題可能出在「連問題都不知從何問起」吧!從接觸您的大作,下載您所有著作,網站上所有留言,期望自己能夠「理路清楚,言之有物」,卻不得其門而入,到底問題出在哪裡﹖雖我總不認輸,只覺得自己猶未覺醒,或有頓悟的一天﹖
  舉例言之,三年前,金剛經我讀了,我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六祖壇經我也看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我卻沒有悟的感覺。
  該如何整理自已的思緒﹖值此知識爆炸時代,科學新知日新月異,電腦網路發展,讓人千頭萬緒,追之莫及,加上現代出版事業發達,每逛書店,總有看不完的書,我也毫不吝惜地大筆採購,如今家中書籍堆積如山,易經、老子、莊子等類書籍就有三四十冊,加上其他想學的財經企管、股市操作、佛教經典、人文藝術、休閒育樂、網頁製作、古典叢書、百科全書及一些個人專業書籍(土木工程科),恐怕有上萬冊之多,我把賺來的錢都拿去買書了!
  只覺得自己思緒雜亂無章,該如何整理訓練,去蕪存菁,懇請老師開示。
回應﹕
  善哉大問!閣下自謂「思緒雜亂無章」,正係「病徵」也。
  今世「知識爆炸」,其結果是「垃圾遍野」,人無所適從,難以抉擇。
  應投之以藥,即為「去蕪存菁」之不二法門(前答之導引可供參考)。
  「蕪」者「艸+無(通舞)=群草亂舞狀」,用之於知識,是知識泛濫也。「菁」者「艸+青=草之本色」,於知識為知識之根本也。
  自有文化以來,人各有見,所見不一,無非真實萬象之一見。人非生而知之者,恒須學習,而所學所知又限於時空環境,愈演愈雜,遂難明是非矣。
  每隔一個時代,當知識泛濫成災,必有大德生焉,去蕪存菁,遂成必然。此類大德未必僅為一人,舉凡有「覺」其濫者,即屬「機運」。再若能銳身急難,力求化繁為簡,是得其「機緣」。進而不計成敗,努力不懈,即為大德也。
  閣下讀書甚多,已知其「蕪」,是已逢此「機運」也,所缺者尚未知其「菁」何在。僅以《易經》為例,「易」者「日月互變」之理也,一陰一陽,恒動不息。由此不斷細分,而有兩儀、四象、八卦,此即其菁也。餘者皆可以此推之,推至「蕪亂」,猶未能止。故詳究此互變之理,千萬冊易書皆瞭然一心矣!
  《金剛經》亦然,一句「無我心」即道足其餘,若已生心,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至理已明矣!三千部大藏經豈非其蕪哉﹖
  在《宇宙浪子》第十二集第九十三回中,胡妁之『掠略屢驢濾』讀書法,可以參考。要之,在腦海中掠讀之後,建一分類目錄,隨時可調用,知無不盡矣(再請參閱《宇宙浪子》第五集三十四回)。
  假設有一圖書館,藏書億萬冊,無目錄可資查尋,則有書莫如無書。今之網絡,知識無限,覓之無地,遂成泡沫。老朽以漢字基因為目錄,字字有機可循,雖讀書不多,但所知所識,在在不落人後。其故何在﹖緣大腦中略知綱領,頗有餘裕,尚可旋馬。遇事以漢字究其根源,挈其綱領,便知其餘,足矣!
18 留言者:張釗維 [2001-03-12]
主題:關於高科技的紀錄片
  朱老師,您好
  我是一名紀錄片工作者,目前正在進行一系列台灣高科技產業史的電視紀錄片製作。
  其企劃構想,並不在作簡單的工商簡介,或是英雄列傳,而是希望在以台灣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為大背景的前提下,去檢視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過程,並進而提出一些反思。
  在這過程中,朱老師是一位我們覺得不可或缺的人物。除了是因為在二十年前,朱老師就推動電腦中文化,使得PC得以普及於華人世界的這個重要史實之外,更是因為,我們想要從朱老師一貫的理想與作風之中,去反思台灣,乃至整個華人地區高科技發展過程中,某些極為欠缺的面向。
  我們知道,目前在台灣受到重視的高科技領導人物,多半是企業家,其動機多半是在營利以及企業版圖的成長。商人以營利為目的,原本就無可厚非,更何況經濟是台灣的命脈。然而,當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受到重視的高科技領導者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商人時,那我們就會有許多許多的感嘆了。
  高科技作為人類追求生活品質與生命夢想的重要路徑,除了營利、商業化的這一面之外,還有許多許多是屬於描繪長遠的夢、進行探險、開發未知的面向。我們知道在西方文化中,這種一面作夢一面冒險的人或事,是無所不在的,某方面來說,也受到社會的肯定﹙雖然有時候會被視為瘋子﹚,這也是西方科技文明得以有源源不絕的動力與創意的基礎所在;在PC發展過程中,最明顯的例子便是﹕PC文明基本上是在1970年代美國西岸的一群嬉皮青年手上奠基的,而這種嬉皮文化的影響還一直延伸到現在的網路世界探險。相對地,台灣或華人地區,對這類文化的鼓勵甚少,也使得在談論此地的高科技時,即便在經濟的產值上有亮眼的一面,但是在文化的開拓與豐富上,總是令人感到有相當不足的遺憾。
  也就是在這種觀點底下,我們製作小組非常非常希望朱老師能夠現身說法,讓這部會在台灣公共電視上播放、也會製作成VCD提供給各級中學作為教材的影片,能夠在新世紀,台灣與華人世界的轉折點上,帶給觀眾多一點夠深度的反思,多一點對未來更開闊的想像。
  期盼您的回音,謝謝。
回應﹕
  老朽對出鋒頭無興趣,但若如閣下所言﹕「帶給觀眾多一點深度的反思」,老朽責無旁貸。但是歷經多次媒體採訪,都大失所望。唯有請者,拙著《宇宙浪子》與《智慧之旅》兩書,希能先行過目(本網可下載)。若所見略同,多談客觀現象,少作個人報導,則老朽樂與願從,閣下與本網「網管」聯絡可也。
19 留言者:陳文忠 [2001-03-12]
主題:五育並重?
  請問老師﹕
  老師於留言#13中有言﹕「是以『德、智、體、群』四育,是年屆人必修的法門」。不知為何獨缺「美」育﹖
回應﹕
  美者,生命體之謀略也,感官為求生之介面,凡有利於感官之刺激,概可稱之為美。各人對「美」之認識皆有不同,絕對主觀,是屬「私密」性之範疇,不可統一訓練也。
  統一之「美」,必有是非好壞的標準,將是人生最大的災難。蓋人之生存環境不一,得失參差,相去不可以道里計。所幸基於主觀條件,在不同的情況下,各人內心之美感皆有所適。否則,將「美」者釐定名次,強者佔先,弱小者難以生存也。
20 留言者:陳智民 [2001-03-13]
主題:系統概念探究之問
  首先恭賀先生之網重開、電書橋頭堡之役定。而助眾生脫愚脫貧之理想,又往前邁進一步。晚輩有幸和先生結緣年餘已來,人生觀念大開,得知人生尚有「蹊徑」。也明白先生之所以能為今日之境界的關鍵所在就是「對於真理鍥而不舍的追求態度」,種此「因」在先,才能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之「果」。晚輩今日所缺,即缺種此「因」也。來月初,晚輩即將入伍,恐怕能向先生則教機會所剩不多,故晚輩希望將半年已來所累積的問題,擇其精要者逐日向先生討教,期在入伍之前,能夠一釋心中之惑。望先生海涵,祝先生大業早成。
  <問一>、對於探討概念系統的各個部分(體用因果、介基結性應)時,對於「如何(how)」發掘出各部分的「什麼(what)」及「為什麼(why)」,其共通的「原則」為何﹖殊異的「訣竅」為何﹖所應「注意的事項」又是什麼﹖
  以及是否有一「固定的探討流程」﹖先生可簡略言之,晚輩自行領略其中微言大義。謝先生賜教。
回應﹕
  1,閣下年紀尚輕,正是人生起步之初,努力不懈可也。但不宜追求「有所成就」,蓋學無止境,「成=戊+午,止於陽之盛也」,「就=京+尤,大之極也」,若既盛且大,人必驕而自滿。驕必敗,滿必溢,是虛且妄也。
  2,如(如=女+口,口令之女從之,等同也);何(何=人+可,可者僅也,人有未足者)。「如何」者,「等於所未知之部份」也。
  什(人+十=多、雜)麼(麻+=小麻)指很多雜亂細瑣之絲麻,須加以分辨者。為(為=象形會意,有所做,實行也,實做),「為什麼」等於是「去實行」。
  閣下所問者,實一大事,相當於﹕「將各種未知的事物,分辨認識後,加以實現之系統方法。」其中包括「觀察、分辨、認識、判斷、控制」五大命題!
  問得甚佳,若簡而言之,掛一漏萬,是答者不負責任。再若一一盡述,則相當於十套《宇宙浪子》,是兩難也。
  3,同上理,如得一「固定流程」,人生將是死水一潭。何也﹖日日吃漢堡,雖老美也難以下嚥。是故,老朽僅可提供「原則」,閣下悉心參之,如同練功(功=工+力,不斷工作所得之力也)然。
  須知人之適應能力甚強,適應者,至任何環境皆能自處,故須靈活處變。固定流程者,若人工所建之渠道,由所源至所止,僅「立場」已定,「目標」明確,由立場到目標之間,水固定不變之流經過程是也。
  4,原則上,上述五大命題應分別練習,如練功夫然,基本招式純熟,智慧自生。
  觀察(目觀意察)宜廣,重點有二﹕一以自己立場觀之察之,務使成為本能(潛意識的一部份);再以他人立場印證之(宜求證於有見識者)。觀察所得,有已知、不知、未知。已知者力求知之正確(符合經過時間考驗及前賢見解者);不知者期能成為已知;未知者不妨猜想,將明確不知者假設為一變數,餘者以已知代入,一一推衍,久而久之,去蕪存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分辨宜精,重點在於不離「對象」本體,千萬不能有所混淆。分辨之內容屬於同一「層次」,是水平思考的範疇。層次指一事物的結構方式,在一種分類下,僅有數量之別。待分辨後,能記憶在腦海中最好,否則以紙筆記之,以免遺忘。
  認識宜深,深指層次,屬於垂直思考。要將別的分類匯聚交集,統一交錯,歸納之,容匯之。將各種相關、相當、相反的資料都建立「索引」,知道其全方位的聯結應用關係,以及主觀客觀的立場分別,才能謂之認識。
  判斷宜速,判斷是應用的第一步,以便採取行動,故其時機最關緊要。判斷有個原則,必須先知道對象的立場及目的(也可以說是起點及終點、或是一端到另一端)。在立場與目的之間,劃一直線,最短者為正確。
  控制宜嚴,人最大的毛病是律己不嚴。所謂控制是以己內部之力,處理外界之事物。人如不能律己,又如何律人(問題亦然)﹖所以常常以「社會、團體」的權勢,或是「暴力、痛苦」迫他人作利害的抉擇。這種方法不能用在解決自己的問題上。因此,就算征服了世界的成吉思汗、亞歷山大也不能得到「智慧」,無法解決「問題」。
21 留言者:張釗維 [2001-03-13]
主題:關於紀錄片訪問
  謝謝朱老師指點路徑,我們當盡力而為!!
回應﹕
  毋需客氣!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