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218 留言者:屈彥 [2000-06-28]
主題:
  現今的組合語言是否西方人所發明﹖我們中國人是否應另起爐灶﹖是否有人正在做此事﹖朱先生是否已在做此事﹖數月前從中文2000科技(澳門)有限公司的招聘廣告得知貴站,請問該公司仍在招騁人手嗎﹖
回應﹕
  西方的事物並非一無價值,極端的排斥等於「自閉」。組合語言是泛稱,種類繁多,又稱「機器語言」。人要利用機器,必須與之溝通,直接用其語言而不透過翻譯乃唯一有效之道。至於招聘員工一事,承辦人現已出差,待其返來,當行轉告。
舊 219 留言者:小朱 [2000-06-29]
主題:
  朱先生您好,今日資訊界工匠當道,人人以 "know how" 沾沾自喜。藉以得榮華富貴,揚名立萬。整個環境看似欣欣向榮,其實百病叢生。不求"know why" ,或無真正大師可指導"know why" !﹖遂使後人觀念偏差、誤入歧途,真令人長嘆!請問先生,可否分別以"程式"、"通訊" 為系統主題,就其基因、介面、結構、應用開示之.導正吾輩錯誤多時的觀念。也為久旱的資訊人心田,灑下幾滴甘露,以滋生機。再次感謝您老人家百忙中撥空
回應﹕
  文化發展至今,由無到有,由淺陋到完整,正如以往所述,亦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動的過程﹚。若以九論中的《層次論》立場來看,不論在任何階段,也不論在任何族群,其型式都相當於一座「金字塔」,下豐上銳。再以任一金字塔之結構而言,其頂其尖恒一,其下漸衰而至無量無數(靜的原理﹚。
動能恒變,靜能(又稱位能﹚恒聚,兩者交互作用,是稱「宇宙」(亦即時空﹚。「Know why」相當於某「塔型」的公理、原則,知之者必在塔尖(能量有高低,塔有大小,然至尖者恒一也﹚;「Know how」者為能量之延續,是傳達、執行者;其餘盡皆「基石」,只要能夠「盲從」,金字塔就能常存。
程式﹕程=禾+呈﹕禾=作物,呈=出現;禾之呈現,指由苗到穀,全部經過。式=弋+工﹕弋=求,工=規矩、工具;求規矩,指用工具所得之法門。
若以電腦軟體之「程式」為例(演電影也有程式﹚﹕系統介面﹕溝通之語言。系統基因﹕動機、目的。系統結構﹕資料、指令、配合。系統性質﹕控制、精確、效率。系統應用﹕任何人為的系統工程。
通訊﹕通=+甬﹕=行動,甬=狹窄的洞;指經過甬道,透且達者。訊=言+ ﹕言=表達的意義, =鳥疾飛而不見其羽狀;所得的信息。
以當今的科學技術為例(因講話也是通訊﹚﹕系統介面﹕人與人。系統基因﹕信息。系統結構﹕發送、傳輸、接收。系統性質﹕真、速、廉。系統應用﹕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
舊 223 留言者:小生 [2000-07-01]
主題:
  1. 請問何謂「之無」﹖ 2. 可否請先生解釋一下道家與醫家的精、氣、神有何異同﹖
回應﹕
  「之無」未之聞也,恕難以作答。
「精氣神」乃「生命力」之基因,醫家以之診斷「生理」,道家則用作「心理」之修煉法門,兩者僅「物質與精神」範疇之不同。
舊 224 留言者:小生 [2000-07-01]
主題:
  1,先生常謂宇宙時空流程是固定不變的,一切的人、事、物時機一到就會發生;那人不是一生下來就什麼事都不要想、不要做,等死就好了嗎﹖反正做與不做一切都由此時空流程定好了。2,此一時空流程是由誰制定的﹖(某人、某神、某智慧體或某﹖﹚是根據什麼制定的﹖這個創造流程者對此流程必定(已經﹚十分清楚,為什麼還要安排這些人、事、物下去經過這程流程呢﹖不免讓人覺得這些流程上的人、事、物,有被此創程者愚弄的感覺﹖
回應﹕
  請注意,本問題雖然片言可解,但其深度莫測,人唯有不斷鑽研,始能有所得。人性有一特質,即視自己所投入的心血,以決定事物的價值(即依存度﹚。往聖先賢早知宇宙流程之真實,然率皆支吾以對,以免人們得之太易也。今老朽多舌,緣時機成熟,連人類遺傳基因皆已週知,物質、精神原本一體之兩面,此謎已昭然若揭矣!
人受基因控制,而基因藍圖於開天闢地之初已定,其進化過程,又豈非「時空流程」乎﹖科學昌明,得以解開基因之謎,又無非人類負有更高一層之使命也。要知人生之意義,當知有人終其生營營碌碌於「金字塔」底,亦有少數大德,領導於塔尖也。
前曾多次強調,人具有「物質」及「精神」生命。物質生命悉在流程之中,受到遺傳基因之控制,不斷進化,由量變以迄質變(欲知此,可閱《智慧學九論》。學者斷不可以此網上漫談為足,蓋畏難無穫,淺知易失﹚,始有「精神生命」之誕生。
所謂「精神」,古人稱之「跳出三界,不入五行」。三界乃「天、地、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意謂已由物質之「量變」,進入另一「質變」之範疇,既已產生質變,所變者「精神」,則不在「時空流程」的限制之內。
何也﹖由系統觀論,「時間」不外「過去、現在、未來」,「空間」止於「長、寬、高」,是為時空之基因。意即﹕「基因僅係某一系統之結構基礎」,在該系統之外,是不受該基因限制的。所以,精神不受物質之限制明矣(不代表不受影響﹚!
故此,人體不能「昇天」(古人所謂「肉體飛昇」,只是一種意念的描述,藉以吸引好學者﹚,人生不能「改運」(算命占卜及神廟為人改運,無非嘩眾取寵﹚,但「心靈」卻有無垠的拓展領域。
「造物」早有預謀,將物慾重者留居世間,建造煉鋼的「鼓風爐」(即「昇天」的平台﹚,再將「人」投置其中(是稱進化﹚。由「物質生命」的量變(猶如鐵愈鍛愈稀﹚,最終得到「精神生命」的質變(鐵已成鋼矣﹚。鋼雖仍為「鐵體」,其「鋼用」已變。人亦然,聖賢同係「人體」,但其影響力及於永遠。
欲知「造物」為「誰」,須先得「智慧」於前,蓋造物無所不在,君自不識也。至於為何考驗吾人﹖慈悲也,否則,人與草木豬犬有何分別焉﹖
舊 225 留言者:索廬參 [2000-07-02]
主題:
  小生先生﹕  
「之無」未之聞「,也」恕難以作答。
白居易出生不久即識之矣,「之無」尚且不識,又談何「時空流程」乎﹖朱大師托言不聞,恐是不欲耗費唇舌耳!
回應﹕
  多謝指教。
  非不願浪費唇舌,實乃未知問者所指也。若係「之、無」二字,不應寫作「之無」,再若問及「不識之無」,豈非「斷章取義」﹖大可查成語辭典也。
舊 229 留言者:劉志昇 [2000-07-03]
主題:
  請問先生可否教授靜坐之法﹖另外「宇宙浪子」第八集至第十二集何時出版﹖
回應﹕
  「靜坐」是種習見的人類行為,「行為」涉及「立場」及「目的」,欲習之,必先瞭解之,否則所「為」何來﹖
  今人「唯利是圖」,經常「魚目混珠」,將簡單的事物,「捨本逐末」,「穿之鑿之、附之會之」。靜坐在東方行之久遠,西人一見,視若「天法」,於是風起雲湧,有「超覺靜坐」、「禪思靜坐」、「科學內功」、「哈那卡那靜坐」等等,不一而足。
  其實,歸本溯源,所謂「靜坐」者,「安靜之坐」也。基於各人之立場、所欲達到的目的,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立場–主觀﹕為己,一己之靜,可令神思清明,身體安泰。
     客觀﹕為公,群體之靜,可令情緒平伏,環境安寧。
  目的–健身﹕生理上,人需要休息,「坐」較「臥」之功效大。
        (請見《智慧之旅》炎夏章之說明﹚
     寡慾﹕血液循環為慾之源,坐時充斥肢體,臥則集中腹腔。
        久臥易招性慾,坐則心平難起,故常為修道者收心之「法門」。
     寧神﹕靜坐時腦中血量正常,思絡清醒,宜於集中精神,參透萬事萬物。
     證道﹕如人能到達「寧神」之境界,再歸之於無,則耳目將不受生理干擾,
        (相當於接收外太空訊號,必先將噪音濾盡﹚而得大自在。

  如此,「靜坐」之法就簡單了,只要坐處空氣新鮮,坐時避免血管受壓,肢體放鬆,身體保持穩定、平衡(以大腿載重最佳﹚,心中念宜少,少至無即可。
舊 238 留言者:陳先生 [2000-07-07]
主題:
  先生所言甚妙!那麼是否把中國古代智慧如陰陽五行,珠算等,用現代化的方法處理及研究,就已經可以超越西方﹖如是的話,現在的科技人員將十分徬徨。因在過去幾十年他們大都是接受西方式教育,並離棄中國文化.現若重頭入門,應從何入門﹖
回應﹕
  「成者為王敗為寇」、「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今皆然。是非優劣且待時間證明,辯之無益,值此東西文化交接之際,選邊而立不過機緣,識時務者始為俊傑。
  僅以戰爭為例,在決戰之初,「斥候」多成烈士;決戰之際,兵卒率先陣亡;戰後以定功過,是時,基於成敗得失,主帥命運始決。陷身沙場之人,但聞鬼哭神嚎,唯見血肉橫飛,卻不知戰局真相!能盱衡全局者,必係置身事外之「先知」與「後覺」。
  本役涉及東西文化之消長,國家實力的升降,利益既得者不甘雌伏,必奮力反撲,慘烈之情難以言表。本役以文化傳統為主帥,科技人員無非士卒、斥候,因、果前定,大局本來。人若不能前知,以利益定取捨,風險極大,未足以訓。唯有順乎自然,而自然者,無非歷史傳承、風俗民情。機緣所在,與役者率皆身不由己,前仆後繼;旁觀者不必抱怨「天心不公」,實則人在局中也。
  科技革命之起伏,不過世事循環另一章,「人上人下無非人,浪升浪落總是浪」。若以成敗為取捨,須知一場革命尚待時間澄清之,是故觀望者眾,而即行者寡。再若以民族大義出發,應無所住生其心,為所當為,如斯而已。
  真有憬悟者,要重新入門,其法無他,放下包袱,走下台階,虛心學習可也。老朽埋首組合語言之程式中(堪稱舉世最老的組合語言程式師﹚凡二十餘年,且曾撰《組合語言之藝術》一書。今已耳順,尚擬再作貢生,何況有志之青年哉﹖
  但若如君所言,將陰陽五行發揚光大,則尚須由「漢學」著手,西學為用也。
舊 239 留言者: [2000-07-07]
主題:
  〔易 簡 而 天 下 之 理 得 矣 . 天 下 之 理 得 . 而 成 位 乎 其 中 矣 . 〕用超長指令{天下之理}豈不去其大半如是只小成矣
回應﹕
  誠然,CPU僅一工具,得「工具之理」已足矣!且所謂「超長指令」者,乃一「名相」,實則可長可短,變化無窮,由一迄萬。
  查自五十年代溤諾曼氏(Von Neumann)揭櫫「電腦三原則」(1,採二進位制(BinarySystem)。2,有存儲模型(Memory Model)。3,每一時刻執行一串行指令(Sequentialoperation)。﹚以來,此金科玉律已成為軟硬體之圭臬,西方資科技悉基於其架構,無人能推翻之(所謂並行處理之超級電腦,不過增加了電腦之台「數」而已﹚。設若此三原則受到挑戰,則所謂「高科技」不過另一「天動說」之翻版矣!
  而「算盤基因」之三要素,無非對該機制之突破,雖屬小成,對人類之貢獻至大!「人生之道」不過「行於道上」,無所分辨之至人,「其理已得,其道已至」。然世上尚有億億萬萬之行人,對彼等而言,萬事萬物,莫非「萬」數,是電腦受重視之因也。
  老朽曾言,「數」之基因為﹕「數序、數目、數系」。數序指數之排列次序,「事有先後,始知緩急」是也;數目指重複之量,今人重視利益,乃數目之用,求其異也;數系為循環之極限,二進位為二次之循環,十進位十次之循環,得其同也。
  進而言之,一般人以求異為始,得異為終,是不知其異者。知道者以知異為始,知同而終,是止於此者。得道人係以求同為始,得同而終,回歸於一,不可「多得」也。
舊 240 留言者: [2000-07-07]
主題:
  「設上珠五,下珠一,是十進,合之為十六進位。」 是否為 「設上珠五,下珠一,是二進,合之為十六進位。」之誤﹖
回應﹕
  上五下一者,下珠有五,數共為十,故為十進,此則未錯。但「共為十六進位」確有語誤,謹此謝過。愚意既有二進位,則四進、八進、十六進……皆在其中。
以展開式論之﹕設以一珠橫排於頂(底﹚者為一,去之為零,是二進位。
若以珠柱指數,二柱即四進,三柱為八進,四柱十六進……
前未明言者,未料有網友關心如此,故草草略過。既承下詢,再以實例,詳述「三進位」之「口訣(長指令﹚」形式(係臨時編湊者,蓆未及暖也﹚﹕
一上三(3﹚,二上一去五(6﹚,三去一進一(9﹚,四上二進一(12﹚,五上五進一(15﹚,六去二進二(18﹚,七上一進二(21﹚,八上四進二(24﹚,九進三去二(28﹚,十進三……
或謂此乃小技,要知電腦不過單一之二進位,其變化已臻無窮,人類藉之才得跨入資訊時代。「複進位」制之效率遠勝於單一進位,理之必然,而國人行之久遠,至今始明。若不乘機發揚光大,另一代「文化次殖民」又將嗷嗷待哺也。
再以「圍棋」為例,說明「複進位」之功。
圍棋係效法易理而設者,因天圓地方,故棋子為圓,棋盤為方。天有陰陽,子設黑白。數之極為九,敵對雙方各九得十八,兩造之間劃一中線,故盤中總數十九。
同理,太極生兩儀(黑白子﹚,兩儀得四象(格之四線為「氣」﹚,四象生八卦(每一點週圍八點為生機之兆﹚。如此,下棋者每動一「子」,就有一系列之「氣變」。以「數系」而言之,生機大者為勝(對奕者以益己之氣為手段,損彼之氣為目的﹚。棋子之二進位,在一點上形成四進,與生機的八進以至格局中之十九乘十九進息息相關。人的視覺辨識將此「矩陣」信息傳至大腦,人的大腦再根據「經驗行為」判斷之。
目前已有電腦下棋的程式,其法是輸入「數目」,電腦轉成二進位,求算「最有效」的排列組合(矩陣列﹚。實際上,電腦棋力的高低,即在於「最有效率」的運算。人腦運算慢,唯靠視覺辨識之「感受」(相當於矩陣列與「氣」的關係﹚,經驗之多寡(相當於「多層次索引」之建立﹚,這些能力卻是當前電腦所不足的。
再若用「複進位」觀念來看,每當有一「子」變動時,若由2*2到19*19進位之各種數系變化,一次考慮完畢(即感受+多層索引﹚,其成敗已知矣!這種方法才是人類思維精華之所在,如若運用於電腦,其速效增加豈止千萬倍﹖在當今「遺傳基因」昭然若揭之際,物質王國已興,精神生命不能落後也。
知此當知,人之「智」其實就建立在「複進位之分層索引」上,能得此「一」者,可稱「大智」!而人之「慧」端視一己之「修為」。如今電腦中樞已得此「智」,唯缺彼「慧」,準此以往,是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哉﹖
老朽生平沒有「打過算盤」,更非「圍棋高手」,不過明其理,觸類旁通,概知其餘。網友們如有雅興,不妨試而推之,再設計成為電路,當知其奧妙無窮也。
舊 242 留言者:另外一個人 [2000-07-08]
主題:
  圍棋約是在宋代以後才發展到十九路的, 之前有十七路十五路十八路都有, 總不能說到宋代人才把易理和圍棋做了最完美的結合吧? 各種棋戲的棋盤格子很少不是方的, 圍棋,五子棋,象棋,西洋跳棋(checker),黑白棋(othello)等等的棋子都是圓的,也不能一概牽強附會吧﹖況且, 就算把圍棋棋子改成方的, 一樣可以玩啊. 方圓只是因為便利, 圍棋本身自有其價值, 另再附會以易理來添增其神聖性, 大可不必, 也教人難以信服. 個人認為, 既然易經包含了萬物運作的道理, 那麼圍棋象棋的棋理, 乃至於撲克麻將的牌理, 自也一應包括在內; 圍棋它也只是很多道理都和易經不謀而合而已, 何也? 易經是觀照萬物基本規則而生, 圍棋也是一種由基本而來, 很直觀的一種棋戲, 兩者都吸收引用了一些基本法則, 未可說是圍棋就在效法易經.
回應﹕
  所言正是,確為宋人所改進者!今人妄以為烏鴉進化之初就是黑的,殊不知事物演化之理,必須循序漸進!在過去沒有「專利」及「版權」的世代,常根據某種理念,將事物修之改之,遂得傳揚至今。飽受西化教育如胡適之輩,在考證「原本」之餘,將此改進貶為「偽作」、「偽書」,大肆撻伐。要知文字本「約定俗成」,文章亦「援例引用」,何者為「真」﹖何者為「偽」﹖即令原始時代,亦未必有「原創者」之「始見」也(請問,誰敢言《詩經》非偽﹚!
人類社會在進步,觀念亦然。所謂「理論」,是將既有現象整理歸納之,老朽提圍棋之目的,本擬提出一個以「複數系」為架構的電腦模式。由於時間不夠,正待撰寫下文,不料一打岔,只顧查資料,其他什麼都忘了(人老不「逾矩」也﹚。
理論上,圍棋全盤有361*361相對之2個數系(含雙方「氣」之定義﹚,每下一子,全盤的「數系」立即改變,若真能用硬體將所有「複數系」的運算實現,是則圍棋程式變得簡單異常。前天初寫時,尚記得若干推理細節,現已全忘。果真此CPU一如所料,當再花些時間,將之推衍出來(希望有志一同者代勞之﹚。
老朽曾有心願,擬「改進」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只惜有版權的顧慮,只得任其沒落,以至永無人知,其損失者誰﹖私利非當今始有,而以今尤甚!老朽不求名利,以往之專利發明,一概公開任人修改,早被視為「瘋子」!現下有人崇今非古,亦有人抱殘守缺,唯未見大德將文化新釋,使之源遠流長,何故﹖懼「偽」之害也!
《易經》何獨不然﹖《連山》《歸藏》《周易》以降,無不累有新意,至孔丘出,修「彖詞」、註「十翼」,至有漢一代,始尊之為「經」,何嘗不是改進之德﹖彼時之易,僅供仕人揖讓應對(又稱帝王易﹚,尚未臻於完善。鬼谷子加「五行、干支」,京房注入「六親」(今流傳之「文王易」亦係「偽」書也﹚,易占風行,始有「民間易」之流通。至宋代,理學家格之致之,又發「位、應、比、扶」之學,而得「易理」;邵子康節,專注「象數」,著《皇極經世》以彰之。至是,始可如君之謂﹕「易經包含了萬物運作之道理」,在此之前,連孔老聖人都不敢如此夸夸其言也!遠者不談,近身經驗如老朽之倉頡輸入法,甫出之時,僅適用八千字,經過四、五代之改良,如今涵蓋八萬字,並由其中萃出漢字基因,並非一出即完美者。
君言「附會」,可知附會之義﹖《文心雕龍》附會篇有定義﹕「總文理,統首尾,定與奪,合涯際,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者也。」此雖言文,於理亦如是。「故善附者異旨如肝膽,拙會者同音如胡越」。而胡越之音莫過於「神聖」之附,老朽研易,但詳其理,未曾以之為「神聖」也,圍棋以易理為圭臬,何曰不可﹖理有所直,何附何會之不能﹖前人未言,今人怎可噤若寒蟬﹖老朽言之於此,當屬主觀,君信之與否,亦屬主觀。但為求後人能援其理而究其極,苟有所得,係自得其利,余何得焉﹖
老朽忙若耋蜂(幾飛不動矣﹚,未取網友一分一毫,尚自嘔心瀝血,傾囊而授。發前人之所未發,證今人之所未證,雖有重利亦散之於眾,所求者何﹖唯求國人「自尊自重」,不必「媚洋流俗」,唯求子孫勿「數典忘祖」,非求二三子信服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